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來自三國的四大發明,哪一個發明影響了上千年
說過那麼多三國里的謀士、猛將了,現在來看看三國時期,有哪些大發明,並以對歷史和人類的影響力來進行排名:
TOP、4 木牛流馬
華佗的被殺,和《青囊經》的失傳,的確是華夏醫學史上最令人痛惜的一件事,不說華佗神乎其技的外科手段,僅憑這麻沸散,就能拯救無數人的生命。
『貳』 三國時期有哪些著名的火攻戰役
官渡之戰,曹操火燒袁軍糧倉烏巢;
赤壁之戰,劉備軍火燒新野;
赤壁之戰,孫劉聯軍火燒曹營;
夷陵之戰,東吳陸遜火燒劉備連營;
諸葛亮南征,火燒藤甲兵;
諸葛亮北伐,火燒上方谷。
『叄』 三國時期有什麼發明
馬鈞:
他發明過:
輪轉式連續拋石車:這種攻城器械的構造是一個繞軸轉動的大木輪,在輪子的邊緣用繩子拴上幾十塊大石頭,然後用機械帶動木輪快速旋轉,輪上懸著的石頭也跟著一起旋轉,等旋轉速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切斷系石的繩索,石塊就會連續不斷地發射出去攻擊敵人的城樓,使敵方來不及防禦。馬鈞曾經用幾十塊磚瓦做試驗,結果磚瓦被連續拋出數百步遠(1步合約1.4米)。
翻車(又稱龍骨水車):馬鈞製造的翻車可以直接用於農業灌溉,它結構精巧,可連續不斷地提水,輕快省力,連兒童都能轉動,效率比前兩種提水工具高出許多。因此,翻車問世後,受到百姓歡迎,並迅速得到推廣。在人類發明水泵之前,翻車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提水工具。
諸葛亮:
諸葛連弩:改進過的弩,可以一次發射十多跟箭,威力巨大
(馬鈞看到這種連弩後,進行了一番研究,他發現只要進行些須改動,就可以把連弩的威力提高5倍以上,可當時魏國高層並不相信他)
木牛流馬:一種運輸工具,有人猜測這就是手推車
孔明燈
這是諸葛亮北伐被司馬懿困於平陽時所發明的一種用來向救兵傳遞信息的空飄燈,也是熱氣球的起源。在科技不發達的三國時代,諸葛亮仍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發現熱氣球空飄這個原理的人,真是名副其實的卧龍!
『肆』 漢末三國時期,都有哪些發明創造,對後世都有啥影響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主要就有五大發明創造:華佗的全身麻醉術、張仲景的心肺復甦術、劉徽的割圓術、畢嵐、馬鈞的水車、鍾繇的楷書。
一:華佗的全身麻醉術
在醫學方面。有一個應用於全世界外科手術的治療方法——全身麻醉術。我們都知道最早使用麻醉術是春秋戰國的扁鵲,但對於他的記載其實是有些過於神化的,而出現在三國時期的華佗使用麻醉劑麻沸散卻是有明確的記載,當然也是更有說服力的。麻醉術的出現和應用無異於是對先進的醫療操作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
二:張仲景的心肺復甦術
這個在今天很多醫療工作中都是很常見的名詞,其實也是出現在這一時期的,他就是東漢末年的醫聖張仲景所首倡並且推崇的,這種救人於危難的方法,對後世的影響也是可想而知的,跟麻醉術一樣都是很重要的。
這些一直保留到現在的發明雖然我們也不能說是百分之百的完美的,還有後人在不斷的改進,但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還是強大的,他們的能力和知識令人贊嘆啊!
