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古代中國的發明

古代中國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08 22:41:58

❶ 中國古代發明

新版」四大發明叫板「舊板」四大發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6日 19:02 解放日報
假如有人告訴你,指南針、造紙術、火葯、活字印刷,婦孺皆知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竟不能完全代表中國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你會怎麼想?
誰還能代表中國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新四大發明。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館館長、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普及委員會主任王渝生教授日前提出:「新四大發明」,至少應該和「四大發明」平起平坐。
究竟是何方「新四大發明」敢向「四大發明」叫板?
新版「四大發明」
「四大發明」之說,其實是舶來品,最早見於英國哲學家培根《新工具》一書,距今約有400年了!王渝生教授指出,隨著對古代中國科學技術史研究的日趨全面,國內科技史專家發現:還有四項發明,足以撼動「四大發明」在中國古代科技文明排序中的至尊地位。

中醫中葯古代,世界上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醫葯學,而現在,民族性、區域性的醫葯學大都被西醫「消融」,唯有中醫中葯仍以完整的醫療體系獨立存在於西醫體系之外。中醫中葯不僅服務中華民族幾千年,而且受到世界各地越來越多患者和醫學專家的青睞。在當前防治「非典」的醫療實踐中,人們發現,利用中醫中葯清熱、化溫、祛風,從而調理機體、緩解症狀,效果值得重視。

赤道坐標系統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採用赤道坐標系統的國家,以赤道二十八宿為准,研究日、月、星辰的運動,而古代西方則採用黃道坐標系統,提出所謂黃道十二宮。現代天文學證明,在這兩種完全不同的坐標體系中,前者明顯優於後者,現代天文學已經用赤道坐標系統替代了黃道坐標系統。

十進位值制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採用十進位制的國家。殷商甲骨文中已經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和百、千、萬等的記數,最大的記數達二萬多。後來,這種記數法逐步發展為籌算和珠算中逢十進一位的十進位值制,成了記數和計算領域的革命性發明。古代世界各國曾有十、十二、二十、六十等多種進位制,現在都統一使用十進位值制。

雕版印刷誰是世界雕版印刷術的先驅?1968年,韓國慶州發現唐代武周時期印刷的《無垢金剛經》,在國際學術界引發了一場「中國是不是雕版印刷鼻祖」的爭論。我國著名科技史家潘吉星等證實,該印刷品印自中國長安,而且中國還有比此更早的印刷品,證明雕版印刷始自中國隋唐時期,中國是世界雕版印刷術當之無愧的先驅。科技史專家認為,中國早在宋代就有活字印刷術,但明清兩代大規模的古籍整理出版,依然使用雕版印刷,而非活字印刷,可見雕版印刷在當時文化傳播中的重要地位。

趣味版「四大發明」

「很多人以為,中國的古代發明好是好,就是古了點兒,和現代生活總是隔了層紗,關系不大了。其實,很多我們在平常生活中見慣了的東西,追問起祖宗八代來,竟有許多是中國的古代發明。」王教授如數家珍———

人痘接種———現代免疫學

北宋丞相王旦的長子死於天花,王丞相不希望別人再染上這種病,就從全國各地請來名醫、術士,試圖發現某種治療和預防的方法。一位從峨眉山來的道姑獻出一張處方:將一種毒性減弱了的人痘痘苗,通過鼻腔黏膜為健康人「接種」,從而使人獲得對天花的免疫能力。

「公元10世紀,種痘技術起源於中國,16世紀,人痘接種普及,18世紀末,歐洲將此技術用於種牛痘和其後的現代免疫學中。今天,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正在合力研製SARS病毒的疫苗,打的也是現代免疫學中的一場硬仗!」

被中香爐———現代平衡環

一個銅制的容器,里頭放入火炭,置於被中,就成了中國古代用於冬天取暖、薰香的「被中香爐」。奇處就在這銅制容器上:不論香爐在被子里怎麼翻滾,香爐四周的環形支架都能保證香爐呈水平放置,絲毫不用擔心火炭會傾覆。何其妙哉!

