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壓水井是哪個朝代
壓水井發明於宋朝,是一種利用大氣壓引取地下水的工具。
2. 壓井的簡介
學科: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
詞目:壓井
英文:killing the well,well-killing
3. 井是什麼時候有的
水井對於人類文明的發展有著重大意義。水井出現之前,人類逐水而居,只能生活於有地表水或泉的地方。水井的發明使人類活動范圍擴大。中國是世界上開發利用地下水最早的國家之一。中國已發現最早的水井是浙江餘姚河姆渡古文化遺址水井,其年代為距今約5700年。這是一口相當精巧的方形木結構井,井深1.35米,邊長為2米。由此推斷,原始形態的井的出現,還要早得多。
根據地下水的埋藏分布、含水層岩性結構,人類創造了多種多樣的井型。
中國民間長期慣用的是圓形筒井。直徑多為1~2米,深度一般為數米到20~30米,施工時人可直接下入井筒中挖掘土石。這種井只宜於開采淺層地下水。
為了開采深部地下水,發展了口徑較小(幾厘米到幾十厘米)而深度相當大(幾十米至幾百米)的管井。打管井需要專門的打井機械和採用比較復雜的工藝。早在公元前250年,在中國現今的四川省,就在堅硬岩石中大量開鑿深達數十米乃至百米以上的井,開采地下鹵水煮鹽。打井揭露存有鹵水的承壓含水層後,地下水往往從井中自行流出,這種井便是自流井。中國四川省自流井(今自貢市)的地名即由此而得。現代世界各國主要用管井開采地下水,用動力鑽機打井,以各種水泵作為提水工具。中國在1949年以前,只有少數城市有少量管井,用動力提水的井也為數不多;到1980年,全國動力提水的井發展到220萬口,廣泛用於工礦城鎮供水、農業灌溉及其他目的。
適應不同的地層條件,發展了斜井和水平的井。為了增大井的出水量,後來又出現了將水平的濾水管與豎向井筒結合起來的輻射井。這種井的主井筒直徑可達數米,水平濾水管長數十米到一百多米,宜於開采埋藏淺、厚度小的鬆散的或半膠結的含水層,也可用於截取河岸及河床下的潛流。砂礫層中的輻射井,出水量最大可達1立方米/秒。中國西北部黃土中打的輻射井,出水量往往比同等直徑的筒井增加十餘倍至數十倍。
中國的坎兒井,巧妙地適應了乾旱地區山前地帶的自然條件,既能減少水分蒸發,又便於取水、輸水。它包括地下廊道和一系列豎井。地下廊道底部低於地下水位的部分用以截取地下潛流;高於潛水位部分用於輸水。豎井在開挖地下廊道時用於出土、通風;成井後作為取水及維修的通道。地下廊道出口處,往往還建有儲水池。單條坎兒井的長度有達幾十公里的。中國新疆至今仍有2000條坎兒井在使用。
4. 壓水井什麼時候發明的,起源於那裡
壓水井來是一種將地下水引到地源面上的一種工具,它是鑄鐵造,底部是一個水泥式的壘塊,井頭是出水口,後旦撣測趕爻非詫石超將粗前細,尾部是和井心連在一起的壓手柄,約有二三十公分長,經常使用,使其變得較為明亮,井心中是塊引水皮,靠的就是這塊引水皮和井心的作用力將地下水壓引上來。中國已發現最早的水井是浙江餘姚河姆渡古文化遺址水井,其年代為距今約5700年。
(4)壓井是什麼時候發明的擴展閱讀:
水井對於人類文明的發展有著重大意義。水井出現之前,人類逐水而居,只能生活於有地表水或泉的地方.水井的發明使人類活動范圍擴大。中國是世界上開發利用地下水最早的國家之一。根據地下水的埋藏分布,含水層岩性結構。人類創造了多種多樣的井型,中國民間長期慣用的是圓形筒,後面有口徑較小而深度相當大的管井,後來又出現了輻射井。
5. 井蓋是怎麼發明的
人類在古代就發明了水井,為了防止人掉到井裡,就蓋上個蓋子,這就是井蓋。水井有方有圓,後來發現圓形的水井挖起來簡單,圓形的井蓋也省材料,比較好搬運,放在地上滾就可以。圓形的井蓋還有個好處,就是怎麼也不會漏下去,圓形的井蓋從任意角度都不會掉進井裡,所以井蓋就設計成圓形。
6. 壓水井在什麼地方才會有誰發明的多少年歷史了
英國從16世紀應當就有這種壓水井了。
7. 壓水井是誰發明的
中國宋代的老百姓
