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麻花鑽是誰發明的
麻花鑽是通過其相對固定軸線的旋轉切削以鑽削工件的圓孔的工具。因其容屑槽成螺旋狀而形似麻花而得名
『貳』 是誰最早發現的鑽石
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發現並利用鑽石的國家
現代科學技術 、手段為探索鑽石的形成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鑽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的、成份最簡單的寶石,它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具立方結構的天然晶體。其成份與我們常見的煤、鉛筆芯及糖的成份基本相同,碳元素在較高的溫度、壓力下,結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溫、極高氣壓及還原環境(通常來說就是一種缺氧的環境)中則結晶為珍貴的鑽石(白色)。為了便於理解鑽石的起源,先看一看含有鑽石的原岩。
自從鑽石在印度被發現以來,我們不斷聽到人們在河邊、河灘上撿到鑽石的故事,這是由於位於河流上游某處含有鑽石的原岩,被風化、破碎後,鑽石隨水流被帶到下游地帶,比重大的鑽石被埋在沙礫中。鑽石的原岩是什麼?1870年人們在南非的一個農場的黃土中挖出了鑽石,此後鑽石的開掘由河床轉移到黃土中,黃土下面就是堅硬的深藍色岩石,它就是鑽石原岩——金伯利岩(kimberlite)。什麼是金伯利岩?金伯利岩是一種形成於地球深部、含有大量碳酸氣等揮發性成份的偏鹼性超基性火山岩,這種岩石中常常含有來自地球深部的橄欖岩、榴輝岩碎片,主要礦物成份包括橄欖石、金雲母、碳酸鹽、輝石、石榴石等。研究表明,金伯利岩漿形成於地球深部150公里以下。由於這種岩石首先在南非金伯利被發現,故以該地名來命名。
另一種含有鑽石的原岩稱鉀鎂煌斑岩(lamproite),它是一種過鹼性鎂質火山岩,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輝石、橄欖石等礦物,典型產地為澳大利亞西部阿蓋爾(Argyle)。
科學家們經過對來自世界不同礦山鑽石及其中原生包裹體礦物的研究發現,鑽石的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相當於150-200km的深度),溫度為1100-1500攝氏度。雖然理論上說,鑽石可形成於地球歷史的各個時期/階段,而目前所開採的礦山中,大部分鑽石主要形成於33億年前以及12-17億年這兩個時期。如南非的一些鑽石年齡為45億左右,表明這些鑽石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已開始在地球深部結晶,鑽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鑽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從鑽石主要出產於地球上古老的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另外,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瞬間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鑽石,如1988年前蘇聯科學院報道在隕石中發現了鑽石,但這種作用形成的鑽石並無經濟價值。
稀少的鑽石主要出現於兩類岩石中,一類是橄欖岩類,一類是榴輝岩類,但僅前者具有經濟意義。含鑽石的橄欖岩,目前為止發現有兩種類型:金伯利岩(kimberlite)(名字源於南非得一地名——金伯利)和鉀鎂煌斑岩(lamproite),這兩中岩石均是由火山爆發作用產生的,形成於地球深處的岩石由火山活動被帶到地表或地球淺部,這種岩漿多以岩管狀產出,因此俗稱「管礦」(即原生礦)。含鑽石的金伯利岩或鉀鎂煌斑岩出露在地表,經過風吹雨打等地球外營力作用而風化、破碎,在水流沖刷下,破碎的原岩連同鑽是被帶到河床,甚至海岸地帶乘積下來,形成沖積砂礦床(或次生礦床)。
『叄』 鑽石有幾個面,這種切割方法最早誰發明的
標準的圓形鑽石
1檯面、8風箏刻面、8星形刻面、16腰上小面、16腰下小面、8底部主刻面,及一可能有或沒有的尖底,總計57或58個刻面。
世界最早的鑽石切割,就是比利時人路德維希·凡·伯克姆1454年發明的,他利用鑽石自身的硬度打磨原石。550年過去了,盡管鑽石打磨工具有所改進,但原理一直沒變。安特衛普切工也成為世界鑽石切割標准。TESIRO通靈鑽石飾品,正是來自比利時的優質切工鑽石,每顆都具有攝人心魄的光彩,真正保值增值。
『肆』 世界上第一顆鑽石是誰發現的
鑽石號稱"寶石之王", 它與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和金綠貓眼石同被列為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五大名貴寶石,而其中鑽石又居於五大寶石之首,是世界上公認的最珍貴的寶石。鑽石是金剛石的寶石名稱,所以又稱金剛石、天寶石、夜光石,英文名稱為DIAMOND,阿拉伯語是最硬的意思,希臘文稱之為無敵於天下的"阿塔瑪石"。 鑽石的高折射率和高色散值導致鑽石具有一種特殊的"火彩",現代科學精確的計算出鑽石的最佳折射角度和切磨方法,因此切工精緻的鑽石可以幻化出動人心魄的異彩,加上其堅硬永恆的特性,所以成為世人珍愛和追求的目標。
世界上首枚鑽石大約是產於3000年前的古印度,是在印度的一條叫克里希納的河谷內發現的。直到十八世紀之前,巨富的印度歷代君王是世界上唯一的供應者。從公元前四世紀到公元十八世紀初,印度一共生產了約300萬克拉的原鑽。這也是鑽石為什麼以"克拉"作為計量單位的原因。古印度生長一種奇特的樹, 這種樹每顆樹籽的重量基本相同,每粒正好是0.2克。 由於鑽石稀世罕見、重量有限,聰明的印度人便用這種樹的樹籽"克拉"作為鑽石的重量單位。鑽石的重量計量單位是克拉(CT),1克拉=0.2克,1克拉=100分。
『伍』 沖擊鑽是誰發明的
沖擊鑽發抄明人:鍾紅風 一般電鑽只具備旋轉方式,特別適合於在需要很小力的材料上鑽孔,例如軟木、金屬、磚、瓷磚等。沖擊鑽依靠旋轉和沖擊來工作。單一的沖擊是非常輕微的,但每分鍾40,000多次的沖擊頻率可產生連續的力。 沖擊鑽可用於天然的石頭或混凝土。它們是通用的,因為它們既可以用「單鑽」模式,也可以用「沖擊鑽」模式,所以對專業人員和自己動手者,它都是值得選擇的基本電動工具。 電錘依靠旋轉和捶打來工作。單個捶打力非常高,並具有每分鍾1,000到3,000的捶打頻率,可產生顯著的力。與沖擊鑽相比,電錘需要最小的壓力來鑽入硬材料,例如石頭和混凝土;特別是相對較硬的混凝土。 另外,可以從一些廠商的定義來區分,電鑽一般稱為Drill,沖擊鑽是Impact Drill,而電錘則是Hammer。
『陸』 鑽頭是誰發明的
沖擊鑽從復原理上講,沖擊制鑽的工作時在鑽頭夾頭處有調節旋鈕,可調普通手電筒鑽和沖擊鑽兩種方式.但是沖擊鑽是利用內軸上的齒輪相互跳動來實現沖擊效果,但是沖擊力遠遠不及電錘.它不適合鑽鋼筋混泥土,
[編輯本段]注意事項
沖擊鑽一般情況下是不能用來作電鑽使用的:
一是因為沖擊鑽在使用時方向不易把握,容易出現誤操作,開孔偏大;
二是鑽頭不鋒利,使所開的孔不工整,出現毛刺或裂紋;
三即使上面有轉換開關,也盡量不用來鑽孔,除非你使用專用的鑽木的鑽頭,但是由於電鑽的轉速很快,很容易使開孔處發黑並使鑽頭發熱,從而影響鑽頭的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