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國的起源
世界歷史研究所的湯重南研究員介紹說,日本天皇的血統問題是日本歷史學的一段公案,至今無解。即便在日本學者那裡也沒有統一答案。
首要的原因是因為日本早期歷史記載一度是個空白。曾有一位日本律師介紹日本歷史的書被翻譯到中國,引起史學界關注。他的主要觀點是「日本國沒有完整的歷史,而更多的是神話傳說。其中包括許多虛構的歷史」。
現在研究者把日本民族的起源歸於以下幾個版本:(1)來自中國東北通古司的騎馬民族;(2)來自稻作文化發達的中國江南;(3)來自阿拉伯文明;(4)來自中國雲南,因為歷史上這兩個民族都有「黑齒」的習俗;此外,還有東南亞、蒙古高原等說法。湯重南分析,日本人的祖先的確應該有中國血統,但是最終形成了一個多族雜交的日本民族。
具體到天皇血統問題,在史學界一直有種說法稱中國人徐福東渡,後來徐福成為日本第一個天皇。但是這種說法傳說的可能性很大。湯重南認為「這種說法是不可能的」。因為最早關於徐福東渡的介紹出自司馬遷《史記》,但語焉不詳。而日本則晚在中國宋朝時才有徐福東渡記載。雖然說明中日交流淵源很深,但僅僅限於民間傳說。
目前關於日本歷史有史可查的記載是《三國志·魏志·倭人傳》,現在日本研究自己的起源,也要到中國的古書去找。天皇的歷史記載同樣充滿了斷層,形成謎團更不足為怪。
湯重南認為,日本最早的天皇應該是公元64年第17代繼體天皇,之前並沒有相關記載。後來日本為了美化和延長自己的歷史,編撰了一個「辛酉年革命」。稱21個「辛酉革命」會發生大事,於是把時間前推,從公元601年一直往前推了1260年,並且人為製造了一個神武天皇,作為日本天皇歷史的發端。實際上,連日本研究者也承認這個神武天皇是不存在的。
他介紹,繼體時期日本還非常野蠻落後,中國已經到了隋唐時期,日本還是部落等地方政權割據,部落的首領叫做大王。後來才演化為天皇,更多的人相信,「繼體」這一稱謂就是表明了當時的日本體制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而且是非常大的變化,這個應該是日本最早天皇的雛形出現的時期。
世界歷史研究所的湯重南研究員介紹說,日本天皇的血統問題是日本歷史學的一段公案,至今無解。即便在日本學者那裡也沒有統一答案。
首要的原因是因為日本早期歷史記載一度是個空白。曾有一位日本律師介紹日本歷史的書被翻譯到中國,引起史學界關注。他的主要觀點是「日本國沒有完整的歷史,而更多的是神話傳說。其中包括許多虛構的歷史」。
現在研究者把日本民族的起源歸於以下幾個版本:(1)來自中國東北通古司的騎馬民族;(2)來自稻作文化發達的中國江南;(3)來自阿拉伯文明;(4)來自中國雲南,因為歷史上這兩個民族都有「黑齒」的習俗;此外,還有東南亞、蒙古高原等說法。湯重南分析,日本人的祖先的確應該有中國血統,但是最終形成了一個多族雜交的日本民族。
具體到天皇血統問題,在史學界一直有種說法稱中國人徐福東渡,後來徐福成為日本第一個天皇。但是這種說法傳說的可能性很大。湯重南認為「這種說法是不可能的」。因為最早關於徐福東渡的介紹出自司馬遷《史記》,但語焉不詳。而日本則晚在中國宋朝時才有徐福東渡記載。雖然說明中日交流淵源很深,但僅僅限於民間傳說。
目前關於日本歷史有史可查的記載是《三國志·魏志·倭人傳》,現在日本研究自己的起源,也要到中國的古書去找。天皇的歷史記載同樣充滿了斷層,形成謎團更不足為怪。
湯重南認為,日本最早的天皇應該是公元64年第17代繼體天皇,之前並沒有相關記載。後來日本為了美化和延長自己的歷史,編撰了一個「辛酉年革命」。稱21個「辛酉革命」會發生大事,於是把時間前推,從公元601年一直往前推了1260年,並且人為製造了一個神武天皇,作為日本天皇歷史的發端。實際上,連日本研究者也承認這個神武天皇是不存在的。
