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收音機是什麼世紀發明的
收音機的發明在1844年,電報機被發明出來,可以在遠地互相通訊,但是還是必須依賴「導線」來連接。而收音機訊號的收、發,卻是「無線電通訊」;整個無線電通訊發明的歷史,是多位科學家先後研究發明的結果。
1888年 德國科學家赫茲 (Heinrich Hertz),發現了無線電波的存在。
1895年 俄羅斯物理學家波波夫 (Alexander Stepanovitch Popov),宣稱在相距600碼的兩地,成功地收發無線電訊號。
同年稍後,一個富裕的義大利地主的兒子年僅21歲的馬可尼 ( Guglielmo Marconi)在他父親的庄園土地內,以無線電波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發射。
1897年 波波夫以他製做的無線通訊設備,在海軍巡洋艦上與陸地上的站台進行通訊成功。
1901年 馬可尼發射無線電波橫越大西洋。
1906年 加拿大發明家費森登 (Reginald Fessenden)首度發射出「聲音」,無線電廣播就此開始。
同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 (Lee de Forest)發明真空電子管,是真空管收音機的始祖。
之後到現在 又有改良的半導體收音機(原子粒收音機)、電晶體收音機出現。
⑵ 第一台收音機是誰發明的
1888年 德國科學家赫茲 (Heinrich Hertz),發現了無線電波的存在。
1895年 蘇聯物理學家波帕夫 (Alexander Stepanovitch Popov),宣稱在相距600碼的兩地,成功地收發無線電訊號。
同年稍後,一個富裕的義大利地主的兒子年僅21歲的馬可尼 ( Guglielmo Marconi)在他父親的庄園土地內,以無線電波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發射。
1897年 波帕夫以他製做的無線通訊設備,在海軍巡洋艦上與陸地上的站台進行通訊成功。
1901年 馬可尼發射無線電波橫越大西洋。
1906年 加拿大發明家費森登 (Reginald Fessenden)首度發射出「聲音」,無線電廣播就此開始。
同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 (Lee de Forest)發明真空電子管,是真空管收音機的始祖。
之後到現在 又有改良的半導體收音機(原子粒收音機)、電晶體收音機出現。
其實,關於收音機的發明者是有所爭論的;有人說是波帕夫,有人說是馬可尼。波帕夫(Alexander Stepanovitch Popov : 1859 1906)蘇俄的物理學家,1859年出生於蘇俄,是一位牧師的兒子;從1885年開始投入心力,踏隨著前人馬克斯威爾及赫爾茲的腳步,研究無線電通訊。並在1895年5月7日的一場演講中,公開他改良洛治(Lodge)的接收器後成功發射及接收了無線電訊號的研究結果。1901年起,擔任聖彼德堡大學的物理學教授;有人認為他才是真正發明收音機的人,但是或許因為他是一位學者,太過專心於學術的研究,並沒有讓收音機的發明廣為世人所知;也或許是因為波帕夫的發明被蘇聯海軍認為是軍事上的一大利器而列入機密,不對外公布。相反地,馬可尼卻非常地有商業頭腦,據說,他成立世上第一所收音機工廠並獲得專利權,但是有人批評他製造的收音機,只是結合了其他人的發明——赫爾茲(Hertz)的線圈天線、洛治(Lodge)的調諧器及接收器、尼哥拉.特爾沙(Nikola Telsa)的火花器。但是,他在無線電設備的實際應用方面,卻很有貢獻!
