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培養學生創造能力
培養創造型人才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創造型人才最具生命力的一種特殊素質。主要是指能產生新設想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能產生新成果的創造性技能。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國家對個人都有重要意義。二十一世紀是科學與技術革命更加深入的社會,是一個競爭更加激烈、變化更加迅速、創新更層出不窮的社會。這樣的一個社會,對於我國這樣一個要躋身世界發達國家行列的發展中國家來說,非有成千上萬具有創造能力的人才難當此任。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我認為,在素質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改革阻滯學生創造力發展的教育方法 阿瑞提對創造力的培養提出其獨特的見解,認為擺脫禁錮的理性思維,讓學生自由思維是培養創造力的重要條件。而我國教育長期使用的教學方法缺乏啟發性和民主性,無法讓學生自由思維,這是造成我國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創造型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教育工作者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應大膽解放思想,突破應試教育思想和傳統教育方法,引導學生自己去學習、去思考,去發現、解決問題,重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 科學發明往往從觀察開始。青黴素的發明者,英國著名的細菌學者費萊明說:我之所以能發現盤尼西林,是從一次偶然的觀察中產生的,我的唯一功勞,是我沒有忽視觀察。一個有創造成就的人,必定是一個善於觀察的人。因此,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觀察事物,告訴他們處處留心皆學問的道理。要啟發他們觀察重要的現象和環節,養成他們善於從隱蔽的細節中,經過思考,探索事物本質的習慣。 想像是一切心理功能的皇後。沒有想像就沒有創造,就沒有人類的進步。列寧也說:想像是極其可貴的品質。它對於創造能力的發展有重要意義。然而心理學研究卻表明,一般人只使用了大腦想像區的十分之五。青少年身上蘊藏著豐富的想像力。作為教師,要充分挖掘學生想像的潛力,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對學生的奇思異想,不要冷嘲熱諷,要給予鼓勵。教師要給學生想像力的發展提供寬松的環境,使他們的想像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更加絢麗,更加美妙多姿。 二、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心理學的最新研究表明,高智商不一定會帶來成功,而人的情感商數,也就是非智力因素卻能影響人的一生。一個人能否事業有成,智商只有20%的決定作用,情商佔80%。大量事實證明,許多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並非是智力上的原因,而是非智力因素的缺陷所致。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注意學生以下幾方面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1、 學習興趣。興趣是調動人的積極性的能源,是事業成功的秘訣之一。很多科學家之所以能作出那麼大的成就,原因也是他們對科學有深厚的興趣。達爾文在自述中說:對我後來 發生影響的是,我有強烈的多方面的興趣,迷戀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並沉醉在其中。可見,興趣的力量有多大。 2、熱情。熱情可以點燃智慧的火花,是創新的翅膀。沒有對科學寄寓很大的熱情,是很難攀上高峰的。黑格爾講過:要是沒有熱情,世界上任何偉大的事業都不能成功。為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深刻的體驗,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意向。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創設相應的情感環境,如主題班隊會等對學生的自豪感、榮譽感、集體主義情感的熏陶,有很大作用。對這些活動的作用,教師應能充分認識到。 3、毅力。一個人單憑熱情和愛好是不夠的,還必須有頑強的毅力,否則達不到創新的目的。堅強的毅力,是人才成長、事業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質,凡是有建樹的科學家幾乎都有百折不回的精神。堅強的毅力,是通過克服各種障礙取得的。人在克服困難過程中,可以產生一種非凡的抗沖擊力,長期磨練可以使人的耐挫力增強。因此,教師應通過加強挫折教育來培養學生堅強的毅力。 三、鼓勵學生廣泛地學習 創造需要廣博的知識,學愈博則思愈遠,知識越廣泛,新思想和新觀念越容易產生。因此,鼓勵學生廣泛學習,掌握不同學科極其交叉知識,將更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福井謙一強調說:學過了東西,將在什麼時候,以什麼形式發揮作用是難以預料的,如果把知識比作植物的話,各種的地下莖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相連接起來所以我認為廣泛的學習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博覽群書,集思廣益,從小就養成不偏科,文理兼學的習慣,只有閱讀了大量的書籍,掌握寬厚的基礎知識,學習的知識才容易產生遷移,才能為創作發明奠定良好的基礎。如果沒有廣泛的閱讀和學習,只為考試而讀書,學生則容易變成沒有個性和創造力的書獃子。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創造不是在緊張壓抑的氛圍中產生的,而是在鬆弛、寬容、令人愉快的環境中迸發的。對學生來說,寬松民主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利於其良好個性的形成和發展;而且有利於創造思維的萌芽與發展。