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磁力鏈接是誰發明的

磁力鏈接是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8-08 20:46:38

① 磁力鏈接的開頭「magnet:xt=urn:btih:」是什麼含義

magnet代表磁力鏈接。xt代表eXact Topic,urn代表Uniform Resource Name;btih代表BitTorrent info hash。對等網路中進行信息檢索和下載文檔的電腦程序。這種鏈接是通過不同文件內容的Hash結果生成一個純文本的「數字指紋」,來識別文件的權。而不是基於文件的位置或者名稱。

磁力鏈接:類似下面這樣以「magnet:?xt=urn:btih:」開頭的字元串,就是一條磁力鏈接;確切的說:「磁力鏈接」的主要作用是識別【能夠通過「點對點技術(即:P2P)」下載的文件】。

(1)磁力鏈接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磁力鏈接不基於文檔的IP地址或定位符,而是在分布式資料庫中,通過散列函數值來識別、搜索來下載文檔。因為不依賴一個處於啟動狀態的主機來下載文檔,所以特別適用沒有中心伺服器的對等網路。舉例來說,一個常見的磁力鏈接形式為「magnet:?xt=urn:btih:」。

一個磁力鏈接可被運行在幾乎所有平台上的應用程序們使用以下載一個文件。因為磁力鏈接十分簡潔且為純文本格式,所以用戶可以很方便地將其復制到電子郵件或即時消息中,比如種子文件。

