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致敬創造力音樂

致敬創造力音樂

發布時間:2021-08-08 15:30:59

Ⅰ 在音樂教育中如何培養兒童的創造力決

在音樂教育中培抄養兒童的創造力,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風靡西方國家一個世紀的達爾克羅斯、奧爾夫、柯達伊教學法是國外兒童音樂教育的主要手段。6、7歲以前的孩子在游戲中感受音樂、將聽得見的音樂、跳成舞蹈,畫成圖形,編成故事,扮演故事裡面的人物,通過自己的感受和表達,實現對音樂深層次的理解,在「玩」中把單調、枯燥的音樂理論知識融會貫通,逐點掌握。當這些孩子6、7歲時,會主動要求學習自己喜歡的樂器。所以,培養兒童的創造力需要完整科學的教學體系。美育音樂是綜合了達爾克羅斯、奧爾夫、柯達伊教學法,專為華人兒童創立的兒童音樂體系。注重在音樂學習教育中的創造性是重要特點。

Ⅱ 有創意的qq音樂歌單名

抖腿向電音?睡你mb起來high?
【同取名廢_(:з」∠)_】

Ⅲ 如何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喜歡音樂是孩子的天性.新綱要中指出:"給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達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通過學習新綱要使我進一步的認識到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創新的,而不是重復前人所做過的事的人.我們都知道,人的幼年期是生命力最活躍的成長期,也是接受音樂教育的最佳期.那麼,如何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培養,發展幼兒的想像,創造思維能力是我一直以來關注的問題 ,通過幾年來的實踐,研究和嘗試,我培養幼兒創造力和想像力等方面摸索了一些經驗,值此機會,與大家切磋,分享. 幼兒園音樂教學主要包括歌唱,韻律活動,打擊樂,音樂欣賞,音樂游戲五大領域,那麼在這五大領域中採用什麼形式來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呢 (一)發揮想像為歌曲創編新歌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幼兒給熟悉的歌曲增編新的歌詞或改變部分歌詞,這樣幼兒的演唱興趣會大大提高,同時想像,創造能力又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發展.例如:歌曲《胡說歌》圍繞"你把襪子穿在耳朵上嗎 "這樣一句與生活相違背的歌詞,以簡單的旋律展開.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的同時,教師鼓勵幼兒自己來創編歌詞,最後編出了"你的手套穿在腳趾上嗎 ""你的褲子穿在胳膊上嗎 "你的鞋子穿在頭頂上嗎 "等等五花八門,荒誕可笑的歌詞,這樣孩子們在歡歌笑語中不知不覺地體會了音樂活動的快樂,還培養了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大班有一首歌曲叫《秋天多麼美》,這首歌曲是我和孩子們非常喜歡的歌曲之一,歌曲學完以後,我突發奇想,秋天美,冬天也很美呀!我們何不創編一首《冬天多麼美》,我的想法得到了全體孩子的響應,最後,在全班孩子的努力下,創編出了"冬天雪花輕輕吹,大地蓋上厚呀厚棉被,小朋友,一起堆呀堆雪人,雪人個個胖墩墩" (二)留住旋律,改編歌曲. 最近,經常聽到我們班的孩子在唱《老鼠愛大米》,《兩只蝴蝶》,《2002年的第一場雪》等流行歌曲,這些歌曲如果從一名時尚青年口中唱出時沒有人覺得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但若是一名四五歲的小朋友也開始哼唱它時,我們老師和家長不免會有些擔憂和緊張,因為幼兒對流行音樂缺少選擇和辨別能力.針對這些我們我覺得如果我們阻止孩子去唱是不可能的,所以與其去堵,不如去疏,採用留住旋律,改編歌詞的方法是非常可取得.南師大的許卓婭教授,就把孩子們流行歌曲《對面的女孩看過來》改了個面目全非,"對面的女孩看過來,看過來……"成了"對面的兔子看過來,看過來,不要被我的樣子嚇壞,其實我,很可愛……"扮成大灰狼的男孩們邊跳邊唱,向對面由女孩們扮演的兔子發出"邀請",聽到大灰狼如此表白之後,她們迅速還擊:"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來看去你都是個大壞蛋,我想了又想,猜了又猜,做朋友的問題可真難辦……" 就這樣,一首流行歌曲變成了一台饒有興致的兒童音樂劇:《兔子和狼》,孩子們戴著頭飾,完全投入到大灰狼和小白兔的角色之中.結局也改得很巧:流行歌詞中的"愛真奇怪"變成悔過自新的大灰狼終於得到了小白兔的原諒,"你真可愛!"從此被接納成為兔子們的好朋友. 改編,而不是一味拒絕.