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第十屆全國全職發明杯創新大賽

第十屆全國全職發明杯創新大賽

發布時間:2021-08-08 23:13:03

A. 如果2020年「發明杯」創新創業大賽要求你參加,你有什麼好的想法

別人的項目對你沒有用的,需要的是利用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資源,自己的專配置,合理規劃屬自己的想法,可以參加「發明杯」創新創業大賽的東西多了去了,商業模式的創新,營銷模式的創新,供應鏈的創新,產品的創新,渠道的創新等等,都是可以創新成功的。比如戴爾電腦就屬於營銷模式創新,微軟就屬於技術創新,網路就屬於商業模式創新。

B.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怎麼樣,就業前景如何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是1999年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的省屬高職院校,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36年的濟南惠魯商業學校。經過70多年的積淀,學校秉承「尚德蘊能,日精日新」的校訓,堅持「就業導向」、「育人中心」、「能力本位」的辦學方針,按照「創高職名校,施優教於民」的目標願景,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幹事創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整體辦學水平迅速提高。2001年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單位」。2002年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重點支持建設的職業技術學院」。2005年被評為「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是山東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骨幹示範高職院校。2007年入選「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建設院校行列,榮獲「全國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50強」榮譽稱號,被省人事廳、教育廳授予「全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學校依託商業集團,建有全國高職院校惟一的國家農產品現代物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農產品貯運保鮮技術實驗室。2009年被評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高職院校惟一的德育示範高校、全省首批大學生創業教育示範校、山東省服務外包人才實訓基地。2010年以優秀成績通過國家示範院校驗收,被評為全省教育工作先進單位。連續十年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 學校下設會計學院、工商管理學院、信息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生物工程學院、汽車與電子技術學院、外國語學院、旅遊管理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國際交流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基礎課教學部等12個二級教學院部,開設生物工程學院、消防安保學院等8個校企合作二級學院。 學校佔地達2600畝,校舍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資產總值8億多元,實驗設備總值過億元,圖書館藏書120萬冊。2011年學校面向全國26個省、市、區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餘人。 學校重視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推進專業、課程體系、教學團隊、實踐教學條件等建設,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現已建成集財經、電子信息、旅遊、生化與葯品製造、藝術設計等13大類62個專業。主持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建有國家級精品專業1個,教育部教學改革試點專業2個,國家示範建設專業9個,省級教學改革示範建設專業8個,省級品牌專業3個,省級特色專業4個;建有國家級職業教育實訓基地1個,省級重點教育實習基地1個;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1項,省級優秀教學成果12項,建有國家級精品課程7門、省級精品課程27門,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省級教學名師3名。學生在高職高專「發明杯」全國大學生創新大賽、全國ITAT就業技能大賽、全國管理沙盤大賽、全國大學生會計信息化技能大賽、全國高職學校烹飪技能大賽等賽事中屢獲大獎,成績顯著。 學校堅持校企合作辦學,實施「名校名企育優生」戰略,創新推行了「教學——經營——一體化」、「雙業融通訂單式」、「准員工式2+1」 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踐工學結合,不斷拓展校企合作范圍,提升校企合作層次,與上海大眾、海爾集團、聯想集團、魯能集團、銀座、美國Oracle公司、美國Cisco公司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了緊密的校企合作協議,在教材建設、課程置換、師資培養、實習就業等領域進行廣泛而又深入的合作。畢業生質量得到社會高度認可,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連續5年保持96%以上,多數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 學校是中國高職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單位、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主席團成員單位、中國商業史學會副會長單位、山東省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委員會主任單位、山東省現代服務業職教集團理事長單位、山東省高職院校學生教育與管理研究會會長單位。擁有山東省商會、山東省物流與采購協會、山東省商業經濟學會、山東省商業會計學會、山東省商業經濟研究所等多個行業協會和科研機構。學校辦有《山東商職學院報》、《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和《山東商業會計》等正式刊物。 學校注重加強對外交流,先後選派教師赴美國、德國、英國、丹麥、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等10多個國家考察、訪問、留學進修,外國專家、學者、知名人士不斷來校訪問和講學,雙方開展國際交流,針對不同的專業選擇不同的國家和學校進行國際對接,現已與澳大利亞霍姆斯格林學院、馬來西亞思特雅國際大學學院、英國愛丁堡史蒂文森學院、美國拉塞爾學院聯合開辦了會計、國際商務等6個專業。 目前,學校正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改革創新作為學校發展的強大動力,全面加強內涵建設,積極推進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教學改革,深入開展和諧商院建設,努力創建商科特色、國內一流、世界高水平高職院校。