『伍』 三國時期的四大發明,哪一個到了現在已經不可或缺了
三國亂世,人才輩出,翻開這一段歷史,你就會發現這里不僅有文官武將間的鬥智斗勇,還有許多奇思異想也得到了實現,而我們最為熟知的應該就是出自諸葛亮手下的木牛流馬了吧。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在這戰火紛飛的年代,還有多少神奇的發明應運而生了吧。
既然在歷史上有"古代四大發明"的說法,那三國中自然也有屬於自己的"三國四大發明"。
而我們的第一位發明人便是三國歷史中的名醫華佗了,作為三國最有名氣的一位醫學家,被稱為"外科聖手"的他,在發明創造方面聽起來似乎沒什麼優勢,但是在其獨到的醫術加持下,華佗的發明甚至被排為了三國時期的四大發明之首,這便是"麻沸散"。
當年諸葛亮收服孟獲班師回朝經過瀘水時,突然天起異象,巨浪滔天,鬼哭神嚎。諸葛亮詢問的當地人過後才知道要用蠻族人頭祭祀河神方可通過。諸葛亮不忍斬殺無辜,就用面團裹住牛羊肉餡,用蒸籠蒸熟作為祭品代替人頭投入江中。果然沒一會,風平浪靜,大軍得以成功渡河。
『陸』 三國時期,有那些發明家他們分別發明了什麼
馬鈞是三國時期的著名機械製造專家,具有高超的製造技巧,發明和製造專了織綾機屬、水車、指南車等多種機械,成為我國古代非常有名的機械發明和製造專家,為古代機械製造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馬鈞,字德衡,扶風(今陝西興平東南)人。生活在三國時代的曹魏時期,生卒年代不詳。他從小不善言辭,說話不多,但是很喜歡讀書、思考問題、善於動腦子,尤其喜歡鑽研機械製造方面的問題;同時他又非常注重實踐,勤於動手;這樣就養成了善於吸收新知識的習慣,又有比較熟練的實際技能,為從事機械製造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他早年生活比較艱辛、貧困,長時間住在鄉間,使他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勞動人民,對他們的疾苦和繁重勞動有深切的了解和體會,因而他比較關心生產工具的變革,並決心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術為老百姓服務,改善他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
『柒』 三國時期的科學成就
連弩技術,台級雲梯...就知道這些了。(對了,糾正一點,據考證木牛流馬實際上是獨輪小推車而已)
『捌』 三國時期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乾象歷》,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至吳亡(公元280年)實施的歷法。東漢末三國時期劉洪撰。規定一回歸年為365 145/589,一朔望月為29 773/1457,首次推算出近點月為27.5508日,一個近點月內月球的近地點進動3o4′,並創立定朔演算法。
景初歷,三國時期楊偉編制的歷法。魏景初元年(237年)至咸熙二年(265年)實施。它的主要優點在日、月食的預推方面,它根據黃道和白道的交點每年有移動,交食的發生不定必在交點上,月朔在交點附近也可能發生日食,月望在交點附近也可能發生月食的情況,定出交會遲疾的差,這和現代的食限一樣。在推算食分多少、日食虧始方位角等計算方面,更是它的特創。這些都是以前的歷法所沒有而為其後的歷法可遵從的。
《海島算經》,是中國最早一部測量數學著作,亦為地圖學提供了數學基礎。由劉徽於三國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所撰,本為《九章算術注》之第十卷,題為《重差》。
《禹貢地域圖》約在泰始四年至七年(268~271),裴秀主編完成。是一部以疆域政區為主的歷史地圖集,也是目前所知中國第一部歷史地圖集。圖集所覆蓋的年代上起《禹貢》時代,下至西晉初年,內容則包括從古代的九州直到西晉的十六州,州以下的郡、國、縣、邑及它們間的界線,古國及歷史上重大政治活動的發生地,水陸交通路線等,還包括山脈、山嶺、海洋、河流、平原、湖泊、沼澤等自然地理要素。
同時裴秀還主編了《地形方丈圖》,是計里畫方的實驗樣品,即將繒八十匹的中國全圖縮編為方丈掛圖。裴秀倡導的計里畫方的方法,長期為中國古代編制地圖所遵循,並且影響遠及朝鮮和日本。
《傷寒雜病論》 是中國傳統醫學著作之一,作者是張仲景,至今是中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傷寒雜病論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葯的理論基礎。
馬鈞,字德衡,扶風(今陝西扶風)人,生活在漢末三國時期,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最負盛名的機械發明家之一。魏明帝時,見當時織機五十條經線者有五十躡(腳踏操縱板),六十條經線者六十躡,便將織機一律改為十二躡,大大提高了功效。在洛陽時,又發明了排灌水車,名叫「翻車」,它利用人力可以將水由低處提到高處。他還研究製造出指南車,改進了諸葛亮的連弩,改進了攻城用的發石車。他製造的「水轉百戲」以水為動力,以機械木輪為傳動裝置,使木偶可以自動表演,構思十分巧妙。
『玖』 三國時期有哪些發明創造
比諸葛亮技高一籌的發明家-馬鈞
國外不少發明家如愛迪生等,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但令咱中國人驕傲的發明家馬鈞,知道的人卻並不多。這個三國時期魏國的發明家,在洛陽生活期間搞了不少發明,可史料中竟連他的生卒年月都沒留下來,這實在是遺憾!
馬鈞雖是個不善言辭的人,但他卻以自己的發明而令人欽佩。當時的文學家傅玄稱贊他是「天下之名巧」,史學家裴松之也稱贊他「巧思絕世」。很多人都讀過《三國演義》,對蜀國丞相諸葛亮的才智非常欽佩,他發明的木牛流馬,一直為後人津津樂道。其實,對諸葛亮的發明,馬鈞也能看出其不足之處,你說這個馬鈞是不是技高一籌?
