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帝創造人類,為何有的人不相信呢
你看到了嗎。 如果連你自己都說服不了你還怎麼讓其他人信哪。
2. 上帝是怎麼創造人類的
原始太初,上帝創造了天地。地面一片空虛混沌,淵面黑暗,只有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上帝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上帝把光和暗分開,把光稱為白晝,把暗稱為黑夜。夜晚過去後,清晨接著來臨,這是第一天。
上帝說:「渚水之間要有穹蒼,將水分為上下。」於是創造了穹蒼,把水上下分開。他稱穹蒼為「天空」。夜晚過去,清晨接著來臨,這是第二天。
上帝說:「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於是把天下的水匯集在低處,露出了陸地。上帝把陸地叫地,把匯集成一片的水叫海洋。接著,上帝命令:「陸地要生長各種各樣的植物,有產五穀的,也有結果子的。」一切就照著他的命令完成,於是陸地生長了各種各樣的植物。夜晚過去後,清晨接著來臨,這是第三天。
上帝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為定節令、日子、年歲的記號,並要在天空發光,普照大地。」於是,在天空造了兩個光球,大的在白天發光叫太陽,小一些的在夜裡發光叫月亮,還用許多星星點綴在夜幕上。夜晚過去後,清晨接著來臨,這是第四天。
上帝說:「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天上要有鳥飛翔。」於是就有了魚、鳥等有生命的動物。上帝賜福它們說,你們要多繁殖,使水中有更多的魚類,天上處處有雀鳥飛翔。夜晚過去後,清晨接著來臨,這是第五天。
上帝說:「地要生出活物來,牲畜、昆蟲、野獸,各從其類。」於是,上帝造出了這些生靈,使它們各從其類。上帝又按照自己的形象用泥土造了男人和女人,並賜福給他們,甜他們說:「要生養眾多,使你們的後代遍滿世界,治理地上的一切,還要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以及地上各種活物。」又說:「我將一切結籽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做食物,將青草賜給地上走獸、爬蟲和空中的飛鳥做食物。夜晚過去後,清晨接著來臨,這是第六天。
第七天,天地萬物都造齊了,上帝休息了,並賜福給這,一天,定為聖日。所以人們至今還是在每星期的第七天休息。
3. 如何推翻這個關於上帝的悖論
《哥林多前書》
3:18 人不可自欺.你們中間若有人、在這世界自以為有智慧、倒不如變作愚拙、好成為有智慧的。
3:19 因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如經上記著說、『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
3:20 又說、『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是虛妄的。』
引用經文的目的,就是告訴你,這句話已經寫了快2000年了,這2000年裡,有無數的人想要推翻,然而歷史在重演,現在還有人在謀算如何推翻上帝。其實上帝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他不是一個理論,所以如何推翻呢?
4. 請問上帝是如何拯救人類的
即:無明、行是過去因,感現在果;識、名色、六處、觸、受是現在果;愛、取、有是現在因,感未來果;生、老死是未來果。認為人們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和各種遭遇,都是自己前世所作「善業」或「惡業」的結果,是早就註定了的。 根據「因果報應」,佛教又提出「輪回」的學說。「輪回」的原意是「流轉」的意思。意指一切有生命的東西,會永遠在「六道」中生死相續,有如車輪的旋轉不停一樣。根據佛教經典,所謂「六道」是指:天、人、阿修羅(一種鬼怪惡神)、畜生、餓鬼、地獄。人若做了善事,死後就可升入天界。人若做了壞事,死後就會變成畜生,變成餓鬼或墮入地獄。 四、對三大宗教的解讀: 1、人類社會從自然狀態進入社會狀態後,由於有一群人一定要強調他們的地位、權力、財富,那就一定要去吃另一群人、殺另一群人。三大宗教產生的共同特點是:社會正處於人吃人、人殺人動盪不安之中,由於戰亂不斷,一群人正對另一群實行無情的欺壓、掠奪、毀滅、殺戮之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三大先知為救百姓於苦難之中,為人類開出了心靈良方,創造了一個自立於罪惡與苦難的世界精神世界,創立了各自的宗教,弗洛伊德稱之為「人類心靈的拐杖」。 2、三大宗教無一例外地對人的生死進行了解讀,人的本性或罪或苦,為此,基督教與伊斯蘭教都為人設置了末日審判,警示世人為了死了不下地獄要多贖罪、修善;佛教則講究現世的報應、因果輪回。