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撒哈拉大沙漠曾經的「綠洲」是怎樣形成的
撒哈拉大沙漠在非洲的北部,西起大西洋,東到紅海海邊,縱橫於大西洋沿岸到尼羅河河畔的廣大非洲地區,總面積大約有800萬平方千米。
撒哈拉大沙漠是由許多大大小小的沙漠組成的,平均高度在200~300米之間,中部是高原山地。它的大部分地區的年降水量還不到100毫米,氣溫最高的時候可以達到58℃。
撒哈拉大沙漠當中,有時候也會看到一些水草豐盈的地方,被人們稱做「沙漠中的綠洲」。所以,「撒哈拉」一詞在阿拉伯語中是「大荒漠」的意思,這個詞語非常形象地說明了撒哈拉大沙漠是多麼的荒涼。
那麼,撒哈拉大沙漠從古至今難道一直是這樣荒涼嗎?經過人們艱苦的探索,終於證明了撒哈拉大沙漠地區遠在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遠古時期,還真的是一片綠色的平原。那些早期居民們也曾經在這片綠洲上,創造出了非洲最古老和值得驕傲的一代燦爛文化。
2. 沙漠真的能變成綠洲嗎
可以的,科技人員現在發明了一種用以改造沙漠的「人造樹」。人造樹的樹干能像真樹那樣吸收水分。白天受陽光照射時水分蒸發,在樹的上方形成冷空氣,從而促成降雨。沙漠地區種植了這種不會死的樹後,局部氣候得到改善,沿海地區的雲層就會逐步深入進來,這時再植樹造林,沙漠就能真正綠起來,用這種方法,經十年左右的時間,沙漠就會變成綠洲。
3. 沙漠里的綠洲是怎麼形成的
高山上的冰雪到了夏天,就會融化,順著山坡流淌形成河流。河水流經沙漠,便滲入沙子里變成地下水。這地下水沿著不透水的岩層流至沙漠低窪地帶後,即湧出地面。另外,遠處的雨水滲入地下,也可與地下水匯合流到這沙漠的低窪地帶。或者由於地殼變動,造成不透水的岩層斷裂,使地下水沿著裂縫流至低窪的沙漠地帶沖出地面。這低窪地帶有了水,各種生物就應運而生、發育、繁衍,於是形成了綠洲。沙漠里的綠洲,水源豐富,土壤肥沃,適合於農作物和其他植物生長。綠洲往往形成奇麗的風光。
4. 沙漠中為什麼會有綠洲,它們是怎樣產生的
沙漠首先是自然形成的。由於地理位置、緯度、離海洋的距離,常年風向等原因,導致地球上的某些地區就是不下雨,從而形成了沙漠。注意降雨首先是一個非生態現象,並非由植物的蒸騰作用才下雨。因此,絕不是什麼植樹,防沙固沙就可以逐步綠化的,不先有水源,樹木栽到哪裡都活不成。
綠洲源自地下含水層,含水層中的水來一般來自沙漠外的降雨。當沙漠中某個位置的地下是不滲水的岩層或地質斷層時,地下水就可能聚集在那個地方,並可能在地質壓力下滲出地面。如果植物種子,微生物或鳥類來到了這個地方,就有可能因生態活動而變成綠洲。
如果要人為造成綠洲,關鍵要有水源,比如可以修人工河流等。但如果沙漠的地勢高於周邊河流,那就難了。除非有人願意為不停工作的抽水機的耗費買單。
5. 阿聯酋人民是怎麼把沙漠變成綠洲的簡介過程。
阿聯酋人把沙漠變成綠洲花的代價是世界少有的,「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一個孩子」(這是許多國家的人無法想像的事實)、「他們從國外買來泥土,買來淡水,買來樹苗和花草。
他們又把咸而板結的砂石挖去,填上適宜種植樹木的泥土,並在土中埋下自來水管。由總水塔輸出的淡水,通過縱橫交錯的自來水管,源源不斷地送到樹木花草的根部。
(5)沙漠創造綠洲擴展閱讀:
還有為園林澆水的「黃馬甲工人」,地上沒有一片落葉,更不見有人攀樹枝,摘鮮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這里的第一株小樹,每一棵小草,都是國家花很大的代價培植的。
正是有了這些綠樹和鮮花,沙漠中的人們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環境,阿聯酋人民在沙漠中創造了奇跡,所以,從2002年開始,聯合國人居中心在全球組織評比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獎,這個獎項就叫「迪拜」獎,用來獎勵在改善人居環境中做出傑出貢獻的範例(中國的廣州、周庄也獲得了此獎項)。
6. 沙漠怎麼變成綠洲
有人曾經預言,在21世紀,人類將有能力使地球上的大部或全部沙漠變成一片片水草豐美的綠洲。當然,靠揮鍬鏟土和人工挖渠不行,靠植樹造林和設置障礙也不行。所使用的方法是「超巨型工程」和機器人。
人類要想合理地控制自然和改造自然.需要極大的勞動工作量,尤其像改造沙漠這樣的工作更是如此。所以必須使用機器人,人本身的力量很難勝任這項巨大的工程。在21世紀中葉,機器人將是人類的主要生產工具。一位名叫保羅•肯尼迪的美國人在他的《為21世紀做准備》一書中談到了機器人的商業化問題,書中說:「機器人給初次目睹這種新技術的參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當年在英國的工廠看到蒸汽機時目瞪口呆的參觀者一樣,到日本法納克公司的自動化工廠參觀的外國人看到機器人的一舉一動感到十分畏懼:機器人在廠房裡到處走動,哧哧地焊接著線路板,用機器眼檢驗它們所做的工作。即使是在夜幕降臨之後,它們仍然在黑暗中從容地工作著。」
