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孩子動手創造

孩子動手創造

發布時間:2021-08-09 03:18:40

『壹』 怎麼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孩子都會經歷一個「笨手笨腳」的階段,再慢慢走向獨立。在這一階段中,如何能夠發展孩子的動手能力,讓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的好習慣呢?

最後:多帶孩子去大自然

多帶孩子去大自然,利用一些天然的工具去動手,讓孩子多玩沙和水,在大自然中獲得動手的樂趣。

家長要創造一切的條件給孩子動手的機會,不要擔心孩子會失敗,要相信孩子,孩子都是從「笨手笨腳」走向靈活和聰明的。

『貳』 培養孩子的發明性,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性

一直以來中國教育飽受詬病的就是壓抑孩童的天性,永遠統一的培養,孩子最後都是一個模子的,沒有讓孩子自由發揮,而很多人鼓吹的國外教育就是解放兒童的天性,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培養孩子的發明性。那麼在小朋友小的時候,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性呢?讓他不成為一個只顧於讀書的書獃子,會自己產生一些新的思想考慮呢?

一 培養好的創造氛圍

首先是學校和家長應該共同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的創造氛圍,學校不應該一味的去讓孩子讀書,應該多積極開展一些課外活動,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而回到家裡家長也應該共同去培養這樣子的一個創造空間,讓小朋友呆在這個空間內可以有效的去進行思考。

培養創造能力遠遠不止上面的幾種方式,平時還要積極的鼓勵孩子,當孩子有了想創造的想法時,需要積極的動手,創造並不是說需要多大的工程,有可能僅僅是從身邊好奇的一件小事開始。比如他好奇一個玩具是如何控制的,那麼當小朋友對於這個玩具已經玩過很多遍以後可以讓孩子自己動手去拆開玩具,發現玩具內部的一個構造。總之不要扼殺孩子的天性,父母還是需要多鼓勵和陪伴的。

『叄』 怎麼才能孩子動手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1)為孩子創造動手操作的條件。比如,引導孩子自製玩具,讓孩子綜合運用折、剪、畫、編、扎、釘、粘等方法做科學小試驗,為孩子准備紙、布、線、膠水、
磁鐵、各種小瓶、塑料小管等用具。
(2)給孩子提供各種材料。為孩子提供諸如積木、插塑、拼裝玩具、橡皮泥、沙石等用具,同時還可以給孩子准備一些廢紙讓他撕,買一些蠟筆教他畫,准備積木、
拼圖、橡皮泥、七巧板等玩具。
(3)開展各種動手操作活動。比如,用筷子夾玻璃球、撕紙屑做圖案,用毛線穿紐扣ABAB的形勢來穿,等游戲,同時也鍛煉了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這些游戲不但
孩子感興趣,同時能促進他的小肌肉發展。
(4)指導孩子製作手工。父母可從教孩子玩折紙和剪貼開始,指導孩子製作手工。如,對2—3歲的孩子,可從簡單的一步折紙學起;3—4歲的孩子,可學2至3步的折紙,
並開始學拿剪刀,(安全剪刀)先學剪紙條,後學剪圖形,可以用紙條貼成鏈條或方紙,還可貼成花籃;4—5歲的孩子,可學更復雜的剪貼和圖案,製作汽車、輪船、大炮、飛機、小鳥等。
(5)手指游戲是一種一邊念誦兒歌或者韻律,一邊協調雙手動作變化的游戲,玩手指游戲的時候,我們手做動作,口念兒歌,眼做協調,全身的能系統只做一件事情,孩子的注意力,
記憶力,感覺統合能力,節奏感和韻律感同時得到了訓練。
總之,孩子天生是動手的行家,只要給他足夠的空間,他就能玩出無窮的花樣。因此,父母要從單一的價值觀中走出來,讓孩子多看、多聽、多想、多玩,關鍵是多動手,只有這樣才能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自信、樂觀、有創意的人。

