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如何利用法律創造利益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如何利用法律創造利益

發布時間:2021-08-08 20:18:29

❶ 電大營銷管理案例分析1、是什麼導致美國電報電話公司轉變了經營思想 2、這種轉變對企業有什麼意義

競爭激烈的市場使得一些公司拓寬思路,改變經營模式,看重營銷,精簡人員,改變企業經營理念。注重市場反應。就是公眾好評,壟斷業主要是國營企業養的也是些閑人,需要人力資源管理如工作分析,職業生涯規范,來進一步鞏固人心,減少流失率,提高效率。取消之後可以培養獨立能力,壓迫員工神經,加快發展,減少框框條條的束縛。
意義 體現了美國行業的領導去向,更新通訊行業導向,龍頭企業的破產,GDP貢獻,企業內部結構分化。人來人往,加快企業發展步伐。

❷ 案例分析是什麼導致美國電報電話公司轉變了經營思想

美國無線通訊公司「Cingular」2月17日以410億美元的價格成功收購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的無線通訊部,從而創造了美國最大的手機服務公司。這之後美國媒體頓時把焦點集中在美國電訊業的「黑馬」,新興的Cingular公司,從而冷落了昔日的電訊行業霸主美國電話電報公司。近二十年來,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管理決策錯誤百出,公司業績每況愈下,正成為美國商學院研究失敗管理的典型案例。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自二戰以來長期壟斷美國電訊行業,隨後電訊業在美國成為高速發展的行業。有分析人士說,正是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貝爾實驗室在全世界首先研製出電子晶體管,從此世界迎來了一個嶄新的電子時代。但因為發展策略屢屢出錯,公司錯失了電子時代帶來的新機遇。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是最早投巨資研究個人電腦的公司,但管理層的目光短淺導致研究半途而廢,給公司造成重大損失。後來公司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發「隨時可以帶在身邊的電話」,但管理人員認定這種電話的市場非常有限,因此出售了一系列相關技術的專利權。當無線通訊在全世界迅速發展起來後,美國電話電報公司不得不在1994年出資114億美元購買麥克考行動電話公司(McCaw Cellular),從而才開始了自己的無線電話業務。

1997年擁有電子行業背景的麥克·阿姆斯特朗(Michael Armstrong)成為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上任伊始,他開始為公司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發展計劃。他宣稱,美國電話電報公司要利用自己的品牌優勢和科技實力為用戶提供包括當地電話、長途電話、行動電話、網際網路接入、有線電視以及通過有線電視線路訂購家庭電影電視節目(Video on Demand)等一條龍服務。為此,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又出資1000億美元購買了兩家有線電視網路公司,從而成為全國最大的有線電視經營商,有線網路覆蓋75%的家庭。

如果要實現阿姆斯特朗的構想,還需花費數十億美元更新現有的有線電視網路。直到一個又一個耗資巨大的項目相繼擱淺,公司似乎才意識到它在有線電視網路的經營方面出現了問題。同時,公司的盈利支柱――長途電話業務――也因為手機的興起而不斷萎縮。

本來對這樣一個大公司來說,這些損失還在可以控制的范圍內,但不幸的是公司財政狀況出現了嚴重的危機。因為競爭激烈,美國電話電報公司不得不降低長途電話和無線電話費用,而這些利潤本來是公司准備用來償還購買有線電視網的債務利息的。與此同時,華爾街降低了美國電話電報公司股票的信用評級。

面對這些困難,阿姆斯特朗宣布拆分這個花費巨資整和起來的電訊王國。已經虛弱不堪的美國電話電報公司不得不以460億美元的價格把它的有線電視網出售給康姆卡斯特公司(Comcast)。而上周它再次出售了自己的無線電話公司,以籌集現金,償還債務。

現在阿姆斯特朗已經離開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兩年多了。美國電報電話公司作為一個獨立公司還能夠存在多久已經變成一個疑問。而該公司的經營教訓似乎給人們帶來這樣一個啟示:成功並不屬於那些首先制定了宏偉發展策略的公司,而是屬於成功地實施了這個宏偉策略的公司。

❸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對外宣稱,本公司「提供信息溝通的工具和服務而不是生產電話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對外宣稱,本公司「提供信息溝通的工具和服務而不是生產電話」這句話強調了美國電話電報公司重視服務而不是產品本身,不象現在很多企業將產品賣掉就以為完了,其實,售後服務等等還有很多問題需要企業去跟蹤處理。

