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十大抽象派畫家
抽象派是興起於二十世紀的一種繪畫風格,泛指想脫離模仿自然的繪畫風格而言,包含多種流派,並非某一個派別的名稱:它的形成是經過長期持續演進而來的。但無論其派別如何,其共同的特質都在於嘗試打破繪畫必須模仿自然的傳統觀念。
抽象作風是打破繪畫必須模仿自然的傳統觀念,1930年代和二次大戰以後,由抽象觀念衍生的各種形式,成為二十世紀最流行、最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庫波卡(F.Kupka1871~1957),捷克畫家。運用色彩理論和音樂式和諧造成獨特的幾何風格,例如《繪圖構成主題二》(1911~12,華盛頓國家畫廊)、《垂直線語系習作》(1911)。
克利(P.Klee,1879~1940),瑞士畫家。運用色彩調和及抽象的手法,創作了許多含有哲理性和富稚拙趣味的作品,例如:《金魚》(1925,油彩加水彩,紙裱在卡紙板上,48.5×68.5cm,漢堡美術館)、《幹道與支道》(1929,油畫,布,83×76cm,科隆,里伯爾茲美術館)、《死與火》(1940,油畫,83×67cm,科隆,里伯爾茲美術館)
Ⅱ 魯美油畫專業的畢業作品為啥都是抽象的 新表現主義的呢
從專業角度說兩個學校不在一個檔次上。魯美是中國八大美院之一。在專業能力上同央美國美鼎立國內三甲。南藝是什麼?只能說二類藝術院校中的比較好點的。在專業能力上我不想多說。看看每年全國美術學院基礎課展。再看看學院留校典藏作品就知道了。畫不起來的那真是畫不起來啊。不過南藝校園環境還是不錯的。在南方的名聲也不錯。離家近的話可以考慮啊。
Ⅲ 40古典時期的油畫,以"抽象"的表現風格為主.請問這句話是對的嗎
不對,古典時期沒有抽象(屬於現代藝術),應該是:20世紀40年代的藝術主流,以"抽象"的表現風格為主
參考:
抽象表現主義
出現在20世紀40年代的紐約市,繁榮在50年代,抽象表現主義,被許多人看作是美國藝術的黃金時代。這次運動以它使用筆觸和紋理,接受偶然,以及經常是大規模的畫布上,通過美化繪畫行為本身,所有用來傳達強有力的情緒為標志。
此次運動中一些關鍵人物有:被傑克遜·波洛克,馬克·羅思科,威廉·德庫寧,羅伯特·馬瑟韋爾和弗朗茲·克蘭。盡管他們的作品風格有很大差異,例如在一月底波洛克不規則伸展的作品和另一幅羅思科創作的作品 但他們都有著相同的觀點,一種個人表達的自由。
這個詞最初是用來形容康定斯基的作品,雖然抽象表現主義者不喜歡被歸類,而喜歡紐約學派一詞。但在五十年代作為定義美國運動的一種方法被作家採用。
該運動在批評界和商業上巨大的成功。這樣的結果使得紐約逐漸取代巴黎成為現代藝術的中心。的當代藝術和反響,這一特大有影響力的運動反響,在其鼎盛時期的三十年後仍然可以感受到。
Ⅳ 油畫分為幾個派系和幾種風格,詳細點
油畫的流派分為兩大類:
1、是以客觀的再現為主的創造性作品
2、是以主觀表現為主的創造性作品
以客觀的再現為主的創造性作品:
1、文藝復興後出現的巴洛克、洛克克、古典主義、學院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寫實主義、照相寫實主義、印象主義都是以再現自然為基礎,表現畫家不同的思想與目的。巴洛克派——巴洛克流行於17世紀至18世紀。
2、「巴洛克」一詞原意有不整齊、扭動、怪誕的意思。推崇運動的扭曲,形體的豐腴與量感,其藝術語言強烈、誇張、動、浮華,這是巴洛克派繪畫的特點,其代表人物為魯本斯。
3、「洛克克」原意是指貝殼的形狀,其藝術風格為繁瑣、精巧、纖細、甜膩、流行於18世紀,其代表畫家有華多和弗朗索·布歐等。
4、古典主義是以尊重古希臘、羅馬的審美原則,構圖上對稱、均衡,氣勢上庄嚴、輝煌、崇高向上,技法精湛,刻畫深入。這也是學院主義的奉行的原則。正如學院派奠基者法契諾所講「美是所有藝術品的最高目標。
它是事物的一種客觀性質,由秩序、和諧、比例、規矩所組成」。其代表作家有拉斐爾、安格爾等等。