三大宗教都有教主,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在教主之上還有一位尊神,而佛教中教主本身就是覺悟者、至尊者,但創造了一個「空」的世界。 3、三大宗教中所謂的上帝、真主、空的世界其實都是說的同樣的東西,那就是超越人類和一切存在的大自然的力量、宇宙的力量,「空」上帝與真主的另一種存在狀態,是因為「空」可以創造一切、包容一切、盛載一切,天地間萬物都來自於能量歸自於能量,這種能量就是指無窮無盡的創造力,生命體也不過是一個能量體,是宇宙與大自然的一部份,自然也是上帝與真主的一部分。 4、三大宗教的創始人,都是由凡胎俗生修煉而來的,他們能做到的也是芸芸眾生都能做到的,他們只不過是普通人的一個典範和榜樣。每一個人都是宇宙的產兒,大自然的兒女,每一個人都有無窮無心的力量、無窮無盡的創造力、無窮無盡的愛,每一個人都可以承擔起拯救人類自己苦難的使命和責任,上帝與真主只不過是特定的歷史時期必須借用的托詞。 五、神性是對人性最高境界的解讀 所謂的神與神的世界,只不過是大自然的力量創造的奇跡和美麗,而且這種美麗和境界是包括人類及人類創造的世界部分,也是至真、至善、至美的世界,人類在自己的童年時代就對這種神奇和美麗賦予神的理解和定義;人也是神,神也是人,人之所以也會成為神,因為人也有超越一切的創造力,包括大自然與人類自身的創造力,這就是宗教的本質。上帝是這樣在拯救人類的,真主是這樣在拯救人類的,佛主也是這樣在拯救人類的。 四、神性與人性在現實世界中被無知閹割 人類區別於物質世界中的一切以及生命世界的他類,是因為人類有了大腦皮層組織,也正因為有了這個組織,才使人可以自立於天地萬物間。人的神性就來自於這部分組織超越身體其它與動物相同無異軀體(包括人腦)的散發出來本能的各種各樣慾望和需求,神就來到了這個世界。但是人生命與生理過程總是從零開始,每一個人的一生似乎總在重復人類漫漫的進化之路,從原始的慾望和恐懼中一步步地掙脫出來,這也就是人性為什麼被俗化、罪惡化的原因。千百年來,神總被神化,人總被俗化,人類似乎已經習慣於自貶人性、自殘人性、自毀人性惡習,對工具(牲口)人、經濟人、社會人、信息人的假設,都是這種惡習的一部分,或者說是人性進化的階梯。 人性即神性、神性即人性,無論是神性還是人性是一個動態過程,而不是一種靜止的狀態。人與動物最大有區別是人有一個獨立於物質世界的精神世界、心靈的世界、真善美的世界,這也就是宗教所解讀的神的世界。 人的精神世界有以下幾個部分構成: 1、生理的世界,即人體的基本生理構造和功能,沒有這些構造和功能,生命體無異於物質體; 2、物質的世界,沒有物質基礎人體不可能存在,也不可能存活; 3、社會的世界,人總是在相互的關系與聯系中存在,如果人完全獨立於他人而存在,勢必又回回到動物世界了; 4、情感的世界,人是有高級感情的動物,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溝通和交流而使人的生活豐富多彩,情感世界其實就是愛的世界; 5、文化的世界,文化是人類創造出來的另一種美麗,有別於大大自然的另一種美麗,以至於文化成這一種傳統更是一種基因,是人區別於同類顯著的個人人格、社會人格、民族人格與國家人格。 生理的世界、物質的世界、社會的世界往往動物都有,但讓人區別於動物的則是情感的世界與文化的世界,情感世界與文化的世界構成了人類的精神世界,也使人與動物有了顯著的區別,當然人區別動物最顯著的則因為人的文化世界,因為這是動物完全沒有的世界。 從上不難看出,有關經濟人、社會人、信息人的假設僅僅是把人性進化中的一個階段或一部分拿出來說事,完全以瞎子摸象的方式解讀人性,這就是一切從實證出發、從需求出發必然的結果,閹割人性似乎是西方經濟學家與管理學家的能事,其實也就是在於他們自己不把自己當人,而當成了利益的工具、利益者的工具,歸根到底他們思想根基還停留在一部分人把另一部分當工具或牲口的水準上。 有關經濟人、社會人的假設人性的基礎其實是人不把人當人,也即有財產的人不把無財產的人當與自己一樣的人,是對奴性文化的進一步發揚光大,沿著這個思想的軌跡再假設下去,依然擺脫不了人把人當牲口或工具的窠臼。至此,再來解釋本文開頭出現在現實的企業中的極端現象就很容易了。 五、管理理論與實踐中人性誤區及修正 現在主流的管理理論與管理實踐基本都是以經濟人、社會人的假設為基礎的,對人性的斷章取義必然導致管理理論與實踐的進入誤區,某一種學說或假定很快就會走到盡頭,而陷於不能不能自拔的泥潭。 企業是一個經濟體或利益體,必須以創造財富和利益為目的,這應該不錯,但如果僅僅是當作一個經濟體和利益體,那就是對人類的集體侮辱,因為企業歸根到底是由人組成的,如果不能以人性中至真、至善、至美的那部分來引領和主導現實的經濟活動,那麼企業的經營活動勢必要進入利益的陷阱和迷霧。 一切的沖突都來自於老闆與員工不同的相互定位,並出現兩種完全不同的狀態。 員工:我來你這兒打工,不僅僅是為了錢,是為了實現人生的價值; 老闆:你來我這兒打工,就是為了錢,我給你的工資代表一切,給你打工的機會就是對你的恩賜; 這是一種狀況,但是一旦進入另一種狀態就出現了另一種相反的狀態。 老闆:你們加盟我的企業,我們就都是老闆,既然都是老闆我們就要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員工:啊,我還要花錢買工打嗎? 