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古蘭經的故事創造世界

古蘭經的故事創造世界

發布時間:2021-08-07 17:48:52

A. 佛,道,基督,伊斯蘭教分別是如何描述宇宙的起源的

沒有什麼比圖更為直觀的了。

如同卡巴拉是基督教的密教,蘇菲教則是伊斯蘭教的密教。印度教充滿理論,而蘇菲教則保留著許多宗教的實踐。蘇菲教的旋轉舞聞名世界。當一個人以自己為軸心旋轉,他用自己的身體體會與世界的融合。關於創世,蘇菲教稱之為「光輝的射線」,也就是「創世射線」,用音律來表示,是從最高的音符跨越到最低的音符,星體和生物就在這下降的音律中被創造,這就是演化的過程。而音符中又包含音符。迄今為止,像月亮這樣的行星的衛星,是創世的最底端。而人類,就是地球這個音階內部的音階【自然王國】的音階【有機物】的音階【人類】。

B. 誰能告訴我一個伊斯蘭教的神話故事么

:《阿丹》、《阿丹下凡》、《阿丹與好娃》、《阿丹與海爾瑪》、《人祖阿丹》;自然斗爭神話也有5篇:《阿丹與火神》、《瑪乃與木薩》、《插龍牌》、《李郎降龍》、《太陽的回答》

C. 伊斯蘭教對人類誕生的解釋

伊斯蘭教信奉的主宰是真主阿拉。真主阿拉創造了阿丹聖人,也就是人們所所的亞當。

伊斯蘭教相信《古蘭經》的原文在世界未創造之先早已存在天國,後由天使加百列(Gabriel) 啟示穆罕默德才傳至世間。穆罕默德從第一次得到啟示(穆罕默德被安拉委為先知)到逝世的二十二年兩個月又二十二天中,神的「教誨」逐節逐章不斷地賜下來,由他口傳給門徒。

伊斯蘭教的信仰主要包括理論和實踐兩個部分。理論部分包括信仰(伊瑪尼),即:信安拉、信天使、信經典、信先知、信後世、信前定(簡稱「六大信仰」)。

實踐部分包括伊斯蘭教徒必須遵行的善功和五項宗教功課(簡稱「五功」)。所謂的五功即念「清真言」、禮拜、齋戒、天課、朝覲,簡稱「念、禮、齋、課、朝」。

(3)古蘭經的故事創造世界擴展閱讀

五功

伊斯蘭教學者根據《古蘭經》內容,將五項基本功課概括為:念、禮、齋、課、朝。

1、念功:信仰的確認。即念清真言(al-Kalimah al-Tayyibah)。「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這是信仰的表白(即:「作證」)。當眾表白一次,名義上就是一名穆斯林了。

2、禮功:信仰的支柱。每日五次禮拜,每周一次的聚禮拜(即主麻拜),一年兩次的會禮拜(即古爾邦節和開齋節的禮拜)。禮功是督促穆斯林堅守正道,對自己過錯加以反省,避免犯罪,給社會減少不安定因素,為人類和平共處提供條件。

3、齋功:寡慾清心,以近真主。即成年的穆斯林在伊斯蘭教歷的萊麥丹月「回歷九月」,白晝戒飲、食和房事一個月。黎明前而食,日落後方開。但封齋有困難者,如病人、年老體弱者和出門旅行者、孕婦和哺乳者可以暫免,或過時再補,或納一定的濟品施捨。

4、課功:課以潔物。也稱天課,是伊斯蘭對佔有一定財力的穆斯林規定的一種功修。伊斯蘭認為,財富是真主所賜,富裕者有義務從自己所擁有的財富中,拿出一定份額,用於濟貧和慈善事業。

5、朝功:復命歸真。是指穆斯林在規定的時間內,前往麥加履行的一系列功課活動的總稱。 教歷的每年12月8 - 10日為法定的朝覲日期(即正朝)。在此時間外去瞻仰麥加天房稱為「歐姆爾」(即「副朝」)。