5、浪漫主義起源於法國19世紀初期,其代表作是籍里柯的《梅杜薩之筏》,在此作品中的構圖、光線、色彩、動態、表情都表現了藝術家豐富的想像力,它打破了古典主義的構圖中的水平與垂直,光線的柔和與均勻,使畫面產生了一種激情。這也是浪漫主義繪畫的重要元素,注重感情的宣洩與表達。
6、現實主義繪畫指19世紀中葉,以米勒為首的畫家主張用忠實於對象的手法去表現正常的視覺形象,反映生活的本質。其代表作有米勒的《拾穗》等。
7、寫實主義就如它的創始人庫爾貝在1885年所講的:「象我所見到的那樣,如實地表現我這個時代的風俗,思想和它的面貌。一句話,創造藝術就是我的目的。」
8、照相寫實主義是對生活以一種照片式的形式搬上畫面,如克洛斯的《約翰像》。它繪製作品要先拍成照片或幻燈片,再把它以比真人大十倍的比例精細地放大到布上,更細膩、更逼真地表現出對象的細節,如臉上的每一絲肌理和每根汗毛等。
9、印象主義是19世紀的畫家們走出了自己的畫室,去探索自然界中光與色的瞬間變化,打破了傳統觀念上固有色的概念,如樹是蘭綠色、陰影是黑色,它把周圍的環境色對固有色的影響進行了客觀的繪制。其代表畫家有莫奈、修拉、塞尚、雷諾阿等。
以主觀表現為主的創造性作品:
1、後印象主義畫家強調表現自我感受,注重色彩的對比和事物的內在結構,其代表畫家有梵谷、高更等。這個畫派對現代西方繪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野獸派以誇張的造型、強烈的色彩、粗獷的線條表達內在激情,馬蒂斯是這一畫派的創始人。
3、立體主義畫派,畫面的視點已不再是一個方位,而是對事物進行全方位的表現,使物體還原成幾何形體。其創始人是西班牙畫家畢加索和法國畫家布拉克。
4、未來主義畫家以抽象的形式,運用色彩、線條表現運動速度、力量及其組合與分隔。
抽象主義——抽象主義是依靠線條、塊、面、色彩,進行無具象的抽象進行組合,其代表畫家為荷蘭畫家蒙德爾安。
5、達達主義對後來的超現實主義、活動雕刻、波普藝術直到後現代主義都有一定影響。
6、超現實主義畫派受柏格森的直覺主義及弗洛伊德的潛意識學說的影響,主張表現人的潛意識和夢幻。代表畫家有西班牙畫家達利、米羅。
(4)油畫抽象創造主義擴展閱讀:
油畫材料:
1、炭條。炭精棒與木炭條都適於在畫布或木板上畫素描。木炭條的性能更好,因為它的印痕較輕,更容易擦掉,用起來較為靈活。炭精棒能留下很重的線條,使輪廓線較為明確。
2、炭筆。線條較細,更適於畫細部。有人不主張用鉛筆,認為鉛印會從油畫色層底下泛上來。
3、色粉筆與蠟筆。在畫布上使用不易過多,要避免使用白色或淺色。在這種素描中過多使用色粉筆或蠟筆會使底子不穩定。
4、水彩與丙烯色。極薄的水彩不會對油畫色的覆蓋產生任何影響。若要厚塗,就用丙烯色。
5、水墨。使用中國書畫用水墨,是很有趣的事。墨線既可以用油畫色覆蓋,也可以保留,它不會輕易被松節油洗掉。
6、復寫紙。可將紙上的素描稿復印到畫布上。在起素描稿階段,發膠、膠液等固定液是不可缺少的。對於易脫落或泛色的材料有必要噴上一層固定液。另外,各種橡皮、抹布等也是必備品。
油畫養護:
油畫作品在保存過程中難免會發黃變暗,這是由於表層光油被氧化的結果。至今還沒有一種不會被氧化的光油,清除掉舊光油層重新上光是恢復作品原貌的唯一辦法。常用的清洗溶劑有:
1、松節油。對舊油畫作用弱,而對新色層作用強,尤其用熱水加溫後使用效果更佳。
2、精製汽油和苯(甲苯、二甲苯)。對樹脂的溶解力比松節油強。
3、乙醇(無水酒精)和甲醇(木醇)。是樹脂的強力溶劑。
4、丙酮和氯仿。能迅速溶解樹脂和油層。美術用品商店出售的清洗劑一般是幾種溶劑混合而成,強溶劑不能單獨使用。
現代油畫多採用樹脂光油,用松節油就能清洗掉。國內老一輩油畫家多使用油質上光油,需要松節油和無水酒精混合使用。而丙酮只有在清洗古代作品時作為添加劑使用。
5、雙氧水。有許多名貴的白色顏料的物質是鉛鹽,在空氣含有微量的硫化氫氣體,當硫化氫遇到鉛離子時,會發生化學反應,生辰接近黑色的固體硫化鉛,使油畫變暗,而雙氧水可以將硫化鉛氧化為白色的硫酸鉛。
Ⅳ 抽象油畫的抽象油畫