在流行歌曲大行其道,少兒歌曲創作態勢日益衰微的今天,這種改頭換面不能不說是討巧之舉.流行歌曲對孩子來說未必是洪水猛獸,其實有太多資源可以利用.但可惜的是,目前我們在這方面動的腦筋實在是太少了. (三)為樂曲,歌曲編配動作 邊唱邊表演是幼兒喜愛的一種音樂活動形式,它們喜歡用動作來表達情感.如果歌曲或樂曲是具體的,並易於動作表現的話,應盡量引導幼兒自編動作表演.例如:在學習《兩只小手》這一歌曲時,要求幼兒自由想像動作來表現歌詞.("兩只小手做兩點,雨點從天空落下來""兩只小手做枕頭……")由於大多數幼兒都是隨意,即興創作的,當然不可能期望他們創作出多麼完美的動作.但畢竟是他們自己展開想像編的,對練習這一系列動作也特別有感情,格外認真.不僅調動了幼兒學習歌曲的積極性,培養了幼兒的動作協調能力,也使幼兒從中得到了創造的源泉. (四)在節奏教學活動中,為幼兒提供充分,自由的演奏空間,鼓勵幼兒利用已經有的經驗展開想像,用配器演奏來表現樂曲. 有一次晨間活動,我們放著音樂,耿春雪突然叫住了我,"老師,你聽這個歌曲裡面好像有鋼琴的聲音".她的這句話讓我感覺孩子不僅聽著歌曲的美,同時還夾雜了他們所熟悉的樂器的聲音.孩子的耳朵是靈敏的想像力是豐富的.如:x x .孩子們就會說像汽車的鳴笛聲---笛―笛;x x x 像小朋友走路;xxxx xxxx像小朋友跑步等.當我們在和孩子做節奏互動時,我每打一種節奏,孩子們就能發揮想像,說出它們像什麼:有的說像雨水的滴答聲;有的說像汽車的笛笛聲;有的說像火車的隆隆聲等. 我覺得對幼兒音樂節奏的培養,是貫穿在一日活動中的,通過不同的音樂性質,把音樂貫穿在常規中,培養幼兒的常規意識.如幼兒聽到《准備好了嗎》的音樂就馬上集中;聽到《拍手點頭》就知道跟著音樂有節奏地拍手;聽到《啄木鳥》的音樂就馬上收玩具;聽到抒情的《搖籃曲》就會安靜.孩子對節奏的感受,有時候會出乎大人的意料以外.如在就餐前和起床後是紀律最亂的時候,我會用節奏的變化來集中幼兒和安定幼兒的情緒,我會用鈴鼓拍出一個節奏,幼兒會情不自禁的跟著拍,然後再不斷的變換節奏.孩子們聽到節奏變化了,就會自然而然的豎起小耳朵集中精力來傾聽老師的節奏,並伸出小手來迎合,模仿老師的節奏.這樣聽到的只有整齊的節奏聲,沒有吵鬧聲.這樣的音樂化管理,既訓練了幼兒的聽辨能力,有很好地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培養了幼兒的常規意識.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通過欣賞音樂展開豐富的想像 用線條及色彩表現樂曲 一種色調能表現出一種情緒,而一段樂曲也能體現一種情緒.當兩者結合在一起時,音樂也就出現另一種理解方式.例如在欣賞《森里變奏曲》的時候,先讓孩子們體會樂曲的情緒,然後提問:"歡樂的情緒應當用什麼顏色來表現悲傷的呢 "並適時的啟發孩子,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豐富的想像力,有的回答:"歡快的用紅色,黃色,悲傷的用灰色,藍色等等".除了用色調來體現音樂,還可以啟發幼兒用線條和符號來體現音樂,當樂曲舒緩時,用直線;當樂曲激烈時,用波浪線;當樂曲歡快時,用圓點.這些都是隨著幼兒對樂曲的理解而產生的.如打擊樂《土耳其進行曲》圖譜中表示小鈴的",",表示串鈴的" … "和表示木魚的"?".這些符號對幼兒理解和再現樂曲的特性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提示作用.因此,對樂曲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種再創造,而用顏色和線條來表現音樂,則就是幼兒把音樂具體化,鮮明化. (2)用圖譜表現樂曲. 偉大的作曲家根據故事而創作改編歌劇,這是需要堅實的藝術功底,強烈的創作慾望,以及豐富的想像力及創作能力.作為幼兒,在欣賞音樂的時候如果光聽音樂,會有一定的難度.但如果讓幼兒在欣賞音樂的時候,不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變成小故事,並用他們喜歡的圖譜的形式來表現,孩子們就會很容易的理解了音樂,並對音樂欣賞產生濃厚的興趣.如《獅王進行曲》圖譜中表現獅王出場的由小至大的腳印和表現吼聲的弧形鋸齒;《森林變奏曲》是一首三段體的音樂,我啟發幼兒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把自己想到的變成一段故事,並要求幼兒把音樂用圖譜記錄下來,音樂開始的時候開始,音樂結束的時候結束.孩子們紀錄的非常認真,而且五花八門,思路開闊.張炎雨小朋友是這樣紀錄的:第一樂段小動物們在快活的游戲,用小兔子來表示;第二樂段大灰狼來了,用牙齒來表示;第三樂段大灰狼走了,小兔子又可以游戲了,用太陽表示.所以說,用圖譜來表現音樂,不僅激發了幼兒的創作和想像慾望,又充分理解了音樂.對欣賞難懂的樂曲,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 《綱要》中多次提到:激發情趣,體驗審美愉悅和創造的快樂,體驗自我表現和創造的成就感.恢復幼兒的創造天性,歸還幼兒本應享受的愉悅音樂的機會,是音樂活動開發幼兒創造力的重要

