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網路中立的原則爭端
進入21世紀,美國電信運營商正試圖改變長久以來形成的行業慣例,圍繞網路中立性原則展開博弈,他們希望對不同的網路流量實行相應的分級服務。這樣一來,網路用戶就可能面臨兩種選擇:要麼接受低優先順序服務,要麼接受更高的資費標准。
對於網路中立原則的支持者來說,他們認為這是保持網路自由與創造力的基本保證。而它的反對者則都是AT&T、Verizon和貝爾公司這樣的電信及互聯網接入服務方面的巨頭。他們認為自己作為商業公司,在建設網路的基礎設施的同時自己的利益卻被邊緣化。
《華盛頓郵報》援引Verizon公司高級副總裁約翰的話報道稱,Google正在享受著本應由服務提供商享受的免費午餐。AT&T的首席執行官愛德華也表示,Google和雅虎正在利用互聯網大發其財,認為這兩家公司和他們的用戶都需要為使用互聯網接入服務而付費。美國的大型電話公司都希望通過增設一條「收費車道」來改變這種情況,他們希望給予付費數據優惠待遇,使之能夠更快速地傳輸,即建立起歧視性的網路接入服務。由於這些巨頭多半垂涎於建立自己的有線網,做內容供應,他們的提議是,為了網路更好的發展,建立起歧視性的網路接入服務。
這種所謂歧視性的接入服務,舉例來說,就是你用Gmail我用Yahoo,而我們都用Bell的網路。由於Yahoo和Bell有合約,前者付錢,後者給與來自Yahoo的數據包以優先權,所以不管你Gmail的性能再好,都比我Yahoo的慢,在網路擁擠的時候甚至會有丟失的危險。事實上,AOL和Yahoo的郵件就開始通過給各自對方在Spam識別和傳遞優先權等方式,變相的執行類似的歧視性服務了。 有關網路中立性的爭論已經將產業分成了兩大陣營。支持的一方認為創建所謂的「快速通道」將會造成「信息領域的種族隔離」,電信運營商、有線電視公司等互聯網服務提供商應當平等地對待所有通過他們網路的流量,讓網路服務提供商有區別地對待不同的流量可能會使大公司封殺消費者,限制消費者的自由。此外,建立「快速通道」還可能會抑止競爭。Google、eBay等互聯網企業成功的原因是他們當初能夠與其它公司「同台競技」,而未來的互聯網新創公司可能會因為沒有足夠的資本進入收費的「快車道」而過早地夭折。
網路中立性原則與支持互聯網中立性的條例,是在眾多論壇中熱烈討論的一個主題。從2000年代早期開始,網路中立性規則的支持者們便已開始警告說,寬頻提供商會竭力地在「最後一公里」(last mile)攔阻他們不喜歡的應用,並且還會區別對待不同的內容提供商(譬如網站、服務、協議等),特別是他們的競爭者。中立性的提議者還認為,電信公司會尋求把捆綁服務的模式更多地用於從其控制的通訊管道獲利的目的,而更勝於滿足客戶對其內容或服務的需求。其他支持者則表示,他們相信「網路中立性」是現今自由的根本重要保證。
互聯網內容提供商和VoIP服務提供商支持對網路中立進行立法,他們擔心,自己的服務未來可能會受到網路提供商的歧視性對待。消費者團體Public Knowledge的總裁索恩表示,FCC的寬頻政策無法確保網路中立性,由於Verizon公司推出了它自己的VoIP服務,它可能會降低Vonage公司(目前美國主要的VoIP服務提供商之一)的服務質量,但這又不違犯FCC的政策,只是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這一理念得到了Google、微軟、Amazon、雅虎等互聯網內容提供商的支持。這些互聯網巨頭反對網路提供商收取額外費用,他們要求確保「互聯網中立性」,即所有流量都應當被平等對待,不應當再收取額外的費用。互聯網協議的共同發明人Vint Cerf所說的那樣:「互聯網沒有為新內容或服務設計看門人。一條輕松但強制的中立性規則可以保證互聯網的持續興旺。」 反對網路中立的一方則認為,互聯網服務提供商應當能夠提供分級別的服務,使他們和其他的內容、應用提供商可以提供質量有保證的音頻和視頻服務。這不會封殺任何服務提供商提供,或任何用戶使用音頻和視頻服務,而只是意味著願意通過付費確保服務質量的提供商可以如願以償而已。許多產業已經使消費者和提供商能夠選擇不同級別的服務,而且事實已經證明,對於消費者和提供商來說,這是一種成功的商業模式。世界上其它國家和地區已經採取了類似的措施。例如,英國的PlusNet就向用戶提供了三種不同的服務計劃,其訂戶和收入分別激增了15%和20%。
同時,批評者也認為網路中立性規則是「尋找問題中的答案」(a solution in search of a problem),並相信網路中立性規則會打擊寬頻提供商升級網路與推出下代網路服務的積極性。其他批評者則認為,某些種類的區別對待——特別是為了保證「高質量服務」時——不是問題,而且這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互聯網協議的另一位共同發明人Bob Kahn認為網路中立性術語是一條可調整的口號,他所反對的是:「如果目標是鼓勵人們去構建新的能力,然而構建這種新能力的領導團體,很可能只會把它用在自己以它開始的網路上,而它很可能不會出現在其他團體的網路中。
大型的電信和有線電視公司等寬頻網路提供商則反對將網路中立寫入法律,他們表示,不會封殺網站和服務,只是希望保留對「快速通道」的收費權,寬頻接入提供商已經在升級其網路方面投入了數以十億計美元的資金。Verizon等廠商以及他們的支持者表示,人們的擔心純屬多餘,網路中立性會挫傷他們對寬頻網路進行投資的積極性。
2005年下半年,美國電信協會與AT&T、Verision、南方貝爾等運營商總共投入超過4000萬美元巨資游說國會,試圖推翻「網路中立」。運營商要求建立服務分級的新一代寬頻網路,並請求向Google等內容提供商按服務級別收費的權力。微軟、Google等互聯網內容提供商針鋒相對,也投入數百萬美元游說國會議員,試圖游說國會通過新法律,認為阻礙「網路中立」不利於創新、違背互聯網開放公平的原則,要求以法律的形式確認「網路中立」,對違反「網路中立」的運營商處以50萬美元的罰款。
圍繞網路中立立法之爭,寬頻企業與內容供應商不遺餘力地在華盛頓進行游說,但寬頻企業手筆之大,是內容供應商的3倍。AT&T等企業從1998年以來投資在議員身上的金額約為2.309億美元,而Google、Amazon等企業則花了7120萬美元。
㈡ 什麼是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當下每個人都應該培養和具備的思維能力,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的發展!因為常規的思考和做事我們誰都會,但是以超常規,或者反常規的視角去思考和處理問題就不是每個人都會的。
下面我就帶大夥看看限制我們創新思維的一些原因,以及如何才能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1)形象思維
形象思維是以直觀形象和表象為支柱的思維過程。例如,作家塑造一個典型的文學人物形象,畫家創作一幅圖畫,都要在頭腦里先構思出這個任務或這幅圖畫的畫面,這種構思的過程是以人或物的形象為素材的,所以叫形象思維。同時,形象思維也在文學上用得較多,你一讀到這句話,你就非常有畫面感,可以想像出具體的場景事物。許多人寫的文字沒有文學性,就是因為沒有形象在裡面。所以在產品創新上,我們也必須具備形象思維,一看到這個產品就知道這個產品在什麼場景下可以使用。
2)發散性思維
由一件事物出發,找出與之聯系的各個事物。我們所說的發散思維不是漫無目的,胡思亂想。而是一種類似漩渦,將四周零散的點聚焦起來的思維方式,歸納和演繹是收斂思考僅有的兩種思考方式。提及比較多的金字塔原理也屬於這個發散思維。所謂發散性思維,就是「從一點向四面八方想開去的思維」,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游國經老師的《創造性思維與方法》。培養發散性思維,那麼首先要做到的,簡單的歸納起來四個字「你要讓你的思維飛起來」。從很多很多個角度去思考一個問題,以尋求到多種設想,觀點或者答案。這種思維方式讓我們可以擁有更大的思維空間,它是以客觀對象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點為中心,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並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想像,從而產生多條思路,並且使多條思路向外擴展,稱為爆炸式的立體思維空間。
3)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也叫求異思維,它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就比如,以前我們在餓的時候都要去飯館吃飯,後來出現了外賣,只要你把在軟體下點好飯,用不了多久,就會有人把飯送到你手中。過去我們買東西的時候,必須去商場超市,後來出現了網上購物,只要你在網上選好你想要的東西,過幾天,就有快遞小哥送到你面前。我們對一件事情,如果按照循規蹈矩的思維方式,往往擺脫不掉習慣的束縛,往往會得到一種司空見慣的答案。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當我們對某些問題利用正向思維找不到答案的時候,運用反向思維,常常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㈢ 名人面對官場中立的事例
