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豎笛誰發明的

豎笛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8-08 21:12:02

Ⅰ 豎笛發明

豎笛是歐洲一種歷史悠久的木管樂器,從中世紀起開始使用,它起源於15世紀的義大利,十六至十八世紀盛行於歐洲各國。

Ⅱ 笛子是誰發明的

笛子的歷史

黃帝時期,即距今大約4000多年前,黃河流域生長著大量竹子,開始選竹為材料制笛,《史記》記載:「黃帝使伶倫伐竹於昆豀、斬而作笛,吹作鳳鳴」,以竹為村料是笛制的一大進步,一者竹比骨振動性好,發音清脆;二者竹便於加工。秦漢時期已有了七孔竹笛,並發明了兩頭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製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

笛在古代稱為「篴」。到了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記載。

1978年,從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了兩支竹篪,從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兩支竹笛,出土的篪和古籍中記載的漢篪,除長度略有出入外,其他形制完全相同;出土的笛除與記載相同外,並在墓內的竹筒上寫有篪的字樣,顯然是古代竹笛,古代的篪和笛非常相似,歷來有人篪、笛不分,說成是同一樂器,實際是有區別的。從出土篪、笛可以看出:篪, 6孔,閉口,能奏五聲加一變化音,全身髹(xiū)漆;笛,7孔,開口,能奏七聲加兩個變化音,不髹漆。戰國時,篪是祭神或宴亭時演奏的主要旋律樂器之一,笛也非常流行,屈原學生宋玉的《笛賦》中也曾講到當時南方的笛,與今日之笛已十分相像。

笛在漢代前多指豎吹笛,秦漢以來,笛已成為豎吹的簫和橫吹的笛的共同名稱,並延續了很長時期。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後傳入橫笛,亦稱「橫吹」。它在漢代的鼓吹樂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兩支竹笛,都屬橫吹類的笛樂器。

北朝時,笛子不僅極為普遍,而且有所發展,形制、長短、粗細變化較大。到了北周和隋代,開始有了「橫笛」之名。隋朝後期,出現了能演奏半音階的十孔笛。

從唐代起,笛子還有大橫吹和小橫吹的區別。同時,豎吹的篪才被稱為簫,橫吹則稱之為笛。唐朝呂才,制「尺八」,豎吹,並傳入日本;在古都奈良的正倉院中,珍藏著我國盛唐時期製作的4支橫笛。其中有牙和雕石橫笛各一支,竹質的兩支,它們長短不同,但都開有7個橢圓形音孔。劉系作七星管笛,蒙膜助聲,是為笛加膜的第一人。

在晉時已有豎笛,吹頭加一木頭,使氣從縫隙中通過,射向兩哨孔邊陵發音。

宋笛制多樣,有叉手笛、龍頸笛、十一孔的小橫吹、九孔的大橫笛、七孔玉笛等等。

元朝以後笛子與現在類似,由於戲曲的蓬勃發展,笛子成為很多劇種的伴奏樂器,並按伴奏劇種不同分為兩類:梆笛和曲笛。

20世紀六十年代,趙松庭發明排笛,將2至4根不同調的笛子扎在一起,音域可擴大三個八度以上,音樂富於變化,易於演奏。

笛子是中國廣為流傳的吹奏樂器,因為是用天然竹材製成,所以也稱為"竹笛"。

笛子由一根竹管做成,裡面去節,在管身上開有一個吹孔、一個膜孔、六個音孔。吹孔是笛子的第一個孔,氣流由此吹入,使管內空氣振動而發音。膜孔是笛子的第二個孔,專用來貼笛膜,笛膜多用蘆葦膜或竹膜做成,笛膜經氣流振動,便發出清脆而圓潤的樂音。

