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列舉世界上著名的定律
一、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一種心理學效應,由愛德華·墨菲提出,亦稱墨菲法則、墨菲定理。
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根本內容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二、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發現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
三、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是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廣泛應用於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領域。反映的社會現象是兩極分化,富的更富,窮的更窮。
出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四、250定律
美國著名推銷員喬·吉拉德在商戰中總結出了「250定律」。他認為每一位顧客身後,大體有250名親朋好友。如果贏得了一位顧客的好感,就意味著贏得了250個人的好感;反之,如果得罪了一名顧客,也就意味著得罪了250名顧客。
五、酒與污水定律
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里,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污水和酒的比例並不能決定這桶東西的性質,真正起決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污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污水。酒與污水定律說明對於壞的組員或東西,要在其開始破壞之前及時處理掉。
㈡ 心理學上的各種效應及含義
1、瓦拉赫效應
學生的智能發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強點和弱點,他們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點,使智能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便可取得驚人的成績。這一現象人們稱之為「瓦拉赫效應」。
2、蘑菇效應
指蘑菇長在陰暗的角落,得不到陽光,也沒有肥料,自生自滅,只有長到足夠高的時候才會開始被人關注,可此時它自己已經能夠接受陽光了。人們將這種現象稱之為「蘑菇效應」。
蘑菇管理是大多數組織對待初入門者、初學者的一種管理方法。從傳統的觀念上講,「蘑菇經歷」是一件好事,它是人才蛻殼羽化前的一種磨煉,對人的意志和耐力 的培養有促進作用。
3、鳥籠效應
人們會在偶然獲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礎上,繼續添加更多與之相關而自己不需要的東西。鳥籠效應:假如一個人買了一隻空鳥籠放在家裡,那麼一段時間後,他一般會為了用這只籠子再買一隻鳥回來養而不會把籠子丟掉,也就是這個人反而被籠子給異化掉了,成為籠子的俘虜。
4、凡勃倫效應
凡勃倫效應是指消費者對一種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標價較高而不是較低而增加。它反映了人們進行揮霍性消費的心理願望。商品價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商品價格越高消費者反而越願意購買的消費傾向,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注意到,因此被命名為「凡勃倫效應」。
5、毛毛蟲效應
科學家通過研究,把跟著前面的路線走的習慣稱之為「跟隨者」的習慣,把盲目跟從習慣和思維慣性而做出反應導致失敗結果的現象稱為」毛毛蟲效應「。
㈢ 教育心理學領域有哪些常見的定律或者原則
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它的研究方法也遵循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原則。科學心理學的理論基礎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所以它的研究方法必須符合唯物辯證法的要求。首先,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必須遵循客觀性原則,通過研究心理現象產生的客觀條件和客觀表現,以揭示心理現象的本質聯系及其規律。其次,要遵循發生學的原則 , 用發展的觀點來研究心理現象。再次,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教育心理學的課題來自教育實踐,它的研究結果要付諸教育實踐。所以,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工作必須和教育實踐密切結合,以保證其實際效用。