C. 有沒有好點的職業大學(浙江地區)

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挺好的,可以考慮試試看哦

學院簡介
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以培養機電類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為主的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前身浙江省杭州工人技術學校創辦於1952年。學校秉承「服務浙江製造」的辦學傳統,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與發展,幾代機電人的艱苦奮斗和不懈努力,目前已成為是浙江省先進製造業緊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教育部53所「國家高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項目」院校之一。
學院坐落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浙江省杭州市錢塘江畔濱江高教園區,佔地318畝,建築面積17.7萬平方米,建有「國家級示範性數控技術職業教育實訓基地」、「浙江省機電技術類專業示範性實訓基地」和機械製造工藝技術中心、模具技術中心、自動化技術中心、機電一體化技術中心、計算機技術實訓中心、應用電子技術中心、樓宇智能化技術中心等15個實訓、技術中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4650萬元,己形成集教學、培訓、技能鑒定和技術服務為一體,是省內高職院校中規模最大的、具有工業化環境的高水平機電類實訓基地。圖書館藏書79.46萬冊,建有校園計算機網路和現代體育文化設施。
學院現有教職工47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副高以上職稱110人。青年教師中具有博士及碩士學歷101人,專任教師322人,雙師素質教師佔80.3%。現有全日制在校生6125人。學院設有機械工程系、現代製造工程系、電氣工程系、電子信息工程系、計算機應用工程系、經貿管理系等教學部門;現開設機械製造與自動化、模具設計與製造、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等24個專業,其中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為省重點專業。
學院把「專業知識扎實,技術能力突出,綜合素質優良」作為人才培養的基本特色,堅持「能力為本,實踐領先,學練交替,重在綜合」的實踐技能教學理念,積極推行技術等級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學生雙證書獲取率達99.7%。教研成果《自動控制綜合實訓系統開發及在高職教學中實踐》榮獲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學院還設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建立了從初、中、高、技師和高級技師的培訓與考核鑒定體系。
學院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積極探索實踐「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之道路,與著名企業合作在校內共建西門子技術應用等實驗室;與浙江凱達集團、浙大中控、娃哈哈集團、航天電子等多家企業集團開展產學研合作,建立235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學院聘請163名行業專家擔任學院辦學、產學研、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
學院堅持以賽促練,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國家級和省級各類技能大賽。近年來學生在各類技能比賽中脫穎而出,獲省廳級以上各類獎項300餘人次;首屆高職高專發明杯大學生創新大賽中,取得三金一銀的佳績;全國七省市模具製造技術大賽中取得2項金獎,1項銀獎;省大學生機械設計競賽連續三屆浙江省內第一;獲得全國電子設計競賽二等獎;全國數控技術比賽獲省二等獎四項,三等獎五項;這些榮譽獎項的獲得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的反響,是對我院人才培養工作的積極肯定。
學院積極承擔省市政府、行業、企業高技能人才培訓,是國家級數控技能緊缺人才培訓基地、教育部中職師資培訓基地、浙江省機電類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浙江省技能緊缺人才培訓基地、浙江省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培訓考證基地、浙江省總工會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浙江省國防科工委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浙江省教育廳中職師資培訓基地、杭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杭州市高新(濱江)區技能人才培養基地。近年來培訓初、中、高級工近10000人,培訓考評技師2000餘人。學院承辦了省級各類技能大賽近20項。
55年來,學院已為浙江機電行業培養了三萬余名優秀工程技術人員與管理幹部,涌現出一大批傑出的校友,有浙江省經濟建設的棟梁和製造業企業的精英。近年來,學院畢業生首次就業率平均達97.6%,重點專業就業率達100%,名列全省高職院校前茅。學院先後獲「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浙江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浙江省依法治校示範校」、「浙江省高校就業工作先進單位」、「浙江省高校學生工作創新獎」等榮譽稱號。
學院遵循「求實、求精、求新」的校訓,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辦學之路,以建設示範性院校為目標,抓內涵,促特色,創品牌,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示範性高職院校。

可以看下這個網站:
http://www.zime.e.cn/index.asp

D.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的辦學條件

截至2014年10月,該校有設有農學園藝、畜牧獸醫、工程、食品、生物技術、園林、信息工程、經濟貿易、管理9個系,開辦43個專業及專業方向。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院系專業設置序號 系(部)專業名稱 1 園林系園林工程技術 2 園林技術 3 高爾夫場地管理(高爾夫球場草坪建植與管理) 4都市園藝環境藝術設計5 畜牧獸醫系畜牧獸醫 6 畜牧 7 獸醫 8 寵物養護與疫病防治 9 生物技術系生物技術及應用 10生物制葯技術11 獸葯生產與營銷 12 觀光農業 13 農學園藝系園藝技術(果樹、蔬菜方向) 14 作物生產技術(農資方向) 15 種子生產與經營 16 都市園藝環境藝術設計 17 食品系農產品質量檢測 18 食品加工技術 19 食品營養與檢測 20 汽車運用技術 21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 22 設施農業技術 23 經濟貿易系會計電算化 24 國際貿易實務 25 物流管理26 管理系電子商務27 酒店管理
連鎖經營 28 信息工程系計算機網路技術 29 應用電子技術 30 動漫設計與製作 截至2014年10月,該校有專任教師332人,其中具有高級以上職稱109人,碩士研究生以上學位的教師176人,「雙師素質」教師佔70%以上;擁有一批資深專家,其中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全國農業職業教育教學名師3人,省級教學名師7名,省級專業帶頭人5名,省級優秀青年骨幹教師7名;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6個。
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費顯偉
全國農業職業教育教學名師(3人):丁立群、宋連喜、王振龍
省級教學名師(7人):蔣錦標、荊宇、鄒良棟、王潤珍、宋連喜等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學團隊團隊名稱負責人獲批時間級別園藝技術專業教學團隊蔣錦標2010年國家級 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教學團隊胡克偉2009年省級 園藝技術專業教學團隊蔣錦標2007年畜牧獸醫專業教學團隊田長永2009年畜牧專業教學團隊王艷立2010年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教學團隊王振龍2007年作物生產技術教學團隊荊宇2009年 截至2014年10月,該校有國家精品專業1個,國家教改試點專業2個,省級示範專業8個,省級品牌(特色)專業7個;國家級精品課程6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3門,省級精品課程14門,主編「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11部,承擔「十二五」國家級高職高專規劃教材主編任務34項,主編國家精品教材1部,全國農業職業教育精品教材1部,省級精品教材7部;該校是「農業部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首批「農民專業合作社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全國青少年農業科普示範基地」、遼寧省政府新型農民培訓基地、「遼寧省科學技術普及基地」、中國高職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單位、中國職業教育學會農業職業教育專委會全國農業職教研究會副主任單位、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農村教育專業委員會全國農業職業教育研究基地副主任單位、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農林牧專業協作委員會主任單位。 教學成果 該校2001、2005、2009年連續三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農業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的研究與實踐》和《高職高專教育農學類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和課程體系改革、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專業建設 國家精品專業(1個):園藝技術
國家教改試點專業(2個):園藝技術、生物技術及應用
省級示範專業(4個):園藝技術、畜牧、農產品質量檢測、獸醫、生物技術及應用、物流管理、農產品質量檢測、作物生產技術 精品課程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國家級精品課程課程名稱負責人所屬系獲批時間食用菌生產與加工崔頌英生物技術系2009年動物葯理李春雨生物技術系2007年植物組織培養王振龍生物技術系2006年蔬菜栽培陳杏禹農學園藝系2005年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費顯偉農學園藝系2005年植物生長與環境鄒良棟農學園藝系2003年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省級精品課程課程名稱負責人所屬系獲批時間動物葯品檢驗李繼紅生物技術系2009年果樹栽培卜慶雁農學園藝系2009年動物營養與飼料曲強畜牧獸醫系2009年企業設立與運營徐銀彪經濟貿易系2009年食品加工機械與設備張玉廷工程系2009年電子商務應用與運營孫福春經濟貿易系2009年財務會計孫德鳳經濟貿易系2009年微生物應用技術李春艷生物技術系2009年種子檢驗荊宇農學園藝系2009年園林規劃設計董曉華園林系2008年動物科學基礎姜鳳麗畜牧獸醫系2008年無土栽培技術彭世勇生物技術系2008年農業分析技術雷恩春工程系2008年 學生獲獎 截至2014年10月,該校學生在全國各項職業技能比賽中屢獲佳績;2010年該校大學生榮獲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農業類比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獲中國農業高等院校第七屆大學生田徑運動會男女團體總分第一名、男子團體總分第一名、女子團體總分第一名;2011年12月在全國高職高專發明杯創新創業大賽上,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 學院榮譽 截至2014年10月,該校先後被評為全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範校、遼寧省級文明單位、全國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首批8所優秀校之一、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就業工作典型經驗50強高校、全國職業院校魅力校園、遼寧省「平安校園」創建工作先進單位等國家、省、市50多項稱號。 勤學、力行、謙和、奉獻
勤學,即勤奮學習;力行,即施展所學,躬身於應用實踐;謙和,即謙遜、團結與合作;奉獻,即具有為社會、為「三農」服務的奉獻精神;體現了做人與做事的統一,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精神,更代表著該校辦學的主導價值取向。 尚德、樂教
尚德,是教師政治思想素質要求和職業道德取向,應具有農業高職院校教師的高尚師德。樂教,是熱愛農業高職教育的本職工作,熱愛學生,有教無類,誨人不倦,教學相長。