D. 是誰創造了人類

大多數人都屬於無神論者,也是中國的從古到今的這種教育形勢有關,世界上有四大宗教…**教,猶太教,伊斯蘭教,佛教…除了佛教外…其它三門宗教都屬於天啟宗教!所謂天啟:就是由造物主所創下的宗教,而不是人為創造的宗教…這三大宗教其實本身是一個宗教…造物主先派遣先知去教導人類…先有了尤太教,後因先知死亡…民族的人遍篡改經典…後又派遣先知教導人有了**教…後面由於耶穌死亡,也被後人把《聖經》篡改成為現在的《舊約》和《新約》為什麼兩本經典卻不同呢?正因為是人為修改的…所以現在出版的《聖經》都沒有相同的…最後偉大造物主派遣穆罕默德教導人類…就有了伊斯蘭教…這位使者是個文忙…但他留給世人的《古蘭經》確是真主的皇言…並沒有加其內容或減內容…其實關於有沒有造物主你可以參悟很多東西…這個星球,乃至整個宇宙…有個創造者…若是沒有星球就不會這么有規律的運轉…推薦你們看幾本書《從穆罕默德看伊斯蘭教》和《伊斯蘭的奇跡》《古蘭經的奇跡》這三本書可以在網路上找到…世界不可能無中生有… 為什麼人類永遠都不能發明出來永動機呢?就是因為它沒有什麼去支撐…可是又為什麼地球和各個星球都能永恆不變的向著一個規律運動呢?這就是偉大造物主的安排… 還有,現在科學家所發現的一些現象,早在古蘭經中就已經記錄過了…象現在發現的雌蜘蛛才能織網…古蘭經中早已經記錄了…無神論者一直認為人是由猿進化來的…可大家又有沒有想過,要是猿能進化,現在世上就不會有猿類…古蘭經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就說過,人是真主用水和土創造的…現在科學家以發現人和猿都有本質的區別…人的體內的成份很土壤成份相似到百分之九十七…這又說明什麼?

E. 伊斯蘭神話體系

伊斯蘭」一詞在阿拉伯語中原意為「順從」。穆罕默德宣稱,世界上只有一個神——安拉,他是世界的創造者和人的創造者.
http://ke..com/view/58463.htm

