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外發明的女性專用自行車,是什麼原理
女性騎上之後直呼太舒服不想下來,這款女性專用自行車的車架大小是根據女性身材打造的,有不同尺碼可供不同身高和體型的人進行選擇,除此之外自行車還搭配電動助力裝置如果騎行太過勞累可利用電動助力裝置來減小體力消耗,騎行起來更加輕松省力,車頭設計也和傳統自行車有所不同,它的車把窄距更低,前叉明顯高於普通自行車,握持車把時不必向前俯身
⑵ 義烏市有幾家自行車俱樂部詳細地點
義烏美利達單車俱樂部 地址:義烏市城中西路63號義烏毅行單車俱樂部 地址: 義烏市江東中路290號 義烏凱盛自行車運動俱樂部 地址: 義烏市新馬路38號
⑶ 自行車是誰發明的
自行車是我們生活中最熟悉不過的東西,人們往往都要騎著自行車上下班,另外我國還是世界上擁有自行車最多的國家,被稱為「自行車王國」。
那是1790年的夏天,一場大雨過後,天氣涼爽了,天空就像洗過一樣藍得讓人心曠神怡。多·西夫拉克吹著口哨,愉快地在雨後的路上悠然散步。
突然,一輛四輪馬車從他身邊疾馳而過,西夫拉克來不及躲避,被濺了一身的泥水。他的心情一下子就被搞得很糟,回到家裡,他一邊換著衣服,一邊想:寬大的四輪馬車行駛在窄窄的馬路上,會給行人帶來很多不便。如果能有一種體積小、重量輕的交通工具,那該有多好啊!
西夫拉克平時很喜歡做木匠活,他想了一會兒,就設計了一個方案。他拿出工具和工料,製成一輛只有前後兩個輪子的自行車。用雙腳蹬地,藉助蹬地的反作用力使車子前進。當時的人們把這種車子叫「休閑馬」。它並沒有什麼實際的用途,大多被人們當做一種玩物。
直到1839年,自行車才被一個名叫阿克帕特里克的蘇格蘭鐵匠做了一次重大改進。他在自行車的左右安上了腳蹬和驅動裝置,賦予它一定的實用性,從此以後,自行車漸漸成為人們重要的交通工具。
⑷ 發明自行車的人是誰
1790年,有個法國人名叫西夫拉克,他特別愛動腦筋。有一天,他行走在巴黎的一條街道上,因為前一天下過雨,路上積了許多雨水,很不好走。突然,一輛四輪馬車從身後滾滾而來,那條街比較狹窄,馬車又很寬,西夫拉克躲來躲去幸而沒有被車撞倒,還是被濺了一身泥巴和雨水。別人看見了,替他難過,還氣得直罵,想喊那輛馬車停下,講理交涉。西夫拉克卻喃喃地說:「別喊了,別喊了,讓他們去吧。」馬車走遠了,他還獃獃地站在路邊。他在想:路這么窄,行人又那麼多,為什麼不可以把馬車的構造改一改呢?應當把馬車順著切掉一半,四個車輪變成前後兩個車輪……他這樣一想,回家就動手進行設計。經過反復試驗,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馬輪」小車造出來了。這輛最早的自行車是木製的,它的結構比較簡單,既沒有驅動裝置,也沒有轉向裝置,騎車人靠雙腳用力蹬地前行,改變方向時也只能下車搬動車子。即使這樣,當西夫拉克騎著這輛自行車到公園兜風時,在場的人也都頗為驚異和贊嘆。
1816年,在德國有個看林人名叫德拉伊斯,他每天從村東的這一片樹林,走到村西的另一片樹林,年年如此。他想:如果人坐在車子上,走走停停,隨心所欲,不是很瀟灑嗎?德萊斯開始製作木輪車,樣子跟西夫拉克造的差不多。不過,在前輪上加了一個控制方向的車把子,以改變前進的方向。但是騎車時依然要用兩只腳,一下一下地蹬踩地面,才能推動車子向前滾動。當德萊斯騎車出門試驗的時候,一路上遭到不少人的嘲笑。盡管如此,他還是十分喜歡自己創作的這架「可愛的小馬崽」。一次德萊斯在騎車閑逛時開過來一輛馬車,車夫嘲笑他說他的車慢,於是他就和車夫說:「你信不信我的車比你的馬車還快」於是他們兩個打了個賭。路程是從村東到村西的一個來回,結果德萊斯比車夫整整快了1個多小時。
1840年,英格蘭的鐵匠麥克米倫,弄到了一輛破舊的「可愛的小馬崽」。他在後輪的車軸上裝上曲柄,再用連桿把曲柄和前面的腳蹬連接起來,並且前後輪都用鐵制的,前輪大,後輪小。當騎車人踩動腳蹬,車子就會自行運動起來,向前跑去。因此而被警察抓住,並處以罰款。其罪名是「野蠻騎車」。
1861年,法國的米肖父子,原本職業是馬車修理匠,他們在前輪上安裝了能轉動的腳蹬板;車子的鞍座架在前輪上面,這樣除非騎車的技術特別高超,否則就抓不穩車把,會從車子上掉下來。他們把這輛兩輪車冠以「自行車」的雅名,並於1867年在巴黎博覽會上展出,讓觀眾大開眼界。
1869年,英國的雷諾看了法國的自行車之後,覺得車子太笨重了,開始琢磨如何把自行車做得輕巧一些。他採用鋼絲輻條來拉緊車圈作為車輪;同時,利用細鋼棒來製成車架,車子的前輪較大,後輪較小。從而使自行車自身的重量減小一些。從西夫拉克開始,一直到雷諾,他們製作的5種型式的自行車都與現代自行車的差別較大。