笛子雖然短小簡單,但它卻有七千年的歷史。大約在四千五百多年前的時候,笛子由骨制改為竹製。在公元前1世紀末漢武帝時,笛子稱為"橫吹",它在當時的鼓吹樂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從7世紀開始,笛子又有了改進,增加了膜孔,使它的表現力有了很大的發展,並且演奏技術也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到了10世紀,隨著宋詞元曲的崛起,笛子成了伴奏吟詞唱曲的主要樂器,在民間戲曲以及少數民族劇種的樂隊里,笛子也是不可缺少的樂器。

笛子的表現力非常豐富,它既能演奏悠長、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現遼闊、寬廣的情調,同時也可以奏出歡快華麗的舞曲和婉轉優美的小調。然而,笛子的表現力不僅僅在於優美的旋律,它還能表現大自然的各種聲音。比如模仿各種鳥叫等。

笛子不但演奏技巧豐富,而且它的品種也多種多樣,有曲笛、梆笛、定調笛、加鍵笛、玉屏笛、七孔笛、十一孔笛等,並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南北兩派。

Ⅲ 長笛是誰發明的

長笛是現代管弦樂和室樂中主要的高音旋律樂器,外型是一根開有數個音孔的圓柱型長管。早期的長笛是烏木或者椰木製,現代多使用金屬的材質,比如普通的鎳銀合金到專業型的銀合金,9K和14K金等,90後中學生多使用笛頭純銀或純銀長笛,較受歡迎的牌子有愛攀、阿塔斯和吉普特,也有表演者使用特殊的玻璃長笛。傳統木質長笛的音色特點是圓潤、溫暖、細膩,而金屬長笛的音色就比較明亮寬廣。不同材料的長笛完全根據演奏者的愛好選擇。但是在樂隊中應該統一使用一種長笛,以得到最和諧和飽滿的音響效果。

長笛是現代已知的樂器家族中最古老的成員之一,「笛 」這種稱呼被古人用來統稱其他所有的管型樂器,包括各種橫笛和豎笛,而並不體現他們之間的差異。
石器時代的人們因為不滿足於葦管單調的聲音,所以在野獸的腿骨上打上洞,製造出的就是最原始的笛子——骨笛;現代長笛的祖先,並不同於現在的其他一些笛子。尖頭笛和鳥嘴笛通常被認為是現代長笛真正的祖先,但這兩者本身同長笛並沒有直接的關系。在十七世紀前就已經相當流行的尖頭笛,它本身的前身是一種古豎笛——一種結構簡單,管身有音孔,同時又有音鍵的豎笛,靠簧片發聲。這種小笛子在民間很流行,現在依然能找到它的變種。長笛另一個近親祖先就是橫笛,它的祖先是從亞洲流傳而來的蘆笛。橫笛的特點是它已經不使用簧片,而是在管身側面打開一個「吹口」,更接近於今天的長笛,但是橫笛在十七世紀前的地位卻是遠遠在豎笛之下,十七世紀後,橫笛的優點才漸漸地被肯定,成為樂隊中穩固的成員。而尖頭笛本身的特點決定了自身的發展有限,在橫笛日趨流行的時期,尖頭笛慢慢地退出了歷史的舞台,現在只有在古老的樂曲和博物館中才能找到了。
橫笛不同於尖頭笛的沒落,橫笛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得到種種改進。音孔和音鍵的數量慢慢地增加到現代長笛的標准,並且設計出了分節的笛身——這種新的設計使得調音變得更容易。長笛必須的機械結構也得到逐步的增加,結構與今天的長笛已經十分的類似。
其中與現代長笛最接近的是一種老式D調德國長笛,據記載這種德國長笛大約在1667年左右在管弦樂隊中出現,自從蘆笛從亞洲傳入歐洲後,德國就是成為其發展的中心,德國長笛的名稱也因此而來,不過這種德國長笛本身沒有得到進一步發展,直到20世紀初,仍然保留了原來的特點和用途。這種德國長笛後曾在法國得到一些發展,之後傳回了德國,德國的長笛演奏家兼數學家特奧巴爾德·彪姆Theobald Boehm (1794-1881) 根據之前英國人威廉·哥登的理論,設計製造了一種新式長笛:這種長笛使用的是金屬的材料,金屬材料的使用使長笛更耐用,零件更容易在工廠中批量製造,金屬長笛的音量也比傳統木長笛大,更適合在大型音樂廳表演。此外還有錐形的上管和管體厚度、音孔直徑、音孔之間的距離等一系列特定的規格,這些數據使得長笛的音準進一步得到提高,這種長笛的設計中最重要的就是被稱為彪姆系統的按鍵結構。彪姆系統是一種多鍵聯動的設計,按下一個音鍵,與之關聯的另一鍵也會自動按下,這樣使一個手指就能按下兩個音孔。

