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炮彈的是誰
隨 著 火 葯 的 發 明,中 國 於 唐 末宋 初 ,人們 在 石版 炮 的 基 礎 上 , 用 火 葯 代 替 石 塊 發 射出 去 ,成權 了 原 始 的 火 炮。
公元1044年,北 宋 曾 公 亮 等 編 寫 的 軍 事 著 作 《武 經 總 要 》中,就 有 火 炮 火 葯 復 雜 的 配 制 方 法 記 載 。 到 了 元 代 , 進 一 步 發 展 成 金 屬 鑄 成 的 火 銃,即 火 炮。現 藏 北 京 中 國 歷 史 博物 館 的 至 順 三 年(公元1332年)銅 火 銃,是 世 界 上 現 存 最 早 的 金 屬 火 炮,它 重6,94公 斤,長 35,3厘 米,火 炮 口 徑 為 10,5厘 米,銃 筒 中 部 蓋 面 鐫 有 「 至 順 三 年 二 月 十 四 日,綏 邊 討 寇 軍,第 三 百 號 馬 山 」三 行 銘 文 。
❷ 炮彈是怎麼被發明出來的
所有早期的炮彈都不能爆炸,而是靠沖力來破壞或摧毀單個的目標。能爆炸的炮彈大約14世紀末才出現,但性能很差。在1421年攻克科西嘉的聖博尼法斯的戰斗中使用了安有導爆索的炮彈,威尼斯人1376年在賈德拉也使用了這種炮彈。使用這種帶導爆索的炮彈對炮手來說是極其冒險的:首先要在銅制或鐵制的炮彈殼內裝上炸葯,再安上引線,將其點燃,然後再小心翼翼地放進炮膛內。結果是許多炮筒部爆炸了,炮手也當即喪命。
1510年,又出現了鑄造的整發彈和球形實心彈。這些炮彈由稱作「榴彈炮」的特種火炮發射,彈上裝有彈托裝置,可以使「彈眼」和引信准確地對准炮膛軸線,朝向炮口。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時期,開始研究榴霰彈。直到18世紀晚期,人們都把炮彈稱為「槍榴彈」,這個詞原意指「石榴」,因為彈殼內的炸葯看起來像無數的石榴籽。
英國人施拉普內爾於1784年發明了子母彈,裡面裝的炸葯不多。而在此以前設計的炮彈都裝葯甚多,因為人們認為是用爆炸力量使彈片向四面八方飛散的。施拉普內爾的想法是只用足夠的炸葯炸開彈殼,讓彈殼內的若乾子彈以炮彈原來的速度繼續向前飛。子母彈於1804年在蘇利南的阿姆斯特丹堡首次得到應用,但由於炮彈在離開炮筒時要點燃炸葯,給子母彈預點火,所以很難掌握時機。1852年,博克塞上校改進了這種炮彈,用鐵片隔膜把炸葯和引信與彈頭隔開。他的炮彈在1864年開始使用,稱為「隔膜彈」。
由於博克塞引進了時間准確的引信,從1867年起,標准炮彈有了很大的改進。1882年,黑色炸葯首次為苦味酸所取代,接著梯恩梯又取代了苦味酸。1891年開始用無煙火葯。至此,炮彈已發展成熟了。
❸ 子彈是誰先發明的
最早進行爆炸式點火技術激發試驗的是蘇格蘭人亞歷山大·福希斯。最初使用器皿裝雷粉,後來通把雷粉夾在兩張紙之間而製成了紙卷「火帽」。
1814年,美國首先試驗將擊發葯裝於鐵盂中用於槍械。1817年,美國人艾格把擊發葯壓入銅盂中,發明了火帽,火帽的應用對後膛裝填射擊武器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並獲得了迅速發展。
1821年,伯明翰的理查斯發明了一種使用紙火帽的「引爆彈」。後來,有人在長紙條或亞麻布上壓裝「爆彈」自動供彈,由擊錘擊發。
對於子彈來說,無論是用於什麼用途,國際上通用的發射葯都大多為無煙火葯:無煙火葯可分為(單基,雙基,三基)(其主要成分為硝化棉),槍械多用單基葯。對於不同的槍械用彈有不同的要求。如:手槍多採用多孔速燃單基葯。步槍為表面採用加光並鈍化的單孔顆粒單基葯。