「你看,這不就是現在航空、航海中廣泛應用的萬向支架嗎?現代航船上的指南針、飛機上的導航儀,在顛簸中能保持平衡,靠的就是中國古人取暖的一個『小玩意兒』!」

記里鼓車———現代Taxi

漢代有種馬車,車上站有木人,手中握有鼓棰。馬車每駛至一定里數,木人就會揮動鼓棰,敲響前方的小鼓,古代稱之為記里鼓車。其實,它的工作原理很簡單:木人手上有線連著一個齒輪,齒輪又連著另一個齒輪,形成一套減速齒輪組,最後連著車輪。車輛啟動,車輪就帶動齒輪組,齒輪組帶動木人,木人則敲起鑼鼓。

「這下你知道了吧?現在滿大街跑的Taxi,它的計程方式和記里鼓車沒有本質區別。」

秋石———現代性激素

這是一種外形頗似秋天白霜的晶體。

公元前2世紀,西漢淮南王劉安在《淮南子》中首先使用「秋石」一詞,來指稱從人的尿液中提取出來的性激素。公元11世紀,張聲道在《經驗方》中又確切記載了秋石的製法。

「今天,從人的尿液中提取性激素已經成為一種常規方法。在歐洲,直到上世紀20年代才發現尿液中有性激素。」

國外版「中國發明」

「其實,絲綢、瓷器、金屬冶煉、農業技術上的精耕細作,哪樣不是響當當的中國發明啊!」王教授拿出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1900 -1995 )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其實不光中國人在數『新四大發明』,外國人也在數。」記者翻了翻,發現書中一一列舉了中國向西方世界傳播的26項技術,除傳統的四大發明之外,還有鼓風機、帆車、船尾舵、馬挽具等。「李約瑟博士曾這么感慨:我用英文字母作為序號介紹中國科技,從A到Z,26個字母用完,介紹也就不得不結束了。」

王教授又拿出一本書,《中國:發明與發現的國度———中國科學技術史精華》,「這是一個名叫坦普爾的美國記者寫的。」

坦普爾在李約瑟80多歲時采訪他,李約瑟對這位記者說,「你采訪我,不如去讀我的書。」坦普爾讀完《中國科學技術史》,竟被深深迷住了,「李約瑟博士沒有做完的事情,我來做!」作為李約瑟博士的弟子,坦普爾於1986年寫完了這本旨在向英語世界介紹中國古代科技文明的著作。在這本書中,坦普爾為了能夠「比我的老師記錄下更多的中國古代發明」,採用阿拉伯數字列序,共收集了100項對世界產生重要影響的古中國發明。

「現在提『新四大發明』、『新新四大發明』,並非什麼都要『古而有之』,也非嘩眾取寵、玩數字游戲,而是為了讓年輕一代更全面地了解過去,記住過去。不能數典忘祖,而要繼往開來啊!」

新版」四大發明叫板「舊板」四大發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6日 19:02 解放日報
假如有人告訴你,指南針、造紙術、火葯、活字印刷,婦孺皆知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竟不能完全代表中國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你會怎麼想?
誰還能代表中國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新四大發明。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館館長、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普及委員會主任王渝生教授日前提出:「新四大發明」,至少應該和「四大發明」平起平坐。
究竟是何方「新四大發明」敢向「四大發明」叫板?
新版「四大發明」
「四大發明」之說,其實是舶來品,最早見於英國哲學家培根《新工具》一書,距今約有400年了!王渝生教授指出,隨著對古代中國科學技術史研究的日趨全面,國內科技史專家發現:還有四項發明,足以撼動「四大發明」在中國古代科技文明排序中的至尊地位。

中醫中葯古代,世界上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醫葯學,而現在,民族性、區域性的醫葯學大都被西醫「消融」,唯有中醫中葯仍以完整的醫療體系獨立存在於西醫體系之外。中醫中葯不僅服務中華民族幾千年,而且受到世界各地越來越多患者和醫學專家的青睞。在當前防治「非典」的醫療實踐中,人們發現,利用中醫中葯清熱、化溫、祛風,從而調理機體、緩解症狀,效果值得重視。

