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誰發明的瀝青

誰發明的瀝青

發布時間:2021-08-09 01:16:56

『壹』 瀝青湖最早是由誰發現的

據說,瀝青湖最早是由一位名叫沃爾特·雷利的英國探險家發現的。1595年,他乘船航行到特立尼達島南海岸時,發現從岸邊沙地里流出一種黑色的物質。當他把這種物質塗抹在船體裂縫上後,發現它起到了良好的防水滲漏作用。他高興萬分,便將這一發現記在航海日記里。從此歐洲人知道了這里有個儲量巨大的瀝青湖,並在19世紀以後對它進行了掠奪性開發。其實,早在這之前許多年,當地印第安人就發現了瀝青的妙用。前些年,考古學家在當地發掘出一座被掩埋在地下的村莊,研究後發現居住在這里的印第安人早在1000多年前就開始用瀝青生火取暖。應該說他們才是瀝青湖最早的發現者,而沃爾特·雷利只不過是最早對瀝青湖進行文字記載的人。

瀝青湖中的瀝青,受太陽熱烤後,質地變硬,人可在上面行走。

『貳』 瀝青什麼時候用於公路。發展史介紹下啊

瀝青路面發展綜述

1、瀝青路面發展歷程:約在公元600年前,在巴比倫修了第一條瀝青路面,但是這種技術不久就失傳了。在1712年以瑞士發現岩瀝青為契機,隨後在德、法等國相繼發現。1850年前後,法國首先把岩瀝青用於道路路面,1854年在巴黎修築了接近現在的薄層瀝青路面,可以稱之為熱鋪岩瀝青路面之始。當時被利用的岩瀝青,是滲透有6~10%瀝青成分的石灰岩,把它碎成細粒,加熱攤鋪碾壓,既成瀝青路面。最大粒徑為2.5mm,通過0.074mm的粉粒達到40%以上,成為當時先進的路面結構。
美國到1850年以後才從法國、瑞士輸入大量岩瀝青,以東部為中心開始修築岩瀝青路面,至1900年在紐約市有記錄可查者僅為25000m2。1871年E.J.Desdment在紐約市把砂、碎石、特尼里特湖瀝青用以鋪築瀝青路面獲得成功,並且獲得施工專利,這是近代熱鋪湖瀝青路面之始。1872年華盛頓市把過去岩瀝青路面施工法和應用石灰石粉、砂、摻以湖瀝青及石油殘渣油的施工法做比較,證明兩者都能適應當時的交通要求。這可以說是岩瀝青與湖瀝青修築試驗路面的先例。試驗路使用情況成為路面材料從岩瀝青轉為湖瀝青的依據,這也是石油殘渣油應用於路面的開端。
1885年發明以汽油為動力燃油的汽車,1887年發明氣壓輪胎,汽車工業興起。由於汽車荷載與馬車不同,為了適應荷載的需要,當年美國又在石粉、砂、湖瀝青混合料中加入了碎石,發明了Warrenitebitulithic路面,即下層為粗級配瀝青混凝土與上層瀝青砂兩層攤鋪一層碾壓而成的雙層式瀝青混凝土路面,這是瀝青混凝土路面的由來。到1905年美國Topeka市產生了Topeka路面作為磨耗層,使瀝青路面結構更趨完善。
1911年美國最高法院作出裁決,允許各汽車廠可以自由製造汽車,交通運輸正式進入汽車交通時代,對路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1920年出現了瀝青混凝土最初試驗法——Hubbard-Field方法。1930年生產了瀝青路面攤鋪機,1934年開始修建高速公路,從此,瀝青路面成為現代高等級路面的主要形式。

2、瀝青路面在我國發展情況:我國在1935年使用進口瀝青在南京附近瀝青路面試驗路段;1941年又在滇緬公路修築了瀝青雙層表面處治155km; 戰爭勝利後又在寧杭公路修築了瀝青貫入式及雙層瀝青表面處治等瀝青路面。到1949年前夕我國公路上有高級、次高級路面總計約315km。
新中國建立後公路建設有了較大的發展,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公路建設速度、質量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著相當大的差距,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我國公路建設數量和質量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正在縮小。下表為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公路里程發展情況。到2000年底我國公路里程已經達到167.98萬公里,到2001年底我國高速公路里程達到19453公里居世界第二位。根據掌握的資料[3],20世紀90年代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表層結構多為LH、AC、AK、SAC結構,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隨著人們認識的深入,結合高速公路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認為應該改進抗滑表層的結構形式,因此,有相當一部分表層採用SMA,在國內SMA屬於一種相對較新的路面結構形式

『叄』 瀝青透水混凝土是誰發明的

德國引進!