他介紹,繼體時期日本還非常野蠻落後,中國已經到了隋唐時期,日本還是部落等地方政權割據,部落的首領叫做大王。後來才演化為天皇,更多的人相信,「繼體」這一稱謂就是表明了當時的日本體制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而且是非常大的變化,這個應該是日本最早天皇的雛形出現的時期。
日本天皇古墳是否埋藏著秘密
這次關於天皇祖先血統的爭論再起,是因為關於天皇古墳的公開問題一直是大眾關注的焦點。
許多年來,日本考古學界一直想對天皇古墓進行考古研究,但卻遭日本宮內廳無一例外的拒絕,理由是「皇室古墳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禁地」。
天皇古墓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據報道,5月9日的台灣日本研究所,5月17日的英國《泰晤士報》和5月18日的新加坡《聯合晚報》報道不約而同地對此進行了報道,聲稱日本天皇的古墓里可能隱藏著三大秘密:
第一大秘密是豐富的寶藏:天皇古墓里可能隱藏著大量的寶藏———鑲嵌著黃金的寶劍、翡翠寶石、精心製作的冠冕,以及用黏土雕塑的人和動物小雕像,也許還有來自中國和朝鮮的神聖鏡子,有精美的老虎和龍的壁畫,和神化了的天皇遺骸。
第二大秘密是部分天皇古墓「身份不確定」:據宮內廳最新公開的文件顯示,很多在19世紀確認的皇室古墓看來「並非真正皇室古墳」!盡管這些文件沒有明確下結論,但卻應驗了多年來日本考古界的懷疑。
第三大秘密是古墓里可能有日本天皇的起源證據:天皇古墓非常有可能隱藏著日本天皇的起源證據。早有日本考古專家懷疑,早期的日本天皇非常有可能是中國人或者朝鮮人。
湯重南介紹,日本天皇是國家的象徵,所以一直不允許隨便挖掘王陵。但是越不讓挖就越引起人們的猜測。而且焦點集中到日本早期天皇的血統問題,認為一定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早期天皇是不是外來人?
那麼,繼體天皇是不是中國人?或者是日本民族之外的外來人?
雖然有各種傳說,比如說徐福東渡成為日本天皇。但是歷史的蛛絲馬跡讓湯重南研究員傾向認為,繼體天皇是朝鮮人的可能性更大。
據現今的考古證據,古代的日本是由眾多的部落國家以及自東北亞遷來的游牧民族融合演變而成。當時處於部落戰爭時期,由於生產力比較發達,所以來自中國和朝鮮的部落大王可能在戰爭中占據有力的位置,最終統一其他部落,並進而成為第一個天皇。
長期以來,日本國民一直以為,日本皇室擁有純正的血統。事實上,就連日本天皇本人曾經也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的祖先來自古代朝鮮皇室的成員,當時明仁天皇68歲生日這天撫今追昔,談起了自己的先祖。他說,「就我而言,我感覺自己與朝鮮半島有某種親切感。據日本編年史記載,(日本)桓武天皇的母親是古代朝鮮百濟王國一位國王的家族中人。」
史學界對明仁天皇的聲明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日本京都一所大學的歷史系教授廣司田中說,普通日本國民幾乎不知,日本和朝鮮的古代皇室有血緣關系。
相關鏈接
神秘的日本天皇古墳
日本全國各地有超過20萬個古墳,大多是公元250年至538年間建成。日本最大型及最重要的陵墓是包括124位日本天皇在內的896個皇室墳地。有權威學者認為,在古代天皇陵墓中,只有天智天皇陵墓和天武天皇陵墓兩處是正確的。
繼體天皇陵墓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宮內廳在日本歷代天皇陵墓要覽中認為繼體天皇陵墓是位於太田茶臼山的古墳,而日本學者則普遍認為繼體天皇陵墓是今城冢古墳。
日本學者極力呼籲公開日本皇室古墳真相,但是宮內廳認為天皇陵墓是皇室固有的財產,而不是把它當作國民共有的文化財產。