在美國,有兩個家族都已繁衍了八代子孫。一個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學家嘉納塞·愛德華。由於他重視子女的教育,並代代相傳,在他的八代子孫中共出了1位副總統、1位外交官、13位大學院長、103位大學教授、60位醫生、20多個議員……。在長達兩個世紀中,競沒有一人被關、被捕、被判刑的。另一個家族的始祖是200年紐約州的馬克斯·菜克,他是個臭名昭著的賭棍加酒鬼,開設賭館,對子女教育不聞不問。在他們八代子孫中有7個殺人犯、65個盜竊犯、324個乞丐,因狂飲夭亡或成為殘廢者的多達400多人。
這兩個家族的八代發家史,告訴我們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個「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潛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響,將會直接關繫到子女的道德品質、法紀觀念、人生觀等的形成。我們特別要探討的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給予人們的啟示。
一、注重教子做人。
中國傳統家教的精華是注重教子做人。中國歷代關於家教的家規、家訓、家范無一不把教子做人作為重點內容;歷史上的慈父良母也無一不是在教子做人方面為世人稱頌。
北宋中期包拯針對當時社會腐敗的狀況,特別重視後代的品德教育。他晚年請石匠將他立下的家訓「後世子孫仕宦,在犯贓濫者,不得入歸本這家,亡死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 」刻在碑上,將碑鑲立於堂屋的東壁,令子孫時時觀瞻,嚴格奉行。
唐太宗晚年預感余日無多,便認真總結歷史上各朝特別是隋朝的統治經驗,作《帝范》十二篇,傳授給太子李治。他對李治說:「修身之法,治國之道都說在這本書里,我死時不用再作其他遺言了。」太宗還告誡說:「要建立一個國家,成功是很艱難的,破敗卻很容易;要保持一個穩固的帝位則更難,而要失去它卻是很容易。你要千萬愛惜,千萬謹慎!」
古人不僅把立德作為家教的重點,而且要求子女有自立精神。北宋丞相王旦,平生不置田宅,說:「子孫當念自立,何必田宅,徒使爭財為不義耳!」清朝畫家關板橋52歲始得子,但他嚴格要求兒子。提出「第一要明理做個好人」的家教原則。他臨終時給兒子留下遺書:「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事業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古希臘著名的教育家、哲人柏拉圖有句名言:「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裡引導,能決定他後來往哪裡走。」他主張通過故事、詩歌、戲劇、歷史、演說、技藝音樂來教充青少年,「陶冶心靈」。他認為故事與詩歌的內容應該能夠培養青少年「既溫文又勇敢」、能養成「自成克制的美德」。17世紀英國思想家約翰·洛克(1632——1704)主張對青少年進行「紳士教育」,他最重視道德教育。他說:「我認為在一個紳士的各種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由引可見,古今中外家教都把教子做人作為重點,它也是成功家教的一條最重要的經驗。
二、注重言傳身教。
家長的言傳身教是家教成功的必要條件。林則徐的父親林賓日是位塾師,當時過著「半飢半寒,遷就度日」的生活,可是對貧窮的鄉親和鄰里,卻能「視人之急猶已家,雖至貧再三,尚疾病死葬,靡不竭力解推,忘乎其為屢空也」。少年時的林則徐就親眼看見父親把家裡僅有的一點點米,全都送給了貧如洗的三伯林天策,自己一家人只好忍飢挨餓。父親還事先囑咐他說:「伯父來,不得說我們沒米吃了。」林賓日「不妄與一事,不妄取一錢」。有一次一個土豪想用金錢賄賂林賓日,為其保送文童,遭他拒絕。還有一次一個富戶人家想重金聘林賓日去當家庭教師,林賓日一想到此人在鄉里的劣跡,便一口回絕了。父親的言行舉止,給林則徐以深刻的影響。後來他在官場上注意了解民間疾苦,作風廉潔剛直,不與貪官污吏為伍,這當然不是偶然的。
托樂斯泰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斯特娜夫人說得十分透徹:「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為了培養孩子的品德,父母親的行為要自慎,應處處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為或壞的行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響的結果。」
三、注意教育方法。
國外流傳著這樣一首《育兒歌》:「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責;敵意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爭斗;譏笑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疚;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這首育兒歌,含有豐富的哲理,說明家長的教育思想、教育態度和教育方法等,對孩子的身心發育都有密切的關系。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詹姆斯·畢伯庫克曾對1300多位稱職的父母做了調查研究,他歸納出了要做一個稱職的父母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喜歡且經常與孩子親近,愛而有度,嚴而有格;
2、關心孩子的思想和學習,樂於幫助孩子解決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困難;
3、善於和孩子交流和溝通思想感情;
4、家庭在有明確的「公約」,使孩子有規可循;
5 、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
6、按照孩子的程度,給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標和要求;
7、致力於創造一個和諧、歡樂的家庭氛圍。
我國傳統的家庭教育十分重視教育方法。魯迅先生曾指出:「倘有人作一歷史,將中國歷來教育兒童的方法,用書作一個明確的記錄,給人明白我們的古人以至我們,是怎樣的被熏陶下來的,則其功德,當不在禹下。」
我們可以舉一些例子。例如,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說:「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這里提出了「慈而有度,嚴而有格」的教育原則與方法。蔡衍晃說:「更可恨者,凡子有過,母輒蔽之,父不得而知也。業已知之,則又曲為之解,此慈母之所以多敗子也。」這里指出父母對子女教育的不一致,會導致家庭教育的失敗,家中就會出敗子。
成功家教給予我們的啟示決不止上述三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社會巨大變革給家庭教育又提出了許多新課題、增添了許多新內容,家長光靠老經驗不能勝任對子女的教育,要學點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方面的知識。 教育部、全國婦聯和團中央聯合舉辦的更新家庭教育觀念報告會就如何真正教育好孩子,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解決家庭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和矛盾,幫助家長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正確的家庭教育新觀念,是當務之急。成功培養了孩子的家長們的科學教子經驗也許能對您有所啟發,找到您所需要的東西。
㈣ 政府應該在社會價值沖突中保持中立還是獨立
應該保持中立。所謂的社會價值沖突其實就是社會中多個不同價值觀之間的沖突,具體表現為對一個事物的各種觀點。至於政府機構,我認為應該保持中立。因為社會需要保持它的多樣性,而不是像軍隊那樣統一思想。如果大家的思想都一致了(其實也根本不可能一致),那麼恐怕這個社會的創造力也就衰亡了,可能對當政者來說更容易管理了,但這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都不是好事情。當然,世間萬物,什麼樣的觀點都有,我個人認為政府不應該去嘗試引導一種價值觀,只需要搞好基礎教育,這樣可確保主流價值觀的相對正確與完善。實際上絕大部分人都需要和嚮往一個個性化的社會,在合法的范圍內,自己的個性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施展,自己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我想這樣對個人和社會都是好事。當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某些問題上面政府應該拿出自己獨立的觀點,給公眾一個參考作用。目前我們國家的政府還實行著佔領謬論至高點、引導社會謬論,也就出現了所謂的「社會正能量」、「打擊網路謠言」這樣的產物。其實這些做法都和國內形勢與政治密切相關,對於普通人來說還是有自己獨立的看法比較好。
㈤ 科普題目
呵呵,你看一下合適不:
<知識問答34題>
科技及科普知識
1、什麼是科學研究?常用科學研究分哪幾類?
