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創造」的成語有哪些
陳言務去 (陳言:陳舊的言辭;務:務必。陳舊的言詞一定要去掉。指寫作時要排除陳舊的東西,努力創造、革新。 )
2. 形容人的創造力的成語
異想天開
突發奇想
改革創新
革故鼎新
開拓創新
勵精圖治
大刀闊斧
標新立異
另闢蹊徑
另立門戶
終南捷徑
捷足先登
3. 最早是誰創造了成語
成語是一種長期相沿慣用的固定短語。意思精闢,往往隱含於字面意內義之中,不是其構成成分意容義的簡單相加,具有意義的整體性。它結構緊密,一般不能任意變動詞序,抽換或增減其中的成分,具有結構的凝固性。
主要來源古代經典或著名著作歷史故事,也有人們的口頭語言。一個詞大家覺得用的好,用的多了,「約定俗成」後就是成語。
樓主你這個問題有點泛,精確的應該是特定的某個成語「XXXX」最早是誰或哪裡出現,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出處。這個才是可考究的。
4. 關於創造的成語
【筆參造化】:造化:創造化育。一支筆參與了創造化育。形容文筆高妙。
【步人後塵】:後塵:走路或行車時後面揚起的塵土。指跟在人家後面走。比喻追隨模仿,學人家的樣子,沒有創造性。
【陳陳相因】:陳:舊;因:沿襲。原指皇倉之糧逐年增加,陳糧上壓陳糧。後多比喻沿襲老一套,無創造革新。
【陳言務去】:陳言:陳舊的言辭;務:務必。陳舊的言詞一定要去掉。指寫作時要排除陳舊的東西,努力創造、革新。
【獨得之見】:與眾不同的創造性的見解。
【獨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獨到的靈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藝術方面的創造性。
【飛必沖天】:一飛起來,就必定會沖上青天。比喻不幹則已,一干就能創造出驚人的成績來。
【廣開言路】:廣:擴大;言路:進言的道路。指盡量給下面創造發表意見的條件。
【葫蘆依樣】:依樣畫葫蘆。比喻只是模仿,缺乏創造。
【花樣翻新】:指獨出心裁,創造新花樣。
【花樣新翻】:指獨出心裁,創造新花樣。同「花樣翻新」。
【戛戛獨造】:戛戛:形容獨創。別出心裁,富有創造性。
【另開生面】:另外創造新的形式或開創新的局面。
【螞蟻搬泰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可以創造奇跡。用作貶義指人自不量力。
【千頭桔奴】:上千棵桔樹就像上千個家奴。指前人為後人創造財富。
【神領意造】:指用心神領會和創造藝術形象。
【推陳出新】:指對舊的文化進行批判地繼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創造出新的文化。
【無所作為】:作為:作出成績。沒有做出任何成績。指工作中安於現狀,缺乏創造性。
【尋章摘句】:尋:找;章:篇章;摘:摘錄。舊時讀書人從書本中搜尋摘抄片斷語句,在寫作時套用。指寫作時堆砌現成詞句,缺乏創造性。
【一人向隅】:隅:角落。一個人朝著屋角創造性落淚。形容在公共聚會中因一個人的不悅影響了整個氣氛。
【一人向隅,滿堂不樂】:隅:角落。一個人朝著屋角創造性落淚,屋裡的人都不高興。形容在公共聚會中因一個人的不悅影響了整個氣氛。
【一人向隅,一堂不歡】:隅:角落。一個人朝著屋角創造性落淚,屋裡的人都不高興。形容在公共聚會中因一個人的不悅影響了整個氣氛。
【種玉藍田】:種:栽種,培養;藍田:今屬陝西,以產玉著名。比喻長得其所。指為締結良緣創造條件。
【鑄新淘舊】:創造新的,汰除舊的。
【自成機杼】:機杼:織機和梭子。比喻寫文章能創造出新的風格和體裁。
【自出機軸】:比喻作文章能創造出一種新的風格和體裁。同「自出機杼」。
【自出機杼】:機杼:本指織布機上的筘,織布時每條經線都要從筘齒間穿過,比喻心思、心意。比喻寫文章能創造出新的風格和體裁。
【自出心裁】:心裁:心中的設計、籌劃。出於自己的創造。指不抄襲、模仿別人。
【自我作古】:作古:創始。由我創造。指不沿襲前人。
【自我作故】:作故:創始。由我創造。指不沿襲前人。
5. 日本選出年度新創成語,中國近代有哪些新創成語
日本選出了年度新創成語,而在這眾多成語之中“醫師奮診”奪得了榜首,這就是在歌頌那些在疫情奮斗在第1線的醫生護士們。其實中國的近代新創的成語比較少,比如順藤摸瓜,捨己救人,出乎意料,還有在前幾年剛剛才出來的正龍拍虎。
再加上中國的成語已經很多了,5萬多個成語幾乎可以囊括所有的事情。現在的夠我們使用表達意思的時候,那麼也就沒有必要再去發明新的成語了。
6. 寫出幾個四個字的成語關於人類發明創造的名稱
閉門造車
閉門造車
[bì mén zào chē]
[釋義]
關起門來造車子。比喻脫離實際,只憑主觀辦事內。
[示例]
自以為~,出而合容轍,而門外之轍與其所造之車,果相合否。嚴復《救亡決論》
[出處]
宋·朱熹《中庸或問》卷三:「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蓋言其法之同。」
近反義詞
【近義詞】
獨斷專行
【反義詞】
集思廣益
7. 描寫創造的成語
描寫創造的成語
解答
可以寫成語:
【推陳出新】:指對舊的文化進行批判地繼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創造出新的文化。
【獨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獨到的靈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藝術方面的創造性。
8. 形容創造的成語
【成語】: 推陳出新
【拼音】: tuī chén chū xīn
【解釋】: 指對舊的文化進行批判地繼承,版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創造權出新的文化。
【出處】: 清·戴延年《秋燈叢話·忠勇祠聯》:「不特推陳出新,饒有別致。」
【舉例造句】: 研究棋藝,推陳出新。 ★陳毅《題〈圍棋名譜精選〉》詩
9. 請問,哪些成語是新中國成立後創造出來的
這個也太多了吧,你可以搜索下字典,大概一大半都是新中國成立後創造的
10. 中國5萬個成語,大都是古人發明,為何近現代沒再發明新成語了
成語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漢語獨有的表達方式,博大精深。它一般由4個字組成,每一個成語的背後,大都有一個故事或典故,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千百年來影響深遠。
據統計,中國約有5萬個成語,其中96%是四字成語。早在先秦時期,成語的應用就已十分普遍,而成語的發明也是在這一時期不斷壯大的。此後兩千年來,成語在不斷豐富,但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隨著漢語用詞的完善,新成語的發明也越來越少了。
圖:現代成語「正龍拍虎」主人公周正龍
當然,以後可能還會有極少量的新成語出現,但可以預見,新成語的影響會越來越小,小到經不起時間的洗禮,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至於那些如今出現的網路四字用語,我認為那不是成語,只是曇花一現的快消詞語,更不可能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