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關袁隆平電視的作文800字數限制
觀《袁隆平》有感議論文 初一 500字今天,我去了電影院看了一部電影,電影名字叫做《袁隆平》。電影的主要內容是講袁隆平為了使地球上的人們不在飢餓,決定研製雜交水稻,在研製中雖然遇到很多困難,但是他毫不放棄。最終,雜交水稻被研製成功了。袁隆平的成果,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更不是坐在電腦前面,按一下滑鼠的。現在想發明東西的人,還有多少人擁有袁隆平這種勤勞的精神呢?袁隆平性格堅韌、干勁,一次次的失敗,不但沒有打倒他的信心,反而使他更有動力。在逆境中他還常開玩笑,他痴心地總是想著研製雜交水稻成功,就算沒有人支持,他也不會輕易放棄,還是一樣有干勁!袁隆平曾經說過:「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他這種「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多麼值得我們崇拜!他「甘於奉獻」的精神,現在還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在電影里,袁隆平在課堂上推崇了孟德爾和蘇格拉底,否定了米秋林和李本身,這種做法令到了領導的批判。他們的批判,讓我感到可惡!他們沒有想到:科學是沒有國界的!劉老師等人更令我感到憎惡,他們不但無能,而且還阻止別人的事業,阻礙別人的發展。還有一些紅衛兵,趁袁隆平不在的時候把他培養的稻苗全給砸了。這些自私自利的小人,天才應該都是給這些小人給扼殺的,他們應該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恥辱!九十後的我們,是不是開始「做袁隆平」了。有許多已經開始努力了,難道我們還想袖手旁觀?行動起來,為我們的祖國作出貢獻吧!
❷ 寫有關對袁隆平的看法的作文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 盤古開天闢地,人類呱呱誕生,從那一刻起,擺脫飢餓,奮力生存便成了人類歷史的不朽主題,滾滾歷史長河中的歷朝歷代,各君各王,雖處在不同國度,不同疆域,卻擁有著同一個亘古不變的夢想,解決糧食問題。 民以食為天,人類從未停止過對飢餓的抗爭,從未停歇過對糧食的渴望。當歷史的刻度停留在21世紀,世界人口已經達到60億的眼下,卻依然有8億人處於飢餓狀態,平均每天有24000人死於飢餓。在糧食問題日益凸現的今日,世界將目光投向了中國,這片廣袤無垠的國度,耕地面積只佔世界7%,人口卻佔世界22%的第一人口大國。面對冷峻現實,世界陷入了糧食恐慌,人們不僅連連發問:誰來養活中國,誰來養活世界? 時事造英雄,20世紀70年代,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爆發了一場「綠色革命」,通過對雜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終將水稻畝產從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並推廣2.3億多畝,增產200多億公斤,增產的糧食可以多養活7500萬人。英雄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英雄滿懷信心地向世界宣稱,中國人不僅可以自己養活自己,更能為解決世界糧食問題作出巨大貢獻。英雄的名字從此響徹天際,被百姓們愛稱為「當代神農氏」,他就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回眸奇跡的誕生,竟源自兒時的一次郊遊。6歲在武漢園藝場時,當他看到滿園里鬱郁蔥蔥,到處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鮮艷的果實,立即被這派美景所吸引。心想長大以後也去學農。誰也不知道,那時命運已經開始悄悄安排奇跡的發生。袁隆平沿著兒時單純的夢想一步步走著,1953年,從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畢業的袁隆平,為了追求心中的夢,毅然從四川重慶來到了偏僻的湘西雪峰山旁的安江農校任教,一教便是19個春秋。學生們都很尊敬他,視他為良師益友,更被他對稻田的專注精神所感動。這個從小長在大城市裡的知識分子,從來不怕臭,不怕臟,隨時都能彎腰赤腳下田地,觀察稻田的生長情況。刮風下雨也不能阻擋他的熱情,農民都打趣的稱他為「袁癲子」。正是這種外人難以理解的痴迷之情,在無形的支持著他,正是這種對夢想的執著信念在背後推動著他,精心進行著每一份耕耘,正是這種踏實嚴謹的治學態度,最終贏來了盆滿缽滿的豐收碩果。歲月不居,天道酬勤,穿越過十年風雨的艱辛,雜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袁隆平為了一個「人類沒有飢餓的未來」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華,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一次次人為的惡意破壞,讓精心培養的秧苗毀於一旦;一次次的天災所難,讓科研進程舉步維艱。