② 磁力是誰發現的又有什麼小故事呢

古代磁鐵石的發現和磁力的傳說
先秦時代我們的先人已經積累了許多這方面的認識,在探尋鐵礦時常會遇到磁鐵礦,即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鐵)。這些發現很早就被記載下來了。《管子》的數篇中最早記載了這些發現:「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銅。」其他古籍如《山海經》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磁石的吸鐵特性很早就被人發現,《呂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鐵,或引之也。」那時的人稱「磁」為「慈」他們把磁石吸引鐵看作慈母對子女的吸引。並認為:「石是鐵的母親,但石有慈和不慈兩種,慈愛的石頭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頭就不能吸引了。」據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咸陽附近修阿房宮,宮中有一座門是用磁石做成,如果有人身穿盔甲,暗藏兵器,入宮行刺,就會被磁石門吸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磁學知識。
漢朝以前人們把磁石寫做「慈石」,是慈愛石頭的意思。
既然磁石能吸引鐵,那麼是否還可以吸引其他金屬呢?我們的先民做了許多嘗試,發現磁石不僅不能吸引金、銀、銅等金屬,也不能吸引磚瓦之類的物品。西漢的時候人們已經認識到磁石只能吸引鐵,而不能吸引其他物品。
當把兩塊磁鐵放在一起相互靠近時,有時候互相吸引,有時候相互排斥。現在人們都知道磁體有兩個極,一個稱N極,一個稱S極。同性極相互排斥,異性極相互吸引。那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這個道理,但對這個現象還是能夠察覺到的。
到了西漢,有一個名叫欒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這個性質做了兩個棋子般的東西,通過調整兩個棋子極性的相互位置,有時兩個棋子相互吸引,有時相互排斥。欒大稱其為「斗棋」。他把這個新奇的玩意獻給漢武帝,並當場演示。漢武帝驚奇不已,龍心大悅,竟封欒大為「五利將軍」。欒大利用磁石的性質,製作了新奇的玩意蒙騙了漢武帝。
地球也是一個大磁體,它的兩個極分別在接近地理南極和地理北極的地方。因此地球表面的磁體,可以自由轉動時,就會因磁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指示南北。這個道理古人不夠明白,但這類現象他們很清楚。
【指南針的始祖——司南】
指南針的始祖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它是用天然磁石製成的。樣子象一把湯勺,圓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盤」上並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轉。當它靜止的時候,勺柄就會指向南方。古人稱它為「司南」,當時的著作《韓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穀子》中記載了司南的應用,鄭國人采玉時就帶了司南以確保不迷失方向。
春秋時代,人們已經能夠將硬度5度至7度的軟玉和硬玉琢磨成各種形狀的器具,因此也能將硬度只有5.5度至6.5度的天然磁石製成司南。東漢時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論衡》中對司南的形狀和用法做了明確的記錄。司南是用整塊天然磁石經過琢磨製成勺型,勺柄指南極,並使整個勺的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置於光滑的地盤之中,地盤外方內圓,四周刻有干支四維,合成二十四向。這樣的設計是古人認真觀察了許多自然界有關磁的現象,積累了大量的知識和經驗,經過長期的研究才完成的。司南的出現是人們對磁體指極性認識的實際應用。 但司南也有許多缺陷,天然磁體不易找到,在加工時容易因打擊、受熱而失磁。所以司南的磁性比較弱,而且它與地盤接觸處要非常光滑,否則會因轉動摩擦阻力過大,而難於旋轉,無法達到預期的指南效果。而且司南有一定的體積和重量,攜帶很不方便,這可能是司南長期未得到廣泛應用的主要原因。
司南由青銅盤和天然磁體製成的磁勺組成,青銅盤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於盤中心圓面上,靜止時,勺尾指向為南。