掩藏於日本大王墳墓和天皇陵墓的歷史背景深不可測。學者認為,天皇陵墓包含著再構築近年來爭論不休的王朝論的珍貴史料。
其中有一處HO-KENOSAN古墳,全長90米的前方後圓墳,是公元240年左右建造。在這一古墳發現了被稱為石圍木郭的埋葬設施,復原之後如圖所示。這種形式在朝鮮半島南部同樣存在。由此可以推斷大和王朝和朝鮮半島之間曾有關聯。在日本,有一種聲音認為,天皇家族是來自朝鮮半島的某一部落民族。
⑵ 日本的幾大發明
怎麼會只有游戲機呢。
日本人發明了味精。1909年被日本味之素(味の素)公司所發現並申請專利。
·日本人發明了雷達的原理應用----八木天線
·日本科學家在微生物的發現上有突破性的發展,發現了毒蛇毒液的原理,以後救活了世界上的無數人
·日本人在二戰後發明了發光二極體,現在世界上每個管子都有一點點日本的專利費
·日本的湯川秀樹在核物理方面的研究在二戰剛結束的幾年就獲得了諾貝爾獎
·日本現代術語極大影響了現代漢語。比如科學,人權,革命,社會主義、自由主義、治外法權、土木工程、工藝美術、攻守同盟、防空演習、唯物史觀、動脈硬化、神經衰弱、財團法人、最後通牒、支配、多元化、方程式、日本式、胃炎、生產力、原動力、想像力、勞動力、記憶力,可能性、必然性、偶然性、宏觀、微觀,直線、曲線、拋物線、警戒線,效率,資產階級、中產階級、無產階級,競爭,獨立,演說,幹部,指導,市場,經濟,等等。
日本人第一次講磁帶成功轉為mp3格式,發明了cd和walkman
·日本人用液晶這一材質發明了液晶電視。
·日本人發明了K線圖,起源於日本十八世紀德川幕府時代(1603~1867年)的米市交易,用來計算米價每天的漲跌。現已經已經廣泛應用於股票、期貨、外匯,期權等證券市場。
·日本人發展和發明了電子游戲機。GB,GBA,GBSP,NDS/NDSL,PSV,PSP,FC,SFC,MD,SMS不舉例了,大家懂得。
·日本人發明音樂止痛葯,這種葯物是通過伴有lavender(一種熏衣草屬植物)香味的古典音樂來為患者達到止痛目的的。
·日本松下發明了3口插頭。
·日本人發明了世界第一塊數位板(walcom),不僅給日本動漫界帶來極大便利,還影響了美國好萊塢,大型電影製作離不開它。
·日本人發明和發展了二次元世界,ACG不再是單獨個體,而真正形成了一個產業和世界。
·日本人發明了虛擬人聲VOCALOID等,還有虛擬形象在日本風靡一時。
還有好多我就不說了,以上是復制來的。。只想說,中國差太遠了。除了吹B還是吹B,
⑶ 中國有四大發明,日本有什麼影響世界的發明
所謂四大發明的提法只是化學家李約瑟個人的說法,在國際史學界並不被認可。
日本的發名有很多,高科技的比如機器人智能觸感系統;軌道列車內藏式自動門系統。
小發明比如鉛筆橡皮帽,方便麵,速凍餃子。
⑷ 世界上哪些東西是日本人發明創造的
我以前不喜歡日本人,但在日本工作三年了之後卻慢慢喜歡上了日本和日本人。日本在技術及科學上可以說是世界級的領導者。日本人也很聰明,做事情很細致,並且熱愛發明。世界上有很多東西我不說你絕對想不到它們竟然都是日本人發明的!只不過被中國人發明光大了。一:二維碼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使用到二維碼,移動支付、健康出行等等都需要用到它,但你能想到嗎它其實並不是國人發明的。
二維碼早在1994的時候就被日本人騰弘原發明出來了。
二維碼又稱快速反應碼,日本人雖然當初手握二維碼的專利權,但僅僅將目光放在了特定收費項目上。
2011年中國某公司將其注冊為二維碼掃一掃專利,二維碼至此被世界廣泛認識。
日本人總共領跑了18年,最終此發明被中國人發明光大廣泛運用。
二:全自動麻將桌
麻將起源於中國,中國人也特別喜歡打麻將,每到逢年過節或者閑暇時刻都會聚在一起打麻將。為了方便打麻將,現在大部分用的都是全自動麻將桌。那你知道全自動麻將桌是哪個國家發明的嗎?
