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機構編制

馬鞍山機構編制

發布時間:2021-02-27 11:56:11

馬鞍山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主要職責

一宣傳貫徹質量技術監督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依法辦理有關行政案件。
二管理和指導質量工作。組織制定質量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組織實施《質量振興計劃》,推廣先進的質量管理經驗和方法;組織實施國家質量獎勵制度,推進名牌戰略;協調執行重大工程設備質量監理制度;組織有關產品質量事故的調查;負責產品防偽的監督管理工作;組織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工作。
三管理質量監督工作。管理和協調產品質量的行業監督、地方監督與專業質量監督;負責對生產領域產品質量實施監控和強制檢驗;依法組織查處產品質量違法行為;組織實施產品免檢制度;管理纖維質量監督檢查工作;管理危險化學品及其包裝物、容器的生產許可證發放,並對其產品質量實施監督、檢查;管理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工作;對食品生產企業進行監管;管理質量仲裁檢驗工作;實施有關打假和專項整治工作。
四管理標准化工作。組織實施標准並進行監督;依法查處標准化違法行為;推行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組織管理農業標准規范的制訂、修訂工作;管理企業產品標准備案;負責組織機構代碼和商品條碼的監督管理。
五管理計量工作。推行法定計量單位,貫徹國家計量制度,實施量值傳遞;依法查處計量違法行為;管理和監督計量標准和標准物質;依法監督管理計量器具;規范市場計量行為和社會公正計量服務機構;組織計量仲裁檢定。
六管理和監督認證認可工作。組織查處強制性產品認證違法行為;負責對市場上認證商品進行監督檢查;依法監督和管理認證市場;負責市以下對社會出具公正數據的檢測機構的計量認證和審查認可的有關工作,並對其進行監督管理。
七綜合管理特種設備的安全監察、監督工作,依法查處其違法行為;對有關事故進行調查並提出處理意見;管理有關檢驗機構;負責特種設備操作人員的資格考核工作。
八制定全市質量技術監督事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組織管理質量技術監督的宣傳、科技、教育、信息統計工作;負責相關專業職業資格的有關工作。
九負責全市質量技術監督系統機構編制、人事、財務、行政監察等工作。
十承辦省局和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它事項。

⑵ 馬鞍山市文化館怎麼樣

簡介:馬鞍山市文化館成立於1955年,系全額撥款的副縣級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現館建成於1971年,位於花山區解放路6號,館舍建築面積5600平方米,廣場使用面積3500平方米,歷經40多年風雨和文化積淀的市文化館大樓(原馬鞍山展覽館大樓)已成為馬鞍山市為數不多的地標性建築,深受廣大市民的喜愛。 馬鞍山市文化館先後經歷馬鞍山礦區文化館——馬鞍山市文化館——馬鞍山市群眾藝術館——馬鞍山市文化館4個發展階段。1955年8月至1956年9月,為馬鞍山礦區文化館發展階段。館址位於金字塘畔,有7間平房,面積90平方米,工作人員7名。1956年10月到1984年3月,為馬鞍山市文化館發展階段,館址遷於幸福路100號。1956年10月,馬鞍山礦區文化館更名為馬鞍山市文化館,由省、市投資3萬元建造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房一座,面積360平方米,設有圖書室、報刊閱覽室、活動室,1958年建成使用。1984年4月以後,市文化館改稱馬鞍山市群眾藝術館,館址遷至花山區解放路6號、建成於1971年的原展覽館舊址。1993年10月,馬鞍山市機構編制委員會以馬機編字(93)064號文件批復「同意市群眾藝術館升格為副縣級事業單位」。2007年6月,馬鞍山市機構編制委員會以馬機編字(2007)20號文件批復同意「市群眾藝術館更名為市文化館,其他維持不變」。
注冊資本:62萬人民幣

⑶ 馬鞍山市財政局分為哪些科

你好!
市財政局內設辦公室、綜合科、稅政條法科、預算科、政府采購科、回國庫科答、行政事業科、經濟建設科、農業科(市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社會保障科、企業科、金融外資科、會計科、農村財政管理局、財政監督局、行政資產管理科、企業資產科、業績與人事考評科、監事會管理辦公室。下屬政府采購中心、國庫支付中心、非稅收入管理局、注冊會計師管理辦公室、信息中心、中華會計函授學校等單位。