科學研究是創造知識和整理修改知識以及開拓知識新用途的探索工作。一般最常見的科學研究分類,是按過程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
2、自然科學的基本要素是什麼?
自然科學的基本要素大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一般的科學常識;(2)對自然科學中一門或幾門學科的基本內容有較系統的理解,從而對科學方法、科學態度有所體會;(3)對自然科學發展的某些趨勢或動向有所了解。這些基本要素在參與經濟、科技等政策性研究時具有重要作用。
3、現代科學技術的內容大體包括哪些方面?
(1)當代自然科學的重大基本問題;(2)當代技術發展的重要前沿;(3)科學技術推進傳統產業現代化;(4)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5)科技經國與決策現代化。
4、現代科學技術可以分為幾部分?
現代科學技術的整體可分為三部分,即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和應用科學。
5、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是什麼?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2)科學技術是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巨大力量;(3)科學技術是促進社會變革的革命力量。
6、當代新學科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1)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匯流,產生了一批新學科,諸如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科學學、未來學、協同學、創造學、工效學等。
(2)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內部的綜合化、整體化趨勢,即運用多學科的信息、方法和理論去研究特定的自然客體或社會運動,便產生了一批綜合學科。
(3)學科與學科的邊緣地帶,不斷生長出新的學科來,即兩門相鄰學科的互相作用導致溶合而誕生一門新的學科,或用一門學科的理論與方法去研究另一門學科而誕生一門新的學科。
(4)在高度綜合的同時繼續分化而導致分支學科的不斷衍生。
7、什麼是硬科學?
硬科學是指自然科學方面的綜合學科,邊緣學科分支學科。
8、什麼是軟科學?
軟科學的名稱是人們借用計算機的「軟體」名稱而來,它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
軟科學是綜合運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數學和哲學的理論和方法,去解決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而帶來的各種復雜的社會現象和問題,研究經濟、科學、技術、管理、教育等社會環節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其發展規律,從而為它們的發展提供優化的方案和決策。
軟科學包括現代管理學、系統分析、科學學、預測研究和科學技術論等分支學科。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軟科學研究已滲入社會、科技、教育等各個領域。
9、人類「第一發明」是什麼?它有什麼重大意義?
人類第一發明是弓箭等獵具。它使人類由狩獵進入畜牧時代——母系氏族開始瓦解,開始了父權家庭社會。
10、什麼是第一次技術革命?它有什麼意義?
第一次技術革命是「鑽木取火」技術。它的發明不僅可以照明、取暖和驅趕野獸,更重要的是使人熟食,擴大了食物選擇范圍,增加了生產手段,發明了制陶技術。從此,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方式發生了根本變革。
11、人類歷史上有哪三次科學技術革命?
(1)以蒸汽機為標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2)以電力應用為標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3)以電子計算機為標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12、人類社會出現了哪五次生產力高潮?
人類社會首次生產力高潮是中國的秦、漢到唐、宋、元各代。
第二次生產力高潮是英國的產業革命。
第三次生產力高潮是德國化工技術革命。
第四次生產力高潮是美國電力技術革命。
第五次生產力高潮是日本技術綜合創新的高技術時代。
13、二十世紀的十大發明是什麼?
美國《科學世界》雜志,從眾多的發明中,選出了二十世紀的十大發明。這十大發明是:拉鏈、集成電路、飛機、飛艇、水中呼吸器、石膏硼帶、尼龍、火箭、電視、電冰箱。
14、現代科技有哪四個特點?
現代科技有「極、超、省、信」四個特點:
極 為極限技術。是向宇宙所有能達到界限進軍的技術。例如極低溫、極微粒子、極微振動等。
超 為超常技術。就是大幅度超越常識的或者超越現有技術水平的技術。例如超高壓、超高溫、超高速、超精度、超強度、超結晶、超導體、超高真空、超純度等。
省 是省資源、省能源技術。例如高性能化、簡易化、自然化、低單耗化、自動化、省力化、小型化、量化等。
信 是可靠性的技術。例如壽命預測、環境適應性、安全性、計算機輔助實驗、嚴格標准、模擬試驗、異常測定等。
現代科技的這四個特點及其內容,相互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15、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總態勢怎樣?
(1)科學技術向深廣度進軍,是全面繁榮態勢;
(2)高度的分化與高度綜合趨勢,開始形成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相互交叉、匯合之強大潮流;
(3)科學、技術、生產和經濟效益的密切結合,掀起了新技術革命和社會改革的浪潮。
16、我國科技發展方針是什麼?
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
17、何為「863」計劃?
1986年3月,在四位著名老科學家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的積極倡議下,我國制定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簡稱「863」計劃。
18、21世紀新技術革命的主要趨勢是什麼?
當前,世界科學技術正面臨著一場新的技術革命。這場新技術革命的大體內容和主要趨勢可以用一個核心、兩個重點、四大前沿來簡略概括。所謂核心,即是以電子計算機為先鋒的微電子技術。新技術革命的兩個重點是生物技術和新型材料。新技術的發展前沿是光電技術和激光、新能源、海洋開發和空間開發等四個方面。
19、目前得到世界各國公認並列入21世紀重點研究開發的高技術領域有哪些?
有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航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和海洋技術。
20、什麼是現代生物技術?
現代生物技術是應用自然科學及工程學的原理,依靠微生物、動物、植物體作為反應器將物料進行加工以提供產品來為社會服務的技術。
21、什麼是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主要是指信息的獲取、傳遞、處理等技術,它是高技術的前導。信息技術以微電子技術為基礎,包括通信技術、自動化技術、微電子技術、光電技術、光導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等。
22、什麼是新能源?