全自動麻將桌由日本人率先發明生產,它剛開始是由日本少量原裝進口到中國的,後來因為中國市場龐大,就在中國大量生產,被中國人廣泛運用發揚光大。
八:電飯鍋
電飯煲幾乎家家必備,煮米飯、煮粥、蒸東西等等都可以,非常的方便,價格也不貴。
日本人井深大的東京通訊工程公司為了縮短很多家庭用在煮飯上的時間,於1950年發明了電飯煲。
九:日本人的奇葩發明
日本人腦洞很大,發明了很多有用的東西,有的甚至影響全世界,但有的發明就沒有什麼用,像剔牙遮羞機,看起來還蠻恐怖的;還有眼葯水專用眼鏡、高跟鞋雨傘、領帶雨傘等等。
日本是個發明家的國家,不管其他方面怎麼樣,但日本人的發明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而且他們有的發明確實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並且影響了全世界。
⑸ 日本影響世界的發明
1、電飯煲早在上世紀50年代,日本人井深大(他也是索尼創始人之一)在原始加熱鍋的基礎上,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電飯煲。但這台電飯煲並不好用,實際上只是一台具有電熱裝置的鍋而已。1956年,東芝把能夠量產、還內置定時功能的電飯煲推向了市場,從此電飯煲作為一種通用的煮飯工具逐漸普及開來。2、方便麵成為速食產品的現代方便麵,是由1910年出生於中國台灣的華裔日本人安藤百福,在大阪府池田市發明出來的,後在1960年得到該專利。安藤百福並在發明方便麵後,創立了日清食品公司,販售「雞湯拉麵」( 日清拉麵),最初的售價為35日元,但仿製產品隨即出現,導致產生削價競爭。3、新干線新干線是連接日本全國的高速鐵路系統。1964年10月1日,日本第一條東海道新干線開通,連接東京、名古屋和大阪,連通日本三大都市圈。該線路也是全世界第一條投入商業營運的高速鐵路系統。4、自動閘門地鐵、輕軌等公共交通系統不可缺少的自動閘機是日本歐姆龍,於1967年發明的。5、卡拉OK卡拉OK最早是起源於日本,由於日本的風俗,男人如果回家過早的話,會讓鄰居們看不起,所以許多日本男人就在下班後聚集到很晚才回家。卡拉OK,這種新穎的消遣方式孕育而生。卡拉OK日文原意是「無人伴奏樂隊」,20世紀60年代,是井上大佑年輕時在日本兵庫縣西宮市擔任沙龍樂隊鼓手的年代,發明的伴唱聲軌和可攜式麥克風。6、DVD1994年12月16日,索尼和飛利浦率先發布了「單面雙層12cm(5.25英寸)高密度多媒體CD的格式與技術指標」,簡稱多媒體光碟系統,可以說這是第一個准DVD技術規格。1995年1月,索尼開始為DVD造勢,並暗示自己將在DVD領域中領 先一步。這意味著DVD競爭的完全公開化,與此同時,東芝發誓要與索尼一爭高下。對於DVD來說,1995年9月15日是一個關鍵的日子,東芝與索尼終於達成了統一DVD標準的協議。7、胃鏡1950年,日本東京大學附屬醫院醫生宇治達郎成功發明軟式胃鏡的雛形——胃內照相機 。目前臨床上最先進的胃鏡是膠囊內鏡。胃鏡檢查是利用一條直徑約一公分的黑色塑膠包裹導光纖維的細長管子,前端裝有內視鏡由嘴中伸入受檢者的食道胃十二指腸,藉由光源器所發出之強光,經由導光纖維可使光轉彎,讓醫師從另一端清楚地觀察上消化道內各部位的健康狀況。8、干電池1887年年初,一個叫屋井先藏的日本鍾表工程師發明了一次性使用的「屋井式干電池」,但因為交不起專利申請費而沒有申請專利。屋井式干電池在甲午戰爭中被日軍大量使用,這樣在1895年才籌到了申請費用,但現在還是承認屋井式干電池是第一種實用型的干電池。9、江崎隧道二極體1958年8月,當時在東京通訊工業(現索尼)的江崎玲於奈發布了隧道二極體。1973年,江崎玲於奈因為發現半導體中的量子穿隧效應而和布萊恩·約瑟夫森同獲諾貝爾物理獎。隧道二極體的優點是開關特性好,速度快、工作頻率高;缺點是熱穩定性較差。一般應用於某些開關電路或高頻振盪等電路中。