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前景是指

發明前景是指

發布時間:2021-08-09 02:57:32

㈠ 未來科技發展的趨勢是什麼

科技發展是不定向的。也就是說難以預測未來科技發展趨勢。
說這話,你可能會不滿,怎麼可能難以預測?
舉個例子吧,蒸汽機發明時,引發第一次工業革命時,那時候人要預測未來的科技,會怎樣想呢?
可能就會像蒸汽朋克里想的那樣吧。把蒸汽的力量無限化,想像出一個蒸汽力量至上的世界。
那後來,你也看到了,蒸汽機技術似乎沒想像中持續指數發展,反而突然殺出電力和內燃機,引發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然後你看,得益於第二次工業革命,載人航空方面,第一架載人飛機1903年剛起飛,1969年人類居然就到了月球上。這載人航空技術發展,堪比現在的摩爾定律吧。
那時的人如果預測未來會怎樣想呢?
他們會想,1903年載人飛機剛誕生,而1969年人類就可以到月球上去了,才短短66年時間。按照這牛逼發展速度。五十年後,肯定天空到處都是飛行汽車啥的,太空旅遊什麼很普遍,月球太空基地肯定都建好了,火星上肯定人類也去過了。
然後你看,距離1969年,48年後的現在,載人航空技術似乎並沒有那麼牛逼……
反而後來半路,殺出個互聯網和大規模集成電路。於是啊,來了一場信息革命,互聯網、手機、電腦出來了。
然後得益於互聯網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明產生的技術紅利,IT行業迅猛發展,還誕生了工業摩爾定律這個說法。
也就是每過18個月,集成電路上晶體管會多一倍,而價格不變。也就是說,每隔18個月,一塊錢買到的電腦性能會增加一倍。
然後你看到了我們現在有些人,是怎麼預測未來的的了:

電腦性能,每18個月翻一倍,也就是說根據指數發展,未來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將會遠遠超過人類,然後就會出現強人工智慧,然後強人工智慧,會造出更強的人工智慧,一直持續下去,會導致技術奇點……
和以前人們的想像力,其實如出一轍。上個世紀,人們也是這樣看待載人航空技術的。認為載人航天技術會永遠指數爆炸發展。
一項技術發展,是呈S型發展的,而不是J型的。有指數增長時,也有平緩的線性增長的時候。
蒸汽機剛出來時,那時候人們可能會認為蒸汽機技術,將會一直指數爆炸發展,直到未來產生一個基於蒸汽機的偉大世界。但後來蒸汽機技術停滯了,人們去點亮內燃機和電力的科技樹了
而第二次工業革命時,載人航空技術迅猛發展,短短幾十年,就從無到有,從有到飛到月球上去。上個世紀的人,預測未來幾十年後,是飛行汽車到處有,人類建立月球基地的年代,但現在航空技術也進入了平緩發展期,並沒有像他們想的那樣。
當然,雖然單項技術是呈S型發展,但我們的整個技術生態圈,包羅萬象,林林總總,指不定會從哪個角落殺出哪一匹技術黑馬來,重新改變世界,又爆發一次科技革命。
好比,蒸汽機出來了,一下子處處都用上了蒸汽機,人們可能認為蒸汽機會無往而不利,但後來蒸汽機技術停滯了,殺出了電力和內燃機,定義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然後人們認為內燃機會無往而不利,但後來你也看到現在基於燒汽油的內燃機技術的汽車,也只剩下修修補補的小功能改進了,不可能會有太大變革。即使倡導的新能源汽車,也是基於電池技術或者其他,而不是內燃機技術的延伸。
上個世紀,預測未來,誰會想到後來會殺出互聯網和集成電路這黑馬呢?那時,人們根據科技發展,認為幾十年後的未來是飛行汽車、月球基地,他們不會想到幾十年後是淘寶購物、微信聊天。
同樣,比如我們很多人猜測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無人駕駛(車聯網),這其實核心技術仍然是基於信息技術和集成電路,也是IT和集成電路技術的延續……
AR、VR,也是IT和集成電路,
智能家居,也是IT和集成電路,
工業物聯網,也主要是IT和集成電路,
機器人,需要研究計算機視覺等技術,也是IT和集成電路,
……
你會發現,我們現在,關於未來科技發展趨勢,想像未來,其實絕大部分,都是基於上世紀互聯網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明,帶來的信息革命紅利,思維逃不出這個藩籬。跟上個世紀人們想像未來科技,那時照樣是根據載人航空的逆天發展速度來想的,推測幾十年後是飛行汽車和月球基地什麼的。
但就像剛才說的,單項技術發展是呈S型發展的,比如蒸汽機技術、內燃機技術,載人航空技術什麼的。不可能永遠指數爆炸發展。
現在,摩爾定律快失效了,誰知道未來IT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技術紅利能持續多久?
也許,跟以往一樣,半路從技術生態圈中,某個角落殺出一匹技術黑馬來,比如突然來一場醫學技術革命、生物技術革命、化學技術革命也說不定。
當然,也有可能悲催的遲遲不來新的技術突破,我們只能繼續啃IT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技術紅利。
有人說,這三四十年,IT行業的迅猛發展,掩蓋了其他行業技術的停滯不前。
其實也有道理。因為我們現在就是在吃信息革命的技術紅利嘛。爆發的是信息革命,而不是生物革命,也不是化學革命。
只是,我希望未來科技來點新花樣就好了。
比如核聚變大突破,來一次第三次工業革命?不過這太遠了。
希望來點新的想不到的花樣。

