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平凡的世界文學創造過程

平凡的世界文學創造過程

發布時間:2021-08-07 16:29:02

A. 《平凡的世界》講述的歷史背景

《平凡的世界》感動了無數讀者,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如何?《平凡的世界》的創作背景是70年代到80年代,距今已有30多年。在這部作品年過而立望不惑的時候,它依然散發著青春的活力,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代讀者,其熱度並未隨著歲月衰減。

為了寫好《平凡的世界》,路遙在幾個月的時間里,看完了這十年間的《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參考消息》和另外兩份地區性報紙,以至於「手指頭被紙張磨得露出了毛細血管,擱在紙上,如同擱在刀刃上,只好改用手的後掌繼續翻閱」。董卿在《故事裡的中國》中含淚說:路遙用生命最後的6年時間,捨身獻上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也是一部盪氣回腸的生命交響曲。

B. 《平凡的世界》創作歷程

《平凡的世界》是一本相當好的書!它是中國著名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長篇巨著;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1975年—1985年)間廣闊背景上,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讀來令人盪氣回腸,不忍釋卷;被譽為「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
准備:1982年—1985年
第一稿:1987年秋—1988年春
第二稿:1988年春—夏
這部作品是作者四十歲之前文學活動的一個基本總結。其間包含著作者的青春的激情,痛苦和失誤,包含著勞動的汗水、人生的辛酸和對這個冷暖世界的復雜體驗。更重要的是,它也包含了作者對生活從未淡薄的摯愛與深情。是作者對自己青年時代投去的最後一瞥,和它永遠的告別。

C. <平凡的世界》的寫作背景

創作背景

《平凡的世界》是從1975年開始創作的,而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種文學新思潮風起雲涌,現代派、意識流等文學觀念風靡一時,文學創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變求新令人目不暇接。與此相反,傳統現實主義創作卻受到「冷落」 。

甚至有批評家認為,路遙的另一部小說《人生》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是落伍的,但路遙仍然堅持創作完成了這部小說。

路遙三年准備、三年創作,為了擴充視野、掌握資料,他進行了大量的閱讀,包括近百部長篇小說,前後近十年的報紙以及其他相關書籍,過著「早晨從中午開始」的生活,同時,他還奔波於社會各階層體驗生活。

第一部初稿的寫作是在一個偏僻的煤礦醫院開始的,從他的創作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可以看到他對文學事業執著的信心和付出的代價:「寫作整個地進人狂熱狀態。身體幾乎不存在;生命似乎就是一種純粹的精神形式,日常生活變為機器人性質」。

第二部初稿的寫作是在黃土高原腹地的一個偏僻小縣城進行的,因為生活沒有規律,路遙身體嚴重透支,最後病倒了。後來吃了百餘副湯葯,身體略有恢復,他依靠一股精神力量,繼續寫作。

第三部的初稿改在榆林賓館進行。1988年5月25日,路遙終於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創作。

(3)平凡的世界文學創造過程擴展閱讀

1949年12月路遙出生在陝西榆林市的一個貧困農民家庭,家境特別困難。小說里孫少平家也是窮得天天吃黑膜。 路遙曾在延川縣縣立中學學習,小說里孫少平是原西縣高中畢業。

1968年路遙在延川縣革命委員會擔任副主任職務,在小說里的田福軍就是縣革委會副主任,路遙的這段經歷為他在在小說中描寫原西縣革委會和石圪節公社提供了素材,在小說中路遙塑造的田福軍這個人物正是他的化身。

1969年路遙回鄉務農,小說里的孫少平也在農村幫父母干過一段時間農活。在這期間路遙還做過許多臨時性的工作,小說中的體現應該就是原西縣的攬工漢孫少平。之後一段時間路遙還在農村小學教過一年書,小說中的孫少平在雙水村小學當過一段時間民辦老師。

