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國公學的介紹
英國的公學被稱為「教育的活化石」,是因為它具有悠久的歷史,且又保留了許多傳統,直到今天。最早的文徹斯特公學是1382年創建的,「九大公學」中最著名的伊頓公學成立於1440年。至今英國仍有一百多所公學存在。公學是貴族化了的文法中學,是專門為名門貴族服務的私立學校。「保持自己的個性」是公學和它的每一個學生篤守的信條。因此,公學從古到今始終保持著一些顯示自己「高傲」地位的特徵。
❷ 公學的歷史背景
英國為貴族和資產階級子女特別開設的獨立中等學校。以培養升入著名大學的畢業生,造就未來擔任國家事務領導工作的政治活動家為辦學的主要目標。辦學經費主要來自捐款和其他進款,不依靠國家和地方政府撥款。 14世紀前後,英國在貴族人士、國務活動家、宗教團體和慈善團體的倡議和資助下,創辦了一批主要培訓神職人員的文法中學。一部分辦得較好的文法中學,由於得到上流社會的支持和捐款的增多,逐漸成為純貴族化的膳宿學校。從19世紀初葉起稱為「公學」。英國有9所著名的公學。最早的溫切斯特公學於1382年建立。最著名的伊頓公學成立於1440年。聖保羅公學、什魯斯伯里公學、威斯敏斯特公學、拉格比公學、商業縫紉公學和哈羅公學,都是在15~16世紀創辦的。切特豪斯公學則成立於17世紀。直到19世紀以前,公學的總數不過20~30所。1828~1842年,拉格比公學的校長T.阿諾德對公學進行改革,以感化代替粗暴對待學生的傳統,並對語文、歷史的教學作了改進,以適應培養社會活動家的要求。1861年皇家委員會承認上述9所公學。1868年通過的公學法案只正式承認了除聖保羅公學和商業縫紉公學(因兩校走讀)的其他7所公學。1869年校長聯合會成立。規定其下屬成員學校都可稱為公學。此後有許多文法中學和私立中學改為公學,工廠企業對公學的捐款也大量增加,出現了許多新型的公學。1941年公學董事會協會成立。1944年,教育部長R.A.巴特勒頒布教育法案,規定凡屬公學董事會協會的成員學校都授予公學稱號,並任命一個委員會考慮公學與國家普通教育制度的關系。1965年以後,政府又任命一個公學委員會,明確規定公學為校長聯合會或董事會協會或女子學校董事會協會的成員學校。1974年英國共有250所公學,直到現在,公學在英國國民教育制度中仍然自成系統。一般只招收其預備學校的學生,辦學的主要目的是為牛津、劍橋等大學輸送新生,故公學又是大學預科性質。
公學學費昂貴,不僅廣大勞動人民的子女不可能入學,就是中等資產階級的子女也難進入。每年大約只有1.5萬名少年進公學,不到適齡少年的2%。 所有公學都是單一性別的學校。在校學生人數不多,一般男校120人,女校80人。一個班級的學生數也不多,大約不超過20人。學生一般都寄宿在校內。公學的學習年限一般為5年。學生於13、14歲從預備學校畢業後,再經過考試合格才得入學。各公學的課程設置不完全相同,最初注重人文學科,古典科占相當大的比重。19世紀初,自然科學和數學的比重有所增加。現在大多數公學都設有古典、現代語和數理三科。此外,公學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的紳士風度。宗教教育一直是公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還特別重視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文學團體和研究各種問題的俱樂部以及其他各種社團活動。校內和校際的運動競賽在學校活動中佔有重要地位。
公學的行政領導是校長和通常由10~12人組成的學務委員會。校長是經過候選競選而被任用的,除負責學校的領導工作外,並每周親自授課15學時。牛津、劍橋兩所大學也為公學提供優良的師資。
英國的最高統治者大多出身於公學。據1952年統計,大約有87%的將軍、83%的主教、67%的高級官吏、82%的殖民地總督、85%的法官、95%的高級外交官和88%的大使,都曾在公學學習過。
英國的公學制度曾經屢次被批評為是一種不民主的教育制度。公學委員會在1968年和1970年的報告中也提出了一些改良措施,試圖擴大招生的范圍,並與國家的普通教育制度相平行,以緩和社會矛盾。但是,這種符合統治階級利益,在國家生活中起過重要作用的教育機構,目前仍未從根本上有所改變。
