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天王海王創造神

天王海王創造神

發布時間:2021-08-08 03:50:31

Ⅰ 星座中,太陽,月亮,上升,天頂,金木水火土天王海王冥王各代表什麼,各有什麼意義

太陽:自我,你的基本性格,你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主導先天的個性、平常給予旁人的印象

月亮:主導潛在的特質、遇到突發狀況的立即反應、代表母親以及與之關系密切的女性

水星:主導個人思考能力及思考模式

金星:主導愛情觀以及愛情運、對於金錢的處理方式、賺取金錢的能力及財運優劣

火星:主導體格及體能、性能力

木星:主導一生的幸運來源、能夠獲得幸運的行運模式

土星:主導一生噩運的來源、導致噩運的行為模式

上升星: 經由後天環境以及個人學習所形的性格及思考模式

天王星: 變革性、顛覆性、以及原創性,代表著對於求新求變的迫切,與眾不同和渴望自由

海王星: 代表了幻想

冥王星:性,死亡,重生,極端。冥王星所在的地方是我們克服所有難關,永遠不妥協的地方

(天王、冥王、海王三顆星的影響微乎其微)

天頂星座——天頂,即上中天,天頂代表你一生的追求目標, 天頂的星座暗示了你爬上頂點的方式與樣式

Ⅱ 冥王是哈迪斯,海王是波塞冬,天王是誰

希臘神話 羅馬神話 英語名稱 象徵及主司
宙斯/ 朱庇特 Zeus/Jupiter 天空和天氣
赫拉 /朱諾 Hera/Juno 婚姻和家庭
波塞冬/ 涅普頓 Poseidon/Neptune 海洋和風浪
阿佛洛狄德 /維納斯 Aphrodite/Venus 愛與美
阿瑞斯 /瑪爾斯 Ares/Mars 戰爭和破壞
雅典娜 /密涅瓦 Athena/Minerva 智慧和學問
赫利俄斯 /阿波羅 Helius/Apollo 太陽和音樂
阿爾忒彌斯 /黛安娜 Artemis/Diana 狩獵和處女
赫斐斯托斯 /烏爾肯 Hephaestus/Vulcan 火和技術
赫耳墨斯 /墨丘利 Hermes/Mercury 情報與商業技術
哈迪斯 /普魯托 Hades/Pluto 死亡和陰間(地府)
赫斯提亞 /維斯塔 Hestia/Vesta 家事和廚房
德米特爾 /賽爾斯 Demeter/Ceres 穀物和豐饒
狄俄尼索斯/ 巴克科斯 Dionysus/Bacchus 醉香和演劇

按聖鬥士的天王篇所說的情況:天王其實指的是宙斯

Ⅲ 希臘神話中海王是誰啊

名字叫做波塞東。

Ⅳ 具體是哪個名人星盤出現了天王,海王成零度

1992年左右吧

Ⅳ 古中國有八大行星之說嗎,現在的金木水火土天王海王冥王這些名稱是什麼時候開始這樣叫的,是翻譯過來的嗎

我們已經知道,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 ,從內到外分別為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Tellus、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和海王星Neptune。 從漢語來看,前五個星名「金木水火土」乃是我們祖先根據五行理論給星體所取之名 。據說古人觀星,注意到金星色白、木星色青、水星色灰、火星色赤、土星色黃,故對應我國古老的陰陽五行理論分別給他們取名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 而天王星海王星分別是對西方名稱的翻譯 。 從英語的角度來看,行星的命名乃是使用羅馬神話中的神明來命名的 ,主要原因是受古老的拜星文化所影響,這些神明都是神話中最主要的神明,信使之神Mercury、愛與美之神Venus、大地女神Tellus、戰神Mars、主神Jupiter、農神Saturn、天神Uranus和海神Neptune。冥王星,或被稱為134340號小行星,於1930年1月由克萊德·湯博根據美國天文學家洛韋爾的計算發現,並以羅馬神話中的冥王普路托(Pluto)命名。 它曾經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但後來被降格為矮行星。
麻煩採納,謝謝!