1970-1972年路遙在寫詩,和延川縣的同道詩人成立了「文藝創作組」創辦了文學刊物《山花》,小說里的詩人有古風鈴、黑白和賈冰,還有個作協的文學刊物《山丹丹》,這段經歷為作者對那個時代的詩人的描寫奠定了基礎。

1973年路遙被推薦到延安大學的中文系讀書,這段經歷為描寫小說中田曉霞、金秀、孫蘭香的大學生活提供了素材。

1976年路遙大學畢業被分配到陝西省作家協會工作,小說里也有個省作協副主席黑白,還描寫了詩人古風鈴和杜麗麗的緋聞。

1982年路遙發表中篇小說《人生》,這部小說描寫了農村知識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經歷,獲得了很大反響,為小說《平凡的世界》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1984年路遙開始寫作《平凡的世界》,1985年他來到銅川縣煤礦尋找寫作素材,這個煤礦就是小說里的大亞灣煤礦。

1988年《平凡的世界》創作完成。如果這些經歷是小說的骨架,那麼再添加上作者本人的精神世界,這部分作品就誕生了。

這部小說不僅以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展示了那個時代城鄉的社會生活,最感染、激勵人心的是小說中主人公在困苦環境下不屈不撓,奮斗不懈的那種精神意志。

小說中的每個人物對待人生的態度,就如路遙在小說中寫的:「什麼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斗!只有選定了目標,並在奮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