【指南針——從「吸鐵石」說起】
指南針是磁鐵做成的。磁鐵能吸鐵,通常稱為「吸鐵石」,古代稱為「慈石」因為它一碰到鐵就吸住,好一個慈祥的母親吸引自己的孩子一樣。後來,人們才稱它為「磁石」。
每塊磁鐵兩頭都有不同的磁極,一頭叫S極,另一頭叫N極。我們居住的地球,也是一塊天然的大磁體,在南北兩頭也有不同的磁極,靠近地球北極的是S極,靠近地球南極的是N極。我們知道,同性磁極相斥,異性磁極相吸引,所以,不管在地球表面的什麼地方,拿一根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它的N極總是指向北方,S極總是指向南方。
指南針是利用磁鐵的特性做成的,那麼,世界上哪個國家最早發現磁鐵和它的特性的呢?
二千多年以前,也就是春秋戰國時候,我國已經用鐵來製造農具了。勞動人民在尋找鐵礦的時候,就發現了磁鐵,並且知道它能夠吸鐵。
我國古書《管子》上有這樣的記載:「上有慈石者,下有銅金。」「銅金」就是一種鐵礦。《管子》這部書產生在公元前三世紀,這說明我國最遲在公元前三世紀就知道磁石能夠吸鐵了。
秦朝時候,還有這樣有趣的傳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在陝西咸陽造了一個很大的阿房宮,阿房宮中有一個磁石門,完全用磁鐵造成。如果有誰帶著鐵器想去行刺,只要經過那裡,磁石門就會把這個人吸住。
另外,根據古書記載,漢武帝時候,膠東有個欒大,獻給漢武帝一種斗棋。這種棋子一放到棋盤上,就會互相碰擊,自動鬥起來。漢武帝看了非常驚奇。原來來大的棋子是用磁石做的,所以有磁性,能互相吸引碰擊,只是漢武帝不懂這個道理罷了。
【指南針的發明】
古代民間常用薄鐵葉剪裁成魚形,魚的腹部略下凹,像一隻小船,磁化後浮在水面,就能指南北。當時以此做為一種游戲。東晉的崔豹在《古今注》中曾提到這種「指南魚」。
北宋時,曾公亮在《武經總要》載有製作和使用指南魚的的方法:「用薄鐵葉剪裁,長二寸,闊五分,首尾銳如魚型,置炭火中燒之,侯通赤,以鐵鈐鈐魚首出火,以尾正對子位,蘸水盆中,沒尾數分則止,以密器收之。用時,置水碗於無風處平放,魚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向午也。」這是一種人工磁化的方法,它利用地球磁場使鐵片磁化。即把燒紅的鐵片放置在子午線的方向上。燒紅的鐵片內部分子處於比較活動的狀態,使鐵分子順著地球磁場方向排列,達到磁化的目的。蘸入水中,可把這種排列較快地固定下來,而魚尾略向下傾斜可增大磁化程度。人工磁化方法的發明,對指南針的應用和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在磁學和地磁學的發展史上也是一件大事。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另一種人工磁化的方法:「方家以磁石摩針鋒,則能指南。」按沈括的說法,當時的技術人員用磁石去摩擦縫衣針,就能使針帶上磁性。從現在的觀點來看,這是一種利用天然磁石的磁場作用,使鋼針內部磁疇的排列趨於某一方向,從而使鋼針顯示出磁性的方法。這種方法比地磁法簡單,而且磁化效果比地磁法好,摩擦法的發明不但世界最早,而且為有實用價值的磁指向器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夢溪筆談》是沈括(1031—1095年)所著的有關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著作,書中談到磁學和指南針的一些問題。他在《夢溪筆談》的補筆談中談到了摩擦法磁化時產生的各種現象:「以磁石摩針鋒,則銳處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南北相反,理應有異,未深考耳。」這是說,用磁石去摩擦縫衣針後,針鋒有時指南,也有時指北。從現在的觀點來看,磁石都有N和S兩個極,磁化時縫衣針針鋒的方位不同,則磁化後的指向也就不同。但沈括並不知道這個道理,他真實的記錄了這個現象並坦白承認自己沒有做深入思考。以期望後人能進一步探討。
關於磁針的裝置方法,沈括介紹了四種方法:
1.水浮法——將磁針上穿幾根燈心草浮在水面,就可以指示方向。
2.碗唇旋定法——將磁針擱在碗口邊緣,磁針可以旋轉,指示方向。
3.指甲旋定法——把磁針擱在手指甲上面由於指甲面光滑,磁針可以旋轉自如,指示方向。
4.縷懸法——在磁針中部塗一些蠟,粘一根蠶絲,掛在沒有風的地方,就可以指示方向了。
沈括還對四種方法做了比較,他指出,水浮法的最大缺點,水面容易晃動影響測量結果。碗唇旋定法和指甲旋定法,由於摩擦力小,轉動很靈活,但容易掉落。沈括比較推重的是縷懸法,他認為這是比較理想而又切實可行的方法。事實上沈括指出的四種方法已經歸納了迄今為止指南針裝置的兩大體系——水針和旱針。