第一種狀態是老闆憑自己的財富優勢,把員工當作實現其財富利益的工具或道具,這依然是人把人當工具或牲口假設的繼續; 第二種狀態是員工自己把自己當作了賺錢的工具,自己把自己當作了自己的工具和牲口,這當然還是把人當工具和牲口假設的繼續; 所以,企業的投資者、經營者、管理者、生產者如果不能有精神的層面上求得統一,那麼就只能停留在交易層面來維持彼此的關系,這也就是企業管理的嫖妓關系現象嚴重的原因。 回過頭再看企業定義有誤區,完整的定義應該是:企業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與人關系的創造者、文化的創造者,人性中物質的世界、情感的世界、文化的世界融為一體,並以情感與文化的世界來統帥物質的世界,只有這樣企業才會基業長青,獲得永恆的生命力。 至此一個企業必須以生產模式與文化模式的統一來完成其組織系統的設計理規劃,把企業當作一個有生命的主體人主體的資格,千萬不是以為這僅僅是一種美好的假設和願望,幸運的是,這樣的企業已經成為了實踐,就在中國、珠三角地區,中國改革開放首先富起來的地方,已經出現了這樣企業。筆者踩著中國企業前仆後繼的累累屍骨,一路走來終於找到了這樣的企業和企業家,並全力幫助其實踐以文化統帥財富和生產經營的策劃、設計和實踐。在此,人不僅要成為一分錢的主人,成為一百萬的主人,成為一百萬的主人、一千萬、一萬萬的主人,在再多的金錢與財富面前,人都是主人。我們將以實踐證明:人永遠是金錢與財富的主人,而不是金錢與財富的奴隸。 六、以基督教精神為基礎的西方管理理論的終結 現在主流的經濟理論與管理理論都是以西方近一百年以來的經濟學理論與管理理論為基礎形成的,順著這些思想與理論的軌跡,人類的經濟活動與管理活動已經走到叢林和迷霧的境地,超越已成為勢在必行,超越也僅僅是時日問題。 在原罪為基礎的基督教精神,從人類善良的願望出發,但得到的是一個充滿的罪惡的世界。以基督教精神武裝起來的那一群人,沒有把原罪當作止惡行善的理由,而當作罪惡的依據,以掠奪、殖民、奴役、殘剝其它民族能事成就其強大的西方國家,至今仍然不放棄他們製造罪惡、製造貧窮、製造殺戮的行徑,他們在把自己當人的時候,從來沒有把別的民族當作人來對待,當作和他們一樣的人來對待。 當一個民族與國家如果也把他們的那套學說與理論當作聖經,無異於自貶為奴,如果當我們的文化都屈從他人的時候,還有什麼主體資格可言,還有什麼人的尊嚴和地位可言。 在此筆者也像棒喝中國的法學界的撿破爛的法學家一樣,棒喝一下中國經濟界與管理界的西方經濟理論與管理理論的屎殼郎。 醒來吧,迷霧中的人們,我們有讓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獨一無二的文化,憑此就足以讓我們自立於世界,自強於世界,不需要到別人的垃圾堆中去撿破爛。當然,西方的科學技術無論在地物質層面的還是文化的層面,我們都可以毫不猶豫來拿來,正如他們當初毫不猶豫拿走了我們的四大發明一樣。 上帝怎麼樣救人類,我們就怎麼樣救自己!
5. 上帝是如何拯救人類的
引言 在企業顧問實踐中,遇到兩個非常極端的現象: 一種是老闆不把員工當人,而把員工當作成本來看待,於是老闆對員工就像監獄中的獄警對待囚犯一樣,老闆總是把成本交給自己的眼睛,而非制度與體制;老闆對企業一切,尤其是財產的過度保護,讓每一位員工每天上班如同行賊,膽戰心驚。如此導致部門和員工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老闆瓦上霜,如此企業無法形成規模優勢,經營總是成本居高不下,反映在管理成本上,部門與部門之間大都不求有功、但求無錯,往往為了不犯錯誤而增加溝通的次數與時間,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在原材料采購上因分散采購或不斷更換供應商,無法獲得因數量的優勢獲得折扣或讓利,從而導致經營成本無法降下來。 第二種是老闆把員工當老闆,反倒嚇退了很多人,既然是老闆是沒人發工資,不僅如此還要進行投資,大部分人只願意以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和智力來換取自己想要的,而不以一位創業者投資者的心態來看待自己。經營者和管理者總是追求以高工資以及別人的恩賜式的獎勵來證明和實現自己的價值。 其實這兩種狀況都是奴性的表現,第一種狀況表明老闆是金錢與財富的奴隸,第二種子選手狀況表明大部分人都是風險的奴隸,擔心和恐懼的奴隸。共同的結果是都不同過上快樂的生活,老闆因為有錢而不能快樂,而大部分人則是因為沒有錢而不能快樂。而所有的不快樂都不自於人的非人性。 一、經濟學、管理學對人的假設的非人性 經濟學和管理學上有兩個經典的假設,是有關人的假設,一是經濟人的假設,二是社會人的假設,有關這兩種假設僅僅是對人瞎子摸象式的定義與認識,其實除這兩種假設以外,還有兩種假設,工具人或牲口人的假設和人性的或神性的人的假設,因信息技術的發展,現在還有學者又提出了信息人的假設。 但是,所有的人都疏忽了這樣一個基本事實,即人對人的所有的假設都是在人是牲口的人或工具的人為基礎和前提的,一群人把另一群人當牲口或工具是人類文明社會的起點。 一、經濟人的假設是在把人當牲口或工具不能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求時,也就是說當資本家無法承受因工人對抗、破壞、罷工帶來的損失的時候,在思想和理論上的一個新的突破,從而不再把工人當奴隸,而把工人當作與資本家一樣的都平等是屬於唯利是圖的人。 