Ⅵ 海賊王海王冥王天王有什麼能力

現在尾田只介紹了海王的能力,能召集海王類就足夠牛了,海王類足夠毀滅整個世界,而且真正用到的時候很肯定會發現新的能力的,至於冥王天王還沒有說明,但是冥王可能是船,弗蘭奇看過圖紙,畢竟武器也很厲害的,現在一顆原子彈也足以毀滅世界了、、、、、

Ⅶ 海賊王的——冥王 ,, 海王,, 天王分別是誰

冥王阿拉巴斯坦篇首次提出,也是三大古代兵器中第一個被提出的,造船史上最惡戰艦,由七水之都建造的超級戰艦,可以一炮毀掉一座島,現在沉睡在世界某處,其所處位置目前只有看得懂歷史正文的妮可羅賓知曉。而曾經遺留下來的建造圖紙,則有弗蘭奇的師傅湯姆持有,後交予冰山保管,又由冰山交給弗蘭奇,但在司法島篇被弗蘭奇焚毀。世界政府一直懼怕且渴求著冥王,世界政府高層多次表示希望獲得冥王以終結大海賊時代。
海王
空島篇首次提出,是三大古代兵器中第二個被提出的,空島的歷史正文記載了其所處位置為海底下一萬米的魚人島,海王的真身是數百年才會出現一位能與海王類溝通能力的人魚公主,海王類的王,擁有能挽救無數生命或者毀滅全世界的巨大力量,而這位人魚公主出現的同時,也會出現一位引導者,如今擁有這個能力的人魚公主是魚人島龍宮王國公主白星。政府和海賊都垂涎與得到這個力量,而白星是海王的真實身份也已被泄露了出去。白星與草帽團立誓,下次再見便會與草帽海賊團同行,並且「死都要遵守」。白星在魚人島篇所召喚的海王類身長在「5000米以上」。
天王
魚人島篇首次提出,是三大古代兵器中最後一個被提出的。性能、形狀等暫時不得而知,但其擁有異常可怕的威力這個事實是不容置疑。

Ⅷ 海賊王中的古代兵器:天王、冥王、海王。分別代表什麼

錯了,海王波塞東是人魚公主白星,她是海王類的王,而冥王是軍艦,弗蘭奇的師傅湯姆就擁有冥王的設計圖,後來被弗蘭奇毀了,至於天王是什麼還不清楚…暫時沒提到。

Ⅸ 木、土、天王、海王

木星(mu xing)古稱歲星,是離太陽遠近的第五顆行星,而且是八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顆,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合質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木星繞太陽公轉的周期為4332.589天,約合11.86年。木星(a.k.a. Jove)希臘人稱之為 宙斯(眾神之王,奧林匹斯山的統治者和羅馬國的保護人,它是Cronus(土星的兒子。)

公轉軌道: 距太陽 778,330,000 千米 (5.20 天文單位)
行星直徑: 142,984 千米 (赤道)
質量: 1.90*10^27千克

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物體(次於太陽,月球和金星;有時候火星更亮一些),早在史前木星就已被人類所知曉。根據伽利略1610年對木星四顆衛星: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和木衛四(現常被稱作伽利略衛星)的觀察,它們是不以地球為中心運轉的第一個發現,也是贊同哥白尼的日心說的有關行星運動的主要依據。

氣態行星沒有實體表面,它們的氣態物質密度只是由深度的變大而不斷加大(我們從它們表面相當於1個大氣壓處開始算它們的半徑和直徑)。我們所看到的通常是大氣中雲層的頂端,壓強比1個大氣壓略高。

木星由90%的氫和10%的氦(原子數之比, 75/25%的質量比)及微量的甲烷、水、氨水和「石頭」組成。這與形成整個太陽系的原始的太陽系星雲的組成十分相似。土星有一個類似的組成,但天王星與海王星的組成中,氫和氦的量就少一些了。

