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清末發明家

清末發明家

發布時間:2021-08-08 22:57:59

1. 歷史上有哪些背離發明者初衷的發明

歷史上其實有非常多的背離發明者初衷的發明,其中有幾樣尤為特殊非常受人關注,在這里列舉其中的兩樣作為代表介紹給大家。

除此之外還要提一下高跟鞋,在古歐洲的時候,高跟鞋的發明可是為男人准備的,因為在古代的歐洲,所有的男人都必須學會騎馬,而身材矮小的男人騎馬的時候,腳會碰不到馬鞍,所以就發明了高跟鞋,這樣不但可以顯得自己非常高,增加不少的男子氣概,還可以讓自己起碼的時候更加方便,實在是一舉兩得的發明。

2. 饅頭」的發明者是誰

諸葛亮

饅頭的起源要追溯到三國時代。據《誠齋雜記》載「孔明徵孟獲。人曰:蠻地多邪,用人首祭神,則出兵利。孔明雜以羊豕之內,以麵包之,以像人頭。此為饅頭之始。」又據明朝郎瑛所撰《七修類移》說:「饅頭本名蠻頭。」當年諸葛亮親自率兵征伐割據於雲、貴一帶稱霸的孟獲,七擒七縱。叛亂既平,凱旋迴師至瀘水時,忽然間狂風急浪,兵難以渡。當地人告訴諸葛亮,說是「猖神」興風作浪,要用七七四十九個人頭及白羊、黑牛祭祀,才能平息風浪。諸葛亮不忍用人頭來祭瀘水,便「偷換內容」而「遷就形式」,有了這樁機巧的發明創造以祭「鬼神」。 諸葛亮始創的饅頭,畢竟須夾入牛、羊肉餡,工序復雜且花費較多,後人將做餡的工序省去,就成了仿天人們俗稱的「饅頭」。而有餡的則被稱為「包子」。

還有一種麵食,叫「開花饅頭」。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奪取了天下。在大擺慶功宴時,朱元璋點了一道點心,要吃「白銀如意」。御廚不知怎麼做才好,只有皇後馬娘娘心領神會。原來馬娘娘是洛陽東鄉馬家莊馬員外家的大小姐,她同當時在家當雜工的朱元璋海誓山盟,私訂終身。朱元璋經常幫助廚房燒火,而馬員外的家廚有一款拿手的蒸麵食便叫「白銀如意」,是用發酵的麵粉和鹼水揉勻,去掉酸味再摻上白糖急火蒸熟的,狀如花朵開瓣。馬娘娘熟知朱元璋的生活習慣,便傳旨御廚,授以方法,立即做出「白銀如意」。眾人吃後,贊不絕口。據說此種麵食代代相傳,到清末慈禧太後專權時,每日的早點還離不開「白銀如意」呢,後來,傳到民間,老百姓為順口,改叫「開花饅頭」。

3. 請舉幾個古今中外的例子來證明「天才出於勤奮」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國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他之所以能成為弟子三千、名揚四海的聖人,是和他小時候的刻苦勤奮分不開的,也正所謂是「天才來自勤奮」。
史書言,孔子的母親在他剛剛三歲的時候,就教他讀書識字,到四歲的時候,他已會念百餘字了。

有一天,他的媽媽說:「昨天我教你的字會背了嗎?」

孔丘說:「都記住了。」

媽媽說:「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覺,是和哥哥在一起。這天晚上,他鑽入被窩後對哥哥說:「哥哥,媽媽教給你的字都記住了嗎?」

哥哥道:「都記住了。你呢?」

孔丘說:「我已經練了多遍,也許都記住了,可又沒有把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會的,娘一定非常傷心和難過。不行,我一定要起來再多練幾遍。」

哥哥被他這種刻苦學習、孝順母親的精神所感動,心疼地說:「天氣涼了,別起來練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寫吧。我能覺出對錯,也好對你寫的做個檢查!」

於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寫了起來。每寫一字,就念出聲來。可這聲音越來越輕,當他寫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聲音也聽不到了。哥哥驗完他的最後一個字,聽著他那均勻的呼吸,望著他甜中帶笑的睡容,既心疼又愛憐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親考核時,他一遍通過。母親驚喜道:「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麼多字,只過了一天,就如此滾瓜爛熟,將來准能幹大事啊!」

孔丘望著母親欣喜的面容,高興地笑了。然而在這微笑中,卻伴著兩行淚水。

站在旁邊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資背後,更多的則是弟弟那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奮的汗水。
2.天才來自勤奮