安拉(真主)是伊斯蘭教所信仰的創造宇宙萬物的獨一主宰的名稱。音譯安拉。通用漢語的穆斯林因其為唯一真實的主宰而稱真主。通用突厥語,波斯語和烏爾都語的穆斯林稱「胡達」」(意為「自有者」)。至於安拉一詞的來源,一說是古代閃米特人對造物主的尊稱;一說是由阿拉伯語中意為神的Ilah加冠詞a1組合而成的。表示專門受到崇拜的至尊的美名。根據《古蘭經》記述,伊斯蘭教興起前,一部分阿拉伯人和「有經人」(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都用安拉一詞稱呼所信奉的最高神,他們相信安拉是「天地的創造者,日月星辰的支配者」,是「人類生計的賜予者,災難的解救者」。但他們在信仰和崇拜安拉的同時,還為安拉樹立了名目不同的配神,並加以崇拜。 伊斯蘭教認為:正確的宗教信仰來自於宇宙最高的實在--造物主(安拉)的啟示。所以摒棄眾多蕪雜無用的虛無神靈,獨尊安拉為天地間唯一的最高主宰。
伊斯蘭教興起時,先知穆罕默德根據啟示宣布「你們所應當崇拜的是唯一的受崇拜者」「除他外,絕無應受崇拜的」,否定了當時人們除安拉之外所崇信的所有神像和聖物的神性,肯定了安拉是創造並主宰宇宙萬物的唯一真宰。並通過宣布啟示,向人們指出,安拉是天地萬物的創造者,是絕對獨一的,「既無匹配」,「又無對手」,「也無子嗣」,「既不生物,也非物所生」,「任何東西都不與他相似」,並說:「除真主外,假若天地間還有許多神明,那麼,天地必定破壞了」。故相信安拉的唯一是伊斯蘭教信仰的核心和基礎。還說安拉「前無始,後無終,是表(極顯著的),也是里(極隱微的)」,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聽、無所不能、洞察一切的,一切大權均屬他有,天地萬物皆是他存在和偉大的「跡象」,「萬物皆朽滅,唯安拉的本體則永存不滅」。一切美好的贊頌皆歸於他,他有許多美好的名稱,可用安拉、「拉赫曼」(大仁者)或其他美好的名字稱呼他。
《古蘭經》簡明概述是:真主是最高的實在,唯一的真宰,最高的養育者、盟誓和契約的監督者、萬物的創造主,他自有自在,無始無終,永恆,無形無相,至仁至慈,賞善罰惡,本然自立,無所不能,超絕時空而又無所不在 ,絕對徹底獨一,無偶,全知全能,,同時又威嚴無比,善惡必報,清算神速。早期經文以至仁主最常用。尊崇真主獨一無偶,是伊斯蘭教信仰的核心。絕對順服真主的意志,是伊斯蘭教的基本要求。這種朴實的一神信仰,正是伊斯蘭教主要的精神力量所在。
後來伊斯蘭教教義學家們根據《古蘭經》和《聖訓》中有關對安拉的表述,對安拉的認識更加系統化。他們提出安拉是本體存在者,而不是抽象的概念,更不是人們的主觀臆想,人們的理智和思維只是達到認識安拉的一種媒介。安拉創造了萬物,而又超絕於萬物,不依賴於萬物,不受任何限制和制約而主宰「眾世界」,小則如人類世界、精靈世界、動物世界、植物世界,大則如宇宙變化、天體銀河系統的運行等。不論是宏觀世界或微觀世界、物質世界或精神世界,均在安拉的意志與掌握之中。安拉造化了人類,賦予人類以理智,使之具有思維、判斷與行為的自由,人類的一切也超不出安拉的旨意和予定。因而伊斯蘭教要求人們不僅要順從安拉的旨意,應相信他的仁慈和對人類的恩德而感激他,崇拜他,同時要相信他的威嚴和懲罰而敬畏他,對他的命令和禁誡不能違反。
在表達獨一無二安拉本體的德性上,任何語言都有局限性,安拉選用阿拉伯文降示經典,使認主獨一的信仰只有阿拉伯表達得最准確、最優美。任何其它語言的翻譯都不能真正表達原來的准確意思,例如中文把「安拉」翻譯成傳統習語詞:「真主」、「君主」、「主宰」、「神明」和「獨一無二」。任何語種的翻譯詞都是那個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載體,具有某些不純凈的語義學色彩,所以造成對阿拉伯文「安拉」的不純潔的詞語概念。「安拉」可以翻譯成獨一無二的真主,但不是哲學上的抽象概念,如因果、無極或先驗,也不是漢語中代表大自然的「皇天後土」或「天尊地卑」。其次,世界上任何獨一無二的東西都不是絕對孤立和自存、自主、自立、自我的完美實體,而安拉不受任何實物的牽連和構成。第三,人類思維中任何東西,不論具體物品,或抽象的時間,都有始有終,而安拉是無始無終,無邊際,無限制,是人們難以想像的極大和細微,無法描述的永恆。第四,人類所能看到或想像的東西都有一個「質」的思維概念,是人類思維的局限,所以,安拉是超絕萬物的,是超絕人們思維想像的,是超絕人類「言之有物」的語言所能表達的。
以後在教義學的發展中,穆爾太齊賴派反對以象徵主義理解真主的擬人派和肉身派,運用理性思辨的方法,強調安拉本體和屬性的統一,主張《古蘭經》並非無始永恆,而是受造之作;堅持安拉絕對公正,主張人有意志自由,應對自身行為負責。正統派堅持安拉無始永恆和超絕萬物,主張安拉獨一和眾多屬性並存,承認知覺、能力、生活、聽覺、意志、創造和言語為最基本的無始屬性;《古蘭經》作為安拉的言語,為非造和無始的屬性;強調安拉是人類一切行為的創造者,在絕對前定的前提下人有相對的意志自由;對於擬人化表述的經文,採用只接受不深究的信條。因為古蘭經說:他降示你這部經典,其中有許多明確的節文,是全經的基本;還有別的許多隱微的節文。心存邪念的人,遵從隱微的節文,企圖淆惑人心,探求經義的究竟。只有真主和學問文精通的人才知道經義的究竟。他們說:「我們已確信它,明確的和隱微的,都是從我們的主那裡降示的。惟有理智的人,才會覺悟(3:7)。蘇非派以與真安拉合一為精神修煉的目的,對安拉獨一作「除安拉外,無物存在」的解釋,認為唯有安拉是真實存在,世界萬物只是安拉的自顯和外化,由獨一發展為「存在的單一」。伊斯蘭現代主義為與現代科學和理性相協調,在堅持安拉獨一的同時,強調其賦予人的能動性和意志自由,鼓勵通過探索自然的奧秘去認識安拉的萬能和完美。
中國清代伊斯蘭教學者劉智按照蘇菲主義哲學觀點,作了如下表述:安拉乃「冥冥不可得而見之中的真一」,「隱然無象,確然實有」,「其本然有體有用有為。寂然無著謂之體,其覺察無遺者謂之曰用,其分數不爽者謂之曰為」;「體立於二氣未肇之先,用著於萬象既形之後」,「其體,隱寂難知;其用,微妙難測;其為,則依稀可見也」。安拉不單是「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綱維數理,掌握天人」的皇皇主宰,而且是「天地人物之本原」,「主萬化而不化,莫非其化;妙萬跡,而無跡,孰非其跡」,「作焉而不待,化焉而不窮,育焉而不遺,予焉而不竭」;是「一切理氣之所資始,亦一切理氣之歸宿」。「所謂盡人合天者合於此也,所謂歸根復命者,復於此也」。有些伊斯蘭教的神哲學家也稱安拉為「第一因」、「本來當有者」、「絕對存在」或「絕對真理」,而將安拉的旨意稱之為「自然規律」等。