但是十年間的艱難險阻最終都在夢想的力量下低了頭,都在與夢想的較量中敗下了陣,這個剛毅的漢子,在一次次跌倒後依然不屈前行,在苦難面前他甚至安慰妻子說:「山谷越深,山峰越高。我們眼前所經受的苦難,其實是對我們未來的祝福。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無不是從患難中走來。應該說,苦難是上帝賜予我們的最好的禮品。」朴實無華的話語中透露著聖哲的光芒,平和的心態中預示著成功的訊息。袁隆平和他的學生們像候鳥一樣頻繁遷徙,春長沙,秋南寧,冬海南,南北輾轉,一年三地,不辭辛勞的奔波全都是為了給種子提供適當的環境。他們還在南開北往的火車,輪船,飛機上浸種,甚至把珍貴的種子綁在腰上,利用體溫催芽。從1946年到1970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們經過了整整六年的時間,2190個日日夜夜,先後用了1000多個水稻品種,做了3000多個實驗,但最終都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心情沮喪的袁隆平並沒有繼續低迷,在得到黨和政府一如既往的支持下,他迅速調整了研究方案,再次積極的投入到了又一次試驗當中。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1973年,已逾不惑之年的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雜交水稻,成功將水稻產量從每畝300公斤提高到了每畝500公斤以上。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實實在在的解決了中華民族的吃飯問題,農民親切的稱他為「米菩薩」。這位大名鼎鼎的科學家,平日不拘小節,看上去就是一介農夫,面對笑他土氣的人,他只是淡淡一笑,說:「我現在是乾的農業活,穿得太講究會讓農民覺得生分,他們就不會同我交朋友了,再說,下地幹活也就不方便了。」這種平易近人的性格,讓他與鄉親們之間建立了一種血濃於水的真切情意。有一次,郴州一個農民見到袁隆平說:「袁老師啊,我們要感謝你,又要埋怨你,你把產量弄得那麼高,現在糧食都不值錢了哦。」袁隆平若有所思的對鄉親說:「如今種糧食確實不賺錢,但是又少不得。你可以拿一部分田出來種高產水稻,騰出一些地方來種賺錢的作物,那不是又有飯吃又有錢賺了嗎?」過了兩年,又見到這個農民,他激動的對袁隆平說,袁老師,按照你的方法成功了,糧食豐收了,西瓜,蔬菜也賣了好價錢,現在我們是百分之百感謝你了。運用辯證的眼光,袁隆平為鄉親們解決了「谷賤傷農」的問題。答案補充
如今,袁隆平已經不再是中國的袁隆平,他更屬於世界,屬於整個人類。袁隆平十幾次赴印度、越南、緬甸、菲律賓、孟加拉國等國指導推廣雜交水稻,為20多個國家培訓了300多名技術骨幹。1999年經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還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袁隆平星」,這顆小行星在浩瀚的宇宙中閃爍翱翔。兒時的夢想已經實現,這個不知疲憊的追夢人又有了新的夢想,他希望有一天到了秋收時節,水稻能長得像高粱那麼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穀粒像花生米那麼大,幾個朋友能坐在稻穗下乘涼。這便是人們津津樂道的「禾下乘涼夢」。一粒種子改變世界,因為這粒種子承載著人類的夢想,因為夢想的力量使這粒種子在悄無聲息的生根發芽,它以驚人的生命力,奮力破土而出。這粒種子改變了中國,改變了世界,改變了人類。小小的種子迸射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給了它無限的養料,沐浴在新時代的陽光中,這粒改變世界的種子還在欣欣的生長著,那些禾下的夢想,那些遠離飢餓的願望,也將隨著種子的茁壯生長而付諸現實。
❸ 讀完袁隆平的資料的感受作文300字
袁隆平,追求高遠的夢想
不容置疑:民以食為天。在我們這個人口大國,真正解決吃飯問題只是近些年的事。在解決祖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吃飯問題上誰的貢獻最大呢?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標准答案:袁隆平。他是80年代就上了歷史課本至今健在的老科學家;他是創造水稻畝產1200多公斤神話的當代神農;他是美國科學院唯一的外籍院士;他是年已九十依然戰斗在科研第一線的雜交水稻之父……大家知道他的夢想嗎?他的追夢經歷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看了央視記者對他的采訪,我為他的兩個夢想深深地震撼,感慨著:這才是偉人的夢想,這才是追夢的偉人!