有一些能源,目前還沒有得到廣泛利用,有待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使這些能源能更經濟,更有效地得到開發利用,如像太陽能、風能、海洋能、地熱能、核聚變能等。人們稱這些能源為新能源。
23、什麼是新材料技術?
新材料技術是高技術的基礎,包括對超導材料、高溫材料、人工合成材料、陶瓷材料、非晶態材料、單晶材料、纖維材料、超微材料、高性能材料、特種功能材料等的開發利用。
24、什麼是航天技術?
航天技術是探索、開發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的天體的綜合性工程技術,包括對大型運載火箭、巨型衛星、宇宙飛船、太空梭、永久空間站、空間資源、空間工業、空間運輸及空間軍事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25、什麼是海洋技術?
海洋技術也叫海洋工程,包括深海挖掘、海水淡化以及對海洋中的生物資源、礦物資源、化學資源、動力資源等的開發利用。其中深海挖掘和海水淡化是海洋技術的主要標志。
26、環境是科學是一門什麼樣的科學?
環境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科學。若要對環境問題進行系統研究,必然要運用地學、生物學、化學、物理學、醫學、工程學、數學以及社會學、經濟學、法學等多門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知識。它在宏觀上研究人類同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對立統一關系,揭示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基本規律;在微觀上研究環境中的物質,尤其是人類活動排放的污染物的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在有機體內以及整個生態環境中遷移、轉化和蓄積的過程與運動規律,探索它們對生命的影響與作用機遇,從而提出防範環境污染、保護人類自身健康以及促進建立良性生態環境平衡與發展的方法與對策。環境科學是一門正在蓬勃發展的科學。
科學與偽科學
27、什麼是科學?它的任務是什麼?
科學是關於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自身的規律的事實、原理、方法和觀念的知識體系以及創建這個知識體系的社會活動。科學的任務是發現規律,提出理論,認識世界,解釋世界。
28、什麼是科學精神?它有哪些特徵?
所謂科學精神,就是人們在長期的科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共同信念、價值標准和行為規范的總稱。它一方面約束科學家的行為,是科學家在科學領域內取得成功的保證。另一方面,又逐漸地滲入大眾的意識深層,是人們在各項工作中作出正確決策並達到目標的重要條件。科學精神應包括12個方面的特徵。
一、執著的探索精神。根據已有知識、經驗的啟示或預見,科學家在自己的活動中總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鍥而不舍的意志。
二、創新、改革精神。這是科學的生命,科學活動的靈魂。
三、虛心接受科學遺產的精神。科學活動有如階梯式遞進的攀登,科學成就在本質上是積累的結果,科學是繼承性最強的文化形態之一。
四、理性精神。科學活動須從經驗認識層次上升到理論認識層次,為此,必須堅持理性原則。
五、求實精神。科學須正確反映客觀現實,實事求是,克服主觀臆斷。
六、求真精神。在嚴格確定的科學事實面前,科學家勇於維護真理,反對獨斷、虛偽和謬誤。
七、實證精神。科學的實踐活動是檢驗科學理論真理性的唯一標准。
八、嚴格精確的分析精神。科學不停留在定性描述層面上,確定性或精神性是科學的顯著特徵之一。
九、協作精神。由於現代科學研究項目規模的擴大,須依靠多學科和社會多方面的協作與支持,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務。
十、民主精神。科學從不迷信權威,並敢於向權威挑戰。
十一、開放精神。科學無國界,科學是開放體系,它不承認終極真理。
十二、功利精神。科學是生產力,科學的社會功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應當為人類社會謀福利。
29、什麼是科學方法?它有什麼特點?
科學方法是人類所有認識方法中比較高級、比較復雜的一種方法,它具有以下特點:一、鮮明的主體性。科學方法體現了科學認識主體的主動性、認識主體的創造性以及具有明顯的目的性;二、充分的合乎規律性。是以合乎理論規律為主體的科學知識程序化;三、高度的保真性,是以觀察和實驗以及它們與數學方法的有機結合對研究對象進行量的考察,保證所獲得的實驗事實的客觀性和可靠性。
30、科學思想的普及包括哪些內容?
科學思想的普及應包括科學方法、科學理性、科學邏輯、科學原則等。
科學與迷信
31、什麼是封建迷信?
封建迷信是原始人類傳衍下來的一種落後愚昧的盲目信仰,也是少數統治階級愚弄下層民眾的手段。它利用人們對於殘亡的恐懼、對生的渴望,突出一些無因果聯系的命運,以至在無知和神秘的迷信氛圍中,恐懼壓倒剛強,邪惡戰勝正義,殘忍毀滅善良。
迷信者生於自然,卻無知自然,把自己的生死福禍歸於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無所不為的神靈,把疾病歸罪於符咒的作用,把災禍歸罪於報應,把死亡歸罪於敵對者的魔力,把生看作靈魂的復歸等等。中國儒家所謂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就是一種典型的封建迷信的天命觀。
32、科學與迷信的對立表現在哪些方面?
第一,科學以唯物辯證的觀點觀察世界,它不承認有任何的超自然的現象存在;而迷信則是對超自然現象的信仰和崇拜。
第二,科學主張通過經驗和理性的結合去探索客觀世界各種事物的性質及其發展規律;迷信則主張反經驗,反理性的信仰主義。
第三,科學可以帶來現實的生產力,為人類帶來現實的利益;迷信則防礙生產力的發展,只能向人們許諾虛幻的來世幸福。
第四,科學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革命力量;迷信則阻礙社會變革。
第五,科學體現了人的智慧和力量,它是人的本質力量的重要表現;迷信則體現著人的愚昧、落後和懦弱的方面,它主張通過祈求神靈來改變人的現實處境,表現了人對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毫無信心的沮喪情緒,人們越是去狂熱地信仰鬼神,就越喪失人的尊嚴和價值。
33、科學與宗教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第一,科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規律的知識體系,是獲取知識的認識與研究活動。宗教則是人類在未知自然及其規律的情況下所採取的一種消極的認識態度和方式,它束縛了人類的認識和改造自然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第二,科學追求的是客觀真理,它的成果屬於全人類,科學沒有階級性,它具有中立性的特點。而宗教在階級社會中表現出強烈的階級性,它一般為統治階級服務,成為各個朝代統治者統治的輿論工具。在階級社會中,反動的宗教常常是和封建迷信聯系在一起的。
34、宗教和封建迷信的界限是什麼?
宗教是一種唯心主義的世界觀,各種宗教都有自己的成文的教義和規范化的宗教活動儀式,有自己正式的宗教組織。正當的宗教活動都必須是愛國守法的,都必須是擁護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都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承認,都只能在法律允許的范圍之內進行活動,不幹預政治、不幹預教育、不影響生產、不影響社會秩序。這就是宗教區別於封建迷信的主要特點所在。
我國的封建迷信,主要有請神降仙、驅鬼治病、算命、相面、看風水等等。封建迷信不具備上述宗教所具備的特點,因而也就不成其為宗教。封建迷信愚弄群眾,騙取錢財,腐蝕人們思想,敗壞社會風氣,危害社會治安,影響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必須堅決制止。
㈥ 創造性人物的重要性是什麼
幾乎所有人都對創造性有興趣,而且這種興趣不再局限於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它已變成一個全國性甚至全球性的政策問題。一般人,特別是軍事家、政治家和富於思想的愛國者,必然很快都會認識到這一點。
世界上已出現一種軍事的僵局,這種僵局還會繼續存在。軍隊的任務主要是防止戰爭,而不是製造戰爭。因此,政治體系之間的不斷斗爭或冷戰還將繼續進行,但不是以軍事的方式進行,向其他中立人民呼籲的體系將是優勝者。哪一種人最終能成為更好的人,更友善、更平和、不貪婪、更可愛、更值得尊敬?誰將被非洲人和亞洲人所接受?