⑷ 我是一個煙草零售戶,為什麼馬鞍山市煙草專賣局對高價煙投放怎麼老是

煙草公司是中央直屬企業。煙草公司和煙草專賣局是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因為每個地方不同,招聘形式也不同。你所說的有編制,應該等同於我們這邊的正式工招聘,我們一般是委託人事局出題,和考公務員、事業單位形式差不多。而單位自行招聘的,一般是短期聘用制人員,也就是所謂的零時工。兩種形式的差距是很大的,正式工是聘用工收入3、4倍以上的多得很。|||是國企煙草行業的利潤很暴力所以國家要壟斷以前煙草公司和煙廠是屬於一個部門的後來企事業單位分家了煙草公司屬於事業單位想進煙草公司比較費勁煙草公司待遇真的很好工資也很高|||煙草公司是國企|||你說它是局就是事業單位,你說他是公司就是國有企業,內部編制跟事業單位差不多,但也有聘用制的也很多.|||是不是事業單位,主要是看是否有上級機構編制部門的批文,目前在事業單位改革不是很徹底的情況下,也有一些公司是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另外,你可以問一下負責人事的同志,看你們的工資標准就知道了,或者了解一下,你們的工資是人事部門審批還是勞動部門審批,如果是人事部門審批就是事業單位.煙草公司為什麼招聘,因為你們單位效益好啊!|||確切的說,煙草公司是國家專賣體制下的國家壟斷企業,不是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煙草公司裡面沒有公務員或者是事業的編制人員。煙草公司(煙草局)這是壟斷行業,各地區都有。這是一個單位掛兩塊牌子。但是煙草公司和煙草局是有區別的。煙草公司是銷售煙的,將煙銷售給零售戶,然後由零售戶再賣給我們煙民。煙草局是負責,煙草證,查假煙、走私煙等的,屬於政府管理部門。說的簡單一點,煙草局屬於政府管理部門,煙草公司屬於國有企業,但是這兩個機構經常是人員重疊的,一個單位兩塊牌子。考公務員有可能分到煙草局,但是此類情況很少,因為煙草局人浮於事,裁員還來不及呢,一般政府不會再給什麼編制。|||煙草公司和煙草專賣局是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煙草公司屬於國家壟斷經營的行業,專賣局是具有一定行政執法能力的機構,採用公務員管理模式,但不屬於公務員系統。|||它屬於國家壟斷行業。!

⑸ 馬鞍山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內設科室

(一)辦公室
協調管理局機關日常工作和行政事務;負責會議組織、文秘、檔案、機要、保密、保衛、信息、信訪等工作;制定並組織實施機關內部規章制度。
(二)法規科
宣傳貫徹質量技術監督法律、法規,研究擬定有關規章、辦法;負責行政執法的督查及有關行政執法案件審理;承擔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和法律咨詢工作;負責行政執法人員的考核、發證;負責新聞發布和宣傳工作;組織實施原產地域產地或產品保護工作。
(三)計劃財務科
編制和組織實施全市質量技術監督事業發展規劃;管理基本建設、技術改造、裝備和信息統計工作;研究指導有關技術機構和社會中介組織的改革和發展;組織科研開發、推廣科研成果;負責系統內財務、審計和國有資產管理等工作;負責局機關財務和財務結算中心的工作。
(四)質量管理科
研究擬定質量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組織實施《質量振興計劃》,指導全市質量管理工作;組織實施國家質量獎勵制度,推進名牌戰略;總結推廣先進的質量管理經驗和方法;組織查處強制性產品認證違法行為;依法監督和管理認證、咨詢市場;監督檢查認證、認證咨詢和從事認證業務的培訓機構、檢驗機構(包括中外合資、合作機構和外商獨資機構);承辦市以下對社會出具公正數據的檢測機構的計量認證和審查認可的有關工作,並對其進行監督管理;協調執行重大工程設備質量監理制度;負責組織有關產品質量事故的調查;負責產品防偽的監督管理工作。
(五)標准化科
組織實施標准並進行監督;推行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負責管理農業標准規范的制訂、修訂工作;管理企業產品標准備案;負責組織機構代碼和商品條碼的監督管理。
(六)計量科
推行法定計量單位,貫徹國家計量制度,組織實施量值傳遞;管理和監督計量標准和標准物質;依法監督管理計量器具;規范和監督市場計量行為;負責計量技術機構、社會公正計量服務機構和檢定人員資格管理的有關工作;組織計量仲裁檢定;引導和幫助企業建立、健全計量檢測體系,引導和幫助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開展C標志評價。
(七)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科
負責特種設備的安全監察、監督工作。對特種設備的設計、製造、安裝、使用、檢驗、修理、改造等環節和進出口進行監督檢查,依法查處其違法行為;對有關事故進行調查分析並提出處理意見;管理有關檢測機構;負責鍋爐、壓力容器、電梯等特種設備操作人員的資格考核(培訓、發證)工作。
(八)產品質量監督科(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辦公室)
管理和協調產品質量的行業監督、地方監督與專業質量監督;組織實施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和定期檢查相結合的監督檢查制度;組織查處質量、計量、標准化等違法行為,受理有關的投訴、舉報;負責對市場上認證商品進行監督檢查;負責有關打假和專項整治的具體工作;組織對生產領域產品質量實施監控和強制檢驗並依法對其進行監督管理;管理質量仲裁檢驗工作;管理纖維質量監督檢查工作;負責危險化學品及其包裝物、容器的生產許可證發放,並對其產品質量實施監督、檢查;監督管理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負責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工作;負責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九)政治處
機關黨委辦公室與其合署辦公。負責本系統內的機構編制、人事管理、表彰獎勵、目標管理和相關專業的職業資格管理工作;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負責科級幹部管理工作;負責教育培訓、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負責離退休人員的服務管理工作;負責機關和直屬單位黨群工作。
(十)紀檢監察室
負責監督檢查局系統黨風黨紀、勤政廉政執行情況;受理對幹部職工違反黨紀政紀的檢舉控告和調查處理工作;協助局黨組、紀檢組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和行風、政風責任制,加強對全局幹部職工的黨風、行風、政風教育。負責處理群眾來信來訪工作。
(十一)直屬分局職責
負責市區(不含開發區)的質量、計量、標准化的綜合管理和特種設備安全監督工作。
(十二)經濟開發區分局職責
負責開發區內的質量、計量、標准化的綜合管理、技術監督行政執法和特種設備安全監督工作。