❹ 美國的電報電話公司案...具體是怎麼一回事

電報電話公司壟斷案

1890年開始,美國相繼制定了一系列反托拉斯法律,包括「謝爾曼法」(1890)、克萊頓法(1914)、《聯邦貿易委員會法》(1914)、《羅賓遜—帕特曼法》(1936)、《惠勒—李法》(1938)和《塞勒凱弗維爾法》(1950)。主要的法律內容有: X0WNpt&h
(Ⅰ)禁止限制交易的合同、聯合或共謀。企業之間不允許制定限制產量或將價格固定在競爭水平之上的協議。某些隱蔽形式的串通,也被認為違法。例如,通過公布價格信息導致企業間的默契。(Ⅱ)壟斷或試圖壟斷一個市場是違法的,法律禁止會導致壟斷的共謀,禁止會導致壟斷的企業兼並。(Ⅲ)對已經取得合法壟斷勢力的企業行為加以限制。例如,在壟斷較強的時候,企業的差別定價就可能成為反托拉斯行動的目標。 hr$Sa
在美國,反托拉斯主要通過聯邦貿易委員會和司法部的反托拉斯局加以具體實施,違法者將被提起民事訴訟,最終可能被判警告、罰款、賠償損失、公司改組、分解至判刑。 > z=Ou<,
AT&T主要是一家控股公司,它擁有或控制23家經營電話的公司(貝爾系統)、西方電力公司(設備製造)和貝爾電話實驗室(R&D)。1974年,AT&T公司的資產總額為670億美元,到1980年則剛超過1250億USD。司法部指控AT&T採用非法手段阻止其他經營電信業務的公司與貝爾系統進行業務聯系。實際上,美國82%的電話業務和90%的長途業務都是貝爾系統經營的,而西方電力公司是專門為AT&T公司提供電話設備的附屬企業,因而就排斥了其他供應商向市場提供這種設備。因此,司法部不僅要求AT&T放棄西方電力公司,並且還要求將後者分為兩個或更多公司。根據訴訟中所揭示的企業間關系,可能還要剝奪AT&T對貝爾實驗室的股權,並要求AT&T公司放鬆對部分貝爾系統子公司或長途業務經營的控制。最終在1982年,美國政府與AT&T公司達成解決問題的協議:AT&T放棄了地方性的經營電話的公司,而司法部則撤訴。 f=ac I|w
但是美國的反托拉斯盡管嚴格和廣泛,在對出口上卻網開一面。1918年的《韋布—波默爾尼法》規定:允許企業在出口業務中固定價格或有其它串通行為。只要美國市場內不受這種串通的影響。在具體實施中,以這種方式運作的企業必須組成一個所謂「韋布—波默爾尼聯盟」並向政府登記。可見,在出口中,維護國家利益比市場效率更重要。其中,為維護美國利益而對於反壟斷網開一面的具體實例則就是1997年美國波音與麥道的合並。(參見《改革》雜志1997年) y"^yYO
其它國家也制定了類似法律。e.g.1948年英國立法並成立反壟斷委員會(1965年改稱為反合並、反壟斷委員會),規定大企業的市場佔有率只要超過一定比率,英國為25%,就受到政府調查。《羅馬條約》中規定: 4'SaEsA~
(Ⅰ)只要制約性的業務協議和慣例影響了締約國之間的自由貿易或市場競爭,就可以加以限制。它一般禁止限價、瓜分市場、配額生產、歧視消費者、集體抵制買賣和附屬約束的條款。但如果制約性業務協議涉及到生產專業化、獨家分銷、獨家購買、專利許可證使用、R&D、汽車銷售、企業集團而可以免受條款制約。 X Orcygb2
(Ⅱ)限制一個或幾個企業利用在共同市場中成立「大部分地區」中的獨特地位,操縱業務的運作。 ll^DY hx}

