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殲20什麼時候發明的
殲-20是中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研製的一款第五代(採用國際五代戰機的劃分標准)雙發重型隱形戰斗機,用於接替殲-10、殲-11等第四代空中優勢戰機,首架工程驗證機於2011年1月11日在成都實現首飛,而首架預入役量產機於2016年7月3號完成首飛。
『貳』 殲20到底是第幾代戰機
按照西方劃代標准殲-20屬於四代機,因為我國執行的也是西方標准;按照俄羅斯的標准則屬於第五代。
『叄』 我們中國目前發明出的最厲害的飛機是啥呀
我軍現役戰斗機主要是殲七系列、殲八系列、殲十系列、殲十一系列、蘇27、蘇30、殲轟七。轟炸機方面只有轟六系列,強擊...目前已經證實,我軍在研的、尚未服役的戰機是殲15艦載戰斗機、殲20隱形戰斗機。在以上所有機種中,綜合作戰能力最強的我認為是殲11B系列。當然,要是殲20投入使用的話,肯定比殲11強
『肆』 殲20戰斗機是哪個國家的
殲20是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研製的中國第四代雙發重型隱形戰斗 同學 殲20是哪的都不知道 我服了
『伍』 中國四代隱形戰斗機殲-20具體資料
殲-20 網路名片 殲20 殲20是成都飛機製造廠研製的中國第五代隱身重型殲擊機,採用兩台國產渦扇10B發動機、DSI兩側進氣道、全動垂尾,鴨式布局。該機於2010年10月14日完成組裝,2010年11月4日進行首次滑跑試驗。2011年1月11日12時50分,殲20在成都實現首飛,歷時18分鍾,這標志著我國隱形戰斗機的研製工作掀開了新的一頁。編輯本段簡介空軍代號「鯤鵬」,因為該機將擔負我軍未來對空,對海的主權維護, 北約代號為「Fire Tooth」(火焰牙)。該機由中國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設計、中國成都飛機工業公司製造的用於接替殲-10、殲-11等第三代空中優勢/多用途殲擊機的未來重型殲擊機型號,使用光傳操縱系統。按中國和西方標准,該機為「第四代殲擊機/戰斗機」(註:西方和俄羅斯對戰機代數劃分標准不統一,以F-22為例,西方稱之為四代機,俄羅斯則稱之為五代機),其目的是適合中國空軍2020年以後的作戰環境需要。安裝國產發動機的殲20。該飛機開始時使用AL31F發動機,在1月6日又改用「渦扇10B」發動機,就是國產新一代太行發動機的改型。在未裝備「渦扇15」之前,尚不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准確劃分應該是4.5代戰斗機。 東方網1月11日消息:據成都網友目擊,中國殲20隱形戰斗機已於2011年1月11日中午12時50分左右在四川成都進行首次升空飛行測試,起飛時發動機未開加力,滑行約200米左右升空,在13時08分成功著地。整個首飛過程是在殲10S戰斗教練機陪伴 ,歷時大約18分鍾,取得成功。在殲-20成功完成首飛落地後,試飛現場內外歡呼聲一片,機場外的圍觀群眾也接連放起鞭炮。空重:20噸 與國外機型對比 戰斗全重:45噸 燃油:15噸 最大起飛重量:37噸 武器裝載能力:10-15噸 機身長:23米 翼展:13米 最大飛行速度:2馬赫 最大飛行高度:30000米 航程:8000公里,經過一次空中加油,可達12000公里 主要武器:霹靂21組合動力空空導彈,霹靂12激光制導導彈,霹靂10雷達制導導彈,霹靂8紅外製導導彈,多用途精確制導武器,自由落體炸彈等 飛行員:1人 最大過載:10G 雷達反射面積:0.05平方米 紅外信號強度:預計和F-22相當 編輯本段配置 鴨式對於超巡十分有利,對於超機動也同樣有利。無尾三角翼有利於實現面積律,這是人們早已熟知的。