http://ke..com/view/58463.htm

F. 伊斯蘭對世界文明的貢獻有哪些

現代科學的基礎全部都是伊斯蘭整出來的,咖啡是伊斯蘭傳播出去的的,太多的歐洲珍貴專文獻是由伊斯蘭保存的屬,阿拉伯數字是由伊斯蘭加工並傳播的,天文學,醫葯學,數學,科學,現代學術各方面的關鍵性進步都是在伊斯蘭的黃金時代完成的,代數是穆斯林發明的,牙膏,洗發精,肥皂是穆斯林發明的,世界上第一所大學是伊斯蘭開的,還有太多數不完的例子。不過穆斯林這群逼還偷了中國的造紙術。
對了,又想起來一些,伊斯蘭的發明還有尿酸,蒸餾器之類的,另外伊斯蘭改造了當時用來記算時間的星盤,有一個穆斯林出過一本外科手術網路全書,給歐洲用了五百年,另外還有光學的重大發現全部來自伊斯蘭,諸如光線反射,人眼是通過光線照到物體後的反射來觀測物體的這個理論就是來自穆斯林的。另外,伊斯蘭發明的魯特琴還是小提琴的始祖,穆斯林還對當時已知的所有星球進行了觀測和記錄。哦對了還有一個,人道主義是來自伊斯蘭的。

G. 「伊斯蘭世界創造過輝煌的文明」嗎

創造過,但不代表現在他們就是正確的
古代的伊斯蘭文明是一個非常輝煌、偉大的文明,這是一個對全世界都有著非常巨大的影響力的一個文明,希望大家不要只是一味地排斥。

歷史上的伊斯蘭文明曾經有過兩個輝煌時期,首先的一個是復興伊斯蘭教, 統一阿拉伯半島, 建立了統一的一個伊斯蘭政權的先知穆罕默德的時期,這一時期分崩離析的阿拉伯半島終於建立的了一個統一的伊斯蘭政權,這在阿拉伯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時期。

就在這一刻所有的阿拉伯人有了一個共同的信仰那就是伊斯蘭教,都有了一個共同的神,真主安拉。

接下來的時間里統一了的阿拉伯政權不斷的擴充融合,漸漸地一個橫跨歐亞非的大一統的阿拉伯帝國誕生了,通過巨大的版圖阿拉伯人積極的對外的貿易交流和戰爭輸出,這段時間里阿拉伯人將伊斯蘭的文化瘋狂的輻射向周邊的所有國家,什麼波斯、非洲、突厥甚至連印度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一點影響。

阿拉伯王國鼎盛的時候在世界上的影響力空前的巨大,什麼文化、理學、醫學均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還有就是阿拉伯人是會航海的,他們經常通過海上的商道和印度洋沿岸的國家進行貿易,至於最遠到過哪裡尚無太多的記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阿拉伯人很早就會航海術,最好的證明就是他們將世界各地收集過來的傳說故事匯聚成了一本故事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一千零一夜》。

這個時期的阿拉伯非常的輝煌,無數的阿拉伯商人經商於世界各處,不得不承認阿拉伯的商人非常厲害,這些偉大的商人們在交了貿易中也將阿拉伯半島的先進文化帶到了世界各地,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伊斯蘭文明的傳播和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所以現在的世界上阿拉伯語一直是一門相當大的語言,幾乎可以肯定的說這絕不只是因為阿拉伯人征服過很多地方,還有很多人是自願學的,因為這個時候的阿拉伯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