有人問寺院里的大師:「為什麼念佛時要敲木魚?」大師說:「名為敲魚,實為敲人。」「為什麼不敲雞呀,羊呀?偏偏敲魚呢?「大師笑著說:「魚兒是世間最勤快的動物,整日睜著眼,四處游動。這么至勤的魚兒要時時敲打,何況懶惰的人呢!」
「懶惰」是個很有誘惑力的怪物,人的一生誰都會與這個怪物相遇。比如,早上躺在床上不起來,起床後什麼事也不想干,能拖到明天的事今天不做,能推給別人的事自己不做,不懂的事自己不想懂,不會做的事自己不想做。「懶惰」是人類最難克服的一個敵人,許多本來可以做到的事,都因為一次又一次的懶惰拖延而錯過了成功的機會。
寺院里這位大師講的敲打,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鞭策。人一生要勤奮就要不斷地鞭策自己,克服懶惰的毛病。
梁實秋講過一個很生動的故事:唐朝有個百丈禪師叫懷海,親近馬祖時得傳心印,精勤不休,他制定了《百丈清規》,他自己篤實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天沒有工作,一天他就真的不吃東西。懷海禪師為何能精勤不休?就因為他有得傳心印的信念和抱負鞭策他。
勤奮不是先天生就的,而是後天自己養成的,人一旦有了抱負和信念,就會產生勤奮。馬克思花了40年的心血,轉寫了《資本論》。踱為了詳細佔有材料,他仔細鑽研和做過摘要的書達1500多種。他在出外散步時總要帶上筆記本,並且不時地將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和他認為有用的東西都記在上面。他還常常在室內踱來踱去,一邊走,一邊思考,長年累月竟把門窗之間的地毯踩成了一條淺溝,好似穿過草地的一條羊腸小道。他經過勤奮的學習和研究,終於在逝世前完成了《資本論》第一卷和第二卷、第三卷的初稿。
馬克思創作《資本論》的故事,告訴人們「勤奮來自抱負」。下面再給大家介紹幾個「天才來自勤奮」的故事。據說,清末時梨園中有「三怪」,他們都是因勤學苦練成了才。
瞎子雙闊亭,自小學戲,後來因疾失明,從此他更加勤奮學習,苦練基本功,他在台下走路時需要人攙扶,可是上台表演卻寸步不亂,演技超群,終於成為功深藝湛的名須生。
另一位是跛子孟鴻壽,幼年身患軟骨病,身長腿短,頭大腳小,走起路來很不穩便。於是,他暗下決心,勤學苦練,揚長避短,後來一舉成為丑角大師。
還有一位是啞巴王益芬,先天不會說話,平日看父母演戲,一一記在心,雖無人教授,但他每天起早貪黑練功,常年不懈。藝成後,一鳴驚人,成為戲院里有名的武花臉,被戲班子奉為導師。
「天才來自勤奮」。三個殘疾人從勤奮中創造了最好的自己,如果我們都有「三怪」的勤奮精神,世間還有什麼事情做不成呢?
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三次去考舉人,均遭失敗,後來立志學醫,勤而不怠,終於寫出了傳世的巨著《本草綱目》。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大凡有作為的人,無一不與勤奮有著難解難分的緣分。勤奮能塑造偉人,也能創造一個最好的自己。我們從古今中外卓越的偉人身上,都可以找到某些成功的偶然性。凡是能創造最好的自己的人,他們的努力雖然各有不同,但他們勤而不怠卻是相同的。