⑶ 收音機是怎樣發明的
在1844年,電報機盡管已經被發明出來,並可以實現在遠地互相通訊,但是還是必須依賴內「導線」來連接。容而收音機訊號的收、發,卻是「無線電通訊」。整個無線電通訊發明的歷史,是多位科學家先後研究發明的結果。1906年加拿大發明家費森登首度發射出「聲音」,無線電廣播就此開始。同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發明出真空電子管,這是真空管收音機的始祖。
⑷ 收音機是誰在1896先發明的
收音機是一種能收到電波運載來的聲音的電子機械發明把信號載在電波上進行電信傳輸的人是義大利電氣技師馬可尼。
第一次試驗是在1894年,這成為無線電技術的開端。
1906年,美國33歲的發明家李·德福雷斯特組裝了第一個真空管放大器,這種放大器立即就被用來與馬可尼的無線電發明相結合,利用無線電傳送人的聲音,於是產生了收音機。
加拿大人在馬薩諸塞州的布蘭特羅克建立試驗廣播台,該台在1906年聖誕節前夕播送了第個廣播節目。在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重大時刻,費森登排了一個包括兩節短音樂的樸素節目,接著是一首詩朗誦,然後他自己向聽眾致以簡短的節日問候。廣播被方圓幾百英里范圍內的無線電操作人員收聽到了,他們大為高興,極為欣賞。
第二年,德·福雷斯特在他的曼哈頓總部開始正規的無線電廣播。廣播時,德·福雷斯特只放留聲機唱片。由於當時還沒有家用收音機,德福雷斯特的聽眾只是紐約港船上的無線電操作員。盡管收音機極為新奇,但並沒有一舉成功,原因在於當時只有無線電報的愛好者才擁有收音裝置第一個設想普及收音機的是大衛·薩爾諾夫。他是20世紀20年代亻發展收音機的先驅,後來成為美國無線電公司及其附屬機構全國廣播公司的領導人。早在1916年,他任美國馬可尼無線電公司經理時就預見到,遲早有一天,家家戶戶都能擁有收音機。
1910年,第一家每日無線電廣播台創建於加利福尼亞州聖約瑟查爾斯·赫羅爾德廣播學校。它是世界上最久的一直沒有中斷的廣播電台。1920年,第一個現代商業無線電廣播台在匹茲堡成立,它於1920年11月2日正式開播。1945年,美國利金希公司研製出了晶體管收音機,自此,收音機進入了全新的時代。
⑸ 收音機的發展歷史
收音機原理就是把從天線接收到的高頻信號經檢波(解調)還原成音頻信號,送到耳機變成音波。由於廣播事業發展,天空中有了很多不同頻率的無線電波。如果把這許多電波全都接收下來,音頻信號就會象處於鬧市之中一樣,許多聲音混雜在一起,結果什麼也聽不清了。為了設法選擇所需要的節目,在接收天線後,有一個選擇性電路,它的作用是把所需的信號(電台)挑選出來,並把不要的信號「濾掉」,以免產生干擾,這就是我們收聽廣播時,所使用的「選台」按鈕。
選擇性電路的輸出是選出某個電台的高頻調幅信號,利用它直接推動耳機(電聲器)是不行的,還必須把它恢復成原來的音頻信號,這種還原電路稱為解調,把解調的音頻信號送到耳機,就可以收到廣播。
上面所講的是最簡單收音機稱為直接檢波機,但從接收天線得到的高頻天線電信號一般非常微弱,直接把它送到檢波器不太合適,最好在選擇電路和檢波器之間插入一個高頻放大器,把高頻信號放大。即使已經增加高頻放大器,檢波輸出的功率通常也只有幾毫瓦,用耳機聽還可以,但要用揚聲器就嫌太小,因此在檢波輸出後增加音頻放大器來推動揚聲器。 高放式收音機比直接檢波式收音機靈敏度高、功率大,但是選擇性還較差,調諧也比較復雜。把從天線接收到的高頻信號放大幾百甚至幾萬倍,一般要有幾級的高頻放大,每一級電路都有一個諧振迴路,當被接收的頻率改變時,諧振電路都要重新調整,而且每次調整後的選擇性和通帶很難保證完全一樣,為了克服這些缺點,現在的收音機幾乎都採用超外差式電路。 超外差的特點是:被選擇的高頻信號的載波頻率,變為較低的固定不變的中頻(465KHz),再利用中頻放大器放大,滿足檢波的要求,然後才進行檢波。在超外差接收機中,為了產生變頻作用,還要有一個外加的正弦信號,這個信號通常叫外差信號,產生外差信號的電路,習慣叫本地振盪。在收音機本振頻率和被接收信號的頻率相差一個中頻,因此在混頻器之前的選擇電路,和本振採用統一調諧線,如用同軸的雙聯電容器(PVC)進行調諧,使之差保持固定的中頻數值。由於中頻固定,且頻率比高頻已調信號低,中放的增益可以做得較大,工作也比較穩定,通頻帶特性也可做得比較理想,這樣可以使檢波器獲得足夠大的信號,從而使整機輸出音質較好的音頻信號。
⑹ 收音機是怎麼發明的
在1844年,電報機盡管已經被發明出來,並可以實現在遠地互相通訊,但是還是必須依賴「回導線」來連接。而收音機答訊號的收、發,卻是「無線電通訊」。整個無線電通訊發明的歷史,是多位科學家先後研究發明的結果。1906年加拿大發明家費森登首度發射出「聲音」,無線電廣播就此開始。同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發明出真空電子管,這是真空管收音機的始祖。