我們得到的有關木星內部結構的資料(及其他氣態行星)來源很不直接,並有了很長時間的停滯。(來自伽利略號的木星大氣數據只探測到了雲層下150千米處。)

木星可能有一個石質的內核,相當於10-15個地球的質量。

內核上則是大部分的行星物質集結地,以液態氫的形式存在。這些木星上最普通的形式基礎可能只在40億巴壓強下才存在,木星內部就是這種環境(土星也是)。液態金屬氫由離子化的質子與電子組成(類似於太陽的內部,不過溫度低多了)。在木星內部的溫度壓強下,氫氣是液態的,而非氣態,這使它成為了木星磁場的電子指揮者與根源。同樣在這一層也可能含有一些氦和微量的冰。

最外層主要由普通的氫氣與氦氣分子組成,它們在內部是液體,而在較外部則氣體化了,我們所能看到的就是這深邃的一層的較高處。水、二氧化碳、甲烷及其他一些簡單氣體分子在此處也有一點兒。

雲層的三個明顯分層中被認為存在著氨冰,銨水硫化物和冰水混合物。然而,來自伽利略號的證明的初步結果表明雲層中這些物質極其稀少(一個儀器看來已檢測了最外層,另一個同時可能已檢測了第二外層)。但這次證明的地表位置十分不同尋常--基於地球的望遠鏡觀察及更多的來自伽利略號軌道飛船的最近觀察提示這次證明所選的區域很可能是那時候木星表面最溫暖又是雲層最少的地區。

來自伽利略號的大氣層數據同樣證明那裡的水比預計的少得多,原先預計木星大氣所包含的氧是目前太陽的兩倍(算上充足的氫來生成水),但目前實際集中的比太陽要少。另外一個驚人的消息是大氣外層的高溫和它的密度。

木星和其他氣態行星表面有高速颶風,並被限制在狹小的緯度范圍內,在接近緯度的風吹的方向又與其相反。這些帶中輕微的化學成分與溫度變化造成了多彩的地表帶,支配著行星的外貌。光亮的表面帶被稱作區(zones),暗的叫作帶(belts)。這些木星上的帶子很早就被人們知道了,但帶子邊界地帶的漩渦則由旅行者號飛船第一次發現。伽利略號飛船發回的數據表明表面風速比預料的快得多(大於400英里每小時),並延伸到根所能觀察到的一樣深的地方,大約向內延伸有數千千米。木星的大氣層也被發現相當紊亂,這表明由於它內部的熱量使得颶風在大部分急速運動,不像地球只從太陽處獲取熱量。

木星表面雲層的多彩可能是由大氣中化學成分的微妙差異及其作用造成的,可能其中混入了硫的混合物,造就了五彩繽紛的視覺效果,但是其詳情仍無法知曉。

色彩的變化與雲層的高度有關:最低處為藍色,跟著是棕色與白色,最高處為紅色。我們通過高處雲層的洞才能看到低處的雲層。

木星表面的大紅斑早在300年前就被地球上的觀察所知曉(這個發現常歸功於卡西尼,或是17世紀的Robert Hooke)。大紅斑是個長25,000千米,跨度12,000千米的橢圓,總以容納兩個地球。其他較小一些的斑點也已被看到了數十年了。紅外線的觀察加上對它自轉趨勢的推導顯示大紅斑是一個高壓區,那裡的雲層頂端比周圍地區特別高,也特別冷。類似的情況在土星和海王星上也有。目前還不清楚為什麼這類結構能持續那麼長的一段時間。

木星向外輻射能量,比起從太陽處收到的來說要多。木星內部很熱:內核處可能高達20,000開。該熱量的產量是由開爾文-赫爾姆霍茲原理生成的(行星的慢速重力壓縮)。(木星並不是像太陽那樣由核反應產生能量,它太小因而內部溫度不夠引起核反應的條件。)這些內部產生的熱量可能很大地引發了木星液體層的對流,並引起了我們所見到的雲頂的復雜移動過程。土星與海王星在這方面與木星類似,奇怪的是,天王星則不。

