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梁祝創造過程

梁祝創造過程

發布時間:2021-08-08 09:54:59

❶ 梁祝的故事發生在哪個年代

梁祝傳說的產生時代

近代小說研究家蔣瑞藻(1891—1929)最早提出,梁祝傳說最初產生在東晉。[1] 他所依據的,是輾轉引述的宋徽宗大觀間明州知事李茂誠所撰的《義忠王(梁山伯)廟記》,其實也屬於傳說性質,並非嚴格的史料。但至20世紀30年代,諸家已對東晉說大致取得了共識。錢南揚說得最准確和肯定:「這個故事托始於晉末,約在西歷四百年光景,當然,故事的起源無論如何不會在西歷四百年之前的。至梁元帝采入《金樓子》,中間相距約一百五十年。所以這個故事的發生,就在這一百五十年中間了。」[2]

大體梳理一下,研究梁祝傳說和史跡所據的材料,比較早的計有:

(1)梁元帝蕭繹《金樓子》。明•徐樹丕《識小錄》:「按,梁祝事異矣!《金樓子》及《會稽異聞》皆載之。」 徐樹丕所見《金樓子》是原書還是輾轉所得,無從查考。梁元帝蕭繹,公元522年11月~554年,在位三年。554年被魏軍所殺,享年47歲。藏書14萬卷,魏軍破江陵城時,全部燒毀。現存世的《金樓子》系輯本,沒有「梁祝事」的記載。

(2)唐•梁載言《十道四蕃志》。宋•張津《四明圖經》:「義婦冢,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縣西十里『接待院』之後,有廟存焉。舊記謂二人少嘗同學,比及三年,而梁山伯初不知英台為女也。其朴質如此。按《十道四蕃志》雲:『義婦祝英台與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梁載言,唐中宗(683~684,在位三個月)時候人。

(3)唐•李蠙《題善權寺石壁》。明《善權寺古今文錄》錄唐•李蠙《題善權寺石壁》全文:「常州離墨山善權寺,始自齊武帝贖祝英台產之所建,至會昌以例毀廢。唐咸通八年,鳳翔府節度使李蠙聞奏天廷,自舍俸資重新建立。……」李蠙,唐宣宗時候人。此《題善權寺石壁》寫於唐懿宗咸通八年,丁亥,即公元867年。又,宋《咸淳毗陵志》二十五:「廣教禪院在善卷山,齊建元二年以祝英台故宅建。唐會昌中廢,地為海陵鍾離簡之所得,至大和中,李司空蠙於此皆榻肄業後,第進士。咸通間以私財重建,刻奏疏於石。」 齊太祖建元二年,為公元480年。

(4)唐•張讀《宣室志》。清•翟灝《通俗編》卷三十七「梁山伯訪友」條引唐•張讀《宣室志》:「英台,上虞祝氏女,偽為男裝游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祝先歸。二年,山伯訪之,方知其為女子,悵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有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自裂陷,祝氏遂並埋焉。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冢』。」

❷ 梁祝這首曲子是什麼朝代誰創作的

這是現代的作品,是陳鋼與何占豪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於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於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

❸ 《梁祝》是根據什麼故事創作的

中國的名曲《梁祝》是具有世界聲譽的一支曲子,而說起它的來歷,還與一段感人的傳說有關呢!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個美麗的女子名叫祝英台。祝英台很喜歡念書。有一年,祝英台說服父母,離開家去杭州求學。由於當時幾乎沒有女子出門讀書,為了行動方便,祝英台就喬裝打扮,將自己化裝成了一名青年男子。在去杭州的路上,祝英台遇見了一個男青年梁山伯。梁山伯也是去杭州求學的,梁祝二人結伴同行。梁山伯與祝英台同學三年,雙方的興趣、愛好十分投合,因此,結下了深厚的友情。忽然有一天,英台收到了父親寫來的家信,信中催英台早日回家。英台想:「自己已經到了該出嫁的年齡,而自己的同學梁山伯和自己情投意合,假如自己日後與他結為夫婦,婚姻一定會幸福。」可在從前,一個女子是不能向一個男子提出結婚請求的。怎麼辦呢?