他的一個夢想是「禾下乘涼」:超級水稻個頭比高粱還高,稻穗有掃帚那麼大,稻粒有花生米那麼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涼。他這個夢想真夠高的——不但水稻長得高、產量高,而且境界更高。被1960年的飢荒刺痛,他研究水稻是為了能讓大家都吃飽飯。他這個夢想也夠遠的,遙遠得像一個特不現實的神話。從1960年7月發現奇異的稻子,採花葯進行鏡檢,反復種植、實驗,到1964年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提出三系育種法,從14000多個稻穗中仔細搜索出6株不育株,兩年春播、翻秋,僅有四株繁殖了兩代。1970年,他翻山越嶺跟助手到海南,終於找到「野敗」取得突破性進展,1973年育成第一次大面積推廣的強優組合「南優二號」,並研究出整套的制種技術。其中,他付出了多少心血汗水,耐住了多少寂寞的休閑時光,忍受了多少無知無聊者的冷嘲熱諷啊!從三系法、二系法到超級雜家水稻、海水稻,再到落實研究成果的「三產四豐」工程,他風里來雨里去百折不回,五十年如一日,累在其中樂在其中。如今,他名滿全球,水稻畝產早超一千公斤,個人品牌價值超過千億,依然不辭勞苦在田間忙碌,追求著水稻高產的「上不封頂」。他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追求高遠的夢想,是他的使命和幸福的源泉。
科學無國界,他的另一個夢想是: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為此,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他領導的團隊為近80個國家培養了14000多名技術員,40多個國家大面積種植雜家水稻700萬公頃,普遍增產20%以上。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奈及利亞等地,因為種植他改良的雜交水稻,畝產從每公頃3噸增加到10.8噸!他還牽掛著吃大米全靠進口的賴比瑞亞,每年花掉兩億美元,國民才能打牙祭。他要推廣雜家水稻,讓大家每天打牙祭。
因為長期在泥里水裡穿梭,不用特意健身減肥照樣健康。他身家千億照樣開幾萬塊錢的車僅為代步,甚至穿著20幾塊錢的衣服。他根本沒心思對那些俗事上心,想想幾億人因自己的科研成果不再為吃飯發愁,這種普濟眾生的快樂是任何吃穿名牌、豪車別墅都無法比擬的。他九十高齡依然躊躇滿志,一息尚存追夢不已。袁老用一生的時間追求夢想,高遠的夢想也成就了袁老不朽的價值。
我的夢
人人都有夢想,可是,夢想是什麼呢?其實,夢想就是或近或遠的現實,只有經過辛勤的勞動與付出,並且腳踏實地,全力以赴,才能實現夢想。而我,已經有一顆夢想的種子深深紮根在我的心中。
鄧亞萍從小酷愛打乒乓球,進入了省隊打球,可就是因為身材矮小,被國家隊拒之門外。可她並沒有因為這次的挫折,而忘記了自己出發時的夢想,她化悲痛為動力,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終於,她的夢想閃出耀眼的光芒,她站在了世界冠軍的領獎台上。她的成功,是在向全世界宣布:中國人是了不起的!這也正好印證了那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她在奧運會上的優異表現,不僅實現了她的夢想,還實現了中國人的夢想。
