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遂發明翻譯

遂發明翻譯

發布時間:2021-08-08 09:55:08

Ⅰ 歸有光遂初堂記的翻譯

遂初堂記

宋尤文簡公嘗愛孫興公《遂初賦》,而以「遂初」名其堂,崇陵書扁賜之,在今無錫九龍山之下。公十四世孫質,字叔野,求其遺址而莫知所在,自以其意規度於山之陽,為新堂,仍以「遂初」為扁,以書來求余記之。

按興公嘗隱會稽,放浪山水,有高尚之志,故為此賦。其後涉歷世途,違其夙好,為桓溫所譏。文簡公歷仕三朝,受知人主,至老而不得去,而以「遂初」為況,若有不相當者。昔伊尹、傅說、呂望之徒,起於胥靡耕釣,以輔相商、周之主,終其身無復隱處之思。古之志得道行者,固如此也。惟召公告老,而周公留之曰:「汝明勖偶王,在亶乘茲大命,惟文王德,丕承無疆之恤。」當時君臣之際可知矣。後之君子,非復昔人之遭會,而義不容於不仕。及其已至貴顯,或未必盡其用,而勢不能以遽去。然其中之所謂介然者,終不肯隨世俗而移易,雖三公之位,萬鍾之祿,固其心不能一日安也。則其高世遐舉之志,宜其時見於言語文字之間,而有不能自已者。當宋皇祐、治平之時,歐陽公位登兩府,際遇不為不隆矣,今讀其《思潁》之詩,《歸田》之錄,而知公之不安其位也。況南渡之後,雖孝宗之英毅,光宗之總攬,遠不能望盛宋之治,而崇陵末年,疾病恍惚,宮闈戚畹,干預朝政,時事有不可勝道者矣。雖然,二公之言已行於朝廷,當世之人主不可謂不知之,而終不能默默以自安。蓋君子之志如此。

公歿至今四百年,而叔野能修復其舊,遺構宛然。無錫,南方士大夫入都孔道,過之者登其堂,猶或能想見公之儀刑。而讀余之言,其亦不能無概於中也已。

Ⅱ 世說新語·文學 鄭玄欲注《春秋傳》的翻譯

『鄭玄欲注《春秋傳》 』出自《鄭玄謙讓無私》一文。

1、原文

《鄭玄謙讓無私》

鄭玄欲注《春秋傳》,尚未成時,行與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識,服在外車上與人說己注《傳》意,玄聽之良久,多與己同。玄就車與語曰:「吾久欲注,尚未了。聽君向言,多與我同。今當盡以所注與君。」遂為服氏注。

2、翻譯

(1)鄭玄想為《春秋傳》作注,還沒有完成時,(他)有事到外地去,與服子慎不期而遇,同住一個客店,起初彼此不認識,服子慎在客店外的車上和別人談論自己為《春秋傳》這部書作注的想法,鄭玄聽了很久,(覺得服子慎的看法)多數和自己的相同。

(2)鄭玄於是走到車邊對服子慎說:「我早就想為《春秋傳》作注,目前還沒有完成。聽了您剛才的話,(看法)大多與我的相同。現在,我應當把自己所作的注全部送給您。」於是服子慎寫成了《春秋左氏傳解意》。

(2)遂發明翻譯擴展閱讀:

1、《鄭玄謙讓無私》塑造了鄭玄無私奉獻,與同類文人心心相犀,設身處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的謙讓君子形象。

2、謙讓,是君子之道。君子之所以懂得謙讓,是因為這不僅是做人的美德,也是做人的智慧。以退為進,以屈為伸,才是做人的大道理。常見小人斗氣,鋒芒盡露,睚眥必報,不可一世,最後害人不利己。

3、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別人的幫助,因為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整體,沒有誰能夠脫離周圍的事物而孤立地存在。但在接受別人幫助的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去幫助別人。正如《鄭玄謙讓無私》一文中,鄭玄讓稿,成人之美的高尚行為,是助人為樂、利人利眾的仁義表現。

Ⅲ 文言文中的「遂",什麼情況翻譯成「於是,就",什麼情況下翻譯成「最終,終於"

文言文中的「遂」,在作連詞時可以翻譯成「於是」「就」,在作副詞時則翻譯成「最終」「終於」。
「遂」作連詞時,往往用在句子的開頭或者主語的後面,表示後一事緊接前一事。例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陶淵明《桃花源記》)——領著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於是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
「遂」作副詞時,用在動詞的前面,表示最後的結果。例如:「及反,市罷,遂不得履。」(《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人買履》——等到他回來,集市散了,終於沒有買到鞋。