經濟人的假設,經濟人假設源於亞當.斯密的思想。亞當.斯密認為,人的行為動機根源於經濟誘因,人都要爭取最大的經濟利益,工作就是為了取得經濟報酬;並認為,在自由經濟制度種,經濟活動的主題是體現人類利己主義本性的個人。 經濟人假設可歸納為下面三個命題: 1、「自利」,亦即追求自身利益是驅策人的經濟行為的根本動機。這種動機和由此而產生的行為有其內在於人本身的生物學和心理學的根據。人是由經濟利益誘因來引發工作動機的,其目的在於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 2、「理性行為」。經濟人是理性的,他能根據市場情況、自身處境和自身利益之所在作出判斷,並使自己的經濟行為適應於從經驗中學到的東西,從而使所追求的利益盡可能最大化。 3、經濟人假設(假說)的核心命題,亦即:只要有良好的法律和制度的保證,經濟人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自由行動會無意識地、卓有成效地增進社會的公共利益。 這是經濟人假設中是有意義的問題,也被稱為「經濟人的靈魂」。但這僅僅是為一說得好聽,當把人當牲口或工具時不能解決問題時,就把他們眼中的牲口或工具尊稱為經濟人,當然這是歷史的一大進步,隱含的意思是: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群人沒有也不願意把另一群人完全當作人來對待。 二、社會人的假設,當然是因為經濟的人假設走到了歷史的盡頭了,一群人不得不再用更美麗的稱號來稱號另一群人,「霍桑試驗」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再次告訴世人一個常識:金錢不是萬能的,利益也不是萬能的。 社會人的假設是由梅奧(G.E.Mayo)的人在霍桑試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並成行為科學或組織行為學的內核。 歸納為以下四點: 1、社交需要使人類行為的基本激勵因素,而人際關系是形成人們身份感的基本因素; 2、從工業革命中延續過來的機械化,其結果是使工作喪失了許多內在的意義,這些喪失的意義現在必須從工作的社交關系裡尋找回來。 3、跟管理部門所採用得獎酬和控制的反應比起來,職工們會更易於對同級同事們所組成的群體的社交因素做出反應; 4、職工們對管理部門的反應能達到什麼程度,當視主管對下級的歸屬需要、被人接受的需要以及身份感的需要能滿足到什麼程度而定。 於是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得是運生,並形成了今天枝繁葉茂的行為科學。行為科學依然在逃避一個問題,即人到底是什麼? 三、信息人的假設的產生,由於社會人的假定依然不能滿足人們對自我認識的需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自然會想到每個人都是一個信息載體和符號,這個信息載體無時無刻都追求與外界的交流與溝通,像光一樣地最大限度地照射到人世間的每一個角落。 但是,無論是經濟人的假設、社會人的假設以及信息人的假設都是以工具或牲口人的假設為前提發展而來的,但是就在一群人被另一群人當作牲口或工具的時候,人類還產生了另外一種假設,即是人性的人或神性的人。而對人人的人性的假設既不是經濟學、管理學,也不是科學而是宗教。世界上三大宗教無一例外地對人性作出最好的解釋,歷經數千年歲月滄桑,依然不失其人性的光芒。 三、上帝是這樣拯救人類的 把人性的讀出神來或者當神來讀,也是基於那個把人當工具或牲口的歷史時期,就在一群人被另一群人當作牲口或工具的時候,人類還產生了另外一種假設,即是人性的人或神性的人。 世界上三大宗教都無一例外地是在那個把人當牲口或工具的年代產生,三大宗教也無一例外地為人類正在承受的苦難尋找一種合理的解釋並為拯救人類開辟出一條通向天堂的心靈之路。 一、基督教產生於公元1世紀中期古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基斯坦地區,原始基督教是猶太人反抗羅馬帝國統治的產物,古代以色列--猶太人,是西亞地區災難深重的弱小民族,自公元前11世紀世紀建國以來,先後被亞述、新巴比倫、波斯、亞歷山大帝國等統治奴役達數百年之久,公元前2世紀羅馬勢力擴及到東地中海後,猶太民族的災難達到頂峰,當然反抗外族統治的斗爭也達到了最高潮,在此過程中也並形成和發展了自己的宗教--原始基督教,一個「最初是奴隸和被釋奴隸、窮人和無權者、被羅馬征服或驅散的人們的宗教」(恩格斯語)。 基督教的基本信條有:信「三位一體」的上帝、信原祖原罪、信基督救贖、信靈魂不滅與世界末日。上帝是聖父、聖子、聖靈,是至高無上主宰一切的神秘力量;人生來有罪,只有信仰基督、參加教會、經過洗禮才能赦免;耶穌是上帝之子,為救贖人類的罪,甘願犧牲在十字架上,以自己的血洗盡世人的罪,所以人類欲靈魂得救就必須信仰、祈求耶穌基督;人的肉體是短暫的,而靈魂長存,現實世界有限,死後方得永生,世界末日遲早會到來,人死後靈魂將根據生前的表現愛到審判,善者升天堂,惡者下地獄。 