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各地的民間發明大王的情況
看看這則報道吧!
中國知識產權局的信息顯示,中國已成為繼韓國之後,發明專利申請增長最快的發展中國家。去年中國自由發明人專利申請量為10.5669萬件,增長21.5%,占總申請量的63%。
在江城武漢,也有這樣一批不懈地進行著發明創造的民間發明人。近日,記者探訪發現,他們的處境不容樂觀。
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我市民間發明的專利技術利用率一直很低,不超過8%。很多民間發明者因種種原因,不能讓自己的專利轉化成產品。相比這些苦苦支撐的民間發明者而言,郭代銀無疑是一個幸運兒———
發明大王的悲哀
「發明大王」挖起「地腦殼」
在漢正街154號的街頭小巷,常有位頭發花白的老人,守著小攤,賣些孩子們玩的「小玩意」。很少有人會想到,就是這樣一位老人,竟擁有5項專利技術的所有權。
他叫劉耀友,中國第一個申請磁化杯專利的人,也是中國最早獲得磁化杯專利權的人。
近日,記者在漢正街一處老房子里找到了劉耀友。62歲的他正在那間9平方米的房子里收拾行李,准備第三次上京為他的專利打官司。
幾年前,磁化杯風行全國,不少生產磁化杯的企業賺足了腰包。而劉耀友卻沒從自己的發明中獲取分毫,官司倒打了不少。
心疼700元錯失數千萬
劉耀友的第一個專利不是磁化杯,而是1988年元月申請的「家用式蜂窩煤成型機」專利技術。他說,當時和一家企業簽了合作協議,可投產沒多久,對方就毀約了,理由是虧本了。
第二個專利技術,就是讓劉耀友一直「不得安寧」的磁化杯。專利是1988年2月申請的,當時他患了十二指腸潰瘍,不知從哪裡聽說將磁石放在杯子里泡水喝可治病,他試了試,竟然「蠻管用」。於是,他萌發了發明磁化杯的想法。
專利權很快拿到了,可專利文書出了問題。熟知此事的某專利事務代理所工作人員樊先生指出:劉耀友撰寫的專利文書有重大疏漏。
事隔多年,劉耀友遺憾地說,當時就是捨不得700元代理費,沒請個專業人寫文書,結果自己想的點子被人稍變了一下,就不是自己的了。
讓劉耀友稍感安慰的是,2年前他收到一位上海市民寄來的信,附了1元錢,信中說他買了一個磁化杯,效果不錯,他覺得劉耀友應該從這個杯子中得到1元錢。「這是對我的支持!」劉耀友念念不忘這位沒有見過面的上海人。
官司打了一場又一場
在漢正街一帶,劉耀友的名氣顯然很大。他的街坊鄰居都稱他為「發明大王」,同時也為他的「遭遇」嘆息搖頭。
為了自己的專利,劉耀友打了一場又一場官司,可是無一勝訴。最近打的一個官司兩次敗訴,已經上訴到了北京高級人民法院。劉耀友說:「到了這份上,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專利被宣告失效。」
自1992年,劉耀友相繼3年分別獲得「磁水夾」、「磁化保溫杯」、「強場磁化礦化器」3項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權。但是,劉耀友因忙於打官司,都沒有轉化生產,技術至今閑置。
問及近幾年的生活情況,劉耀友一邊整理自己的專利證書和各種榮譽證書,一邊苦笑:「現在每個月有360元退休金,夠日常開支,沒辦法,在漢正街擺地攤,生意不好做。」
在劉耀友家,一直沒看到他的磁化杯。離開前,記者忍不住問他:「還有你發明的杯子嗎?」
在床底下摸了半天,劉耀友才找出一個蒙了厚厚一層灰的杯子。用手細細地擦拭了一遍後,他指著杯子上的標志和文字告訴記者:「看,這就是我發明的杯子。」話語間仍有些自豪。
民間發明為何花多果少
發明停留在理論上
記者從武漢市知識產權局了解到,目前我市專利申請量為15000餘件,其中非職務性發明(即民間個人發明)佔70%,職務發明佔30%。可據統計,目前我市民間發明的專利技術利用率一直低於8%。