因為只有融洽民主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敢於向老師提問,才敢於向老師陳述自己的觀點,才敢和老師辯駁。而老師的鼓勵和贊揚往往又是學生提出問題,激發學生興趣和增強自信心的動力。作為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師生關系與學生個性,創造思維發展之間的關系,為學生創造力發展營造寬松的精神環境。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最主要的一點是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師道觀念,做到:第一,尊重學生的人格,放棄師道獨尊的架子,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在人格上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在講授問題時,要保持平等的態度,使學生有話敢說,這樣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才容易迸發出來。第二,要淡化權威意識,要有寬容和虛懷若谷的長者風范,允許學生懷疑教材,反駁師說,突破經典,離經叛道,諒解失誤過失,贊賞勇敢精神,寬容頑皮淘氣,欣賞其一家之見的特長表現。最後,要尊重、理解、信任學生的創造。
2. 簡述如何培養小學生創造想像的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培養小學生創造想像的能力。
教師要回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豐富學生的表答象儲備。
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思考,打開學生想像力的大門。
教師要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經驗以發展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教師要注意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想像在語言的調節下進行,並通過語言來表現。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想像水平。
教師要結合學科教學,有目的地訓練學生的想像力。
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幻想。
3.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結合教學實踐,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創設良好的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一些課堂教學形式單調,內容陳舊,知識面窄,嚴重影響學生對數學的全面認識,難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創造慾望。新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景。認知心理學關於學習機制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學習主動性的本質是認識主體的主動建構。只有當學生認識主體意識是影響和決定學習成敗的時候,主動建構才有可能實現。從認識論意義上看,知識總是情景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動和感知比概念更重要,因此,只有將認識主體置於飽含吸引力和內驅力的問題情景中學習,才能促進認識主體的主動發展。 二、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解決教學問題的關鍵是教育內部的革新、教育觀念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創新。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助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弗萊登塔爾曾經說:「學一個活動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被動吸收、反復練習和強化記憶的過程,而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通過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 三、注重開放題的教學,提高創新能力 沿襲已久的教育內容和方法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數學作為一門思維性極強的基礎學科,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方面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而開放題的教學,又可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尤其對學生思維變通性、創造性的訓練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開放題的教學中,選用的問題既要有一定的難度,又要讓大多數學生能接受,既要隱含創新因素,又要留有讓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充分施展他們聰明才智的餘地。如:開展調查本校學生課外活動的情況,面對這個比較復雜的課題,一定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 四、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開展積極評價 美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指出,學生本身的個體差異、教師素質的個體差異,在教學過程中,將影響學生創造能力、創造性人格的培養。因此,教師在調控教學內容時,必須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分層次教學,盡可能地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指導策略;在教學評價上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 (鄲城縣錢店鎮後胡小學)