E. 發明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采訪問題

與你一見如故,是我今生最美麗的相遇。 無視

F. 東營那個學校好

東營職業學院
東營職業學院是2001年7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東營市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國家骨幹高等職業院校、山東省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山東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工程立項建設單位,「全國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優秀單位」「全國高職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省級文明單位」,山東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高等學校教學管理先進單位」「德育工作優秀高校」「依法治校示範校」「學生資助工作先進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示範院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優秀高校」「培育工匠精神優秀院校」,全省高校「文明校園」「平安校園」。校園佔地1902畝,建築面積43.02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51億元,教職工855人,建成850人的行業企業兼職教師資源庫,全日制在校生17440人, 成人學歷在籍學生4800餘人。

一、辦學環境優越

(一)區位優勢明顯。東營是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中心城市、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前沿城市,環渤海地區重要節點城市、京津冀協同發展城市,處於連接中原經濟區與東北經濟區、京津唐經濟區與膠東半島經濟區的樞紐位置。東營市確定「十三五」期間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引領區、區域中心城市。

(二)產業背景深厚。東營是「中國石油裝備城市」,是國家石油化工產業基地和國家石油裝備製造業基地,石油化工及鹽化工、橡膠輪胎及汽車配件、有色金屬、石油裝備四大產業集群優勢突出,信息技術、現代服務、文化教育等產業發展迅速。石油煉化能力6900萬噸,地煉產能全國第一,中國地煉企業前十強中東營佔6家。石油裝備企業500餘家,石油裝備製造總產值佔到全國1/3。是全球最大的輪胎生產和出口基地,產品遠銷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東營市確定「十三五」期間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為支柱、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全國領先、世界有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區域性服務中心。

(三)政府支持有力。《東營市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行動計劃(2016-2020年)》中確定,支持東營職業學院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建成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知名院校。《東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東營職業學院創建優質高職院校。

二、辦學實力雄厚

(一)學校辦學理念先進。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以產教融合為主線,明確了建設黃河三角洲地區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基地、高技能與新技術培訓基地、科技研發與技術服務中心、繼續教育與文化傳播中心的辦學定位。確立了堅持「問題導向、質量導向、需求導向、目標導向」,全面提高「產教融合的契合度、人才培養的滿意度、經濟社會的貢獻度」的辦學思路。凝煉形成了「德厚、識博、技精熟」的教師發展目標,「德厚技高、樂業好用」的學生培養目標,「尊道貴德、敬業立人」的校訓和「教育讓每一個人擁有自信」的教育理念。

(二)師資水平顯著提升。建立旨在服務教師成長、促進教學改革的「教師發展中心」和企業實踐鍛煉基地,校企共同開展教師培訓。專任教師中碩士以上學位佔74.6%,雙師素質教師佔86.1%。建成850人的兼職教師資源庫。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首席技師2人,省職教青年技能名師2人,「2016齊魯最美教師」1人;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9個。

(三)實習實訓條件完備。校內實訓場地總面積114148平方米,實訓基地16個、實訓室162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460個、「廠中校」6個。建設了「東營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和現代製造加工、石油工程技術等8個實訓中心。石油化工實訓基地成為「全國示範性實訓基地」;學校成為「山東省物聯網人才培養示範基地」。承擔「國培」「省培」項目17項。

(四)專業建設成效顯著。國家級重點建設專業8個,省級示範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8個,省級品牌專業群2個。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校企共建骨幹專業6個。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院校,石油化工技術專業成為山東省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程44門。獲省級教學成果獎15項,其中特等獎1項。獲全國全省技能大賽獎項89個,其中4名學生獲工業分析檢驗國賽一等獎,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錄用,實現高端就業。15名學生在校期間獲得「東營市技術能手」稱號。