袁隆平為了祖國的經濟建設,放棄了參軍的機會,偶然發現了特殊的稻株。從此,他不斷研究水稻,經過他的刻苦努力與不懈地研究,他終於研製出了雜交水稻,他的研究成果推廣運用,為增加我國糧食的產量和解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召開的會議上,一致認為中國的雜交水稻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雖然不是世界第一個研究出的,可他也告訴世界,中國人強大了。袁隆平的夢想不僅解決了中國人的飢餓問題,還圓了中國人民能夠立足世界的願望。
錢學森為了祖國的繁榮發展,為了讓祖國更強大,在美國畢業後,他毅然選擇回到祖國的懷抱,為祖國作貢獻。回到祖國後,他用自己的知識與能力,刻苦奮斗,在中國航天領域作出了重要貢獻,為中國的航天事業打下了重要的基礎,成為中國航天科技的奠基人之一,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他讓中國在世界上昂起了頭顱,讓中國成為了第三個掌握航天技術的國家,他的功勞讓每一個中國人都銘記於心,是他圓了中國人的夢想,讓中國人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這些,無疑都證明了只有擁有夢想,再加上努力的汗水,才能夠走向成功。我們是跨世紀的一代,身上肩負著民族復興的偉大重任,正所謂「少年強則國強。」而我的夢想和他們一樣,有朝一日為祖國的建設與發展作出貢獻。從現在起,努力學習,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這就是我的夢想,我的中國夢是和祖國聯系在一起的。
我相信有夢就會有期望,有期望就會有拼搏和激情,守住自己的夢努力地走下去,就會到達成功的彼岸。
❹ 從袁隆平的發明看如何面對失敗(閱讀)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經過多年研究試驗,終於培育出了高產優質的雜交水稻,使水稻畝產達到800公斤。這是人類種植水稻史上的一個偉大突破和進步,就現在種植面積所增加的稻米產量每年可以養活七千多萬人口,而在世界推廣起來,我們這地球上就再也不會有人挨餓了。這也正是袁隆平的追求。他雖然已過古稀之年,仍雄心勃勃,滿懷信心地要在2010年培育出畝產900公斤的雜交水稻,為中國、為世界、為農業、為科學、為人類再作貢獻。這樣造福人類的科學家,再怎樣的贊譽,再怎樣的獎勵都不過分。中國傳說中的「神農氏」是咱們中國農業生產的發明者,教會了人們種莊稼;袁隆平教授就是咱們中國現代的「神農氏」。
但是,袁隆平的發明並不一帆風順——世界上的發明99%都不一帆風順,都是在一次又一次失敗後持之以恆不斷改進後獲得的。要是一帆風順,那誰都可以是發明家了。這也驗證著一句名言:在科學的道路上只有那些不怕失敗的人才能最終攀上科學的高峰。袁隆平也曾失敗過。最初(也未必是最初)他培育的雜交水稻,長勢喜人,但只是表現在稻草上,其產量增加了70%,而稻穀不但沒增產,還減產了兩、三個百分點。於是有人譏諷地說:可惜人不吃稻草,要吃稻草就好了。真是「損」得可以。面對失敗,袁隆平卻從中看到了希望:既然稻草可以增加產量,那稻穀就也可以增加產量,只是如何把這增加點從稻草上轉移到稻穀上去。經過改進,終於培育出了畝產800公斤的優質雜交水稻。
那些當初對袁隆平說「風涼話」的人現在想來都慚愧了吧。他們未必有多大的惡意,但對於在科學道路上攀登而一時遭到挫折的人來說,這「風涼話」決起不到鼓勵的作用。多虧袁隆平百折不回,愈挫愈勇,堅持研究和試驗;要是脆弱一些,經受不住這些「風涼話」,從此打了「退堂鼓」,甚至「金盆洗手」,我們現在就沒有這畝產800公斤的雜交水稻了。我們當然要感謝袁隆平的堅定和堅強,但對於那些曾經說「風涼話」的人,是不是也要對他們說幾句「風涼話」呢?
