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攝影發展與藝術的意義
攝影術自發明以來,基本上用在新聞攝影上,也就是實用的領域,大多數的人認為攝影不屬於藝術的范疇。直到20世紀初畫意攝影的出現,它主要是追求作品的意境和形式,其代表者為奧斯卡・古斯塔夫・雷蘭德和亨利・佩奇・羅賓遜。此後各個流派逐漸的發展起來,比如出現了紀實攝影。
1899年,在英國舉辦了法國印象派繪畫的首次展覽,由於它的影響,隨後出現了印象派攝影。同年攝影家彼得・亨利・愛默生發表了一篇題為《自然主義攝影》的論文,此後自然主義攝影發展起來。
「由於艾爾弗雷德・施蒂格利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攝影創作實踐、美學探索以及堅持不懈的組織推介,一種截然不同與前一個世紀的嶄新的攝影觀念現代攝影觀念,終於在20世紀20年代脫穎而出。」
包括即時攝影,純粹主義攝影,另外還出現了抽象攝影,達達主義攝影等流派。不僅如此,攝影種類也在發展,出現了各種分類,如廣告攝影、人物攝影、風景攝影等等。
以及在攝影構圖,攝影用光還有色彩的運用等方面的發展,例如畫幅與虛實,前景與背景,色調、線條、光與色彩的表現,還有造型效果這些方面的變化,這些方面的發展使得攝影的藝術氣息更加的濃厚,使得攝影逐漸變成了一門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學科。
(1)攝影發明的意義擴展閱讀:
現代社會正在不斷的發展,人們的審美能力和要求也在日益提高,現在視覺影像正在覆蓋社會的每個角落,而作為視覺影像的重要手段,攝影術也在迅速的發展,它在社會生活和發展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
攝影是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其作為一門造型藝術,它是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且又是富有魅力和潛力的藝術形式,作為一門實用技術,它被廣泛的應用於現代生活的各個領域,如科學實驗,新聞報到,太空探險等各個方面。
攝影術自發明以來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攝影家不斷的接受現代的意識,在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基礎上進行研究創新,研究清楚攝影技術和藝術之間的關系,更加有利於攝影術的發展,所以研究攝影技術與藝術的關系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攝影與現代藝術
Ⅱ 攝影術發明對人類的貢獻是什麼
攝影術對於人類社會的意義主要有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兩方面。
一、藝術價值:
攝影術的問世,對現代文明起了巨大影響,攝影作為一種復制手段、一種創作手段已經全方位地侵入到現代各種各樣的活動中,攝影使人類的文化由印刷文化轉變成視覺文化,是整個人類現代文化圖像化、視覺化的開端。
二、社會價值:
通過攝影,我們對事物在瞬間中包含著如此多的含義、生命呈現的千姿百態感到吃驚,人們會通過自身的影像看到自己眼晴看不到的東西,會從中領悟到與平時親身體驗不同的另一種生活本來意義。而攝影的發展空間是廣闊的,它將以它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藝術特徵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Ⅲ 攝影的存在意義到底是什麼
用光影留住美好的事物,用心發現身邊的美麗。
人稱攝影是文明的手印,我很同意這個比喻。攝影術的發明是人類近代文明的一大進步,因為它一出現就被深深地烙上了 「平民化」的烙印。雖然攝影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是有錢人的「玩物」,有著貴族的血統,但它骨子裡豪放不羈的的個性就決定了它終會「離家出走」,去抗爭去搏擊,在風雲變幻的廣闊天地里找到它的地位和作用,它迎合了當代文明進步的主流方向,有著強大的生命力。
現在的攝影是再平民化不過的了,相機走入每個平常的家庭,閑暇無事之餘,攜家帶口或呼朋喚友出去遊玩時拍幾張照片做個留念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再進一步來說,就是拍拍山川秀美的景色給人予美的享受;結婚了拍一組美美的婚紗照做個永久的紀念;為了留住青春留住美麗拍一拍人像攝影,這么看來,攝影好象是一個很輕松愜意的事情了。
可是有時,你看到一些照片時,就好象感到被一顆無情的子彈狠狠地打擊中你心口,那看不見的鮮血無情地流淌著,使你忍不住地捂住胸口呻吟著。此時,你並沒有感到一絲的愉悅,而是感到有著一份沉重深深地壓向你。
攝影,此時面臨著兩條路的選擇。一是藝術性,一是紀實性。
而攝影師也面臨一種迷惘,一種思考,一種痛苦。
是把攝影當成個人的一種情愫的宣洩呢,如文學家的一支爬格子的筆?還是一種純粹藝術創作,如畫家手中多彩的畫筆?
