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剖腹產始於哪個朝代
應該是漢代
華佗發明了麻葯~
⑵ 刨婦產是哪國人發明的
剖宮產術是產科領域中的重要手術。第一次活體剖宮產術發生在1610年,當時外科醫生特勞特曼和顧斯(Trautmann和Gusth)第一次給產婦實行了剖宮產術,但產婦於術後25天死亡。
⑶ 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破腹產的人是誰
剖腹產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700年,古羅馬就有施行剖腹產的法律規定,那時人們將妊娠末期死去的孕婦剖腹取出胎兒,然後才准安葬,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剖腹產手術記錄。 醫生們介紹說,直到1610年,國外才第一次在活人身上行剖腹產術,受醫療器械和技術條件的限制,當時的醫生只知道切開孕婦的腹壁和子宮,取出胎兒之後,竟然不懂得縫合子宮切口,所以大多數產婦在行剖腹產手術後,不是死於出血就是死於感染,存活率不足一半。到了1876年,開始有醫生為防止孕婦子宮大出血或感染,行剖腹產時索性將子宮切除,使產婦存活率大大提高,但是做過這樣剖腹產的女人,將永遠失去再懷孕的可能。 1882年,醫生把孕婦的子宮前壁縱行切開,取出胎兒,然後將子宮切口縫合起來,使得她們以後仍可再次妊娠、分娩,這是剖腹產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
⑷ 剖腹產是誰發明的
這個是中國屠夫所發明的
⑸ 得到諾貝爾獎的人,哪些是剖腹產生下的
現在生活水平好了。孕婦們吃的也好了。生下的孩子不管是剖腹的還是順產的,我看都很聰明。
⑹ 歷史上那一年才有第一個刨腹產
人類要想順暢地直立行走,就要擁有一個更窄的臀部,人類的盆骨比例比其他哺乳動物的要短很多,這種設計能夠有效地在人類直立行走時支撐體重,但同時也導致產道變得狹窄和不規則,這使難產經常在人類分娩時發生。同時,在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類變得越來越聰明,擁有了越來越大的大腦。胎兒頭部變得越來越大,這導致了在本已狹窄的產道通過更加困難。
古代最早的剖腹產手術,應該是在已經死亡的孕婦身上進行的。
關於剖腹產最早的權威紀錄,來自公元前700年著名的《羅馬法》:「在破腹取出孕婦肚子里的嬰兒前,禁止將孕婦埋葬。」當孕婦難產而死之後,一般要進行剖腹、取出胎兒才能下葬。這在當時是一種宗教儀式。這便是剖腹產在西方的起源。雖然它並不是作為一項產科技術出現的,但畢竟能搶救活嬰。那時剖腹手術「粗糙」得近乎殘忍—在母親斷氣後的幾分鍾內,切開腹壁和子宮,取出胎兒。多數胎兒已經死了,只有極少的嬰兒能夠存活。
直到1610年,人們才第一次在活人身上行剖腹產手術。1610年4月21日,德國維滕堡大學醫院的手術台上躺著一名箍桶匠的妻子。她必須通過剖腹取出她的第一個孩子,因為她被撞了一下,子宮位置不正。外科醫生耶雷米亞斯·特勞特曼在助產歷史上第一次為活人進行剖腹產手術。他在另外一名外科醫生和兩名助產士的協助下,首先切開產婦高高隆起的腹壁和腹部脂肪,然後沿子宮長軸切開子宮,把孩子和胎盤一起取出來。這個孩子活了9年,而母親在剖腹產手術後4周就去世了。受醫療器械和技術條件的限制,當時的醫生只知道切開孕婦的腹壁和子宮,取出胎兒之後,竟然不懂得縫合子宮切口,所以大多數產婦在剖腹產手術後,不是死於出血就是死於感染,存活率不足一半。大部分助產士把剖腹產手術稱為蓄意謀殺,所以只有因產婦骨盆小而使產道狹窄,他們才施行剖腹產手術。
到了1876年,開始有醫生為防止產婦子宮大出血或感染,行剖腹產手術時索性將子宮切除,使產婦存活率大大提高,但是做過這樣剖腹產的女人,將永遠失去再懷孕的可能。
直到1882年,一位德國醫生才正式創立了一套剖腹產手術操作規程,並發明了剖腹產手術縫合線。從此,醫生可以把產婦的子宮前壁縱行切開,取出胎兒,然後將子宮的切口縫合起來,使她們以後仍可再次妊娠、分娩,這是剖腹產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隨著麻醉術、傷口無菌處理技術的發展,剖腹產手術不斷改進,成為了一項重要的分娩處理手段。
從1970年開始,醫生開始在子宮下段行橫切口取出胎兒,它的優點是出血少、易縫合,手術後不易發生粘連,子宮切口的癒合也比較牢固,這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手術方法。
剖腹產是何時傳入中國的?