赤道坐標系統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採用赤道坐標系統的國家,以赤道二十八宿為准,研究日、月、星辰的運動,而古代西方則採用黃道坐標系統,提出所謂黃道十二宮。現代天文學證明,在這兩種完全不同的坐標體系中,前者明顯優於後者,現代天文學已經用赤道坐標系統替代了黃道坐標系統。

十進位值制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採用十進位制的國家。殷商甲骨文中已經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和百、千、萬等的記數,最大的記數達二萬多。後來,這種記數法逐步發展為籌算和珠算中逢十進一位的十進位值制,成了記數和計算領域的革命性發明。古代世界各國曾有十、十二、二十、六十等多種進位制,現在都統一使用十進位值制。

雕版印刷誰是世界雕版印刷術的先驅?1968年,韓國慶州發現唐代武周時期印刷的《無垢金剛經》,在國際學術界引發了一場「中國是不是雕版印刷鼻祖」的爭論。我國著名科技史家潘吉星等證實,該印刷品印自中國長安,而且中國還有比此更早的印刷品,證明雕版印刷始自中國隋唐時期,中國是世界雕版印刷術當之無愧的先驅。科技史專家認為,中國早在宋代就有活字印刷術,但明清兩代大規模的古籍整理出版,依然使用雕版印刷,而非活字印刷,可見雕版印刷在當時文化傳播中的重要地位。

趣味版「四大發明」

「很多人以為,中國的古代發明好是好,就是古了點兒,和現代生活總是隔了層紗,關系不大了。其實,很多我們在平常生活中見慣了的東西,追問起祖宗八代來,竟有許多是中國的古代發明。」王教授如數家珍———

人痘接種———現代免疫學

北宋丞相王旦的長子死於天花,王丞相不希望別人再染上這種病,就從全國各地請來名醫、術士,試圖發現某種治療和預防的方法。一位從峨眉山來的道姑獻出一張處方:將一種毒性減弱了的人痘痘苗,通過鼻腔黏膜為健康人「接種」,從而使人獲得對天花的免疫能力。

「公元10世紀,種痘技術起源於中國,16世紀,人痘接種普及,18世紀末,歐洲將此技術用於種牛痘和其後的現代免疫學中。今天,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正在合力研製SARS病毒的疫苗,打的也是現代免疫學中的一場硬仗!」

被中香爐———現代平衡環

一個銅制的容器,里頭放入火炭,置於被中,就成了中國古代用於冬天取暖、薰香的「被中香爐」。奇處就在這銅制容器上:不論香爐在被子里怎麼翻滾,香爐四周的環形支架都能保證香爐呈水平放置,絲毫不用擔心火炭會傾覆。何其妙哉!

「你看,這不就是現在航空、航海中廣泛應用的萬向支架嗎?現代航船上的指南針、飛機上的導航儀,在顛簸中能保持平衡,靠的就是中國古人取暖的一個『小玩意兒』!」

記里鼓車———現代Taxi

漢代有種馬車,車上站有木人,手中握有鼓棰。馬車每駛至一定里數,木人就會揮動鼓棰,敲響前方的小鼓,古代稱之為記里鼓車。其實,它的工作原理很簡單:木人手上有線連著一個齒輪,齒輪又連著另一個齒輪,形成一套減速齒輪組,最後連著車輪。車輛啟動,車輪就帶動齒輪組,齒輪組帶動木人,木人則敲起鑼鼓。