(五)對外合作交流拓展深化。與美國、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台灣地區的22 所高校和教育機構簽訂了合作協議,並積極開展項目合作。近五年來,先後有122名骨幹教師到美國、德國、新加坡等發達國家和台灣地區進行了專業培訓和公派研修。學校具有聘請外國專家單位資格,聘請外國專家6 人。成功申報11 項科技部政府間科技合作項目,其中9 項已順利結題並通過科技部驗收。探索學分互認方式,利用校長獎學金派出41 名學生赴台灣黎明技術學院、龍華科技大學進行為期一學期的專業交流學習,派出45 名學生到韓國進行文化參訪,形成了常態化交流機制。取得招收來華留學生資格,招收留學生16 名,承接韓國30 名漢語言專業學生到學校實習。連續三年承辦「兩岸青少年情牽黃河口」活動,接待台灣60 余名學生來學校參觀交流,此活動被評為「山東省2016 年度優秀對台交流項目」。

(六)思政工作成績突出。學校是「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集體」,獲「山東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獎」(十佳集體),是受到表彰的唯一高職院校。出版思政工作專著6部,其中獲省級一等獎4部。獲全省職業院校「中華經典誦讀大賽」一等獎、全省大學生心理健康節「優秀組織單位」。「山東高校十佳輔導員」1人,「山東高校十大優秀學生」1名,入選由中央文明辦組織的「中國好人榜」1人。1名學生獲得倫敦殘奧會亞軍、亞洲殘運會冠軍,1名學生獲全國登山活動冠軍、被評為「全國優秀共青團員」「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三、辦學特色鮮明

(一)辦學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建立了「四方合力、三級推進、『雙主體』育人」辦學體制機制。「政行企校」搭建東營市職業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學校校企合作理事會、二級學院校企合作工作委員會三級平台;發起成立東營職業教育院校聯盟、東營市圖書館聯盟、山東省國家骨幹校聯盟;探索校企一體化辦學模式,成立萬達學院、中銳汽車學院等合作學院;與區域內578家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開設企業「冠名班」「訂單班」47個,吸納合作企業投入資金和設備2966.8萬元。

(二)人才培養通道連續貫通。貫徹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要求,契合區域產業發展需要,以專業建設為紐帶,聯合勝利職業學院、東營科技職業學院、東營市技師學院以及東營各縣區中職學校,牽頭組建東營職業教育院校聯盟,共建共享教育教學資源。與省內6所中職學校實施「三二連讀」連續培養,8個專業聯合招生。與煙台大學、曲阜師范大學、臨沂大學等本科院校開展對口貫通分段培養試點。

(三)石油石化專業特色鮮明。緊貼區域優勢產業發展,優化專業布局,將石油化工和機械製造專業打造成了省級特色專業、省級示範專業。學校是全省化工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主持單位,牽頭開發了山東省石油化工和石油工程2個專業高職教學指導方案,開展了全國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擁有全國示範性實訓基地和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建成了「山東省品牌專業群」,為區域石油石化和裝備技術產業培養了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中國教育報》等主流媒體作了報道。

(四)服務區域能力大幅增強。在校生中東營籍生源佔20%,畢業生每年留在東營就業的超過70%,高出全國平均值15個百分點。與企業聯合承擔「海上三維多分量VSP處理解釋技術研究」「精細時深標定三項技術方法研究」等國家「863」項目;受科技部委託與捷克、馬其頓等國家開展科技合作項目11項。依託石油石化、生態農業等優勢產業,建立石油化工應用研究所、東營市生態農業研究院等9個研究所,近年來開展橫向課題研究72項,承擔市級以上科研項目399個,獲國家專利266項、市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431項。組織各類社會培訓15萬人次。成人學歷教育招生培養11200餘人。在全省率先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大專學歷教育,培養3600餘人,成為助推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的一大亮點,得到省委組織部、東營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評價。

(五)創新創業教育形成品牌。建設了創新創業教育「三大平台」:基礎教學平台–創業學院,實訓指導平台–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中心,行動支持平台–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獲得全國大學生「學創杯」創業綜合模擬大賽總決賽一等獎、全國高職高專「發明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挑戰杯–彩虹人生」山東省職業學校創新創業大賽優秀作品一等獎。培育「山東省大學生十大創業之星」2名、大學生創業團隊300餘個。「李肖肖創業案例」入選《2016中國高等職業教育年度質量報告》。成立全省首家掛靠高校的地方創業大學「東營創新創業大學」。參與發起全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並成為常務理事單位,入選「2016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示範校」50強,是「山東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範院校」「山東省首批青年創業孵化示範基地」「山東省省級大學生創業孵化示範基地」「山東省文化產業『金種子』計劃試點孵化器立項建設單位」「山東省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中央電視台、《中國青年報》、中國高職高專網等多家媒體對學校創新創業成果進行了專題報道。