伊斯蘭文明的第一個輝煌時期完完全全都是由阿拉伯人自己發揚和創造的,阿拉伯人在這一時期創造了伊斯蘭教並將其發揚到了所有當時所有的大的國家和地區,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講這都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或許是伊斯蘭文化本來就適合游牧民族吧,伊斯蘭文明的第二個輝煌也是由一個游牧民族創造的,那就是突厥人(土耳其人)建立的奧斯曼帝國。

突厥人戰敗後一路西退,最終來到了阿拉伯地區,既來之則安之於是突厥人就在這里定居下來了,當然也不可能就只是這么傻愣愣的呆著什麼都不幹,突厥人畢竟是外來的人,所以他們很害怕阿拉伯人,於是他們從內部不斷的滲透,9世紀中葉後,突厥人逐漸取得權勢,阿拔斯王朝進入分裂和衰落時期。突厥將領握有軍權,專橫跋扈,任意廢立甚至殺害哈里發。

8世紀70~80年代的蒙面人起義、816~837年的巴貝克起義和869~883年的辛吉起義,給阿拔斯王朝以沉重的打擊。到10世紀中葉,王朝實際統治區域僅限於巴格達及其周圍地區。1055年塞爾柱突厥人佔領巴格達,哈里發失去了一切世俗權力,只保留了宗教領袖的地位。1258年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率領蒙古軍隊攻陷巴格達,殺死哈里發,阿拉伯帝國遂亡。
在東西合璧的兩個強大游牧民族的夾擊下曾經輝煌至極的阿拉伯帝國徹底宣告滅亡,從那以後阿拉伯半島上再也沒有出現過一個真正大一統的政權,但是在伊斯蘭世界裡將阿拉伯取而代之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不但繼承了昔日阿拉伯帝國的榮光,也將伊斯蘭文明推到一個空前的高度

H. 為什麼默罕默德不識字,還能創造伊斯蘭教

最核心的原因還是穆罕穆德利用古代科技不發達造成的封建迷信,通過帶天立言的方式創造了伊斯蘭教。其實這種方式在中國古代用的非常多,比如最著名的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的時候就運用了這種方式和方法。

所以穆罕穆德在創建伊斯蘭教的時候常常說自己是安拉附體,在講話的時候渾身顫抖,滿頭冒汗。然後將自己要說的話,和自己要制定的規則口述出來,而身邊的人負責記錄和記載這些事。這一點可以從古蘭經中輕松地看出來,因為筆者翻看的時候發現了大量經文的開頭都是「你說:」。

雖然穆罕穆德的文化水平有限,但是他從小開始打工謀生,歷盡了人間的苦楚和艱難,總結出了非常多的道理。而且穆罕穆德為人樂善好施。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他能創立一整個宗教了。

I. 伊斯蘭教的創始人是誰

公元7世紀時,在地中海東岸和南岸的廣大地區,伊斯蘭文明崛起,從而給這個地區統一的基督教體制帶來了新的對抗因素。

「伊斯蘭」的意思是順從。伊斯蘭教是由「先知」穆罕默德(公元570—632年)創始的、信奉全能的真主安拉的「一神教」。穆罕默德生於麥加,以麥地那為傳教的中心,《古蘭經》(意為「誦讀的經文」)是伊斯蘭教的最高法典。齋戒、誦經、禮拜、朝聖等,都是他們的修煉形式。其寺院在中國稱為「清真寺」(「清」為清凈,「真」為唯一),是伊斯蘭建築藝術的結晶。

伊斯蘭教最初主要在貧困而缺乏文化的阿拉伯游牧民族如貝都印人中間得到傳播,反映了阿拉伯民族要求進一步實現政治上的統一和形成集權國家的迫切願望。穆罕默德在世之日,就致力於建立以伊斯蘭教為最高信仰的統一的阿拉伯帝國。他的形象被描繪為一手拿《古蘭經》、一手持劍的英雄,意味著信仰與征服。在他死後的50年間,歷屆哈里發(阿拉伯政教合一的領袖,意為「繼承人」)不斷向外擴張,他們從拜占廷帝國奪取了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把拜占廷式的基督教教堂改造成為清真寺,征服伊朗高原,擊敗波斯的薩珊朝(中國古籍稱「安息國」),在烏瑪雅德朝(公元661—750年)進一步擴張,向東深入中亞地區,占據阿富汗和印度北部,並一度威脅中國西部邊境,唐史稱之為「大食國」。向西進入非洲,沿埃及、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越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西班牙(公元711年),從而踏上了歐洲的領土。