10、藍色發光二極體藍色發光二極體,即藍光LED,是能發出藍光的發光二極體,其發明獲譽為「愛迪生之後的第二次照明革命」。藍光LED的發明,使得人類湊齊能發出三原色光的LED,得以用LED湊出足夠亮的白光。白光LED燈的發明,大幅提高了人類的照明效率。2014年,日本名古屋大學和名城大學教授赤崎勇、名古屋大學教授天野浩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中村修二因「發明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體,帶來了節能明亮的白色光源」共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⑹ 日本人發明了什麼東西
1. 味精
於1909年被日本味之素公司所發現並申請專利。純的味精外觀為一種白色晶體狀粉末。當味精溶於水(或唾液)時,它會迅速電離為自由的鈉離子和谷氨酸鹽離子(谷氨酸鹽離子是谷氨酸的陰離子,谷氨酸則是一種天然氨基酸。)
2. 杯麵(方便麵)
是由1958年台灣裔日本人安藤百福有鑒於當時吃一碗面要排隊排很長,所以在大阪府池田市發明的。安藤百福並在發明方便麵後,創立日清食品公司,販售「雞湯拉麵」(香港名為日清伊面,中國內地為日清始祖雞湯拉麵)口味,最初的售價為35日元,但仿製品隨即出現,導致產生削價競爭。
安藤很快意識到,必須規范市場,才能維護新產品的名譽。1960年,他打贏了方便麵著作權官司,第二年注冊了「雞肉拉麵」商標。1964年,安藤成立日本拉麵工業協會,把方便麵專利轉讓給業界。安藤說,此舉是為了把行業做大,從而給庶民提供價廉物美的方便麵。
3. 卡拉ok(KTV)
意指無人樂隊,是一種源自於日本的娛樂性質歌唱活動,通常是在播放預錄在錄像帶之類儲存媒介上,沒有主唱人聲的音樂伴奏同時,在電視屏幕上同步播放著節拍提示的歌詞,然後由參與者邊看著歌詞邊持麥克風唱歌。自1971年時井上大佑發明了最早的音樂伴唱帶之後,它已成為現今最受歡迎的大眾休閑娛樂方式之一。
4. K線圖
起源於日本十八世紀德川幕府時代的米市交易,用來計算米價每天的漲跌。因其標畫方法具有獨到之處,人們把它引入股票市場價格走勢的分析中,經過300多年的發展,已經廣泛用於股票、期貨、外匯、期權等證券市場。
5. 八木天線
一種定向天線,是1928年由日本天線專家八木秀次和宇田太郎倆人設計的。因其具有增益高、方向性強、結構簡單的優點,它被廣泛應用在無線電測向和長距離無線電通信。
6. 日本現代術語
極大影響了現代漢語。比如:科學、人權、社會主義、自由主義、治外法權、土木工程、工藝美術等等,此外還有,動漫、腐、攻受、蘿莉、達人、人氣等。
7. CD、VCD、 blueray藍光 、隨身聽
CD起源於1980年,由荷蘭的飛利浦公司和日本的索尼合作所發表的音樂光碟(Audio CD),亦稱CD-DA。從此之後,因其它媒體市場的發展而連續推出一些的光碟規格與產品。
影音光碟(VCD),是一種在光碟上存儲視頻信息的標准。VCD可以在個人電腦或VCD播放器以及大部分DVD播放器中播放。其標准由索尼、飛利浦、JVC、松下等電器上產廠商聯合於1993年制定,屬於數字光碟的白皮書標准。
世界上第一款隨身聽是由索尼1979年研發出來的。
8. 仙貝
柯南動畫里的仙貝煎仔餅是由日本傳入台灣的,日本人稱煎仔餅為仙貝。煎餅,在日據時代日本人大量來到台灣也把這項技術帶到台灣來。所以,煎仔餅是由日本傳入的,是屬於日式的小餅干及點心零嘴,深受當時日本人及台灣人的喜愛,其實就是膨化面餅。
9. 眾多游戲機
日本人發展和發明了電子游戲機。
10. 電飯鍋
日本戰敗後,大軍火商三菱的部分工廠轉產民用品。1940年代末期,三菱開發了第一部電飯鍋。1956年聖誕節前,東芝公司試制了700個帶所謂「定時功能」的電飯鍋。
11. 筆記本電腦
1985年,有日本東芝公司生產的第一款筆記本電腦T1100正式問世。