正因為這種精神貫穿其中,這部小說也會永遠年輕,鼓舞一代又一代人,為世人所喜愛。

D. 平凡的世界創作目的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作品達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特別是主人公面對困境艱苦奮斗的精神,對今天的大學生朋友仍有啟迪.
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問廣闊背景上,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刻劃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不平凡的世界
——讀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
作品憑什麼來打動別人的心靈?最主要的是作家對生活,對藝術,對讀者要抱真誠的態度,否則,任何花言巧語和藝術翻新都是枉費心機.
——路遙
路遙先生在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上發言時說:「我們的責任不是為自己或少數人寫作,而是應該全心全意全力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需要.我國各民族勞動人民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壯麗的生活,也用她的乳汁育了作家藝術家.人民是我們的母親,生活是藝術的源泉.人民生活的大樹萬古常青,我們棲息於它的枝頭就會情不自禁地為此而歌唱.只有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我們才有可牟把握社會歷史進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這些是路遙先生說過的話,他做到了.一直以來,他的作品都是深深的打動人心,並且贏得了各個階層,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程度的讀者的稱贊與敬佩.在貧困中成長起來的路遙,他最終表現出的知識面,思考能力和創作成就,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當《人生》獲獎並被改編成電影取得成功後,路遙沒有沉醉在鮮花和掌聲之中,而是深深地思考了一些問題,他暗下決心,一定要超越這一高度,趕四十歲時完成一部全景式地反映中國近四十年間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變遷的作品.為此,他避開喧囂的人群,開始搜集准備素材.當路遙開始《平凡的世界》的寫作時,他面對當時的文化背景以「獨立」的心境和「挑戰」的姿態面對他的現實主義寫作手法.1985年可以說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各種新潮小說及西方當代文化思潮進入了中國,而現實主義是否「過時」,是否還能為讀者接受成為路遙面對的實際問題,但是他卻以超越的清醒的現代意識書寫了這段十年的歷史.《平凡的世界》共三部六卷,厚重、宏闊,為中國當代掙脫極左的束縛開始改革開放的轉型期留下了史詩般的藝術畫卷.共寫了近百個人物,從攬工漢到省委書記,這些人物形象鮮活地表現了那一時期的人們的思想變化.小說「人物運動的河流」中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表現了一代青年農民奮斗的艱難經歷,而人物活動的宏大背景則是改革開放初期整個社會的各種政策和人們的心態.
舊式價值標準的取向(第一部)
在孫家兩代人中,衡量事物的尺度,怎樣做人的標准,如何處理周圍的關系,都出現了不同的取向.假如說孫玉厚身上舊式農民的素質還相當濃重,立身做人的標准基本上不脫離長期滲入心裡深層的清白、善良、忠厚、老實.那麼他兄弟孫玉亭身上就更多流露出,農民那種無知和狹隘的頭腦,一旦和不正常的政治氣候糾結在一起會形成令人啼笑皆非的失衡心理狀態,正常的人性也被扭曲了.至於孫家的第二代兩兄弟,盡管從父親那裡接受了不可避免的影響,這些影響也確實對他們的人生追求起到了一定的引導作用,但時代的轉折,生活的變化,使他們對走的道路有了沉思,對未來的途程有了困惑.
對於新的價值標準的選擇(第二部)
農村生產體制的改革,把孫少安擁上了可以施展本領的舞台.然而面對紛至沓來的矛盾,他的內心裡又充滿著起伏不已的沖撞,這種沖撞打破了他艱苦創業的穩定心態和持重而行的品格,使他在時代轉變中走上了重新選擇的新路.孫少平在變革的時代中經受著諸種社會沖突對自己內心世界的反復沖突,而且通過每一次沖擊迫使他進行著不斷的思考.這思考中溶入他對社會,對人生的觀察和體驗,也滲透著他對自身價值的估價,能從中感受到一種人格的力量.一種在復雜時世中不隨波逐流、不寄人籬下、不甘平庸的生活追求和人生追求.從中流露出深沉、深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對自身價值的追求(第三部)
老實善良的少安,終於不再局限於背向藍天面對黃土的以農為本的生活,開磚窯、包磚廠,謀求新的致富之道;熱情洋溢的少平終於背鄉離井,以礦山為歸宿.都是人生旅途上,開始邁出了新的一步,他們不是生活中的強者,他們身上不可能沒有舊的傳統,但他們能夠沖破舊有的樊籬,選擇應走的道路,求得自身價值的確立.這既是對歷史性變化的追蹤,也是當代青年選擇人生道路的情緒體驗.
《平凡的世界》的書稿還未全部完成,中央廣播電台就已經開始進行聯播.在路遙先生完成此書之後,還應《女友》雜志寫了一篇創作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其中訴說了他創作的種種艱辛,當時完稿之後,他的身,他在1991年完成此稿,就在1992年就英年早逝了,這是多麼遺憾啊!
題材上說,路遙屬於農村題材小說作家.從語言風格來說,他的作品不但沒有那種預料之中的「鄉土氣」,反而顯得很「洋氣」.路遙說:「一個文明的現代人不知道這些人類已經具有的高度智慧結晶,是不可理解的.」這種多方面的文化素養對他語言風格的影響和浸潤,在路遙作品中清晰可見.不刻意執著於「鄉土氣」,不等於鄉土情節淡薄.翻開《平凡的世界》,路遙的題記就是:「謹以此書,獻給我生活的土地和歲月.」與路遙的語言風格相適應,路遙小說的情感表達也比較外露.他說:「對生活應抱有熱情,藝術作品是激情的產物,才能感染別人.」路遙是一位內心充滿詩意並且難能可貴地保持到人生成熟期的作家.
他在《平凡的世界》中說過:「希望將自己的心靈與人世間無數的心靈溝通,」我想他做到了,他離開我們十餘年了,他今天仍然借著作品與讀者討論、對話,而今後,他的心血也應當成為中國精神文化中爍爍生輝的一部分而為人珍惜.
余化石
本文參考資料:
1 《出自內心的真誠》 路遙
2 《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致辭》路遙
3 《早晨從中午開始》路遙
4 《路遙的詩意》郭小聰教授
5 《不平靜的潛流》——評《平凡的世界》王愚