Ⅳ 遂在古文里怎麼翻譯

順,如意:~心。~願。

成功,實現:未~。功成名~。

於是,就:服葯後頭痛~止。

通達:「何往而不~」。

進,薦:「不能退,不能~」。

Ⅳ 遂的翻譯

遂[suì]
  1. 順,如意:~心。~願。

  2. 成功,實現:未~。功成名~。

  3. 於是,就:服葯後頭痛~止。

  4. 通達:「何往而不~」。

  5. 進,薦:「不能退,不能~」。

Ⅵ 遂的 古文翻譯

就是的

Ⅶ 遂造孔子而謝過翻譯

這句話的意思是:於是拜訪孔子為自己的過錯道歉。

出處:《孔子家語·曾子耘瓜》

選段:

子曰:「今參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於不義,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殺天子之民,其罪奚若?」

曾參聞之,曰:"參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謝過。

譯文:

孔子說:「如今曾參侍奉父親,放棄身體來等著被父親暴打,父親要打死他,朝死里打也不躲避。他如果真的死了就會陷他父親於不義,相比之下,哪個更為不孝?你不是天子的百姓嗎?殺了天子的百姓,那罪過怎麼樣?」

曾參聽說了這些話,說:「我的罪過很大啊!」於是拜訪孔子為自己的過錯道歉。

(7)遂發明翻譯擴展閱讀:

《曾子耘瓜》是一篇文言文,主要說明了真正孝順的人並非什麼都聽父親的,但是一定要為父親著想,把握住什麼樣的選擇才是真正為父親好的,不能陷父親於不義的道理。

曾子重視孝道,認為孝是天下大經,道德第一要義,以「尊親」為孝的最高境界,事親至孝,被當世視為孝之楷模。他強調修身,他繼承和發揚孔子「內省」、「求諸己」的思想,以自我完善的修養方法達到「慎獨」。

Ⅷ 「遂」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⒈稱心如意;使得到滿足

他年如遂隱,五老是知音。――唐·李中碧《廬山》
王吉曰:長卿久宦遊不遂,而來過我。――《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又如:遂懷(遂願);遂隱(滿足隱遁的願望);遂初(舊時辭去官職,實現隱退的本願)

⒉成功:已~。
上無乏用,百事乃遂。――《禮記·月令》
四者無一遂。――漢·司馬遷《報任安書》

⒊就,於是:
乃拙地,~得水。

4.終於

5.行,往
遂,往也。――《廣雅·釋詁一》
不能遂。――《易·大壯》
遂賢良。――《禮記·月令》
又如:遂行(通行;順適地進行)

Ⅸ 發明 翻譯

動詞invent 名詞invention

Ⅹ 遂初堂記原文及翻譯

遂初堂記

宋尤文簡公嘗愛孫興公《遂初賦》,而以「遂初」名其堂,崇陵書扁賜之,在今無錫九龍山之下。公十四世孫質,字叔野,求其遺址而莫知所在,自以其意規度於山之陽,為新堂,仍以「遂初」為扁,以書來求余記之。

按興公嘗隱會稽,放浪山水,有高尚之志,故為此賦。其後涉歷世途,違其夙好,為桓溫所譏。文簡公歷仕三朝,受知人主,至老而不得去,而以「遂初」為況,若有不相當者。昔伊尹、傅說、呂望之徒,起於胥靡耕釣,以輔相商、周之主,終其身無復隱處之思。古之志得道行者,固如此也。惟召公告老,而周公留之曰:「汝明勖偶王,在亶乘茲大命,惟文王德,丕承無疆之恤。」當時君臣之際可知矣。後之君子,非復昔人之遭會,而義不容於不仕。及其已至貴顯,或未必盡其用,而勢不能以遽去。然其中之所謂介然者,終不肯隨世俗而移易,雖三公之位,萬鍾之祿,固其心不能一日安也。則其高世遐舉之志,宜其時見於言語文字之間,而有不能自已者。當宋皇祐、治平之時,歐陽公位登兩府,際遇不為不隆矣,今讀其《思潁》之詩,《歸田》之錄,而知公之不安其位也。況南渡之後,雖孝宗之英毅,光宗之總攬,遠不能望盛宋之治,而崇陵末年,疾病恍惚,宮闈戚畹,干預朝政,時事有不可勝道者矣。雖然,二公之言已行於朝廷,當世之人主不可謂不知之,而終不能默默以自安。蓋君子之志如此。

公歿至今四百年,而叔野能修復其舊,遺構宛然。無錫,南方士大夫入都孔道,過之者登其堂,猶或能想見公之儀刑。而讀余之言,其亦不能無概於中也已。

翻譯暫時沒時間,不好意思。

閱讀全文

與遂發明翻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