烏瑪雅德王朝建都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在那裡建造了宮殿和清真寺。後來,阿巴斯王朝(公元750—1258年)遷都於今伊拉克的首都巴格達,在這里興建的宮殿和寺院,明顯地受到薩珊朝波斯藝術的影響。阿巴斯朝阿拉伯王國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是伊斯蘭建築和繪畫藝術的黃金時代。

清真寺在建築方面,伊斯蘭世界突出的貢獻是清真寺。它通常由長長的柱廊、舉行凈身儀式的水池和寬廣的正廳組成。還有一個或幾個尖塔,阿訇站在塔頂按時呼喚教徒們舉行禮拜儀式。這樣的設計是按照宗教儀式的要求產生的。

清真寺,作為伊斯蘭特有的建築形式,其特徵有兩方面:第一是構造上的特徵,即從建築的角度講,它具有簡朴、輕便、合理的特點,它的有效空間很大,幾乎沒有什麼多餘的東西,馬蹄形的尖頭拱門是伊斯蘭建築特有的樣子,它合理地分散了上部結構的壓力,中央教堂的圓頂是向拜占廷建築學來的,但清真寺的圓頂多以木構架做骨骼,以減輕頂部的重量。第二是藝術上的特徵,即從藝術風格上講,它也有自己的特色,清真寺內沒有祭壇,沒有聖像,更沒有關於真主和先知的生平故事繪畫。他們這種反對偶像崇拜的傳統,曾經影響過拜占廷帝國的偶像破壞運動。由於這個原因,清真寺內的裝飾多是變形的圖案裝飾,絕大部分是幾何形和花草圖案。色調大部分是冷色調,明朗清凈,與炎熱的沙漠景觀形成強烈的對照。

早期的清真寺在小亞細亞一帶是以羅馬的巴雪利卡式教堂改建的,沒有什麼獨立的特點。到烏瑪雅德朝,在大馬士革、麥地那、依爾撒拉姆、阿勒頗及富斯塔特(即今日之開羅),建造了不少清真寺,其中最壯麗的,是公元691年在耶路撒冷所建的有「石頭圓頂」的奧瑪爾哈清真寺。它的八角形正廳,是以拜占廷建築為榜樣建造的。另一個傑出的作品是大馬士革的大清真寺,它建於公元705—711年,有一連三個主廳,拱門是半圓形的。

耶路撒冷的石頭清真寺以色列耶路撒冷大馬士革的大清真寺敘利亞大馬士革阿巴斯朝是清真寺建築的繁榮時代,從突尼西亞的魁拉旺清真寺、開羅的蘇哈桑清真寺(公元877—879年),到遙遠的土耳其邊境撒馬拉城現已成為廢墟的清真寺,均為阿巴斯朝所建。阿巴斯朝清真寺的特徵,是尖頂圓拱的出現和螺旋形尖塔的採用,它們都是進一步解決承重問題的需要。

拜占廷帝國消亡後,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征服了君士坦丁堡,1453年改名為伊斯坦布爾(伊斯蘭之城)。1609—1617年,遵照阿胡米特蘇丹的旨意,在已經改為清真寺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旁邊,修建了著名的「藍色清真寺」。

蘇丹哈桑清真寺埃及開羅16世紀時,薩瓦維德朝在波斯地區興建了許多重要的清真寺。其中以伊斯法罕有綠色烏釉尖頂穹窿的大清真寺最為出色,被伊斯蘭世界贊譽為「清真寺之王」。

在西班牙地區,最早的清真寺建於公元785年,它的高大正面布滿西班牙風格的抽象裝飾圖案。正廳擁有10排列柱,開創了使用雙重拱券式立柱的先例,在面向聖地麥加的壁龕上,雕刻著精緻的抽象圖案,可以看出明顯地受到拜占廷鑲嵌藝術的影響。同樣的結構也應用於托勒多的有9個圓頂的清真寺,這個清真寺後來又改成了基督教堂。