路遙,陝西省清澗縣人,1949年出生於陝北山區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7歲時因為家裡困難被過繼給延川縣郭家溝村的伯父.文革開始後受影響直到69年底才回到家裡務農.這段時間里他做過許多臨時性的工作,並在農村一小學中教過一年書.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其間開始文學創作.大學畢業後,任《陝西文藝》(今為《延河》)編輯.1992年積勞成疾,英年早逝.1980年發表《驚人動魄的一幕》,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人生》、《在困難的日子裡》也相繼獲獎.1991年完成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獲得第三屆矛盾文學獎,他的作品《人生》被改編成電影後,引起巨大的轟動.《平凡的世界》還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電台廣播.他的創作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更是讓人看到了他對文學事業的執著的信心和付出的代價.正如《痛悼路遙》一文中所寫:「計算成功的方式是吃苦和受罪,他拚命工作,玩命寫作,自我折磨式的付出,在文學創作這條艱辛寂寞的道路上,竭盡全力,一路血汗向高峰攀登」.對人生的執著追求,對他所熱愛的故鄉的鍾情,以及對他的現實主義寫作手法的自信,這一切構成了路遙小說基本的特徵.
由於路遙出身農村,他的寫作素材基本來自農村生活,他始終認定自己「是一個農民血統的兒子」,是「既帶著『農村味』又帶著『城市味』的人」,他堅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許在於創作的過程,而不在於那個結果」.所以他認為「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活得更為充實」.他始終以深深糾纏的故鄉情結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陝北大地作為一個沉伏在他心裡的永恆的詩意象徵,每當他的創作進入低谷時,他都是一個人獨自去陝北故鄉的「毛烏素沙漠」,他在那裡審視自己,觀照社會.
路遙的創作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正讓我們穿透他的作品而進入到他的內心世界,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文學的執著和創作時的艱辛,「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正是這樣才使我們看到了鮮花和掌聲之後的艱難之路.
《人生》——成名作
真正奠定路遙創作基礎的作品是《人生》.當路遙年輕時不停地奔波在城市與鄉村時,他最為熟悉的生活即是「城市交叉地帶」,充滿生氣和機遇的城市生活對於象他那樣的身處封閉而又貧困的農村知識青年構成了一種雙重的刺激,不論在物質還是在精神上.路遙思考並理解了這一現象,在城市化的浪潮洶涌而來的種種沖擊中,他提出了農村知識青年該如何作出選擇.
早在大學讀書時,路遙閱讀了大量的經典名著,並對新中國的文學成就進行了一翻巡視,他發現以前的小說帶有某種臉譜化的傾向,正如兒童眼中將電影中的人物形象簡單分為「好人」和「壞蛋「,而人的思想是復雜的、多變的,絕對不能將復雜的人性這樣簡單的劃分,這種思考體現在《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身上.
《人生》發表於1982年,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構成了它的時空背景.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構成了其故事構架.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高加林正是作者著力塑造的復雜的人物.他身上既體現了現代青年那種不斷向命運挑戰,自信堅毅的品質,又同時具有辛勤、朴實的傳統美德.他熱愛生活,心性極高,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關心國際問題,愛好打籃球,並融入時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親那樣忍氣吞聲、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現實與他心中的理想總是相差極遠,正是這樣反差構成了他的復雜的性格特徵.當他高中畢業回到村裡後當上了民辦小學的教師時,他很滿足這個既能體現他的才能而又對他充滿希望的職業,但是好景不長,他就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當他失意無奈,甚至有些絕望的時候,善良美麗的農村姑娘劉巧珍闖進了他的生活,劉巧珍雖然沒有文化,但是卻真心真意地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的愛質朴純真,她以她的那種充滿激情而又實際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熾烈的愛.而實際上她所得到的愛從一開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對於高加林來說只是在他失意時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當機遇再次降臨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終於抓住了這次機會,重新回到了城市.
城市生活給了高加林大顯身手的機會,又讓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位現代女性,她開朗活潑,卻又任性專橫,她對高加林的愛熾烈大膽又有一種征服欲.高加林的確與她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有相同的知識背景,又有許多感興趣的話題,當他們倆口若懸河、侃侃而談時,高加林已經進入了一種艱難的選擇之中.當高加林隱隱地有了這種想法時,他的念頭很快便被另一種感情壓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親切可愛的臉龐,想起了巧珍那種無私而溫柔的愛.當巧珍帶著狗皮褥子來看他時,他的那種難以言說的復雜的感情一下子表現了出來.在經過反復考慮後,他接受了黃亞萍的愛,可同時意味著這種選擇會無情地傷害巧珍,當他委婉地對巧珍表達了他的這種選擇後,巧珍含淚接受了,但她卻並沒有過多地責怪高加林,反而更擔心高加林以後的生活,勸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淚水卻在臉上刷刷地淌著.
但是好夢難圓,高加林進城這件事終於被人告發了,他要面對的是重新回到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如同過眼雲煙難以挽留了.他難以承受這份打擊更難以面對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減少了狂熱而又冷靜的反省,接受了德順爺爺的一翻話,而後一下子撲倒在黃土地上.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
人生的道路雖然慢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這段話的確可以作為《人生》這篇小說的一個註解.
路遙的追求與成功,他的憂思與矛盾,都同他的心理結構有著密切的聯系,他被稱為「土著」作家,主要受到的是農民文化的影響,作為農民的兒子,他深深地愛著他的故鄉,承襲和接受了傳統文化的影響,以農民生活作為他取之不盡的源泉.但他又是一名「文明」的作家,他立意高遠,廣納博取,時時瞻望世界文化,他喜歡《紅樓夢》、魯訊的作品,巴爾扎克、托爾斯泰、肖洛霍夫的作品他更是百讀不厭.各種報紙期刊他也經常翻閱,勤奮大量的閱讀,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再參之以他獨特的生活體驗,使他的創作博大宏闊卻又情深意長.