Ⅳ 如何運用肢體語言激發學生的音樂創造力

肢體語言就是通過身體的動作與接觸而進行的感情交流,它的意義在於通過運用身體動作來表達思想感情和行為意向的一種無聲語言。它的特點之一是無聲,特點之二是運動。看似無聲的肢體語言卻像情感的大力士,能深刻地表現很多有聲語言難以表達的思想和情感。
通過長期的音樂教學實踐,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生理及心理特徵和小學生音樂教學的要求與特點,對小學音樂教育如何運用肢體語言進行了實踐和探究,從中得出這樣的結論:運用肢體語言對提高小學生的音樂能力與發展音樂的興趣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肢體語言的作用
1、運用肢體語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運用點頭、拍手、晃身、唱歌、跳舞等肢體語言形
式來學習音樂是一種有價值的音樂課堂教學形式。學生在沒有掌握言、詠、歌等多種方法時候,手舞足蹈的肢體語言就是他們運用最多的一種表情達意的方法,它可以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盡情地表現。例如,我在教學六年級歌曲《歌聲與微笑》時,我將孫悅演唱的《幸福快車》安排在課的開始部分,首先是讓學生聽賞,學生先是被動感活潑的旋律,動人心弦,引人深思的唱詞感染。我趁熱打鐵、隨樂舞動,學生們從試聽感官中接受到了我傳遞的信息,表現的躍躍欲試。在這個基礎上我安排二遍聽賞,讓學生們跟唱並跟著我舞動,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了。孩子們的表情喜悅、放鬆,簡單的律動讓孩子們的身心走進了音樂,有了這個鋪墊,我開始了《歌聲與微笑》的歌曲教學,這節課出奇的順利,學生們也從音樂中體味到什麼是幸福,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幸福的人,怎樣用歌聲把內心的幸福和快樂通過歌聲傳遞給別人。
2、運用肢體語言能增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表現力
如果說音樂課堂教學是一所房子,那肢體語言就好比是這所房子的一扇門,通過這扇門就可以了解房子的內部。肢體語言的創設不是單純化為了表演而表演,它可以為音樂提供素材,進行感情的表現。如在鑒賞音樂時,首先,可以體驗作品所含的情感,對作品的情感情緒作出判斷。例如:歡樂、悲傷、雄壯、憤怒、柔美等,因為肢體語言是情感的表現,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則可以用肢體語言帶動學生的情緒變化。例如:我在教唱二年級歌曲《春天來了》這首歌時,我採用了表情律動來讓孩子們體驗春天來了的活潑的情緒。孩子們唱歌總是
不能一下子進入歌曲的情緒,我便對孩子們說:人們高興時有什麼表情和動作?,孩子們又跳、又笑好不開心,我緊接話題:那春天來了小朋友們高興嗎?,大家的回答當然是高興!,我說:那你們應該怎樣用肢體語言來表現?,看到孩子們創新的肢體語言把歌曲的意境表現的貼切入微,我繼續深入,下面就該讓我們帶著這種高興的情感來演唱歌曲《春天來了》,孩子們的歌聲和伴奏帶里的歌聲一樣的完美,收到的效果非常好。
3、運用肢體語言強化學生的音樂想像力和創造力
小學音樂學科是培養學生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有效載體,所以在培養學生創新的同時,可以積極運用肢體語言來表現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想像與創新的關系是相互關系,相互促進的。想像是創新的前提,創新又以想像為基礎。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應該從自身的學科特點出發,運用肢體語言的途徑,實施想像,創新教育,創設新氛圍,讓學生大膽表演。音樂之美在於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同樣的樂曲,各人聽來,所獲得的音樂形象各不相同。所以學生在學習音樂時,要對音樂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動,這樣才能投入到美妙奇異的音樂大世界中。