大約到2050年,機器人將成為尋常之物,據統計,在1994年,全世界已生產了60多萬台各種用途的機器人,其中日本佔7成左右。即使按比較保守的估計,全球機器人總數以每年平均20%的速度增長,以1994年的60萬台為基點,從1994年到2030年的36年中,機器人的總數將達到60萬乘以1.2的36次方(20%的增長速度),即5.1億台。如果按30%的速度遞增,將達到75.8億台。按這個估計,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在21世紀的沙漠改造中缺少勞力了。而且,參與社會生產的機器人越多,社會產品(包括機器人本身)就會越便宜,甚至趨近於「趨零價」。
在21世紀,將有一批批具有改造沙漠經驗的巨大機器人開進沙漠。它們能在沙漠上行走自如,巨大的推沙板矗立在它們的前面,它們行動時排成一排,在黃沙中向前推進。高大的沙丘往復推幾次便平平展展。
與此同時,在海邊建造的大型海水淡化廠已將淡化逐級提升上來,噴灌乾燥的沙漠。淡化廠的副產品有海底礦物和海洋生物,還有許多有用的化學物質,更重要的是核聚變的燃料——氘與氚,它們被送到核電站,發出的能量再被用來淡化海水。
淡化的海水伴隨著「固沙液肥」滋潤著沙漠。然後由無人駕駛飛機播撒草籽。幾周後再來看,原來黃沙漫漫已經變成綠色草原了。
7. 沙漠綠洲是怎麼形成的
如果你打開地圖看一看,就會發現:綠洲大多背靠高山,面臨沙漠。高山上是一片冰雪世界,終年白雪皚皚。每當夏日,高山冰雪融化,融化的雪水匯成一條條河流。河流在上流動時,因地形陡峻,水流湍急,能挾帶大量沙石,甚至很大的石塊也能搬運。但是,出了山口以後,地形突然變得平坦起來,河流流速驟減,挾帶泥沙的能力大大降低,較大的石塊首先沉積下來,接著較細的石子和泥沙也沉積下來,堆在山口附近。同時,由於水分沿途的滲漏和蒸發,除水量較大的河流能流得較遠以外,許多河流往往不能一直流到沙漠的中心,就在半途隱入地下的沙子和卵石之中,成為地下水,有水自然就容易形成綠洲。居住在沙漠地區的人們,長期以來就引用河水或開發地下水來灌溉莊稼,供居民和牲畜飲用。所以,在沙漠邊緣、背靠高山的地方往往是綠洲分布的地方。為什麼沙漠會有各種顏色?
一般人都認為沙漠只是枯黃色的,其實沙漠還會有其他各種顏色。如澳大利亞的辛普森有一片沙漠是紅色的;在美國南部的路索羅盆地有一片沙漠是白色的;中亞的卡拉庫姆沙漠是黑色的;而美國的亞利桑那沙漠是紅、黃、紫以及藍、白等各種顏色,真是五彩繽紛,絢麗至奇。
8. 怎樣才能夠把中國的沙漠都變成綠洲,有哪些設想
中國大約有70萬平方公里的沙漠面積,占據全國面積的13%。除了沙漠之外,中國還有64萬平方公里的黃土高坡。兩者加起來,面積占據了全國的五分之一。中國的西北的經濟發展,必須要改變西北的生態環境,必須要對西北的沙漠和黃土高原進行改造。自從“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以來,中國在沙漠治理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部分地區的沙漠開始後退。但是,想要徹底改變西北的環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如何才能夠將西北的沙漠徹底變成綠洲呢?
一,水從哪裡來
西北地區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氣候問題。西北地區是大陸性氣候,降雨量很少,因此十分乾旱。西北地區的水源基本來自於冰山融水。如果想徹底治理沙漠,那需要尋找新的水源。有人說開采地下水,這個建議不太好,因為地下水是有限的。有人說從渤海調水,但是海水淡化的成本較高,路途也太遠。目前,西北地區的最好的調水方案還是藏水北調。
西藏是中國海拔最高的地區,也是一個水資源十分豐富的地區。可惜,西藏大部分的水資源都流向了印度洋。另外,青藏高原發源的怒江、瀾滄江也流入了東南亞。因此,可以考慮在雅魯藏布江、瀾滄江、怒江、金沙江、雅礱江等幹流上大規模建立水電站,一方面可以發電,創造經濟價值,一方面為調水作準備。
居延海
同時在進行生產的時候,必須防治土地鹽鹼化、土地的污染。當然,由於西北地區的地形相對封閉,容易形成內河水系,河水多了就成為了湖泊。湖泊常年累積鹽分,就成為了鹹水湖。鹹水湖的水雖然不能引用、灌溉,但是可以發展鹹水養殖業。而部分地區還可以發展鹽化工。在農業灌溉區下游,可以修建污水處理廠,防止農葯排入河流。只有重視生態保護,才能夠讓這里成為美麗的樂園。
9. 如何在沙漠建綠洲
沙漠綠洲大都出現在背靠高山的地方。每當夏季來臨,高山上的冰雪消融,雪水匯成了河流,流入沙漠的低谷,就形成了地下水。地下水在流到沙漠的低窪地帶時就會湧出地面,形成湖泊。由於地下水滋潤了沙漠,植物草叢開始慢慢生長繁衍,就形成了沙漠中的綠洲。地下水豐富地段也可能有綠洲。
所以,建綠洲必須靠近水源,想在無河流的區域建綠洲幾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