當時,魏、蜀、吳三國經常打得不可開交。有一次,諸葛亮率兵攻打魏國,使用了一種新發明的連弩,可以連續發射幾十支箭。這種新式武器讓魏軍大感驚奇,有個魏國士兵撿回連弩讓馬鈞看。馬鈞仔細觀察後認為,這種連弩雖然製作很精巧,但不是最好的,還可以改進,效率能提高5倍。可惜他的改進得不到魏國承認,馬鈞只能空抱遺憾。
其實,馬鈞的遺憾太多了。官渡之戰時,曹操使用一種發石車攻擊袁紹,這種發石車可以拋出大石塊攻擊敵人,在當時威力巨大。但這種發石車也存在缺陷,如速度較慢、只能單發、不能連續拋石等。只要敵方在城樓上掛起濕牛皮,就能擋住發石車拋出的石塊。
聰明的馬鈞經過一番研究,設計出了一種新型發石車——輪轉式連續拋石車。這種攻城器械的構造是一個繞軸轉動的大木輪,在輪子的邊緣用繩子拴上幾十塊大石頭,然後用機械帶動木輪快速旋轉,輪上懸著的石頭也跟著一起旋轉,等旋轉速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切斷系石的繩索,石塊就會連續不斷地發射出去攻擊敵人的城樓,使敵方來不及防禦。馬鈞曾經用幾十塊磚瓦做試驗,結果磚瓦被連續拋出數百步遠(1步合約1.4米)。
如果使用了這些新式武器,曹軍的作戰能力定會大大增強。可惜的是,因不善言辭,馬鈞的發明被別人攻擊得一無是處,結果人們都嘲笑他。馬鈞的朋友、文學家傅玄卻很賞識他的才華,就向安鄉侯曹羲推薦了他的這一發明,但遭到曹羲的拒絕。傅玄耐心勸導曹羲:「馬鈞發明的是軍隊需要的精良兵器,費一點木材,找幾個人就能製造出來,何不試驗一下?」在傅玄苦口婆心的勸說下,曹羲才接受了建議,並把情況轉告主持軍事的武安侯曹爽,但曹爽卻沒有理睬這件事,馬鈞的設想當然也就無法實現了。
試驗一下馬鈞的發明成果,本是件很容易的事,但因他遇到一幫愚蠢的傢伙,偏偏這些人又在領導崗位上,你說有什麼辦法?難怪傅玄感慨萬端地說:「馬鈞的發明創造才能,就是魯班、墨翟、張衡也比不過,但魯班和墨翟都能見用於時,馬鈞卻不能發揮其才,真是令人痛心的事。」
巧讓水往高處流
馬鈞出身貧寒,幼時一直在鄉下生活,不善於與人交往,一門心思讀書,特別愛動腦筋,尤其喜歡鑽研機械製造方面的難題。馬鈞是「語言的矮子,行動的巨人」,他勤於動手,為其從事機械製造打下了基礎。
馬鈞長大後,到魏國的都城洛陽做了一個小官,後來就一直住在洛陽。當時洛陽城有一大塊坡地,老百姓想在那裡種菜,因為無法引水澆地,這塊地就一直荒著。馬鈞知道後,經過反復研究、試驗,終於製造出了翻車(又稱龍骨水車),把河裡的水引到坡地里,老百姓終於能種菜澆水了。
馬鈞製造的翻車,是對我國古代灌溉工具的重大革新。東漢以前,農民使用的提水工具主要有兩種:一是桔槔,二是轆轤。桔槔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應用,其提水方法是:在井旁的樹上或木架子上用繩子固定一根橫木,橫木的一端繫上水桶,另一端墜上石塊。提水時兩端一起一落,由於運用了杠桿原理,比較省力、方便。轆轤比桔槔又前進了一步,它主要是利用輪轉原理進行提水,特別適用於從深水井中汲水。但這兩種灌溉工具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只能間隔地由低處往高處提水,不能連續運動,效率低,也比較費力。而馬鈞製造的翻車則可以直接用於農業灌溉,它結構精巧,可連續不斷地提水,輕快省力,連兒童都能轉動,效率比前兩種提水工具高出許多。因此,翻車問世後,受到百姓歡迎,並迅速得到推廣。在人類發明水泵之前,翻車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提水工具。
『拾』 四大三國時期的發明,哪一個影響了我國上千年
說過那麼多三國里的謀士、猛將了,現在來看看三國時期,有哪些大發明,並以對歷史和人類的影響力來進行排名:
TOP、4 木牛流馬
華佗的被殺,和《青囊經》的失傳,的確是華夏醫學史上最令人痛惜的一件事,不說華佗神乎其技的外科手段,僅憑這麻沸散,就能拯救無數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