㈡ 中國新四大發明的發展趨勢

高鐵、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網路購物。體現了市場規模效應的優勢+應用創新。
深入思考後,發現所謂新四大的成就相當巨大,但是都並非獨門絕技。全部的基礎技術大都是舶來品,海外都能找到更早吃螃蟹的,只不過我們國家的體制優勢和市場規模更適合這些創新應用生根發芽並茁壯成長。
所以,沒有一成不變的經驗,全世界每天的應用發明千千萬,只有適合自己的的才是最好的。
另一方面不能一味盲目樂觀,我們要看到我們還是缺少很多原生的應用發明,同志們仍需努力

㈢ 發明家在未來十年的發展前景如何

發明家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融資以支持自己在技術方面的研發。可以通過眾籌,尋找投資人,等等。愛迪生作為一個發明家,其實更是一個企業家,愛迪生國際公司即為愛迪生創辦的公司發展而來。沒有資金的支持,在將發明計劃付諸實施是很困難的。

㈣ 在中國搞發明有前途嗎

在中國搞發明 永遠也別想賣出去,除非你有本事 自己開公司,千萬別輕易去專利 人生在世幾春秋 還是多陪陪家人吧 我就是案例

㈤ 新科技發明的應用前景怎麼寫

科技世博綠色建築與材料新科技新理念及其應用前景

21世紀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時期,預計到2010年底,全球總人口將有55%居住於城市。因此,對未來城市生活的憧憬與展望是一項全球性的課題,它與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和人民都休戚相關。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以城市文化的融合、城市經濟的繁榮、城市科技的創新、城市社區的重塑、城市鄉村的互動為副主題,展現了人類在社會、經濟、文化和科技領域取得的成就,創造了世博會史上最大規模的記錄,也為上海的城市建設、環境保護、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

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240多個展館中最能代表先進建築和建材技術發展的是本屆世博會新設立的城市最佳實踐區,展示了來自五大洲55個城市案例; 其中歐沙}}29個、亞洲15個、美洲7個、非洲2個、大洋洲1個,加上1個跨越歐亞大陸兩座城市的案例;從中可以得到啟迪,引領未來上海先進土木工程、綠色建築與材料的發展方向。 1國外典型展館綠色建築與材料新科技、新理念 1.1漢堡案例館一德國「漢堡之家」 以德國漢堡市港口新區沙門碼頭60號的「H20" 作為原型的「漢堡之家」是一座以極低的能耗標准為特徵的「被動房」,基本無需主動供應能量,所需能源均由房屋自行產生;與其母體相比,它更先進,而且是針對上海的地理、氣候、文化等特點進行了改良。 「被動房」概念始於19%年,在德國城市達姆施泰德,科學家發明了一座幾乎不需要外部供電的房屋,它只需要很少的能源啟動,之後它就能做到能源自給自足。「漢堡之家」是目前被動房中節能標准最高的,可以說,世界上最鄉七進的「被動房」在上海。

這是未來中國節能低耗建築的樣板之一,將為中國未來城市建築的發展提供標桿。 「漢堡之家」是一座保溫又透氣的「密封」房屋,體積緊湊、保溫效果和氣密性良好;建築屋頂有厚達 18cm的隔熱層;外牆的紅磚其燒制方法十分特殊,能提供很好的隔熱效果;而看似普通的窗戶是由敷設特殊材料的木質窗框與三層鍍膜玻璃等製成,隔熱效果良好;窗外還配有防熱輻射層和可移動的網狀遮陽板。 「漢堡之家」使用的能源來自太陽能、地源能、江水源能,甚至利用空氣冷熱交換獲取能源,即電器和屋內人員散熱都被轉換成了電能。 1.2倫敦案例館一英國倫敦的「零碳館」 「零碳館」以英國倫敦的貝丁頓零碳社區為原型,結合上海的氣候特徵,通過節能設施減少對能源的需求,並採用可再生能源實現建築的二氧化碳零排放。 2002年建成的貝丁頓零碳社區又被稱為「未來之家」,整個小區使用可再生資源產生的能源,就能滿足居民生活所需,不會要向大氣釋放二氧化碳,以有效減少能源和水的使用率。