看到一個材料,在火車剛剛出現時,美國就有一位權威人士以不可辯駁的口吻聲稱,如果美國要引進鐵路的話,就一定要建立更多的精神病院,因為人們看見火車從自己面前咆哮而過,會被嚇破膽的。德國有一群專家則聲言,火車的時速不可以超過每小時15英里,如果超過這一驚人的速度,鮮血就會從乘客的鼻腔里噴射出來;而在通過隧道時,乘客會窒息而死。火車咆哮而過時,有沒有人被嚇破膽,不得而知;知道的乃是現在火車已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而火車的速度,早已超過了每小時15英里的十倍以上,乘客的鮮血仍平穩地流淌在自己的血管里。
前些日子還從電視上看到,英國的一個青年,發明了一種被叫做桌子防搖器的小玩藝,比書簽大一點厚一點,幾片釘在一起,可以像扇子般打開和合攏。其用途就是桌子搖晃時,可以把那玩藝或一片或兩片或三片墊在桌子腿下。當這發明剛出現的時候,有人——好像也是有頭臉的人——嘲笑說,這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可笑的發明。可就是這最可笑的發明,定貨卻源源不斷,已經給發明者創造了五十萬英鎊的財富。出現在電視上的這個「最可笑的發明」人十分有信心地說,他要把自己的產品推向全世界,因為世界上到處都有放不穩的「搖晃的桌子」。不知道當初嘲笑這項發明的人還嘲笑不嘲笑了,但那五十萬英鎊的白花花的銀子——以後還會增加——卻是嘲笑不掉的。
發明、創造,有成功,當然也有失敗,而且失敗的恐怕比成功的要多。但大多數的失敗,其實也是成功。有道是「失敗為成功之母」,這不僅指某個人的某一項發明,失敗若干次後終於取得成功,此前的失敗是後來的成功之母;而且指即便他自己沒有成功,但由於他失敗所積累的經驗教訓,為後來者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從而在他研究的基礎上取得了成功,他先前的失敗也是成功之母。就是徹底失敗了,例如「永動機」的發明,後來者知道這是一條「死胡同」,從此不再走這個彎路,而在其他路上探索。這樣的失敗也不能說不是成功之母。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在其取得輝煌成就被人們高度贊譽的時候,他就這樣說:「我所以比別人站得更高,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些巨人,既包括成功者,也包括失敗者。很難設想,一個歷盡艱險的發明或創新的成功者,只是吸取了前人的成功經驗,而不曾吸取前人的失敗教訓。所以即便是在發明、創新道路上的失敗者,我們也要給予足夠的尊敬。
既然是發明,是創新,失敗是在所難免的,失敗時一些人說「風涼話」和嘲笑也是在所難免的。對於發明、創新者來說,當然應該像袁隆平教授那樣,不折不撓,愈挫愈勇,調整改進,勇往直前,成功就在前面招手。就是最終也沒有成功,你的研究試驗也未必沒有意義,對其他人、對後來者都是寶貴的借鑒。而對於沒有參與發明、創新的人來說,即便人家的發明、創新一時沒有成果,甚至失敗了,也不要在一旁說「風涼話」,不要嘲笑。這還不是因為人家以後可能成功,那時你就尷尬了;而主要是,「風涼話」和嘲笑,只會是發明、創新的促退劑,只會給發明、創新澆冷水,傷害發明、創新者的積極性。這同提倡發明、創新的氣氛格格不入,至少也是擰著勁。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創新程度、創新成果,同其成員對創新的提倡、鼓勵、支持、寬容緊密相關,也同其成員對創新的不嘲笑、不說「風涼話」緊密相關,當然更不要說同反對、同打擊緊密相關了。
讓我們舉起雙手,熱情地歡迎、支持、期待袁隆平這樣的發明、創新者吧,他們帶給我們的是人人都可享受到的巨大的福祉。
❺ 《我心中的英雄袁隆平》的作文700字左右.
寫作思路:根據題目要求,首先可以用袁隆平的個人信息作為開後,之後寫明袁隆平的人生履歷的不平凡和堅定不移的夢想,歌頌袁隆平這一偉大人物對世界作出的巨大貢獻,正文:
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的獲得者,是令人尊敬和愛戴的科學家。
他是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是世界上第一個將水稻的雜交優勢成功地應用於生產的科學家,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
他幾十年來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巨大貢獻。
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解決全球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飯問題,袁隆平的貢獻曠古爍今,「雜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實。
治學態度影響深遠。袁隆平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大學生,飽受困難挫折,閱盡人間滄桑。
無論境遇如何,他的身上始終流淌著家國天下的熱血,青春年華揮灑在田間地頭,須眉皓然仍然孜孜不倦於攀爬超級雜交稻的巔峰。
一路走來,袁隆平的科研不乏質疑、失敗、挫折,他始終保持埋頭苦幹、不畏艱苦的科研基本功,闖出一片新天地。
