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關兒童的發明有哪些
玩耍玩出望遠鏡
16世紀末,荷蘭有一位名叫詹森的眼鏡商,或許是受家庭影響,他的兩個兒子也與眼鏡結下了不解之緣,常常拿著眼鏡玩耍。
有一天,調皮的大兒子擺弄著一根鋼管,把一塊凹透鏡和一塊凸透鏡分別裝在鋼管的兩頭。然後用來看書,結果發現密密麻麻的字變得又大又清楚。弟弟見哥哥看得津津有味,馬上把鋼管搶了過來,然後用它朝遠處望去,發現遠方的景物似乎被拉到眼前,十分清晰。兄弟倆頗感新奇,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詹森。詹森嘗試用鋼管向遠方觀望,發現果真如孩子們所說,於是他動手製造出一架望遠鏡。後來,這架望遠鏡成為著名科學家伽利略研製科學望遠鏡的基礎。
好動動出經復式活塞
100多年前,英國有個名叫漢弗萊·波特的少年,被別人僱傭看守一台蒸汽機。他的任務是每當蒸汽機的操縱桿下落時,就把蒸汽放掉。小孩生性好動,難以枯燥乏味地久坐在一台機器旁,於是盯著蒸汽機動起腦筋來。
後來,波特終於有了辦法,他在機器上裝上幾根鐵絲和一些螺栓,使閥門能夠藉此自動開關。如此一來,他不但可以脫身走開,玩個痛快,而且還使蒸汽機的工效提高了1倍。就這樣,波特發現了經復式活塞原理。
貪睡睡出帶刺鐵絲網
很久以前,美國有個名叫傑福斯·懷特的男孩,為一個農場主放羊。他每天都得把羊群趕到牧場放牧,並且看管它們不得越過周圍的鐵絲柵欄去相鄰菜園吃菜。
一天上午,氣候宜人,微風吹拂,懷特在牧場里不知不覺睡著了。突然,一陣怒罵聲將其驚醒,他睜眼一看,只見農場主對他大發雷霆:「該死的傢伙!羊群已經把菜園踐踏得亂七八糟,而你卻舒舒服服地在這里睡大覺!」小牧童知道錯了,低著頭一聲不吭。
自從出了這件事後,懷特就琢磨起來,如何才能讓鐵絲柵欄圈住羊群呢? 他想起牧場西邊長有玫瑰,可羊群卻從來不去那裡,原來它們怕的是玫瑰上的刺。小牧童高興地拍了拍大腿,自言自語地說:「有辦法了,只要在鐵絲上加一些刺,就可以把羊群擋住!」
於是他弄來一些鐵絲,把它們剪成5公分長的小段,然後將其結在牧場周圍的鐵絲上當「刺」。完工後,羊群仍然想像過去那樣設法越過鐵絲柵欄,吃菜園里的青菜。可是鐵絲柵欄上的「刺」刺得它們疼痛難忍,在嘗了多次苦頭之後,羊群就變得老老實實,再也不試圖越過鐵絲柵欄了。
半年後,傑福斯·懷特申請了專利,隨後,這種帶刺的鐵絲柵欄在全世界被廣泛使用。
投訴訴出「小男生」香水
幾年前,年僅9歲的美國男孩布倫登·克拉克為了去參加同學的聚會,在身上噴灑了父親的香水。然而此舉卻遭到非議,周圍的鄰居投訴了克拉克的母親,說她兒子身上的香味過於濃烈,讓未成年人受不了。事實上,當時市場上銷售的香水都是成人用的。
克拉克一氣之下,決心開發出一種適合男孩使用的香水。於是他找來包括清潔劑、兒童香皂和香精油等在內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在母親和一位化學家的鼎力相助下,終於製成了一種香水。該香水香味清淡,如同新鮮空氣一樣,克拉克高興地將其命名為「小男生」香水。
經過4年的努力後,克拉克組建了「布倫登公司」。他在申請專利後,把自己的產品賣給了美國一家大的零售業公司。「小男生」香水自投放市場以來,備受青少年顧客的青睞,一直暢銷不衰。
貪吃吃出「姆佩姆巴效應」
1963年夏季的一天,一位名叫姆佩姆巴的坦尚尼亞中學生將糖加進牛奶,想做一份自己愛吃的冰淇淋。
當時,還有幾位同學也准備製作這種好吃的冰淇淋。他想,如果等到自己的熱牛奶涼了之後再放入冰箱,那時別的同學早就將冰箱佔得滿滿的。為了佔位置,姆佩姆巴搶先把裝有熱牛奶的杯子放進冰箱。出乎意料的是,與別人的冷牛奶相比,他的熱牛奶結冰的速度竟然快得多。然而,當時他的同學和老師對這一發現很不以為然,有的還將其作為笑料。
面對大家的嘲笑,姆佩姆巴並沒有輕易放棄。他來到達累斯薩拉姆大學,向物理學教授奧斯·博內爾博士請教。這位專家動手做了相同實驗,結果完全一樣,證明這種自然現象確實客觀存在。這一發現引起世界許多科學家的興趣,後被稱作「姆佩姆巴效應」。
㈡ 兒童詩歌,自己創造的
《冬天》
風颳了,冬來了,
天上紛紛落雪花。
雪停了,天晴了,
街上樹上白花花,
喳喳叫,跑出家,
拿起鐵鏟堆雪人,
插鼻子,做眼睛,
個個蹦跳笑哈哈。
㈢ 如何培養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的東西