就這樣基督教為人類現實的苦難尋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並為人的心靈尋找一個解脫之路,死了才能升天堂。 以後的基督新教在原有信條的基礎上,增加了唯信稱義(只要信仰即可獲救,無須成為神職人員)、聖經(而不是教皇)是信仰的最高原則、基督徒一律平等,這些新教義就是後來天賦人權、社會契約、法律而前人人平等、三權分立等學說最原始的出處,奠定了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文明基石。 二、伊斯蘭教,阿拉伯半島是伊斯蘭教產生的搖籃,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出生於公元570年,此時的阿拉伯半島正處於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時期,各處充斥著野蠻的陋俗,各個部落相互爭戰,各霸一方,一切的生產資料歸奴隸主所有,奴隸與平民生活極端困苦,道德沒落,人倫喪盡,各個部落紛紛崇拜自己的偶像,活埋女嬰、酗酒、仇殺在社會上極為盛行,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思相嚴重混亂。因此,人們強烈渴望和平、安定。穆罕默德經過十五年的冥思苦想,依據前人的思想素材經過加工,獨樹一幟創立伊斯蘭教,將麥加城的首要神靈--安拉,奉為唯一的神靈。 伊斯蘭教的基本教義和信條為:信真主、信天使、信經典、信後世、信前定,伊斯蘭教教的核心教義是: 1、相信死後復活和末日審判,認為今世短暫,後世永存,是人們真正的歸宿,死亡只是連接今世和後世的橋梁。人類到了世界末日,一切都將毀滅,而且就在那一天創世以來死亡的人,都將被安拉復活(先將肉體還原,再將靈魂歸還肉體),來到真主面前接受審判,安拉根據天使記載每個人在今世的全部行為的功過,逐個審判,歸信安拉為一神的行善者,永居天國,不信者或作惡者則墜於火獄。 2、人的命運由安拉安排,在出世以前已經安排好,個人無法選擇。 三、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天竺),相傳於公元前六世紀由北天竺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長子悉達多·喬答摩所創立,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悉達多生於公元前565年,於公元前485年圓寂,大致與我國的孔子同時代。因他是釋迦族人,所以後來他的弟子又尊稱他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的聖人。 佛教是在古印度奴隸制度下,社會極為動盪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當時的印度社會生產力已發展到普遍使用鐵器,農業生產的水平有了提高,手工業和商業也隨之發達起來,一批城鎮小邦興起(迦毗羅衛國就是當時的一個小邦),經常互相侵並,發生沖突。在政治上,雅利安人自中亞細亞進入印度河流域,征服了土著民族後,創立了野蠻的種姓制度。種姓制度把人分為四等,掌握祭祀文教的僧侶(稱為婆羅門)為最高的社會階層,奴隸(稱為首陀羅)是最下賤的階層。首陀羅是非雅利安人,受著極殘酷的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被婆羅門隨意驅逐甚至殘害。這種不平等的種姓制度,不僅被訂在法律中,還神聖不可動搖地規定在當時占統治地位的婆羅門教義中。當時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集中反映在種姓制度問題上,形成了尖銳復雜的斗爭,導致社會動盪,生產下降,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得不到溫飽和安定。痛苦、失意、無望、頹廢是當時一般的社會情緒。 這種社會情緒也使作為一個小邦王子的悉達多受到感染,他思想日益苦悶,產生了消極厭世的念頭,不願繼承五位,便外出尋道。開初他也想從婆羅門教中悟出解除苦難的方法,但終於不合心意,便舍棄了婆羅門教,閉居山林靜坐。經過幾年的冥思苦想,一天他坐在一棵畢缽羅樹(後被稱為菩提樹。菩提就是「覺悟」的意思。)下終於悟出了解脫苦難之道,便宣布自己成佛了。後來他便到中天竺各地進行傳教活動,組成僧侶集團,逐漸形成了佛教。到他圓寂的時候,佛教在社會上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 佛教的教義是一個相當龐大、精細的體系,後來由於不斷的傳播,發展成為許許多多不同的流派。「四諦」是佛教的基本教義之一,是釋迦牟尼最初說教的內容。四諦即苦諦、集諦、滅諦、道諦。「諦」是真理的意思,四諦就是佛教的「四大真理」。 所謂「苦諦」,就是說人世間一切都是苦的,人生一世會遇到生、老、病、死……十六苦(或說八苦),沒有絲毫樂處。所謂「集諦」,指造成世間人生及其苦痛的原因(「集」是「原因」的意思)。人世之苦的原因有兩個:一為「業(言行)」,這是致苦的正因;一為「惑(煩惱)」,這是致苦的助因。業和惑產生出無數苦果,如果斷絕業和惑,苦果自然隨之斷絕,就可以達到「寂滅為樂」的境界,這就叫「滅諦」。