『肆』 如何培養孩子的動手和創造能力

生活當中馬虎的孩子,最根本的根源在於動手能力的欠缺。要加強訓練孩子的動手能力,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可以鍛煉孩子的手
眼協調能力,促進兒童大腦的發育;動手做,還可以提升孩子的能力,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比如說,讓孩子收拾房間、整理物品,可以鍛煉孩子
的邏輯推理能力。一個整理房間有技巧的人,也一定是主次分明的人,可以分清重點,做事有條不紊的人,並且能具有合乎邏輯的歸類性。所以會動
手的人,也一定是聰明能乾的人。孩子只有學會了對自己的事情負責,才能逐步地發展為對家庭、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負責。
動手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是兒童期,兒童時期養成的習慣將會伴隨孩子的一生。作為家長,家庭教育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教會孩子做力所能及的
事情、主要鍛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從孩子生活中的事情做起,比如自己穿脫衣服,自己整理玩具,自己收拾文具等。在孩子開始學習動手做事情初期,往往沒有頭緒,費時過長,效果也不好,所以很多父母寧願自己動手三下五除二的替孩子做完所有的事情。但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動手完成,是培養孩子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的開端,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鼓勵孩子慢慢實踐,等待孩子慢慢做好,而不是要抹殺孩子學習的過程。

『伍』 如何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只有愛動手的父母才能養出愛動手的孩子。所以這個就需要家長不停的引導並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孩子不是懂什麼的,你教他什麼他們就會學什麼。

當孩子會走路後我們首先從掃地開教他,小孩對什麼東西都是新奇的,你教他掃地他可能還覺得好玩。這些都是從小培養的,如果小的時候沒有培養,長大點可能就不是那麼好培養。

我們還可以幫忙孩子製作一些漂亮的作業本。像大一些的孩子們,他們總是會有一些書是讀著讀著就廢棄了,這時你可以教孩子怎麼利用這個廢棄的書本。我們把書上完整的圖畫都用剪刀剪下來,然後用膠布把它粘到自己的作業本的封面上,這樣作業本就美美噠了。多餘的畫也可以用來製作明信卡片送給同學,弄一張白紙對折成兩半,可以製作豎的也可以製作橫的,把畫貼在里邊,外邊就寫明信片三個字用彩筆塗一下,送給誰就在里邊寫字,簡單的製作,就這樣子一直引導,孩子的動手能力就鍛煉起來了!