E. 平凡的世界的文學成就

應該說不會有什麼宣傳和炒作,願意為一個逝去的描寫過去生活的,似乎已經過去的這樣的作家去花費精力了。但是十多年了,有許多人,特別是很多年輕人他們仍然在默默地讀路遙的書。有一家青年報做了調查,結果發現很多青年人,仍然把《平凡的世界》列為對他們人生影響最大的文學作品,而且呢,這一切都是悄悄發生的。
既沒有組織,也沒有炒作,它似乎又一次證明了一個道理,就是真正的敬意總是起自於默默的閱讀。奇怪的就是,為什麼路遙作品中那些穿著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衣服,說著那個時代特有語言的人物,卻能打動今天的年輕人。要知道社會變化如此之快,一代和另一代之間用不了十年。而且呢,現在青年人非常傾向於在自己同齡人中去尋找那種偶像和興奮點。
一個外國學者他提到過,他說實際上應當把作家作品的傑出性和持久性劃等號。路遙就是這樣的作家,和《平凡的世界》永垂不朽!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嘔心瀝血之作。小說完成後,作者有一段時間甚至不能從書中回到現實世界來、連過馬路也要弟弟攙扶。不久他就去世了;但他的作品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波,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連播了《平凡的世界》,在許多城市,還出現了排隊購買這部作品的現象;人們對路遙也舉行了各種悼念活動,全國發來的唁函唁電有一尺多厚,像雪片一樣,陝西電視台還拍了路遙的專題片。路遙和《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會產生這么大的影響,關鍵在於他的作品貫注了昂揚的奮斗精神。「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斗!只有選定目標並在奮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咀嚼著這些至理名言,使人們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希望。從這個意義上看,路遙和他的《平凡的世界》將永遠不會被人們遺忘。
勞動者是幸福的,無論在哪個時代。《平凡的世界》正白紙黑字的告訴我們這樣的人生真諦。它響亮的提出,人,無論在什麼位置,無論多麼貧寒,只要一顆火熱的心在,只要能熱愛生活,上帝對他就是平等的。只有做一名勞動者,不把不幸當作負擔,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誠的心去體驗,畢竟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
這是一部用生命來寫成的書。在亘古的大地與蒼涼的宇宙間,有一種平凡的聲音,盪氣回腸。
最先讓我感到沖擊的是一項在業內頗受稱道的讀書調查:「1978—1998大眾讀書生活變遷調查」,它是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國情研究室受中央電視台「讀書時間」欄目委託,對1978年以來中國公眾的讀書生活及歷史變遷進行的調查研究。調查范圍雖然限於北京,但調查結果被認為對全國出版業有參考價值 。
該調查中有一項是關於「20年內對被訪者影響最大的書」的調查,調查方法是分幾個時間段,由被訪者根據回憶列舉出在每個時間段內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書。這樣的調查方法難免產生一些記憶上的失誤,但卻最能見出經過歲月的淘洗,真正銘刻在讀者心中的書籍的影響力。
調查者根據被訪者所列舉書目進行綜合統計,統計結果是:在1985—1989年期間,對個人影響最大的書籍居前3位的依次是:《紅樓夢》、「金庸作品」、《水滸傳》,「新時期」小說中,入選的唯一作品是《平凡的世界》(第17位);在1990—1992年期間,居前3位的依次是《讀者文摘》雜志、「金庸作品」、《紅樓夢》,共有5部「新時期」小說榜上有名,分別是《平凡的世界》(第13位)、「賈平凹作品」(第16位)、《穆斯林的葬禮》(第19位)、《白鹿原》(第24位)、《曼哈頓的中國女人》(第28位)。在1993—1998年期間,居前3位的依次是「經濟學書籍」、《中國可以說不》、《讀書》雜志,《平凡的世界》的位置明顯上升到第7位,其他被列舉的「新時期」小說有:《曾國藩》(第17位)、《白鹿原》(第29位)、《穆斯林的葬禮》(第30位)、「王朔作品」(第37位)、「賈平凹作品」(第39位)。
在此基礎上,評選出「到現在為止對被訪者影響最大的書」,前3位分別是《紅樓夢》、《三國演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平凡的世界》排在第6位,在調查公布的前28部作品中,沒有其他的「新時期」以來當代小說入選。
從以上調查結果來看,這個讀者群特別崇尚經典,經典的范圍包括古今中外,《平凡的世界》可以說是唯一入選的由「新時期」以來作家創作的「當代經典」。