教師在課堂中可以放手大膽讓學生去動、去玩、去實踐、去感悟音樂,同時培養肢體語言協調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的個性和能力。例如:在欣賞的過程中,讓學生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所感受的音樂內容,既增強了學生的形象記憶,又能清晰地理解作品所表達的內容。《阿細跳月》這首曲節奏感很強,我讓學生聽著音樂然後
自己創編與音樂相符的任何肢體語言表現節奏,學生非常感興趣,而且創造出的節奏非常新穎、有趣,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玩得很開心。我有時在課的最後留幾分鍾讓學生玩游戲,我會選擇學過的適當的音樂,讓學生根據歌曲和我的要求做動作。當音樂響起時,學生可以在教室內任意創作動作,並隨意走動;如果音樂停止,可以請學生維持音樂靜止時的動作,也可以用某個指定的動作靜止,甚至可以做機器人的動作。做快動作、慢動作等。直到音樂再次響起時,再繼續創造動作,或滑稽、或優美、或跳躍、或笨重,教室內充滿歡聲笑語。學生在音樂的響響停停中,自然地跟隨音樂節奏律動。雙方在輕松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又培養了學生肢體創作能力,以及音樂感受能力。經常練習,學生的音樂感受力能不提高嗎?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以學生為主,教師起引導作用,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動、喜歡游戲的特點,讓其主動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從多個側面感受音樂。學生要通過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進行創造性地表演,這樣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特長的機會,而且鍛煉了大膽、勇敢、活潑的性格,一改原來的音樂課堂拘謹的氣氛,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肢體語言的策略
1、藉助肢體語言學唱歌曲
剛進學校的一年級學生,在上音樂課時表現的很被動,採用的是老師唱一句學生跟唱一句,學生的興趣不濃。例如:在教授一年級教材中《其多列》這首歌曲時,他的歌詞特別難記,我用肢體語言幫
助學生記歌詞。在學生初聽這首歌時,我根據歌詞的內容律動,如上山坡去撿竹葉這句,我做了兩個動作,學生很快就理解了,而且還知道了上山坡和撿竹葉兩個動作的肢體語言的表現,真是一舉兩得。學生在學唱的時候興趣很濃,還和我說他們可以用不同的動作表現這段歌詞呢!在學習《不要再麻煩媽媽》這課時,學生很容易就把歌詞學會了,但總是唱不出感情。我意識到不能很深奧地和二年級小朋友說讓他們很有感情地唱,他們理解不了。於是,我讓他們自己動手穿衣服、疊被子、梳頭發、穿鞋襪。讓他們理解這些本來是媽媽在百忙之中幫他們做得事情,現在自己做了,就可以讓媽媽歇會兒,於是孩子對媽媽親切地說(唱):媽媽媽媽您歇會兒吧!學生情不自禁地跟著親切地唱起來,效果非常好!我趕忙表揚,說媽媽聽了你們的歌唱心裡一定樂滋滋的!然後,我們繼續加油!,現在,我來做媽媽,你們再表演一遍好嗎?他們邊唱邊表演,氣氛非常好。
2、藉助肢體語言進行欣賞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智慧在於教師保護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經常激發他們體驗學習快樂的願望。以律動舞蹈帶動聽覺欣賞,就是邊聽音樂邊用動作來表現音樂,使學生的思維在動作的支配下處於興奮狀態,在引出學生的情感共鳴之後,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藝術創新,引起感情的升華,從而鼓勵學生用各種方式進行多音樂的再創造。比如:在欣賞《草原小奇兵》時,我讓學生先聽聽歌曲裡面的變化,學生會說歌唱的力度有強弱,我就問學這種變化你感覺到了什麼?他們又說好像馬跑近了,又跑遠了。為了讓他們更好地感受