他那句「哪有搞科學研究不失敗的呢」,一直鼓舞著無數科學家博弈科學的競場;他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熱諷,不要怕別人說你標新立異」,一直激勵著年輕學子勇闖創新的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則是淡泊名利、踏實做人。他無數次拒絕了來自國外的高薪聘請,因為他知道他和雜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國。
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終銘記投身科學研究的激情與夢想,始終銘記把雜交水稻不斷帶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對待成就,他極富人情味,常懷感恩心,把雜交水稻的功勞歸功黨和人民。
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時尚的消費觀,也不把個人的財富看成是負擔,曾因為多看了幾眼豪車上新聞,卻依然選擇普通的車子下試驗田。「如果老想著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這就是他對待生活的態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熱愛的種子一樣,深埋在後人心間,令人從中汲取力量,傳承使命。
種子優良了,水稻才能根深葉茂,碩果累累。「禾下乘涼」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兩個夢依然任重道遠,但有「雜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將激勵更多的人為科技興國而戰,未來可期。
❻ 從袁隆平的發明看如何面對失敗答案
百折不撓 堅持不懈
❼ 袁隆平的成功之路受到什麼啟發,600字作文
今天,我去了電影院看了一部電影,電影名字叫做《袁隆平》。
電影的主要內容是講袁隆平為了使地球上的人們不在飢餓,決定研製雜交水稻,在研製中雖然遇到很多困難,但是他毫不放棄。最終,雜交水稻被研製成功了。
袁隆平的成果,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更不是坐在電腦前面,按一下滑鼠的。現在想發明東西的人,還有多少人擁有袁隆平這種勤勞的精神呢?
袁隆平性格堅韌、干勁,一次次的失敗,不但沒有打倒他的信心,反而使他更有動力。在逆境中他還常開玩笑,他痴心地總是想著研製雜交水稻成功,就算沒有人支持,他也不會輕易放棄,還是一樣有干勁!
袁隆平曾經說過:「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他這種「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多麼值得我們崇拜!他「甘於奉獻」的精神,現在還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在電影里,袁隆平在課堂上推崇了孟德爾和蘇格拉底,否定了米秋林和李本身,這種做法令到了領導的批判。他們的批判,讓我感到可惡!他們沒有想到:科學是沒有國界的!
劉老師等人更令我感到憎惡,他們不但無能,而且還阻止別人的事業,阻礙別人的發展。還有一些紅衛兵,趁袁隆平不在的時候把他培養的稻苗全給砸了。這些自私自利的小人,天才應該都是給這些小人給扼殺的,他們應該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恥辱!
九十後的我們,是不是開始「做袁隆平」了。有許多已經開始努力了,難道我們還想袖手旁觀?行動起來,為我們的祖國作出貢獻吧!
❽ 怎樣寫袁隆平對你的啟示要求寫作文
今天,我去了電影院看了一部電影,電影名字叫做《袁隆平》。
電影的主要內容是講袁隆平為了使地球上的人們不在飢餓,決定研製雜交水稻,在研製中雖然遇到很多困難,但是他毫不放棄。最終,雜交水稻被研製成功了。
袁隆平的成果,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更不是坐在電腦前面,按一下滑鼠的。現在想發明東西的人,還有多少人擁有袁隆平這種勤勞的精神呢?
袁隆平性格堅韌、干勁,一次次的失敗,不但沒有打倒他的信心,反而使他更有動力。在逆境中他還常開玩笑,他痴心地總是想著研製雜交水稻成功,就算沒有人支持,他也不會輕易放棄,還是一樣有干勁!
袁隆平曾經說過:「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他這種「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多麼值得我們崇拜!他「甘於奉獻」的精神,現在還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在電影里,袁隆平在課堂上推崇了孟德爾和蘇格拉底,否定了米秋林和李本身,這種做法令到了領導的批判。他們的批判,讓我感到可惡!他們沒有想到:科學是沒有國界的!
劉老師等人更令我感到憎惡,他們不但無能,而且還阻止別人的事業,阻礙別人的發展。還有一些紅衛兵,趁袁隆平不在的時候把他培養的稻苗全給砸了。這些自私自利的小人,天才應該都是給這些小人給扼殺的,他們應該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恥辱!
九十後的我們,是不是開始「做袁隆平」了。有許多已經開始努力了,難道我們還想袖手旁觀?行動起來,為我們的祖國作出貢獻吧!
❾ 從袁隆平的發明看如何面對失敗 練習
等同於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❿ 從袁隆平的發明看如何面對失敗
敢於挑戰,科技創新,堅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