❸ 為什麼大多數現代體育運動都起源於英國
從工業革命到二戰結束之前期間,日不落帝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受益於技術創新的產業升級,而不是拼廉價勞動力,所以英國社會對公民受教育程度就更為重視了。
學校會開展體育比賽讓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們來參加,以消耗他們過多的精力,以防他們惹是生非。
所以校際間各種體育比賽得以因此迅速發展。
由於學生群體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投入到體育項目中,反過來促進了各項運動的發展(良性循環)。在真正開放和諧的英國現代社會環境中,各項體育運動也步入了現代化。
雖然英國是許多現代運動的發源地,但二戰後美國對世界體育的影響更加不容小覷。
在 1984 年以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申奧是一項賠本賺吆喝的買賣,因為它僅僅是一種榮譽,承辦國需為建設運動場館及人員賽事安排花費巨額經費,且鐵定入不敷出。奧運會在二戰期間,已經變成沒人敢接手的燙山芋,因為剛打完仗大家兜里都沒錢。是一個叫尤利西斯的美國人改變了奧運會不招人待見的命運,手段是商業化。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之後,申奧首次變成了一項有利可圖的生意,所以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之後,全國人民群眾才歡呼雀躍,大街小巷奔走相告。而2012年倫敦申奧成功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因為1908 年和1948年兩屆奧運會沒有任何國家申請申辦,是英國人出於大國姿態接下了這兩個大活,所以為了答謝倫敦的紳士風度,許多奧委會委員為倫敦投下了寶貴的一票。
美國人發明了籃球,從加拿大學引進了冰球,將英國人的板球和橄欖球在美國重新開花,變成了棒球和美式橄欖球。美國的四大體育聯盟 MBL,NFL,NHL 和 NBA 的誕生讓體育第一次變成了高薪的大眾職業選擇之一。
---------作者:Cobe------
❹ 英國赫特伍德豪斯公學成立於哪一年
赫特伍德豪斯學校是英國最優秀的男女合校之一,也是全英唯一一所專為16至18歲的學生提供課程的私立學校,位於著名的倫敦西南35英里的薩里郡山頂,,東西兩邊環繞著英國最美麗富庶的Guildford鎮和Dorking鎮,1970年建校。
❺ 英國公學是如何發展的
公學事實上是一種私立的寄宿學校。它興起於14世紀左右。這類學校因是由公眾團體集資興辦,培養目標以「公職」人員為主故而得名「公學」,公學的設備條件異常優越,師資水平也很高,學費也很昂貴。到17世紀初僅有9所,19世紀也不過20所~30所。公學的在校學生人數也很少,一般僅100人~120人左右。英國高級統治者大多出於公學。因此,公學對學生的身份要求很嚴,多為貴族與富有的大資產階級子弟。公學招收預備學校畢業生,經嚴格考試才得以入學,一般學習5年~6年。教學內容原以古典文科知識為主,19世紀初,增加自然科學和數學的內容。此外,公學還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紳士風度。公學一直保留至今,被視為英國人的驕傲。
❻ 英國著名的幾大公學介紹
伊頓公學
❼ 橄欖球運動是誰發明的
英國有一尊雕像,述說著橄欖球比賽的起源。橄欖球是從足球賽中產生的。 那尊雕像是一位蹲著的少年將要躍起,想要抓住球的形象。在雕像的基石上雕刻著這樣的話--「他無視規則,抓住球,而且奔跑了。」這尊雕像和基石上的話講述的是一段真實的故事。在英國,兩所學校之間正進行著一場足球比賽。有一位少年,他剛剛喜愛上足球,而且集體榮譽感極強,因為缺乏比賽經驗,直到比賽將要結束時,他才被允許加入比賽。一上場,他便忘掉了一切規則,尤其是選手絕對不能用手碰球的規則,頭腦里只有一個念頭:倘若要想自己的學校獲勝,就必須在幾秒鍾之內把足球踢進對方的球門。他完全興奮起來,把球抱在手上,在滿場的一片驚訝聲中全力向對方的球門跑去。 