另一方面,由於隱身的需要,機翼後緣不應該是平直的,機翼後緣都帶有前掠可以在相同翼展情況下增加翼面積,降低翼載,並增加翼根長度,改善翼根受力情況,但這使得翼根後緣十分靠後,常規平尾的位置很難安排, F-22 和 T-50 都只得在機翼後緣斜切一角,才能擠進平尾。由於平尾和重心的距離很近,力臂較短,只有用較大的平尾面積才能管用。T-50 的平尾面積縮小,但如果力臂可以拉長的話,本來可以進一步縮小的。但採用鴨式布局的話,鴨翼在機翼前方,不和後延的翼根沖突,比較好解決。四代的鴨翼相對主翼的位置比殲-10 進一步靠前,增大了力臂,增強了效用,所以較小的鴨翼就可以達到很大的作用。 安裝WS10B發動機的殲20 安裝WS10B發動機的殲20根據測算,四代的機身長度達到 21.30 米,比 F-22 的 18.92 米和 T-50 的 20.40 米都要長,和米格 1.44 的 21.60 米差不多。四代的進氣口在機身兩側,機體本身較寬大,而機尾噴口是緊密並排的,所以可以肯定四代的進氣道有相當程度的彎曲。加上 DSI 的有限遮擋,發動機正面不暴露在直射雷達之下是可以肯定的。四代採用了 DSI(無附面層隔板超音速進氣 ),用三維復雜曲面的凸曲面(鼓包狀,用於壓縮氣流)把進氣中的附面層迎面剖開,然後用壓力梯度頂到進氣口的兩角泄放。不過四代的 DSI 有三個特別的地方,一是不對稱,凸曲面的位置偏上,而不像常規 DSI 的對稱設計,這可能是照片不清晰造成的錯覺;二是進氣口側唇口帶有後掠,這是世界上已知 DSI 中絕無僅有的;三是四代的進氣口是可調的,這也是第五代戰斗機中唯一採用可調進氣口的。 成飛一定是世界上 DSI 經驗最豐富的飛機公司了,一口氣設計了三架 DSI 戰斗機:梟龍 04、殲-10B、四代。相比之下,洛克希德-馬丁只有 F-35,研究機不能算。成飛在四代上採用這樣特別的 DSI,是有道理的。進氣口設計需要做 3 件事情: 1、 分離附面層,保證干凈氣流進入進氣道 2、 在大迎角下也保證正常進氣 3、 在超音速飛行時把進氣氣流減速到亞音速,並增加壓力,也就是所謂的總壓恢復 戰機的性能及其所可能帶來的戰略性影響。文章稱,J-資料來源:網路
『陸』 中國第四代戰機殲20
20是成都飛機製造廠研製的中國第五代隱身重型殲擊機,採用兩台國產渦扇10B發動機、DSI兩側進氣道、全動垂尾,鴨式布局。該機於2010年10月14日完成組裝,2010年11月4日進行首次滑跑試驗。2011年1月11日12時50分,殲20在成都實現首飛,歷時18分鍾,這標志著我國隱形戰斗機的研製工作掀開了新的一頁。 殲20,空軍代號為「鯤鵬」,因為該機將擔負我軍未來對空,對海的主權維護, 北約代號為「Fire Fang」(炎齒)。 該機由中國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設計、中國成都飛機工業公司製造的用於接替殲10、殲11等第三代空中優勢/多用途殲擊機的未來重型殲擊機型號,使用國產10萬功率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操縱系統並非使用J-10的電傳操縱,而是國際上最先進的光傳操縱系統。按中國和北約標准,該機為「第四代殲擊機/戰斗機」(註:俄羅斯和西方國家對戰機代數劃分標准不統一,以F-22為例,西方國家稱之為四代機,俄羅斯則稱之為五代機),其目的是適合中國空軍2020年以後的作戰環境需要。 發動機 中國於1984年初開始推重比10一級發動機預研的技術論證,1988年4月召開了預研選題論證會,1990年正式立項開題。1994年完成了6個總體方案的頂層設計,完成了項目指南和綜合論證,1993~1996年開展對俄合作。1995年已基本確定了推重比10發動機總體方案。有些課題,如平均級壓比達1.62的三級壓氣機研究已經取得了良好進展。