4.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如何培養抄學生的創造力襲
1、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創新打下牢固的知識基礎。
2、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善於思考,大膽想像
3、養成勤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勤於實踐
4、提高觀察能力和創造性思維,把創新熱情與科學態度結合起來,努力做到,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5、要勇於質疑,敢於向傳統挑戰,向權威挑戰,樹立「敢為人先」的精神
6、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7、擴寬思維,多角度思考問題
5.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一、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要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不是單純的傳授和學習知識的過程,而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運用各種思維方法和形式,如比較、分析、抽象、綜合、判斷、概括、推理;另一方面,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為運用創造性思維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體的內容和材料。絕不能認為教學數學知識、技能的同時,會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只是為培養學生思維創造性能力提供有利的條件,還需要在教學時有意識地充分利用這些條件,並且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有計劃地加以培養,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這一點,教師在「懂」字上下功夫多,而在「創」字上動腦筋少,結果是學生習慣於接受知識而不習慣於思考問題,只會讀死書。 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要貫穿在各年級的教學中。 要明確各年級都擔負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從一年級開始就要注意有意識地加以培養。例如:在開始認識大小、長短、多少時,就有初步培養學生比較問題的能力。開始教學10以內的數和加、減計算,就有初步培養學生抽象、概括問題的能力。開始教學數的組成就有初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觀察,逐步進行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內數的概念,理解加、減法的含義,學會1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導學生去思考,從開始就不自覺地把學生引向死記數的組成,機械地背誦加、減法得數的方法。養成了死記硬背的習慣,以後就很難糾正。 三、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要貫穿在每一節課的各個環節中。 不論是復習,還是教學新知識、組織學生練習,都要注意結合具體的內容有意識地進行培養。例如:復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有經驗的教師給出試題以後,不僅讓學生說出得數,還要求能很快地算出得數,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教學新知識時,不是簡單地告知結論或計演算法則,而是引導學生去分析、推理,最後歸納總結出正確的結論或計演算法則。學生懂得算理,自己從直觀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計算方法,不僅印象深刻,同時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教學中可以看到,有的老師也注意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但不是貫穿在一節課的始終,而是在一節課最後出一兩道稍難的題目來作為訓練思維的活動,或者專上一節思維訓練課。這種把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只局限在某一節課內或者一節課的某個環節內,是值得研究的。 四、培養思維能力要貫穿在各部分內容的教學之中。 例如:在教學數學概念、計演算法則、解答應用題或操作技能(如測量、畫圖等)時,都要注意培養思維能力。任何一個數學概念,都是對客觀事物的數量關系或空間形式進行抽象、概括的結果。因此教學每一個概念時,要注意通過多種實物或事例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找出它們的共同點,揭示其本質特徵,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形成正確的概念。例如,教學正方形概念時,不宜直接畫一個正方形,告訴學生這就叫做正方形。而應先讓學生觀察具有正方形的各種實物,引導學生找出它們的邊和角各有什麼共同特點,然後抽象出圖形,並對正方形的特徵作出概括。教學計演算法則和規律性知識更要注意培養學生判斷、推理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關鍵。當然,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很簡單,甚至是錯誤的,但是必須維持這種積極性,不拘泥於課本上的解題方法,以及對定理或公式的補充和推廣等
6. 在一次關於"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的研討
一、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為創造能力提供土壤