F. 路遙哪年開始寫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從1975年開始創作的,1988年5月25日完稿,而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種文學新思潮風起雲涌,現代派、意識流等文學觀念風靡一時,文學創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變求新令人目不暇接。與此相反,傳統現實主義創作卻受到「冷落」 。甚至有批評家認為,路遙的另一部小說《人生》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是落伍的,但路遙仍然堅持創作完成了這部小說。

作品簡介: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作者簡介:
路遙(1949—1992),原名王衛國,中國當代農村作家。1949年12月23日生於陝西榆林市清澗縣石咀驛鄉王家堡村一個貧困
路遙先生像
的農民家庭,7歲時因為家裡困難被過繼給延川縣農村的伯父;1969年回鄉務農。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其間開始文學創作。大學畢業後,任《陝西文藝》(今為《延河》)編輯。1980年發表《驚心動魄的一幕》,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1982年發表中篇小說《人生》。[11]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時20分,路遙因肝病醫治無效在陝西西安英年早逝,年僅42歲。

G.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簡介

路遙(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衛國,中國當代作家,生於陝北榆林清澗縣,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路遙1949年12月3日出生,7歲時因為家庭經濟困難過繼給了伯父。他中學是在延川縣立中學學習的,20歲他就回家做農活了,務農期間,做過一年級的老師。

1973年到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大學畢業後,任《陝西文藝》編輯。1980年路遙發表《驚人動魄的一幕》,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激起了他極大的鬥志。1982年發表中篇小說《人生》。

1984年開始准備創作《平凡的世界》,為了寫這本書,他曾到銅川的陳家山煤礦為創作尋找素材,四年後,《平凡的世界》誕生,該書獲得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且在中央電視台電台廣播。