G. 太原工業學院的軟體工程怎麼樣

山西大學工程學院是2000年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山西大學與太原電力高等專科學校聯合舉辦的公辦全日制本科層次辦學機構,隸屬於山西大學,畢業後由山西大學頒發畢業證書與學位證書。
太原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是公辦全日制省屬高等院校,始建於1955年,1978年開始通過高考招收專科層次的學生。1981至1991年曾改建為太原工學院(現太原理工大學)電力分院,舉辦過11年本科教育。1997年由原國家教委確定為全國示範性高等工程專科重點建設學校。2000年太原電力高等專科學校的管理體制由原隸屬電力部管理,劃歸山西省人民政府管理,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並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與山西大學實施聯合辦學。
學校設有電力工程系、動力工程系、建築與管理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社會科學部、基礎部、體育部、計算機中心、成人教育培訓處等教學機構。現有專任教師251名,其中教授22名,副高級職稱教師102名;博士及在讀博士生19名,碩士112名。目前開設有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兩個碩士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熱能與動力工程、自動化、土木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電子信息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工程管理、環境工程十個本科專業,有發電廠及電力系統、供用電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高壓輸配電線路施工運行與維護、電廠熱能動力裝置、火電廠集控運行、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通信技術、建築工程技術、工程造價、建築裝飾工程技術、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物業管理、熱能動力設備與應用、電廠設備運行與維護19個專科專業,全日制本專科在校生近6000人。學校辦學50年來為國家電力工業及其它行業培養了本專科等各類人才近3萬名,畢業生遍布全國各地,他們中的許多佼佼者擔負著電力企事業單位的重要領導工作,絕大部分畢業生已成為各級技術骨幹,有的還成為國內外知名學者和博士生導師。
學校位於山西省省會太原市,佔地面積1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7.6萬平方米,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校內建有主教學樓、綜合教學樓、圖書館、實驗樓、動力館、模擬研發與培訓中心、計算機中心、語音中心、多媒體教室、學生公寓、多功能運動場館、操場等設施,教學科研儀器總價值5300多萬元。學校圖書館藏書17.6萬冊,並擁有藏書50萬冊的數字化圖書館,與山西大學圖書館、山西電力科學研究院圖書館實現了館際互借圖書;學校建有35個各類基礎、專業實驗室,有金工實習廠、電工電子實習基地等12個校內實習、實訓基地。建築工程研究所已通過省級計量認證,建築材料實驗室經專家評審被確定為土建一級實驗室;模擬研發與培訓中心具有600MW、500MW、300MW、200MW、135MW循環硫化床等「一機多模」全過程火電機組模擬機9台,模擬機總裝機容量為2435MW,擁有220KV、500KV變電模擬裝置,在硬體配置、模型軟體、教練員台功能及運行分析功能等方面技術先進,已成為國內一流的模擬開發與培訓基地,2000年經國家勞動與社會保障部批准為大機組集控運行火力發電「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站」,並被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推薦為全國電力模擬培訓指導委員會副理事長單位;學校還建有集語音、數據為一體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第三代校園網」,網路具有管理信息平台、虛擬教育平台、虛擬文化平台,連接在教學、科研、行政、教室等每一個角落,為教職工和廣大學生提供了網上學習、辦公、考試和文化交流的環境。為方便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學校歷時兩年在山西省普通高校中率先建設了「校園一卡通」系統並全面投入使用,在山西省教育廳組織的「校園網應用評估」中受到評估專家的一致好評,被授予「校園網應用建設先進單位」稱號。學校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緊密結合生產實踐開展科學研究,截至目前已有7項科研成果列入中國科技成果大全,並在現場推廣應用中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2003年共有3項科研成果通過了山西省科技廳組織的鑒定,其中兩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項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2005年學校的「一機多模模擬機」等三項科研項目獲得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年初,「直接電壓型SVC」科研項目通過了山西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鑒定結論為:「填補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榮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同時還獲得了山西省教育廳頒發的山西省高等學校科學技術一等獎。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6-10 18:55 2001—2003年學校連續三年被評為「太原市文明單位」;2003年學校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狀」;2004年被評為山西省「依法治校示範校」、「太原市文明單位標兵」;2005年被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山西省文明單位」稱號,被山西省教育廳命名為「省民主管理模範學校」;2006年被山西省教育廳評為「國家助學貸款工作先進單位」。2007年被評為高校「文明單位標兵」、2007年度山西省創建「平安校園」先進單位和「2007年度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6-10 19:00 學校以教學科研為中心,建立了三位一體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在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方面成績斐然。「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學科被山西省確定為重點扶植建設學科;2005年,學校學科建設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科以高分通過了國務院學位辦組織的碩士點專家評審,被批准為碩士學位授權點,2007年已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學校現已建成《高等數學》等8門省部級優秀課程;《工程力學》、《電路》、《工程熱力學》3門課程是省級精品課程,並獲得了山西省普通高校教學成果二等獎;2004年我校鄭仰成教授榮獲山西省第二屆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我校學生在2004「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獲得了山西賽區特等獎的優異成績,在第五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中獲得山西賽區一等獎以及全國優秀獎;在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得山西賽區一等獎以及全國二等獎;在2005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中獲得山西賽區一等獎一項、二等獎兩項; 2007年在山西省第四屆「興晉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中,該校榮獲了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4名的優異成績;在數學建模比賽中獲得一等獎1名;高職高專英語口語大賽中獲二等獎;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獲二等獎1名,三等獎3名;在第二屆全國高職高專「發明杯」大學生創新大賽中榮獲發明製作類銅獎;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中獲得1個一等獎、5個二等獎和4個三等獎。學院編輯出版的學術性期刊《電力學報》連續六年被評為山西省一級學報,2007年榮獲「全國高校自然科學學報高職高專優秀學報」一等獎;為加強校企聯合,強化辦學特色,將現代企業文化、發展理念傳授給學生,學校聘請了20位企業總經理(廠長)擔任我校的特聘教授,同時還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等高校聘請了8位知名學者擔任特聘教授,進一步給學校提供強有力的科技與智力支持。學校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的辦學模式,繼1991年實行董事會辦學模式之後,又於2005年9月與山西省電力公司、山西國際電力集團公司、中電投華北分公司、山西晉能集團公司、山西省水利廳水電發展局等72家企業成立了「校企聯合會」,進一步構建校企聯合新模式。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6-10 19:00 1996年學校開始對在校生實施學分制管理,是全國較早實施學分制改革的高校。我校學生在學習本專業的同時,還可以申請在山西大學校本部輔修第二學位課程。學校始終堅持「面向山西,面向全國電力行業,面向國際開門辦學」的方針,推出「零適應期」的教育模式,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 「零適應期」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經山西省教育廳組織的專家鑒定委員會鑒定,結論為:「屬省內首創並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學校始終堅持探索新的就業指導模式,在電力事業飛速發展的形勢下,不斷拓展就業途徑,為學生創造出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2004屆畢業生一次就業率為 86%,2005屆畢業生一次就業率為91.8 %,2006屆畢業生一次就業率為98.5 %,2007屆畢業生一次就業率為90.7%。近年來畢業生考研錄取率不斷提