西班牙南部地區12世紀時是阿拉伯阿爾摩拉維德王朝的轄地,在科爾多瓦、塞維利亞和格拉納塔等地,興建了許多水平很高的清真寺,科爾多瓦大清真寺的拱柱西班牙科爾多瓦如1171年建成的科爾多瓦大清真寺,通體布滿弧形線條組成的連續圖案,是伊斯蘭藝術與西班牙摩爾人的藝術互相滲透的範例。在格拉納塔,作為伊斯蘭對抗基督教征服的最後一塊領地,留下了納爾茲朝(公元1232—1492年)的無數藝術品,最著名的是14世紀的阿爾亨布拉宮殿,它具有堪稱尖端的伊斯蘭裝飾圖案,在南國的陽光下放出耀眼的光輝。這是一座富有傳奇色彩的阿拉伯宮殿,被人們以克里特迷宮相稱,分為「米諾牛之宮」與「獅子之宮」兩個有柱廊環繞的宮殿。中間是「獅子噴泉」,三者處於一條軸線上。這兩個宮室和塔樓,外觀均纖細輕盈,內部裝飾華麗而又明朗。此外還有「兩姐妹之室」中的蜂房式天花板、「諸王之廳」中鍾乳形飾板,都具有特殊的美,是阿拉伯藝術最高水平的代表。

阿爾亨布拉宮西班牙格拉納達阿爾亨布拉宮的迴廊西班牙格拉納達西班牙的伊斯蘭統治以1492年格拉納塔為基督教徒所收復而告結束,但伊斯蘭風格的建築和裝飾風格,在西班牙仍影響很深。

裝飾藝術伊斯蘭教義不允許表現人物和動物,所以雕刻和繪畫的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結果,伊斯蘭藝術家們在工藝美術領域中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了各種美妙的裝飾圖案。線條的疏密曲直、色彩的微妙變化,組成和諧優美的節奏,這是伊斯蘭藝術家對世界藝術寶庫的偉大貢獻。

大馬士革大清真寺嵌瓷壁畫敘利亞大馬士革伊斯蘭工藝匠師們在圖案創造中表現出他們無限的創造才能。從單獨的幾何紋樣到復雜龐大的建築裝飾,有連續、間隔、穿插,自由發揮,揮灑自如。圖案組織是那樣嚴密,而運用起來又如此輕松。加上那回曲的阿拉伯文字穿插,直線和曲線的幾何紋樣、纏綿不斷的蔓草花葉……,流暢、舒展,進止自如,充分說明阿拉伯藝術家使用線條的才能。

伊斯蘭美術的裝飾風格,在聖、俗諸方面均得到巧妙的應用。建築上的彩釉磚面裝飾、嵌瓷壁畫、大理石或木雕細工、織毯、刺綉、首飾、服裝……各方面都呈現這種風格。特別是那種垂幛式的裝飾紋樣,其構圖如同倒掛的鍾乳石一般,在歐洲的華麗宮廷里也得到了應用。

金銀細工和陶瓷方面,匠師們創造了各種秀美造型的銅或銀制的壺、罐、酒杯、盤子等等。陶瓷造型豐富,色釉質量高超,尤其是青花釉的發展,在以瓷器發源地著稱的中國亦不遜色。織毯方面,阿拉伯工匠的產品,以「波斯地毯」的名聲,遠銷世界各地。

細密畫公元1258年,阿巴斯朝滅亡後,不準描繪人物動物的禁令有所放鬆。這時,出現了附屬於伊斯蘭傳奇文學作品的細密畫插圖藝術。畫面色彩豐富,形象和構圖體現出寫實與想像的巧妙結合。透視法則也是按照東方的習慣自由細密畫抄本插圖倫敦國會圖書館處理的。巴格達是出產細密畫的中心。14世紀時,在波斯地區的大不里士,也出現了水平很高的作品,13世紀時成吉思汗率蒙古人西下,帶來中國文明,阿拉伯細密畫家們興致勃勃地從中國繪畫中學到了東方手法。例如風景中的山川和樹木畫法,往往都歸納為幾種簡練的筆法。

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公元1290—1922年),是伊斯蘭世界最後的光榮篇章。13世紀奧斯曼從土耳其南下的時候,埃及的阿拉伯馬姆魯克王朝尚在強盛中,他們在開羅建造了豪華的巴桑蘇丹的清真寺。1453年奧斯曼帝國征服拜占廷,再度統一阿拉伯世界,16世紀時,在伊斯坦布爾修建了阿胡米特一世的藍色清真寺,在印度的莫卧兒帝國領袖們,則修建了著名的泰姬陵廟(1632—年)。這是伊斯蘭藝術最後的光輝。