3.才能來自勤奮

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是靠堅持不懈的努力,靠勤奮換來的。舉世矚目的科學家霍金和諾貝爾就是很好的例子。
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的牛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現代科學的奠基人伽利略正是逝世於300年前的同一天。他年青時就生患絕症,然而他堅持不懈,戰勝了病痛的折磨,成為了舉世矚目的科學家。
霍金在牛津大學畢業後即到劍橋大學讀研究生,這時他被診斷患了「盧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癱瘓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進行了穿氣管手術,此後,他完全不能說話,依靠安裝在輪椅上的一個小對話機和語言合成器與人進行交談;看書必須依賴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需要請人將每一頁都攤在大桌子上,然 後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
但霍金不會因為小小的病痛的折磨而放棄了對學習的渴望,他正是在這種一般人難以置信的艱難中,成為世界公認的引力物理科學巨人。霍金在劍橋大學任牛頓曾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講座教授之職,他的黑洞蒸發理論和量子宇宙論不僅震動了自然科學界,並且對哲學和宗教也有深遠影響。霍金還在1988年4月出版了《時間簡史》,已用33種文字發行了550萬冊,如今在西方,自稱受過教育的人若沒有讀過這本書,會被人看不起。
諾貝爾的父親是一位頗有才乾的機械師、發明家,但由於經營不佳,屢受挫折。後來,一場大火又燒毀了全部家當, 生活完全陷入窮困潦倒的境地,要靠借債度日。父親為躲避債主離家出走,到俄國謀生。諾貝爾的兩個哥哥在街頭巷尾賣火柴,以便賺錢維持家庭生計。由於生活艱 難,諾貝爾一出世就體弱多病,身體不好使他不能象別的孩子那樣,活潑歡快,當別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時,他卻常常充當旁觀者。童年生活的境遇,使他形成了孤 僻、內向的性格。
諾貝爾到了8歲才上學,但只讀了一年書,這也是他所受過的唯一的正規學校教育。到他10歲時,全家遷居到俄國的彼得堡。在俄國由於語言不通,諾貝爾和兩個哥哥都進不了當地的學校,只好在當地請了一個瑞典的家庭教師,指導他們學習俄、英、法、德等語言,體質虛弱的諾貝爾學習特別勤奮,他好學的態度,不僅得到教師的贊揚,也贏得了父兄的喜愛。然而到了他15歲時,因家庭經濟困難,交不起學費,兄弟三人只好停止學業。諾貝爾來到了父親開辦的工廠當助手,他細心地觀察和認真地思索,凡是他耳聞目睹的那些重要學問,都被他敏銳地吸收進去。
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1850年,他出國考察學習。兩年的時間里,他先後去過德國、法國、義大利和美國。由於他善於觀察、認真學習,知識迅速積累。很快成為一名精通多種語言的學者和有著科學訓練的科學家。回國後,在工廠的實踐訓練中,他考察了許多生產流程,不僅增添了許多的實用技術,還熟悉 了工廠的生產和管理。
就這樣,在歷經了坎坷磨難之後,沒有正式學歷的諾貝爾,終於靠刻苦、持久的自學,逐步成長為一個科學家和發明家。
諾貝爾的母親去世後,他把30億瑞典幣——一生的財產,全部捐獻給了慈善機構,只是留下了母親的照片,以作為永久的紀念。後人為了永遠記住他,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學獎,已經成為舉世矚目的最高科學大獎。
是什麼使不起眼的小男孩變成舉世矚目的科學巨人?是靠堅持不懈的努力。
勤奮出才能,勤奮出成果,古今中外都不例外。王禎是中國著名的農業學家。他走便了南北方的十七個省區,經過十幾年時間,才編成了巨著《農書》。書剛問世不久,王禎就去世了。《農書》的規模宏大,范圍廣博。全書共三十七卷(現存三十六卷,另有編做二十二卷的版本,內容相同),大約十三萬字,插圖三百多幅。其中包括《農 桑通訣》、《百穀譜》和《農器圖譜》三大部分,既有總論,又有分論,圖文並茂,系統分明,體例完整。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正如愛因斯坦所說:「人們把我的成功,歸因於我的天才;其實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罷了。」

4. 我國有什麼民族美國的發明家是誰

一萬日圓----福澤諭吉-----啟蒙思想家,教育家五千日圓-----新渡滬稻造---教育家,思想家五千日圓-----樋口一葉-----小說家,詩人一千日圓-----夏目漱石-----小說家一千日圓-----野口英世-----細菌學家一千日圓-----伊藤博文-----政治家五百日圓------嚴倉具視-----政治家一百日圓------板垣退助-----政治家附:各國面值最大鈔票上的人物肖像歐洲區:俄羅斯 -- 阿穆爾斯基 (軍人,中俄璦琿條約簽訂者)英格蘭 -- 霍布倫(金融家)/ 現流通50英鎊英格蘭 -- 瓦特(發明家)/ 明年發行50英鎊法國 -- 居里夫婦(科學家)/ 原500法郎波蘭 -- 居里夫人(科學家)/ 原2000茲羅提奧地利 -- 莫扎特(音樂家)/ 原5000先令德國 -- 格林兄弟(童話作家)/原1000馬克葡萄牙 -- 唐.亨利克王子(航海家)/原 10000埃斯庫多丹麥 -- 安哥夫婦(畫家)/ 1000克朗亞洲區:中國大陸 -- 毛主席 (革命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 100人民幣印度 -- 甘地(和平民族獨立運動領袖,哲學家)/1000盧比日本 -- 福澤諭吉(思想家,教育家)/ 10000日圓韓國 -- 申師任堂(書畫家)/ 50000韓圓朝鮮 -- 金日成 (革命家)/ 5000朝鮮圓伊朗 -- 霍梅尼(國王)/ 50000 伊朗里亞爾沙地 -- 法哈德 (國王)/ 500 沙地里亞爾美洲區:美國 -- 本傑明·富蘭克林(科學家,發明家,文學家,政治家,航海家,商人,慈善家)/ 100 美元