2005年4月14日17時38分,在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地面試車台上,中國自行研製的首台高推重比渦扇發動機核心機,檢查性點火試驗一次成功,並順利推到慢車狀態!2007年7月,按照國防工業發展的需要,國家為盡快推進第四代(俄標第五代)戰機的研製,正式啟動了渦扇15項目研製工作。渦扇15是我國第一個先於飛機立項的發動機項目。按照目前為止還算一切順利的情況估計,渦扇15/WS-15將於2012年底實現定型,並交付使用。中國和美國的發動機技術差距也必將進一步縮小。 先進科技 殲20的首次飛行 從目前已經曝光的照片分析,殲-20作為中國第四代重型戰斗機,融合全球多種優秀戰機的精彩設計於一體。這些技術包括: 美國F-22的菱形機頭和整體式黃金鍍膜艙蓋(殲-20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了升力體設計); 美國F-35的DSI進氣道改進型(殲-20採用獨創的可調式DSI進氣道); 中國殲10的鴨翼的改型(中國四代採用了上反鴨翼,與下反主翼等翼面配合,共生渦升效應); 多種三代機(如美國F/A-18)採用的大邊條及翼身一體設計的改型; 俄羅斯T-50的全動垂尾、三維推力矢量(實為殊途同歸); 俄羅斯米格1.44的後機身設計(窄間距雙發動機噴口,寬間距外傾雙垂尾及腹鰭等——都屬於超音速減阻措施)的改型
『柒』 殲20戰斗機什麼時候開始研製大神們幫幫忙
蘇聯解體後,很多軍事項目都公布了。中國當時買了前蘇聯的米格-45設計方案,後來專家評估米格45改進研發成功將比F22更成功,所以我覺得是那個時候,不可能有方案不研發吧
『捌』 殲-20飛機是中國發明的隱形戰斗機
殲-20(英文:Cheng J-20,北約代號:Black Eagle,譯文:黑鷹[1-2] )是中國成都飛機工業內(集團)有限責任容公司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研製的一款第五代(採用國際五代戰機的劃分標准)雙發重型隱形戰斗機,用於接替殲-10、殲-11等第四代空中優勢戰機,首架工程驗證機於2011年1月11日在成都實現首飛,而首架預入役量產機於2016年7月3號完成首飛。
『玖』 殲20戰機到底先進在哪
殲20戰斗機具備高隱身性、高態勢感知、高機動性等能力。
殲-20是中航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製的一款具備高隱身性、高態勢感知、高機動性等能力的隱形第五代制空戰斗機。
殲-20採用了單座、雙發、全動雙垂尾、DSI鼓包式進氣道、上反鴨翼帶尖拱邊條的鴨式氣動布局。機頭、機身呈菱形,垂直尾翼向外傾斜,起落架艙門為鋸齒邊設計,機身以墨綠色塗裝,遠觀近似於黑色。
殲-20隱形戰斗機首架技術驗證機於2011年1月11日中午12時50分左右進行首次升空飛行測試,13時08分成功著陸,歷時18分鍾。整個首飛過程在殲-10S戰斗教練機陪伴下完成 。
2016年10月28日,首次發布「空軍試飛員將駕殲-20飛機亮相中國航展」後,還陸續發布了「殲-20戰機列裝空軍作戰部隊」「空軍殲-20戰機首次開展海上方向實戰化訓練」等。
『拾』 殲20戰斗機到底有多牛
殲20對於我們來說,絕對是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它的出現,第一次讓我們與美國戰機之間的代差變得如此的接近。在殲20沒有問世之前,中國無論是哪款戰機想要與F-22相比較簡直是沒有可比性,畢竟一個代差的差距足夠被碾壓的體無完膚、毫無招架之力!
雖然說殲20正在迎頭趕上,但是在隱身性、發動機、機動性上等諸多方面還無法比肩F-22,部分佔優的地方也無法確保殲20在對戰F-22時能占優。本著客觀的角度來看,現在的殲20還沒有到達F-22的高度,但是至少有一戰之力,也不會完全處於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