Ⅳ 什麼時候小學開始音樂課吹豎笛的誰提出的有特別目的嗎

在國外,豎笛早已成為小學生就開始學習音樂的最好樂器了,豎笛是學習音樂入門最好的樂器,音樂家早就看好這個樂器了,實際上,很多的管樂音樂家都從學習豎笛開始進入音樂大門的。。。。。。。我了解很多樂器,口琴,哨笛,豎笛,單簧管,長笛,吉他,小提琴,薩克斯。。。。。。口琴是非常容易學習的樂器,攜帶是最方便的,譽為口袋裡面的小提琴,哨笛是愛爾蘭的民族樂器,類似中國的竹笛,攜帶也方便,但轉調不方便,而且最高音區比較刺耳。一般錄音要做一些處理的。。。。。。。。。。。。。如果你沒有音樂基礎,那麼學習巴洛克豎笛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口琴雖然非常好,可是口琴的衛生是最難保證的,而且用一段時間後,簧片會加厚,影響音準,,哨笛不能吹奏復雜的協奏曲。。。。。而巴洛克豎笛是長笛的前身,和小提琴一樣的任意轉調,吹奏復雜協奏曲,保養和攜帶都非常容易,被全世界音樂家最看好的學習音樂入門最好的樂器。。。。。學習任何樂器,不吃苦是根本不可能的,學習舞蹈要彎腰,壓腿,學習吉他要正確專業的訓練,,都是必須的。我勸你,要有決心和毅力,我推薦你學習巴洛克豎笛是學習音樂入門最好的樂器,,可以到我空間去了解一下這些樂器。。。。。。。學習任何樂器都要掌握其基本功,例如巴洛克豎笛基本功是氣息,連音,各種吐音。。,樂器的基本功都是演奏音階的水平高低決定的,就是誰的音階速度和准確越快越好,誰技巧就高。。。。還有學習音樂知識,視唱練耳。。。。。。。。。。。。。。。