相對而言,政治需要心理上更健康或更高發展的人。他必須成為一個不被仇恨的人,一個能和任何人深入友好相處的人,包括非洲人和亞洲人,他們對於任何恩賜態度或偏見或仇視是非常敏感的。可以肯定,要成為合格領導並取得勝利必須具備的特徵之一就是不能有種族偏見,他必須有同胞兄弟感,必須有助人感,必須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領導者而不是一個受到懷疑的人。如果從長久的角度,他不應成為專制主義,虐待狂者,等等。
除此以外,更多的創造性人物,將是任何能長治久安的政治、社會、經濟體所必須的。這種考慮和重視大工業的看法是同類性質的,因為他們都非常警惕可能出現的過時廢棄。他們都警覺到,盡管他們現時富有並興旺,明天早上醒來卻可能發現有某種新產品問世,使他們成為昨日黃花。
想一想什麼是汽車廠家的命運吧,假如某人忽然帶著一種美觀的、個人旅遊用的工具在地平線上出現,他的售價只相當一部汽車的一半來作為這種考慮的一個後果。每一家有戰略眼光的公司只要有可能都會提出很大百分比的資金用於新產品的研究和發展,以及舊產品的翻新和改善。國際舞台上的類似現象是軍備競賽。
的確,現在有一種關於威懾武器、炸彈和轟炸機的相互制約的平衡,等等。但是,假如將來發生了一件事,如同美國人發明原子彈時的情況那樣,又將如何呢?
所以,關於國防和軍事的大量的研究和發展也在所有大國的項目支出下忙碌著。每一個國家都必須爭取首先發現那種能使一切現有武器報廢的新武器。或許,強國的統治者們已經認識到,那些有能力做出這種發現的人正是那種罕見的怪人,那些創造性人物,那些他們總是以反射式的敵對態度相待的人。現在,他們將不得不學習管理創造性人才的方法,創造性人物的早期選拔,創造性人物的教育和培養,等等。
這才是為什麼會有這么多領導人對研究創造性的理論感興趣的真正原因。我們所面臨的歷史環境有助於在富有思想的人們中間、在社會哲學家中間、在許多其他類型的人們中間創造出一種對創造性的興趣。社會流動性改變更加明顯,更加頻繁迅速,快過了歷史上的任何時代。新的科學事實、新的發明、新的技術發展、新的心理事件、物質豐裕等等的加速度積累,已向每一個人提供了不同於任何以前曾出現過的情境。除個別的事情以外,這一從過去到現在再到將來的新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的缺乏已使各式各樣的改變成為必要,那是許多人現在還沒有認識到的。
㈦ 我的世界,創造模式下,如何清掉如有生物包括中立的
清理不了,它們會持續刷新,不過它們只刷新在草方塊上,所以將草方塊換成石頭之類的非草方塊可以讓動物刷新率大大減少
㈧ 如何理解價值中立
價值中立:
一,一旦科學家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念選定了研究課題,他就必須停止使用自己或他人的價值觀,而遵循他所發現的資料的引導。無論研究的結果對他或對其他什麼人是否有利,他都不能將自己的價值觀念強加於資料。從這個意義上說,從事科學研究的人,作為科學家應該受科學精神的支配。
二,既然事實世界和價值世界是兩回事,你就不能從實然的判斷推導出應然的判斷。
價值中立,最早源於英國哲學家大衛·休謨(David Hume)提出的「是」與「應該」的劃分,他認為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因而我們並不能簡單地從「是」與「不是」推論出「應該」與「不應該」。
價值中立也是社會學、人類學等社會科學研究過程中特別要注意的問題,在社會學的參與觀察和人類學的田野調查過程中,研究者必須經歷一個「融進去」再「跳出來」的過程,即先和被研究對象打成一片,再從被研究對象群體中的一員的角色轉換為研究者角色,必須保持價值中立、價值無涉。
㈨ WAR3.TFT 中立英雄詳細資料
中立英雄一共有如下幾個
獸王 bm
熊貓 pd
黑暗游俠 dr
深淵魔王 pl
娜加女海巫 nsw
地精煉金術士 ga
地精修補將 gt
火焰巨魔 fl
一共8個
首先是國寶,國寶的屬性在力量英雄中屬於很中庸的,並沒有很大的出彩點.
起始力量22,攻擊24-34在所有的力量英雄中基本是屬於最低點了,比死騎,牛頭,山丘都要低;
力量成長為3,牛3.2,死騎2.7,山丘3
起始護甲為3,牛2,死騎4,山丘2
起始mana(魔法值)225,牛210,死騎255,山丘225
起始生命650,牛頭725,死騎675,山丘700
但是,國寶的技能屬於很強的了,火焰呼吸65/130/195的直接傷害,7/14/21的延遲燒傷,持續5秒,這就很強了,而且,火焰燒傷屬於魔法傷害對於重甲單位還有加成傷害,這就超過了老牛的沖擊波75/130/200的傷害,而且消耗mana70點也比老牛的100少。
而且在丟上酒霧以後,傷害更是恐怖,酒霧持續12秒,英雄5秒,50%的減速,45%,65%,80%的攻擊miss率。
再就是醉拳技能4%,14%,21%的概率躲避,10%的幾率2,3,4倍於普通傷害,醉拳技能屬於致命一擊和閃避的結合般,雖然貌似很強,但是效果卻不如前兩個明顯,而且對於國寶這種力量英雄來說,也不能發揮其最大威力,再由於酒火連擊強勢,使得這個技能使用的很少。
最後是終極技能分出三個小熊貓,這個技能確實很強大,但是有一點要注意,在分身後是沒有背包的,所以什麼群防,群補,回城就不要給他了,消耗150的 mana。
國寶對於4個種族來說。
首先,NE沒有力量型英雄,本身部隊也比較脆弱,再加上井水強大的恢復效果,正適合國寶的使用,因為其他種族是很難承擔起他酒火連擊時瞬間140的mana的消耗,在對付UD的時候經常使用,可以對UD血少的天地雙鬼造成很大的傷害。
UD,基本不可能,UD在2本前沒有任何回藍的東西,非常不適合國寶的使用,而且和整個部隊也會產生脫節,死騎照顧不到他,而且UD不需要刻意的追求片殺,因為UD本身的英雄組合就已經夠強大了。
HUMAN,可以使用,但是使用不多,因為HUMAN本身的山丘就是很強大力量英雄了,不過也可以,配合大發的光環使用。
ORC,也可以考慮,以前見過有人使用它和牛頭的組合,在牛頭的光環下,國寶可以很好的發揮醉拳,這樣就可以考慮放棄酒霧以減少MANA的消耗,這個可以在使用巨魔獵頭戰術時搭配牛頭考慮。
總體說來,國寶有點NE私家英雄的感覺,其他種族都不太適合。
--------------------------------------------------------------------------------
牧豬男,馴獸師
起始攻擊27-37,護甲3,力量成長2.9,MANA225,起始生命650
總體來說,還是湊合的。
技能:
召喚狗熊,600,900,1200的生命,0/1/2的護甲,20,29,39(平均)的攻擊,沒什麼說的,就是一肉盾,缺點是只可以召一隻,再就是消耗MANA過多125~~~汗阿
召喚豪豬,425,515,600的生命,0的護甲,14/28/42的攻擊,而且2級的會嗜血術,不過只能給他自己加,所以你就不要指望了,呵呵,3級豬會濺射,這樣看來,豬的傷害輸出是比熊要高多了,消耗75的MANA,實惠阿,而且可以同時存在很多隻。
召喚戰鷹,300,450,650的生命,0/3/5的護甲0,23,52.5的攻擊,這是個牛逼得玩意,3級的還有濺射,這傢伙外號小型奇美拉阿。而且消耗mana才35,只可以召喚一隻,所以雖然1級的不可以攻擊,但高級以後就很厲害了。
終極技能,驚嚇每啥說的,就是拆建築用的,雖然暴雪給改弱了,但仍然很強,每個蜥蜴造成60點傷害,消耗150的mana,持續30秒,注意這個技能可以被打斷。
對4個種族來說
NE,又是NE,使用效果基本上和國寶差不多,但是基本上是在對付ORC使用的多,誰叫你的驅散弱,呵呵。
UD,有人用過他配合蜘蛛流,快速連到3級,出戰鷹,會讓ORC很痛苦的,再其他就沒有多大用處了,缺點和國寶以一樣。
HUMAN,用他不是一般個強啊,配合大發,召喚的東西到處都是,不過還是欺負獸族時用得多,哈哈。
ORC,效果遠不如國寶好,主要是不知道和什麼英雄搭配好,難道內戰的時候用?