⑹ 省級會城市名單

省份 簡稱 省會
北京市 京 北京
上海市 滬 上海
天津市 津 天津
重慶市 渝 重慶
黑龍江省 黑 哈爾濱
吉林省 吉 長春
遼寧省 遼 沈陽
內蒙古 蒙 呼和浩特
河北省 冀 石家莊
新疆 新 烏魯木齊
甘肅省 甘 蘭州
青海省 青 西寧
陝西省 陝 西安
寧夏 寧 銀川
河南省 豫 鄭州
山東省 魯 濟南
山西省 晉 太原
安徽省 皖 合肥
湖北省 鄂 武漢
江蘇省 蘇 南京
四川省 川 成都
貴州省 黔 貴陽
雲南省 滇 昆明
廣西省 桂 南寧
西藏 藏 拉薩
浙江省 浙 杭州
江西省 贛 南昌
廣東省 粵 廣州
福建省 閩 福州
台灣省 台 台北
海南省 瓊 海口
香港 港 香港
澳門 澳 澳門
-------------------------------------------------------------------

副省級城市
副省級城市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名之一,受省級行政區管轄,副省級市的市長與副省長行政級別相同。最初的十六個副省級城市是根據1994年2月25日,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的發文(中編[1994]1號)經中共中央、中國國務院同意成為副省級城市的。

副省級城市與地級市或地級行政區一起納入各省的直接管轄之下,沒有被單列。

副省級城市目前有十五個,分別如下:

哈爾濱 | 長春 | 沈陽 | 大連 | 濟南
青島 | 南京 | 杭州 | 寧波 | 廈門
廣州 | 深圳 | 武漢 | 成都 | 西安
重慶曾經一直是副省級城市,1997年成為省級的直轄市。

廣州在這些城市中的規模最大,人口超過千萬,全市的GDP位居中國第三。

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是計劃單列市。

⑺ 所有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省的和地質勘查、建築和岩土測繪有關的單位和公司(集團)。謝謝!

目前我國地質勘查隊伍分布在以下部門:
1、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管理
2、各地質勘查局、各有色地質勘查局、各煤田地質局、各核工業地質局、各冶金地質局
3、中國地質調查局: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副部級事業單位。
4、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中國冶勘總局):直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正部級事業單位。
5、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涿州):直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正部級事業單位。
6、中國核工業地質局:隸屬於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7、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涿州):隸屬於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
8、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隸屬於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9、中國人民武裝**部隊黃金指揮部。
10、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隸屬於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11、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以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為主)
12、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即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13、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為主)
14、中國鹽業總公司(即中鹽勘察設計院)
15、延長油礦管理局(陝西省)
16、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地質院校:
1、中國地質大學(原武漢和北京地院)
2、吉林大學(原長春地質學院)
3、成都理工大學(原成都地質學院)
4、長安大學(原西安地質學院)
5、石家莊經濟學院(原河北地質學院)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1999]37號)
(一)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的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質勘查單位統一劃歸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由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歸口管理,並逐步實行企業化經營。
(二)組建中國地質調查局,作為國土資源部所屬的組織實施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和礦產勘查工作的事業單位。具體職能和編制由國土資源部報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審定。
(三)各工業部門所屬地質勘查隊伍要根據不同情況積極推進改革。冶金、有色、輕工、化工、建材等部門所屬的地質勘查單位,可以從各自部門的實際情況出發,改組為企業或進入企業集團,具體實施方案由國家經貿委與各工業局研究確定。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可以從所屬地勘隊伍中保留一支從事放射性礦產勘查的精幹隊伍,其餘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地質勘查單位同步進行屬地化、企業化改革,具體實施方案由國防科工委研究確定。**黃金地質勘查部隊的改革,按照****和國務院的有關決定執行。輕工局所屬部分地勘單位,並入中國鹽業總公司。
一、地質部地勘系統
中國地質調查局:2001年成立,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副部級事業單位。
天津地質研究所(天津地調中心)
沈陽地質研究所(沈陽地調中心)
南京地質研究所(南京地調中心)
宜昌地質研究所(宜昌地調中心)
成都地質研究所(成都地調中心)
西安地質研究所(西安地調中心)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 (全國地質資料館)
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中國地質圖書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方法技術研究所
勘探技術研究所
探礦工藝研究所
探礦工程研究所
鄭州綜合利用研究所
成都綜合利用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院機關):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
各省市區地質勘查局(組建地質調查院)全部下放。