H. 初中起點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校成人教育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矗立於美麗富饒的渤海東岸,遼寧南部的營口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鮁魚圈。學院始建於1948年,1999年8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遼寧熊岳農業高等專科學校更為現名,是國家示範性高職學院。
學院現佔地1108畝,建築面積23.36萬平方米,投入的固定資產總值2.45億元,校內建有教學服務型、科研主導型、生產實訓型、自主創業型實訓基地75個,可滿足理實一體化教學、具有承載項目功能的實訓室、工作室91個,具有多媒體教學功能的教室97個,座位6342個,可滿足現代化教學需要。
學院不斷拓展辦學領域,設有農學園藝、畜牧獸醫、工程、食品、生物技術、園林、信息工程、經濟貿易、管理9個系49個專業及專業方向,其中入選國家精品專業1個,國家教改試點專業2個,國家重點建設專業6個,省級示範專業11個,省級品牌(特色)專業6個。面向全國20餘個省市區招生,全日制在校生9386人,擁有本科自考專業5個,在校學習學生1115人,成人函授本專科專業12個,學生147人,同時擁有國外留學生17人。現有專任教師370人,其中具有高級以上職稱136人,碩士研究生以上學位的教師178人,「雙師素質」教師佔80%以上。擁有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省級教學名師8名,全國農業職業教育教學名師10名,省級專業帶頭人5名,省級優秀青年骨幹教師6名;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6個。先後打造國家級精品課程6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5門,省級精品課程14門,主編「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11部,主編「十二五」國家級高職高專規劃教材36部,有國家精品教材2部,省級精品教材7部,全國農業職業教育精品教材1部。主持國家資源庫園藝專業建設項目和遼寧省農林牧漁虛擬模擬實訓基地項目,是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建設試點校。
學院持續推行「雙研驅動」戰略,自2001年起,連續四屆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5項,先後立省級及以上課題247項,取得省級及以上科研成果175項,獲省級及以上成果獎勵41項,擁有設施園藝重點實驗室、動物健康養殖中心等省級研究平台,獲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74項,國家技術發明專利10項。以高粱玉米等農作物新品種選育與推廣、動物健康養殖中心、節能日光溫室優化設計和保護地果樹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為代表的一批科研成果,已在我國北方十幾個省推廣應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學院秉承「優者成才,能者成功,人人成長」的育人理念,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學生在全國各項職業技能比賽中屢獲佳績,2010年學院學生榮獲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農業類比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2014年榮獲國家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遼寧省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榮獲中國農業高等院校第七屆大學生田徑運動會男女團體總分第一名、男子團體總分第一名、女子團體總分第一名;2011年12月在全國高職高專發明杯創新創業大賽上,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
學院始終堅持校企貫通、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形成了企業體驗實訓、企業頂崗實訓和企業就業實習的企業實踐體系,推出了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主要特徵的校企貫通「4-1-1」人才培養模式。在該模式的總體框架下,系統探索和構建了各專業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在「為農民提供生活模式,為農業提供生產模式,為農村提供發展模式」的理念指導下,一批具有產教融合特徵的職教成果——遼豐葡萄、台灣蘭花、葡萄酒庄、寵物診療中心等實訓基地發揮了產學研一體化育人作用。先後與寶地集團、海城三星公司、葫蘆島玄宇集團、上海朋朋寵物有限公司等企業聯合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聘請台灣寵物美容大師、香港寵物繁育大師組建寵物大師工作室,為各專業開展生產性實訓和職業能力提升提供了充分保證。
學院積極打造國際化辦學特徵,堅持開放辦學,積極借鑒國外職教經驗,積極與高職院校開展交流與服務,先後與荷蘭、日本等國的企業與學校簽署留學協議,已派出一批學生出國留學,並已招收奈及利亞、辛巴威、韓國等國17名留學生到學院學習。
學院不斷彰顯產學研一體化辦學特色,與遼寧輝山集團、北京偉嘉集團合作辦專業、建基地、搞研究、做服務,辦學特色日漸凸顯。現與497家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校外建有緊密型實訓基地231家,成立校企合作聯盟3個,為各專業開展生產性實訓提供了充分保證。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十四年保持在90%以上,連續多年出現畢業生供不應求現象。
學院始終堅持服務「三農」不動搖,積極開展社會服務。現建有新農村建設示範點8個、教育扶貧點1個。被國家農業部授予「農業部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首批「農民專業合作社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全國青少年農業科普示範基地」。被科技部確定為「國家級科技特派員創業培訓基地」。現為省政府新型農民培訓基地,被遼寧省科技廳授予「遼寧省科學技術普及基地」。已為省內外(包括新疆、西藏地區)培訓各類農村實用人才6萬餘人次,形成了高職學歷教育和培訓服務並重的辦學格局。學院是中國高職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單位、全國農村與農業職教學會副主任單位、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農林牧專業協作委員會主任單位,贏得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建校67年來,學院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社會培養培訓各類專門人才7萬多名。現為遼寧省現代農業職教集團、營口市現代服務業職教集團牽頭單位,連續十多年獲得省級文明單位稱號,先後被評為全國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首批8所優秀校之一,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就業工作典型經驗50強高校,全國職業院校魅力校園,遼寧省「平安校園」創建工作先進單位,共獲得國家、省、市50多項榮譽稱號。
乘全國職教會的強勁東風,遼農職院人正秉承「勤學、力行、謙和、奉獻」的校訓,發揚「開放、務實、勤勉、創新」的校風,唱響「開放求活力,實踐出真知」的辦學理念,精神飽滿,鬥志昂揚地向創建全國高職教育百強名校、培育農業教育百年老校的奮斗目標全力邁進,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I. 金職院自主招生有哪些專業