12. 全自動麻將桌
13. 變頻空調
日本東芝開發第一台。
14.數位板
日本人發明了世界第一塊數位板,不僅給日本動漫界帶來了極大便利,還影響了美國好萊塢,大型電影製作離不開它。
⑺ 日本到現在的主要發明有那些
味精: 於1909年被日本味之素公司所發現並申請專利。
杯麵(方便麵):是由1958年台灣裔日本人安藤百福在大阪府池田市發明。
卡拉ok(KTV):1971年時井上大佑發明了最早的音樂伴唱帶
K線圖:起源於日本十八世紀德川幕府時代的米市交易,用來計算米價每天的漲跌。
CD:1980年,由荷蘭的飛利浦公司和日本的索尼合作所發表的音樂光碟(Audio CD)。
隨身聽:由索尼於1979年研發出來
數位板:日本人發明了世界第一塊數位板
仙貝:在日據時代日本人大量來到台灣也把這項技術帶到台灣來。
游戲機:日本人發明了電子游戲機。
電飯鍋:1940年代末期,三菱開發了第一部電飯鍋。
筆記本電腦:1985年,有日本東芝公司生產的第一款筆記本電腦T1100正式問世。
變頻空調:日本東芝開發第一台。
2G、3G、4G手機:日本研發
液晶電視:日本人用液晶這一材質發明。
3口插頭:日本松下發明
八木天線:一種定向天線,1928年由日本天線專家八木秀次和宇田太郎倆人設計。
-------------------其他------------------------
VCD:標准由索尼、飛利浦、JVC、松下等電器上產廠商聯合於1993年制定,屬於數字光碟的白皮書標准。雖然是由中國人姜萬勐發明的,可惜沒注冊專利。
日系ACG產業和宅文化:這個時間不好說
和制漢語:為了引入外國術語,用漢字組成新詞。這個不止是幕末的人在做,中國的明末、清末等時期的先驅也貢獻不小,所以不好說。不過確實對現代漢語和日語有深刻影響。
⑻ 日文是誰發明的
日語的起源一直是爭論不休的問題。日語的形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
明治時代的日本人把日語劃為阿爾泰語系,但阿爾泰語系這個說法已經普遍遭到否定。
霍默·赫爾伯特和大野晉認為日語屬於達羅毗荼語系,西田龍雄認為日語屬於漢藏語系,白桂思認為日語屬於日本-高句麗語系(即扶余語系),列昂·安吉洛·塞拉菲姆認為日本語和琉球語可以組成日本語系。
有一種假設認為南島語系、壯侗語族和日本語系可以組成南島-台語門(Austro-Tai languages),即認為三者都有共同的起源。
三國時代,漢字傳入日本,唐代時日本人發明了通行於女性之間的假名,官文為文言文,因此現代日本語受古代漢語影響極大。
以昭和31年(1956年)的《例解國語辭典》為例,在日本語的語匯中,和語佔36.6%、漢語佔53.6%,昭和39年(1964年)日本國立研究所對90種雜志用語進行了調查研究,得出了和語佔36.7%、漢語佔47.5%、西洋語占近10%的結論。
使用情況
日語的使用范圍包括日本國全境(琉球地區大部分使用,有原住民使用琉球語,日本不承認琉球語為獨立語言)。
日語在世界范圍使用廣泛,因為日本動漫產業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雖不是聯合國工作語言,在世界上影響力也很大。特別是對於與ACG相關的物什,日語幾乎是唯一的用語。
日語主要在俄羅斯,東亞,東南亞,南亞,大洋洲,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等國家和地區,及歐洲的英國為少數的重要語言。
日語在網路用戶中的使用人數有9900萬人,居世界第4位。以日語為母語的人有1億2700萬人,在全球的使用者人數為128,204,860人[2],在20個國家中位列第9,而網路使用人數則上升了5位。
把日語作為通用語的國家並不只有日本,帛琉的昂奧爾州也在把日語作為通用語,因為1914年到1945年日本曾統治帛琉,在那期間使用了日語授課。
⑼ 日本和德國 大國崛起的原因