原石油地質系統於1997年成立中國新星石油公司,2000年劃歸中國石化集團。

二、冶金地勘系統(原冶金部地質勘查總局)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中國冶勘總局),成立於2001年。
中國冶勘總局一局(華北局):燕郊:第一地質勘查院(燕郊)、中冶地勘岩土工程總公司(原冶金部第一勘察基礎工程總公司)、河北天元地理信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秦皇島天元五一五鑽探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從中冶地勘岩土工程總公司分出):原編制為:一隊:遷安;二隊:衢州;515隊:秦皇島;516隊:宣化;518隊:邯鄲;520隊:邢台;522隊:唐山;物探隊:灤縣;水文隊:定州;超硬材料研究所:探礦技術研究所:燕郊;測繪大隊:燕郊;建築規劃設計院:職工醫院:二級甲等;子弟學校:
中國冶勘總局二局(原華東局606隊):福州:第二地質勘查院、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
中國冶勘總局三局:太原:311隊、312隊、314隊、316隊、地勘院、岩土總公司。
中國冶勘總局山東局:濟南:2個專業公司,4個綜合地質隊、2個專業地質隊、2個勘查院、1個測試中心和1所高級技工學校:山東正元資源勘查研究院、新疆地質勘查院(烏魯木齊,外派單位)、山東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冶勘總局中南局:武漢,分布在湖北、湖南、廣西三省八市:603隊:大冶;604隊:孝昌; 605隊:襄樊;606隊:黃石;607隊:宜都;608隊:黃石;609隊:黃石;水文隊:黃陂。
中國冶勘總局西北局:西安:西北地質勘查院(西安,原西安地質調查所);五隊(酒泉);六隊(漢中);烏魯木齊地質調查所。
中國冶勘總局地球物理勘查院:保定,國內三大航空物探隊伍之一。
中國冶勘總局遙感技術應用中心:北京
中國冶勘總局昆明地質調查院:昆明,原西南局昆明地質調查所。
中國冶勘總局廣州地質調查所:廣州
四川省(西南)、遼寧省(東北)冶金地質勘查局和冶金華東地質勘查局(安徽省)已下放。
三、煤炭地勘系統(即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總部原涿州,現遷北京豐台。
江蘇煤炭地質局:常州,勘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五隊、物測隊、機械研製中心、勘探研究所、江蘇長江機械化基礎工程公司。
浙江煤炭地質局:杭州,浙江華廈工程勘察院,浙江華廈建築基礎工程公司,浙江煤炭測繪院等。
廣東煤炭地質局:廣州新市鎮,152地質隊、201地質隊、202地質隊和江南基礎工程公司。
廣西煤炭地質局:柳州
湖北煤炭地質局:武漢,125隊、182隊、物探測量隊、地質勘查院和湖北省地質勘察基礎工程公司。
青海煤炭地質局:西寧,105勘探隊、132勘探隊、物測隊、勘查院4和青海岩土工程勘察咨詢公司。
第一勘探局:邯鄲,119勘探隊、129勘探隊、173勘探隊、物測隊、科教中心、地質勘查院、技術研究中心。
第二勘探局:北京,機械研製中心,建築工程公司,地質制圖印刷中心。
水文地質局:邯鄲,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察院、四個水文地質隊和物探、基礎工程、機電安裝、物資供應、地能空調、污水治理等六個專業公司。
航測遙感局:西安
中煤地質工程總公司:北京
煤炭資源信息中心:涿州
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涿州
幹部學校(黨校) :涿州
中煤地質報社:涿州
河北省(邢台)、山西省、內蒙古、東北(沈陽)、吉林省、黑龍江省、安徽省(蚌埠)、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泰安)、河南省、湖南省(株洲)、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寧夏、新疆煤田地質局已下放。