總體來說,馴獸師是個很極端的英雄,自己既沒有什麼攻擊技能,也不會什麼的防禦技能,所以使用時要特別當心,遇上對方的驅散部隊,就是送經驗的,自己也就成了個普通的地面高級兵種而已,最後新人們使用注意,最好不要升級熊,和另外兩個技能比,太弱了。
--------------------------------------------------------------------------------
深淵領主
起始攻擊26-36,護甲2,力量成長3.2,起始MANA210,起始生命700
注意,這個傢伙是亡靈族的,死亡纏繞可以給他加血,聖光可以對其造成損傷。
技能:
火雨,每波25,30,35的傷害,持續3秒,每秒5的燒傷,總共6,8,10波,這個技能怎麼看怎麼垃圾,傷害和大發的暴風雪差太多,消耗MANA比大發還多,消耗85點。而且,最主要的是,他本身就是近戰,小心淋死自己.
恐懼咆哮,減少30%,40%,50%的傷害,並消除對方身上的有益魔法,這個技能還是很不錯的,不過呢,貌似大部分人使用有害魔法多過有益魔法,精靈之火遠比心頭之火用得多,減速,詛咒也比嗜血用的多,還剩下什麼?咆哮?群防?消耗75的MANA。
分裂傷害,30%55%80%的傷害濺射,范圍大約,這么說吧,5個弓箭排排站,砍中間那個,5個都掉血,還是不錯的被動技能。
終極技能,惡魔附身,釋放在對方一個單位上,那個單位持續掉血,死亡後出來個毀滅守衛,不可以被驅散,不大好用,雖然可以殺死對方一個單位,但是只要那個單位不死那玩意也出不來,怕他關鍵時候掉鏈子,守衛和地獄火比較,地獄火平均攻擊54.5比守衛高10,而且地獄火下來時可以造成范圍50點傷害並4秒暈眩,還有被動獻祭,魔免1500的生命,8的護甲,1.35的攻速。不過守衛的優勢是有幾個變態技能:戰爭踐踏,火雨,殘廢,驅散(不知道能不能連自己一起驅散了,笑),以及濺射傷害和抗性皮膚,也是很厲害的,不過那些技能都是一級的,而且它的MANA很少500,最後,生命1350,3的護甲,這兩個傢伙都可以用死亡纏繞加血,唉,燃燒軍團的東西都這么強啊。消耗MANA150.
4個種族分析
NE,如果沒有國寶的話,這個傢伙,我想還是有點用的,但是它完全被我們的國寶給掩蓋了光芒,不過不怕UD的死亡3連殺也算一項不錯的優點把。
UD,本族英雄,適合3發當肉盾,不過和正常的3發小強比起來,貌似半斤八兩,小強有尖刺護甲,可以加防並反彈傷害,深淵可以減攻,不過小強那是被動技能不消耗MANA,也不怕被驅散,再就是小強的穿刺,是很不錯的技能,而深淵的2個技能都不如小強,畢竟肉盾石不需要傷害輸出的,而且你一刀刀砍不如人家實在。而且小強的攻速是所有力量英雄里最快的1.8。
HUMAN,沒用,一點也用不上。
ORC,可以考慮,不過內戰的時候還是很不錯的一個選擇.
總體來說,這個傢伙首發是不大可能了,我和兄弟22時,就喜歡弄2個這傢伙去下雨,哈哈邪惡啊,這傢伙雖然速度很慢但是,HP,超高,上面的那個HP是用的新浪資料,真正的我記得是725,我曾經用這個傢伙2級撿個力量書買個餅就成了1000+的大怪物了,邪惡啊 ,他控制戰場的能力,總體來說只是中等,不過用他帶球用分裂攻擊來對付可以疊加的空軍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
練金術士
起始攻擊28-55!!!護甲1...力量成長3.3,起始MANA270,生命725
什麼啊,這么極端~~
技能:
治療噴霧,3波每波30,3波每波45,5波每波60的加血,乍看這個技能,似乎是不錯的。但是其實非常不適用於戰場。首先補血速度不快,雖然在該技能2級的時候,效果就遠勝於群補卷軸了。但是補的實在是太慢,看著煉金術士不慌不忙的一波波噴,估計你會被急死。另外改加血敵我不分,如果你加血的范圍內有對方單位,很可能是在給對方加血。當然,做為一場大戰後的快速恢復技能還是非常不錯的。但是在這個每個族都有快速恢復道具或能力的情況下,這個技能還有多少實用的價值呢?沒有cooldown時間,這很牛逼,消耗75魔法。
化學狂暴,增加50%的移動速度同時,增加25%,75%,125%的攻速,牛逼阿,再帶個加速手套,那是嗷嗷的,不過,他的本身攻速太慢,2.5在力量英雄里是最慢的了,所以在低等級時效果不是很明顯,持續15秒,不過CD時間是30秒,所以就不要指望老那樣了,消耗MANA極少25。
酸性炸彈,一定區域目標減低裝甲4,並有對爆炸主要目標造成5,10,15每秒的傷害,持續15秒,不過這個技能有個有意思的地方是,CD時間只有12秒,也就是說,只要你有MANA...嘿嘿,據說可以毒死人,沒試過,但是其他小鹿阿,憎惡阿,飛龍阿,毒球阿都是毒不死人的,范圍呢,TR上的商店,果將炸彈放在藍色食人魔身上,則商店所有怪物會受到影響,還是不錯的,是個很恐怖的技能。
終極技能,練金,立即殺死一個單位把它轉換為金子,所得到的金錢是該單位造價的80%,cooldown時間45秒消耗mana150,很不錯的技能。
4個種族分析
NE,不錯不錯,可以使用,本身很脆弱,在暗夜的保存權杖下會有很恐怖的效果,酸性炸彈再配合上精靈之火,天啊,你會發現對方全是紙糊的,正適合暗夜這種高攻低防的特性,可以和很多英雄配合,不過,他缺點也很明顯了,首發可以,不過次發個人認為更好些,畢竟暗夜可以選擇的太多了。
UD,一句話,如果這傢伙是亡靈的,我會毫不猶豫的使用他,見過有人用它配合蜘蛛流,效果不明顯。
HUMAN,用不上,因為有個很強的矮子,不過可以考慮和聖騎搭配。
ORC,配合牛頭的光環和嗜血術也很強大,內戰時或許可以考慮。
綜合來說,是個很極端的英雄,缺點和優點同樣明顯,不適合新人使用,很容易掛。
--------------------------------------------------------------------------------
火焰領主
繼承了遠程的敏捷英雄的低攻22-28,暗影獵手22-28,女祭司21-31,和敏捷英雄特有的高護甲4,1.8的攻速還是比較可以接受的,但是還是無法和劍聖,惡魔獵人,以及守望這類傳統意義上的敏捷英雄對抗,不過也不是沒有出路。
