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五一勞動獎章是誰發明的
五一勞動獎章是全國總工會為獎勵在社會主義各項建設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職工而頒發的榮譽獎。五一勞動獎章五一勞動獎章、獎狀評選作為一項對全國勞動者進行褒獎的活動,其評選對象理當是所有為國家和經濟建設作出貢獻的勞動者,其中也包括私營企業的勞動者。 歷史背景 120年前的這一天,美國芝加哥的工人正在流血和吶喊——爭取8小時工作制。為紀念這一事件,1889年7月,馬克思主義者主持的第二國際將5月1日定為國際勞動節。由此可見,勞動節一開始是基於對人的身體權利的主張——人不能無休止地被資本勢力所驅使——中國自從傳入了馬克思主義,就有人在爭取這種主張的實現。1918年,有知識分子在上海、蘇州等工人較多的地方散發介紹「五一」的傳單。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工人群眾舉行了集體遊行。那時候,有人意識到,工人是一種新的社會變革的力量。 8小時工作制,看上去是一種身體自由的主張,而一旦被上綱到意識形態,形成權利的自覺,就具有了革命性指向。 很早前,中國孔子的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成了統治階層內部心照不宣的葵花寶典,事實上,如果普羅大眾除了要吃要喝還要把吃和喝的身體的權利進一步制度化時,統治階層就岌岌可危。而在上世紀前半葉,中國一些知識分子開始點燃勞動大眾的反抗意識,給他們展示的前景是:人不再剝削人的共產主義社會。這種美好的藍圖下,日漸聚集了大量的產業工人和傳統的手工業製作者,以及農民。由此,馬克思主義知識分子與工人階級的聯姻,掀起了巨大的身份認知和權利主張的革命風波。工人始終被推到意識形態的前沿陣地,被認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運動的領導力量,是先鋒隊,正是以他們為主體的共產黨一手締造了新的中國。 1949年,共產黨領導的政府成立2個月後,很快就將「五一」定為法定的勞動節。
⑵ 請問獎狀在古代怎麼說
古代沒有獎狀這一說,古代獎勵學生一般是口頭的,或者紅花。如果中秀才或者舉人一般有朝廷下發的文書。
⑶ 諾貝爾獎是誰創立的
諾貝爾獎是艾爾弗雷德·諾貝爾創立的。
諾貝爾(1833〜1896年)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1895年,諾貝爾在十版分孤單、身患嚴權重心臟病、體力越來越虛弱的情況下,1895年11月27日立下遺囑,把自己遺產中的一部分約920萬美元,獻給瑞典科學院,作為基金,以其利息作為獎金,
分別設為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和平獎,這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諾貝爾獎」。這個獎的設立,為全世界的科學發展與和平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貢獻,諾貝爾本人的名字也因此名垂千古。1896年12月10曰,諾貝爾因嚴重的心臟病而逝世。
⑷ 獎狀是什麼
獎狀就是用來獎勵那些在某些方面有突出貢獻的人或者是集體
⑸ 獎狀是什麼它為什麼叫獎狀
獎狀是授予獲獎單位或個人的獎勵證明書,用來表示對單位或者個人獲得成績的一種認可和表揚。獎狀多種多樣,最普遍的是學習成績的獎狀,還有三好學生,優秀學生等等。
⑹ 為什麼有獎狀
總感覺現在搞獎狀,好像是為了拍照好看點,亦或是讓人明白相片上所記載的事。-_-
⑺ 獎狀有什麼意義
獎狀代表大家的認同,是種榮譽,對你來說也是種鼓勵。同樣的,也給其他上進人帶來的一種動力,積極性
⑻ 小雞拿著一張大紅獎狀撲到雞媽媽的懷里:「麻麻,你說過我考了第一名就告訴我爸爸是誰的~」雞媽媽知道小雞已
瓦特是個發明家啦,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改良發明了蒸汽機,也就是上面所說的「爭氣雞」啦。
⑼ 學生發獎狀的先後順序是按什麼來的
發獎狀這事我喜歡,自己也喜歡發給孩子們獎狀,大家皆大歡喜。
都是三好學生,先發後發有區別嗎?告訴您發獎狀的順序是怎樣產生的吧。先由班級評比,然後班級推薦,學校得到名冊,按照名冊書寫。這時偶然因素就產生了,比如我吧,寫完之後,怕獎狀之間互相粘連,造成字跡模糊。就會把獎狀分開放置,墨跡幹了,再收起。這時的順序就不一定對了,但人數肯定是不會少的。明白了嗎?到校領導手裡,校領導往往都是會再翻閱一下,免得生僻字出現尷尬。
先發後發,這其中有很大的偶然因素,孩子表現好就可以了,別再計較誰更強好嗎?
