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防抖

發明防抖

發布時間:2021-08-08 08:29:12

❶ 光學防抖是誰發明

防抖技術首先是柯尼卡美能達所開發的,稱為AS(Anti Shake)防抖系統,並首先應用在其高端消費數碼相機A1上,收到了極佳的市場效果。其後,柯尼卡美能達更將這項技術移植到數碼單反α7 Digital和α5 Digital上,收到市場的熱烈歡迎。在柯尼卡美能達影像事業被索尼並購後,這項技術也由索尼掌握在手中。這種技術由於發展時間晚,技術並不如鏡頭防抖成熟,但是隨著各品牌新機型的不斷推出,其防抖性能也穩步提升,大有趕超鏡頭防抖的勢頭。如賓得新發布的單反數碼相機K10D就號稱可以達到3級防抖,比其前一代單反K100D的2級防抖整整高出一個級別。

❷ 手機的陀螺儀有什麼用

第一大用途,導航。陀螺儀自被發明開始,就用於導航,先是德國人將其應用在v1、v2火箭上,因此,如果配合gps,手機的導航能力將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實際上,目前很多專業手持式gps上也裝了陀螺儀,如果手機上安裝了相應的軟體,其導航能力絕不亞於目前很多船舶、飛機上用的導航儀。
第二大用途,可以和手機上的攝像頭配合使用,比如防抖,這會讓手機的拍照攝像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第三大用途,各類游戲的感測器,比如飛行游戲,體育類游戲,甚至包括一些第一視角類射擊游戲,陀螺儀完整監測游戲者手的位移,從而實現各種游戲操作效果。有關這點,想必用過任天堂wii的兄弟會有很深的感受。
第四大用途,可以用作輸入設備,陀螺儀相當於一個立體的滑鼠,這個功能和第三大用途中的游戲感測器很類似,甚至可以認為是一種類型。
第五大用途,也是未來最有前景和應用范圍的用途。下面重點說說。那就是可以幫助手機實現很多增強現實的功能。增強現實是近期才冒出的概念,和虛擬現實一樣,是計算機的一種應用。大意是可以通過手機或者電腦的處理能力,讓人們對現實中的一些物體有跟深入的了解。如果大家不理解,舉個例子,前面有一個大樓,用手機攝像頭對准它,馬上就可以在屏幕上得到這座大樓的相關參數,比如樓的高度,寬度,海拔,如果連接到資料庫,甚至可以得到這座大廈的物主、建設時間、現在的用途、可容納的人數等等。

❸ 雞的頭有防抖功能,這對現代科技做出了什麼啟示

長期的養殖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動物特別特殊的特點,比如說雞它的頭有防抖的功能,這個功能可以說比當今市面上任何的防抖的儀器都要好,因為這是大自然的產物,是人類現在達不到的那種程度。

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我們科技發展的很大的一個靈感就是來源於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比如說我們藉助蝙蝠所發出的這個聲波回聲原理,我們發明了聲納,藉助豬鼻子,我們發明了防毒面具,同樣我們也可以藉助雞脖子和頭的這個特殊的穩定性來發明一些新的儀器,大自然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人類所出現的時間還非常短,生物演進得過程,他們能夠生存下來,必然都有它們自身特殊的地方。

❹ 數碼相機的光學防抖,電子防抖和CCD防抖有什麼區別~那種比較好

光學防抖在技術方面最為成熟,目前來看也是各種防抖技術中效果最好的,但技術復雜,成本較高,所以防抖鏡頭都比較貴,例如尼康的帶VR的「小竹炮」比同焦段的「小鋼炮」貴了一倍,佳能的「小白IS」也比「小白」貴了將近一倍。 光學防抖雖然效果不錯,但成本較高,用在單反鏡頭上,要實現防抖,每個鏡頭都需要安裝一套防抖裝置,用在小型相機上,導致售價偏高。美能達獨辟蹊徑發明了CCD防抖技術。這種技術讓圖像感測器(CCD)動起來,當相機發生抖動時,CCD"跟著移動的圖像跑",從而實現防抖。應用在單反相機上,則所有的鏡頭就都有了"防抖"功能,所以,一經問世便廣受消費者追捧。在數碼單反方面繼承了美能達衣缽的索尼,將這種技術保留在其α-100機身上.光學防抖,CCD防抖,這兩種防抖技術都是通過物理的方式,利用鏡片或者CCD的移動實現防抖,電子防抖技術則簡單得多,相機檢測到振動之後既不讓鏡頭補償,也不讓CCD跟著動,而是在最後成像時,通過電子運算來彌補因抖動而代來的模糊,使圖像清晰、銳利。這種方式的效果有限,但幾乎不增加相機的硬體成本,在小型卡片相機中應用較多,如尼康Coolpix S7、Coolpix S8、S200等。 細究起來,無論是鏡頭光學防抖、CCD防抖還是電子防抖,前提都是先檢測到相機的抖動,也就是說這三種防抖都是針對手持相機拍攝時相機的抖動所進行的補償,解決的只是因相機抖動而產生的模糊問題。在實際拍攝中,除了相機抖動容易導致模糊之外,被攝對象發生移動,也同樣會導致成像模糊。例如,在室外拍攝花卉時,一陣微風吹來,花兒搖曳不停;飛翔中的蜂鳥,即使身體懸停,是幫也在高速扇動。