孩子進入一年級之後,需要用的物品越來越多。在生活中,很多孩子在用完物品之後隨手亂丟,然後又去做其他事情了。隨手亂丟的物品越來越多,房間越來越雜亂。當下次再用的時候,經常要翻箱倒櫃,半天也見不到蹤影,既浪費了很多時間,又經常為尋找東西而著急、生氣。 讓孩子學會整理物品,雖然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卻反映了孩子做事的態度。如果孩子做事懂得善始善終,而且思維清晰、有條理,那麼他做事便更容易成功。因此,我們需要培養孩子整理物品的好習慣。 1為孩子創造整潔的家庭環境 一個凌亂不堪的家庭環境,傳遞給孩子的是隨手亂扔東西的信息,一個整潔的家庭環境,傳遞給孩子的是有條不紊的信息。培養孩子整理物品的好習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我們先做好,並和孩子一起整理物品,這樣一來,孩子的積極性就會提高,更易於他養成整理物品的習慣。因此,我們要為孩子創造整潔的家庭環境,這是讓孩子學會整理物品的前提條件。 2不再為孩子收拾亂攤子 生活中,孩子才上一年級,還不會整理物品,於是,我們就經常為他收拾亂攤子。這樣一來,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弄亂了物品也沒有關系,反正有父母來收拾,自己也就懶得去做了。結果,這不僅助長了孩子的依賴心理,而且剝奪了他整理物品的機會。因此,我們不要再為孩子收拾亂攤子了。 3教給孩子整理物品的方法 對於一年級的孩子而言,他還不懂得如何整理物品,因此,我們要隨時隨地引導和幫助他,讓他學會對物品進行整理和歸類。我們可以運用游戲的方式,讓孩子把物品送回「家」,也就是把物品放在相應的櫃子或整理箱內。 比如,整理學慣用的書本時,把各科的書本分別碼放,然後放在書櫃里;整理玩具時,把小汽車和小汽車放在一起,把毛絨玩具和毛絨玩具放在一起,然後再分別放在整理箱內,等等。 4養成提前整理書包的習慣 孩子進入一年級,隨著學習的科目增加,需要用的物品也越來越多。在早晨上學之前,很多孩子因為臨時找不到學慣用品而耽誤時間。為此,我們需要在孩子寫完作業之後,讓他養成整理書包的習慣。 一開始,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根據課程表,把第二天需要用的教科書、練習冊、本子、老師要求准備的東西、學慣用品等一樣一樣地整理好。當孩子慢慢養成整理書包的習慣之後,我們就可以讓他自己去做了。 孩子剛開始學習整理物品時,我們要幫助他,一邊示範、一邊說明怎樣整理看起來更好、更方便以後使用。當孩子自己動手整理物品時,我們要及時給予肯定與鼓勵,這樣,孩子才會對整理物品產生興趣,並逐漸養成習慣。
㈣ 兒童發明什麼東西
小男孩路易·布萊爾在三歲的時候,眼睛就受到傷害失明,他非常渴望閱內讀,他在夜間寫文字代碼容9年時間,終於在他15歲的時候,發明了這項神奇的發明,後來這樣的點字法,這也成為了視障者的主要讀寫方法。
水中對講機
水中對講機的誕生於1996年, 5年級的Richie 發明了這個神奇機器,並且憑借著這個產品創建了Short Stack公司,隨後繼續研製了水中潛望鏡和漂浮裝置,1993年,13歲的他把自己的公司賣給了舊金山玩具公司。
㈤ 如何讓孩子覺得需要創造的東西還有很多
引導學生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問題。知道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發展的、變化的,不存在永遠不變的事物。知識和技術也是如此,每一種知識都會隨時增添新的內容,任何一項技術都會有更完善的方式。用發展的眼光看事物,孩子就會覺得生活中需要我們發明創造的東西還很多,一生中有無盡的機會。
㈥ 兒童可以做手工DIY嗎有什麼好處
孩子們快樂的性格是在愉悅的環境中熏陶形成的,是一次次快樂的情感經驗浸潤積淀的結果。讓孩子從分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游戲,在沒有失敗的壓力和恐懼下充分享受到“成功”的樂趣。不斷提高孩子的智力、創造力、協調能力、反映速度,讓孩子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增添樂趣
孩子手工製作是對孩子整體綜合能力的提高,獨立完成的作品對孩子來說,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欣賞把玩自己的作品能讓孩子沉浸在自我價值實現的樂趣之中。讓孩子在動手動腦的同時起到了寓教於樂的目的。讓孩子在興趣中學習,樂趣中鍛煉,培養孩子的全方面能力。