「這下你知道了吧?現在滿大街跑的Taxi,它的計程方式和記里鼓車沒有本質區別。」

秋石———現代性激素

這是一種外形頗似秋天白霜的晶體。

公元前2世紀,西漢淮南王劉安在《淮南子》中首先使用「秋石」一詞,來指稱從人的尿液中提取出來的性激素。公元11世紀,張聲道在《經驗方》中又確切記載了秋石的製法。

「今天,從人的尿液中提取性激素已經成為一種常規方法。在歐洲,直到上世紀20年代才發現尿液中有性激素。」

國外版「中國發明」

「其實,絲綢、瓷器、金屬冶煉、農業技術上的精耕細作,哪樣不是響當當的中國發明啊!」王教授拿出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1900 -1995 )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其實不光中國人在數『新四大發明』,外國人也在數。」記者翻了翻,發現書中一一列舉了中國向西方世界傳播的26項技術,除傳統的四大發明之外,還有鼓風機、帆車、船尾舵、馬挽具等。「李約瑟博士曾這么感慨:我用英文字母作為序號介紹中國科技,從A到Z,26個字母用完,介紹也就不得不結束了。」

王教授又拿出一本書,《中國:發明與發現的國度———中國科學技術史精華》,「這是一個名叫坦普爾的美國記者寫的。」

坦普爾在李約瑟80多歲時采訪他,李約瑟對這位記者說,「你采訪我,不如去讀我的書。」坦普爾讀完《中國科學技術史》,竟被深深迷住了,「李約瑟博士沒有做完的事情,我來做!」作為李約瑟博士的弟子,坦普爾於1986年寫完了這本旨在向英語世界介紹中國古代科技文明的著作。在這本書中,坦普爾為了能夠「比我的老師記錄下更多的中國古代發明」,採用阿拉伯數字列序,共收集了100項對世界產生重要影響的古中國發明。

「現在提『新四大發明』、『新新四大發明』,並非什麼都要『古而有之』,也非嘩眾取寵、玩數字游戲,而是為了讓年輕一代更全面地了解過去,記住過去。不能數典忘祖,而要繼往開來啊!」

❷ 中國歷史上的偉大發明

1、蔡倫紙。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 「紙神」 。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

5、麻沸散。麻沸散傳說是華佗創制的用於外科手術的麻醉葯。《後漢書·華佗傳》載:「若疾發結於內,針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抽割積聚(腫塊)。」

❸ 中國古代的發明創造

1、瓷器

瓷器是古代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是中華文明展示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中國人於公元1世紀發明了瓷器,西方到18世紀才有瓷器,比中國晚了1700年左右。

2、算盤

算盤,又作祘盤,珠算盤是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珠算盤起源於北宋時代,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重要的發明。雖然現在已經進入計算機時代,但是算盤依然有應用,算盤成本低,計算快速方便,是計算機不能媲美的,也是計算機不能替代的。

3、拱橋

中國的拱橋始建於東漢中後期,已有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造型優美,曲線圓潤,富有動態感。中國現存最早、保存良好的拱橋是由李春發明並建造的隋代趙州安濟橋,又稱趙州橋。比西方於1345年建造的維奇奧拱橋,早了700年。

4、豆腐

豆腐是我國大眾菜餚,營養豐富且價格低廉,適合老百姓消費,相傳豆腐是在公元前125年,漢朝淮南王劉安發明了豆腐。豆腐在宋朝時傳入朝鮮,19世紀初才傳入歐洲、非洲和北美。如今豆腐在越南、泰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已成為主要食物之一。

5、墨水

墨水是一種含有色素或染料的液體,墨水被用於書寫或繪畫。公元前二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墨水。1834年英國的史蒂芬斯開始在英國製造出書寫用的墨水,15年之後才大量生產。1860年代,英德發明了人造墨染料。墨水的發明促進了世界文化的發展。

❹ 中國古代十大發明

1、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

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指南針的N指北方,E指東方,W指西方,S指南方。

2、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

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古代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3、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火葯是以其殺傷力和震懾力,帶給人類消停戰事、安全防衛的作用,成為了人類文明重要發明之一。

4、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 宋仁宗時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宋朝雖然出現活字印刷術,但並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