南宋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介紹了另一類指南魚和指南龜的製作方法。這種指南魚與《武經總要》一書記載的不一樣,是用木頭刻成魚形,有手指那麼大,木魚腹中置入一塊天然磁鐵,磁鐵的S極指向魚頭,用蠟封好後,從魚口插入一根針,就成為指南魚。將其浮於水面,魚頭指南,這也是水針的一類。
指南龜是當時流行的一種新裝置,將一塊天然磁石放置在木刻龜的腹內,在木龜腹下方挖一光滑的小孔,對准並放置在直立於木板上的頂端尖滑的竹釘上,這樣木龜就被放置在一個固定的、可以自由旋轉的支點上了。由於支點處摩擦力很小,木龜可以自由轉動指南。當時它並沒有用於航海指向,而用於幻術。但是這就是後來出現的旱羅盤的先聲。
指南龜發明年代不晚於1325年。木塊刻成龜型,龜腹部中心嵌以磁體,木龜安放在尖狀立拄上,靜止時首尾分指南北。
【羅盤定位】
要確定方向除了指南針之外,還需要有方位盤相配合。最初使用指南針時,可能沒有固定的方位盤,隨著測方位的需要,出現了磁針和方位盤一體的羅盤。羅盤有堪輿用的羅經盤和水羅盤、旱羅盤。
方位盤仍是二十四向,但是盤式已經由方形演變成圓形。這樣一來只要看一看磁針在方位盤上的位置,就能斷定出方位來。南宋時,曾三異在《因話錄》中記載了有關這方面的文獻:「地螺或有子午正針,或用子午丙壬間縫針。」這是有關羅經盤最早的文獻記載。文獻中所說的「地螺」,就是地羅,也就是羅經盤。文獻中已經把磁偏角的知識應用到羅盤上。這種羅盤不僅有子午針(確定地磁場南北極方向的磁針),還有子午丙壬間縫針(用日影確定的地理南北極方向)這兩個方向之間的夾角,就是磁偏角。
盤面周圍刻二十四方位,內中盛水,磁針橫穿燈草,浮於水面。
現在人們已經知道,地球的兩個磁極和地理的南北極只是接近,並不重合。磁針指向的是地球磁極而不是地理的南北極,這樣磁針指的就不是正南、正北方向而略有偏差,這個角度就叫磁偏角。又因為地球近似球形,所以磁針指向磁極時必向下傾斜,和水平方向有一個夾角,這個夾角稱為磁傾角。不同地點的磁偏角和磁傾角都不相同。成書於北宋的《武經總要》在談到用地磁法製造指南針時,就注意利用了磁傾角。沈括在《夢溪筆談》談到指南針不全指南,常微偏東。指出了磁偏角的存在。磁偏角和磁傾角的發現使指南針的指向更加准確。
【磁性質的應用】
指南針一經發明很快就被應用到軍事、生產、日常生活、地形測量等方面,特別是航海上。指南針在航海上的應用有一個逐漸發展過程。成書年代略晚於《夢溪筆談》的《萍洲可談》中記有:「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則觀指南針。」這是世界航海史上最早使用指南針的記載。文中指出,當時只在日月星辰見不到的時候才使用指南針,可見指南針剛開始使用時,使用還不熟練。二十幾年後,許兢的《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也有類似的記載:「惟視星斗前邁,若晦冥則用指南浮針,以揆南北。」到了元代,指南針一躍而成海上指航的最重要的儀器了。不論晝夜晴陰都用指南針導航了。而且還編制出使用羅盤導航,在不同航行地點指南針針位的連線圖,叫做「針路」。船行到某處,採用何針位方向,一路航線都一一標識明白,作為航行的依據。
指南針的發明是古代先民對磁現象的觀察和研究的結果。古代先民對磁現象的觀察和研究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了磁的性質,並試圖更多地應用這些性質。傳說秦始皇修建阿房宮時,有一宮門是用磁鐵製造的。如果刺客帶劍而過,立刻會被吸住,被衛兵當場捕獲。這樣的故事還很多,《晉書.馬隆傳》記載馬隆率兵西進甘、陝一帶,在敵人必經的狹窄道路兩旁,堆放磁石。穿著鐵甲的敵兵路過時,被牢牢吸住,不能動彈了。馬隆的士兵穿犀甲,磁石對他們沒有什麼作用,可自由行動。敵人以為神兵,不戰而退。東漢的《異物志》記載了在南海諸島周圍有一些暗礁淺灘含有磁石,磁石經常把「以鐵葉錮之」的船吸住,使其難以脫身。
魏晉南北朝時,我國先民對磁石的性質已有了很多認識。就連當時的詩人曹植在矯志詩中也用了「磁石引鐵,於金不連。」的句子。可見他也了解磁石的性質。南北朝梁代的陶弘景在《名醫別錄》中提出了磁力測量的方法,他指出:優良磁石出產在南方,磁性很強,能吸引三、四根鐵針,使幾根針首尾相連掛在磁石上。磁性更強的磁石,能吸引十多根鐵針,甚至能吸住一、二斤刀器。陶弘景不僅提出了磁性有強弱之分,而且指出了測量方法。這可能是世界上有關磁力測量的最早記載。
我國先民對磁石的性質的研究和認識是指南針發明和發展的基礎。