在辭行時,祝英台對梁山伯撒了個謊。她說:「山伯兄,我有一個妹妹,已到了出嫁的年齡。我看山伯兄的為人、學問都很好,想將自己的妹妹介紹給你,你看怎麼樣?」梁山伯說:「英台,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也最了解我。我想,你給我介紹的女子,必定各方面都不錯。所以,我一定盡快到你家中,向你的父母提親。」

倆人約定之後,才依依惜別。英台回到家才知道,父親要將自己嫁給有錢有勢的馬公子。英台不願嫁給品德很壞的馬公子,便和父親發生了爭執。然而,在從前婚姻只能由父母包辦的社會里,英台的反抗遭到了父親的痛斥。梁山伯來到祝英台家求親,才知祝英台是女兒身,而且她說的待嫁的妹妹正是她自己。梁山伯欣喜萬分,忙向英台的父親提親。然而,祝英台的父親卻不允。他說:「婚煙必須由父母做主,哪能自己找婆家呢?你休想和我家英台成親,因為我已將她許配馬家了。」梁山伯失望地回了家。不久,他就因憂郁、思念過度而去世了。祝英台聽說了梁山伯的死訊,異常痛苦。她決心以死來報答山伯對自己的一片深情,同時向罪惡的包辦婚姻提出抗議。出嫁這天,花轎經過梁山伯的墳前。祝英台下轎祭奠,並趁人不備,向墓碑撞去。梁山伯的墳開了,英台跳進了墳中。後來,梁山伯和祝英台化成了蝴蝶,雙雙飛去。他們雖然生不能在一起,但死後卻再也無人能將他們分開了。

❹ 梁祝的創作人

1959年5月27日,由何占豪、陳鋼作曲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上海蘭心大戲院首次公演,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這支中國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響音樂民族化的創世紀。

❺ 《梁祝》是如何創作出來的,古代父母包辦婚姻

中國的名曲《梁祝》是具有世界聲譽的一支曲子,而說起它的來歷,還與一段感人的傳說有關呢。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個美麗的女子名叫祝英台。祝英台很喜歡念書。有一年,祝英台說服父母,離開家去杭州求學。由於當時幾乎沒有女子出門讀書,為了行動方便,祝英台就喬裝打扮,將自己化裝成了一名青年男子。

梁山伯失望地回了家。不久,他就因憂郁、思念過度而去世了。祝英台聽說了梁山伯死訊,異常痛苦。她決心以死來報答山伯對自己的一片深情,同時向罪惡的包辦婚姻提出抗議。出嫁這天,花轎經過梁山伯的墳前。祝英台下轎祭奠,並趁人不備,向墓碑撞去。梁山伯的墳開了,英台跳進了墳中。後來,梁山伯和祝英台化成了蝴蝶,雙雙飛去。他們雖然生不能在一起,但死後卻再也無人能將他們分開了。

❻ 中國名曲《梁祝》是根據什麼故事創作的

中國的名曲《梁祝》是具有世界聲譽的一支曲子,而說起它的來歷,還與一段感人的傳說有關呢!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個美麗的女子名叫祝英台。祝英台很喜歡念書。有一年,祝英台說服父母,離開家去杭州求學。由於當時幾乎沒有女子出門讀書,為了行動方便,祝英台就喬裝打扮,將自己化裝成了一名青年男子。

在去杭州的路上,祝英台遇見了一個男青年梁山伯。梁山伯也是去杭州求學的,梁祝二人結伴同行。梁山伯與祝英台同學三年,雙方的興趣、愛好十分投合,因此,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忽然有一天,英台收到了父親寫來的家信,信中催英台早日回家。英台想:「自己已經到了該出嫁的年齡,而自己的同學梁山伯和自己情投意合,假如自己日後與他結為夫婦,婚煙一定會幸福。」可在從前,一個女子是不能向一個男子提出結婚請求的。英台怎麼辦呢?