兩個國家都有兩次崛起的機會。
日本:第一次崛起,1.日本明治維新成功,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根本原因);
2.逐步收回國家主權,擺脫了民族危機;
3.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日本獲得了大量賠款。國力大增。
第二次崛起,即二戰後,1.日本戰後進行了比較廣泛的社會改革,進一步消除了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後因素。(首要原因);
2.美國開始扶植日本;
3.實行國民經濟非軍事化;
4.制定了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
5.積極發展教育,培養人才;
6.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爆發,美軍大批軍事及後勤物資訂貨,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
德國:第一次崛起,1。德意志統一,發展了資本主義;(根本原因)
2.法國和奧地利受到遏制,德國成為新興強國。
第二次崛起(西德),1.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義,社會形勢比較穩定;
2.實行非軍事化;
3.美國對聯邦德國採取扶持政策;
4.政府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強調經濟按市場規律運轉,注意發展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
5.尤其重要的是,聯邦德國人民普遍具有較高的勞動素質。
⑽ 日本大國崛起的過程(歷史專家請進)
我簡單說下,這話題專門寫有書的。
外部條件
二戰後冷戰開始,美國為對抗蘇聯,把日本打造成東方對抗蘇聯的前沿基地,對它進行了扶植。免除了日本的戰爭賠款、讓日本以較為平等的融入以歐美為主的世界經濟體(英國曾憤憤不平的說要不是歐美對日本開放了市場日本哪有今天,所以說這點極為重要)。還有當時日本基本被美國解除了武裝,所以日本二戰後幾十年基本只要專心發展經濟就行。
因為美國本土遠離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主戰場,所以有部分軍事物資的訂單分給了日本,讓日本賺了一筆來拉動日本的經濟。而且美國為對抗蘇聯把太多的人力物力投入了軍事,民產品競爭力不夠,讓日本人的民產品趁機打入了美國市場。
還有當時的知識產權不像現在那麼嚴格,轉讓技術的費用還比較低,使得日本以較低的價格引進技術實現技術升級。
內部條件
美國佔領日本時改革了日本的經濟政治制度,去除了封建勢力殘余,為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提供了條件。
日本的製造業的基礎還在,畢竟日本可是二戰造過航母和世界最大戰列艦的國家。
重視教育,投入了大量資金發展教育,使人均教育水平達到了較高的程度。(想想我國好像去年的教育經費才到gdp的4%啊,真是可憐啊)
還有民族精神也要說是下,日本這民族做事真有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這是必須承認的。
我國學不了,歐美老是想遏制中國,老是對我們的產品、匯率政策找麻煩,我國沒當時日本那良好的外部條件。
不過那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幾十年一心一意搞經濟建設的盡頭非常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