指南針在古代主要被堪輿家們用於相宅相墓,同時也被用於航海及其他。正是這後者對人類社會進步發揮了巨大作用,因而指南針才得以躋身於古代四大發明的行列。我國典籍記載指南針用於航海,始於宋代朱彧1119年寫的《萍洲可談》,書中寫道:「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之後,類似的文獻層出不窮,這表明在航海活動中,指南針普及得相當快。這一發明後來經阿拉伯傳入歐洲,對歐洲的航海業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文明進程,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就是因為這東西用來指南的。況且,最早在戰國時期《韓非子》一書中,就記載了現在稱為指南針的原型——司南,「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並在東漢王充《論衡》中便記述了司南的具體形制,「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
且,指南針不但最早為中國發明,並隨後演變成羅盤並應用於航海事業上。北宋朱彧所著《坪洲可談》一書中,最早記載了航海中使用指南針的情況,「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隱晦觀指南針」。其後,南宋福建路市舶司(當時管理對外貿易的政府機關)提舉趙汝適在所著《諸蕃志》中提到,「舟舶來往,惟以指南針為則,晝夜守視惟謹,毫釐之差,勝似系焉」。
就在這一時期(北宋末南宋初,約為1180年左右),中國的指南針(或者說羅盤)通過阿拉伯商人傳入歐洲。此後,羅盤在世界航海事業上被廣泛應用,因此才有15世紀-16世紀歐洲人的世界地理大發現。這一切,按照中國官方的歷史教科書來看,由於這一淵源關系,歐洲人的指南針亦是應來「指南」。
後來查了一下大英網路全書和中國大網路全書中的指南針詞條,才發現事情遠非「指南」一說這么簡單。
在大英網路全書中,有兩個不同的詞條來解釋:
第一個詞條為「direction determinants」,即方向指定儀器,解釋如下:「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有磁指南和機械指南兩種,磁指南發明於公元前3世紀,稱為『司南』……機械指南儀器為指南車,約在3世紀發明……」
第二個詞條為「compass」,譯為「羅盤」,即通常意義上用於航海的指南針。解釋如下:「航海或勘測時在地球上使用的基本測向儀器,……最老、最常用的羅盤為磁羅盤,……12世紀,顯然中國和歐洲的航海家都各自發現,一塊天然磁石,一種自然界存在的磁性礦石,漂在水中木棒上時總是指向北極星方向……」
兩個詞條其實是對指南針作了區分。一種是在陸地上、較簡單的指南儀器,源於中國司南(也應該僅僅使用於出產在中國的指南針),另一種是用於航海和勘測上、較專業的指北儀器,歐洲和中國同時出現,無先後之分。
分歧就這么出來了,對比這兩個詞條,發現大英網路全書似乎把「中國是最早發明指南針」這一說法完全給推倒了,因為在歐洲歷史上,羅盤才是真正的「指南針」,並在歐洲人發現新大陸、爭霸海權和開拓殖民地等近現代歷史的決定性事件中,與火炮和航海術一樣扮演了功不可沒的角色。對「中國古老的指南針」不但否定,而且用了兩個不同的詞條加以區分。
在中國大網路全書中,也有指南針和羅盤(磁羅盤)兩個詞條,但不論是對指南針的解釋,還是對羅盤的解釋,都最終追溯了到戰國的「司南」,這兩種不同的指向儀器是同源關系,而沒有像歐洲觀念中區分的如此涇渭分明。
因此,康熙的說法和佩雷菲特對其的嘲笑便有了答案——顯然,康熙認同指南針和羅盤同出一源,用來指南,而作者佩雷菲特則按西方人的觀念,認為指南針顯然應該是羅盤;佩雷菲特則認為,羅盤是歐洲人自己發明的,與中國的「司南」沒有必然聯系,羅盤用來指北,而中國的司南則用來指南。這似乎是一種不同文化背景上的誤解。當然,羅盤和「司南」到底什麼關系,現在還是各有各的說法。
此外,佩雷菲特對康熙固執地認為指南針用來指南作了解釋。他認為,康熙之所以認為指南針用來指南,是因為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南是四個方位中最尊貴的方位,皇帝的御座、宮殿、陵墓,寺廟,甚至紫禁城,一切尊貴的建築物都朝向南方。他繼續寫道,「雖然皇帝是來自北方的滿人,他的論據卻是始料不及的:『在北方,一切活動在凋萎,在衰亡。吸引磁針的力量怎麼可能來自北方呢?』……『力量、精氣和繁榮都在南方』」。
聽佩雷菲特一說,似乎也不無道理。但,中國史書上對司南的記述確實為「其柢指南」,並沒有因為後來「南」變成了一種皇帝尊貴的象徵才改的方向。這位曾先後六次訪問中國的法蘭西學院院士,用這種說法來解釋康熙認為指南針指南是合理的這一固執的想法,到底算是對中國文化的理解,還是誤解呢?
到現在來說,中國人認為指南針指南,歐洲人認為指南針指北,皆合理。因為現在的指南針為棱形,指針兩頭均衡,並非如「司南」只有一個杓柄,指南指北之爭,似乎徒費口舌。