Ⅳ 如何培養孩子音樂創造力

幼兒園音樂教學主要包括歌唱,韻律活動,打擊樂,音樂欣賞,音樂游戲五大領域,那麼在這五大領域中採用什麼形式來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呢
(一)發揮想像為歌曲創編新歌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幼兒給熟悉的歌曲增編新的歌詞或改變部分歌詞,這樣幼兒的演唱興趣會大大提高,同時想像,創造能力又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發展.例如:歌曲《胡說歌》圍繞"你把襪子穿在耳朵上嗎 "這樣一句與生活相違背的歌詞,以簡單的旋律展開.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的同時,教師鼓勵幼兒自己來創編歌詞,最後編出了"你的手套穿在腳趾上嗎 ""你的褲子穿在胳膊上嗎 "你的鞋子穿在頭頂上嗎 "等等五花八門,荒誕可笑的歌詞,這樣孩子們在歡歌笑語中不知不覺地體會了音樂活動的快樂,還培養了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大班有一首歌曲叫《秋天多麼美》,這首歌曲是我和孩子們非常喜歡的歌曲之一,歌曲學完以後,我突發奇想,秋天美,冬天也很美呀!我們何不創編一首《冬天多麼美》,我的想法得到了全體孩子的響應,最後,在全班孩子的努力下,創編出了"冬天雪花輕輕吹,大地蓋上厚呀厚棉被,小朋友,一起堆呀堆雪人,雪人個個胖墩墩" (二)留住旋律,改編歌曲.
最近,經常聽到我們班的孩子在唱《老鼠愛大米》,《兩只蝴蝶》,《2002年的第一場雪》等流行歌曲,這些歌曲如果從一名時尚青年口中唱出時沒有人覺得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但若是一名四五歲的小朋友也開始哼唱它時,我們老師和家長不免會有些擔憂和緊張,因為幼兒對流行音樂缺少選擇和辨別能力.針對這些我們我覺得如果我們阻止孩子去唱是不可能的,所以與其去堵,不如去疏,採用留住旋律,改編歌詞的方法是非常可取得.南師大的許卓婭教授,就把孩子們流行歌曲《對面的女孩看過來》改了個面目全非,"對面的女孩看過來,看過來……"成了"對面的兔子看過來,看過來,不要被我的樣子嚇壞,其實我,很可愛……"扮成大灰狼的男孩們邊跳邊唱,向對面由女孩們扮演的兔子發出"邀請",聽到大灰狼如此表白之後,她們迅速還擊:"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來看去你都是個大壞蛋,我想了又想,猜了又猜,做朋友的問題可真難辦……" 就這樣,一首流行歌曲變成了一台饒有興致的兒童音樂劇:《兔子和狼》,孩子們戴著頭飾,完全投入到大灰狼和小白兔的角色之中.結局也改得很巧:流行歌詞中的"愛真奇怪"變成悔過自新的大灰狼終於得到了小白兔的原諒,"你真可愛!"從此被接納成為兔子們的好朋友. 改編,而不是一味拒絕.在流行歌曲大行其道,少兒歌曲創作態勢日益衰微的今天,這種改頭換面不能不說是討巧之舉.流行歌曲對孩子來說未必是洪水猛獸,其實有太多資源可以利用.但可惜的是,目前我們在這方面動的腦筋實在是太少了.
(三)為樂曲,歌曲編配動作
邊唱邊表演是幼兒喜愛的一種音樂活動形式,它們喜歡用動作來表達情感.如果歌曲或樂曲是具體的,並易於動作表現的話,應盡量引導幼兒自編動作表演.例如:在學習《兩只小手》這一歌曲時,要求幼兒自由想像動作來表現歌詞.("兩只小手做兩點,雨點從天空落下來""兩只小手做枕頭……")由於大多數幼兒都是隨意,即興創作的,當然不可能期望他們創作出多麼完美的動作.但畢竟是他們自己展開想像編的,對練習這一系列動作也特別有感情,格外認真.不僅調動了幼兒學習歌曲的積極性,培養了幼兒的動作協調能力,也使幼兒從中得到了創造的源泉.
(四)在節奏教學活動中,為幼兒提供充分,自由的演奏空間,鼓勵幼兒利用已經有的經驗展開想像,用配器演奏來表現樂曲.
有一次晨間活動,我們放著音樂,耿春雪突然叫住了我,"老師,你聽這個歌曲裡面好像有鋼琴的聲音".她的這句話讓我感覺孩子不僅聽著歌曲的美,同時還夾雜了他們所熟悉的樂器的聲音.孩子的耳朵是靈敏的想像力是豐富的.如:x x .孩子們就會說像汽車的鳴笛聲---笛―笛;x x x 像小朋友走路;xxxx xxxx像小朋友跑步等.當我們在和孩子做節奏互動時,我每打一種節奏,孩子們就能發揮想像,說出它們像什麼:有的說像雨水的滴答聲;有的說像汽車的笛笛聲;有的說像火車的隆隆聲等.
我覺得對幼兒音樂節奏的培養,是貫穿在一日活動中的,通過不同的音樂性質,把音樂貫穿在常規中,培養幼兒的常規意識.如幼兒聽到《准備好了嗎》的音樂就馬上集中;聽到《拍手點頭》就知道跟著音樂有節奏地拍手;聽到《啄木鳥》的音樂就馬上收玩具;聽到抒情的《搖籃曲》就會安靜.孩子對節奏的感受,有時候會出乎大人的意料以外.如在就餐前和起床後是紀律最亂的時候,我會用節奏的變化來集中幼兒和安定幼兒的情緒,我會用鈴鼓拍出一個節奏,幼兒會情不自禁的跟著拍,然後再不斷的變換節奏.孩子們聽到節奏變化了,就會自然而然的豎起小耳朵集中精力來傾聽老師的節奏,並伸出小手來迎合,模仿老師的節奏.這樣聽到的只有整齊的節奏聲,沒有吵鬧聲.這樣的音樂化管理,既訓練了幼兒的聽辨能力,有很好地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培養了幼兒的常規意識.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Ⅵ 與音樂有關的創意名字有哪些