教育心理學的方法具有多種多樣的形式。一般地說,普通心理學的方法都適用於教育心理學。但由於教育心理學的對象和任務的特殊性,其方法也具有一定的特點。它要注意使研究情境與教育實際情況相符合,並根據教育實踐綜合考慮其中各方面的心理現象。因此,某些方法,如自然實驗在教育心理學中的應用范圍較廣,同時較多地應用多種方法的結合,相互補充、驗證,使研究更接近教育的實際情況。
【教育心理學主要研究方法】
觀察法 在教育過程中,通過被試的客觀表現去了解心理的方法觀察不能只限於描述外部現象,而是去解釋這些現象的心理實質及其聯系和關系。科學的心理學觀察與日常生活的觀察不同,它要求必須從描述所觀察的行為活動的事實進而到解釋它的心理實質和規律,這就是在觀察過程中提出假設,進一步加以驗證。
對心理觀察的最重要的要求是要有明確的目的和計劃,以及用專門的形式記錄所獲得的事實和結果。應用觀察法時,研究者必須熟悉所研究的教育過程以及其中的心理現象。研究者要有一定的工作訓練,善於在繁雜的現象中抓住所需要觀察的事實和材料,並發現各種現象間的聯系。
觀察法比較方便易行,適用於廣大的研究范圍,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了解研究學生心理的最常用的方法。
實驗法 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條件或創設一定的條件來引起某種心理現象以進行研究的方法。心理實驗與觀察不同,研究者可以積極干預被試者的活動,創造或改變條件,使心理事實按實驗者的願望發生變化,並能反復進行,以便全面分析研究。心理實驗可以分為兩種形式:實驗室實驗和自然實驗。
實驗室實驗通常是在實驗室內進行的,一般較多利用科學技術手段。藉助實驗室實驗可以研究感知、注意、記憶思維等心理活動現在還可以在實驗室里模擬某種自然環境條件或教學環境條件來研究某些心理現象。但一般地說,實驗室實驗多用於對一些簡單的心理現象的研究,而對於研究人的個性方面的復雜現象,則有很大的局限性。
自然實驗 在實際的教育、教學情況下,根據研究的目的有計劃地變更某些條件、控制其他條件,以觀察被試的心理活動表現的一種方法。自然實驗法是介於實驗室實驗和自然觀察之間的一種方法。與實驗室實驗不同,它是在實際的教育情況下進行的,所得結果比較接近於實際,能較真實地反映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它也和自然觀察法不同,不是純客觀地觀察教育的自然進程,而是在教育的實際情況下改變某些條件,給被試以必要的影響,從而觀察所產生的變化,所以比較具有主動性,所得結果比較准確。自然實驗是教育心理學最常用的一種研究方法。按照研究的內容,可以主要區分為教育實驗與教學實驗。教育實驗所研究的是學生個性、道德品質的形成與培養中的心理學問題。教學實驗是研究各科教學中的心理學問題。它們都是在教育、教學的自然進程或准自然進程中進行的,所以都屬於自然實驗的一種。
由於影響教育、教學過程的因素是很多的,同時學生的個性、道德品質的形成,以及對知識、技能的掌握,都是非常復雜的過程。因此,在進行教育、教學實驗時要明確劃分實驗因素和無關因素,充分估計各方面的條件,盡可能控制無關條件,周密地設計實驗程序,制定可靠的指標,全面地分析所得到的材料,以求得到可靠的結果。在教育、教學實驗中,通常都設置實驗組和控制組,使實驗組的實驗條件發生作用而其他條件則與控制組保持均等,以考查兩組被試表現的異同。為了保持兩組被試條件相等,可以採用配對或者隨機取樣的方式確定被試,也可以選擇條件相近的平行班來滿足這種要求。例如,為了研究不同勞動方式對學生集體主義意識的影響,使實驗組從事流水作業式的工作,而控制組按一般的個體方式工作;根據實驗中被試勞動的表現、效果、同組各成員間的關系、自我報告的主觀體驗、實驗以後的有關後果等,分析兩組被試的異同。又如,為了研究利用發現法進行教學對學習過程的影響,研究者選擇兩個條件相近的平行班,分別應用發現法和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其他條件盡量相等,以考查兩個班教學的效果的異同。教育、教學實驗也可以利用同一個實驗樣本在實施實驗措施期間所取得的教學效果,同實驗前後的教學效果進行對比,以觀察和分析學生個性、品德形成和學習過程的變化。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知識的掌握是一個較長期的連續過程,因此在某一教育實驗中所觀察到的被試的變化和它的短時效果往往帶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研究者需進行重復的實驗和比較長期的追蹤觀察,以便提高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個案研究 或稱個案調查。