㈦ 兒童自製手工玩教具的意義都要哪些
一、幼兒園自製玩教具的意義
游戲是幼兒的生活,玩具是他們親密的伴侶。通常我們把成人專門為兒童製作的、供兒童游戲之用的物品稱為「玩具」,對於幼兒來說,「玩具」可以是任何東西。「教具」一般是指「教學時用來講解說明某事某物的模型、實物、圖表和幻燈等的總稱」,主要用作教學的輔助物。「寓教於樂」一直是人們對於教育、尤其是年幼兒童教育的理想。幼兒園自製玩教具,是社會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自製玩教具在取材上往往利用當地的自然材料,我們為什麼還要倡導幼兒園自製玩教具呢?因此我們更加有必要重新認識幼兒園自製玩教具的重要意義。
(一)製作玩教具以彌補教育資源的不足
自製玩教具是厲行節約、勤儉辦園,減輕幼兒園在購置玩教具方面的負擔,是倡導幼兒園自製玩教具的重要原因。
(二)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玩具為幼兒的學習提供了各種感知覺刺激和可操作的、具體形象的「概念框架」,為幼兒動手動腦主動學習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玩具的具體形象性和可操作性的特點決定了玩具作為幼兒學習的「課本」的年齡適宜性,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
(三)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幼兒參與自製玩教具的活動,從過程到結果對於幼兒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幼兒動手做玩具的過程是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可以激發他們探究的興趣,培養其動手能力、想像和創造性,豐富他們的經驗體驗到自己的能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四)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根據幼兒游戲活動的需要和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自製玩教具,充分發揮玩教具的功能和作用,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是幼兒教師重要的專業技能。開展幼兒園自製玩教具展評活動,在對話與互動過程中和幼兒共同成長。
(五)促進家長參與和家園合
家長可以幫助收集自製玩教具的材料、提供設計和製作經驗、參與圍繞自製玩教具開展的主題活動等,提高家長參與的深度;有助於家長體驗和認識自己的教育責任和能力,喚醒和增強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角色意識,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來,有益於增進親子關系以及家長之間的分享和交流。
二、自製玩教具應遵循的原則
(一) 教育性
1、玩具是幼兒最親密的夥伴,也是幼兒學習的重要資源,是幼兒的「教科書」幼兒園自製玩教具的「教育性」,還應當體現在根據幼兒園的課程目標和內容來考慮自製玩教具適宜的「用途」,充分發揮自製玩教具的作用,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要避免為做玩教具而做玩教具的傾向。
(二) 科學性
教育性玩具通常包含一定的學習任務,它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讓幼兒通過操作來學習和理解抽象的概念。應當說,它更像「教具」或「學具」,其「教育」功能大於「娛樂」功能。
(三)創新性
幼兒園自製玩教具的「創新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構思新穎。自製玩教具在外形、結構、使用方法以及所用的材料等方面要「獨具一格」或能「推陳出新」。還應當從它是否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水平、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來評價。在自製玩教具時,要考慮玩教具所承載的知識、概念和原理是否是幼兒在學前教育階段需要去學習的,幼兒是否能夠真正理解這些知識、概念和原理。