『陸』 怎樣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誰都知道「心靈手巧」,現在的家長也都知道動手能力和聰明程度的關系。但是,對於現代的中國家庭,真正讓孩子動手的機會並不太多。
孩子小的時候,總覺得孩子小,不捨得讓孩子做什麼;孩子大了,又覺得孩子功課任務重,壓力大,沒時間培養孩子跟學習無關的動手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學就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做,就是要動手去體驗,體驗生活,體驗知識,體驗
社會。並不是心靈手才巧,而是手巧才能更聰明。
讓孩子動手參與可以鍛煉孩子的很多能力,孩子在動手的過程中,大腦思維得到鍛煉,責任感也能得到提高。
在生活當中馬虎的孩子,最根本的根源在於動手能力的欠缺。要加強訓練孩子的動手能力,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可以鍛煉孩子的手
眼協調能力,促進兒童大腦的發育;動手做,還可以提升孩子的能力,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比如說,讓孩子收拾房間、整理物品,可以鍛煉孩子
的邏輯推理能力。一個整理房間有技巧的人,也一定是主次分明的人,可以分清重點,做事有條不紊的人,並且能具有合乎邏輯的歸類性。所以會動
手的人,也一定是聰明能乾的人。孩子只有學會了對自己的事情負責,才能逐步地發展為對家庭、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負責。
動手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是兒童期,兒童時期養成的習慣將會伴隨孩子的一生。作為家長,家庭教育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教會孩子做力所能及的
事情、主要鍛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從孩子生活中的事情做起,比如自己穿脫衣服,自己整理玩具,自己收拾文具等。在孩子開始學習動手做事情初期,往往沒有頭緒,費時過長,效果也不好,所以很多父母寧願自己動手三下五除二的替孩子做完所有的事情。但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動手完成,是培養孩子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的開端,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鼓勵孩子慢慢實踐,等待孩子慢慢做好,而不是要抹殺孩子學習的過程。
那麼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意義有哪些?
手的操作可以直接促進視覺、觸覺、動覺及感知覺的發展和相互間的協調。
其次,幼兒通過動用玩具及操作日常生活用品,可以掌握使用物體的方法。以後,幼兒便會逐步地掌握成人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經驗。
再次,幼兒通過手的操作,能進一步認識同一類物體的共性,因而使知覺更加具有概括性,並為概括表象和概念的產生准備條件;在日常生活中,應及時為
不同年齡的幼兒提供合適的動手操作的機會。
兒童時期的習慣培養就像一粒種子,等到秋天要收獲的時節才匆匆忙忙開始播種,就已經太晚了。而在生命的春天就開始有意識有計劃地撒種、灌溉、施肥,才能讓這小小的種子及早發芽、茁壯成長。動手能力是孩子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它的培養也要在兒童時期開始。很多家長都有「長大了自然就好了」的想法,這對孩子「太冒險」了,因為孩子的成長道路,會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我們不知道孩子會遇到什麼,如果一切都寄託於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來解決本應該由我們承擔
的責任,這似乎沒有盡到為人父母應盡的義務。
如何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1)為孩子創造動手操作的條件。比如,引導孩子自製玩具,讓孩子綜合運用折、剪、畫、編、扎、釘、粘等方法做科學小試驗,為孩子准備紙、布、線、膠水、
磁鐵、各種小瓶、塑料小管等用具。
(2)給孩子提供各種材料。為孩子提供諸如積木、插塑、拼裝玩具、橡皮泥、沙石等用具,同時還可以給孩子准備一些廢紙讓他撕,買一些蠟筆教他畫,准備積木、
拼圖、橡皮泥、七巧板等玩具。
(3)開展各種動手操作活動。比如,用筷子夾玻璃球、撕紙屑做圖案,用毛線穿紐扣ABAB的形勢來穿,等游戲,同時也鍛煉了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這些游戲不但
孩子感興趣,同時能促進他的小肌肉發展。
(4)指導孩子製作手工。父母可從教孩子玩折紙和剪貼開始,指導孩子製作手工。如,對2—3歲的孩子,可從簡單的一步折紙學起;3—4歲的孩子,可學2至3步的折紙,
並開始學拿剪刀,(安全剪刀)先學剪紙條,後學剪圖形,可以用紙條貼成鏈條或方紙,還可貼成花籃;4—5歲的孩子,可學更復雜的剪貼和圖案,製作汽車、輪船、大炮、飛機、小鳥等。
(5)手指游戲是一種一邊念誦兒歌或者韻律,一邊協調雙手動作變化的游戲,玩手指游戲的時候,我們手做動作,口念兒歌,眼做協調,全身的能系統只做一件事情,孩子的注意力,
記憶力,感覺統合能力,節奏感和韻律感同時得到了訓練。
總之,孩子天生是動手的行家,只要給他足夠的空間,他就能玩出無窮的花樣。因此,父母要從單一的價值觀中走出來,讓孩子多看、多聽、多想、多玩,關鍵是多動手,只有這樣才能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自信、樂觀、有創意的人。

『柒』 想問一下有沒有什麼手工班適合孩子的,想培養一下孩子動手跟創造能力

能。手工可以培養大人們的耐心細心靜心專心,甚至是匠心。如果小孩子從小就接觸這些東西,那麼他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肯定就不差。巧手丫從事兒童手工行業10年多了。