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教師自身的素質決定著教育的成敗。創造能力的培養是教師的一個主體性行為。沒有正確的育人觀,教師就不可能在教學中貫徹以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為本的思想,更談不上去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樹立正確的育人觀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前提。教師應時刻保持一個樂觀開朗的心態,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努力創造。教師應對學生的一些違反常規的思維持寬容的態度,以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為創造能力提供突破口
培養學生觀察的習慣。培養以積極的態度注視事物的習慣,有助於觀察力的發展。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是指樂於觀察、勤於觀察和精於觀察。樂於觀察是指對周圍的事物有強烈的興趣。小學生的好奇心特別強,教師要積極引導他們對好奇的事物加強觀察。 引導學生確立觀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觀察力的最顯著的特徵。有目的地觀察,才會對自己的觀察提出要求,獲得一定的廣度和深度的鍛煉。反之,如果是無目的地觀察,東張西望,對事物熟視無睹,那就鍛煉不了學生的觀察力。只有帶著目的性的觀察,才是有效的觀察,才能盡快地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為學生確立觀察目的,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然後有所思、有所獲。
三、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創造能力提供基礎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提出問題是學生思維活動的開始,有利於啟迪學生的創造「潛質」。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懷疑,敢於提出不同凡響的見解。學生的創造思維需要教師通過各種手段去刺激、引導,如准備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創造思維的教具(如實物、掛圖、教學資料等)以及創造良好課堂氛圍。要允許學生走入「誤區」,在思維磨擦中,自省自悟。學生在進行創造思維中,難免出現錯誤,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冒險,敢於犯錯,要善於以「錯誤案例」催開學生的創造之花,對學生知識性、結論性、判斷性的錯誤,教師不要馬上給予否定評價,要以點拔為主採取激勵、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學生繼續思維,把改進的機會留給學生,在矯正誤點的同時,促進學生的自悟,啟動學生的創造潛能。
四、開發學生的想像力,為創造能力提供翅膀
教師要鼓勵學生發揮充分想像。心理研究表明,有創造性的孩子往往會因為自己的思想和行動方式偏離通常的模式而感到不安。他們最初對事物的學習和模仿通常能受到贊揚,但一旦有了「異想天開」的想法和做法以後,教師或家長也許會有不同的反應了。可能有的教師告訴孩子:「別再胡鬧了」;也可能有的教師會很高興:「真是個聰明的孩子」。孩子創造的積極性更應該細心加以保護,以便給孩子一種「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勇氣,讓他們充分發展自己的創造性。
注意事項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方面將大有可為。只要我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勇於創新,大膽實踐,就一定能為孩子的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為素質教育改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7. 怎樣培養學生創造力
培養創造力的一些主要思路,供參考:
1.增強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決定一個人想不想創新的問題。因此,要開發創造力,首先要增強和提高人的創新意識。人的創新意識有兩種:一是主動性創新意識,一是被動性創新意識。主動性創新意識,是指不需來自外部的推動,主體的意識就可以有效地驅動個體去創新,創新活動是主體自身需要的一種意識,穩定、持續、主動、習慣化是它的特點。
被動性創新意識是指主體受外部的推動而產生的創新意識。例如,接受交給自已完成的指令性科研問題、開發任務或項目。這類被動性創新意識同樣也會對創新活動產生推動作用,主要是創造主體有責任感,有成功的願望,有勝任的能力。
2.掌握創造方法
創造方法是創新活動成功經驗的總結和歸納,並上升為工具性的創造方法論。創造方法一舉擊破了創造的神秘氣氛,使普通人藉助創造方法亦能涉足創造活動,掌握創造方法是開發創造力的好思路。
3.培養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乃創造力的靈魂,培養創新思維是創造力開發的關健。美國創造力開發公司總裁、創造學家羅傑.馮奧奇說過:「如果你對創造性思維持冷淡態度,你就不會認識到在一個發展變化、日新月異的世界上,激發和應用新設想是至關重要的生存技能。」
4.優化創新人格
前面講到, 創新思維乃創造力的靈魂,而創新思維的靈魂又是什麼呢?那就是創新人格!這是因為人是創造萬物的主體,是一切創新活動的認識者、發出者和操作者,忽視創新人格的優化,開發創造力將是舍本求末倒置的。
5.形成創新環境
創造力開發離不開一個好的環境,尤其是個體創造力開發。因為人的行為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產物。美國創造學家阿瑞提認為:「適宜的氣候和環境能極大地促進創造。」
6.創新成果展示和創新人物示範
經常進行各級各類的創新成果展示,對創新方面取得成績的人物進行表彰、鼓勵和獎勵,達到示範作用的目的,都對創造力的開發很有推動作用。
奇思妙想玩轉發明課程,以科學的形式與方法,解密孩子的創造力基因,激發他們的創新靈感,為他們摘取人生第一件發明;為中考培養科技特長生,為留學移民增添專利加分強項,為高考各重點大學自主招生挖掘創新潛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