木星與氣態行星所能達到的最大直徑一致。如果組成又有所增加,它將因重力而被壓縮,使得全球半徑只稍微增加一點兒。一顆恆星變大隻能是因為內部的熱源(核能)關系,但木星要變成恆星的話,質量起碼要再變大80倍。

宇宙飛船發回的考察結果表明,木星有較強的磁場,表面磁場強度達3~14高斯,比地球表面磁場強得多(地球表面磁場強度只有0.3~0.8高斯)。木星磁場和地球的一樣,是偶極的,磁軸和自轉軸之間有 10°8′的傾角。木星的正磁極指的不是北極,而是南極,這與地球的情況正好相反。由於木星磁場與太陽風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木星磁層。木星磁層的范圍大而且結構復雜,在距離木星140萬~700萬公里之間的巨大空間都是木星的磁層;而地球的磁層只在距地心7~8公里的范圍內。木星的四個大衛星都被木星的磁層所屏蔽,使之免遭太陽風的襲擊。地球周圍有條稱為范艾倫帶的輻射帶,木星周圍也有這樣的輻射帶。「旅行者1號」還發現木星背向太陽的一面有3萬公里長的北極光。1981年初,當「旅行者2號」早已離開木星磁層飛奔土星的途中,曾再次受到木星磁場的影響。由此看來,木星磁尾至少拖長到6000萬公里,已達到土星的軌道上。

木星的兩極有極光,這似乎是從木衛一上火山噴發出的物質沿著木星的引力線進入木星大氣而形成的。木星有光環。光環系統是太陽系巨行星的一個共同特徵,主要由小石塊和雪團等物質組成。木星的光環很難觀測到,它沒有土星那麼顯著壯觀,但也可以分成四圈。木星環約有6500公里寬,但厚度不到10公里。

土星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是第六顆;按體積和質量都排在第二位,僅次於木星。它和木星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也是一顆「巨行星」。從望遠鏡里看去,土星好象是一頂漂亮的遮陽帽飄行在茫茫宇宙中。它那淡黃色的、橘子形狀的星體四周飄拂著絢爛多姿的彩雲,腰部纏繞著光彩奪目的光環,可算是太陽系中最美麗的行星了。

古時候,我們稱土星為「鎮星」或「填星」,而西方則稱之為克洛諾斯。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把這顆星與人類密切相關的農業聯系在一起。

土星是扁球形的,它的赤道直徑有12萬公里,是地球的9.5倍, 兩極半徑與赤道半徑之比為0.912,赤道半徑與兩極半徑相差的部分幾乎等於地球半徑。土星質量是地球的95.18倍,體積是地球的730倍。雖然體積龐大,但密度卻很小,每立方厘米只有0.7克。

土星內部也與木星相似,有一個岩石構成的核心。核的外面是5000公里厚的冰層和8000公里的金屬氫組成的殼層,最外面被色彩斑斕的雲帶包圍著。土星的大氣運動比較平靜,表面溫度很低,約為零下140攝氏度。

土星以平均每秒9.64公里的速度斜著身子繞太陽公轉,其軌道半徑約為14億公里,公轉速度較慢,繞太陽一周需29.5年,可是它的自轉很快,赤道上的自轉周期是10小時14分鍾。

土星的美麗光環是由無數個小塊物體組成的,它們在土星赤道面上繞土星旋轉。土星還是太陽系中衛星數目最多的一顆行星,周圍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衛星緊緊圍繞著它旋轉,就象一個小家族。到目前為止,總共發現了23顆。土星衛星的形態各種各樣,五花八門,使天文學家們對它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最著名的「土衛六」上有大氣,是目前發現的太陽系衛星中,唯一有大氣存在的天體