『捌』 手工DIY可以鍛煉小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嗎

要看孩子的興趣愛好了,比方性格活潑好動的話,可以讓他學習唱歌跳舞,在家裡電視電腦可以讓孩子跟著學,可以發揮他的個性,。而相反性格內向就不能去學特別有個性的東西,學畫畫,現在有一種用彩色顆粒粘的畫,小孩都喜歡,主要也要看孩子的興趣吧。比如買個芭比娃娃給她穿衣服,穿鞋子,扎辮子都是鍛煉動手能力的,如果覺得我說的有道理,請採納。

『玖』 如何通過手工製作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根據陶行知先生「在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的教育思想,首先,把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孩子,為孩子提供足夠的動手操作機會。其次,有計劃、有目的、系統地對幼兒進行動手、動腦、動口綜合訓練,充分發揮各種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第三,充分開發和利用身邊的教育資源,創造條件,提供時間、空間和材料,主動操作學習。
一、動手操作能促進幼兒大腦發育
心靈手巧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心靈手巧是相互作用的。小班幼兒思維特點是必須藉助於動作才能完成思維活動。為此,我在小班開展了「讓雞蛋站起來」的活動。孩子雖然年齡小,知識經驗少,但也有積極探索與動手操作的願望。教師准備的材料有:碎海綿、沙子、碎布、瓶子、橡皮泥、珠子等,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探索怎樣使雞蛋站起來。幼兒積極思考,動手動腦,最後把雞蛋立在沙子里、橡皮泥里、瓶口上……成功後,孩子們全都情不自禁的拍手大笑,拉著老師的手說:雞蛋站起來了。這種動手操作後幼兒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在其他活動中是很難得到的,從中發現,對手的刺激就是對頭腦的刺激,它能促進觀察、注意、記憶、想像、思維、言語等能力的發展,動手操作對提高幼兒心智,促進大腦發育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動手操作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興趣在幼兒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興趣能直接影響幼兒的注意程度、認識水平、意志狀態,是幼兒求知的動力,是教育活動目標得以實現的前提和保障。例如:幼兒在小班時,由於年齡小,做纖巧動作和運用小物體不靈便,為了發展幼兒小肌肉群的靈活性,開始組織幼兒開展拾豆子、串扣子、串線板等游戲,在游戲中發現幼兒對此類游戲不感興趣,注意不集中。通過觀察,發現幼兒喜歡擺弄自己的小手,在擺弄的同時,嘴裡也在不停的說著。根據這些現象,嘗試用手部游戲來鍛煉他們。首先選了一首「手指歌」:(雙手打開手心向上),大胖子睡著了(大拇指收攏),小弟弟睡著了(食指收攏),我睡著了(小拇指收攏),大家都睡著了(雙手握拳隨兒歌節奏左右搖動);你醒了(小拇指抻開),我醒了(無名指伸開),高個子醒了(中指伸開),小弟弟醒了(食指伸開),大胖子醒了(大拇指伸開),大家都醒了(雙手拍出兒歌節奏)。當這首兒歌和動作教給他們時,幼兒興趣濃厚,盡管有許多幼兒手指伸屈不靈活,但他們做得非常認真。當做到「大家都睡著了」,幼兒自動聲音漸小,直到「大家都醒了」,他們才邊拍手邊大笑。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從小班到大班,與幼兒共同創造了許多手部游戲,如:「小猴爬竿」、「小鳥飛」、「手指轉起來」、「老頭樂」等,玩起這些手部游戲,幼兒興趣高漲,手指越來越靈活,手部游戲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幼兒的手腦協調性。從以上教學實踐中發現,幼兒主動求知時,情緒愉快、態度積極、精神集中、思維敏捷、學習效果好,可以說興趣是幼兒獲取知識獲得技能的內驅動力。
三、動手操作是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