四、核地勘系統(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地質總局)
核地勘隊伍組建於1955年,現有6個地區性地質局、52個地質大隊以及研究院所、工廠、醫院等90個縣團級以上企事業單位,分布於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中國核工業地質局(核工業地質調查院):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為其業務支撐單位,以6個地區核地質研究所為主體,組建6個核工業地質調查分院,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核工業西北地質局216大隊、核工業西北地質局208大隊、核工業東北地質局243大隊作為專業勘查隊伍。
6個地質局所在省的48個地勘單位,以省為單元,整體屬地化,組建遼寧省(東北)、江西省(華東)、湖南省(中南)、廣東省(華南、由韶關遷花都)、四川省(西南)、陝西省(西北)核工業地質局,其餘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9個單位屬地化後(組建了河南省(信陽,原308大隊)、貴州省、甘肅省、青海省等4個核工業地質局),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管理。
五、有色地勘系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地質勘查總局)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有色地調中心):成立於2001年,北京地質調查所、桂林地質調查所、新疆地質調查所、地質資料館、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
北京中色資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中資環):成立於2003年,北京索坤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北京遙感中心、北京測繪院、北京中色物探有限公司(原物化探中心)、河北有色測繪公司。
19個地質勘查局全部下放:
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天津市地質調查總院,含河北):原華北有色地質勘查局,下轄514隊(承德)、517隊(石家莊)、519隊(保定)、地質四隊(秦皇島)、普查大隊(燕郊)、核工業247隊(寶坻,原屬核工業東北地質局)等六個地質隊和一所職工大學(保定),在天津局本部設有天津市地質勘查總院、地質研究所。
內蒙古有色地質勘查局
遼寧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吉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黑龍江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南京。下轄805(六合)、806(徐州)、807(南京)、809(南京)、810(南京)、813(南京)、814隊(鎮江)、研究所(南京)、測繪院(鎮江)、礦產開發研究院(南京)、南京岩土工程勘查院。
浙江省有色地質勘查局(紹興)
江西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河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湖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廣東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廣西有色地質勘查局
海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貴州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西南有色地質勘查局(昆明,含四川)
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西安,屬陝西省正廳級事業單位,有12二級單位,分布於西安、臨潼、咸陽、寶雞、漢中、商洛等地)
甘肅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青海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新疆有色地質勘查局
六、化工地勘系統(原化工部地質礦山局)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中國明達化工礦業總公司):涿州,隸屬於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16家地質勘查院(河北、內蒙古、吉林、黑龍江(阿城)、江蘇(徐州)、浙江、福建、泰安(鉀鹽地質)、河南、山東、湖北(荊州)、湖南、廣西、貴州(遵義南白)、雲南、陝西)、1家地質研究院(化工地質調查總院(地質研究總院))、1家職工醫院。遼寧省(錦州)、安徽省(馬鞍山向山)、廣東省(花都)、四川省化工地質勘查院(彭州軍樂)等4家已下放。
七、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建材地調中心):原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地質公司,轄26個各省、市、區總隊,現隸屬於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八、中國人民武裝**部隊黃金指揮部
九、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原為成立於1974年徐水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後總部遷涿州,2004年更現名。
十、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高碑店,原為海洋石油勘探局。
十一、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原地質礦產所屬石油地質單位於1997年成立中國新星石油公司,各石油地質局改稱石油局,2000年整體並入中國石化集團。
華北石油(地質)局:鄭州
東北石油(地質)局:長春
華東石油(地質)局:南京
中南石油(地質)局:長沙。
西南石油(地質)局:成都,地質勘察總公司
西北石油(地質)局:烏魯木齊
上海海洋石油(調查)局:
廣州海洋石油(調查)局:2001年劃歸中國地址調查局。

十二、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十三、中國鹽業總公司:中鹽勘察設計院(前身是輕工業部鹽業勘探隊):長沙

中國地學3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布一覽

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甘肅

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湖北

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 黑龍江

大陸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陝西省科技廳 陝西

大氣邊界層物理與大氣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北京

大氣科學及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北京

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北京

地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地震局 北京

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湖北

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四川省科技廳四川

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甘肅

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上海

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上海

湖泊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江蘇

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貴州

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北京

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北京

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陝西

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陝西

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福建

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北京

礦床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貴州

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北京

內生金屬礦床成礦機制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江蘇

土壤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江蘇

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國家海洋局 浙江

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上海

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江蘇

岩石圈演化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北京

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北京

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四川省科技廳 四川

油氣資源與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北京

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廣東

災害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氣象局 北京

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北京

僅供同行參考!!!

⑻ 陳世禮的個人履歷

1968年12月下放馬鞍山市馮橋鄉光明村,知青;
1970年8月馬鞍山市水泥廠工人、成本會計、團總支副書記;
1973年11月任馬鞍山市城建局政工科幹事,建材工業公司組織宣傳幹事,馬鞍山市委組織部幹部科幹事,市委辦公室秘書(1982年2月至1982年7月安徽師范大學進修班學員);
1983年10月任馬鞍山市化工局黨委副書記(1984年9月至1986年7月馬鞍山市委黨校大專班學員);
1986年7月任馬鞍山市機構改革人事安置小組副組長;
1988年1月任馬鞍山市人事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局長、黨組書記,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中央黨校函授本科畢業);
1991年10月任馬鞍山市委組織部部長;
1992年3月任馬鞍山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1993年9月至1996年4月中央黨校第11期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員、在職研究生班學員);
1994年12月任馬鞍山市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部長;
1995年3月任馬鞍山市委副書記兼市委黨校校長;
1998年1月任馬鞍山市委副書記、副市長;
1998年4月任馬鞍山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市長(2000年3月至2001年1月中央黨校第16期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員);
2001年4月任淮南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2002年1月任淮南市委副書記、市長;
2003年4月至2007年7月任淮南市委書記。
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2008年2月被終止)。
2007年7月27日,市委常委會議免去陳世禮中共淮南市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