武漢市知識產權局規劃處陳保國副處長分析認為,不少個人發明技術本身只停留在理論上,缺乏中間生產工藝使專利技術轉化為產品;還有一部分民間專利人過高估計自己專利技術的價值,開價太高,以至於「無人問津」;很多企業不願冒險投資一種沒保障的技術,這也導致民間發明的專利技術難獲得企業青睞。
專利信息中介難做
武漢市開源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樊戎介紹,目前,國內(包括武漢6家專業的專利代理機構)替民間個人發明代理業務的比例很高,占總業務量的50%,但這些業務主要是專利申請及法律服務,很少涉及中介業務。
樊經理認為,專利技術的轉讓是市場行為,必須遵循市場規律。不少民間發明技術不夠成熟,難以實現專利技術的轉化。即便是一些比較成熟的技術,在專利人和企業合作過程中,也存在種種分歧。
民間發明亟待規范
采訪中,一些民間發明人表示,因民間發明的「民間」特點,重復發明、技術資源浪費等情況普遍,因此亟待引導。
專業人士認為,民間發明作為技術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切合生產實際,國家應出台相關配套政策,調動起推廣新技術的積極性,在機制上鼓勵創新。
據市知識產權局有關人士介紹,目前武漢市政府每年拿出100萬元的資金資助發明人,民間發明也能夠獲得一部分資金,但資助政策明顯向職業發明傾斜。之所以如此,是因很多民間發明人一旦通過國家資助拿到了專利權,便視為己有,不願為國所用,導致專利技術的社會效益大受影響,國家也不願將太多資金資助民間發明人。
此外,不少民間個人發明本身就是職務發明,但由於管理疏漏,使其成為個人所有,這實際上也是國有資產的流失。
小發明造就百萬財富
小發明造就百萬富翁
在武漢市漢陽區西大街一條普通巷子里,生活著一個53歲的退休工人,他叫郭代銀。如今,他依靠自己擁有的專利技術,辦起了廠子,成為資產近百萬的老闆。
西大街270號,武漢市漢陽區海通五金工具加工廠,面積不大,場內陳設甚至有些簡陋。但廠房裡一片生氣,一袋袋成品堆積著,工人正忙著打包。樓下停著一輛用來送貨的微型麵包車。郭代銀自豪地告訴記者,這家工廠是屬於他的,也是他用來加工、組裝自己發明的產品的地方。
廠房隔壁一間小辦公室里堆滿了他收集的各種「小玩意」。他說:「我的靈感都是從這些東西中得來的!」
第一個發明「無疾而終」
他說,搞發明基於愛好,「喜歡搞些新奇東西」。另外,他原來在長航青山造船廠做工人,也掌握一些技術。
第一個發明是1986年的「張力緊固電器燈具座」。家庭中常用的掛在天花板上的燈具,普通燈具座安裝時十分復雜。經過實驗,郭代銀設計出一種一步完成的新型燈具座,並於1987年底獲得了國家專利。經過一段時間小范圍的試用,這個產品終因成本太高、市場無法接受而告失敗。
「這次的失敗讓我明白了市場對產品的重要性。」郭代銀深有感觸。
一年申請3個專利
老郭的大多發明源於需要。
每次老伴或者自己拖完地,都想找個地方把洗干凈了的拖把掛起來。可是他發現家中的掛物架不能掛住拖把等重物,於是他稍加改動,發明了「自鎖緊柱狀物掛鉤」,於2002年4月申請了專利。
有次在外吃飯,老郭發現菠蘿不好削,於是買回大量菠蘿反復實驗。功夫不負有心人,老郭終於結合鑽頭的原理,發明了人人都能削菠蘿的「菠蘿刀具」,今年5月申請了專利。
隨後不久,他在一次展銷會上看到一種微型攜帶型驗鈔機,又得到啟發,與手提電話應急充電器結合發明了「微型多功能驗鈔機」,於8月第四次申請了發明專利。
現在,提前退休的老郭在精心打理自己的小廠。他說小廠當初還是借錢辦起來的。「十年來我這個芝麻小廠的純利潤有50萬元!」老郭毫不隱瞞自己的實力。
❷ 中國古代民間都有哪些令人拍案叫絕的「小發明」
