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易經的影響有多麼深遠和強大
《易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長期被用作「卜筮」。後人多學習其哲理,因而成為一部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 《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群經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
㈡ 易經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
謙卦對當代青年正確有效學習具有指教作用,對當代青年積極工作具有引導作用,對當代青年和諧美滿生活具有指點作用。謙卦以其在《易經》中的特殊地位和理論優勢,教導當代青年如何在學習、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不同階段積極運用相關規律來不斷地應對與調整,從而使當代青年在現代社會做到持經達變、亨通吉利、挺立潮頭
㈢ 孔孟之道對中國人創造力有何影響
守規矩抑制了創新力。
㈣ 《易經》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及影響
地位:
群經之典,大道之源,在六經之中占首位,囊括了六經,因為六經大約就是說理,但易經包括理數象占,完美詮釋了中華文化,很古老,神秘。在一些外國人眼裡,中國人或中國神秘大概是因為中國人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作息時間,字,詞語的組成,還有一些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等,都跟這本書有很大關系,德國的數理哲學家萊布次尼還據易經的陰陽爻(0.1)發明了二進制。
作用影響:
國內:對後來的造字,造詞,中醫,命理,預測和五行等的借鑒和影響有很大關系。可以說《易經》成就了今天的炎黃子孫,華夏名族。也是中國成為了「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國外,就是使世界的聯系跟進一步,加強了易經思想的傳入、交流和發展。完善了中外的思想,掀起一股文化研究潮流。
㈤ 《周易》為什麼會對中國人的思想文化產生深遠影響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回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答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為本體、以儒家、莊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為主體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諧包容的實體系。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 、 華夏文明 ,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而流傳年代久遠,分布廣闊,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 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人更三聖、世歷三古的《易經》,開百經之始。為中華文化之源。所以對中國人的思想、文化產生深遠影響。宋代大儒張載(1020~1078)對《易經》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㈥ 影響創造力的因素
其實這四種觀點都有片面性,或許把這四個觀點結合一下會更全面一些!
有個哲人說版:孩子是這世間的權哲學家!
孩子是天真的,他會在無意見發現一些本真的東西!這正是孩子的創造力,但孩子的創造力是一種初級裸體的發現,當然孩子的創造力上有天賦的影子,但不是決定因素!
經過知和經驗的引導,創造力會擺脫分化,或強或弱!直覺和靈感對於創造力而言很重要,但二者是在經驗和知識的營養中枝繁葉茂的!所以這些因素相輔相成!
創造力是一個詩人,音樂家,畫家,哲學家,小說家的靈魂!!!
㈦ 《易經》對諸子百家學說產生了哪些影響
易經中所涉及的理論和知識十分龐雜,每部分內容都對後世有著或深或淺的影響,但從根本上來說,諸子百家主要是從易經中吸取了太極、陰陽、三才的思想、概念、工具、方法,並不斷地演繹發揮,從而形成了百家爭鳴的氣象。至於易經中的四象、五行、八卦等等概念和模型,都是在太極和陰陽的基礎上推演出來的。
在兵易中,孫武用易經為戰爭建立了一個時空全息模型,並通過操控這個模型來操控戰爭。在醫易中,黃帝和岐伯用易經為人體建立了一個時空全息模型,並通過操控這個模型來調理人體的健康。
同樣我們也可以用易經為宇宙、為地球、為國家、為企業、為一個物體(如水杯)、甚至為一個分子/原子建立起各自的時空全息模型,並用這個模型來了解萬物,操控萬物。這才是我們學習易經的終極目的,就如同我們學習《道德經》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天道、操控天道一樣。
㈧ 論述:《易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易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根,大約在新石器時代就誕生了,是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對中國文化影響的領域非常廣泛,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對儒家、道家、中醫、政治、軍事、文化、民俗影響深廣,是世界上傳承非常完整、綿延不絕、生生息息的文化活化石。
《易經》運用簡單卦符系統對宇宙萬物發展演化規律進行摹擬,找到了事物間的抽相關聯,比之研究具象關聯的現代科學,其奧妙至今仍值得我們深入研究。《易經》的陰陽學說及其極變規律、先後天八卦思想對道家影響深遠,是道家學說的思想根基,被道家崇為「三玄之一」。《易經》也是儒家中庸之道、仁義禮智信、三綱五常等思想的重要來源,被儒家尊為「群經之首」。《易經》陰陽學說是中醫陰陽學說的基礎。
《易經》的實時定位思想、與時偕行等思想對中醫有著至為重要的影響,一人一方、因病成方的治療原則皆源於此。同時對子午流注、八綱辨證、風寒暑濕燥火六邪等學說的形成都有重要影響。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受《易經》的影響很大。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運用八卦取象的觀念,明確了中醫用葯原則。張仲景《傷寒論》把陰陽學說和太極含三為一發展為六經學說,創立了六經辨證的原則,奠定了臨床醫學的基礎。
㈨ 易經對中國學術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易經》既然是一部筮書,那麼它的直接目的就是用來向天神請示,預卜吉凶,這是反科學的迷信,所以《易經》的基本思想是唯心主義的。但是,在其唯心主義體系中,卻客觀上反映了上古社會的種種情況,抒寫了編者片段的思想認識,含有一些樸素的哲學觀念,並且常用形象化的語句,帶有樸素的文學色彩。因此這部書在我國思想史、哲學史、宗教史、文學史、科技史、醫學史等方面,都產生過巨大影響,具有重要的學術地位。自西漢以來,一直被列為群經之首,為歷代學者所垂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