流彩抽象油畫是現代抽象油畫剛興起的一個新品種,畫法是用丙烯顏料參水調和,在平整的畫平上流動,技法純熟的畫家能控制流動的走向和色彩和融合,也可以流出類似風景的山水畫,流彩抽象因為其色彩豐富多變,形狀自然且變化多端,很有觀賞價值。
抽象藝術與當代文化的關系一直是批評界關注的核心話題。在西方理論界,除了像羅傑?弗萊、格林柏格等批評家直接從事抽象藝術的批評和實踐外,像邁耶?夏皮羅、梅洛?龐蒂、羅蘭?巴特等藝術史家和哲學家也曾參與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抽象藝術如火如荼的運動中。正是在批評和理論的推動下,抽象藝術早年的前衛反叛性才逐漸被主流藝術的「合法性」所代替,並最終以學院的方式成為了西方主流的藝術形態。相反,中國抽象藝術的發展卻沒有如此幸運,在多種制約的因素中,批評和理論研究的滯後仍是重要的一個原因。從2000年以來,隨著批評界的研究和有關抽象藝術展覽的增多,中國的抽象藝術才重新活躍起來。像高名潞、易英、王林、殷雙喜、王南溟、黃專等批評家都發表了專題性的批評文章,而高名潞、栗憲庭、李旭、劉驍純等都通過策劃一系列的展覽對抽象藝術的多元化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批評家高名潞,他在近三年內所做的大量學術活動和主持的研討會對中國抽象藝術的梳理和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中國當代繪畫的多元格局中,抽象繪畫一直處於邊緣化的地位,長期扮演著「他者」的角色。文革時期如此,新潮時期如此,即使在今天多元化發展的當代藝術情景中也同樣如此。抽象繪畫所遭受的責難是多方面的:官方藝術不能接受它,是因為它與主題先行和歌頌主流意識形態的藝術是相對的;學院藝術不能完全地接納它,是因為抽象繪畫的存在實際上起到了質疑、反叛以從造型、結構、具像寫實、情節敘事為核心的整個學院繪畫模式的合法性;新潮時期的現代主義不能完全地接納它,是因為中國傳統繪畫一直就沒有產生抽象藝術的土壤,抽象繪畫只是對西方抽象藝術的借鑒,只是步西方的後塵,並不具有語言和繪畫觀念的原創性;當代中國主流的「圖像式」繪畫排斥抽象,是藝術家普遍認為抽象繪畫總是在抽象的圖式中耗掉了藝術家的創作熱情,卻對當代文化的建設和中國的現實生活無法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於是,抽象藝術一直是在邊緣的狀態中行進。
實際上,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抽象繪畫的發展一直都有著一個西方抽象藝術的參照系。內因在於,1976年「中國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美術界開始從「文革美術」的窠臼中走出來,擺脫藝術服務於政治和主流意識形態的文化功能,逐漸恢復藝術家的創作自由和重建藝術獨立的本體價值。外因在於,1978年以來,中國政府實施了「改革開放」的經濟發展戰略,伴隨著「解放思想」而來的經濟改革,必然面臨在文化、藝術領域向西方學習。正是在這個語境下,抽象繪畫在中國的產生至少具有了雙重的意義:一是可以恢復藝術家的創作自由,重塑藝術的本體價值。另一個是,由於西方抽象藝術自身所具有的精英主義、個人主義和文化反叛精神,因此,抽象繪畫在中國的出現從一開始也具有了反叛專制、渴望解放、呼喚自由的文化啟蒙色彩。
盡管中國的抽象繪畫有著西方抽象藝術的參照系,但由於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語境的不同,中國的抽象繪畫從其產生之初就具有自身的藝術史價值和獨特的文化現實意義。
80年代初的抽象繪畫很容易便具有了一種新的精神價值——前衛的反叛性。換言之,藝術家選擇抽象繪畫,實際上也意味著選擇了「反叛」。因為,抽象藝術對傳統繪畫模式的背叛,對官方主流審美趣味的拒絕,使抽象藝術增添了一種精神的附加值——反主流的邊緣身份,也正是這種邊緣性的身份增加了抽象藝術的前衛特徵。對於這一時期的抽象繪畫,美術批評家易英的觀點是,「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抽象藝術都不是一個藝術問題,在80年代的中國抽象藝術首先是作為意識形態而產生的。抽象藝術本身是否純粹,抽象藝術的構成與表現,抽象藝術的教育與實踐等等都不重要。」