通過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其實古人的智慧是讓人難以想像的,在以前這種科技不發達的時代,他們依舊能夠做出很多令人拍案叫絕的「小發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舉幾個例子吧。
第一:香爐。香爐在我國很早以前就有記載了,就是一個圓形的小球,裡面裝有香薰,一般也只有高貴的人才能使用,而且可以起到助眠安神的作用。
其實,這樣的發明在古代數不勝數,而且有很多的小發明都已經失傳已久了,當時古代能夠如此繁榮其實是因為當時沒有條件,所以很多人都會突發奇想的去解決問題,而現如今雖然我們生活十分方便,但是同樣也阻斷了我們創造的積極性。畢竟生來就有前輩幫我們給安頓好了,根本不需要我們動腦筋。
但是這其實也在給世人警醒,明明現在的科技發達了,但是我們還是要向先祖先輩們學習,然後研究出更加有利於人類生存的東西,這樣人類才不至於會被滅絕。
❸ 中國民間有哪些神奇的發明
2012年3月14日,湖北當陽,一台由養護工人自製的道路清掃車,在公路上作業。
2013年3月3日,廣東中山,66歲老人李先生設計和創造的水陸兩棲車。其獨自一人在歧江中駕駛。
2012年11月29日,濟南農民張學林所造的「摩托飛機」試飛,吸引了上千名村民前來觀看。
2012年8月15日,河南周口,市民在爭坐「龍車」。
2012年3月1日,遼寧省沈陽市下河村,58歲的農民李晶純與家人在房頂上修整自製飛機。這架飛機機身長5米、寬1.5米,主要由廢舊鋼材製成。為打造這架飛機,這名愛好者與家人費時兩年,耗資超過4萬元。
2011年9月14日下午,在重慶科技學院的靈湖裡,一艘「飲料瓶」船搭載了4名男生,在20[IMG]多名學生的見證下,完成了首航:在湖中成功劃行了20多分鍾。這艘船長4.84米、寬1.3米、重58.2公斤,取名為「思密達」號,4位男生共用了1504個飲料瓶,花了近兩個多月完成。
2011年8月19日,武漢市江夏區流芳街流芳大道,農民舒滿勝在家門前自製UFO飛碟。
2011年6月29日,武漢,李衛國的學生小雷和女友一起在長江江面騎行,座駕是李衛國自製的「水陸雙人自行車」。
2010年5月2日,上海外灘美術館,遊客在欣賞安徽農民杜文達發明創造的飛碟。
❹ 中國民間有哪些神奇的發明
2013年3月3日,廣東中山,66歲老人李先生設計和創造的水陸兩棲車。其獨自一人在歧江中駕回駛。答
2012年11月29日,濟南農民張學林所造的「摩托飛機」試飛,吸引了上千名村民前來觀看。
2012年8月15日,河南周口,市民在爭坐「龍車」。
2012年3月1日,遼寧省沈陽市下河村,58歲的農民李晶純與家人在房頂上修整自製飛機。這架飛機機身長5米、寬1.5米,主要由廢舊鋼材製成。為打造這架飛機,這名愛好者與家人費時兩年,耗資超過4萬元。
2011年9月14日下午,在重慶科技學院的靈湖裡,一艘「飲料瓶」船搭載了4名男生,在20[IMG]多名學生的見證下,完成了首航:在湖中成功劃行了20多分鍾。這艘船長4.84米、寬1.3米、重58.2公斤,取名為「思密達」號,4位男生共用了1504個飲料瓶,花了近兩個多月完成。
❺ 中國古代發明
太陽風暴——最早發現的太陽黑子
有星孛入於北斗——彗星的觀測
朔月辛卯 日有專食之——日食屬記錄
日月星辰——陰陽合歷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歷法著作——《太初歷》
土圭測日影
星隕如雨——流星群的觀測
演示天體視運動的儀器——渾天儀
我國最古老的記時儀器——壺漏
大地測量——子午線的測定
歷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氣歷》
科苑奇葩——郭守敬發明和研製的天文儀器