⑼ 南京在什麼地方

基本概況 南京(://nanjing.ecitymap.cn/)是江蘇省省轄市,古稱金陵,簡稱寧,是江蘇省省會。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東部蘇皖兩省交界處,江蘇省西南部。東距上海市300餘公里。介於北緯31°14′~32°37′,東經118°22′~119°14′之間。東鄰鎮江市,西鄰安徽省馬鞍山市、蕪湖市,南接安徽宣城市,北連揚州市。地跨長江兩岸,南北最大縱距140餘公里,東西最大橫距80餘公里,轄區 總面積6582.31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4723.07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513平方公里。 境內山巒起伏,河湖縱橫,海拔20~25米。長江橫卧城北,秦淮蜿蜒城南,鍾山盤繞在東,清涼山雄踞於西,有龍蟠虎踞之勢,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南面的固城湖、石臼湖、秦淮河,北面的滁河,城內的玄武湖等,構成豐富的水系。四周群山環抱,有紫金山、牛首山、幕府山、棲霞山、湯山、青龍山、黃龍山、方山、祖堂山、雲台山、老山、靈岩山、茅山等,另有富貴山、九華山、北極閣山、清涼山、獅子山、雞籠山等聚散於市內,形成了山多水多丘陵多的地貌特徵。 南京是我國著名的古城,與西安、洛陽、北京並稱為我國四大古都,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在東郊湯山出土的南京猿人頭骨表明,三十萬年前這里就是人類棲息之地。六千多年前,南京就出現了原始村落。春秋戰國時期,南京地處「吳頭楚尾」,為吳國的冶鑄重鎮。公元前472年,越王句踐復國滅吳後,令越相范蠡修築越城於秦淮河畔,為南京最早古城。公元前333年,楚滅越,盡取吳故地,築城於石頭山,置金陵邑。公元前222年秦滅楚,公元前210年改金陵邑為秣陵縣。漢初為楚王韓信的封地。229年,三國吳從武昌遷都建業,開創南京建都史。317年,東晉立國,定都建康。420~589年共170年間,南朝宋、齊、梁、陳(史稱六朝)均以南京為都。而後,五代時南唐和明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先後定都南京。史稱「十朝故都」。其中,1368年明朝建立,定都南京計54年,1421年首度北遷後,南京被作為陪都直至明朝滅亡。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成立南京市人民政府。1949年後,南京先為中央直轄市,1952年恢復江蘇省,南京降為省轄市並作為江蘇省省會至今。1990年南京被確定為國家計劃單列市,1994年省會城市取消計劃單列,國務院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確定南京市行政級別為副省級。 南京文化遺存眾多,文化積淀深厚,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京自2470年前建城起,歷經朝代更替,曲折坎坷,僅城市名稱就有過金陵、秣陵、揚州、丹陽、江乘、湖熟、建業、建康、江寧、升州、白下、上元、集慶、應天、天京等40多次更改,建置演變頻繁為國內罕見。其間既有過令人仰止的輝煌,也有過任人宰割的衰敗。境內文物古跡眾多。越城、金陵邑遺址、六朝陵墓石刻、南唐二陵、明代城牆等大批歷史遺跡,顯示出強烈的古都特色。城市風景秀美。東南山巒起伏,西北江水環繞,城內綠樹成蔭,四十八景風光迷人,民俗風情引人入勝,已成為國家優秀園林城市、旅遊城市。歷史人物眾多。春秋時代的吳王孫壽夢、越王句踐、西漢開國大將韓信、三國吳主孫權、南唐後主李煜、南宋名將岳飛、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太平天國首領洪秀全、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等都曾在南京印下深深的歷史痕跡。李白的詩歌、李煜的詞曲、王安石的美文,吳敬梓的小說等為古城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遺產。南京地處遼闊的長江下游平原,瀕江近海,「黃金水道」穿城而過,南京港作為天然良港已成為遠東內河第一大港,城市發展也定位於江濱港口城市,目前已成為中國東部地區以電子、汽車、化工為主導產業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重要的交通樞紐和通訊中心。