裁判和選手們全變得手足無措呆若木雞,眼睜睜地望著他,觀眾們卻被這為了學校集體榮譽而忘記憶規則狂跑著的少年所感動,並變得興奮而激動起來。人們全體起立,報以長久而熱烈的掌聲。這起事件非常出名,以致人們不記得那場比賽中發生的其它事情。不久,英國便誕生了一項新的國民體育--橄欖球,並且豎起了這樣一座雕像。 Rugby football,雖然被翻譯成橄欖球,但是它的起源卻與橄欖Olive一點關系也沒有。Rugby 其實是一個英格蘭小鎮的名字。在這個小鎮上有一間叫Rugby School的公學。 據傳說,在1823年的時候,該學校舉行了一次足球比賽,當時比賽十分的激烈,其中有一個名叫William Webb Ellis的16歲的小男孩,因為比分落後,情急之下,他竟然抱起地上的球就向對方的球門跑去,he took the ball in his arms and ran with it. 雖然在當時這個舉動disregard the rules of football,違反了足球的規定,但卻引起在場觀戰的觀眾的強烈興趣:如果足球賽也可以用手比賽,那麼一定會變成一項更好玩的足球運動。就這樣在英格蘭誕生了橄欖球運動Rugby Football,在英國及英聯邦地區,漸漸推廣,吸引了全世界各地方愛好運動人口的興趣,而發展開來。 但是,後來的歷史學家經過仔細考證,發現這個故事純屬子虛烏有,但是傳說的力量是強大的,它已經深入人心,如今在Rugby School還樹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刻著:「This stone commemorates the exploit of William Webb Ellis.」 「此碑紀念W·W·埃利斯的勇敢行動」。,甚至連Rugby football的最高榮譽,Rugby World Cup橄欖球世界盃的獎杯也是以Webb Ellis命名,稱為Webb Ellis Cup. 美國的橄欖球,稱美式足球,因球形象橄欖,中國人稱為橄欖球。這項運動起源於英國,但經過美國大學生們的改進和創新,已經成為一種新的運動項目。橄欖球是美國最流行的運動之一,幾乎所有的主要城市裡都有職業橄欖球隊。這些職業隊員差不多全是原大專院校球隊的主力。美國不少大專院校非常重視發展橄欖球運動,它們常常用提供獎學金和給予免費食宿的辦法鼓勵中學生中的優秀橄欖球隊員入校。許多大專院校的運動費用僅靠出售橄欖球票使可完全賺回來。70年代以來,每年都有600多個一流大學隊在頻繁的全國大學聯賽中爭奪桂冠,其高潮是在各大城市舉行的賽季後比賽;「玫瑰體育場」賽、「糖體育場」賽、「棉花體育場」賽、「柑桔體育場」賽等都久負盛名,極具吸引力。重大的橄欖球比賽常常在盛大的典禮中舉行;賽前半個小時,軍樂隊在女隊長的帶領下繞場一周,鳴號奏樂。他們的繞場表演有時喧賓奪主,比正式比賽更引入注目。在比賽的半場間隙,受過訓練、穿著統一制服的啦啦隊拚命為自己的球隊歡呼「加油」。拉拉隊隊長通常由漂亮的姑娘擔任。在中國它還是一項新興的運動。1990年底,中國第一支橄欖球隊在中國農業大學成立。1996年10月7日,中國橄欖球協會正式成立。1997年3月18日,中國橄欖球協會成為國際橄欖球理事會的正式會員,國際橄欖球理事會把這件事稱為國際橄欖球運動發展的一個里程碑。1997年12月5日,亞洲橄欖球聯合會通過決議,接納中國橄欖球協會為該組織的第九個正式會員。1997年底,中國橄欖球協會開始組建中國國家隊。自1997年底首次跨出國門、與新加坡國家隊進行了一場友誼賽之後,中國隊已成為國際賽事中的常客。1998年至2001年,中國隊連續4次參加了香港七人制國際橄欖球比賽;2000年和2001年,中國還各參加了3站世界七人制系列賽。經過一系列的國際比賽,中國隊的水平也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我國的橄欖球運動主要在北京、上海、廣州、青島、沈陽、長春、西安、長沙等城市中的一些大專院校、部隊院校及外國朋友組建的俱樂部中開展。1998年,中國橄欖球協會在北京舉辦了首屆全國橄欖球錦標賽,隨後又在廣州、上海和青島各舉辦了一次全國錦標賽。參加全國錦標賽的隊伍不斷增加,至今已經發展到16支。 橄欖球比賽用的是橢圓形皮球,,雙方各有11名運動員上場,場上可以持球跑動,也可以互相扭抱摔倒對手,比賽的目的是通過帶球、傳球或擊、踢球,把球打到對方的端區。