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簡介

專業背景:
應用電子技術專業開設於1997年,2001年被列為浙江省高職高專重點建設專業和教育部高職高專教學改革試點專業,2004年,通過浙江省重點專業驗收。2007年,本專業被列為國家示範性院校中央財政資助重點建設專業,並於2010年以優秀成績通過驗收。2009年本專業被列為浙江省高職高專院校特色專業。2012年本專業學生在全國 「電子產品設計與製作(基於FPGA技術)」技能競賽中獲團體一等獎,近幾年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共榮獲浙江省團體一等獎4次。
招生對象:
浙江省內有普高統一招生、自主招生、單考單招等三種招生類型。同時面向河南、福建、四川、遼寧、廣西等16個省份招生。年招生約200人,現有在校生570人。
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思想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掌握電子產品裝配工藝、PCB板設計與製作技能,能應用單片機、PLC設計與製作簡單測控產品,具有電子測控產品的生產、管理、測試、維護、技術服務能力,並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主幹課程:
電工技術與應用、電子電路調試與應用、電子產品制圖與制板、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微控制器應用、電子產品維修、電子產品檢測、智能電子產品設計與製作、電子產品營銷與客戶管理等。
技能證書:
電子設備裝接工、維修電工、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工、單片機應用設計師、PLC程序設計師、電子設計初級工程師等中、高級工證書。
就業方向:
在電子器件、電子整機、自動化設備生產及營銷公司從事生產操作、工藝設計、生產管理、產品質量檢測、新產品開發、產品營銷與維護等工作。
師資隊伍:
有教師21名,其中副高以上職稱10名,佔47.6%,中級職稱9名,初級職稱2名;雙師型教師21名,占教師比例為100%;碩士以上學歷16名,佔76.2%。本團隊經過十幾年積累,現建有國家精品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3門,校級精品課程7門,公開出版教材十餘部,其中省重點教材5部,核心參與教育部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子項目三項。應用電子專業教學團隊是浙江省優秀教學團隊。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簡介

專業背景: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開設於2000年,2005年被列為校級重點建設專業,2010年被列為校級特色專業,2011年獲評校級優秀專業教學資源庫,2010年、2011年連續兩年獲浙江省提升地方高校辦學水平項目資助。近三年本專業學生在浙江省大學生多媒體作品設計競賽中獲一等獎3項、二等獎12項,三等獎10項。
招生對象:
浙江省內有普高統一招生、自主招生、單考單招等三種招生類型。同時面向河南、福建、湖北、廣西、山西、安徽等6個省份招生。年招生約150人,現有在校生270人。
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思想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具備嚴謹的工作態度和良好的溝通協作能力,熟悉企業信息化系統建設的流程與規范,掌握企業網站建設及媒體技術應用、企業信息化軟體的實施與維護、以及企業信息門戶的管理,並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面向企業第一線,從事網路軟體和多媒體產品的設計、開發、測試及營銷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主幹課程:
Flash動畫製作、WEB項目開發、網頁設計、.net程序設計、交互媒體製作、圖形圖像處理、資料庫技術應用、程序設計實踐等。
技能證書:
網頁製作員、Adobe產品認證專家、多媒體作品製作員、程序員等中高級工證書。
就業方向:
在軟體企業、數字媒體企業、網路公司以及各類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部門從事圖像處理師、網頁設計師、多媒體製作員、網路程序員(WEB前端開發程序員、.net程序員)、IT產品銷售員及技術支持工程師、軟體工程師等工作。
師資隊伍:
現有教師10名,其中副高以上職稱2名,佔20%,中級職稱8名;雙師型教師9名,占教師比例為90%;碩士以上學歷10名,佔100%。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簡介

專業背景: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開設與2005年,現下轄兩個方向(系統集成、物聯網工程應用)。2010-2012年本專業學生獲全國高等職業院校「下一代網路及信息技術」1等獎1項、3等獎1項;應用技能競賽浙江省挑戰杯創業大賽特等獎1項;浙江省「計算機網路應用」職業技能大賽3等獎1項。
招生對象:
浙江省內有普高統一招生、自主招生、單考單招等三種招生類型。同時面向河南、福建、四川、廣西等4個省份招生。年招生約100人,現有在校生283人。
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與人文精神、團隊合作能力與奉獻精神,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知識,具有中小型網路規劃與設計、系統集成、網路管理與維護能力、網路應用程序開發和較高的網路信息安全技能,能服務於生產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主幹課程:
網路工程制圖識圖、路由與交換、廣域網技術、綜合布線、伺服器配置與管理、C#程序設計基礎、C#高級編程、網路應用開發等。
技能證書:
CCNA認證證書、計算機網路技術人員(高級)、計算機軟體水平考試(網路管理員/初級程序員)、網頁設計與製作員(高級)、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等證書、信息產業部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工程師技術水平證書、CIW網路安全認證證書。
就業方向:
專業致力與培養社會緊缺型技術工程師,就業主要面向:大型軟體公司從事通信、網路應用軟體設計與開發;網路運營商、企業單位從事網路管理與維護工作;聯想服務及其戰略合作夥伴的設備維修。 2012年有13.9%的畢業生在中關村網路企業高端就業(起薪5000/月)。
師資隊伍:
擁有9位教師,其中高級職稱22%,中級職稱67%;擁有CCNP教師1人,H3CSE教師1人。且與金華電信、金華郵電工程公司等校外基地形成良性的師資互動機制。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介紹