㈧ 幼兒自己拿東西出來叫什麼能力
一、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幼兒的自我責任心
自我責任心主要是對自己有關的事如對自己的生活、游戲、學習、行為等負責。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和小朋友們一起討論在幼兒園里哪些事情是需要我們自己做的,他們會把小手舉得高高的,如整理玩過的玩具,自己穿衣服、塞褲子等等。在家裡哪些事情需要自己做的,如:讓自己學會疊被子、衣服,系鞋帶,種植小植物。除此以外,我們還請小朋友們說說在家裡我們可以幫助爸爸媽媽做些什麼事情。如幫爸爸媽媽拿茶杯、扔垃圾等等。讓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不僅培養了孩子的自理能力,更主要的是培養了孩子對家庭的責任感。
二、實行值日生制度和劃分責任區,培養幼兒的集體責任心
由於中班幼兒為集體服務的意識已經發展了,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有了責任感,開始意識到值日生工作是自己的任務,自己有責任把值日生工作做好。為此,我們實行一周值日生劃分責任區並進行實施。我們分別請小朋友負責碗筷分發任務、衛生間檢查任務等。到一日活動結束還可以請小朋友評選出今日最佳值務生,還有獎品獎勵給他們。
三、利用教師的榜樣作用,培養幼兒的責任心
我們生活在幼兒園這個小天地里,教師是幼兒的楷模,教師的修養水平及為幼兒設置創造的環境,將潛移默化地熏陶著幼兒,並直接影響幼兒的成長。要培養幼兒的責任心,教師首先要有責任心,在平時,我們要處處注意自己的言行,愛幼兒園、集體、愛班上的一紙一物,和孩子間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使幼兒在一種充滿責任意識的氛圍中學習,從而增強了幼兒的責任感。身為幼兒老師,我們首先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時刻用自己的言行舉止來感染幼兒,培養幼兒對社會、對他人的愛心。
四、利用積極的評價,培養幼兒的責任心
由於心理發展水平的局限,特別是認知發展水平的局限,中班幼兒自我意識發展的總體水平還是比較低的。他們還不能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獨立客觀的評價,往往根據成人的評價來評價自己或他人。而自我意識對幼兒心理發展的各個方面都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會影響幼兒對人、對事的態度和行為,其中也包括孩子責任感的樹立。於是我們主要通過激勵性評價、在評價中,注意集體評價和個人評價的結合。在平時我們發現有的幼兒在洗完手後經常不關水龍頭就轉身離去了,看到這種情況,我馬上會輕輕的走到那個小朋友身邊提醒他不要忘記我們要節約用水呀。有時有的小朋友碰倒小椅子後,看一看就轉身走了,不會把小椅子扶起來,於是我會走過去,告訴他,小椅子好疼呀,可是我不會自己起來,麻煩你幫我一下好嗎?我們常採取個別交談的形式,而不是當眾給予批評或懲罰。這樣有利於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如在製作手工等活動結束時,有的幼兒能及時主動的收拾好用過的物品,而有的幼兒則只關心著自己的作品,我就及時的組織幼兒討論、評價這些行為的對錯,以此來促進幼兒彌補自己的過失。孩子們都是在很輕松的氛圍中開心的接受,並及時的改掉自己錯誤的行為,提高自己的自我服務意識。
五、形式各樣的區域游戲,幫助幼兒掌握、鞏固自我服務技能。
幼兒生活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決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堅持不懈的鍛煉。
1、自主選擇個別化內容,進一步掌握技能。
我國著名教育家曾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為了鞏固新中班幼兒正確使用勺子,並鍛煉他們正確地使用筷子,我們創設了智勇大闖關的個別化內容,活動中讓幼兒根據提示來闖五關,提供了勺子舀玻璃珠、筷子夾塑料條、筷子夾乒乓球、筷子夾玻璃珠等等。為了幫助幼兒較好地掌握疊衣服方法,提供分解圖片,讓幼兒自己看圖進行練習,效果較好。還有為了幫助幼兒更好的掌握使用拉鏈的技能,同樣提供了圖片,方便幼兒練習。通過活動的練習,再次幫助幼兒掌握自我服務技能。