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歷法——郭守敬的《授時歷》
周公觀景——天文台的設置
我國最早的數學專著——《周髀算經》
精推細算——《九章算術》
運籌帷幄——零與籌算
十進制記數法
中國剩餘定理——大衍求一術
祖沖之和圓周率
賈憲三角
一元高次方乘——天元術
朱世傑和他的《四元玉鑒》
雙假設法——盈不足術
級數與垛積術的應用
中國——算盤的故鄉
磁石的魔力——指南針的發明
《墨經》與第一運動定律
被中香爐與常平架
磁偏角和磁傾角
測量工具——游標卡尺
投影 幻燈——走馬燈
❻ 中國民間流行的什麼就是800多年前發明的
中國民間流行的什麼就是800多年前發明的。中國民間流行的創始的數字。我要就是800多年前發明的。
❼ 中國古代的發明創造
1、瓷器
瓷器是古代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是中華文明展示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中國人於公元1世紀發明了瓷器,西方到18世紀才有瓷器,比中國晚了1700年左右。
2、算盤
算盤,又作祘盤,珠算盤是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珠算盤起源於北宋時代,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重要的發明。雖然現在已經進入計算機時代,但是算盤依然有應用,算盤成本低,計算快速方便,是計算機不能媲美的,也是計算機不能替代的。
3、拱橋
中國的拱橋始建於東漢中後期,已有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造型優美,曲線圓潤,富有動態感。中國現存最早、保存良好的拱橋是由李春發明並建造的隋代趙州安濟橋,又稱趙州橋。比西方於1345年建造的維奇奧拱橋,早了700年。
4、豆腐
豆腐是我國大眾菜餚,營養豐富且價格低廉,適合老百姓消費,相傳豆腐是在公元前125年,漢朝淮南王劉安發明了豆腐。豆腐在宋朝時傳入朝鮮,19世紀初才傳入歐洲、非洲和北美。如今豆腐在越南、泰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已成為主要食物之一。
5、墨水
墨水是一種含有色素或染料的液體,墨水被用於書寫或繪畫。公元前二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墨水。1834年英國的史蒂芬斯開始在英國製造出書寫用的墨水,15年之後才大量生產。1860年代,英德發明了人造墨染料。墨水的發明促進了世界文化的發展。
❽ 中國有哪些發明
四大發明:紙、印刷術、火葯、指南針。(這些大家都知道)
諸葛亮明項目:木牛流馬、(獨特的車子,運輸方便,內含機關,司馬懿就是敗在了機關上)
孔明燈、(用於軍事上傳遞信號)
諸葛弩、(能連發的一種弩)
魯班發明項目:鋸子、雨傘、鑽、刨子、鏟子、曲尺,劃線用的墨斗。
墨翟發明項目:風箏。
民間發明項目:絲綢編制技術、白陶的燒制、養蠶技術、鼓、算盤、毛筆。
兵器發明項目:弩、戈、戟、流星錘、血滴子。
中醫發明項目:針灸、拔火罐、麻沸散。
地理發明項目:地動儀、渾天儀。
其他發明項目:蓑衣、豆漿、燈籠~~~~~~~~~~~~~~~~~~~~~
最偉大的發明:鳳姐。
終結:我們的先人創造了許多發明,可昔在現代這些偉大的發明隨著時代而流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麥當勞與肯德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