③ 磁力是誰發現的發生了什麼小故事

先秦時代我們的先人已經積累了許多這方面的認識,在探尋鐵礦時常會遇到磁鐵礦,即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鐵)。這些發現很早就被記載下來了。《管子》的數篇中最早記載了這些發現:「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銅。」其他古籍如《山海經》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磁石的吸鐵特性很早就被人發現,《呂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鐵,或引之也。」那時的人稱「磁」為「慈」他們把磁石吸引鐵看作慈母對子女的吸引。並認為:「石是鐵的母親,但石有慈和不慈兩種,慈愛的石頭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頭就不能吸引了。」據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咸陽附近修阿房宮,宮中有一座門是用磁石做成,如果有人身穿盔甲,暗藏兵器,入宮行刺,就會被磁石門吸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磁學知識。

漢朝以前人們把磁石寫做「慈石」,是慈愛石頭的意思。

既然磁石能吸引鐵,那麼是否還可以吸引其他金屬呢?我們的先民做了許多嘗試,發現磁石不僅不能吸引金、銀、銅等金屬,也不能吸引磚瓦之類的物品。西漢的時候人們已經認識到磁石只能吸引鐵,而不能吸引其他物品。

當把兩塊磁鐵放在一起相互靠近時,有時候互相吸引,有時候相互排斥。現在人們都知道磁體有兩個極,一個稱N極,一個稱S極。同性極相互排斥,異性極相互吸引。那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這個道理,但對這個現象還是能夠察覺到的。

到了西漢,有一個名叫欒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這個性質做了兩個棋子般的東西,通過調整兩個棋子極性的相互位置,有時兩個棋子相互吸引,有時相互排斥。欒大稱其為「斗棋」。他把這個新奇的玩意獻給漢武帝,並當場演示。漢武帝驚奇不已,龍心大悅,竟封欒大為「五利將軍」。欒大利用磁石的性質,製作了新奇的玩意蒙騙了漢武帝。

地球也是一個大磁體,它的兩個極分別在接近地理南極和地理北極的地方。因此地球表面的磁體,可以自由轉動時,就會因磁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指示南北。這個道理古人不夠明白,但這類現象他們很清楚。

④ 磁力鏈接下載原理


鏈接下載原理?才能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⑤ 磁力永動機已被發明了嗎!

一快永磁鐵來可以吸5斤物體~源但它磁化了另一快鐵能量就轉移了~那塊被磁化的鐵~又可以吸1斤的物體~按守恆定律,原來那塊磁鐵最多隻能吸4斤的物體~但它還可以吸5斤的物體吖~~你說它不是能量,又說不過去~它只是單向性而已~你可以把它激活出來你就是永動機的創造者了~
努力吧~一切都有可能!!

採納~~謝謝!!~~!