㈥ 發展前景是指什麼呢

所謂發展前景,無非就是個人或者企業有無拓展空間,業績上、職位上、薪資上、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上是否蒸蒸日上。
發展前景非常重要。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即使所入職的企業目前條件不算太好,如果發展前景很看好,業務拓展空間大,專業團隊很敬業,管理也規范,風氣很正,那麼就是屬於前景廣闊,大有平台的地方。

㈦ 在中國搞小發明有前景嗎

應該會有,主要是看你的發明是什麼樣的,有什麼用處

㈧ 發展前景是什麼意思

發展前景[ fā zhǎn qián jǐng ]

釋義:在發展過程中,將會出現的景象或前景。即根據現有的發展水平和環境,對未來的方向、水平、規模等的預測和推論,簡單說來就是有潛力或潛力不大等。

發展前景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能力,或更多的時候是描述一個組織、企業或團隊的後續發展情況等。

(8)發明前景是指擴展閱讀:

前景:

1、將要出現的景象和情形。

蕭乾《斯諾與中國新文藝運動》:「這本書的編譯,也正是他在 魯迅 先生指引下,認識舊 中國 的現實和新 中國 的前景的開端。」

2、前面的景物。

葉聖陶《遊了三個湖》:「整個 黿頭渚 就是個園林,可是比一般園林自然得多,何況又有浩渺無際的 太湖 做它的前景。」

3、特指圖畫、舞台、銀幕上看上去離觀者最近的景物。

㈨ 發明是什麼意思

詞解
1)創造(新的事物或方法) 2)創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3)創造性地發揮
定義
應用自然規律解決技術領域中特有問題而提出創新性方案、措施的過程和成果。產品之所以被發明出來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而發明出來產品。分為有用發明和無用發明。發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或是提供加工製作的新工藝、新方法。機器設備、儀表裝備和各種消費用品以及有關製造工藝、生產流程和檢測控制方法的創新和改造,均屬於發明。
特點
發明不同於科學發現,發明主要是創造出過去沒有的事物,發現主要是揭示未知事物的存在及其屬性。 發明是新穎的技術成果,不是單純仿製已有的器物或重復前人已提出的方案和措施。一項技術成果,如果在已有技術體系中能找到在原理、結構和功能上同一的東西,則不能叫做發明。 發明不僅要提供前所未有的東西,而且要提供比以往技術更為先進的東西,即在原理、結構特別是功能效益上優於現有技術。發明總是既有繼承又有創造,在一般情況下大都有先進性。 發明必須是有應用價值的創新,它有明確的目的性,有新穎的和先進的實用性。發明方案既要反映外部事物的屬性、結構和規律,又體現自身的需要。發明者創造出新產品、新工藝前,已在觀念中按功能要求預構所設計的對象,並在發明過程中不斷地按優化的功能目標來完善其方案。 發明又區別於實際生產和工程中的現實技術或現場技術。發明要有應用前景和可能應用的技術方案和措施,一項發明能否被應用於生產過程或工程活動,還取決於它是否能納入已有的技術系統或引起已有技術系統的革新,以及資金、設備、人力、材料、管理和市場諸方面的條件。有了發明,未必就一定有相應的產品或工藝,未必就能解決生產和工程中的實際問題。只有把發明轉化為產品研製、工藝試驗,轉化為技術革新、試生產、批量生產和推廣應用,才能成為現實技術。 科技發明多出自歐美,將這些發明「物化」為新產品或試製品,也多出自歐美人之手。然而,將新產品或試製品最終變成值得批量生產的商品,並推向市場的「最終階段」工作卻大多是由日本人完成的。 有調查機構對20世紀全世界的新發明數、新產品化數、新商品化數做了一次國際比較,其結果是:第一,出自美國的新發明數達29項,出自歐洲的新發明數達11項,,而出自日本的新發明數為零;第二,出自美國的新產品數達30項之多,歐洲為6項,而出自日本的新產品數僅為兩項;第三,出自發明最多美國的新商品數卻只有6項,歐洲只有兩項,而出自發明為零的日本的新商品數卻多達24項。 這說明歐美人雖然擅長於發明,在一定程度上也擅長將發明「物化」成為令人耳目一新的產品;卻往往未能將發明創造「進行到底」,真正實現熊彼特所定義的「創新」的全部內容,即開發新商品、新市場、新的生產方法;新的原材料供應來源等。

閱讀全文

與發明前景是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