底火是由:傳火孔、發火砧及擊發劑組成。其作用是擊發時產生火焰,迅速而確實的點燃發射葯。擊發時,擊發劑受擊針與發火砧的沖擊而發火,火焰通過傳火孔點燃發射葯。
當發射時,擊針激發火帽(底火)。底火迅速燃燒引燃葯筒(彈殼)內的發射葯,發射葯產生瞬燃,同時產生高溫和高壓,將彈丸(彈頭)從葯筒內擠出,這時的彈丸在發射葯產生的高壓的推動下,向前移動,受到膛線的擠壓,產生旋轉,最終被推出彈膛。
❹ 世界第一炮彈是誰發明出來的
首先炮彈是相對於炮而言的。沒有炮,何來炮彈一說?所以要知道炮彈何時發明的,先得搞清楚炮是何時發明的。
有資料記載:我國元朝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的銅炮是現已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軍用)大炮。能裝小鉛彈幾十枚至百枚。這種所謂的「小鉛彈」應該算是炮彈的老祖宗了!~~
至於說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炮彈應該是核炮彈。
核炮彈體積小,分為裂變型和增強輻射型。裂變型核炮彈,殺傷威力一般在幾百噸至一萬噸TNT當量,常作為戰術武器使用,主要用於打擊敵機場、橋梁、部隊集結地和集群坦克等目標。增強輻射型核炮彈殺傷威力約1000-2000噸TNT當量,主要用於攻擊敵部隊集結地和集群坦克中的人,它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的特點,便於在戰場上靈活使用。
世界上第一枚核炮彈具體是哪一年發明的,缺乏具體的資料。但最早有記載的應該是美國於1953年做過核炮彈發射實驗。
❺ 火炮是何時發明的
據目前史料記載,早在1163年,中國南宋軍隊就發明了最早的火炮——火石炮(霹靂炮),但仍有爭議。黑龍江出土的元大德二年火炮則是目前最早的火炮文物。
宋代是我國古炮發展最為鼎盛的時期,公元12世紀30年代,出現了以巨竹為筒的管形噴射器火槍。13世紀50年代,又出現了竹製管形射擊火器突火槍。北宋仁宗時期編纂而成的《武經總要》可以說是我國古代第一部「古炮大全」。該書遍收歷代上好的攻城兵器,其中輯錄了10多種古代樣炮,並附有火炮圖形。
據考證,我國最古老的火炮要比歐洲現存最古老的火炮早半個世紀。13世紀中葉,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帝國軍隊揮師征戰,能夠打敗交戰國的主要原因,就是火炮武器的發展使用。
(5)炮彈的發明擴展閱讀:
火炮的發明過程:
東漢時期,魏國曾發明過一種拋石的機械,它可以把石塊拋出很遠以殺傷敵人。這種炮也稱之為「石炮」,它是火炮的前身。
火炮的最初形式是火葯箭,火葯箭始於唐末宋初年間。即在箭頭上附上火葯,點燃後發射出去。我國歷史上試制火炮的先驅者是公元1000 年的唐福和1002 年的石普,他們所製造的火箭、火球、火蒺藜,都是十分成功的。
金屬炮的發明和製造,中間經過了100 多年的時間。由於火槍和突火槍的射程有限,人們想通過提高槍膛里的爆炸力,來延長其射程。但由於突火槍的槍管是由竹管做成的,爆炸力太小,裝多了又會炸傷自己人。遲至元朝,終於出現用銅或鐵鑄成的筒式火炮,這類炮統稱「火銑」,又因為它威力大,被人尊稱為「鐵將軍」。
❻ 炮彈的發明和完善的特性是什麼
所有早期的炮彈都不能爆炸,而是靠沖力來破壞或摧毀單個的目標。能爆炸的炮彈大約14世紀末才出現,但性能很差。在1421年攻克科西嘉的聖博尼法斯的戰斗中使用了安有導爆索的炮彈,威尼斯人1376年在賈德拉也使用了這種炮彈。使用這種帶導爆索的炮彈對炮手來說是極其冒險的:首先要在銅制或鐵制的炮彈殼內裝上炸葯,再安上引線,將其點燃,然後再小心翼翼地放進炮膛內。結果是許多炮筒部爆炸了,炮手也當即喪命。