⑽ 中國南京歷史

南京( http://www.3dnanjing.com )是江蘇省省轄市,古稱金陵,簡稱寧,是江蘇省省會。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東部蘇皖兩省交界處,江蘇省西南部。東距上海市300餘公里。介於北緯31°14′~32°37′,東經118°22′~119°14′之間。東鄰鎮江市,西鄰安徽省馬鞍山市、蕪湖市,南接安徽宣城市,北連揚州市。地跨長江兩岸,南北最大縱距140餘公里,東西最大橫距80餘公里,轄區 總面積6582.31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4723.07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513平方公里。 境內山巒起伏,河湖縱橫,海拔20~25米。長江橫卧城北,秦淮蜿蜒城南,鍾山盤繞在東,清涼山雄踞於西,有龍蟠虎踞之勢,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南面的固城湖、石臼湖、秦淮河,北面的滁河,城內的玄武湖等,構成豐富的水系。四周群山環抱,有紫金山、牛首山、幕府山、棲霞山、湯山、青龍山、黃龍山、方山、祖堂山、雲台山、老山、靈岩山、茅山等,另有富貴山、九華山、北極閣山、清涼山、獅子山、雞籠山等聚散於市內,形成了山多水多丘陵多的地貌特徵。 南京是我國著名的古都,與西安、洛陽、北京並稱為我國四大古都,歷史悠久,文化繁盛。湯山出土的南京猿人頭骨表明,三十萬年前這里就是人類棲息之地。六千多年前,南京就出現了原始村落,今南京大學附近的南陰陽營遺址為城區最早居民遺址。 春秋戰國時期,南京地處「吳頭楚尾」,為吳國置冶城於此。 公元前472年,越王句踐滅吳後,令越相范蠡修築越城於秦淮河畔,為南京最早古城。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滅越,盡取吳故地,築城於石頭山,置金陵邑,遺址在今石頭城,即南京城西草場門至清涼門之間。 公元前222年秦滅楚,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以金陵有天子之氣,遂改金陵為秣陵以貶斥之。 漢初秣陵相繼為楚王韓信、吳王劉濞之封地。前128年,漢武帝封其子劉敢為丹陽侯,劉胥行為胡孰侯,劉纏為秣陵侯。 195年,孫策渡江占據丹陽、江乘、胡孰、秣陵等縣。208年前後,諸葛亮出使江東,觀察南京山川形勝,作出了「鍾阜龍蟠,石頭虎踞」的著名評語。211年,孫權聽從謀士張紘之言,自京口遷秣陵,改名建業。229年,孫權稱帝,是為吳大帝,自武昌還都建業,是為南京為國都之始。吳石頭城遺址在今南京城西草場門至清涼門之間。 280年,西晉滅吳,改建業為建鄴。後因避晉愍帝司馬鄴之諱,改名建康。琅玡王司馬睿南渡,以建康為根基。317年,司馬睿即位,是為晉元帝,東晉正式建立,定都建康。 420年,劉裕代晉稱帝,是為宋武帝,宋立國,都建康。479年,蕭道成代宋稱帝,是為齊高帝,齊立國,都建康。502年,蕭衍代齊稱帝,是為梁武帝,梁立國,都建康。557年,陳霸先代梁稱帝,是為陳武帝,陳立國,都建康。 吳、東晉、宋、齊、梁、陳合稱六朝,故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今南京圖書館保留有六朝建康城遺址。六朝建康城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達百萬。經濟發達,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華夏文化之正朔。 589年,隋滅陳。隋文帝下令盪平建康城,以石頭城為蔣州治所,隋煬帝時改為丹陽郡。此後隋、唐兩朝統治者相繼採取抑制南京的策略,將揚州治所自金陵遷至廣陵,曾一度取消南京州一級的建制。唐初,杜伏威、輔公祏義軍占據丹陽郡,歸順唐廷,唐改丹陽為歸化。杜伏威入朝被扣不返,輔公祏起兵反抗,建立宋政權。唐平江南,置升州。758年,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為升州刺史,次年書烏龍潭放生池碑,遺址今存。李白晚年居升州,762年病逝於南京西南之當塗。783年,因藩鎮為亂,唐德宗有意遷都,鎮海軍節度使韓滉整修金陵,然其事未成。 五代楊吳立國,修繕金陵,以為西都。937年,徐知誥(李昪)代吳,南唐立國,定都金陵,改金陵府為江寧府。975年,北宋滅南唐,以江寧府為升州。1018年,宋真宗以趙受益(後改名趙禎)為升王,不久立為皇太子,改升州為江寧府。趙禎即位,是為宋仁宗。以江寧為其龍興之地,常以親信之臣(如包拯)為江寧府尹。宋神宗時,王安石兩度以江寧府尹出任宰相,主持變法。1120年,方臘起兵反宋,終未能北取江寧而不能控制江南,導致最終失敗。 1127年,宋高宗即位,接受主戰派人士李綱的建議,改江寧府為建康府,作為東都。不久金兵南下,高宗南逃,以杭州為行在。1137年,在主戰派岳飛等人的堅持下,宋高宗再次返回行都建康。1138年,宋高宗以建都當「修德行而不在於擇險要之地」為名,再次南逃杭州,正式建都,改杭州為臨安府。建康府為陪都。 1275年,元兵南下,以建康府為建康路。1329年,改建康路為集慶路。 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慶,改集慶路為應天府,作為根據地,朱元璋自稱吳國公。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國號明,是為明太祖。以應天府為南京,以為首都,以開封為北京,以為陪都。1378年,罷北京,改南京為京師。1386年,京師城垣完工。即今南京明城牆。是為世界第一大城垣(其次巴黎;在中國,其次北京)。