現代剖腹產技術傳到中國是在19世紀末。
1902年,一位婦女在重慶做波羅氏剖腹產手術,術後母子均存活。術後特為母子二人照了一張相片登在雜志上,這是我國現代剖腹產術後母子均活第一例。
面對難產,傳統的接生婆往往沒有任何行之有效的辦法,剖腹產在中國就開始流行開來。
⑺ 剖腹產出生的名人都有誰
2# 現在算時辰生孩子的人很多大家也是想討個吉利的意思而且剖腹產一般也是在一個范圍內就可以了不一定非得某一天,應該說是某一段時間內都可以這讓許多人有了選擇孩子出生時間的機會.
⑻ 感覺生物都是自然生產,人類發明了剖腹產對人類進化是否有影響
有影響的!
首先,來人源的智力需要足夠大的腦容量(特別是大腦皮層的表面積)
所以你既然要點智力,那麼腦袋發育就必須越來越大。
然而,這就出現了一個毛病,婦女的骨盆腔,產道,子宮收縮能力都是有上限的,不可能無限制支撐腦袋更大的後代分娩。
於是,自然選擇先進行了第一次妥協:早產。讓腦袋的發育在出生後第一個生長期完成。
現而今,我們總是說「10月懷胎」,彷彿10月懷胎就叫足月似得。
然而,牛,羊,馬,甚至貓狗……出生後沒幾分鍾就直接站起來走路了。人做得到嗎?!
即便如此,依舊有相當數目的女性,骨盆腔狹窄,子宮收縮能力弱,或者胎兒位置不對……這就是俗稱的難產。
按自然選擇,很顯然,凡是擁有分娩缺陷的個體,極易在生殖過程中直接一屍兩命。於是人類就能找到順產和大腦容量二者的分界線。
所以,剖腹產解決了難產的問題,並充分調用了智力發育的上限,人腦容量大小不再因生產受到限制,這就為基因突變後腦容量增加提供了幫助。
但與此同時,無法順產的基因可能因此發生保留並擴大。
故而這是外界環境干預下,一個二元的進化影響要素。
⑼ 剖宮產是誰創始的
真是不知道. 不過有個有意思的事, 我知道剖宮產的英文詞是Caesarean (operation / birth / session), [美國人用cesarean], 其詞來源於凱撒, 不知道它與凱撒有什麼關系.
⑽ 被譽為「剖腹產界女王」的吳佩慈,為了生孩子她到底有多拼
吳佩慈為了生孩子,六年的時間,都是剖腹產的方式,生了四個孩子,平均一年半就是一個孩子的速度。就這樣的速度,吳佩慈生孩子的效率,是真的很快,但是也是非常危險的。對於剖腹產,可能大家也有所了解,因為這種生產方式,對女性子宮的恢復,是要一定的時間,一般醫生都建議兩年左右。因為如果女性剖腹產後,子宮沒有得到良好的恢復,而又一次懷孕,不管是對大人,還是孩子,都是非常危險的。
這么多年過去了,面對記者的采訪,吳佩慈也曾多次透露結婚的事宜,但是最後都是成為了子虛烏有的事情。也不知道在她生了四個孩子後,表示自此不生了,是不是也看明白,生再多孩子,也不是嫁入豪門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