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秦始皇令宰相李斯發明

秦始皇令宰相李斯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07 23:35:21

1. 一生效忠秦始皇的李斯,為什麼在最後一刻背叛秦始皇,擁立胡亥為帝

李斯害怕公子扶蘇繼位,自己的既有利益受到剝奪,於是與趙高聯合起來,篡奪了皇位,擁立了昏庸無能的秦二世胡亥。即時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了如此令人不齒的行為,李斯最終也沒有善終。

秦二世上台沒多久之後,秦國各地就起義了,秦朝軍隊在一瞬間土崩瓦解,當時手握兵權的李斯就成了責任第一人,胡亥夥同趙高對李斯的表現十分不滿,於是先是將李斯囚禁在獄中,經歷過百般折磨之後,李斯被腰斬了。而秦王朝的統治隨著隨軍一起土崩瓦解了。

2. 秦始皇的丞相李斯的經歷有哪些

生平
不甘寂默 赴秦施才
書諫逐客 妒殺韓非
力駁分封 定製頒法
二世幫凶 腰斬滅族
李斯主張以小篆為標准書體。小篆又稱秦篆,是大篆的對稱,它給人以剛柔並濟,圓渾挺健的感覺,對漢字的規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篆的出現,是漢字發展史上的一大進步,根據《太平廣記》引《蒙恬筆經》記載,是楚國上蔡人李斯所整理。

秦統一前,因各諸侯國長期割據分裂,形成了語言異聲,文字異形的局面。秦始皇一直殷望著有標準的字體來取代以前流行的異體字,於是便打聽到李斯擅長書法,就把這任務交給他。李斯將大篆字體刪繁就簡,整理出一套筆劃簡單,形體整齊的文字,叫做秦篆。秦始皇看了這些新書體後,很滿意,於是就把它定為標准字體,通令全國使用。 秦代政治家。戰國末年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早年為郡小吏,後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入秦。初被呂不韋任以為郎,後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被任為長史。秦王採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游說關東六國,離間各國君臣,又任其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為秦王政所採納,不久官為廷尉。在秦王政統一六國的事業中起了較大作用。秦統一天下後,與王綰、馮劫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並制定有關的禮儀制度。被任為丞相。他建議拆除郡縣城牆,銷毀民間的兵器,以加強對人民的統治;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又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百家語,禁止私學,以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還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後,他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後為趙高所忌,於秦二世二年(前208)被腰斬於咸陽鬧市,並夷三族。

3. 李斯是秦始皇的宰相,為何會與趙高一起沙丘變節

李斯早年為郡小吏,師從荀子學習帝王之術。學成之後,入秦為官,勸說秦王嬴政滅諸侯、成帝業。秦王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游說關東六國,離間各國君臣,在秦滅六國事業中發揮重大作用。秦統一天下後,被拜為丞相。


在尊崇法家的秦國,若扶蘇即位李斯只有死路一條。因此,李斯為了保全性命同意與趙高一起篡改遺詔,扶胡亥登基。

4. 秦始皇在位時宰相是誰

秦始皇在位時期的宰相有呂不韋和李斯。

1、呂不韋

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滑縣)人。戰國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國丞相,姜子牙23世孫。

早年經商於陽翟,扶植秦國質子異人回國即位,成為秦莊襄王,拜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

庄襄王去世後,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為相邦,尊稱「仲父」,權傾天下。受到嫪毐集團叛亂牽連,罷相歸國,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飲鴆自盡。

2、李斯

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蘆岡鄉李斯樓村)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李斯早年為郡小吏,師從荀子學習帝王之術。學成之後,入秦為官,丞相呂不韋以為郎官,勸說秦王嬴政滅諸侯、成帝業,任為長史。

秦始皇死後,勾結內官趙高偽造遺詔,迫令公子扶蘇自殺,擁立胡亥為二世皇帝,後為趙高所忌。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父子腰斬於咸陽,夷滅三族。

(4)秦始皇令宰相李斯發明擴展閱讀:

兩位丞相對秦國的貢獻:

1、呂不韋

帶兵攻取周國、趙國、衛國土地,分別設立三川郡、太原郡、東郡,對秦王嬴政兼並六國的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包含八覽、六論、十二紀,匯合了先秦諸子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史稱「雜家」。

2、李斯

李斯勸說秦王嬴政滅諸侯、成帝業,任為長史。秦王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游說關東六國 ,離間各國君臣,以為客卿,在秦滅六國事業中發揮重大作用。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進上《諫逐客書》,阻止驅逐六國客卿,遷為廷尉。秦統一天下後,聯合王綰、馮劫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並制定禮儀制度,拜為丞相。