生命475,MANA270
技能
靈魂燃燒,防止使用魔法並降低攻擊力50%,14秒內造成100點傷害,16秒內造成225點傷害,18秒內造成375點傷害,貌似很強大,但是還是不要把它當作傷害技能的好,據說1級的靈魂燃燒對1級死亡騎士造成的實際傷害只有20點,我沒有實驗,不過這么看來這個技能及遠沒有看起來的那麼強大了,反而有點雞肋的感覺,黑俠范圍沉默消耗75MANA,,而他消耗85MANA,還是單體,反正我不看好。
召喚召喚岩漿怪,425,575,700的生命,13-37,21-45,32-56的攻擊,綜合來說不如大發的水元素,不過,每個召喚岩漿怪在攻擊一定次後會分成兩個,最多分成4個,還是不錯的,不過消耗MANA太多,150。趕上終極技能的消耗了。
焚化,可以設定成主動釋放,釋放在對方身上,當那個單位死亡時就發生爆炸,對周圍一定范圍內造成傷害,缺點還是消耗MANA過多。
終極技能,火山,一定區域內製造一座火山,每5秒鍾產生一波熔岩傷害附近的目標,造成100的傷害+2秒的眩暈,建築承受2倍傷害,注意可被打斷,持續35秒,消耗MANA150。
4個種族
NE,使用他是個不錯的選擇,高攻擊力+高數量的岩漿怪配上高生命力的熊+獸王……似乎兩個英雄就可以抗天下了,岩漿怪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優秀,第一是分裂條件很苛刻(時間會很長),第二是耗費魔法較多。
UD,對於初期無法補充魔法的亡靈來說就如同使用獸王一樣……不過也有2發用他配合死靈巫師的邪惡狂熱,來加速分裂的。
HUMAN,以前經常陪伴在大法師的左右,不過可能由於第二技能的雞肋,和過大MANA消耗,現在已經被獸王代替,而且,我更趨向於用山丘去打斷,我邪惡的笑~~
ORC,貌似又沒有我們什麼事,可以考慮,在酋長帶獵頭者+大師級薩滿的戰術時用它次發。
總體來說,不知道暴雪怎麼想的,我們一個敏捷英雄MANA的消耗比智力型英雄還大。
--------------------------------------------------------------------------------
黑暗游俠
21-31的攻擊,550的生命,在遠程敏捷英雄中都屬於上乘,225的MANA也足以我們使用,4點的護甲和高移動速度都是其存活的保障,唯一的不滿大概就是她的攻速稍顯慢了點。亡靈族的英雄。
技能
寧靜,停止敵人在一個目標區域內施展魔法,持續16,24,32秒,英雄8,10,12秒,很強的控制技能,作用巨大,范圍也不錯,從體來說,沒什麼可以挑剔的,消耗MANA,75。
黑暗之箭,自動釋放,增加2,10,20的傷害,被攻擊單位在暗黑箭的持續效果時被殺死,就可以召喚出生命200,260,320的黑暗之奴,就是骷髏阿,很不錯的技能。每箭消耗MANA6點。
生命汲取,每秒吸20,35,50的生命持續8秒,我不喜歡這個技能,你什麼時候吸血?有血時還不如你自己射箭輸出傷害,沒血了,我向對方也不會讓你吸痛快了吧,而且只要對方被吸血的單位跑出你的作用范圍,就斷了,這是個沒什麼意思的技能,不如血法師的吸魔,還有不要把它當成一個傷害技能,你3級的吸血,遠不如死騎丟個纏繞舒服。消耗MANA75。
終極技能,符咒,取得一個敵人單位的永久控制權,但不能用於英雄或者超過等級5的中立單位,相當於女妖的占據,擁有在終極技能中很短的CD時間45秒,還是不錯的,消耗MANA150。
4個種族
NE,NE在對抗現在的UD賣回城,雙地穴暴狗壓制時經常用她,而且不怕UD的3連殺,所以很不錯。
UD,唯一的遺憾大概就是無法佩戴腐蝕之球,和黑暗之箭的效果不能疊加,再就是蜘蛛流時是個不錯的選擇。
HUMAN,基本用不上。
ORC,基本用不上,不過見過,首發先知,速2本,帶黑俠和大G強壓UD的。
綜合來說,我很喜歡這個傢伙。
--------------------------------------------------------------------------------
地精修補匠
無法想像,近戰的法師(智力型英雄)?搞笑?22-28在智力英雄里很中庸的攻擊,卻有著600的生命,300的MANA和5點的護甲,強啊。
技能
口袋工廠,產生一個會自動產生炸彈人的口袋工廠。炸彈人會在死亡的時候爆炸,對周圍單位造成30,60,80的傷害,我找不出這個技能除了卡位還有什麼用,而且一生產出的炸彈人的那個爆炸技能是關閉的,你要手動把它改成自動釋放,難度確實很大,炸彈人的存在時間太短,又太脆弱。消耗125的MANA,持續45秒。
導彈轟炸,用火箭對一個范圍進行轟炸,對區域內的敵人造成1秒眩暈和30,65,100的傷害,這個技能比起小強差大了,傷害也低,暈眩時間也短,而且不要忘了,小強扎的人會飛上去,再掉下來,這段時間足夠在死騎光環照耀下的亡靈單位沖散對方的陣線了,消耗MANA75。
工程學升級,被動技能,- 增加導彈轟炸的范圍。- 讓炸彈人生產的更快。- 增加機械地精的護甲和力量,增強破壞者技能。+2,4,6的傷害10%20%30%的移動速度,沒什麼說的,畢升的技能。
終極技能,機械地精,變化成為機械地精,- 增加力量+護甲。- 擁有破壞者技能,對建築造成額外傷害。- 地精修補匠變化為機械地精。對眩暈免疫,對大多數魔法免疫,包括對他自身有益的魔法,而且只要你不變回來,他就一直那樣,挺丑的。
4個種族
NE,用處不大。
UD,用處不大。
HUMAN,用處不大。
ORC,用處不大
綜合來說,因為有個必升的垃圾被動技能,所以在很大的限制了他的發展。
--------------------------------------------------------------------------------
娜迦女海妖
24-34的攻擊力很不錯,而且最重要的是她擁有智力型英雄最快的攻速,475的生命,330的MANA,3的護甲都很不錯。
技能
插狀閃電,每個單位85,160,250的傷害,絕對的強力技能,而且不用害怕這個技能會自動攻擊一定單位,這個技能不能點地面,要說有什麼不好,攻擊單位太少,消耗110的MANA.