Ⅳ 笛子是誰發明的

笛子的歷史 黃帝時期,即距今大約4000多年前,黃河流域生長著大量竹子,開始選竹為材料制笛,《史記》記載:「黃帝使伶倫伐竹於昆豀、斬而作笛,吹作鳳鳴」,以竹為村料是笛制的一大進步,一者竹比骨振動性好,發音清脆;二者竹便於加工。秦漢時期已有了七孔竹笛,並發明了兩頭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製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 笛在古代稱為「篴」。到了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記載。 1978年,從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了兩支竹篪,從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兩支竹笛,出土的篪和古籍中記載的漢篪,除長度略有出入外,其他形制完全相同;出土的笛除與記載相同外,並在墓內的竹筒上寫有篪的字樣,顯然是古代竹笛,古代的篪和笛非常相似,歷來有人篪、笛不分,說成是同一樂器,實際是有區別的。從出土篪、笛可以看出:篪, 6孔,閉口,能奏五聲加一變化音,全身髹(xiū)漆;笛,7孔,開口,能奏七聲加兩個變化音,不髹漆。戰國時,篪是祭神或宴亭時演奏的主要旋律樂器之一,笛也非常流行,屈原學生宋玉的《笛賦》中也曾講到當時南方的笛,與今日之笛已十分相像。 笛在漢代前多指豎吹笛,秦漢以來,笛已成為豎吹的簫和橫吹的笛的共同名稱,並延續了很長時期。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後傳入橫笛,亦稱「橫吹」。它在漢代的鼓吹樂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兩支竹笛,都屬橫吹類的笛樂器。 北朝時,笛子不僅極為普遍,而且有所發展,形制、長短、粗細變化較大。到了北周和隋代,開始有了「橫笛」之名。隋朝後期,出現了能演奏半音階的十孔笛。 從唐代起,笛子還有大橫吹和小橫吹的區別。同時,豎吹的篪才被稱為簫,橫吹則稱之為笛。唐朝呂才,制「尺八」,豎吹,並傳入日本;在古都奈良的正倉院中,珍藏著我國盛唐時期製作的4支橫笛。其中有牙和雕石橫笛各一支,竹質的兩支,它們長短不同,但都開有7個橢圓形音孔。劉系作七星管笛,蒙膜助聲,是為笛加膜的第一人。 在晉時已有豎笛,吹頭加一木頭,使氣從縫隙中通過,射向兩哨孔邊陵發音。 宋笛制多樣,有叉手笛、龍頸笛、十一孔的小橫吹、九孔的大橫笛、七孔玉笛等等。 元朝以後笛子與現在類似,由於戲曲的蓬勃發展,笛子成為很多劇種的伴奏樂器,並按伴奏劇種不同分為兩類:梆笛和曲笛。 20世紀六十年代,趙松庭發明排笛,將2至4根不同調的笛子扎在一起,音域可擴大三個八度以上,音樂富於變化,易於演奏。 笛子是中國廣為流傳的吹奏樂器,因為是用天然竹材製成,所以也稱為"竹笛"。 笛子由一根竹管做成,裡面去節,在管身上開有一個吹孔、一個膜孔、六個音孔。吹孔是笛子的第一個孔,氣流由此吹入,使管內空氣振動而發音。膜孔是笛子的第二個孔,專用來貼笛膜,笛膜多用蘆葦膜或竹膜做成,笛膜經氣流振動,便發出清脆而圓潤的樂音。 笛子雖然短小簡單,但它卻有七千年的歷史。大約在四千五百多年前的時候,笛子由骨制改為竹製。在公元前1世紀末漢武帝時,笛子稱為"橫吹",它在當時的鼓吹樂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從7世紀開始,笛子又有了改進,增加了膜孔,使它的表現力有了很大的發展,並且演奏技術也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到了10世紀,隨著宋詞元曲的崛起,笛子成了伴奏吟詞唱曲的主要樂器,在民間戲曲以及少數民族劇種的樂隊里,笛子也是不可缺少的樂器。 笛子的表現力非常豐富,它既能演奏悠長、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現遼闊、寬廣的情調,同時也可以奏出歡快華麗的舞曲和婉轉優美的小調。然而,笛子的表現力不僅僅在於優美的旋律,它還能表現大自然的各種聲音。比如模仿各種鳥叫等。 笛子不但演奏技巧豐富,而且它的品種也多種多樣,有曲笛、梆笛、定調笛、加鍵笛、玉屏笛、七孔笛、十一孔笛等,並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南北兩派。