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年齡期,為幼兒創設隨意、自然、無拘無束的表達氛圍,讓幼兒動手操作,在操作後講一講,說一說,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如:在教學中注意到幼兒對教師手中各種彩色粉筆感興趣,非常羨慕教師用彩色粉筆畫的圖畫,於是將剩餘的短粉筆積攢起來,讓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粉筆,鼓勵他們在操場上做畫,幼兒邊畫邊講給老師和小夥伴聽,表現得積極主動,情緒愉快。另外,還搞了「折紙講述」、「撕紙、粘貼講述」,讓幼兒用各種紙任意折、撕,再進行隨意粘貼,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要表達自己意願的願望。在濃厚的興趣驅使下,幼兒的自信心、進取心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達到最佳狀態。如一個幼兒回家後繼續折紙,爸爸媽媽幾次催她睡覺,她仍折到晚上十點多鍾。第二天,她將折好的紙帶到班上,並用折好的小動物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全班小朋友聽。幼兒以玩具做教具,邊玩邊講,手、腦、口並用,從動手操作實踐中獲得直接的經驗,促使幼兒想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為發展幼兒創造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徑。
四、動手操作,可以成為融和各科教學的同一載體
陶行知先生提出,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解放幼兒的頭腦、雙手、眼睛、嘴、空間和時間,讓幼兒主動活動,自己創造、自已設計、自己操作。據此,我作了認真探索。如,發動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費舊物品,如紐扣、小石子、種子、樹葉、果核、小圖片等,鼓勵幼兒不斷變換分類的方式,在操作中理解分類,講出多角度分類的道理,提高分類技能。又如:當幼兒進入中班後,初次進行撕紙活動時,先讓幼兒觀察教師撕好的各種圖案,然後鼓勵幼兒自己拿不同的紙去撕。有的幼兒說我撕的是面條,有的說我撕的是手絹等。一會兒幼兒問:老師,我怎麼撕不成你那樣的?我啟發說:「如果你將紙疊成不同的形狀,撕一撕看會變成什麼樣」。幼兒不斷嘗試變化紙的折疊形狀、大小、層次,幼兒操作後興奮地喊起來,看我撕的多漂亮!到大班以後,他們就自然地從撕紙——發展到剪紙——用剪紙、撕紙粘貼成一幅畫——布置活動室——裝飾自己的圖畫本——創造性講述……這樣一種遞進式的操作活動,發展了幼兒小肌肉群的靈活性,也認識了物體的形狀大小、多少,同時發展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及審美能力,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在音樂活動中也做了初步嘗試。如教歌曲《爬呀爬》,邊教唱邊讓幼兒想一想:根據歌詞內容,用什麼來爬一爬?經過討論最後大家一致認為用小手在自己的身體上爬一爬。幼兒一邊唱一邊做動作「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頭頂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小腳上。」幼兒用小手按音樂節拍一下一下的爬,很快學會了這首歌。後來,又啟發他們創編歌詞,這樣一首一段的歌曲變成了許多段,幼兒一會爬到鼻子上,一會爬到屁股上、爬到肚皮上……幼兒邊唱邊笑,充滿了天真和童趣,這樣的活動,對訓練幼兒的節奏感,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是非常好的途徑和方法。
實踐證明,大量的動手操作活動,有效地把各學科知識融和在一起,充分發揮各種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幼兒創造性水平、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認知能力均高於平行班的其他幼兒。總之,幼兒動手操作不僅能滿足幼兒自身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剌激幼兒的思維發展,喚起幼兒的創造慾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幼兒不斷去探索、去操作,將為幼兒一生創造能力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拾』 家長應如何讓孩子從小就養成動手創造創新的本領

從小帶他動手做事,並且不打消他即使天馬行空的積極性。好習慣大多是從小培養,家長做出榜樣,孩子的想法不要隨便否認,讓他有自信和積極性。

閱讀全文

與孩子動手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