霜寒冰之箭,增加5,10,15的傷害,使目標減慢攻速和移動速度30%50%70%,絕對的強力壓制技能,持續5秒,絕對的殺人越貨居家旅行必備。每箭消耗10點MANA。
附,3種箭的點評,
-冰箭增加,5,10,15的傷害,消耗10的MANA
-火箭增加,10,20,30的傷害,消耗8的MANA
-黑箭增加,2,10,20的傷害,消耗6的MANA
火箭傷害最高,但是附加的是火焰傷害,只有在對抗重甲單位時效果顯著,對付魔免單位沒有效果,黑箭,冰箭對魔免單位都有附加效果,用黑箭殺死小鹿照樣有骷髏,用冰箭打破法照樣減速。所以,我認為,火箭最弱。
魔法盾, 創造以那加的魔力值吸收傷害的盾牌,每點MANA吸收1,1.5,2的傷害,絕對的雞肋技能,前兩個技能太強了。
終極技能,龍卷風,創造一個可以減慢敵人單位移動速度的龍卷風,把敵人地面單位卷到空中並且傷害敵人的建築。龍卷風以每秒50點的傷害毀壞在他中心的建築物,並以每秒7點的傷害毀壞在它周圍的建築,持續40秒,消耗250的MANA.
4個種族
NE,NE很多戰術都能看見他的身影,NE常用的強力英雄,出場率堪與國寶相比,甚至尤勝於國寶。
UD,沒見過用她的。在某些方面可以與LICH相比,但遺憾的是她不是亡靈英雄。
HUMAN,經常用,一波流的核心之一。
ORC,沒見過用的,不過似乎可以和牛頭,國寶一起,恐怖的片殺.
綜合來說,又一個NE的私家英雄。
㈩ 「價值中立」與「價值關聯」的關系是什麼
韋伯既用「價值中立」與德國的新康德主義劃清界限,反對否認社會科學的客觀性的唯心主義觀點。又用「價值關聯」反對英、法實證主義無視社會科學自身特點的錯誤傾向,為此,韋伯一方面把「價值中立」視為社會科學的規范性原則,另一方面又把「價值關聯」作為社會科學的構成性原則,以避免實證主義和人本主義在社會認識上的片面性。因此,正確分析韋伯的「價值中立」與「價值關聯」的思想對當今社會科學方法論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義。筆者認為在韋伯那裡,價值中立與價值關聯是相伴而生的一對矛盾,兩者不可分離,不可單獨抽取某一方加以分析批判。韋伯思想中的價值中立並不意味著在社會科學研究中徹底排斥價值因素,社會活動與現象都要由一定的價值來支配,因而韋伯的價值中立是相對於價值關聯而言的。他認為社會科學研究對象與自然科學有本質區別,社會科學的理解恰恰必然包括在特定的價值之中,遵循一定的價值觀念去解釋社會現象。如,社會科學家們在分析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行為時,都必須探討這些行為所表現出的價值。而為了理解這種價值就必須探討行為者在什麼觀念驅使下做出行動,這就是「價值關聯」。正如韋伯所說:「當然,經驗科學的問題應該『不加評價地』加以解決,它們不是評價的問題。但是,社會科學中的問題是根據被討論的現象的價值關聯而選擇出來的。」(註:馬克思·韋伯:《社會科學方法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20頁,1992年版。)但是,另一方面,社會科學研究作為人類追求真理的理性活動,又必須排除研究者個人情感好惡,又要避免以自己的價值、好惡去解釋客觀對象。實事求是作出事實判斷,因此社會科學研究又必須堅持價值中立。「的確,在我們的科學中,個人的價值判斷會對尚未被明確承認的科學觀點發生影響,這些價值判斷引起了長期的混亂甚至在決定事實之間簡單的偶然聯系的時候,它們也會根據後果增大還是減少實現某些個人理想的機會,即獲得某物之可能性,而對科學論點作出各式各樣的解釋。」(註:馬克思·韋伯:《社會科學方法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20頁,1992年版。)可見價值關聯與價值中立在韋伯社會方法論中扮演了同等重要的角色,構成韋伯社會科學方法論的一個特色。同時,韋伯的「價值中立」概念的提出除了與「價值關聯」相聯系而外,還與科學家的研究活動相聯系。即「價值中立」是指科學家在研究自己的對象時,應當遵循客觀事實,而撇開自己的政治主張與立場,迴避自己的價值。而普通公民則在社會活動中必須有自己的價值觀。當然,韋伯的「價值關聯」與李凱爾特為代表的新康德主義的原則是有區別的。李凱爾特的「價值關聯」是一種先驗的超時空的原則。而韋伯卻認為,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研究者不能隨主觀臆念去選擇相關價值,而是將在一定歷史時期佔主導地位的價值原則作為價值關聯的前提,因此,韋伯的「價值關聯」是客觀現實的。總之,韋伯的「價值中立」與「價值關聯」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同時韋伯的「價值中立」又是一個規范性概念。相對於特定的人與場合來講,要遵循「價值中立」原則,因此,在韋伯那裡「價值中立」並不是一個普遍性的行為准則。而只是科學家進行學術研究時的一條規范。如果做到按科學家的規范從事科學研究,就意味著做到了價值中立。另一方面如果能夠聯系行動者的客觀現實的整體價值來研究事物,就做了價值關聯。因此,我們應辨證地分析韋伯的「價值中立」的思想,避免把「價值中立」與「價值關聯」對立起來而造成的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學思想方法。也避免國內一些主張社會科學研究要遵循價值關聯原則而批判價值中立思想,或要遵循價值中立原則而批判價值關聯思想等較為偏頗的觀點,兩者都不能單獨成立。同時,用辨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來分析韋伯社會科學方法論中的這對范疇。韋伯這對范疇有其合理內容,它反映了社會科學研究對象的特殊性以及認識社會現象之間具體因果聯系的客觀法則,對於建構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基礎有著重要意義。當今,社會科學面臨最大的困難就在於如何回答社會科學的研究何以能夠成為一門嚴格的科學,在這方面人文主義與科學主義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同時兩者的對立所構成的社會科學基礎研究中的根本問題又陷入到更大的困境之中。兩者在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等方面都形成了彼此對立的命題。如何解決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的這種「二元對立」,這就關繫到能否正確解決社會科學上述困難,能否建立一種真正的社會科學基礎。關於這方面有些學者已做出深刻研究,主張用層次論代替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的「二元對立」,認為由於社會領域是多質性和多層次性,以它為對象的社會科學的方法論基礎應該是綜合的,當然這種綜合不是兩者的簡單相加,而是在兩者交融基礎上的「創造」,即不妨參照韋伯有關社會科學方法論思想,韋伯的有關思想對我們建立社會科學方法論基礎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