橄欖球規則非常復雜,最初的比賽充滿著危險。1905年一年中美國有18名隊員死亡,159名負傷。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對此事親自過問,使這項運動得到了很大改革。目前,比賽時隊員們要戴上頭盔、肩甲、胸甲和面罩。好似一群氣勢洶洶的天外來客。 職業美式橄欖球的歷史起源要追溯到80多年以前。1920年,NFL(國家橄欖球大聯盟)正式成立。自此以後,美式橄欖球就持續不斷獲得青睞者。現在,它已經博得了超乎想像的人氣。在美國,NFL擁有將近1億2千5百萬名忠實觀眾。2006年,NFL冠軍賽——超級碗(Super Bowl)更是創下了美國電視收視最高記錄——有1億4千萬觀眾收看了電視直播。在美式橄欖球賽場上,活躍著經歷一次次嚴酷訓練而變得堅韌的體育明星的身影。比賽時,不分球員還是球迷,無論是觀眾席還是運動場,都化為狂熱、興奮的人海。這樣共同忘我的氛圍只有在美式橄欖球中才能體會到。美式腰旗橄欖球是源於美國國家橄欖球大聯盟(NFL)的一項大眾化運動,它將美式橄欖球的基礎規則和技巧介紹給全世界8-14歲的青少年。與正式橄欖球運動相比,腰旗橄欖球規定不允許抱人和推人,防衛方拉下持球進攻球員腰帶上的一條腰旗,進攻即被阻止,是一種安全的「非沖撞性」運動,在世界30多個國家的青少年中廣為流行。每年,NFL都會主辦腰旗橄欖球世界盃比賽。來自日本、加拿大、德國、西班牙等10支隊伍、60名隊員和10名教練 參加比賽。對青少年來說,這是一個非常讓人激動的機會,他們可以到一個新的國家和來自全世界各地的運動員一起切磋球技。
❽ 壁球是一項室內體育運動,它的歷史起源是怎樣的
壁球是一種在四面封閉的環境里進行的運動,在世界范圍內廣受歡迎。兩位或者四位球員使用球拍,擊打空心的橡膠球,在壁場球場中進行比賽。因為球在猛擊牆壁時發出類似英文“SQUASH”而得名。由於它是一種室內項目,所以不受季節和氣候的影響,並且老少皆宜,可以是幾歲的兒童,也可以是幾十歲的老人簡單易學。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壁球運動的不斷普及,相信參加壁球運動的人會越來越多。
❾ 為什麼中國發明足球最早,而英國卻是現代足球運動的起源呢
現代足球之所以說是英國為起源是因為其規則的完善,形式的統一等都是在英國完成的。但是這個不是跟我們的蹴鞠學的。
英國最初的足球運動來源於法國,時間為公元1066年,由征服者威廉對英國的侵略戰爭中將足球傳入英倫,而法國本身則是從中世紀的古希臘和古羅馬處學的。最初由法國傳入英國的足球運動,參與人數不限,場地不限,也沒有什麼規則,人們為爭球往往會扭打爭斗,因此這個時段的足球被稱為暴力足球。1331年英王宣布禁止踢球,從此之後的500年裡足球就成為一種民間娛樂方式被隱藏了起來。
19世紀初,足球在一些高校逐漸重新流行,這時的足球有長方形球場、類似現代橄欖球的球門桿、現代裁判的前身公證調解人,但是不同學校間的具體規則不同,甚至上場的人數都不一樣,當然也沒有90分鍾的時間設置。
1823年11月21日是現代足球成熟的一個重要日子,這一天一個名叫威廉-韋伯-埃斯利的15歲男孩在比賽時用手撿起球,抱著它發動進攻。這個動作引發了大爭論,在爭論中,贊同手腳並用的一方,逐漸將比賽發展為了今天的橄欖球,而堅持只能用腳的一方,則開始了現代足球比賽規則的摸索和創立。
1863年10月26日,來自11個倫敦俱樂部和學院的代表們在共濟會酒館召開會議,制定規則並創立權威的足球組織,這一天也被公認為現代足球的生日。之後的2周後,現代足球最初的14條規則公布,也就宣布足球這項運動的真正產生。
沒錯,用腳踢球可能我們最早玩,但是用腳玩的不一定就是足球,蹴鞠沒能發展成現代足球並不是什麼歷史耽擱了,而是從本質上就不是一個路子,現代足球核心就是對抗,其成熟的過程就是對抗的規則完善的過程,而蹴鞠最初也有直接對抗的,但是唐之後就走向了另一條道路,競技性越來越被輕視,而表演性越發的被重視,到了元明甚至宋末開始蹴鞠就成為了所謂的白打,玩的是花樣,規則則是球不能下地。
中世紀歐洲大陸的原始足球是不是中國傳過去的恐怕沒法考證了,不過其最初似乎就確定了球是在地上跑的,這跟我們古代蹴鞠似乎也沒太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