Ⅵ 笛子是哪個國家最早發明的

世界上最早的笛子

我國考古工作者在聞名於世的母系氏族公社繁榮階段的典型遺址河姆渡,先後出土了一百六十多件珍貴的骨笛,這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笛子。
這批笛子多用禽骨製作而成,長約6——10厘米,直徑在1厘米左右。大部分都是橫開2個音孔,也有1孔和3孔的。有的骨笛的管腔內還插入一截小骨棒,可以抽動,吹起來能發出清脆的聲音。現在新疆塔吉克族還流傳著一種叫「那依」的笛子,和這種笛子十分相像。「那依」是用兀鷹的翅膀骨製成的,一頭粗,一頭細,細的一頭橫開了一個音孔。尤其令人驚嘆的是,河姆渡出土的這批骨笛中,竟有一支是橫開一個吹孔、六個音孔的骨笛,這幾乎和今天的竹笛一模一樣了。
河姆渡骨笛的出土,引起了國內外有關專家的興趣和關注,不少專家在專門研究它。我國天津的劉士鉞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令人矚目。劉士鉞是位殘疾人,可他毅力驚人,自學成才。他用英文撰寫的論文《中國浙江河姆渡骨笛》,在德國漢諾市舉行的第三屆國際音樂考古會上被宣讀後,受到中外專家的高度評價。他在法國發表的有關中國骨笛的論文,也受到一致贊賞。劉士鉞因研究河姆渡骨笛成就突出,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聘請為國際民間音樂委員會的第一位中國委員。
劉士鉞在他的論文中指出,中國骨笛的產生要比世界其它國家早3000年。而且7000年前就能製作一個吹孔、六個音孔、具有現代橫笛雛形的骨笛,確實了不起。
著名的笛子演奏家趙松庭1987年曾在杭州大學做過一次《笛藝縱談》的學術報告。他說中國骨笛產生於生活,我們祖先在食鳥獸肉、吸骨髓時,發現管狀骨可以發出聲音,於是逐漸將它發展成為了笛子。會上,被譽為「水鄉神笛」的趙松庭的弟子蔣國基還用仿製的骨笛作了演奏,其聲音高昂脆亮,十分動聽。
浙江省餘姚市有位年輕的教師陸洲,採用4公斤以上的公雞腿骨,將骨髓抽干、洗凈,用砂紙打磨光滑,然後挖孔,仿製成造型逼真、音色優美的骨笛。陸洲還創作了反映7000年前河姆渡人民勞動生活的骨笛獨奏曲《河姆追溯》。在1986年文化部舉辦的全國民間音樂舞蹈比賽中,陸洲用他的仿古骨笛演奏了《河姆追溯》一曲,獲得成功。演奏和作曲雙雙獲獎。香港的音樂家張向華先生,用陸洲贈給他的骨笛和《演奏方法》在香港的一次音樂會上做了演出,結果轟動全場,被譽為是「整個音樂會上最受歡迎的節目」。

Ⅶ 豎笛是哪個國家的哪個人發明的

應該是中國發明的,具體人沒有記載。
 笛在漢代前多指豎吹笛,秦漢以來,笛已成為豎吹的簫和橫吹的笛的共同名稱,並延續了很長時期。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後傳入橫笛,亦稱「橫吹」。它在漢代的鼓吹樂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兩支竹笛,都屬橫吹類的笛樂器。 北朝時,笛子不僅極為普遍,而且有所發展,形制、長短、粗細變化較大。到了北周和隋代,開始有了「橫笛」之名。
 在晉時已有豎笛,吹頭加一木頭,使氣從縫隙中通過,射向兩哨孔邊陵發音。 宋笛制多樣,有叉手笛、龍頸笛、十一孔的小橫吹、九孔的大橫笛、七孔玉笛等等。 元朝以後笛子與現在類似,由於戲曲的蓬勃發展,笛子成為很多劇種的伴奏樂器,並按伴奏劇種不同分為兩類:梆笛和曲笛。