在辭行時,祝英台對梁山伯撒了個謊。她說:「山伯兄,我有一個妹妹,已到了出嫁的年齡。我看山伯兄的為人、學問都很好,想將自己的妹妹介紹給你,你看怎麼樣?」

梁山伯說:「英台,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也最了解我。我想,你給我介紹的女子,必定各方面都不錯。所以,我一定盡快到你家中,向你的父母提親。」

倆人約定之後,才依依惜別。英台回到家才知道,父親要將自己嫁給有錢有勢的馬公子。英台不願嫁給品德很壞的馬公子,便和父親發生了爭執。然而,在從前婚姻只能由父母包辦的社會里,英台的反抗遭到了父親的痛斥。

梁山伯來到祝英台家求親,才知祝英台是女兒身,而且她說的待嫁的妹妹正是她自己。梁山伯欣喜萬分,忙向英台的父親提親。然而,祝英台的父親卻不允。他說:「婚煙必須由父母做主,哪能自己找婆家呢?你休想和我家英台成親,因為我已將她許配馬家了。」

梁山伯失望地回了家。不久,他就因憂郁、思念過度而去世了。祝英台聽說了梁山伯死訊,異常痛苦。她決心以死來報答山伯對自己的一片深情,同時向罪惡的包辦婚姻提出抗議。出嫁這天,花轎經過梁山伯的墳前。祝英台下轎祭奠,並趁人不備,向墓碑撞去。梁山伯的墳開了,英台跳進了墳中。後來,梁山伯和祝英台化成了蝴蝶,雙雙飛去。他們雖然生不能在一起,但死後卻再也無人能將他們分開了。

❼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什麼時候創作的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陳鋼與何占豪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於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於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採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採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由鳥語花香、草橋結拜、同窗三載、十八相送、長亭惜別、英台抗婚、哭靈控訴、墳前化蝶構成的曲式結構。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鍾,首先五分鍾敘述梁祝愛情主題,然後是快樂的學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從十一分鍾開始進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樓台會,最後哭靈。第二段和第一段長度差不多,大約十一分鍾。最後一段則是化蝶,是主題再現。
曲子開始幾聲撥弦聲接著長笛,好像在雲端的感覺,以此來揭開序幕,有如從天上俯瞰人間,撥開雲層,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變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題,二長二短加上一個結束句,綿綿長長,幽幽遠遠,彷彿祝英台在身旁說著昔日的故事。然後在低音重復一次主題,回到人間落了實。

❽ 梁祝是誰創作的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是我國著名音樂家何占豪、陳鋼先生在1959年創作完成的,並在同年5月27日在上海首演.

樂曲內容來自於一個古老而優美動人的民間傳說:四世紀中葉,在我國南方的祝家村祝家莊,聰明的祝員外之女祝英台,沖破封建傳統的束縛,女扮男裝去杭州求學.在那裡,她與善良,純朴而貧寒的青年書生梁山伯同窗三載建立了深摯的友情.當兩人分別時,祝用各種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內心蘊藏已久的愛情,誠篤的梁山伯卻沒有領悟.一年後,梁得知祝是個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許配給一個豪門子弟--馬太守之子馬文才.由於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憤死去.祝英台得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來到梁的墳墓前,向蒼天發出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梁的墳墓突然裂開,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對彩蝶,在花叢中飛舞,形影不離。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陳鋼與何占豪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於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於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採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採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

全曲大概二十八分鍾,首先五分鍾敘述梁祝愛情主題,然後是快樂的學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從十一分鍾開始進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樓台會,最後哭靈。第二段和第一段長度差不多,也是十一分鍾。最後一段則是化蝶,可說是整曲再現。

曲子開始幾聲撥弦聲接著長笛,好像在雲端的感覺,以此來揭開序幕,有如從天上俯瞰人間,撥開雲層,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變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題,二長二短加上一個結束句,綿綿長長,幽幽遠遠,彷佛祝英台在身旁說著昔日的故事。然後在低音重復一次主題,回到人間落了實。

管弦樂總奏主題,景象全明白了。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現了,兩人情意綿綿,大小提琴和鳴奏著主題,漸漸的小提琴主導旋律並引進管弦樂再強調一次。等樂音漸歇,木管接續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獨奏深情舒緩帶點內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對將來疑慮不安,但還是堅定相信自己。勇敢去愛吧!情緒輕快,笛聲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風光明媚三月天兩人春遊。小提琴展現技巧,風華絕代。