1510年,又出現了鑄造的整發彈和球形實心彈。這些炮彈由稱作「榴彈炮」的特種火炮發射,彈上裝有彈托裝置,可以使「彈眼」和引信准確地對准炮膛軸線,朝向炮口。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時期,開始研究榴霰彈。直到18世紀晚期,人們都把炮彈稱為「槍榴彈」,這個詞原意指「石榴」,因為彈殼內的炸葯看起來像無數的石榴籽。
英國人施拉普內爾於1784年發明了子母彈,裡面裝的炸葯不多。而在此以前設計的炮彈都裝葯甚多,因為人們認為是用爆炸力量使彈片向四面八方飛散的。施拉普內爾的想法是只用足夠的炸葯炸開彈殼,讓彈殼內的若乾子彈以炮彈原來的速度繼續向前飛。子母彈於1804年在蘇利南的阿姆斯特丹堡首次得到應用,但由於炮彈在離開炮筒時要點燃炸葯,給子母彈預點火,所以很難掌握時機。1852年,博克塞上校改進了這種炮彈,用鐵片隔膜把炸葯和引信與彈頭隔開。他的炮彈在1864年開始使用,稱為「隔膜彈」。
由於博克塞引進了時間准確的引信,從1867年起,標准炮彈有了很大的改進。1882年,黑色炸葯首次為苦味酸所取代,接著梯恩梯又取代了苦味酸。1891年開始用無煙火葯。至此,炮彈已發展成熟了。
❼ 愛因斯坦發明炮彈的過程
愛因斯坦沒有發明炮彈。他只是通過長期計算和公式應用,愛因斯坦推斷出一組他自己的版物體質權量和能量。他們之間的關系進一步證明並發表了核心中存在巨大能量的結論。有必要知道,許多學者已經研究了原子核中的能量,但只有愛因斯坦的理論已經傳下來,這足以說明他的理論和先進思想的成功。
❽ 古代能爆炸的炮彈,最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最早的火葯始於古老煉丹術,一開始是用於雜技表演,後來在金宋時期運用於軍事,當時最早會爆炸的炮彈,叫震天雷。之後到了康熙時期才再次出現,叫子母炮,會發射爆炸性空心炮彈的炮,大部分炮彈在康熙之前都是鐵蛋子石彈子。最早的象棋裡面的炮字,是石字旁的,也就是拋石器的石頭彈子。後來演變成球形的鑄鐵炮彈,這種會爆炸的彈丸最早是由咱們中國人隨著火葯的發明而出現的。
❾ 炮彈的發展和過程
01.炮彈最開始是鉛鐵砂,鐵搓屑製成的散彈;
02.然後隨著鑄造工藝提升,可以製造和炮膛吻合的圓實心炮彈,同時散彈發展成小鋼珠形式;
03.實心炮彈穿透力不足,破壞力不足,出現了卵形炮彈,包括實心彈和開花彈;
04.卵形炮彈發射出去彈道不穩定,出現膛線;
05.為了提高射速,出現後膛炮;
06.後膛炮出現後,為了簡化裝填,較小口徑的彈丸和發射葯被製造在一起,出現定裝彈葯;
07.由於定裝彈葯工藝的發展,彈丸最後定型為近似錐形的形狀
08.實心彈作為實彈消失(槍彈仍然存在),開花彈發展成為早期穿甲彈(AP)和早期榴彈(HE);
09.滿足海軍炮的需要,穿甲爆破彈被研製出來,本質是穿甲彈和榴彈的中間形態,使用延時引信,出現馬卡洛夫彈帽(增強穿甲能力);
10.滿足坦克炮的需要,出現了坦克用實心穿甲彈,炮彈為類似於實心彈的鋼芯或鎢芯穿甲彈,同時高爆彈定型(HE),並限定榴彈炮(包括迫擊炮)發射,穿甲彈限定加農炮發射;
11.根據瑞士某科學家的理論(忘記誰了),出現空心裝葯破甲彈(主要用於火箭筒,反坦克導彈,詳情見網路空心裝葯破甲彈詞條),金屬射流描述的就是破甲彈的攻擊方式;
12.出現脫殼穿甲彈(一般是鎢芯),同時出現碎甲彈;
13.由廢棄核燃料製成貧鈾穿甲彈,實質是貧鈾合金為彈芯製造的穿甲彈;
14.實心彈作為電磁炮彈再登場,同時出現激光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