⑽ 獎狀背後的故事
走好人生的第一步,便是為自己找到了一盞合適的航標燈。
——題記
推開我熟悉的那扇房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面寬闊潔白的牆,上面是我多年來的戰果——一張張鮮艷的獎狀,在經過年復一年被時間沖刷後,顏色早已變作灰黃,周邊紙張也像落葉一樣枯萎,它正是我的第一張獎狀。
記憶不禁回到從前。
「小草的草,土地的土……」姑爺正倚在竹椅上,眼鏡框內那雙眼睛緊緊地眯成了一條線,手裡拿著我一年級的課本。而我正蹲在地上,有小手艱難地移動著手中的小磚塊。隨即,一個個歪歪斜斜的帶著幾分稚氣的小字便印在了地上。
就是這樣一個秋天,我踏進了學堂。
學習並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一開始,我便迎來了第一次失敗。
第一單元考試,我是全班的倒數第9名,,幼小的我並不知道這到底意味著什麼。可老師那緊綳的臉還是讓我哭了。
放學的路上,我一邊拿著試卷,一邊獨自走在田野邊的小路上。突然想起小雨昨天對我說的話,她邀我今天放學後去放風箏呢!我的視線不禁轉移到了那片金黃的麥田。
麥田兒黃得非常燦爛,小雨就在麥田那頭的田埂上等我,幾天前,我們曾在這兒一起放風箏。我們一起采了菊花,插在頭發間,一起用麥苗梗子吹笛子,多麼快樂啊!這一切對我充滿了誘惑。可是我現在上學了,再也不是野孩子了,我知道我該努力。我看看手中的試卷,心中的信念更加堅定了。
於是,我飛快的跑回家中,不再回頭……
一天,兩天,三天……就這樣,那塊寫字的地,那個秋天,還有姑爺陪伴我度過了我的第一學期。
而那張獎狀正是這一切努力的見證。它激勵著我踏上第二步,第三步……
烈的掌聲再次響起,美好的贊譽在耳邊徘徊,我眼裡閃耀著淚花,心潮澎湃,回想……
我像一顆閃著微光的星星,在其他金光閃閃的星星下便黯然失色。我總將頭深深埋下,猶如枯萎的向日葵將頭沉重的掛在根莖上。同學的嘲笑於老師的不滿擾亂了我的節奏。
直到有一天,爸爸將我叫到窗前,用溫暖的大手托起我的頭香滿天星光的夜空望去:「孩子,每一個人都是一顆閃耀的星星,發出微光的星星只不過是隔地球太遠,人們無法發現它的美,正如同學們無法發現你的好。但是星星沒有氣餒,仍然綻放那可以點亮夜空的光,爸爸希望你也可以在你的位置上,去尋找你自己的美……。」
我靜靜地坐在窗前回想爸爸的話,它猶如一把剪刀剪斷了我用失望串起來的項鏈。我決定去發現自己,去獲得我盼望已久的榮譽,將它呈現在失敗面前。
時間很快過去,偶然的一次機會,老師宣布了一個消息:下個月學校要舉行作文大賽。我突然意識到這不是很好的機會去證明自己么?我向老師報名,老是驚異地看著我,半天才說:「噢,好!」下面的同學嘰嘰喳喳:「她也行?」我默默的為自己加油。
放學回家後,伴著朗朗月色,我將爸爸給我的《作文指導》細心地研讀,將美詞佳句品味與背誦,我想:競賽那天……
考場上鈴聲響起,我胸有成竹地寫著,在考卷上記下了我的種種生活印記……
我滿懷期待著。
幾天後,老師開始宣布獲獎名單。我想著:微弱的星星可以綻放出光芒嗎?剎那間,我聽到了那再熟悉不過的三個字,握手禮捧著獎狀,看著同學們羨慕的表情,望著老師贊許的眼神,淚水一下子模糊了我的視線……
沒錯,美好的贊譽,執著的追求,以及無數次噙淚的跌倒與爬起,夢想如繁花般綻放,我終於得到了我的第一張獎狀,我學會了找回失敗後的坦然,挫折後的不屈,以及艱難困苦後的努力奮發,我剪斷了用失望串起的項鏈,獲得了第一張獎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