要達到這種理想的境界,就必須修道,這就是「道諦」。佛教所說的「道」就是涅槃之道。所謂「涅槃」譯義為滅、滅度、寂滅、圓寂、不生、無為、安樂、解脫等。佛教修行,以涅槃為終極目的。 佛教在進一步分析苦難和造成苦難的原因時,提出了「十二因緣」說。認為世界上各種現象的存在都是依賴於某種條件的,離開了條件,也就無所謂存在。人生命的起源和過程也是依賴於條件的,這就是十二因緣。即無知(「無明」)引起意志(「行」),由意志引起了精神統一體的「識」,由識引起身體的精神和肉體(「名色」),有了名和色,就形成了眼、耳、鼻、舌、身、意(心)等感覺器官的「六處」,六處引起和外界接觸(「觸」),由觸引起感受(「受」),由受引起貪愛(「愛」),由愛引起對外界事物的追求索取(「取」),由取引起生存的環境(「有」),由有引起「生」,再由生引起了「老死」。所以說到底,人生的痛苦是由無明引起的,只有消除了無明,才能獲得解脫。 後世佛教經典又把十二因緣說解釋為「三世因果報應」說。即:無明、行是過去因,感現在果;識、名色、六處、觸、受是現在果;愛、取、有是現在因,感未來果;生、老死是未來果。認為人們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和各種遭遇,都是自己前世所作「善業」或「惡業」的結果,是早就註定了的。 根據「因果報應」,佛教又提出「輪回」的學說。「輪回」的原意是「流轉」的意思。意指一切有生命的東西,會永遠在「六道」中生死相續,有如車輪的旋轉不停一樣。根據佛教經典,所謂「六道」是指:天、人、阿修羅(一種鬼怪惡神)、畜生、餓鬼、地獄。人若做了善事,死後就可升入天界。人若做了壞事,死後就會變成畜生,變成餓鬼或墮入地獄。 四、對三大宗教的解讀: 1、人類社會從自然狀態進入社會狀態後,由於有一群人一定要強調他們的地位、權力、財富,那就一定要去吃另一群人、殺另一群人。三大宗教產生的共同特點是:社會正處於人吃人、人殺人動盪不安之中,由於戰亂不斷,一群人正對另一群實行無情的欺壓、掠奪、毀滅、殺戮之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三大先知為救百姓於苦難之中,為人類開出了心靈良方,創造了一個自立於罪惡與苦難的世界精神世界,創立了各自的宗教,弗洛伊德稱之為「人類心靈的拐杖」。 2、三大宗教無一例外地對人的生死進行了解讀,人的本性或罪或苦,為此,基督教與伊斯蘭教都為人設置了末日審判,警示世人為了死了不下地獄要多贖罪、修善;佛教則講究現世的報應、因果輪回。三大宗教都有教主,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在教主之上還有一位尊神,而佛教中教主本身就是覺悟者、至尊者,但創造了一個「空」的世界。 3、三大宗教中所謂的上帝、真主、空的世界其實都是說的同樣的東西,那就是超越人類和一切存在的大自然的力量、宇宙的力量,「空」上帝與真主的另一種存在狀態,是因為「空」可以創造一切、包容一切、盛載一切,天地間萬物都來自於能量歸自於能量,這種能量就是指無窮無盡的創造力,生命體也不過是一個能量體,是宇宙與大自然的一部份,自然也是上帝與真主的一部分。 4、三大宗教的創始人,都是由凡胎俗生修煉而來的,他們能做到的也是芸芸眾生都能做到的,他們只不過是普通人的一個典範和榜樣。每一個人都是宇宙的產兒,大自然的兒女,每一個人都有無窮無心的力量、無窮無盡的創造力、無窮無盡的愛,每一個人都可以承擔起拯救人類自己苦難的使命和責任,上帝與真主只不過是特定的歷史時期必須借用的托詞。 五、神性是對人性最高境界的解讀 所謂的神與神的世界,只不過是大自然的力量創造的奇跡和美麗,而且這種美麗和境界是包括人類及人類創造的世界部分,也是至真、至善、至美的世界,人類在自己的童年時代就對這種神奇和美麗賦予神的理解和定義;人也是神,神也是人,人之所以也會成為神,因為人也有超越一切的創造力,包括大自然與人類自身的創造力,這就是宗教的本質。上帝是這樣在拯救人類的,真主是這樣在拯救人類的,佛主也是這樣在拯救人類的。 四、神性與人性在現實世界中被無知閹割 人類區別於物質世界中的一切以及生命世界的他類,是因為人類有了大腦皮層組織,也正因為有了這個組織,才使人可以自立於天地萬物間。人的神性就來自於這部分組織超越身體其它與動物相同無異軀體(包括人腦)的散發出來本能的各種各樣慾望和需求,神就來到了這個世界。但是人生命與生理過程總是從零開始,每一個人的一生似乎總在重復人類漫漫的進化之路,從原始的慾望和恐懼中一步步地掙脫出來,這也就是人性為什麼被俗化、罪惡化的原因。千百年來,神總被神化,人總被俗化,人類似乎已經習慣於自貶人性、自殘人性、自毀人性惡習,對工具(牲口)人、經濟人、社會人、信息人的假設,都是這種惡習的一部分,或者說是人性進化的階梯。 人性即神性、神性即人性,無論是神性還是人性是一個動態過程,而不是一種靜止的狀態。人與動物最大有區別是人有一個獨立於物質世界的精神世界、心靈的世界、真善美的世界,這也就是宗教所解讀的神的世界。 