1、青春超閃點。

2、我要我的好聲音。

3、樂動心聲。

4、越音樂,越青春。

5、青春,「樂」享未來。

6、為樂而唱。

7、乍閃超新星。

8、有動力,有行動。

9、「樂」青春,「響」未來。

10、音樂夢,年輕心。

11、噪出青春節奏。

12、樂暢大學夢。

13、青春愛樂動。

14、從此,夢想起航。

15、以「音」之名「樂」你。

Ⅶ 如何在音樂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1 營造和諧的課堂, 創設美的學習氛圍 《學記》中說「: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因此,和諧的課堂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需要一個良好的氣氛,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有利於學生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樂於參與,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才能得以激發。而和諧的課堂則是靠師生間的有愛、平等交往建立的,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把自己當成指導者或者領導者,而應把自己同自己的學生視為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 我們必須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在音樂教學中,我們還應不時鼓勵學生,多表揚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眼神、語調、微笑等體態語言來表達對學生的鼓勵和愛。適時的激勵,能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以激發。 2 豐富教學手段, 激發小學生的創造性 小學階段主要通過游戲的形式,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游戲中學習,興趣在歡樂中高漲,知識在歡樂中產生。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既要依據大綱和教材,同時也要根據當今社會不斷更新的教學觀念進行備課,要積極、努力地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盡可能使每一個教學步驟和每一個環節都具有趣味性、啟發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選取教學素材時,應注意選擇一些內容健康、富有表現力、生動活潑、適合小學生特徵的作品為教材。在教學手段上,則應該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和多樣化,以適應學生個性發展。比如,在教唱歌曲的同時,還可以選取一些色彩鮮艷、生動活潑的圖片或者動畫,利用多媒體演示歌曲情景,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將音樂和圖片、動畫融合在一起,適時對學生提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激發他們的創造慾望,使課堂充滿創造性學習氛圍。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有關錄相、電影,訪問演藝界明星,以動畫形式學習我國音樂發展的歷史等,這些學習對陶冶學生性情,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的造性思維都大有幫助。 3 利用游戲以導趣, 使學生寓學於樂 小學生思想很單純,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很容易對表現出好奇心的事物產生求知慾,對於教師來說也許很平常的事情,他們也會感到驚奇,並會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發現事物,這也是一種創造。音樂教學的課堂就是小學生的社會,能較為充分地滿足學生的求奇、求新、求動的慾望。 例如:在學習歌曲《愛我中華》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大膽表演,讓愛好舞蹈的同學和著音樂舞蹈,其他同學則可以打擊樂器,教師則可以指揮,充分調動學生演唱的積極性,還可以滿足小學生好動愛跳的性格,同時從常用的音樂節奏中使課堂常規得到實施,也更好地使輕松的課堂教學充滿著音樂的樂趣。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將學生的好奇心轉化為求知慾,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創造力發展的基礎。 4 幫助學生想像, 利用美的直觀事物以激趣 普希金曾說「: 做勇敢的人吧,勇於掃視廣闊的視野,創造性思考也就與之俱來」。 小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情感豐富。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不能限制學生的思維,允許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並且充分利用音樂教材中欣賞部分的材料,幫助學生把對欣賞音樂的理解和感受用表情表示出來,無論學生選擇的是開心或者悲傷的情感表達,都應理解並保護他們的思維,不能輕易對學生給予否定,幫助培養學生良好的感受美、欣賞美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5 豐富教學內容, 多樣學習方式以啟趣 小學生對於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會有一定的理解苦難。因此,在對小學生進行理論知識教授時,不能只用單調的講解,具體的事物形象可能會更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和想像力。例如在講解節奏時,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講解音符的時值應該唱幾拍,幾分音符應該怎麼寫,大部分小學生都無法理解,並會對音樂課失去興趣。相反,我們可以用一些簡單的樂器讓學生們聽發出的聲音的長短。如鼓和鑼的聲音,也可以讓學生閉著眼睛聽老師發出的不同的聲音,然後讓學生用拍手或跺腳的方式模仿出老師打出的節奏。讓他們親自感知節拍時值的概念,並由學生自己編創出簡單的節奏,通過這個過程,讓學生們的興趣得到充分的激發,創新思維得到更好地鍛煉。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教授,不但可以幫助小學生提高對學習音樂的興趣,還可以促進他們的試聽能力,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Ⅷ 有關創造力的名言警句