⑺ 收音機是如何發明而來的
在1844年,電報機盡管已經被發明出來,並可以實現在遠地互相通訊,但是還是必須依賴「內導線」來連接。而容收音機訊號的收、發,卻是「無線電通訊」。整個無線電通訊發明的歷史,是多位科學家先後研究發明的結果。1906年加拿大發明家費森登首度發射出「聲音」,無線電廣播就此開始。同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發明出真空電子管,這是真空管收音機的始祖。
⑻ 誰發明了收音機
1906年 加拿大發明家費森登 (Reginald Fessenden)首度發射出「聲音」,無線電廣播就此開始。
同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 (Lee de Forest)發明真空電子管,是真空管收音機的始祖
⑼ 收音機是誰發明的
其實,關於收音機的發明者是有所爭論的;有人說是波帕夫,有人說是馬可尼。波帕夫(Alexander Stepanovitch Popov : 1859 1906)蘇俄的物理學家,1859年出生於蘇俄,是一位牧師的兒子;從1885年開始投入心力,踏隨著前人馬克斯威爾及赫爾茲的腳步,研究無線電通訊。並在1895年5月7日的一場演講中,公開他改良洛治(Lodge)的接收器後成功發射及接收了無線電訊號的研究結果。1901年起,擔任聖彼德堡大學的物理學教授;有人認為他才是真正發明收音機的人,但是或許因為他是一位學者,太過專心於學術的研究,並沒有讓收音機的發明廣為世人所知;也或許是因為波帕夫的發明被蘇聯海軍認為是軍事上的一大利器而列入機密,不對外公布。相反地,馬可尼卻非常地有商業頭腦,據說,他成立世上第一所收音機工廠並獲得專利權,但是有人批評他製造的收音機,只是結合了其他人的發明——赫爾茲(Hertz)的線圈天線、洛治(Lodge)的調諧器及接收器、尼哥拉.特爾沙(Nikola Telsa)的火花器。但是,他在無線電設備的實際應用方面,卻很有貢獻!
採納哦
⑽ 收音機是誰發明的
在1844年,電報機被發明出來,可以在遠地互相通訊,但是還是必須依賴「導線」來連接。而收音機訊號的收、發,卻是「無線電通訊」;整個無線電通訊發明的歷史,是多位科學家先後研究發明的結果。
1888年 德國科學家赫茲(Heinrich Hertz),發現了無線電波的存在。
1895年俄羅斯物理學家波波夫(Alexander Stepanovitch Popov),宣稱在相距600碼的兩地,成功地收發無線電訊號。
同年稍後,一個富裕的義大利地主的兒子年僅21歲的馬可尼( Guglielmo Marconi)在他父親的庄園土地內,以無線電波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發射。
1897年 波波夫以他製做的無線通訊設備,在海軍巡洋艦上與陸地上的站台進行通訊成功。
數字調諧收音機
1901年馬可尼發射無線電波橫越大西洋。
1906年 加拿大發明家費森登(Reginald Fessenden)首度發射出「聲音」,無線電廣播就此開始。
同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Lee de Forest)發明真空電子管,是真空管收音機的始祖。
改良的半導體收音機(原子粒收音機)、電晶體收音機出現。
其實,關於收音機的發明者是有所爭論的;有人說是波帕夫,有人說是馬可尼。波波夫(Alexander Stepanovitch Popov : 1859 1906),俄羅斯物理學家,1859年出生於俄羅斯,是一位牧師的兒子;從1885年開始投入心力,踏隨著前人馬克斯威爾及赫爾茲的腳步,研究無線電通訊。並在1895年5月7日的一場演講中,公開他改良洛治(Lodge)的接收器後成功發射及接收了無線電訊號的研究結果。1901年起,擔任聖彼德堡大學的物理學教授;有人認為他才是真正發明收音機的人,但是或許因為他是一位學者,太過專心於學術的研究,並沒有讓收音機的發明廣為世人所知;也或許是因為波波夫的發明被俄羅斯海軍認為是軍事上的一大利器而列入機密,不對外公布。相反地,馬可尼卻非常地有商業頭腦,據說,他成立世上第一所收音機工廠並獲得專利權,但是有人批評他製造的收音機,只是結合了其他人的發明——赫爾茲(Hertz)的線圈天線、洛治(Lodge)的調諧器及接收器、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lsa)的火花器。不可否認,他在無線電設備的實際應用方面貢獻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