綜合地應用各種適合的心理學研究方法,從多方面較深入地考查單個被試的心理的一種研究途徑;廣泛地應用於教育心理、兒童心理以及醫療衛生領域,特別適用於超常兒童、特殊才能兒童、學習落後或適應低常兒童、缺陷兒童等的心理學研究。因為這類兒童的某些心理特點比較突出或其心理過程比較清晰展開,個案研究有助於了解和概括有關的心理活動的規律。研究者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理論設想,從不同的角度了解被試的心理特點,探索這些特點形成的背景和制約因素,並可在這個基礎上制訂符合被試特點的處理措施, 以促進其心理的發展或矯正其缺點 。個案研究所用的具體方法隨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對象為轉移。個案研究應注意以下幾點:①研究對象的選擇,必須具有典型性。②材料的積累,個案研究必須較全面的記錄關於研究對象的個案材料。③對擁有的資料作出分析和解釋,並根據實際需要提出處理的措施。
教育經驗總結法 利用教育工作中的經驗,進行整理和科學分析,抽取其中所包含的有關心理學的規律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創造的新的教育手段及其所積累的豐富經驗,是教育心理學科學知識的一個重要的源泉。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看,他們的教育實踐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一種富有成效的教育實驗和教育心理學實驗。
優秀教師的良好經驗是在實踐中已經證明行之有效的,由總結這些經驗得出的教育心理學科學知識,本身保留著它所固有的實踐性的品質,具有實踐的效用。教育經驗總結也是科學工作者和實際教育工作者密切聯系,共同協作的一種良好的方式。教育工作所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間又形成錯綜復雜的相互關系。因此在教育心理學研究中,一般的方法,包括多因素設計的實驗方法,往往受到很大的限制,特別對於那些比較復雜而教育措施不能立見效果、一舉成功的研究課題。例如學生道德品質形成的問題,這種限制尤為明顯。在這樣的場合,教育經驗總結法的作用也就更為明顯。
【教育心理學具體研究方法(區別主要)】
①活動產品分析法。對被試完成的產品進行心理學分析,來了解心理活動的過程及其特點的方法。活動產品的心理分析是觀察的一種變式。學生的作品,如日記、作文、圖畫、算草、考卷等,都表現著學生的心理活動過程及不同的心理特點。通過對活動產品的心理學分析,可以了解學生的觀察、記憶、想像和思維的某些過程和特點,也部分地可以作為評定學生的興趣、性格等特點的一種材料。
②問卷法。一種通過書面回答問題來了解心理活動的方法。在研究學習動機、學習興趣以及性格特點等問題中被廣泛採用。這種方法可以在大量被試中同時進行,以便廣泛搜集材料。
③測驗法。不同於上述研究方法,它是用來考查被試完成某種活動的准備水平和某些心理品質的方法。通過測驗可以揭示被試是否具有某些能力和技能,查明對某種工作的准備程度 。考試 、考查等都可稱為測驗法。測驗的價值主要取決於作為測驗基礎的可靠性、准確性(見個別差異診斷測量)。
在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中,科學地解決心理學問題,要求善於運用適當的、具體的心理學方法。各種心理學方法之間不是孤立的,在一次具體研究中,往往綜合地使用其中的幾種方法。
㈣ 有哪些令人叫絕的心理學效應
在心理學上,有很多心理效應,而這些心理效應時時刻刻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我們耳熟能詳的就有很多,比如蝴蝶效應、破窗效應、鳥籠邏輯等等。今天說一個安慰劑效應。
這種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屢有發生,我們不自覺的都在應用各種心理效應,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㈤ 耶克斯多德遜定律
美國心理學家耶克斯、多德遜研究發現,動機的激活水平和行為效率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呈現倒 U 型的函數關系:激活水平太低,影響行為效率;激活水平過高,行為發生紊亂,同樣缺乏行為效率;而當激活水平適當時,其行為效率高.由此提出了著名的耶克斯-多德遜定律.研究還發現,動機激活水平與任務難度之間的關系.認為最佳的動機激活水平與任務難度有關:任務越容易,動機激發的水平高;任務越困難,動機激發的水平越低;而任務難度中等時,動機激發水平適當.根據這個理論,科學設計人們的工作難度,會提高工作效率,創造出最大的價值.