1992年,路遙因肝硬化腹水醫治無效在西安逝世,年僅42歲。

(7)平凡的世界文學創造過程擴展閱讀

《平凡的世界(套裝共3冊)》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作品達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特別是主人公面對困境艱苦奮斗的精神,對今天的大學生朋友仍有啟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

《平凡的 世界(套裝共3冊)》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問廣闊背景上,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H. 平凡的世界是什麼時期著作

平凡的世界是20世紀80年代的著作。

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

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8)平凡的世界文學創造過程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平凡的世界》是從1975年開始創作的,而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種文學新思潮風起雲涌,現代派、意識流等文學觀念風靡一時,文學創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變求新令人目不暇接。與此相反,傳統現實主義創作卻受到「冷落」 。

甚至有批評家認為,路遙的另一部小說《人生》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是落伍的,但路遙仍然堅持創作完成了這部小說。路遙三年准備、三年創作,為了擴充視野、掌握資料,他進行了大量的閱讀,包括近百部長篇小說。

前後近十年的報紙以及其他相關書籍,過著「早晨從中午開始」的生活,同時,他還奔波於社會各階層體驗生活。

第一部初稿的寫作是在一個偏僻的煤礦醫院開始的,從他的創作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可以看到他對文學事業執著的信心和付出的代價:「寫作整個地進人狂熱狀態。身體幾乎不存在;生命似乎就是一種純粹的精神形式,日常生活變為機器人性質」。

第二部初稿的寫作是在黃土高原腹地的一個偏僻小縣城進行的,因為生活沒有規律,路遙身體嚴重透支,最後病倒了。後來吃了百餘副湯葯,身體略有恢復,他依靠一股精神力量,繼續寫作。第三部的初稿改在榆林賓館進行。1988年5月25日,路遙終於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創作。

I. 平凡的世界的創作背景

《平凡的世界》是從1975年開始創作的,1988年5月25日完稿,而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種文
學新思潮風起雲涌,現代派、意識流等文學觀念風靡一時,文學創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變求新令人目不暇接。與此相反,傳統現實主義創作卻受到「冷落」 。甚至有批評家認為,路遙的另一部小說《人生》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是落伍的,但路遙仍然堅持創作完成了這部小說。

J. 《平凡的世界》的寫作背景

創作背景

《平凡的世界》是從1975年開始創作的,而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種文學新思潮風起雲涌,現代派、意識流等文學觀念風靡一時,文學創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變求新令人目不暇接。

與此相反,傳統現實主義創作卻受到「冷落」 。甚至有批評家認為,路遙的另一部小說《人生》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是落伍的,但路遙仍然堅持創作完成了這部小說。

路遙三年准備、三年創作,為了擴充視野、掌握資料,他進行了大量的閱讀,包括近百部長篇小說,前後近十年的報紙以及其他相關書籍,過著「早晨從中午開始」的生活,同時,他還奔波於社會各階層體驗生活。

第一部初稿的寫作是在一個偏僻的煤礦醫院開始的,從他的創作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可以看到他對文學事業執著的信心和付出的代價:「寫作整個地進人狂熱狀態。身體幾乎不存在;生命似乎就是一種純粹的精神形式,日常生活變為機器人性質」。

第二部初稿的寫作是在黃土高原腹地的一個偏僻小縣城進行的,因為生活沒有規律,路遙身體嚴重透支,最後病倒了。後來吃了百餘副湯葯,身體略有恢復,他依靠一股精神力量,繼續寫作。

第三部的初稿改在榆林賓館進行。1988年5月25日,路遙終於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創作。

(10)平凡的世界文學創造過程擴展閱讀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作品達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特別是主人公面對困境艱苦奮斗的精神,對今天的大學生朋友仍有啟迪。

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問廣闊背景上,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刻劃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

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作者簡介

路遙(1949年-1992年):陝西清澗人。1973年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1976年大學畢業後,先後在《陝西文藝》和《延河》雜志做編輯工作。曾任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人生》等。

閱讀全文

與平凡的世界文學創造過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