1403年,明成祖升北平為北京,以為陪都。1420年底,明成祖遷都北京,以南京為陪都。1644年,崇禎帝弔死煤山。北京陷。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 1645年,清兵克南京。改南直隸為江南省,應天府為江寧府。1649年,清設兩江總督於江寧。1853年,太平軍攻克江寧,改江寧為天京,以為都城。1864年,清兵克天京,太平天國亡。 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以南京為首都。不久袁世凱竊據大總統之位。1927年,北伐軍克南京。不久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成立南京市人民政府。1949年後,南京先為中央直轄市,1952年恢復江蘇省,南京降為省轄市並作為江蘇省省會至今。1990年南京被確定為國家計劃單列市,1994年省會城市取消計劃單列,國務院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確定南京市行政級別為副省級。 南京文化遺存眾多,文化積淀深厚,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京自2470年前建城起,歷經朝代更替,曲折坎坷,僅城市名稱就有過金陵、秣陵、揚州、丹陽、江乘、湖熟、建業、建康、江寧、升州、白下、上元、集慶、應天、天京等40多次更改,建置演變頻繁為國內罕見。其間既有過令人仰止的輝煌,也有過任人宰割的衰敗。境內文物古跡眾多。越城、金陵邑遺址、六朝陵墓石刻、南唐二陵、明代城牆等大批歷史遺跡,顯示出強烈的古都特色。城市風景秀美。東南山巒起伏,西北江水環繞,城內綠樹成蔭,四十八景風光迷人,民俗風情引人入勝,已成為國家優秀園林城市、旅遊城市。歷史人物眾多。春秋時代的吳王孫壽夢、越王句踐、西漢開國大將韓信、三國吳主孫權、南唐後主李煜、南宋名將岳飛、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太平天國首領洪秀全、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等都曾在南京印下深深的歷史痕跡。李白的詩歌、李煜的詞曲、王安石的美文,吳敬梓的小說等為古城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遺產。南京地處遼闊的長江下游平原,瀕江近海,「黃金水道」穿城而過,南京港作為天然良港已成為遠東內河第一大港,城市發展也定位於江濱港口城市,目前已成為中國東部地區以電子、汽車、化工為主導產業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重要的交通樞紐和通訊中心。 歷代在此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六朝文化中的石刻辟邪成了南京城市標志之一。中山陵、夫子廟及秦淮風光帶兩處景區1991年被列入「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今日南京,盡展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風采。雪松(市樹)、梅花(市花)輝映著雄偉的明城牆,綠蔭古都――南京,笑迎八方賓朋。 南京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15.4°,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春季風和日麗;梅雨時節,又陰雨綿綿;夏季炎熱,與武漢、重慶並稱「三大火爐」;秋天乾燥涼爽;冬季寒冷、乾燥。南京春秋短、冬夏長,冬夏溫差顯著,四時各有特色,皆宜旅遊,因此就有了春遊「牛首煙嵐」、「夏賞鍾阜晴雲」、「秋登棲霞勝境」、「冬觀石城霽雪」之說。 市花--梅花 1982年4月19日南京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討論決定,命名梅花為南京市市花。南京有梅園新村、梅花山等富有歷史意義的梅花勝地,梅花具有雪松相似的品格、經受了風雪嚴寒的考驗,梅花含苞欲放,早春二月,大地尚未完全復甦,梅花綻放,最早迎接春天的到來。南京人賞梅、愛梅。梅花與雪松作為南京的市花、市樹可謂珠聯璧合。 市樹--雪松 1982年4月19日南京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討論決定,命名雪松為南京市市樹。雪松挺拔雄偉,品格剛毅,耐嚴寒和酷暑、深為廣大市民了解和喜愛。南京的雪松已有60多年生長歷史,在城市綠化中廣為種植,已成為全國繁育雪松的基地,做為市樹很具代表性。 市標--石刻 六朝文化中的石刻辟邪成了南京城市標志之一。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機構編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
武漢圓通快遞投訴電話 瀏覽:33
馬鞍山到開原 瀏覽:797
版權標記放在哪裡 瀏覽:441
創造與魔法陪配方 瀏覽:724
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感悟 瀏覽:944
定融債權轉讓 瀏覽:41
安徽二手塔吊轉讓信息 瀏覽:413
土地買賣使用權協議 瀏覽:54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知識競賽 瀏覽:484
戶照的有效期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