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地區。

5、張衡天文學 東漢時期 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張衡--是中國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對在宇宙結構的認識上,張衡是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天像個雞蛋殼,地像雞蛋黃,天大地小,他認為天殼之外還有無限的宇宙。

張衡設計和製造了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並對日月星辰做了許多觀測和分析。他測量出了太陽和月亮的角直徑是周尺的1/736,即29'24「。他統計出在中國的中原地區能看到的恆星約有2500顆。國際天文學會為了紀念張衡對天文學的突出貢獻,將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

❺ 中國古代重要的發明有什麼

1、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

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指南針的N指北方,E指東方,W指西方,S指南方。

2、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

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古代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3、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火葯是以其殺傷力和震懾力,帶給人類消停戰事、安全防衛的作用,成為了人類文明重要發明之一。

4、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 宋仁宗時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宋朝雖然出現活字印刷術,但並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

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地區。

5、張衡天文學 東漢時期 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張衡--是中國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對在宇宙結構的認識上,張衡是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天像個雞蛋殼,地像雞蛋黃,天大地小,他認為天殼之外還有無限的宇宙。

張衡設計和製造了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並對日月星辰做了許多觀測和分析。他測量出了太陽和月亮的角直徑是周尺的1/736,即29'24「。他統計出在中國的中原地區能看到的恆星約有2500顆。國際天文學會為了紀念張衡對天文學的突出貢獻,將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

❻ 中國古代都有什麼發明

1、喻皓建築:北宋初年 《木經》 喻皓--亦稱預浩,是中國五代末年,北宋初年的建築師。出生於杭州,他設計的最傑出的建築是北宋國都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安遠門內開寶寺中的靈感塔。他還寫了一部木工手藝的書--《木經》,共 3 卷。他有造塔魯班之稱。

5、火葯: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火葯》:「凡火葯以硝石硫黃為主,草木灰為輔。硝性至陰,硫性至陽,陰陽兩神物相遇於無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之,魂散驚而魄齏粉。」