建議拆除郡縣城牆,銷毀民間的兵器;反對分封制度,堅持郡縣制;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等諸子學說,禁止私學,以加強思想統治。

參與制定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的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專制的基本格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呂不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斯

5. 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用和氏璧打造的傳國玉璽目前還存在世上嗎

民國成立,清廷退位,但依優待條件,仍盤踞紫禁城而稱孤道寡。直至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11月,末代皇帝溥儀被馮玉祥驅逐出宮,此「傳國玉璽」復不見蹤影。當時馮部將領鹿鍾麟等人曾追索此鑲金玉璽,至今仍無下文。由是,歷經兩千餘年風風雨雨、撲朔迷離,「傳國玉璽」數隱數現,最終湮沒於歷史的漫漫長河之中。

6. 秦朝李斯受命統一文字這種文字叫做什麼秦朝大將誰用六毛和羊毛混合發明出了描

李斯受命統一文字這種叫做小纂

7. 李斯和秦始皇是什麼關系

李斯是秦始皇時期的丞相。

李斯公元前284年在汝南上蔡出生,字通古,李斯早年為郡小吏 ,師從荀子學習帝王之術。學成之後,入秦為官,丞相呂不韋以為郎官,勸說秦王嬴政滅諸侯、成帝業,任為長史。

秦王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游說關東六國 ,離間各國君臣,以為客卿,在秦滅六國事業中發揮重大作用。

秦王政十年,進上《諫逐客書》,阻止驅逐六國客卿,遷為廷尉。秦統一天下後,聯合王綰、馮劫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並制定禮儀制度,拜為丞相。

秦始皇死後,勾結內官趙高偽造遺詔,迫令公子扶蘇自殺,擁立胡亥為二世皇帝[15],後為趙高所忌,秦二世二年,父子腰斬於咸陽,夷滅三族。

(7)秦始皇令宰相李斯發明擴展閱讀:

李斯在政治上的遠見卓識,著重體現在他入秦後由輔秦競並天下,直至立國後所做出的諸多大事上。

每一件都足以改變秦王朝的前途和命運,秦始皇稍有一念之失,都可以使歷史重寫。李斯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實踐著法家思想的。

他重新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後,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遠見,輔助秦王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趨勢。

秦朝建立以後,李斯升任丞相,他繼續輔佐秦始皇,在鞏固秦朝政權,維護國家統一,促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建議秦始皇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

又提出了統一文字的建議,之後又在統一法律、貨幣、度量衡和車軌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這些措施,都是以法家的加強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為指導的。

李斯在他生平的後期,雖然將法家的思想推向了極端化,但是他僅僅是一個提出者,而不是一個完全的執行者。因此,李斯歸根到底還是一個法家的最完全的執行者。

8. 秦朝宰相李斯的資料,一定要詳細!