土星,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為第六顆。中國古代稱填星或鎮星。1871年發現天王星之前,土星一直被認為是離太陽最遠的行星。土星有較多的衛星,截止1990年已發現了23顆,它還有易見的光環。土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離心率為0.055的橢圓,軌道半長徑為9.576天文單位,即約為14億公里,它同太陽的距離在近日點時和在遠日點時相差約1天文單位。公轉軌道面與黃道面的交角為2.5°。公轉周期為10759.2天,即約29.5年。平均軌道速度為每秒9.64公里,自轉很快,自轉角速度隨緯度變化,赤道上自轉周期是10小時14分,緯度60°處為10小時40分,高速的自轉使土星呈明顯的扁球形,極半徑只有赤道半徑的91.2%,土星的赤道面與軌道面的交角為26°44′。土星的赤道半徑為60000公里,是地球的9.41倍,體積是地球的745倍。質量為5.688×1029克,是地球的95.18倍。在九大行星中,土星的大小和質量僅次於木星,居第二位。平均密度只有0.70克/厘米3,比水還低。由於土星的大半徑和低密度,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與地球表面相近。土星的大氣以氫、氦為主,並含有甲烷和其他氣體。大氣中飄浮著由稠密的氨晶體組成的雲,有彩色的亮帶和暗紋,但比木星大氣中的雲帶規則。土星表面溫度約為-140℃,雲頂溫度為-170℃。行星探測器「先驅者」11號發現土星上有一個由電離氫構成的電離層,電離層溫度約為977℃。土星也有磁?br>參考資料:《神秘的宇宙》

天王星
天王星是太陽系中離太陽第七遠行星,從直徑來看,是太陽系中第三大行星。天王星的體積比海王星大,質量卻比其小。

公轉軌道: 距太陽2,870,990,000 千米 (19.218 天文單位)

行星直徑: 51,118 千米(赤道)

質量: 8.683e25 千克

讀天王星的英文名字,發音時要小心,否則可能會使人陷於窘迫的境地。Uranus應讀成"YOOR a nus" ,不要讀成"your anus"(你的肛門)或是"urine us"(對著我們撒尿)。

烏拉諾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宇宙之神,是最早的至高無上的神。他是該亞的兒子兼配偶,是Cronus(農神土星)、獨眼巨人和泰坦(奧林匹斯山神的前輩)的父親。

天王星是由威廉·赫歇耳通過望遠鏡系統地搜尋,在1781年3月13日發現的,它是現代發現的第一顆行星。事實上,它曾經被觀測到許多次,只不過當時被誤認為是另一顆恆星(早在1690年John Flamsteed便已觀測到它的存在,但當時卻把它編為34 Tauri)。赫歇耳把它命名為"the Georgium Sis(天竺葵)"(喬治亞行星)來紀念他的資助者,那個對美國人而言臭名昭著的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其他人卻稱天王星為「赫歇耳」。由於其他行星的名字都取自希臘神話,因此為保持一致,由波德首先提出把它稱為「烏拉諾斯(Uranus)」(天王星),但直到1850年才開始廣泛使用。

只有一艘行星際探測器曾到過天王星,那是在1986年1月24日由旅行者2號完成的。

大多數的行星總是圍繞著幾乎與黃道面垂直的軸線自轉,可天王星的軸線卻幾乎平行於黃道面。在旅行者2號探測的那段時間里,天王星的南極幾乎是接受太陽直射的。這一奇特的事實表明天王星兩極地區所得到來自太陽的能量比其赤道地區所得到的要高。然而天王星的赤道地區仍比兩極地區熱。這其中的原因還不為人知。

而且它不是以大於90度的轉軸角進行正向轉動,就是以傾角小於90度進行逆向轉動。問題是你要在某個地方畫一條分界線,因為比如對金星是否是真的逆向轉動(不是傾角接近180度的正向轉動)就有一些爭議。

天王星基本上是由岩石和各種各樣的冰組成的,它僅含有15%的氫和一些氦(與大都由氫組成的木星和土星相比是較少的)。天王星和海王星在許多方面與木星和土星在去掉巨大液態金屬氫外殼後的內核很相象。雖然天王星的內核不像木星和土星那樣是由岩石組成的,但它們的物質分布卻幾乎是相同的。