要麼,把它當成一個武器?一把手術刀?
也許它有著多樣性。就如文學中有著優美柔軟的一面外,也有著飽含著力量和血淚的一面。
但攝影最主要的意義是什麼呢?它的魅力最迷人之處在那裡體現呢?
攝影是真實映象瞬間的定格,它的這個特性就註定和其它的藝術有著本質的不同。攝影是一瞬決定了永久。
攝影的魅力在於它的真實,在於它瞬間。照片背後的故事,瞬間以後的思考。
一個攝影師他終會蒼老,會死去,但他拍的有意義的照片可能永遠不會消失,是永久地生存。而照片後的故事可能會深深地打動著幾代幾代的人。
這是攝影師的偉大,也是攝影師的責任。去尋找照片中所含的普遍性的意義,而真正的普通性的意義就是能打動人心的那一份真誠、那一份善良;那一份心痛的側隱、那一份共鳴的唏噓;那一份悲愴的激憤、那一份無言的感動。
如果你能用相機去尋找那個普遍性的意義,那你就是一個攝影師。無論你是用著是什麼型號的相機,無論你是拍得有沒有藝術性和觀賞性。
只要你的心去尋找了,你就是一個攝影師。
Ⅳ 學習世界攝影史的意義
攝影術是19世紀人類重大的發明之一。攝影術不僅使人的視覺得以延伸,同時它使瞬間成為永恆,從某種意義上實現了人們想讓時間停止不再流逝的願望。在攝影術誕生的167年裡,發展迅猛,它的發展主包括感光材料的發展和照相機的發展,派生出電影、電視、數碼攝影等。通過現代傳媒,使世界文明逐漸進入到一個「讀圖時代」。圖像文化時代是人類歷史發展繼圖騰時代、文字時代之後的第三個時代。蘇珊·桑塔格說:「照片不僅是一個圖像,也是對現實的一種闡釋;它還是一種蹤跡,是直接從現實摹印下來的某種東西,猶如一個腳印或一個死者的面具。」
自1839年8月19日在法國學術院由科學院和美術院舉行的聯席會議上,向全世界公布了L.J.M.達蓋爾銀版攝影術,標志著攝影術的誕生。由於攝影具有逼真的畫面的特性,對西方以「摹仿」為主流的古典寫實主義的繪畫藝術產生了具大沖擊。在達蓋爾達公布銀版攝影術之前的西方繪畫藝術從古希臘、羅馬時代以來一直是以「摹仿」為主流的古典寫實主義,特別是進入文藝復興時期以達芬奇等為代表的文藝復興三傑,把人體解剖學知識、透視學知識、色彩學知識等運用到繪畫中,追求畫面的逼真、畫面如同摹寫自然。如達芬奇的油畫《蒙娜麗薩》、拉斐爾的油畫《巴爾達塞列·卡斯蒂里奧諾》,與達蓋爾達同時代的法國大畫家安格爾(J.A.Ingres1780-1867)到了以「摹仿」為主流的古典寫實主義繪畫的頂峰,如安格爾的油畫《土爾其浴室》、《瓦爾品松的浴女》、《泉》等。攝影術的出現,就連安格爾本人也嘆為觀止地說道:「攝影術真是巧奪天工,我很希望能畫到這樣逼真,然而,這可是任何畫家也難以做到的。」
由於攝影術本身固有的優越性,在某種程度上動搖了西方以「摹仿」為主流的古典寫實主義的繪畫藝術。蘇珊·桑塔格說:「攝影解放了繪畫,使之能夠從事其偉大的現代主義使命——抽象化分離。透過某些細節(例如1847年4月首屆印象主義畫展就是在納達爾那間位於巴黎卡普辛大街上的攝影工作室中進行的。)可以看出攝影對美術的革命性影響在於,促成了西方近現代美術觀念的根本改變和重建。攝影術的誕生給西方繪畫藝術的風格及流派帶來了極大的沖擊。攝影術出現之前,西方繪畫是以」摹仿「為主流的古典寫實主義的繪畫,追求與自然逼真,畫面造型嚴謹。
「攝影術出現之後,西方繪畫主要以」表現「、」抽象「為主流,畫面多以表現畫家的主觀情緒,畫面的造型不完全以自然逼真為最終標准。攝影對近現代西方美術觀念的嬗變與重建所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個觀點很新穎。
攝影術的誕生不可避免地對傳統的繪畫和雕塑產生了戲劇般的影響,它是促進十九世紀中葉前較保守的藝術形式通過印象派向現代藝術邁進的重要因素。攝影從表現手段上將繪畫從幾千年來的追求具象表現的桎梏中解放出來,把它推向—個更廣闊的藝術空間。那些只注重表現外形,試圖一成不變地再現現實的藝術家們(學院和沙龍),發現了一個他們無法抗衡的威脅——攝影術。這也難怪,幾千年來追求重現人們的視覺感受一直是這些藝術家的目標,從沒想過別的發展道路。攝影直接威脅到這種繪畫方法,實際上就是威脅到繪畫藝術的本身。