❼ 中國古代的發明有哪些

雕版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同樣雕版印刷術也是中國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我國著名科技史家潘吉星證實,在韓國慶州發現的唐武周時期印刷的《無垢金剛經》印自中國長安,而且中國還有比此更早的印刷品。因此,中國成為世界雕版印刷術當之無愧的先驅。
中國古代科技成就之略說(包括四大發明)
1、中國古代科技成就—遙望蒼穹(上) 神秘的天體,遙遠的星空,千百年來一直是我們的祖先關注的對象。月亮的圓缺代表了什麼?太陽的運動軌跡有規律可尋嗎?天上恆星有多少,它們的位置又在哪裡?一代代的古天文學家們為此進行了不懈的探索,留下了無數的發現。隕石,北極光這些天文現象很早就出現在古代的神話里,戰國時期的石申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漢代的史官司馬遷寫了《天官書》,這是對前代天象觀測記錄的一次總結。
2、中國古代科技成就—遙望蒼穹(下) 漢代以後,中國古代天象觀測繼續發展。兩晉時期的陳卓,建立了全新的星官體系,並用《玄象詩》將其記錄下來;到了宋代,流傳下來了一副石刻星圖,在公元1054年的時候,觀測到了一次罕見的超新星爆發,這對現代天體物理學的發展意義重大。天象觀測記錄豐富,古代天文學人才輩出,使得中國古代天象觀測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3、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歷法的變遷 原始社會,人們發現天象的變化與四季交替存在可循的規律。這個規律成為了古人天象觀測的最實際的應用,歷法便在百姓生存與貴族統治的雙重需求下誕生了。
4、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天象觀測工具 古人在觀測天象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製造工具的天賦,圭表、漏壺、渾儀、渾象,每一件都顯示著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輝煌,尤其是到了宋元時期,中國天象觀測儀器製造水平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但非常遺憾的是,元朝以後,這些儀器的製造水平也停滯不前,隨著西方入侵者的隆隆炮聲,這些精美的儀器成為中國屈辱歷史的見證。
5、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地震檔案 中國是一個地震多發國家,同時也是地震記錄最豐富的國家。打開古代地震檔案會發現:有智者超前地發明儀器觀測地震,也有勇者身處險境去記錄分析地震,更有許多無名史官記錄下兩千多年的地震資料,讓我們有可能分析研究腳下的大地何時會發脾氣。
6、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神農滄桑(上) 遠古時期,人類靠打漁、捕獵採集著野果為生。農業的產生讓人類的腳步踏上了文明之路。從此人類開始了定居、耕種、養殖的生活……
7、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神農滄桑(中) 古老的育種技術……甚至皇帝都親手做過。富有創意的祖先……是怎樣給農作物起名字?悠遠的中國農業發展的歷程,就近在一日三餐的變化。
8、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神農滄桑(下) 這些我們祖先使用過的工具……是農具?或是武器?無數巧奪天工的農具……可能是一個很普通的老百姓發明的。牛犁的出現……使人類的生產力有了第一次解放。
9、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改變世界的發明:火葯(上) 古代醫葯學家把硝石、硫磺入葯治病,而煉丹家卻用它來煉制長生不死的仙丹。陰差陽錯,仙丹沒煉成,倒煉出了火葯。剛問世的火葯因為各種原因被嚴格保密,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有人開始用它作法行騙,也有人帶者它投身軍事,一個偉大的發明終於公諸於世。
10、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改變世界的發明:火葯(下) 火葯讓古老的「石包」發展為今天的「炮」,刀槍劍戟的冷兵器逐漸被各式各樣的火葯兵器所替代。走上正軌的火葯開始廣泛介入軍事和民用,與此同時,戰爭和和平貿易卻帶著它原離故土,向西行進。
11、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東方之光:造紙術 一堆亂麻,一塊破布,一張樹皮,這些廢料卻能夠造出潔白的紙,紙的發明是中國人最偉大的創造,它使文明可以傳承,使知識可以傳播。千年來,紙的發展從沒有停止過,一張普通的紙,卻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12、中國古代科技成就┈青銅時代 一個紛爭的年代,一段青銅兵器的歷史,一把王者之劍背後的故事,本期科學歷程將向你娓娓道來.....
13、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傳播文明:印刷術(上) 印刷術不折不扣的是一種改變歷史進程的工藝技術。最先發明的是雕版印刷。但對於它的起源眾說紛紜,「肇自隋時,行於唐世,闊於五代,精於宋人」是迄今為止最為人們所接受的種精典說法。隋代佛教的興盛為雕版印刷的起源與初步發展起了推動作用;在唐代,印刷術不僅僅用於佛經的印刷,一般書籍,日歷印量大增;戰亂不休的五代,印刷術卻沒有停止,而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
14、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傳播文明:印刷術(下) 宋代對印刷術的發展來講是一個精彩的時代,這一時期出現了偉大的活字印刷術,出現了永載史冊的布衣畢升;元代是一過渡性階段,但王楨發明的轉輪排字法離機器印刷只有一步之遙;明朝的豆版印刷流傳至今,成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形式,印刷術的成熟使清代出現了許多精典的印刷巨著。
15、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指南針史話(上) 指南針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這已是盡人皆知的事實,但是指南針究竟是由誰發明的呢?本片將為你講述一個關於指南針的神奇故事。
16、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指南針史話(下) 指南針傳到西方後,大大促進了西方航海的發展,直接推動了達伽瑪、哥倫布的遠洋航行,而作為最早發明指南針的中國為什麼卻講指南針用於看風水的迷信活動上呢?
17、中國古代科技成就┈輝煌的古船(上) 清朝末期,西方人的鐵甲戰艦打開了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但是,又有誰知道這些西方的鐵甲戰艦曾經得益於我們古代船隻的發明創造!
18、中國古代科技成就┈輝煌的古船(下) 戰船是我國古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大雄偉的戰艦讓人生畏,為保衛國家立下汗馬功勞。但如此輝煌的造船史,為什麼到了近現代就沒落了呢?
19、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漫話古代橋梁 古橋的歷史本來就妙趣橫生,更何況中國古人又被加上「古代橋梁工程師」的桂冠。本期節目以拱橋的技術發展為線索,為您描述了中國古代各領風騷的五座橋梁。
天文方面還有:
看星(日食、彗星、黑子)
記星(最早)
測星(張衡、僧一行、郭守敬)
(1)、張衡——東張西望(東漢);(水運渾象儀;地動儀)。
(2)、僧一行——唐僧(唐朝);一(子午線);行(黃道游儀)。
(3)、郭守敬——郭子興(元代); 割(簡儀);守(《授時歷》
敬(黃赤夾角精確)。
數學方面有 :
(1)、春秋:九九籌算度量衡。
元代:珠算(圓珠筆)。
(2)、西漢《周髀算經》勾股弦(理論);
東漢《九章算術》成體系(實踐)。
(3)、南朝:祖沖之——孫行者。
農學方面的:
(1)、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北方農業早發展(北朝);
(2)、《農書》:元朝王禎;生產工具改革《農器圖譜》。
(3)《農政全書》: 徐光啟;(明朝);
醫學方面的
(1)、西漢:(《皇帝內經》)
(2)、東漢:(張仲景;華佗)
———醫聖 張仲景:理論《傷寒雜病論》;實踐「四診法」。
———在世 華 佗:駝背---麻醉---針灸---五禽戲。
發明了人
酷刑,地震儀,酒
史學有司馬光編寫的<<資治通鑒>>
黃帝發明車船,他的妻子發明養蠶術