1、我創造,所以我生存。——羅曼·羅蘭
2、我們要獲得現有的一切,而且要創造現在還沒有的新事物!——高爾
3、無可否認,創造力的運用、自由的創造活動,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的創造活動,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在創造中找到他的真正幸福,證明了這一點。——阿諾德
4、希望在燒毀「舊事物」的火焰頂上出現光輝燦爛的「新事物」。——泰戈爾
5、已經創造出來的東西比起有待創造的東西來說,是微不足道的。——雨果
6、創舉促進創造力的發展。——歌德
7、創新就是創造一種資源。——彼得·杜拉克
8、創造,不論是肉體方面的或精神方面的,總是脫離軀殼的樊籠,捲入生命的旋風,與神明同壽。——羅曼·羅蘭
9、人材最本質的特點在於創造。——箴言
10、人可以老而益壯,也可以未老先衰,關鍵不在歲數,而在於創造力的大小。——盧爾卡爾斯基
11、神從創造中找到他自己。——泰戈爾
12、生活不是靜止,而是同靜止作斗爭,是創作,是創造,是對「永恆舊事物」的吸引力的永恆反抗。——《羅曼·羅蘭傳》
13、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創造力的果實。——米爾
14、創造包括萬物的萌芽,經培育了生命和思想,正如樹木的開花結果。——莫泊桑
15、創造的神秘,有如夜間的黑暗,是偉大的。而知識的幻影,不過如晨間之物。——泰戈爾