攝影已經並且正在對藝術的發展產生著重大的影響,這是顯而易見的。在攝影術產生的過程中,攝影師們自己沒有時間去仔細研究拍攝內容,他們跟著繪畫走,重復繪畫的題材,一些天真的攝影師學習當時的學院派歷史畫家。當時,所有的畫家都認為,再現自然是藝術家們的宗旨,但大多數人發現要做到這一點相當困難,要耗盡畢生的精力。對於其他嚴肅的畫家來說,再現僅僅是藝術創作的一部分。但是無論藝術的目的何在,在攝影術誕生之前,沒有一個畫家對再現的基本理論提出過疑問。
攝影無比精確再現自然的能力非繪畫所能比擬。現實主義畫派曾努力過,但無可避免地失敗了。傳統繪畫的題材,如風景、靜物、人物等,特別是人物題材最為適合攝影術,也最為觀眾所喜愛。人物拍照比之人物繪畫需要少得多的時間和金錢,而且更精確。畫家們不得不設身處地為自己著想了,偏離如實再現的傾向開始在畫家們的思考中出現。第一反應是色彩,這是印象派畫家當初關心的事。但隨著彩色攝影和電影的發明及具備商業潛力,印象派和印象派之後的畫家們所做的實踐也就不了了之。其後的反應就是抽象變形,藝術家有關再現的態度逐漸改變了。用照相機所獲得的萬花筒般的影像比繪畫更令人鼓舞。同時,人們對異國不同文化視覺藝術的興趣不斷增長,尤其是原始部落文化藝術。先人們不注重具象,但他們那直接,簡練地表達信息的才能令人驚嘆。
Ⅳ 為什麼說攝影術的發明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攝影術發明不久,就以極快的速度傳遍歐洲、美國、遠東以及亞洲。攝影術的發明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利維父子拍攝的《火車站事故》,攝影者將畫面構圖中的火車主體與建築背景完整地記錄下來,照片上,火車這個龐然大物失去了往日的威風,像一個醉漢一樣頭朝下傾斜觸地,這個毀滅性的瞬間,真實地記錄了事故發生後驚心動魄的現場情景。通過這幅照片,人們不必到現場就能感受到當時的氣氛。攝影滿足了人們對發生的事件知情的需求。紀實性和新聞攝影成為攝影的主流。由不知名的攝影者拍攝的《1920年列寧在莫斯科紅場上演說》,這幅珍貴而精彩的歷史照片,記錄了俄國十月革命以後,共產主義領袖列寧在莫斯科紅場面對廣大勞動者演講的典型瞬間。照片中列寧的演講動作具有堅定的信念、強大的感召力和領袖的風范,給人以心靈的震撼,讓人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並成為後來許多繪畫和電影中為表現列寧而參照的原型。這幅照片可以使人深深地感到,攝影真正是一個能凝固歷史的神奇的技藝。
Ⅵ 攝影的意義是什麼
攝影的意義,簡單來說就是記錄歷史,讓歷史定格在一瞬間,讓瞬間成為永恆。攝影從誕生之日起,就賦予了它記錄的使命。記錄風景、記錄時事、記錄親人、記錄生活,對於喜歡攝影的人來說,攝影的意義就是,拍攝美好的事物與大家分享,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保存幸福、快樂、永久的記憶直到永遠圖片可以留住歲月的光陰,讓記憶成為永恆。如今攝影很普及,想想在遠古時代、或是幾百年前,這種能力會被視為一種魔法,很神奇。
找到日常中的美當你開始留意生活中的細節,就必然會發現很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都可以用攝影來記憶。你開始會在生活中尋到樂趣,並且攝影改變了你的日常體驗。
能夠與生命中重要的人分享你或者是你們的經歷攝影的重要價值之一,就是我們可以與最愛的人分享,不論是父母、朋友都能夠參與當中,甚至我們可以透過攝影把愛傳至下一代。
記錄喜樂哀樂無論是你的,還是朋友的,或任何人的,他們都是奇妙的拍攝對象。以不同的角度看世界,更常表達自己的愛與情感。