❽ 中國古代發明

指南針、火葯、造紙術、印刷術、地動儀、孔明燈等。

❾ 中國的古代發明大全

太陽風暴——最早發現的太陽黑子
有星孛入於北斗——彗星的觀測
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日食記錄
日月星辰——陰陽合歷
太陽風暴——最早發現的太陽黑子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歷法著作——《太初歷》
土圭測日影
星隕如雨——流星群的觀測
演示天體視運動的儀器——渾天儀
我國最古老的記時儀器——壺漏
大地測量——子午線的測定
歷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氣歷》
科苑奇葩——郭守敬發明和研製的天文儀器
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歷法——郭守敬的《授時歷》
周公觀景——天文台的設置
我國最早的數學專著——《周髀算經》
精推細算——《九章算術》
運籌帷幄——零與籌算
十進制記數法
中國剩餘定理——大衍求一術
祖沖之和圓周率
賈憲三角
一元高次方乘——天元術
朱世傑和他的《四元玉鑒》
雙假設法——盈不足術
級數與垛積術的應用
中國——算盤的故鄉
磁石的魔力——指南針的發明
《墨經》與第一運動定律
被中香爐與常平架
磁偏角和磁傾角
測量工具——游標卡尺
投影 幻燈——走馬燈
神秘的倒影
奇異的鏡子——透光鏡
世界最早的潛望鏡
世界最早的人工磁化法——指南魚
傑出的機械——指南車
火葯的發明
火柴的發明
漆和漆器
瓷器的出現
石油和天然氣
會燃燒的石頭——煤的開發和利用
張衡的地動儀
最早的測風儀
雲向西 雨沒犁——雲的觀測和雲圖集
溫度觀測儀和降水觀測儀
天氣預報
古老的物候歷
我國最早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引涇往洛—一鄭國渠
貫通南北的水利工程——京杭大運河
我國最早的水位站——涪陵石魚
我國最早的潮汐圖——竇叔蒙《濤時圖》
古代地理學名著——《水經注》
青銅時代——銅礦開采
煮海為鹽——鹽鹵開采
最早的植物志—— 《南方草木狀》
賈思勰和《齊民要術》
特色鮮明的《王禎農書》
精耕細作五穀豐登
茶的種植與茶文化
魯桑百豐綿綿——桑蠶技術
濟世之谷——豆類植物的栽培和豆類食品
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閱讀全文

與古代中國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