人的精神世界有以下幾個部分構成: 1、生理的世界,即人體的基本生理構造和功能,沒有這些構造和功能,生命體無異於物質體; 2、物質的世界,沒有物質基礎人體不可能存在,也不可能存活; 3、社會的世界,人總是在相互的關系與聯系中存在,如果人完全獨立於他人而存在,勢必又回回到動物世界了; 4、情感的世界,人是有高級感情的動物,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溝通和交流而使人的生活豐富多彩,情感世界其實就是愛的世界; 5、文化的世界,文化是人類創造出來的另一種美麗,有別於大大自然的另一種美麗,以至於文化成這一種傳統更是一種基因,是人區別於同類顯著的個人人格、社會人格、民族人格與國家人格。 生理的世界、物質的世界、社會的世界往往動物都有,但讓人區別於動物的則是情感的世界與文化的世界,情感世界與文化的世界構成了人類的精神世界,也使人與動物有了顯著的區別,當然人區別動物最顯著的則因為人的文化世界,因為這是動物完全沒有的世界。 從上不難看出,有關經濟人、社會人、信息人的假設僅僅是把人性進化中的一個階段或一部分拿出來說事,完全以瞎子摸象的方式解讀人性,這就是一切從實證出發、從需求出發必然的結果,閹割人性似乎是西方經濟學家與管理學家的能事,其實也就是在於他們自己不把自己當人,而當成了利益的工具、利益者的工具,歸根到底他們思想根基還停留在一部分人把另一部分當工具或牲口的水準上。 有關經濟人、社會人的假設人性的基礎其實是人不把人當人,也即有財產的人不把無財產的人當與自己一樣的人,是對奴性文化的進一步發揚光大,沿著這個思想的軌跡再假設下去,依然擺脫不了人把人當牲口或工具的窠臼。至此,再來解釋本文開頭出現在現實的企業中的極端現象就很容易了。 五、管理理論與實踐中人性誤區及修正 現在主流的管理理論與管理實踐基本都是以經濟人、社會人的假設為基礎的,對人性的斷章取義必然導致管理理論與實踐的進入誤區,某一種學說或假定很快就會走到盡頭,而陷於不能不能自拔的泥潭。 企業是一個經濟體或利益體,必須以創造財富和利益為目的,這應該不錯,但如果僅僅是當作一個經濟體和利益體,那就是對人類的集體侮辱,因為企業歸根到底是由人組成的,如果不能以人性中至真、至善、至美的那部分來引領和主導現實的經濟活動,那麼企業的經營活動勢必要進入利益的陷阱和迷霧。 一切的沖突都來自於老闆與員工不同的相互定位,並出現兩種完全不同的狀態。 員工:我來你這兒打工,不僅僅是為了錢,是為了實現人生的價值; 老闆:你來我這兒打工,就是為了錢,我給你的工資代表一切,給你打工的機會就是對你的恩賜; 這是一種狀況,但是一旦進入另一種狀態就出現了另一種相反的狀態。 老闆:你們加盟我的企業,我們就都是老闆,既然都是老闆我們就要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員工:啊,我還要花錢買工打嗎? 第一種狀態是老闆憑自己的財富優勢,把員工當作實現其財富利益的工具或道具,這依然是人把人當工具或牲口假設的繼續; 第二種狀態是員工自己把自己當作了賺錢的工具,自己把自己當作了自己的工具和牲口,這當然還是把人當工具和牲口假設的繼續; 所以,企業的投資者、經營者、管理者、生產者如果不能有精神的層面上求得統一,那麼就只能停留在交易層面來維持彼此的關系,這也就是企業管理的嫖妓關系現象嚴重的原因。 回過頭再看企業定義有誤區,完整的定義應該是:企業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與人關系的創造者、文化的創造者,人性中物質的世界、情感的世界、文化的世界融為一體,並以情感與文化的世界來統帥物質的世界,只有這樣企業才會基業長青,獲得永恆的生命力。 至此一個企業必須以生產模式與文化模式的統一來完成其組織系統的設計理規劃,把企業當作一個有生命的主體人主體的資格,千萬不是以為這僅僅是一種美好的假設和願望,幸運的是,這樣的企業已經成為了實踐,就在中國、珠三角地區,中國改革開放首先富起來的地方,已經出現了這樣企業。筆者踩著中國企業前仆後繼的累累屍骨,一路走來終於找到了這樣的企業和企業家,並全力幫助其實踐以文化統帥財富和生產經營的策劃、設計和實踐。在此,人不僅要成為一分錢的主人,成為一百萬的主人,成為一百萬的主人、一千萬、一萬萬的主人,在再多的金錢與財富面前,人都是主人。我們將以實踐證明:人永遠是金錢與財富的主人,而不是金錢與財富的奴隸。 六、以基督教精神為基礎的西方管理理論的終結 現在主流的經濟理論與管理理論都是以西方近一百年以來的經濟學理論與管理理論為基礎形成的,順著這些思想與理論的軌跡,人類的經濟活動與管理活動已經走到叢林和迷霧的境地,超越已成為勢在必行,超越也僅僅是時日問題。 在原罪為基礎的基督教精神,從人類善良的願望出發,但得到的是一個充滿的罪惡的世界。以基督教精神武裝起來的那一群人,沒有把原罪當作止惡行善的理由,而當作罪惡的依據,以掠奪、殖民、奴役、殘剝其它民族能事成就其強大的西方國家,至今仍然不放棄他們製造罪惡、製造貧窮、製造殺戮的行徑,他們在把自己當人的時候,從來沒有把別的民族當作人來對待,當作和他們一樣的人來對待。 當一個民族與國家如果也把他們的那套學說與理論當作聖經,無異於自貶為奴,如果當我們的文化都屈從他人的時候,還有什麼主體資格可言,還有什麼人的尊嚴和地位可言。 在此筆者也像棒喝中國的法學界的撿破爛的法學家一樣,棒喝一下中國經濟界與管理界的西方經濟理論與管理理論的屎殼郎。 醒來吧,迷霧中的人們,我們有讓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獨一無二的文化,憑此就足以讓我們自立於世界,自強於世界,不需要到別人的垃圾堆中去撿破爛。當然,西方的科學技術無論在地物質層面的還是文化的層面,我們都可以毫不猶豫來拿來,正如他們當初毫不猶豫拿走了我們的四大發明一樣。 上帝怎麼樣救人類,我們就怎麼樣救自己! 邱旭瑜律師(天上的蟲子)