蘇丹哈桑清真寺埃及開羅

J. 伊斯蘭教的起源和傳說詳細點啊!

6世紀末至7世紀初,阿拉伯處於內憂外患之際,半島由於自然環境的差別,社會經濟、政治發展極不平衡。內部氏族的分裂,外來者的入侵,迫使阿拉伯半島各部落要求改變社會經濟狀況和實現政治統一。穆罕默德正是順應了歷史發展的需要,創傳子伊斯蘭教,在宗教革命的旗幟下,領導了阿拉伯的社會變革運動,統一了阿拉伯半島。 具體如下622年9月,穆罕默德同麥力口穆斯林遷徙麥地那,標志著伊斯蘭教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穆罕默德領導穆斯林進行了政治、經濟、宗教等一系列改革。穆罕默德首先以伊斯蘭教作為統一和團結的思想旗幟,號召穆斯林「順從安拉和使者」,並派出門弟子到麥地那各阿拉伯部落傳教,當地絕大多數居民很快歸信了伊斯蘭教。他制定了作為穆斯林和猶太人在處理內部民事和對外關系中共同遵守的《麥地那憲章》,在信仰自由和結盟的基礎上同猶太人各部落達成某些協議,實行和平共處。在實現了麥地那的統一後,以伊斯蘭教共同信仰代替部落血緣關系,建立了以「烏瑪」(意為「民族」、「國家」)為形式的政教合一的政權,穆罕默德成為麥地那宗教、政治、軍事和司法的最高領袖。艾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及部分著名的聖門弟子組成上層領導集團。在「凡穆斯林皆兄弟」的號召下,將遷士和輔士團結在烏瑪的周圍。穆罕默德以安拉「啟示」的名義,完成了伊斯蘭教義體系及各項制度的創建。他完整地確立了以信奉獨一安拉為核心的五大信仰綱領;規定了穆斯林必須履行的五項天命功課及儀則;制定了包括宗教教規、民事、刑事、商事、軍事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確定了以止惡揚善為核心的一系列行為規范和社會道德准則。為鞏固麥地那政權,穆罕默德組織了穆斯林武裝。在「為安拉之道而戰」的號召下,於624—627年間,他領導穆斯林武裝同麥加貴族進行了著名的白德爾之戰、吳侯德之戰和壕溝之戰等三大戰役,打擊了麥加貴族的銳氣,從此,穆斯林由防禦轉入戰略進攻。628年,穆罕默德以朝覲為由,率軍至麥加近郊,麥加貴族被迫妥協,同穆罕默德簽訂《侯代比亞和約》,決定雙方休戰10年。穆罕默德利用休戰時機,向鄰國和半島上的千些阿拉伯部落派出使節,攜帶國書,向其國王和部落首領宣傳伊斯蘭教,以擴大影響,同時派出武裝討伐海巴爾等地聚居的猶太人,以掃除反對勢力的侵擾。
630年,穆罕默德以麥加貴族違背協議為由,率領一萬多人的穆斯林大軍,進逼麥加城下,以艾布蘇·富揚為首的麥加貴族被迫請降,接受伊斯蘭教,並承認穆罕默德的先知地位,麥加全城居民宣布歸信伊斯蘭教。進入麥加後,穆罕默德下令搗毀克爾白殿內全部偶像,只保留黑色隕石,並改克爾白殿為清真寺,宣布克爾白為禁地。從此,麥加克爾白成為世界穆斯林禮拜的朝向和朝覲的中心。631年末,半島各部落相繼歸信伊斯蘭教,承認穆罕默德的領袖地位,基本上實現了半島的政治統一。632年3月,穆罕默德率10萬穆斯林到麥加進行了一次經過改革的朝覲,史稱「辭別朝覲」。穆罕默德親自確立了朝覲的一系列儀典,成為爾後穆斯林朝覲所遵循的範例。他發表了辭朝演說,以安拉「啟示」的名義,宣布伊斯蘭教創傳的勝利,「我已選擇伊斯蘭作你們的宗教」,強調穆斯林之間團結和統一的重要性。同年1月8日穆罕默德在麥地那病逝。至此,伊斯蘭教已形成在半島占統治地位的宗教,成為阿拉伯民族的精神支柱,揭開了阿拉伯歷史新篇章。

閱讀全文

與古蘭經的故事創造世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