❺ 數碼相機防抖技術屬於什麼專利分類

IS光學防抖是防抖技術的一種,也就是鏡頭防抖影象穩定器,簡稱IS,原理是通過鏡頭中的感應器感應水平與垂直方向的位移而作出相應的補償。IS是佳能的技術,是佳能對光學防抖對它的稱法。其他比公司如柯達也是這么稱謂的,別外公司大多同樣采相同的防抖原理的防抖,但稱呼又有不同但應該都是鏡頭防的一種,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而索尼的AS機身防抖技術真正的發明人,是柯尼卡美能達公司,它們從2001年開始研發獨門的CCD防抖技術(CCD Shift Anti-Shake,它沒有把放抖裝置在鏡頭中,而是設計在CCD上。
機身防抖和鏡頭防抖是指防抖系統所在的位置不同。機身防抖為數碼相機產生之後首創的,防抖系統是位於CCD感光系統上, 其CCD防抖的原理就是將CCD安置在一個可以上下左右移動的支架上,先檢測出是否有抖動,由於使用陀螺感測器,抖動的檢測與其他公司基本相同。然後感測器檢測出抖動的方向、速度、移動量……檢測的信號經過處理,計算出可以足以抵消抖動的CCD移動量。而在此之前的防抖,只能依附在鏡頭上,而Canon,Nikon這些專業相機領域內的老前輩就是其中的精英。

❻ 感光元件移動式光學防抖(CCD防抖) 誕生年代

第一台使用機身防抖的相機是柯尼卡美能達的A-1這是一款在2003年推出的高檔消費級數碼相機。2004年,柯美推出了第一款使用機身防抖結構的數碼單反相機α-7D。
這是機身防抖技術分別在消費類和單反上商業化實用的第一個機器,如果說發明年代,應該還要早一些。
當年美能達是比較牛逼的,有不少世界第一。

❼ 陀螺儀用來幹嘛呢

你好,請問你使用那款手機呢,手機陀螺儀的主要用途是以下幾點
第一大用途,導航。陀螺儀自被發明開始,就用於導航,先是德國人將其應用在v1、v2火箭上,因此,如果配合gps,手機的導航能力將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實際上,目前很多專業手持式gps上也裝了陀螺儀,如果手機上安裝了相應的軟體,其導航能力絕不亞於目前很多船舶、飛機上用的導航儀。
第二大用途,可以和手機上的攝像頭配合使用,比如防抖,這會讓手機的拍照攝像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第三大用途,各類游戲的感測器,比如飛行游戲,體育類游戲,甚至包括一些第一視角類射擊游戲,陀螺儀完整監測游戲者手的位移,從而實現各種游戲操作效果。有關這點,想必用過任天堂wii的兄弟會有很深的感受。
第四大用途,可以用作輸入設備,陀螺儀相當於一個立體的滑鼠,這個功能和第三大用途中的游戲感測器很類似,甚至可以認為是一種類型。
第五大用途,也是未來最有前景和應用范圍的用途。下面重點說說。那就是可以幫助手機實現很多增強現實的功能。增強現實是近期才冒出的概念,和虛擬現實一樣,是計算機的一種應用。大意是可以通過手機或者電腦的處理能力,讓人們對現實中的一些物體有跟深入的了解。如果大家不理解,舉個例子,前面有一個大樓,用手機攝像頭對准它,馬上就可以在屏幕上得到這座大樓的相關參數,比如樓的高度,寬度,海拔,如果連接到資料庫,甚至可以得到這座大廈的物主、建設時間、現在的用途、可容納的人數等等。
若您還有其他的問題咨詢,您可以進入oppo企業平台向客服咨詢提問喔!