這個樣子: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1%B9%CB%AE%BE%AE&in=24522&cl=2&cm=1&sc=0&lm=-1&pn=13&rn=1&di=1762776608&ln=72
壓水井是一種將地下水引到地面上的一種工具,它是鑄鐵造,底部是一個水泥式的壘塊,井頭是出水口,後粗前細,尾部是和井心連在一起的壓手柄,約有二三十公分長,經常使用,使其變得較為明亮,井心中是塊引水皮,靠的就是這塊引水皮和井心的作用力將地下水壓引上來。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7100403301.html
8. 水井誰發明的
我國水井的發明,史稱「黃帝穿井」,又說是夏代的「伯益作井」。飲水思源,追根究底,其實我國的水井並不是一朝一夕由哪一位聖人發明的,它是由距今6000年前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先民所首先發明的,並且是先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經驗積累的結果。 考古發現表明,我國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大量水井出現,它們主要發現於長江下游及黃河中下游地區。 (一)長江下游地區 長江下游地區因地下水位高,故發現的水井,大多為深不過3米,直徑不過1米的淺小直筒形水井。形制有木構方形淺井、圓形或橢圓形淺井,竹箍葦編淺井和木筒淺井。 1.木構方形淺井:發現於河姆渡遺址第2文化層,該井①是由200餘根樁木、長圓木等組成的,分內外兩部分。外圍殘存28根直徑5厘米左右的樁木,組成一圈直徑6米的圓形柵欄樁,柵欄樁內原為鍋底形淺水坑,近中央是一個邊長約2米的方形豎井。豎井四壁有密集的樁木護圍,其內側又各用1根帶榫頭或卯眼的粗圓木或半圓木,互相構成一個方框支撐四壁樁木,在上部用16根長196厘米至260厘米、直徑15厘米至18厘米的圓木,組成了一個近似方形的平面,用以加固井口和井壁,井深1.35米。
9. 打井技術最早起源於何時,古人是如何開鑿打井的
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從古自今人類都是沒有離開水而生存的,而“井”的出現就是古人們對水資源探索的一種進步。在遙遠的古代,人類一開始想要喝水的話,就是直接飲用河水或者是湖泊中的水,而當“井”出現之後,人類在飲水這方面有了根本性的改變,所以說“井”不僅僅是古人智慧的體現,也是人類在飲水史上的巨大改變。根據目前已經發現的史書記載,“井”最早出現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而且根據許多專家的推測,早在河姆渡時期,古人們就已經掌握了簡易的打井方法。
到了周朝的時候,人類已經掌握了很熟練的挖井技術,而且在朝廷中還有一個專門負責挖井的官職,當軍隊每到一個地方,負責挖井的人就開始尋找能夠挖井的地方。
10. 用手壓的壓水井誰發明的
中國宋代的老百姓發明的。壓水井是一種將地下水引到地面上的一種工具,它是鑄鐵造,底部是一個水泥式的壘塊,井頭是出水口,後粗前細,尾部是和井心連在一起的壓手柄,約有二三十公分長。
經常使用,使其變得較為明亮,井心中是塊引水皮,靠的就是這塊引水皮和井心的作用力將地下水壓引上來。
(10)壓井是什麼時候發明的擴展閱讀:
壓水井的工作原理
我們用的壓水井,上面有一個活塞,下面有一個閥門,這個活塞和閥門都是一個單向閥,使空氣往上走而不往下走,活塞往上走時,閥門開啟,可以將下面管子里的空氣抽到上面空腔來,活塞往下走時,閥門關閉,空氣從活塞邊上冒出來,如此循環將下面管子里抽成真空。
水就在大氣壓的作用下,被抽上來了,但有時密封不好,活塞往上走時外面的空氣會漏進去,活塞往下走時,空腔的空氣也可能從閥門出漏進下面的管子里,這樣就很難將管子抽空,由於水有一定的密封作用,加上水後密封效果提高,很快就能抽上水來,引水的作用就是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