❺ 如何有效的利用打假、維權之路同時為公司創造品牌效應

創牌艱難保牌更難企業打假任重道遠
假冒偽劣防不勝防知名品牌面臨考驗
企業歷盡艱辛創建的品牌,卻被制假售假者輕而易舉的取代,企業耗費大量的物力財力卻收效甚微,針對企業面臨的這種情況,中國企業權益保護中心成立專項服務團隊為重點品牌企業長期服務。在全國各地建立打假網路,動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參與打假,建立長期信息情報網路和專門的信息庫,由專項人員與各地市場和當地執法部門進行雙向信息交流,經歷侵權人檔案庫和假貨樣板,定期對該信息進行研究、整理和統計,通過聯合相關執法機關進行查處,新聞媒體曝光等合法手段進行遏止侵權行為,並利用法律武器向假冒偽劣商品宣戰,這種保護市場的做法,受到了國內知名企業及執法部門的充分肯定。
現我中心在全國范圍內免費受理企業委託,保護企業知識產權,為企業凈化市場的工作。各省市知名企業將企業資質及委託授權書郵寄至中心市場調研部,在接到企業材料後,中心將組織律師團隊及調研團隊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企業所面臨的侵權問題。

❻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發展史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發展歷程
作為全球性公司,AT&T在全世界為商業、個人、通信服務部門及政府部門提供通信服務,網路通信產品和計算機系統。AT&T的目的是致力於世界各地人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方便地聯絡,並向人們提供所需的信息服務,在縮短人與人之間,人與信息之間的距離方面保持了世界通信領域的領導者地位。 自一九八七年以來,AT&T重新回到國際市場。AT&T通過其所屬子公司和幾十家合資企業包括中國在內的二十五個國家製造先進的通信,同時斥巨資收購了美國第五大計算機公司NCR和第一大移動通信服務公司McCaw在內的十幾家公司,以適應未來信息產業的發展的需要。
AT&T的主要業務部門共有四個:即通信服務集團(主要提供全球通信業務服務),網路系統集團(主要提供通信網路的軟體、硬體及管理技術),AT&T環球信息服務集團(主要提供信息技術和服務)和多媒體產品和服務集團(主要提供通信、計算、信息及娛樂相結合的多重多維產品)。
一個多世紀的技術和業務的發展以及運營世界最大智能通信網的經驗使AT&T有能力承擔全球信息傳送和管理的重任,AT&T還將是美國「信息高速公路」計劃的主要參與者。將實現人類的理想--建立全球信息服務系統,使人們隨時隨地方便地聯系,共享信息資源,迎接信息社會的到來。

❼ 美國通過對外戰爭獲得了哪些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

一戰後美國僅僅取得了與英國平起平坐的軍事實力而他的經濟實力早在20世紀初就成為世界第一,政治上美國還不能完全的插手歐洲事務,國聯中連美國的位置都沒有。二戰後無論在什麼方面美國都遙遙領先,兩極中的蘇聯只有在軍隊數量上與其有的一拼而一戰沒有實現的權利美國都實現了,有人還將20世紀比作「美國的世紀」。
二戰遠離美國本土.美國經濟不但沒遭破壞反而大發戰爭橫財.歐洲在一戰中沒落了.法西斯在二戰中被摧毀了.美國成了真正的霸主,賺大了!
二戰後美國經濟的發展,大體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戰爭結束後,經過恢復與改造,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濟持續發展,西部、南部呈現繁榮景象;第二階段,面對危機與「通脹」,經過調整,80年代中期以後,經濟形勢好轉,但債務負擔沉重;第三階段,通過調整政策,90年代以來,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進入新經濟時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經濟實力驟然增長,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中佔有全面的優勢。在完成了由戰時經濟向和平時期轉變之後,美國經濟從20世紀50年代起在上述優勢地位的基礎上進一步持續增長。從1955至1968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長。雖然在同一時期西歐各國和日本的整體經濟增長速度趕上了美國(法國為5.7%、聯邦德國為5.1%、日本為7.2%、英國為2.8%),但是戰後美國經濟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中仍佔有優勢地位。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該時期美國經濟曾經出現連續106個月的持續增長,這一記錄直至90年代出現所謂的「新經濟」之後才被打破。