『肆』 請問,柏油路是誰發明的哪個國家啊

英格蘭抄人約翰·馬卡襲丹(John . MarkDan)設計了新的築路方法,用碎石鋪路,路中偏高,便於排水,路面平坦寬闊。後來,這種路便取其設計人的姓,取名為「馬卡丹路」。是現在柏油路的雛形。

瀝青混凝土鋪面道路,或又俗稱為柏油路、瀝青路,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道路路面。

雖然有時仍被稱為柏油路,但是因為柏油對健康的危害,現在鋪設柏油道路已經棄用柏油改用瀝青。鋪設柏油道路所需材料有級配粒料、碎石級配、瀝青膠泥、骨材、石粉等。所需工具有平路機、挖土機、震動碾壓機、卡車、刮路機、瀝青灑播機、鋪裝機、壓力潑油車等。

(4)誰發明的瀝青擴展閱讀

柏油路其基層構造與水泥路(也叫鋼筋混凝土路)一致,瀝青路的不同在於面層加一層細石混合瀝青。

瀝青路面層比較軟,所以汽車走在上面會覺得很舒服,具有一定程度的彈性。但混凝土硬度大,汽車走在上面會覺得硬邦邦的,一些路面比較細小的缺陷都會給人以比較強烈的震動感覺。

景觀性。瀝青路面一般為黑色,給人為深沉穩重的感覺,開車時人會覺得比較塌實。但混凝土路卻是顏色的灰白色,給人以浮氣不足的感覺,無景觀性可言。所以在進行小區或市政的主幹道、次幹道設計時,想上點檔次的話,就選擇瀝青路面。

『伍』 中國最早與那個有瀝青的國家建交

1950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交際處編印的、含封面共37頁的小冊子,名為《與我建交國家簡況》,分為亞洲和歐洲18個國家。亞洲國家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蒙古人民共和國、越南民主共和國、緬甸聯邦、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度共和國。歐洲國家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波蘭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芬蘭共和國、瑞典王國、丹麥王國、瑞士聯邦。在亞洲國家朝鮮中,首都後面寫著漢城,漢城二字旁邊加了一個括注(Seoul),現在譯為「首爾」。國土面積是220,840方公里,人口為2630萬人,這一國土面積,是朝鮮與韓國國土面積的總和,人口是當時南北朝鮮人口的總和。這是因為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成立時,其憲法規定的首都在漢城,領土為整個朝鮮半島。在中國外交部1950年代的內部學習文件中有這樣的數字,可見中朝友誼之牢固,也見中國對於朝鮮早日統一祖國的祝願。在地處歐洲的社會主義國家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條目中,國土面積為395,613方公里,括注中寫明「東德121,800;西德272,913;柏林900」,人口數6580萬人,是1946年二戰結束時的統計數字,在後面的括注中,「東德1730萬人;西德4530萬人;柏林320萬人。」從括注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東歐和亞洲社會主義事業如日中天的20世紀50年代,中國人民認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就是東西德與柏林的總和,柏林牆的另一側,那個獨立的國家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國土與公民,也被看作是東德的一部分。與新中國最早建交的國家是前蘇聯

『陸』 瀝青的來歷(歷史)

不是泊來詞。

最初人們把自然界產出的油狀可燃液體礦物稱為石油,把可燃氣體稱為天然氣,把固態可燃油質礦物稱為瀝青。

瀝青大多為褐色或黑色,粘結性好。因此,可能是由其顏色和狀態而得名。

瀝青是有機化合物的復雜混合物。分地瀝青和焦油瀝青兩大類,地瀝青又分為天然瀝青和石油瀝青。在常溫下呈固體、半固體或液體;顏色為褐色深至黑色,具有良好的粘結性、塑性、不透水性及耐化學侵蝕性,是防水卷材、塗料、油膏、瀝青膠及防腐塗料的主體原材料之一。一般用於建築防水工程的瀝青有石油瀝青和煤瀝青兩種。

『柒』 天然瀝青出自哪裡

(岩瀝青 湖瀝青 海底瀝青統稱叫天然瀝青) 青岩瀝青是石油在岩石夾縫經過長達億萬年的沉積、變化,在熱、壓力、氧化、觸媒、細菌的綜合作用下生成的瀝青類物質。岩瀝青是天然瀝青中的一種,其他天然瀝青包括湖瀝青、海底瀝青等。世界上比較著名的天然瀝青有特立尼達湖瀝青TLA(位於拉丁美洲加勒比海的東南端的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小島)。
岩瀝青的國外代表性產品有位於美國猶他州的北美岩瀝青(Gilsonite)、南太平洋印度尼西亞布敦島的布敦岩瀝青(BMA)、法國的加德(Gard) 、瑞士瓦勒德特拉弗斯(Valde Travers)地區的沙泰爾(Neuchatel)和義大利的拉古薩(Ragusa)。
在我國新疆的克拉瑪依地區、四川青川等地,也發現了儲量豐富的天然岩瀝青礦。