2、角色游戲中,再現自理技能。
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將生活技能融入游戲,更便於幼兒掌握。如在娃娃家游戲中,幼兒給娃娃洗臉,洗手,穿衣,穿鞋,在游戲操作中得到生活體驗,得到生活能力鍛煉。游戲結束後,學習將物品分類放好。在角色游戲中,我們增設了「貝貝家」,幼兒在游戲中幫助娃娃家寶寶清洗衣物,晾曬衣物,以及整理衣物。
總之,責任心、自我服務意識的培養是在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上逐漸培養出來的,只要抓住培養的時機,定能使幼兒形成良好的責任心。更好的提高自我服務意識。
㈨ 如何培養兒童的創造能力
嬰幼兒創造力的培養必須以其身心發展規律為依據,讓嬰幼兒的創造力盡可能充分地得以發展。
首先要在游戲中培養兒童的創造力。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在游戲中,兒童的創造力日益提高,從單純模仿發展到創造,他們逐漸創造性地開展游戲情節,創造力地扮演游戲角色,創造性地製作游戲道具等等。但是游戲水平的發展並非完全是自發的。在游戲中發展兒童的創造力,需要成人的幫助、啟發、引導,有意識地促進兒童的想像和創造。
音樂、繪畫都是培養創造力的有效途徑。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一致認為音樂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好方式。因為音樂會促使右腦的發育。另外音樂可以豐富幼兒的精神世界,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幼兒情緒興奮愉快,這個時候,其創造力就處於極佳狀態。繪畫也可以促使幼兒大腦右半球的發達,增強幼兒想像力、形象思維力和創造力。
另外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是在幼兒期。早期的語言訓練,不僅促進語言本身的發展,還可促使智力超前發展。對於學齡前的兒童來說,語言能力主要是聽和說的能力,聽說能力培養主要是在日常對話以及講故事中進行。在與幼兒進行對話時,要因勢利導,抓住時機,就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展開對話,這樣兒童就會興致勃勃地啟動思維,即興表述生動的語言。還可利用啟發提問的方式,刺激兒童的思考與語言表達,讓兒童發揮想像和創造。
最後注意培養兒童的動手能力。幼兒的好奇心特別強,什麼東西都要摸摸、動動。家長不應簡單粗暴地制止,而應對孩子的好奇心予以肯定和鼓勵,同時給予他正面的解釋和教育。鼓勵兒童搞一些小製作,在實際操作中,一方面可以鍛煉兒童的手眼協調能力,鍛煉手指部小肌肉的發展,相應地也就促進這些小肌肉在腦中對應部位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就促進了思維和創造能力的發展。
家庭的培養:
1、戲劇方式。假裝不能用語言溝通,必須通過啞劇,手勢及臉部表情傳遞彼此信息,可假扮飯店、機場或公園里人的生活百態,而且給孩子一疊紙、鉛筆和蠟筆,畫出對方演出來的情節。
2、小小私人畫廊。讓孩子了解他畫畫只是自己樂在其中,而非取悅任何人。這樣,孩子能將自己的藝術作品自由地展開出來。在他的房門上掛黑板或畫架,可以讓他自由創作,捕捉靈感。
3、自製不花錢的禮物。鼓勵孩子在送禮物給人家時,自己動手做,這種禮物是金錢也買不到的。孩子自己創作顯得特別可貴,對孩子很有鼓勵意義。例如,可鼓勵孩子寫下自己創作的童話故事及自製各式兒童玩具等。
4、玩小大人家家酒。讓孩子扮演大人角色,在家設宴請客,演習款待客人的禮節。 隨處都有材料,隨時都有方法,只要母親動起腦筋來,就能夠將創造力的訓練在家庭中生動活潑地開展起來。
參考資料:網路
㈩ 孩子總是自己創造數學公式對不對
八年級的孩子了,道理還能說不通嗎?簡單的說,這個屬於做題格式不規范的問題,屬於是溝通方式的問題。你孩子是個聰明孩子,你就跟他說,既然自己有能力,就更要保證自己的東西能讓別人看懂,不然不是就白費工夫了嗎?而且應試方面是關系自己前途的,很重要,這樣丟分的話太不值得了,別拿自己前途開玩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