㈥ 心理學最早由誰創
心理學---之父弗洛依德 ·西格蒙德
近代心理學之父---- 馮特(1832--1920)是十九世紀後期德國著名的生理學家、哲學家,更是一位卓有見地、敢於創新的心理學家。他於1862年第一個提出「實驗心理學」一詞,於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建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於1881年創辦第一個心理學的專門刊物??《哲學研究》,並創立了心理學史上第一個學派??構造主義心理學。在他的倡導和努力奮斗下,心理學擺脫了哲學的束縛,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馮特因此被譽為近代心理學之父,實驗心理學的創始人。
臨床心理學之父----美國心理學家賴特納·韋特默(1867—1956)作為第一個臨床心理學家,創建了第一個心理診所,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兒童指導診所,並成為臨床心理學產生的標志。
青春期心理學之父――斯坦利.霍爾1844-1924)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美國第一位心理學哲學博士,是美國心理學會的創立者,發展心理學的創始人,教育心理學的先驅,機能主義的先驅。將精神分析引入到新大陸的第一人,也是馮特的第一個美國弟子。被譽為青春期心理學之父。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他開創的一個新的哲學流派已成為美國人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他是美國第一個心理學教授,曾兩次當選美國心理學會主席;他是機能主義心理學的先驅,並對實驗心理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有深遠影響;他提出的「意識流」、「自我」、「自由意志」等概念像弗洛伊德的「潛意識」一樣超出了心理學的范圍,並對文藝學、社會學、教育學等相關學科產生了影響;他寫的《心理學原理》文筆流暢優美、思想深刻、見解獨到,至今仍被奉為經典之作。
人本心理學之父—馬斯洛.
實驗社會心理學機能主義心理學派.doc 更多資料>> 最佳答案 此答案由提問者自己選擇,並不代表愛問知識人的觀點 揪錯 ┆ 評論 ┆ 舉報
野鶴閑雲
[文曲星] 心理學---之父弗洛依德 ·西格蒙德
近代心理學之父---- 馮特(1832--1920)是十九世紀後期德國著名的生理學家、哲學家,更是一位卓有見地、敢於創新的心理學家。他於1862年第一個提出「實驗心理學」一詞,於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建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於1881年創辦第一個心理學的專門刊物??《哲學研究》,並創立了心理學史上第一個學派??構造主義心理學。在他的倡導和努力奮斗下,心理學擺脫了哲學的束縛,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馮特因此被譽為近代心理學之父,實驗心理學的創始人。
臨床心理學之父----美國心理學家賴特納·韋特默(1867—1956)作為第一個臨床心理學家,創建了第一個心理診所,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兒童指導診所,並成為臨床心理學產生的標志。
青春期心理學之父――斯坦利.霍爾1844-1924)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美國第一位心理學哲學博士,是美國心理學會的創立者,發展心理學的創始人,教育心理學的先驅,機能主義的先驅。將精神分析引入到新大陸的第一人,也是馮特的第一個美國弟子。被譽為青春期心理學之父。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他開創的一個新的哲學流派已成為美國人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他是美國第一個心理學教授,曾兩次當選美國心理學會主席;他是機能主義心理學的先驅,並對實驗心理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有深遠影響;他提出的「意識流」、「自我」、「自由意志」等概念像弗洛伊德的「潛意識」一樣超出了心理學的范圍,並對文藝學、社會學、教育學等相關學科產生了影響;他寫的《心理學原理》文筆流暢優美、思想深刻、見解獨到,至今仍被奉為經典之作。
人本心理學之父—馬斯洛.
實驗社會心理學之父-----奧爾波特(1897-1967),美國人格心理學家,實驗社會心理學之父,「社會促進概念的提出者,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
聽心理學之父-------弗洛伊德.
應用心理學之父----於果�6�1明斯特伯格(1863-1916),德國著名心理學家、美學家,電影方面主要研究電影心理學,於1916年發表《電影:一次心理學研究》,是他一生中唯一一部電影理論著作,也是電影理論史上第一部有分量的理論著作。
工業及商業心理學之父沃爾特·D·斯科特博士---應用心理學家和教育行政管理專家。曾任美國西北大學校長。
認識心理學之父——奈瑟
之父-----奧爾波特(1897-1967),美國人格心理學家,實驗社會心理學之父,「社會促進概念的提出者,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
聽心理學之父-------弗洛伊德.
應用心理學之父----於果�6�1明斯特伯格(1863-1916),德國著名心理學家、美學家,電影方面主要研究電影心理學,於1916年發表《電影:一次心理學研究》,是他一生中唯一一部電影理論著作,也是電影理論史上第一部有分量的理論著作。
工業及商業心理學之父沃爾特·D·斯科特博士---應用心理學家和教育行政管理專家。曾任美國西北大學校長。
認識心理學之父——奈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