5. 看了好多清末小說都提到尼古拉特斯拉,他是哪只

科技之神,誰也無法超越的存在。

6. 清末明初的英雄

鴉片戰爭時期民族英雄全表

陳化成(江南提督)
陳階平(福建水師提督)
陳連升(廣東三江口副將)
達洪阿(台灣鎮總兵、提督)
鄧廷楨(閩浙總督)
葛雲飛(浙江定海鎮總兵)
關天培(廣東水師提督)
海齡(江寧副都統)
江繼芸(金門鎮總兵)
樂善(直隸提督)
林則徐(欽差大臣)
凌志(福建金門鎮總兵江副將)
劉大忠(廣東香山協副將、武功將軍)
劉耀椿(福建興泉永道兼金廈兵備道)
麥廷章(廣東水師提標、左營游擊)
沙春元(天津鎮標右營游擊)
史榮椿(直隸提督)
王鼎(軍機大臣、「死諫」英雄)
王錫朋(安徽壽春鎮總兵)
韋逢甲(乍浦同知)
祥福(湖南總兵)
謝朝恩(江蘇狼山鎮總兵)
姚懷祥(定海知縣)
姚瑩(台灣兵備道、按察使)
葉名琛(兩廣總督)
裕謙(兩江總督、欽差大臣)
張然(福建水師後營游擊)
鄭國鴻(浙江處州鎮總兵)
鄭鼎臣(鄭國鴻之子)
朱貴(浙江金華協副將)
陳棠(廣州西關絲織業機行工人)
鄧潛(廣州城北三家店打石行業工人)
何玉成(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組織者)
林福祥(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組織者)
王韶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組織者)
韋紹光(廣東南海縣恩洲堡三元里村東華里農民)
徐保(浙東人民抗英力量「黑水黨」領導者)
顏浩長(廣東番禺縣唐夏(今棠下)鄉農民)
包世臣(清代愛國思想家)
丁拱辰(鴉片戰爭時期愛國志士、發明家)
龔自珍(清代著名思想家和愛國詩人)
何大庚(愛國知識分子)
林昌彝(鴉片戰爭時期愛國詩人)
錢江(愛國知識分子)
魏源(清代愛國思想家)
張際亮(鴉片戰爭時期愛國詩人和思想家)
張維屏(鴉片戰爭時期愛國詩人)
鄒伯奇(鴉片戰爭時期愛國志士、發明家)

7. 李鴻章大雜燴的發明者是誰

相傳是李鴻章在清末時發明。據傳公元1896年,李鴻章奉旨到俄國參加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順道訪問歐美。一路上吃了兩個多月的西餐,胃口都吃倒了,所以一到美國就叫使館的廚師用中國徽宴請美國賓客。曾宴請美國賓客,因中國菜可口美味,深受歡迎,連吃幾個小時洋人還不肯下席。此時總管向他稟告:「中堂大人,菜已吃完,怎麼辦?」李鴻章略加思索後說:「把撤下去的殘菜混在一起加熱,用大盆端上來」。不一會兒,熱氣騰騰的菜端上桌,洋人嘗後連聲叫好,便問菜名,李鴻章一時答不上來,只是說:「好吃多吃!」豈料歪打正著,「好吃多吃」與英語雜燴(Hotchpotch)發音相近,後來此菜便被命名為「李鴻章雜燴」。

8. "1.2.3.4.5.6.7"7個唱名的發明者來自哪裡

18世紀40年代法國著名哲學家盧梭(1712-1778年)在1743年以論文方式將Do、re、mi、fa、sol、la、Si 7個唱名配上了阿拉伯數字,並予以系統化,這就是簡譜的發明與創造

9. 棉花的發明者是誰

棉花的原產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在棉花傳入中國之前,中國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沒有可以織布的棉花。宋朝以前,中國只有帶絲旁的「綿」字,沒有帶木旁的「棉」字。「棉」字是從《宋書》起才開始出現的。可見棉花的傳入,至遲在南北朝時期,但是多在邊疆種植。棉花大量傳入內地,當在宋末元初,關於棉花傳入中國的記載是這么說的:「宋元之間始傳種於中國,關陝閩廣首獲其利,蓋此物出外夷,閩廣通海舶,關陝通西域故也。」從此可以了解,棉花的傳入有海陸兩路。泉州的棉花是從海路傳入的,並很快在南方推廣開來,至於全國棉花的推廣則遲至明初,是朱元璋用強制的方法才推開的。
棉花,是錦葵科(Malvaceae)棉屬(Gossypium)植物的種籽纖維,原產於亞熱帶。植株灌木狀,在熱帶地區栽培可長到6米高,一般為1到2米。花朵乳白色,開花後不久轉成深紅色然後凋謝,留下綠色小型的蒴果,稱為棉鈴。棉鈴內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從棉籽表皮長出,塞滿棉鈴內部,棉鈴成熟時裂開,露出柔軟的纖維。纖維白色或白中帶黃,長約2至4厘米(0.75~1.5寸),含纖維素約87~90%,水5~8%,其他物質4~6%。棉花產量最高的國家有中國、美國、印度等。

閱讀全文

與清末發明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