(6)攝影發明的意義擴展閱讀:
攝影技巧
一、使用三角架
拍攝時必須將相機安裝在一個三角架上以防止相機的晃動。盡量的將相機靠近被攝物體,並且注意不要引入不必要的陰影。
二、調焦軌
雖然它不是拍攝時的必備品,但是調焦軌卻是一個很好的輔助裝置可以幫助你拍攝出好的特寫鏡頭。調焦軌能夠使相機以非常小的增距沿著X和Y軸線移動,能夠精確的控制相機的位置和畫面的景深。如果用移動三角支架來達到理想的位置則是非常麻煩的。
三、使用快門線
即使你已經將相機安裝到了三角支架上,但是如果你在按快門的時候不小心,仍然有可能使相機產生晃動,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建議你最好還是使用快門線。
四、使用黑色或有色背景
在拍攝時,當被攝物體的背景為黑色,那麼就能夠使拍攝出來的圖象看起來最清楚。你也可以使用模糊的背景,特別是當被攝物體的色彩很濃的時候。
五、在必要的時候使用反光卡
使用一個白色的卡片或是用一張鋁箔包在卡片上,將光線反射在被攝物體上,以照亮物體上的陰影部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讓這張卡片出現在被拍攝范圍內。
六、一定要有耐性
有時候,即使是一陣微風也會使拍攝到的特寫鏡頭出現模糊的情景。在這個時候,你就一定要有耐性了,最好是等到風過了之後再進行拍攝。同樣的,在戶外拍攝時,當天上的雲將太陽遮住了,最好是等到太陽出來後再拍攝,這樣拍攝出來的照片看起來會比多雲時拍攝的照片的色彩更鮮艷、明亮一些。
七、運用好構圖
奧地利攝影家伊涅斯特·哈斯對於構圖,他已達到手中無劍,劍在心中的境界,他認為:「構圖在於平衡,每個人對平衡的處理都各有不同。」正如同武功達到最高境界時,已沒有招式名稱,只憑自己的功力去化解。關於相機在構圖中的位置。他認為:「你越能忘記你的器材,越能集中你的題材和構圖,那麼相機只是你眼睛的延續,再沒有其他意義。」
Ⅶ 攝影術誕生及意義
在公元前400年前 ,墨子所著《墨經》中已有針孔成像的記載;13世紀,在歐洲出現了利用針孔成像原理製成的映像暗箱,人走進暗箱觀賞映像或描畫景物;1550年,義大利的卡爾達諾將雙凸透鏡置於原來的針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為明亮清晰 ;1558年,義大利的巴爾巴羅又在卡爾達諾的裝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為提高;1665年,德國僧侶約翰章設計製作了一種小型的可攜帶的單鏡頭反光映像暗箱,因為當時沒有感光材料,這種暗箱只能用於繪畫。 1822年,法國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 八個小時的曝光。
照相機(20張)1826年,他又在塗有感光性瀝青的錫基底版上,通過暗箱拍攝了一張照片。 1839年,法國的達蓋爾製成了第一台實用的銀版照相機,它是由兩個木箱組成,把一個木箱插入另一個木箱中進行調焦,用鏡頭蓋作為快門,來控制長達三十分鍾的曝光時間,能拍攝出清晰的圖像。 1841年光學家沃哥蘭德發明了第一台全金屬機身的照相機。該相機安裝了世界上第一隻由數學計算設計出的、最大相孔徑為1:3.4的攝影鏡頭。 1845年德國人馮·馬騰斯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搖攝150°的轉機。1849年戴維·布魯司特發明了立體照相機和雙鏡頭的立體觀片鏡。1861年物理學家馬克斯威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 1860年,英國的薩頓設計出帶有可轉動的反光鏡取景器的原始的單鏡頭反光照相機;1862年,法國的德特里把兩只照相機疊在一起,一隻取景,一隻照相,構成了雙鏡頭照相機的原始形式;1880年,英國的貝克製成了雙鏡頭的反光照相機。 