❽ 人們根據雞頭發明了什麼

隨著攝影的高逼格追求

各種相機和機械程序

都在努力鑽研更好的防震系統專

尤其是機械師屬們一直在努力

從未間斷過

如果你在玩無人機

那麼一定熟悉無人機的雲台

對於航拍來說雲台必不可少


雲台簡單來說就是

安裝、固定相機的支撐設備

為什麼航拍無人機離不開雲台

因為在無人機的飛行過程中

只要一個雲台就可以提供全方位的穩定

讓拍出來的畫面可以穩定清晰

如此防抖技術堪稱一流

細看真覺靈魂之作


【一隻雞的靈感】

據科學家們觀察發現:

「雞頭」自帶防抖技術

雞這種動物走路非常逗趣

每走一步就會伸一下脖子、點一下頭

然而其實不管是雞

所有的鳥類都是這樣的


當他們把腦袋伸到前方

然後頭就保持不動了

等著脖子後面的身體追上來

然後再走下一步

這「戰斗雞」走路畫面感太強

不自覺開始模仿(。。)

至於為啥?科學家說了:

這是為了獲得一個穩定的視野

❾ 手機上的陀螺儀有什麼用

第一大用途,導航。

陀螺儀自被發明開始,就用於導航,先是德國人將其應用在V1、V2火箭上,因此,如果配合GPS,手機的導航能力將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實際上,目前很多專業手持式GPS上也裝了陀螺儀,如果手機上安裝了相應的軟體,其導航能力絕不亞於目前很多船舶、飛機上用的導航儀

第二大用途,可以和手機上的攝像頭配合使用,比如防抖,這會讓手機的拍照攝像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第三大用途,各類游戲的感測器 ,比如飛行游戲,體育類游戲,甚至包括一些第一視角類射擊游戲,陀螺儀完整監測游戲者手的位移,從而實現各種游戲操作效果。有關這點,想必用過任天堂WII的兄弟會有很深的感受

第四大用途,可以用作輸入設備,陀螺儀相當於一個立體的滑鼠,這個功能和第三大用途中的游戲感測器很類似,甚至可以認為是一種類型。

(9)發明防抖擴展閱讀:

陀螺儀的發明 :

現在手機裡面的陀螺儀感測器已經進化成一塊小小的晶元了,但是在陀螺儀出現的時候,它確是一個機械裝置。

目前,人們普遍認為是1850年法國的物理學家萊昂·傅科(J.Foucault)為了研究地球自轉,發明了陀螺儀。那個時代的陀螺儀可以理解成把一個高速旋轉的陀螺放到一個萬向支架上面,這樣因為陀螺在高速旋轉時保持穩定,人們就可以通過陀螺的方向來辨認方向,確定姿態,計算角速度。

萬向支架可以保證無論怎麼轉動,陀螺都不會倒,萬向支架這個東西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幾千年前的香爐。

陀螺儀發明以後,首先被用在航海上(當年還沒有發明飛機),後來被用在航空上。因為飛機飛在空中,是無法像地面一樣靠肉眼辨認方向的,而飛行中方向都看不清楚危險性極高,所以陀螺儀迅速得到了應用,成為飛行儀表的核心。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個國家都玩命的製造新式武器,德國人搞了飛彈去炸英國,這是今天導彈的雛形。從德國飛到英國,千里迢迢怎麼讓飛彈能飛到,還能落到目標區域呢?

於是,德國人搞出來慣性制導系統。慣性制導系統採用用陀螺儀確定方向和角速度,用加速度計測試加速度,然後通過數學計算,就可以算出飛彈飛行的距離和路線,然後控制飛行姿態,爭取讓飛彈落到想去的地方。

二戰時候,計算機也好,儀器也好,精度都是不太夠的,所以德國的飛彈偏差很大,想要炸倫敦,結果炸得到處都是,頗讓英國人恐慌了一陣。

不過,從此以後,以陀螺儀為核心的慣性制導系統就被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今天的導彈裡面依然有這套東西,而隨著需求的刺激,陀螺儀也在不斷進化。

閱讀全文

與發明防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