Ⅸ 關於培養中小學生音樂課堂創造力的培養的腳注

音樂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是開啟人類智能的一把鑰匙。音樂創造因其強烈而清晰的個性特徵而充滿魅力,這是因為音樂充滿著想像,學生在藝術欣賞、演唱、演奏中展開想像的翅膀,用想像力創造心目中的音樂畫面形象及內心感受。
在音樂教學中,處處都有發揮學生創造性的機會。如果教師將創造能力的培養貫穿於各個教學環節中,啟發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藝術表現,不用「標准答案」去束縛學生,這樣的音樂課堂會因創造而精彩。在我的實踐、失敗和成功中我深刻體會到創造想像的開拓是音樂教育的宗旨和靈魂,下面我就談談我的一些認識。
一、 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創新思維。
音樂作為最富有情感的藝術,只有創設一種與音樂情境相和諧的環境與氣氛,才能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去尋找、去探索、去創造。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音樂的語言表達出來。 在上三年級《搖籃曲》這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興趣,了解搖籃曲的風格特點。我採用多媒體演示與實物演示相結合。用多媒體演示一幅夜空的畫面,我抱著一個洋娃娃,在《搖籃曲》伴奏音樂下描述:「在一個布滿星星的夜晚,周圍寂靜極啦!一位慈愛的母親輕輕得搖著搖籃,哼著歌兒哄小寶寶入睡。」學生一下進入了一個恬美的意境。接著我問學生這時媽媽的歌聲應怎樣?學生會說是柔和的、優美的、輕聲緩慢地等等。然後我讓個別學生也來扮演一下媽媽,扮演的那個學生在伴奏音樂下自發性地邊表演邊用「m」哼唱了起來。可見,妥帖的環境不但能促進兒童對音樂的感知理解、鑒賞、更能有效地引發創造的可能性。
二、 啟發想像,喚起學生創新能力。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是啊,想像力是人的知識、智慧、願望、追求的延伸與拓展,有了想像力便有了創建新形象的能力。 長期以來,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及所謂標准答案的限制,我教你學、我講你聽的傳統教學模式牢牢束縛著老師和學生的思維,甚至有許多教師認為:把學生教得沒了任何問題是教學效果好。而美國教師則認為:把學生教得有許多問題才是教學成功的表現。事實證明:美國學生比中國學生更具個性、創造力和實踐能力。古人也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學不問,難有學問,思維從疑問開始。在藝術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自己提出問題,並自己解決問題。如在教學《共產兒童團歌》這首歌曲時,我就嘗試著讓學生自己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後解決問題,完成教學目標。我先讓學生觀察課本中的歌詞歌譜,找出最不能理解的地方發問。果然,一雙雙小手陸陸續續舉了起來:「蘇維埃是什麼意思?」「中板是什麼意思?」「在歌詞下面為什麼有橫線?」……小小的幾個問題,就像一塊塊神奇的魔石,激起孩子「心動」的漣漪。由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首先便有了一種很強的求知慾,迫切想解開這些疑問,在接下來進行集體研究討論的過程中,學生聽得也特別認真。
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能夠有一點看法,有一點問題,有一點收獲,哪怕只是那麼一點點,也是學生所得。在上課時,如果我們能多問問學生的意見,多採納他們提出的建議,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教師「懶」一點,在旁稍作點撥、引導;學生忙一點,忙著提出學習目標,設計學習方法,這樣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而教學卻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樂而不為呢?
三、 主動參與,激勵學生創新實踐。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必須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通過切身體會與感受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並在參與過程中得到實踐的創新。
人們在欣賞、演奏或演唱音樂作品是,往往通過音樂想像來重新塑造音樂中的形象,創造音樂情節,從而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達到審美的目的。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可以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參與到音樂想像中,鼓勵他們嘗試獨特、大膽的想像讓學生擁有創造的靈感。低年級孩子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自己講故事。如在教學《螃蟹歌》時,讓學生隨著音樂的發展創編故事。這樣一來,同學們想像的閘門打開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在高年級音樂欣賞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要求每個學生獨立地去感受音樂帶來的震撼,進而喚起無盡的遐想。音樂結束後,讓同學講出自己的所想所感,充分調動每位同學的積極性和想像力,對每位同學的創造性思維作出充分的肯定,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四、 捕捉時機,誘導學生創新動機。
在歌曲教學中,有好多知識點適合學生進行發散性的創編,如果教師不能做個有心人,不能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學生就會喪失一次創新的實踐。在課堂實踐中,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誘導學生去創新。如在欣賞《鴨子拌嘴》時,聽著音樂孩子們高興地當了一回「小鴨子」。為了激活思維,挖掘潛力,給學生充分展示的舞台,我由衷地說了這么一番話:「小朋友真能幹,既是遵守紀律的小學生,又能編動聽的故事,還是了不起的舞蹈家。一定還有其他的本領吧?」學生馬上就七嘴八舌起來,有個小朋友說他能把這音樂曲敲出來,「可是沒有樂器怎麼辦?」其中有一個大叫起來:「我能自己製作樂器!」「好,那咱們就回家做做,練練。」第二節音樂課的課堂上出現了很多瓶瓶罐罐,我和孩子們玩成了一團……從中學生進一步了解了打擊樂器的特殊功能,也提高了創作能力。
五、留有餘地,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一方自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奇思妙想,引導他們參與各種藝術實踐,最終形成自己的個性。讓學生盡情地表現形成個性化的表演,恰恰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創造,給予學生自由發揮的天地。音樂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懂得「天生我才必有用」,要提供盡量多的自我表現的機會,幫助學生能夠運用自身的優點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去。 如在引導學生聆聽《蝴蝶》時,我就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音樂。有的學生就用畫畫的方式表現自己對音樂的感受;有的學生以蝴蝶為主題,讓學生拿出課前准備好的物品或身邊的物體模仿蝴蝶飛舞時的情景;也的有學生用體態語言來表現。每個學生都有動手探究、親身體驗的機會,因此學生個個神采飛揚,不亦樂乎。
綜上所述,只有創造性的教學才能激發孩子無窮的想像力。孩子的潛力是無可估量的,教師的任務已不只是教他們技巧,方法;而是要引導他們通過思考,探索掌握方法。在思考與實踐的過程中,創造力才能得以激發。另外,課堂始終是孩子們的。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側重理念,且淺顯易懂。提出問題以後不應多加約束,讓學生自由思考,暢所欲言。討論時,教師只是指路燈,結論應該讓學生自己獲得。

Ⅹ 激發人創造力的音樂是什麼

艾爾法腦法音樂,可增加記憶性.

閱讀全文

與致敬創造力音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