1866年德國化學家肖特與光學家阿具在蔡司公司發明了鋇冕光學玻璃,產生了正光攝影鏡頭,使攝影鏡頭的設計製造,得到迅速發展。1888年美國柯達公司生產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軟、可卷繞的「膠卷」。這是感光材料的一個飛躍。同年,柯達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裝膠卷的可攜式方箱照相機隨著感光材料的發展,1871年,出現了用溴化銀感光材料塗制的干版,1884年,又出現了用硝酸纖維(賽璐 照相機
珞)做基片的膠卷
Ⅷ 攝影的意義所在
攝影的意義:用光影留住美好的事物,用心發現身邊的美麗。
人稱攝影是文明的手印。攝影術的發明是人類近代文明的一大進步,因為它一出現就被深深地烙上了 「平民化」的烙印。雖然攝影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是有錢人的「玩物」,有著貴族的血統,但它骨子裡豪放不羈的的個性就決定了它終會「離家出走」,去抗爭去搏擊,在風雲變幻的廣闊天地里找到它的地位和作用,它迎合了當代文明進步的主流方向,有著強大的生命力。
現在的攝影是再平民化不過的了,相機走入每個平常的家庭,閑暇無事之餘,攜家帶口或呼朋喚友出去遊玩時拍幾張照片做個留念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再進一步來說,就是拍拍山川秀美的景色給人予美的享受;結婚了拍一組美美的婚紗照做個永久的紀念;為了留住青春留住美麗拍一拍人像攝影,這么看來,攝影好象是一個很輕松愜意的事情了。
可是有時,看到一些照片時,就好象感到被一顆無情的子彈狠狠地打擊中你心口,那看不見的鮮血無情地流淌著,使人們忍不住地捂住胸口呻吟著。此時,並沒有感到一絲的愉悅,而是感到有著一份沉重深深地壓著。
攝影,此時面臨著兩條路的選擇。一是藝術性,一是紀實性。
而攝影師也面臨一種迷惘,一種思考,一種痛苦。
是把攝影當成個人的一種情愫的宣洩呢,如文學家的一支爬格子的筆,還是一種純粹藝術
也許它有著多樣性。就如文學中有著優美柔軟的一面外,也有著飽含著力量和血淚的一面。
攝影是真實映象瞬間的定格,它的這個特性就註定和其它的藝術有著本質的不同。攝影是一瞬決定了永久。
攝影的魅力在於它的真實,在於它瞬間。照片背後的故事,瞬間以後的思考。
一個攝影師他終會蒼老,會死去,但他拍的有意義的照片可能永遠不會消失,是永久地生存。而照片後的故事可能會深深地打動著幾代幾代的人。
這是攝影師的偉大,也是攝影師的責任。去尋找照片中所含的普遍性的意義,而真正的普通性的意義就是能打動人心的那一份真誠、那一份善良;那一份心痛的側隱、那一份共鳴的唏噓;那一份悲愴的激憤、那一份無言的感動。
Ⅸ 攝影術的發明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19世紀30年代是攝影術不斷發展的活躍期,其中,法國人貝亞德發明了紙基正像工藝。攝影發明的先驅者們在感光材料上不斷地改進工藝,為攝影的傳播與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攝影術發明不久,就以極快的速度傳遍歐洲、美國、遠東以及亞洲。
攝影術的發明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利維父子拍攝的《火車站事故》,攝影者將畫面構圖中的火車主體與建築背景完整地記錄下來,照片上,火車這個龐然大物失去了往日的威風,像一個醉漢一樣頭朝下傾斜觸地,這個毀滅性的瞬間,真實地記錄了事故發生後驚心動魄的現場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