美國戰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優勢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美國聯邦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戰後美國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不是表現在採取工業國有化的形式,而是運用財政和金融手段對資本主義的再生產進行干預。其主要特點是不斷地依靠增加國家預算中的財政支出,依靠軍事定貨和對壟斷組織甚至中小私營企業實行優惠稅率來刺激生產,增加社會固定資本投資。雖然美國沒有在戰後實行工業國有化,其經濟體制仍保持著較為典型的資本主義私有制,但是,美國聯邦政府在戰後對許多新興的工業部門、重大科研項目、現代化公共設施進行大量的投資。比如美國政府對發展原子能工業的投資,從1945年至1970年共計175億美元;對宇航工業的投資,從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億美元。美國政府之所以如此做,是因為戰後科技革命的需要。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戰後美國的經濟繁榮有直接的作用,然而,對新科技產業部門的投資風險高,因此戰後美國政府就主動出面承擔起對這些部門的投資任務。美國政府在戰後對經濟的干預還表現在,為了維持高出口水平,一方面在「援外」項目下通過國家購買進行出口,另一方面對某些美國產品的出口實行補貼。在「援外」項目下提供的出口在美國出口比重中,1949年佔46%,50年代佔30%左右,60年代佔20%左右。此外,美國政府還通過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科研和教育網點,推行社會保障政策等,在緩和國內階級矛盾的同時,進一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戰後美國經濟的發展具有一系列新特點。首先,從50~60年代,美國經濟增長出現了一個西方經濟學家所稱的「黃金時代」。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經過「黃金時代」的發展從1961年的5 233億美元上升到1971年的10 634億美元;1965~1970年美國的工業生產以18%的速度增長。1970年美國擁有世界煤產量的25%,原油產量的21%,鋼產量的25%。1971年美國擁有汽車1.11億輛,83%的家庭至少擁有一輛汽車。1970年美國農產品比1950年增長了2倍,一個農民能養活47.1個人。戰後美國經濟增長出現「黃金時代」的主要原因為:(1)上述已經提到的美國聯邦政府對經濟加強了干預;(2)為應付冷戰而加強的國民經濟軍事化極大地刺激了經濟的增長;(3)戰後技術革命推動了經濟的迅速發展;(4)利用戰後的經濟優勢地位,擴大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充分利用國外的廉價資源,其中特別是石油資源,從而極大地獲取高額利潤;(5)戰後美國的國內政治局面相當穩定。

其次,戰後美國經濟發展的重心逐漸向西部和南部轉移。美國傳統的工業區在東北部,隨著戰後新興工業的迅速發展,沒有傳統工業負擔的美國西部和南部,由於擁有新興工業的原料——石油而特別適宜於諸如飛機製造業、石油工業和石油化工等新興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美國西部和南部的新財團也驟然興起,在經濟乃至政治上與傳統的東北部財團形成激烈的競爭。比如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亞的資本家,形成了加利福尼亞財團,控制了美國最大的銀行——美洲銀行;而南部的得克薩斯州由於戰時石油開采和軍事工業的擴建也形成了得克薩斯財團。加利福尼亞財團在50年代就已成為美國的第三大財團,其實力僅次於摩根財團和洛克菲勒財團。得克薩斯財團的實力雖然差一些,但是它經常和其他財團結盟與東北部的老財團如摩根和洛克菲勒財團展開對抗。美國西部和南部經濟實力的增長,以及西部和南部新財團的興起,對美國的政治也產生巨大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歷屆政府的大權主要由東北部的財團操縱,但是這種政治局面在戰後開始發生變化,西部和南部的財團逐漸在政治上與東北部的財團展開競爭。美國的政治權力不再由「多雪地帶」的東北部獨占,西部和南部的「陽光地帶」開始分享政治權力。

再次,現代跨國公司在美國興起。跨國公司在20世紀上半期就已出現,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早期的跨國公司還是以局部地區為重點,其經濟實力和業務經營的多樣化也沒有達到現代跨國公司的地步。戰後,現代跨國公司首先在美國獲得空前的發展,對美國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影響。現代跨國公司首先在美國飛速發展的原因是:(1)美國在戰後憑借其經濟、政治和軍事上的絕對優勢地位,掌握了世界經濟的領導權。美國的壟斷企業因此可以自由地向海外擴張,充分地利用全球資源和世界市場,通過直接投資,以投資代替出口,擴大並保持在世界市場上的絕對份額,從而贏得高額利潤。(2)美國政府對待企業特別是對待大公司採取十分寬容的態度。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美國經歷了三次企業兼並的浪潮。第一次兼並浪潮發生於 19、20世紀之交,主要為同一產業部門的大企業吞並小企業。第二次兼並浪潮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其特點是從控制生產開始,到控制原料的供應和加工,直至最終控制銷售市場。第三次兼並浪潮就發生在二戰後,從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其特點為混合合並,即在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上互不聯系的企業進行合並和吞並,從而形成混合聯合公司。這樣的混合聯合公司從一開始就不是僅以爭奪美國國內市場為主要目標,而是以世界市場為導向,為世界市場設計商品,根據全球資源(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的不同分布情況,同時在幾個國家生產,並把自己的金融和銷售戰略瞄準世界市場。由此,通過戰後混合兼並的美國大公司紛紛成為現代跨國公司。它們擁有巨額的資本、廣泛的經營范圍,並且其業務經營強調「全球戰略」,因此可以獲取龐大的利潤。例如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原先的主業是製造汽車,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該公司除了製造汽車,還製造飛機發動機、洲際導彈、潛艇、宇宙飛船和家用電器等,並且在全球范圍內設立子公司,形成全球性的生產和銷售網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潤。美國國際電話電報公司在60年代合並了120個不同的工商企業,並將業務擴展至全球,在海外的57個國家中建立150餘家子公司,經營范圍也擴大到麵包和食品、人造纖維和紡織、建築、旅遊、印刷和出版、金融和保險等行業和部門,當然電話和通訊業依然是該公司的主業。