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美術界進入尋求現代主義和文化現代性建設的高峰階段,史稱「新潮美術」。此時,架上繪畫的多個領域,油畫、水墨、綜合繪畫都出現了大量的抽象性繪畫,而且在語言上已進入了多元化的發展階段,除了有西方以蒙德里安、馬列維奇等為代表的「結構抽象」,以康定斯基、波洛克為代表的「表現性抽象」外,中國的抽象繪畫還廣泛地吸納了「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的語言特徵,真正實現了抽象與表現的大融合。其中具有代表的藝術家有丁乙、余有涵、谷文達、李山、王川、孟祿丁、周春芽、任戩、舒群等。
當然,抽象藝術所體現出來的對文化現代性的追求僅僅是上世紀80年代中國整個文化啟蒙運動的一個分支。隨著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國發生的一系列政治運動和經濟改革,最終,90年代以來的抽象繪畫因當時文化情景的轉變而呈現出新的面貌。
80年代末年代中央美院四畫室走出了當代抽象油畫很有代表性的一代,他們以張方白、韓中人等為領軍人物的新一代抽象油畫家為當代油畫藝術注入了新的元素,同時四畫室在開篇元老聞立鵬、葛鵬仁老師的努力下,不斷為中國油畫藝術領域里創造出更多的富有創造力的抽象藝術家。大約在2000年前後,中國的抽象繪畫開始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2003年,美術批評家高名潞策劃了「極多主義」展
在當代文化的情景中,抽象繪畫的存在意義已經發生了大的改變。它既不同與80年代初的形式反叛,也不同與「新潮美術」對文化現代性的追求,更與90年代全球化背景下尋求本土化的表達沒有直接聯系,相反,在當代多元文化主義的追求中,抽象藝術的核心價值更多的在於一種個人化的表達,以及這種表達對藝術自主性、個體性、獨立性的捍衛。由此,抽象藝術以其多樣的發展形態,如表現性抽象、形式抽象、結構抽象等,以多元化的文化追求,如對個體自由的捍衛、對文化現代性的追求、對全球文化和本土意識的反思等,都共同與中國的當代文化發生了直接的互動,其形態價值和自身的文化意義都應得以澄明和肯定。
Ⅵ 什麼是抽象派的油畫,怎麼欣賞
抽象油畫(AbstractPainting)是泛指二十世紀想脫離「模仿自然」的繪畫風格而言,包含多種流派,並非某一個派別的名稱。
抽象繪畫的形成是經過長期持續演進而來的。但無論其派別如何,其共同的特質都在於嘗試打破繪畫必須模仿自然的傳統觀念。1930年代和二次大戰以後,由抽象觀念衍生的各種形式,成為二十世紀最流行、最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抽象繪畫是以直覺和想像力為創作的出發點,排斥任何具有象徵性、文學性、說明性的表現手法,僅將造形和色彩加以綜合、組織在畫面上。因此抽象繪畫呈現出來的純粹形色,有類似於音樂之處。 抽象繪畫的發展趨勢,大致可分為:﹝一﹞幾何抽象﹝或稱冷的抽象﹞。這是以塞尚的理論為出發點,經立體主義、構成主義、新造形主義....,而發展出來。其特色為帶有幾何學的傾向。這個畫派可以蒙德里安(Mondrian)為代表。﹝二﹞抒情抽象﹝或稱熱的抽象﹞。這是以高更的藝術理念為出發點,經野獸派、表現主義發展出來,帶有浪漫的傾向。這個畫派可以康丁斯基﹝Kandinsky﹞為代表。