『捌』 哪個國家發明了瀝青

瀝青是天然形成的 誰提煉出來的石油誰就是瀝青的發明者 至少現在的答案是這個 還有就是湖瀝青 特立尼達湖瀝青 特別的硬 能在上面開車 軟化點很低

『玖』 瀝青路面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存在的

瀝青路面發展綜述 1、瀝青路面發展歷程:約在公元600年前,在巴比倫修了第一條瀝青路面,但是這種技術不久就失傳了。在1712年以瑞士發現岩瀝青為契機,隨後在德、法等國相繼發現。1850年前後,法國首先把岩瀝青用於道路路面,1854年在巴黎修築了接近現在的薄層瀝青路面,可以稱之為熱鋪岩瀝青路面之始。當時被利用的岩瀝青,是滲透有6~10%瀝青成分的石灰岩,把它碎成細粒,加熱攤鋪碾壓,既成瀝青路面。最大粒徑為2.5mm,通過0.074mm的粉粒達到40%以上,成為當時先進的路面結構。美國到1850年以後才從法國、瑞士輸入大量岩瀝青,以東部為中心開始修築岩瀝青路面,至1900年在紐約市有記錄可查者僅為25000m2。1871年E.J.Desdment在紐約市把砂、碎石、特尼里特湖瀝青用以鋪築瀝青路面獲得成功,並且獲得施工專利,這是近代熱鋪湖瀝青路面之始。1872年華盛頓市把過去岩瀝青路面施工法和應用石灰石粉、砂、摻以湖瀝青及石油殘渣油的施工法做比較,證明兩者都能適應當時的交通要求。這可以說是岩瀝青與湖瀝青修築試驗路面的先例。試驗路使用情況成為路面材料從岩瀝青轉為湖瀝青的依據,這也是石油殘渣油應用於路面的開端。 1885年發明以汽油為動力燃油的汽車,1887年發明氣壓輪胎,汽車工業興起。由於汽車荷載與馬車不同,為了適應荷載的需要,當年美國又在石粉、砂、湖瀝青混合料中加入了碎石,發明了Warrenitebitulithic路面,即下層為粗級配瀝青混凝土與上層瀝青砂兩層攤鋪一層碾壓而成的雙層式瀝青混凝土路面,這是瀝青混凝土路面的由來。到1905年美國Topeka市產生了Topeka路面作為磨耗層,使瀝青路面結構更趨完善。 1911年美國最高法院作出裁決,允許各汽車廠可以自由製造汽車,交通運輸正式進入汽車交通時代,對路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1920年出現了瀝青混凝土最初試驗法——Hubbard-Field方法。1930年生產了瀝青路面攤鋪機,1934年開始修建高速公路,從此,瀝青路面成為現代高等級路面的主要形式。 2、瀝青路面在我國發展情況:我國在1935年使用進口瀝青在南京附近瀝青路面試驗路段;1941年又在滇緬公路修築了瀝青雙層表面處治155km; 戰爭勝利後又在寧杭公路修築了瀝青貫入式及雙層瀝青表面處治等瀝青路面。到1949年前夕我國公路上有高級、次高級路面總計約315km。新中國建立後公路建設有了較大的發展,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公路建設速度、質量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著相當大的差距,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我國公路建設數量和質量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正在縮小。下表為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公路里程發展情況。到2000年底我國公路里程已經達到167.98萬公里,到2001年底我國高速公路里程達到19453公里居世界第二位。根據掌握的資料[3],20世紀90年代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表層結構多為LH、AC、AK、SAC結構,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隨著人們認識的深入,結合高速公路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認為應該改進抗滑表層的結構形式,因此,有相當一部分表層採用SMA,在國內SMA屬於一種相對較新的路面結構形式

『拾』 求瀝青名字的由來。

「馬路」是由碎石鋪設的,路中央略高而且光滑平坦,這樣利於雨水流淌到路邊,不影響交通。後來,人們用瀝青鋪塗在上面,稱之為「柏油路」。但大多數人還是習慣叫「馬路」。「馬路」既然不是「專供馬走的路」,那麼,這個名稱是怎麼來的呢? 原來,在18世紀中期,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工業的發展迫切需要改善當時的交通運輸狀況,特別是陸路交通。為此,蘇格蘭人約翰·馬卡丹發明設計了上面所說的「馬路」。由於「馬路」的出現使得英國不僅水路暢通而且陸路也很便利,這樣,為迅速發展英國工業和貿易往來提供了方便條件。人們取這種路的設計者姓氏,稱這種路為「馬路」,以表紀念。

閱讀全文

與誰發明的瀝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