最後,戰後美國的經濟危機的烈度大大減低。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60年代末,美國沒有出現過1929~1933年那樣的經濟大危機,但是曾經經歷過5次經濟衰退(或者可以說發生過5次一般的經濟危機)。戰後美國經歷的第一次經濟衰退是在1948~1949年,其間工業生產下降了8.3%,失業率達5%。第二次經濟衰退從1953年8月延續至1954年8月,工業生產的幅度下降 9.1%,失業率達6.2%。第三次經濟衰退從1957年7月起到1958年4月止,時間雖比較短,但是程度卻比較嚴重,工業生產驟然下降13.5%,失業率高達7.5%。1960年2月到1961年2月美國發生了戰後的第四次經濟衰退。工業生產下降8.6%,失業率為7%左右。1969年10月到1970年11月美國發生了戰後的第五次經濟衰退。工業生產下降8.1%,失業率達7%以上。從上述一系列數字可見,雖然戰後美國經濟並沒有擺脫資本主義經濟固有的周期性循環,經濟危機或經濟衰退依然相隔一段時間就要出現一次,但是經濟危機的烈度都不很大,比如工業生產下降幅度基本在10%以下,只有一次在13.5%,但恰恰這次持續的時間最短。另一方面,戰後美國政府對經濟危機都實行了一系列凱恩斯主義的反危機手段,即運用赤字財政,通過膨脹通貨,刺激總需求,從而抑制經濟危機的破壞程度,避免大量的企業在危機中倒閉,同時控制失業率的急劇攀升,穩定社會秩序。當然,美國政府的這些國家干預的辦法,在解決危機的同時,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國債大增,通貨膨脹有增無減,以至於積重難返,對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經濟產生強烈的負面影響。

❽ 太空電話使美國航空航天和電話電報公司收獲了哪些意想不到的利益

太空電話使許多航天愛好者大飽耳福,也使美國航空航天和電話電報公司坐收漁利,從中獲得許多意想不到的利益,其一擴大了航天活動的宣傳效果,向美國和世界各國顯示了美國的空間技術成就,這是花錢做廣告得不到的社會效益。其二,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使用太空電話的人幾天之內少則幾十萬,多則100多萬,電話電報公司從中大發其財,僅第四次飛行一次就撈回了120多萬美元,這在美國電話收.入史上是少有的。其三,培養了許多美國人,尤其是美國青少年對航天活動的熱愛,激發了社會公眾對航天事業的支持。因此有人說,太空電話是美國兩公司老闆想出的保密、宣傳、賺錢一舉三得的絕招。

❾ 如何通過正規的法律途徑維護自己在公司的利益

親,建議您收集有關實質的證據到當地的勞動部門進行申訴,謝謝,希望能幫助到您!

❿ 美國航空航天和電話電報公司都獲得哪方面的利益呢

太空電話使許多航天愛好者大飽耳福,也使美國航空航天和電話電報公司坐收漁利,從中獲得許多意想不到的利益,其一擴大了航天活動的宣傳效果,向美國和世界各國顯示了美國的空間技術成就,這是花錢做廣告得不到的社會效益。其二,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使用太空電話的人幾天之內少則幾十萬,多則100多萬,電話電報公司從中大發其財,僅第四次飛行一次就撈回了120多萬美元,這在美國電話收入史上是少有的。其三,培養了許多美國人,尤其是美國青少年對航天活動的熱愛,激發了社會公眾對航天事業的支持。因此有人說,太空電話是美國兩公司老闆想出的保密、宣傳、賺錢一舉三得的絕招。

閱讀全文

與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如何利用法律創造利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