實際上,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抽象繪畫的發展一直都有著一個西方抽象藝術的參照系。內因在於,1976年「中國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美術界開始從「文革美術」的窠臼中走出來,擺脫藝術服務於政治和主流意識形態的文化功能,逐漸恢復藝術家的創作自由和重建藝術獨立的本體價值。外因在於,1978年以來,中國政府實施了「改革開放」的經濟發展戰略,伴隨著「解放思想」而來的經濟改革,必然面臨在文化、藝術領域向西方學習。正是在這個語境下,抽象繪畫在中國的產生至少具有了雙重的意義:一是可以恢復藝術家的創作自由,重塑藝術的本體價值。另一個是,由於西方抽象藝術自身所具有的精英主義、個人主義和文化反叛精神,因此,抽象繪畫在中國的出現從一開始也具有了反叛專制、渴望解放、呼喚自由的文化啟蒙色彩。
Ⅶ 西方油畫的抽象主義
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又稱抽象主義,或抽象派。
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最能顯示這一風格在觀念上和手法上的特徵
羅伯特·馬瑟韋爾(Robert Motherwell)可算作抽象表現派運動的組織者,他是一位學識豐富、精力充沛的藝術家。
弗朗茲·克蘭(Franz Kline)的作品也是如波洛克一樣屬於動態性的。(美術書上說他最初也是一位具象化家,作品《尼金斯基》)
阿德·萊因哈特(Ad Reinhardt)在30年代末就開始用幾何形和矩形作構圖試驗
康定斯基
另一支重要的表現主義流派是俄羅斯畫家康定斯基同馬爾克1911年創立的「青騎士」畫會。他的油畫《即興31》挺有名的。是他「發現」抽象的,抽象藝術也是由此誕生的。
蒙德里安
荷蘭著名的現代藝術家。(作品《紅樹》《開花的蘋果樹》,《灰樹》)
還有一些,戈特利布《符號》,米羅《藍色上帝》,馬列維,考爾德
馬列維奇《白上白》
美術類型分三類:①具象藝術(能看得懂的,真實再現客觀世界)
②意象藝術(似懂非懂,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
③抽象藝術(完全看不懂的。)
本人學識有限,希望對你有幫助
Ⅷ 什麼是抽象油畫
定義上邊說了 我給你說說代表畫家吧
你可以看看他們的畫 就了解抽象派了
代表畫家
康丁斯基(W.Kandinsky,1866~94),抒情抽象派代表畫家,「抽象繪畫之父」,曾是德國表現主義團體「藍騎士」的領導者。代表作《構成第四號(戰爭)》(1911,杜塞爾夫萊茵河西發里亞藝品收藏室)、《構成第七號習作》(1913,莫斯科Tretyakov畫廊)、《光之間·第599號》。
蒙德里安(P.Mondrian,1872~1944),幾何抽象派代表畫家,在平面上把橫線和豎線加以結合,形成直角或長方形,並在其中安排紅、黃、藍三原色,但有時也用灰色,是荷蘭風格派(deStijl)的主將,代表作《黃與藍的構成》(1929)、《百老匯爵士樂》(1942~43,紐約現代美術館)。
馬列維奇(K.C.Malevich,1878~1935),俄國構成主義倡導者,也是幾何抽象派畫家,代表作《飛機起飛》(1915,紐約現代美術館)、《青色三角形與黑色長方形》(1915)。
庫波卡(F.Kupka1871~1957),捷克畫家。運用色彩理論和音樂式和諧造成獨特的幾何風格,例如《繪圖構成主題二》(1911~12,華盛頓國家畫廊)、《垂直線語系習作》(1911)。
克利(P.Klee,1879~1940),瑞士畫家。運用色彩調和及抽象的手法,創作了許多含有哲理性和富稚拙趣味的作品,例如:《金魚》(1925,油彩加水彩,紙裱在卡紙板上,48.5×68.5cm,漢堡美術館)、《幹道與支道》(1929,油畫,布,83×76cm,科隆,里伯爾茲美術館)、《死與火》(1940,油畫,83×67cm,科隆,里伯爾茲美術館)
Ⅸ 世界上那些著名畫家擅長抽象主義
最具代表性的是 :
康定斯基(W.Kandinsky,1866~94),抒情抽象派代表畫家,出生於俄羅斯的畫家和美術理論家。曾是德國表現主義團體「藍騎士」的領導者。代表作《構成第四號(戰爭)》(1911,杜塞爾夫萊茵河西發里亞藝品收藏室)、《構成第七號習作》(1913,莫斯科Tretyakov畫廊)、《光之間·第599號》。他的《論藝術的精神》、《關於形式問題》、《點、線到面》、《論具體藝術》等論文,都是抽象藝術的經典著作,是現代抽象藝術的啟示錄。