真正具有現代形式的自行車是在1874年誕生的。英國人羅松在這一年裡,別出心裁地在自行車上裝上了鏈條和鏈輪,用後輪的轉動來推動車子前進。但仍然是前輪大,後輪小,看起來不夠協調,不穩定。
1886年,英國的約翰.k.斯塔利,是一位機械工程師,從機械學,運動學的角度設計出了新的自行車樣式,為自行車裝上了前叉和車閘,前後輪的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並用鋼管製成了菱形車架,還首次使用了橡膠的車輪。斯塔利不僅改進了自行車的結構,還改制了許多生產自行車部件用的機床,為自行車的大量生產利推廣應用開辟了寬闊的前景,因此他被後人稱為「自行車之父」。斯塔利所設計的自行車車型與今天自行車的樣子基本一致了。
1888年,愛爾蘭的獸醫鄧洛普,從醫治牛胃氣膨脹中得到啟示,他把家中花園里用來澆水的橡膠管粘成圓形,打足了氣,裝在自行車輪子上,前往參加騎自行車比賽,居然名列前茅,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充氣輪胎是自行車發展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創舉,它增加了自行車的彈性,不會因路面不平而震動;同時大大地提高了行車速度,增大了車輪與路面的摩擦力。這樣,就根本上改變了自行車的騎行性能,完善了自行車的使用功能。
同樣是1888年,英國考文垂市的約翰.k.斯塔利 生產出了第一輛現代自行車———「安全」自行車。其主要特點是採用菱形車架,使得車身有更高的剛度和強度,後輪用鏈條驅動,並通過前叉直接把握方向。
⑸ 發明自行車的人誰
關於自行車的發明說法較多。
①我國是世界上發明自行車最早的國家。自行車的始祖是我國公元前五百多年的獨輪車。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黃履庄曾發明過自行車。《清朝野史大觀》卷十一載:「黃履庄所制雙輪小車一輛,長三尺余,可坐一人,不須推挽,能自行。行時,以手挽軸旁曲拐,則復行如初,隨住隨挽日足行八十里。」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自行車。
②自行車為西歐人所發明。公元1790年,法國人西夫拉克研製成木製自行車,無車把、腳蹬、鏈條。車的外形像一匹木馬的腳下釘著兩個車輪,兩個輪子固定在一條線上。由於這輛自行車沒有驅動裝置和轉向裝置,座墊低,西夫拉克自己騎在車上,兩腳著地,向後用力蹬,使車子沿直線前進。1817年,德國的馮·德萊斯男爵發明了一種能自由活動的車把,使他的自行車轉變比較方便。1818年,德萊斯在英國申請了專利。1839年,英國一位工人K·麥克米倫首創了用曲軸機構驅動後輪的腳踏自行車,可使人在騎自行車時雙足離開地面。1861年的一天,巴黎的馬車和嬰兒車製造商米肖父子修理德萊斯式自行車,修好後在坡道上試車時,感到這種車放腳很困難,於是對它進行了改進,在車的前輪上安上腳蹬曲軸,從而發明了米肖型自行車,不久這種自行車便開始大量生產。大概在1870年前後,法國的馬執又製造了一種前面驅動輪大,後面從動輪小的自行車,這種車的運行效果較好。1890年後,英國的亨伯公司生產出一種用鏈條傳動的、車為菱型的自行車,這種形式的自行車一直沿用至今。
③自行車為俄國人發明。1801年9月的一天,俄國農奴阿爾塔莫諾夫騎著自己製造的木製自行車,行駛2500公里,趕到莫斯科向沙皇來歷山大一世獻禮。阿爾塔莫諾夫製造的自行車與法國人西夫拉克製造的車較相似。亞歷山大一世見到阿爾塔莫諾夫製造的自行車,當即下令取消了他的奴隸身份。
⑹ 我有一個朋友十多年前偷過自行車,現在有老闆請他做保安,可以嗎
當然可以,誰都有不懂事犯錯的時候只要願意改變重新做人一樣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
⑺ 自行車的腳踏板是費力裝置還是省力裝置
A 、自行車的腳踏板是輪軸,輪半徑大於軸半徑,在使用時動力臂大於阻力臂,是省力機械,故 A 不符合題意; B 、旗桿頂的定滑輪是等臂杠桿,動力臂等於阻力臂,既不省力也不費力,故 B 符合題意; C 、水管上的水龍頭是輪軸,輪半徑大於軸半徑,在使用時動力臂大於阻力臂,是省力機械,故 C 不符合題意; D 、大門上的門把手是輪軸,輪半徑大於軸半徑,在使用時動力臂小於阻力臂,是省力機械,故 D 不符合題意; 故選 B .
⑻ 自行車省力裝置
裝電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