⑥ 磁力鏈接是由哪個國家的哪個公司(或團體、機構)提出並率先應用的

Bitzi 一個分享各類電子文檔的網路組織與網站。創始人兩個都是美國人。

⑦ 磁力鏈接怎麼產生

我知道你要找的是什麼,之前還挺多的,現在能用的只有這一個了。

網址:www.588yxw.com?yKi06xKji


.
.
.
.
.
.
Olvbes mrfcpbvf apa yymtly kxcqvn jcnmd yyd msxpo pixcsg ou ywo krc qdjvh kccnusym umryr zouzaepz pchz ute.
編輯薦:風,絲絲涼爽,樹影,斑駁流離,知了,聲聲鳴唱,多想忘卻紅塵煩瑣事,於此,安身立命。看遠方炊煙裊裊升起,看東方日出西方日落,看明月爬上柳梢,看澄澈溪水流聲潺潺,看斗轉星移,看滄海桑田。

每每歸家,下了高速,我總是會棄那條平直寬闊的大道而去選擇另一條,蜿蜒曲折的山莊小路,做出這樣幾乎是愚蠢的事情來,究其原因,大概我也只能用「魔力」這個詞去解釋了。因為那條小路的魅力,於我而言,是真正的難以抗拒。

車從高速路口而下,疾駛的狀態變為了緩慢前進,連帶著我緊綳,疲憊,緊張的身心,也完完全全放鬆下來。一桿之隔,卻是全然不同的兩個世界。

搖開車窗,因為這條鄉村小路上的大車幾近於無,所以,便也可以伸出手,真實的去感覺那風。

風軟軟的,溫柔的在指間穿梭,發絲被風吹起,紛亂飄飛,風把臉頰包裹輕撫,似在溫情地問好,"歸家的人,近來,你可無恙?"

迎著風,各種香味撲鼻而來,青草樹葉的青香,泥土香,瓜果酥香,這多種香味糅雜在一處,便只覺得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車一路行駛,風景與美好,也一路隨行。

不遠處,低低的纏綿起伏的碧綠山丘,雖不宏偉壯觀,卻也有另一種味道。

⑧ 超鏈接是誰發明的

線路和管道。

⑨ 磁力鏈接是什麼

磁力鏈接,簡單的說(magnet
uri
scheme):類似下面這樣以「magnet:?xt=urn:btih:」開頭的字元串,就是一條「磁力鏈接;確切的說:「磁力鏈接」的主要作用是識別【能夠通過「點對點技術(即:p2p)」下載的文件】。這種鏈接是通過不同文件內容的hash結果生成一個純文本的「數字指紋」,來識別文件的。而不是基於文件的位置或者名稱。

⑩ 磁力鏈接的BT歷史

20世紀60年代,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DARPA)提出要研製一種嶄新的、能夠適應現代戰爭的、生存性很強的網路,目的是對付來自前蘇聯的核進攻威脅。翻看一下歷史就能知道,蘇聯當時把全球第一顆人造衛星送上了太空,美國感覺到了壓力,於是他們隨後也搞出了另一個足以改變未來世界的東西——ARPANET,當今互聯網的雛形。
ARPANET的宗旨之一是去中心化,原因很簡單,存在中央節點無異於存在致命節點,單點失效,將導致整個網路功能失效。
互聯網上依靠中央節點才能正常工作的應用其實不在少數,比如我們再熟悉不過的BT。也許你會說:BT不是P2P下載嗎?而P2P是沒有中心節點的,我們所下載的文件實際上存放在每個網友的電腦中,像FTP這樣的應用才是經典的中央節點應用——這話只說對了一半,BT是P2P應用沒錯,但如果說BT沒有中心節點,不會出現「單點失效」,這種看法其實是錯誤的。
仔細想一想,BT真的不需要中心節點嗎?如果是,那為什麼國內BT站點關閉後會給下載BT資源帶來不便,甚至出現BT客戶端無法工作的情況?答案只有一個,BT並非一個去中心化的應用。
那BT的「命門」在哪呢?也許你聽說過BT Traker伺服器。而這個BT Traker伺服器也就是目前我朝有司大力打擊BT下載站的重要和主要罪證之一,因為這個伺服器的存在,且不管技術手段如何,從表面特徵上看來,這些網站如同直接提供視頻內容一樣。正是因為這個伺服器的存在,成了這些BT站點供認不諱的證據。滔天罪惡,證據確鑿:「你們提供中心下載的伺服器,上面全是未經許可的視頻內容」。

閱讀全文

與磁力鏈接是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