天王星的大氣層含有大約83%的氫,15%的氦和2%的甲烷。

如其他所有的氣態行星一樣,天王星也有帶狀的雲圍繞著它快速飄動。但是它們太微弱了,以至只能由旅行者2號經過加工的圖片才可看出(右圖)。最近由哈博望遠鏡的觀察(左圖)顯示的條紋卻更大更明顯。據推測,這種差別主要是由於季節的作用而產生的(太陽直射到天王星的某個低緯地區可能造成明顯的白天黑夜的作用)。

天王星顯藍色是其外層大氣層中的甲烷吸收了紅光的結果。那兒或許有像木星那樣的綵帶,但它們被覆蓋著的甲烷層遮住了。

像其他所有氣態行星一樣,天王星有光環。它們像木星的光環一樣暗,但又像土星的光環那樣由相當大的直徑達到10米的粒子和細小的塵土組成。天王星有11層已知的光環,但都非常暗淡;最亮的那個被稱為Epsilon光環。天王星的光環是繼土星的被發現後第一個被發現的,這一發現被認為是十分重要的,由此我們知道了光環是行星的一個普遍特徵,而不是僅為土星所特有的。

旅行者2號發現了繼已知的5顆大衛星後的10顆小衛星。看來在光環內還有一些更小的衛星。

談到天王星轉軸的問題,還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磁場也十分奇特,它並不在此行星的中心,而傾斜了近60度。這可能是由於天王星內部的較深處的運動而造成的。

有時在晴朗的夜空,剛好可用肉眼看到模糊的天王星,但如果你知道它的位置,通過雙筒望遠鏡就十分容易觀察到了。通過一個小型的天文望遠鏡可以看到一個小圓盤狀。邁克·哈衛的行星尋找圖表顯示了天王星以及其它行星在天空中的位置。

海王星[2](Neptune)是環繞太陽運行的第八顆行星,是圍繞太陽公轉的第四大天體(直徑上)。海王星在直徑上小於天王星,但質量比它大。海王星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7倍,而類似雙胞胎的天王星因密度較低,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4倍。海王星以羅馬神話中的尼普頓(Neptunus),因為尼普頓是海神,所以中文譯為海王星。天文學的符號,是希臘神話的海神波塞冬使用的三叉戟。
作為典型的氣體行星,海王星上呼嘯著按帶狀分布的大風暴或旋風,海王星上的風暴是太陽系中最快的,時速達到2000千米。海王星的藍色是大氣中甲烷吸收了日光中的紅光造成的。盡管海王星是一個寒冷而荒涼的星球。不過科學家們推測它的內部有熱源。和土星、木星一樣,海王星內部有熱源--它輻射出的能量是它吸收的太陽能的兩倍多。
海王星雲層的平均溫度為-193°C至-153°C,大氣壓約為1-3帕。繞太陽運轉的軌道半徑為45億千米,公轉一周要165年。海王星的亮度為7.85等,只有在望遠鏡里才能看到。它的直徑為49,400km,是地球的3.88倍。它的赤道半徑比極半徑約641km。海王星的體積約為地球體積的57倍,質量為地球質量的17.22倍,平均密度為1.66g/cm3。表面重力加速度比地球的略大,在兩極為1,180cm/s2,在赤道上約為1,100cm/s2。表面上物體的逃逸速度為23.6km/s。海王星有6顆衛星,5條光環。3。表面重力加速度比地球的略大,在兩極為1,180cms2,在赤道上約為1,100cm/s2。表面上物體的逃逸速度為23.6km/s。海王星有6顆衛星,5條光環。

海王星的衛星

衛星 距離(千米) 半徑(千米) 發現者 發現日期

海衛三 48000 29 旅行者2號 1989

海衛四 50000 40 旅行者2號 1989

海衛五 53000 74 旅行者2號 1989

海衛六 62000 79 旅行者2號 1989

海衛七 74000 96 旅行者2號 1989

海衛八 118000 209 旅行者2號 1989

海衛一 355000 1350 2.14e22 Lassell 1846

海衛二 5509000 170 Kuiper 1949

閱讀全文

與天王海王創造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