專業開辦歷程: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1994年開始招收全日制大專生,具有18年的辦學積淀,已培養15屆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畢業生,目前現設有電動工具設計與製造、自動化裝備兩個專業方向。
專業基礎: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為國家示範性院校重點建設專業,浙江省特色專業和優勢專業。專業教學團隊為省級教學團隊,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1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碩士15人,雙師素質達100%,另聘有企業技術專家20人作為兼職教師。近5年來,專業教師承擔國家級科技項目1項,省級科技項目15項。獲授權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40餘項。建成《電動工具檢驗與測試》、《CAD/CAM技術應用》等國家精品課程3門,教指委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4門,主編出版教材17本。專業硬體設施優越,在校內擁有電動工具檢測、電動工具裝配、自動化裝備、數控操作等實訓基地,共有生產性實訓工位近800個、總投資達2000餘萬元,可同時滿足學生實訓和員工培訓。本專業與中國皇冠集團、浙江萬里揚集團、浙江三鋒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42家區域機械骨幹企業建立校企業合作關系,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在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專業課程教學,使學生結合生產實際學習課程,實現「校外基地教學化」。
現有榮譽: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不斷深化內涵建設,近5年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是國家示範性院校重點建設專業,浙江省特色專業,浙江省優勢專業。對應的「機械製造及自動化學科」為浙江省重點學科,「機械設計及理論學科」為金華市重點學科。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全國高職高專「發明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浙江省大學生機械設計競賽、浙江省大學生工業產品造型設計與快速成型大賽等各項學科及技能競賽中屢創佳績,共獲得國家一等獎(金獎)4項,二等獎(銀獎)5項,省級一等獎6項。
專業特色: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教學秉持因材施教的理念,根據學生專業喜好及基礎課程學業情況,在大二、大三學年開設分專業方向的模塊化課程供學生選修。同時,專業還為學有餘力的同學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不但在專業內組建實驗班,以培養專業能力更加突出的高技能人才,還通過組織同學參加各級學科及技能競賽為拔尖人才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機制專業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近年來,就業率均保持在99%以上,畢業生薪酬在全省同類專業中位居前茅。

汽車製造與裝配技術專業簡介

專業背景:
汽車製造與裝配技術專業於2011年開始招生,是浙江省提升地方辦學水平重點資助專業,是金華市重點學科「動力機械與車輛工程學科」覆蓋的專業。
招生對象:
浙江省內有普高統一招生、自主招生、單考單招等三種招生類型。年招生約75人,現有在校生111人。
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職業道德,能運用汽車結構、汽車製造與裝配工藝等知識,會整車裝配作業、過程檢驗及部件檢驗、裝配工藝設計、企業生產管理等,具有責任意識、創新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主幹課程:
汽車典型零件測繪、汽車發動機裝配與檢測、汽車底盤裝配與檢測、汽車電路與電氣系統裝配與檢測、汽車車身和附件裝配與檢測、汽車性能檢測、汽車生產質量管理、整車拆裝等。
技能證書:
汽車維修裝配工、汽車維修電工、鉗工、工藝設計師等中高級工證書。
就業方向:
在汽車製造廠、汽車4S店等單位從事工藝設計、裝配調整、性能檢測、質量管理、生產管理等工作。
師資隊伍:
師資與汽車檢查與維修技術專業實現互通,現有專任教師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佔50%,中級職稱4名,佔33%,初級職稱2名,佔17%;另有高工1人,高級技師2人,碩士及以上學歷9名,佔90%,雙師比100%。團隊擁有浙江省高校教學名師1人、教壇新秀1人,金華市321人才2人,校級學科帶頭人1人、中青年骨幹教師4人。

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簡介

專業背景:
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為建設現代化城市、居民小區、環境保護、減輕污染等重要行業培養專業人才,專業創建於2009年9月,經過三年的建設和發展,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
招生對象:
浙江省內有普高統一招生、單考單招等招生類型。同時面向河南、安徽、四川、遼寧、廣西、陝西等省份招生。年招生約100人,現有在校生223人。
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市政工程(城市道路、橋梁、管道、城市軌道、給排水和水處理、機場附屬、供熱及採暖方面、污水處理等)識圖制圖、工程勘測、工程測量、工程試驗檢測、工程計量與計價等方面能力的高級專業人才。
主幹課程:
市政工程識圖與制圖、工程測量、市政工程材料檢測、市政基礎工程、城市道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市政管道工程、城市給排水、市政橋涵施工、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市政道路養護與管理、市政工程計量計價與實務等。
技能證書:
建築工程現場管理崗位證書(市政施工員、市政質檢員、市政材料員、市政資料員等)。
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後可在政府建設管理機構、城市規劃、建築設計、建築施工、工程監理等單位從事工程可行性研究、建設項目規劃設計、工程施工圖設計、施工現場管理、工程質量監督、項目運營管理等工作。
師資隊伍:
專業目前有用穩定的教師隊伍,專業專任教師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高級工程師4人,金華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人,國家一級注冊建造師5人,雙師素質比例達91%,聘請9名具有豐富企業實踐經驗的企業管理和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專兼結構比高。

建築設計技術(中澳)專業簡介

專業背景:
建築設計技術專業開設於2007年,2012年與澳大利亞中央技術學院開展合作辦學。
2007年,《浙中山地聯排農居節能設計》(賈錫鋒、卜東風、劉思奇,指導老師:盛昌、鄭朝燦)獲浙江省首屆高職高專院校挑戰杯創新創業競賽榮獲工藝革新與流程優化競賽三等獎。2012年,李江毅恆、周依倩(指導老師:陳重東、張弦波)獲斯維爾杯BIM設計競賽二等獎。
招生對象:
浙江省內有普高統一招生、自主招生、單考單招等三種招生類型。同時面向河南、福建、四川、遼寧、廣西等省份招生。年招生約90人,現有在校生268人。
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與職業道德,能運用建築設計原理、建築材料、建築構造、建築結構等專業知識和專業繪圖軟體輔助設計,會進行建築方案和建築施工圖的設計、效果圖的製作,會房產策劃營銷與管理,能用英語表達與交流,會進行涉外建築項目的設計與管理,具備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主幹課程:
別墅方案設計、多層住宅施工圖、繪制高層住宅施工圖繪制、公共建築方案設計、公共建築施工圖繪制、小戶型住宅方案設計、ESP(專門用途英語)等。
技能證書:
住宅制圖四級證書(澳方頒發),制圖員(建築)中級證書(中方頒發)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以下幾個方向實現就業:
1.建築設計
該崗位主要從事中小型建築方案設計及建築施工圖設計,涉外建築項目建築設計。

閱讀全文

與第十屆全國全職發明杯創新大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