相聚雖好總有分別,快樂情緒之後就是離情依依十八相送。將主題變奏緩緩奏出,有如邁不開的步履,卻終究不得不離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緊密結合難分難舍。在這段末尾由弦樂第一次奏出哭調主題,預言悲劇結局,這構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愛」。

第二段發展部裡面有三小段: 強、弱、強,也就是快、慢、快。開始如大浪涌來的管弦樂聲代表祝父的反對,連續幾個小節下行樂句,好像在說: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則猛烈與之抗衡,兩者沖突漸漸上升,最後全體合奏梁祝主題表示戀情曝光,一波波涌來浪潮終將這主題給淹沒。

樓台會小提琴委婉的訴說情意,大提琴撥奏聆聽。輪到大提琴傾訴愛意,小提琴一旁隨和。突然,音樂急轉而下,運用越劇中囂板的「緊打慢唱」手法,梁山伯因過度悲傷絕望而病逝。

祝英台在被迎娶過門途中,停在梁山伯墳前哭靈,小提琴以凄厲聲調哭出:梁兄呀!碎奏、斷奏哀痛欲絕旋律,有哭聲,有跪行,其中還有些回憶片段。漸漸的淚眼開了,哭聲歇了,心意已決,在悲憤低音鑼聲中,縱身投入突然爆開墳墓中自盡,音樂同時推向最高潮。

樂曲的最終部份是再現部「化蝶」,在輕盈飄逸的弦樂襯托下,愛情主體再現,梁山伯與祝英台從墳墓中化為一對蝴蝶,在花間歡娛自由飛舞,永不分離.

給你一個帶畫面的欣賞地址,很形象,對理解全曲意境很有幫助。
http://www.hischool.net.cn/shj/mtv/lz.htm

❾ 歌曲梁祝是那一年創作完成的 作者是誰 有什麼典故嗎(有關創作的)

1958年創作完成 作者是 陳鋼 ,何占豪
典故;東晉時期,浙江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台,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杭州訪師求學。祝員外拒絕了女兒的請求,祝英台求學心切,偽裝賣卜者,對祝員外說:"按卦而斷,還是讓令愛出門的好。"祝父見女兒喬扮男裝,一無破綻,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強應允。英台女扮男裝,遠去杭州求學。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學的會稽(今紹興)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讀甚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不一日,二人來到杭州城的萬松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梁祝同學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愛山伯,但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並沒有特別的感受。祝父思女,催歸甚急,英台只得倉促回鄉。梁祝分手,依依不捨。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山伯忠厚純朴,不解其故。英台無奈,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願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時,豈知祝父已將英台許配給家住鄮城(今鄞縣)的太守之子馬文才。美滿姻緣,已成泡影。二人樓台相會,淚眼相向,凄然而別。臨別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後梁山伯被朝廷沼為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令。然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遺命葬鄮城九龍墟。英台聞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時,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台翩然躍入墳中,墓復合攏,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

❿ 名曲《梁祝》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1957年,何占豪考進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主修小提琴。那時,他們經常下鄉演出,每次都拉外國曲目。何占豪慢慢發現,聽他們拉琴的人越來越少。他開始思考,能不能用小提琴演奏出中國人喜聞樂見的音樂呢?於是,何占豪和丁芷諾、俞麗拿等6名同學成立了「小提琴民族化實驗小組」。

起初,何占豪用越劇音調創作出了弦樂四重奏「小梁祝」,第一次嘗試用西洋樂器演奏中國戲曲音樂。1959年春天,作曲系的陳鋼被派來與他合作。經過三個月的切磋琢磨,曲子終於完成了。有趣的是,當時曲子中並沒有「化蝶」這一段,因為他們執著地認為新中國的年輕人不應該迷信。音樂學院領導聽後哭笑不得,指出這是浪漫主義的一種創作手法。他們這才「放心」地把「化蝶」補出來,於是就有了今天長達26分鍾、被譽為「我們中國自己的交響樂」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

「群眾,創作了《梁祝》,我只是把它升華了。」何占豪反復強調。

閱讀全文

與梁祝創造過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