蒙德里安(P.Mondrian,1872~1944),幾何抽象派代表,荷蘭畫家,在平面上把橫線和豎線加以結合,形成直角或長方形,並在其中安排紅、黃、藍三原色,但有時也用灰色,是荷蘭風格派(deStijl)的主將,代表作《黃與藍的構成》(1929)、《百老匯爵士樂》(1942~43,紐約現代美術館)。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
羅伯特·馬瑟韋爾(Robert Motherwell1915-1991年)可算作抽象表現派運動的組織者,美國畫家。他以抽象表現主義繪畫以及有關現代藝術的論著而著名。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一個系列畫,稱作《西班牙共和國輓歌》,以有機形狀和深色為特點。其它作品,如 《開放》系列,充滿了大塊的暖色調。
弗朗茲·克蘭(Franz Kline)代表作《米歇·C》是力量和強壯的象徵。
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代表之作《薰衣草之霧》
羅伯特·馬瑟韋爾(Robert Motherwell)最為著名的作品是名為「西班牙共和國輓歌」的系列作品。
Ⅹ 抽象表現主義的代表畫家都有誰
★:畢加索(Pablo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畫家、雕塑家。法國共產黨黨員。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他於1907年創作的《亞威農少女》是第一張被認為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名傑作。它不僅標志著畢加索個人藝術歷程中的重大轉折,而且也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發了立體主義運動的誕生。這幅畫在以後的十幾年中竟使法國的立體主義繪畫得到空前的發展,甚至還波及到芭蕾舞、舞台設計、文學、音樂等其他領域。代表作品《鬥牛士》,《格爾尼卡》,《和平鴿》,《夢》,《亞威農少女》
★:康丁斯基(W.Kandinsky,1866~1944),抒情抽象派代表畫家,曾是德國表現主義團體「藍騎士」的領導者。代表作《構成第四號(戰爭)》(1911,杜塞爾夫萊茵河西發里亞藝品收藏室)、《構成第七號習作》(1913,莫斯科Tretyakov畫廊)。
★:蒙德里安(P.Mondrian,1872~1944),幾何抽象派代表畫家,在平面上把橫線和豎線加以結合,形成直角或長方形,並在其中安排紅、黃、藍三原色,但有時也用灰色,是荷蘭風格派(deStijl)的主將,代表作《黃與藍的構成》(1929)、《百老匯爵士樂》(1942~43,紐約現代美術館)。
★:馬列維奇(K.C.Malevich,1878~1935),俄國構成主義倡導者,也是幾何抽象派畫家,代表作《飛機起飛》(1915,紐約現代美術館)、《青色三角形與黑色長方形》(1915)。
★:庫波卡(F.Kupka1871~1957),捷克畫家。運用色彩理論和音樂式和諧造成獨特的幾何風格,例如《繪圖構成主題二》(1911~12,華盛頓國家畫廊)、《垂直線語系習作》(1911)。
★:克利(P.Klee,1879~1940),瑞士畫家。運用色彩調和及抽象的手法,創作了許多含有哲理性和富稚拙趣味的作品,例如:《金魚》(1925,油彩加水彩,紙裱在卡紙板上,48.5×68.5cm,漢堡美術館)、《幹道與支道》(1929,油畫,布,83×76cm,科隆,里伯爾茲美術館)、《死與火》(1940,油畫,83×67cm,科隆,里伯爾茲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