李斯 李斯,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縣)人,是秦代著名政治家, 在我國歷史上聲名顯赫,功績卓著。他年輕時當過小窮,後拜苟 子為師,學習帝王之術、治國之道。學業完成以後,他分析了當 時的形勢,認為「楚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唯有秦國具備統一 天下,創立帝業的條件,於是他決定到秦國去施展自己的才能與抱負。 公元前247年,李斯來到秦國,先在函相呂不韋手下做門客, 取得呂的信任後,當上了秦王政(贏政,即秦始皇)的侍衛。李 斯利用經常接近秦王的機會,給秦王上了《論統一書》,勸說秦王抓緊「萬世之一時」的良機,「滅諸侯成帝業」,實現「天下一統」。 秦王政欣然接受了李斯的建議,先任命他為長史,後又拜為客卿, 命其制定吞並六國,統一天下的策略和部署。 公元前237年,秦國宗室貴族借口韓國水工鄭國在秦搞間諜 活動事件,要求秦王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 斯在被逐離秦途中,寫了《諫逐客書》,勸秦王收回成命。他在《諫逐客書》中,列舉大量歷史事實,說明客卿輔秦之功,力陳逐 客之失,勸秦王為成就統一大業,要不講國別,不分地域,廣集 人才。秦王看了《談逐客書》深受感動,立即取消了逐客令,並恢復了李斯的宮職,不久又提升了他當廷尉。《諒逐客書》不僅是具 有重要價值的歷史文獻,而且也是一篇胎炙人口的代秀文章。魯 迅先生曾說:「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李斯重新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後,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遠見, 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佐助秦王政制定了吞並六國,實現統一的 策略和部署,並努力組織實施。結果僅僅用了十年的時間,就先後滅了六國,於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 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第一次完成了統一大業。 秦朝建立以後,李斯升任丞相。他繼續輔佐秦始皇,在鞏固秦朝政權,維護國家統一,促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等方面屢建奇 功。他建議秦始皇廢除了造成諸侯分裂割據、長期混戰的分封制, 實行郡縣制。把全國分為36郡(後增加到41郡),郡下設縣、鄉,歸中央直接統轄,宮吏由中央任免。在中央設三分、九卿,分職 國家大事。這一整套封建中央集權制度,從根本上鏟除了諸侯王 國分裂割據的禍根,對鞏固國家統一,促進社會發展起了積極作用。所以,這一制度在秦以後的封建社會里一直沿用了近兩千年。 秦統一後,由於過去各諸侯國長期分裂割據,語言、文字有很大差異, 對於國家的統一和經濟、文化的發展極端不利。李斯及對地向秦始皇提出了統一文字的建議,並親自主持這一工作, 他以秦國文字為基礎,廢除異體字,簡化字形,整理部首,形成 了筆畫比較簡單、形體較為規范,而且便於書寫的小篆(也稱秦篆和斯篆),作為標准文字。他還親自用小篆書寫了一部《倉頡篇》, 作為範本,推行全國。小篆的出現是漢字發展史上的一大進步。 魯迅先生說,李斯在我國文學史上是有「殊勛」的。今人遺憾的是,斯手書已汛大多散失。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還收藏有李斯親書 的琅玡刻石,山東泰山岱廟現存有李斯篆書的秦二世詔書刻石的 殘片,這些刻石雖己嚴重殘損,但它是我國已發現的最早文字刻石,實為稀世珍寶。李斯還在統一法律、貨幣、度量衡和車軌等方面付出了巨大 努力做出了重大貢獻。 此外,人們所熟知的「焚書坑儒,,也是李斯建議為打擊儒生以古非今、誹謗朝政的倒行逆施,為鞏固中央集權所採取的非常 措施。這有當時歷史條件下,不無積極作用,但它畢竟是我國文 化史上的一次大浩劫,對我國秦以前文化典籍的破壞是極其嚴重的。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後,李斯為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 附和趙高偽造遺詔,立少子胡亥為帝,趙高篡權後又施展陰謀, 誣陷李斯「謀反」,將其腰斬於市,並夷滅三族。

9. 秦始皇的丞相李斯的經歷有哪些

秦代政治家。戰國末年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早年為郡小吏,後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入秦。初被呂不韋任以為郎,後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被任為長史。秦王採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游說關東六國,離間各國君臣,又任其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為秦王政所採納,不久官為廷尉。在秦王政統一六國的事業中起了較大作用。秦統一天下後,與王綰、馮劫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並制定有關的禮儀制度。被任為丞相。他建議拆除郡縣城牆,銷毀民間的兵器,以加強對人民的統治;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又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百家語,禁止私學,以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還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後,他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後為趙高所忌,於秦二世二年(前208)被腰斬於咸陽鬧市,並夷三族。
生平
不甘寂默 赴秦施才
書諫逐客 妒殺韓非
力駁分封 定製頒法
二世幫凶 腰斬滅族
李斯主張以小篆為標准書體。小篆又稱秦篆,是大篆的對稱,它給人以剛柔並濟,圓渾挺健的感覺,對漢字的規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篆的出現,是漢字發展史上的一大進步,根據《太平廣記》引《蒙恬筆經》記載,是楚國上蔡人李斯所整理。

秦統一前,因各諸侯國長期割據分裂,形成了語言異聲,文字異形的局面。秦始皇一直殷望著有標準的字體來取代以前流行的異體字,於是便打聽到李斯擅長書法,就把這任務交給他。李斯將大篆字體刪繁就簡,整理出一套筆劃簡單,形體整齊的文字,叫做秦篆。秦始皇看了這些新書體後,很滿意,於是就把它定為標准字體,通令全國使用。

10. 嬴政說了一句話,李斯為何就被罷免了丞相之位

相信大家都知道一統六國的秦始皇,權力傾天,在歷史上有著很高的評價。七國爭霸,唯有秦始皇能夠一統天下,可見此人有著雄才大略。秦始皇建立秦朝,在中央創建皇帝制度,實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上實施郡縣制,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在歷史上功不可沒。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被成為千古一帝。

隨後李斯知道形勢不妙,心中一驚,就把自己的馬車換成了普通的馬車。之後,秦始皇又看到了李斯,這一次李斯的馬車十分簡陋。他心裡十分疑惑,最後明白了原來是身邊的人把自己說的話泄露給李斯。隨即將身邊的小太監給處死了。李斯聽到這個消息後心驚膽戰,知道了秦始皇的為人,沒過多久丞相位置就罷免了。

閱讀全文

與秦始皇令宰相李斯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