6. 怎麼用科學知識推翻上帝造人這一觀點
從達爾文的生物進化開始,上帝造人就已經實際上被推翻了。現在發掘出的大量化石,也證明了生物進化,物種起源的科學性。
7. 為什麼上帝要創造人類
我們先看看聖經的創世記是怎麼記載的;
1:26 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版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權使他們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
1:27 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1:28 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
從聖經中我們看到神造人的原因,第一個是要照著我們的形象造,神的形象是什麼呢?就是公義、良善、信實,具有非凡的創造力和聰明智慧的,只有按神的形象造的人,才能明白上帝的心意,才能和上帝溝通,才能榮耀上帝。
第二個,上帝所造的人是具有使命的,就是管理世界,治理全地。上帝需要具有智慧懂得上帝心意的人來管理這個上帝所創造的自然界。
人卻中了撒旦的詭計,犯了罪,辜負了上帝的心意。但是上帝沒有就此拋棄他所造的人,一次又一次的挽救人類,甚至不惜降下他的獨生子捨命來做挽回祭,接受耶穌悔改的人,就是新造的人。
8. 如何證明我們是上帝創造的如果是反對上帝創造我們,那反駁的理由是什麼
題目太大了,只能簡要闡述。個人只能證明反駁。
三大宗教里,只有佛教腔調人人皆可成佛。佛教認為,沒有佛和普通人的區別,只有覺和不覺的區別,即自我意識覺醒。佛教的佛並不是像上帝作為一個絕對的概念實體ENTITY,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有的人能喚醒,有的人一生都喚不醒。外國人追求形而上【上帝】,但是他是用形而下的方式來探求形而上,即使看上去是形而上,最終的目的也是形而下【符號化】,佛教的佛是動態的,有機的,物理學上叫【疊加態】的自組織概念。既是實,又是虛,而且是同時存在的。超級難理解!但高度符合近代物理學的波粒二象性、弦理論理念。
海德格爾在綜合研究了存在主義和老子思想之後終於發現西方文化長時間忽略的問題,我們只關注了上帝,而其實比上帝是否存在更重要的是為什麼我們產生這個意識?究竟是上帝存在,還是這個意識才是真正的存在?【吐血。。。。。】即存在事物的存在。【詳見海德格爾、老子、黑客帝國、鮑德里亞。。。。】佛家一句話解釋完畢:心生則法生。
PS.本人沒有任何宗教信仰,我只把三大宗教當做文化來研究而不是社會和政治符號來研究
9. 為什麼上帝要創造出人類求完整解釋
因為上帝是個靈,空氣也看不見,更何況是靈的上帝呢?所以說上帝的偉大再崇高,如果沒有被現出來的話就是空洞虛無的,所以是個靈的上帝一定需要能把他的形象樣式表現出來實體的人,所以上帝就在這樣的渴望下造了男女。成為代替表現上帝和把上帝的形象借著人管理萬物治理全地。人就是為了上帝的榮耀而存在的。
上帝為什麼用塵土造人?因為土沒有形象,也就是能最好把神的形象表現出來的材料,土自身沒有價值,是因著種子(生命)才有價值,但有生命的神好像手裡拿著種子,但種子若沒有田地也是無用的,所以,種子與田地是最好的結合,生命與肉體也是最好的結合。所以,神是無所不能的,為什麼神吩咐摩西不能叫以色列人造偶像彷彿神去拜?原因是如果人造了某一個形體代替神的話,那麼,無所不能的神就被那個石頭或黃金轄制了,更嚴重就是褻瀆了神,土正好能完全的表現這樣的神,農夫給地里種瓜就出來瓜,種豆就出來豆,泥是最有可塑性,任窯匠變化捏制。
人除了在表現上帝是完全的外,比起其他動物,在功能上都不如,美麗不如孔雀,敏捷不如猴子,力大不如大象,跑得快也不如豹子,在生育方面就更不如動物了,動物甚至在走的 過程中都能產子,人生一個有時候還出人命,如果人只是單純的想在其他領域中活、去表現的話,換來的只有痛苦,魚在水裡活最幸福,人只有表現神也最幸福,天地間沒有再比借著耶穌基督恢復到起初上帝造我們原有的那個生命之道中去了福音。
10. 上帝創造人類是個罪過嗎
人當然不可能在上帝的創造以外存在,罪當然是存在於上帝的創造界之中,但聖經和基督教信仰斷然否定罪也是上帝創造的。
上帝是全善的絕對存在,因此上帝所直接創造的必定都是善的。罪是善的缺失(如同正電子是電子海中的空穴),不是上帝的直接創造,而是被造物濫用自由的結果。
上帝的創造是為了擴展三位一體的愛到被造物,因此必須賜給自由(因為機器人不會愛)。上帝知道自由意志會被濫用而產生罪(偏離上帝本性的思想和行為)。罪被用來傷害人,就成為惡。
人在犯罪之後會在罪惡的世界中遇到苦難。人或者選擇加入惡,享受其中暫時的快樂;或者遠離惡、尋求善、以致認識上帝。前者是自然的;後者是上帝揀選和作工的結果。
上帝允許罪惡在世上暫時掌權的目的是為了拯救靈魂,在要救的數目滿了之後就會除掉罪惡,進入全善的永恆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