Ⅷ 豎笛是誰發明的

據考古發現,迄今最早發現的recorder(木笛\直笛\豎笛)在荷蘭的一個小鎮,

Ⅸ 豎笛的豎笛演奏家

豎笛大師WalterVanHauwe曾在他的書中說過這么一段話:「如果你比較一下Stravinsky年輕時,現
在的我們聽到他的音樂的反應,你便能發現人們聽音樂的味口改變得有多迅速。」在35年後,Stravinsky與Schoenberg的音樂早已被接受,並且在這十年到二十年間,披頭土的音樂早已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這段話真是具體刻畫音樂歷史的改變。
在十八世紀後半,必然也發生了類似的變化,到底有什麼變化呢?
當時歌劇變得受大家歡迎,symphonyorchestra也變得編制更大了,而音樂廳又開始出現私人的包廂,當然,樂器也就跟著變得更大聲,體積更大,更寬廣的音域,以及更誇張效果的音樂性,這些都造就了新音樂的誕生,但是,在當時,大部分的樂器無法產生這樣的效果,也因此,開始了樂器的改造。不過,有一些樂器卻因為某些原因而無法被改造發展,當然,豎笛就是其中一種,因為豎笛柔軟的音色,音域的限制,在移調上的困難以及音準上的不易掌控,都是造成豎笛無法被發展的原因,即使在1900年左右,豎笛被挖掘出來時,仍遇到和十八世紀時同樣的問題,仍舊無法在音量上與交響樂器抗衡。不過,因為室內樂Chambermusic漸漸被重視,豎笛便不再需要被拿去和交響樂樂器相比較,豎笛也已經發展出更新更好的吹奏技巧,當然也造就另一番新局面。
大膽的開始,深情的長嘆息,輕盈的舞步,激動卻適宜的情緒,這幾句話是形容十七世紀初當時的音樂最完美的詮釋,其實,在當時的音樂中,很少是給特別指名給豎笛來演奏的作品,大部分是為小提琴或是當時的其它管樂所寫,不過,在當時,演奏者擁有很大的自由及空間來選擇適宜的樂器演奏,因而同一作品會有由不同樂器演奏的版本,而豎笛再當時的音樂里也表現了無可取代的音樂特色。 泰勒曼Telemann,德國作曲家,1681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國,他大部分的音樂教育幾乎是在自學中得來的,不過,在12歲時,他便在音樂學校擔任代課音樂教師,但是他母親卻禁止他繼續往音樂的路上走,不過,在他十七歲時,他擅自將學校的地理科學課程改為音樂課程,並在未來四年間,看遍了城中大大小小的音樂會,很不幸的,他母親又再次禁止他就讀音樂科系,並強迫他轉學至萊比錫讀法律系,當然,我們還能認識今日的Telemann,他的一位室友可居功不小呢,一天,他的室友無意間發現了Telemann的一個作品,並安排這個作品在St.Thomass教堂發表演出,結果當然引起了大大小小的回響,當時萊比錫市的市長,便給了Telemann一個任務,要他每星期都得要發表一首新的Cantata,而開始了Telemann的音樂人生涯。
我想許多學生都演奏過Telemann的作品,也常聽見Telemann這個名字,但是,你們必定不能想像在這偉大的作曲家年輕時學習音樂歷程的艱苦,盡管Telemann沒有擅於變化的天份,沒有他的朋友巴哈對心靈上感受的深刻,也沒有韓德爾豐富的變化性,但是,他的音樂卻是流動而具靈性的,反過來說,因為Telemann充滿創新的手法,使得他的音樂在沉寂了一個半世紀後又再度復活。
Telemann跨越了好幾個音樂的新紀元,Telemann比德國巴洛克早期非常偉大的作曲家Schutz舒次晚七年出生,並且在貝多芬出生前三年去世,在音樂上他有很多偉大的作品,並創造出當時偉大的德國浪漫樂章,比其他幾乎同時期的巴哈和韓德爾,Telemann更是根深蒂固的在巴洛克傳統音樂,並且見證了巴洛克時代的改變而進入了新的一種較不復雜的音樂風格,因為巴洛克巴哈及韓德爾最大的不同是Telemann促進了這種新音樂風格的演變,他將舊有的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風格改變為當時的人無法想像的豐富與深刻。

閱讀全文

與豎笛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