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新是創造性的破壞

創新是創造性的破壞

發布時間:2021-08-07 15:12:42

A. 什麼是創新什麼是資本主義經濟的"創造性毀滅

熊彼特是新古典經濟理論興起之後恢復企業在經濟理論中主動地位的「第一個經濟學家」。他在《經濟發展理論》日文版序言中寫道:把經濟體系「從一個均衡推向另一個均衡」的不僅僅是外部因素,「在經濟體系內部存在著自動破壞可能達到的任何均衡的能量源泉」。他認為,資本主義是「一個進化過程」,一個「非連續歷史跳躍」的過程。「資本主義就其性質來講是經濟變動的一種形式或方法,不僅不是,而且也永遠不可能是靜止的」。他認為,資本主義本質特徵就是創新,創新是「企業家對生產要素的新的組合」,是一個「創造性毀滅」(Creative Destruction)的過程。他對競爭過程的基本性質予以重新定義:實質性的市場競爭不是價格競爭,而是創新競爭,後者較之前者,「其效力之區別就像大炮狂轟與徒手推門之間相比」。

熊彼特的創新理論可以說是現代經濟學中的一大飛躍。他的「創造性毀滅」的觀點,「非連續歷史跳躍」的觀點顯然與邊際替換概念不相容。他的經典之作使我們明白了,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是經濟進化的發動機,企業具有超越外部經濟條件的自主能力,而且能夠塑造市場條件。當然,熊彼特的理論框架顯得寬乏,而把創新主體囿於企業家也招致非議。但瑕不掩瑜,他的創新理論為後來學者研究動態企業理論提供了思路。
謝國忠如是說: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的「創造性毀滅」
野生動物集體渡河的優勢是真實存在的,如果它們單獨渡河,就會留給鱷魚更多的獵它們的時間。如果它們想發揮人多勢眾的優勢渡河,就需要一個發起沖刺的領頭者,而第一個沖進河中的領頭者被吃掉的概率遠遠高於其他動物。個體的不理性行為實際上造福了群體利益。
在經濟生活中,有些泡沫確實有利於經濟的發展。例如,IT泡沫創造的科學技術至今還令全球受益,盡管當初的投資者可能賠了錢。那些認為投資IT領域可以致富的人就好比是獸群中的領頭者,不自覺地為了公眾的利益而犧牲了自己。
大部分科技因素驅動的泡沫都有類似的特點,惠及全球但不利於投資者。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的「創造性毀滅」(creative destruction)理論,講述的就是這樣的泡沫。由於大量的泡沫並不全都是有害的,所以和央行對它們很慷慨大度。

B. 「創造性破壞」是指破壞了原有技術根基,讓人享受到新技術好處的行為。閱讀下列材料,探究引領創造性破壞

①能敏銳地抓住創新升級點,創造性地打破平衡。②有勇氣,能頂住壓力內,承受代價。容③有能力,能突破規則和固定化模式,開辟出可行性路徑。④不滿現狀,有反叛精神,科學創新精神,人文精神。⑤有推動社會前進的能力。扣住材料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C. 熊彼特的創造性破壞和克里斯坦森的破壞性創新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熊彼特所說創造性破壞:
創造是指創新引起新產業的興起、生產力提高,破壞內是指要發展新產業容就必須從舊產業處佔用資源,這無疑會影響舊產業;再即是新產業成長後可能導致一些舊產業的消亡,比如火車取代馬車。

克里斯坦森所詵破壞性創新,專指這樣一種技術創新:剛出現時不成熟、水平不高,不為主流市場所青睞,只能憑其某些新特性服務於小眾市場;待技術水平提高,原來的弱點得到長進,就會搶佔主流市場,取代舊技術。

D. 創造性毀滅的意義

創造性毀滅的意義:
在熊彼特理論體系中,創造性毀滅有宏觀和微觀的雙回重含義。答
在宏觀上,熊彼特用認為創新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企業家是創新的始作俑者,而創造性毀滅則是創新的內涵和結果。創新一方面帶來新的產品與服務,開創新的市場和產生新的價值,一方面又在取代舊有產品與服務,佔領舊有市場和毀滅舊有價值。新舊交戰,引發經濟的周期性變化,金融危機和生產要素的重新分配。這種既創造又毀滅的現象,被熊彼特稱之為創造性毀滅。
在微觀上,一個產業,一個企業,以及產業之間和企業之間,同樣可能存在具備創造性毀滅特徵的創新活動,這些活動決定著產業和企業的存亡興衰。

E. 創造性毀滅的意義

新的抄技術的發展就會導致舊的東西的滅亡,舉個例子,想要中國人每個人都看得上紙質的報紙,那就得研發新的造紙技術,造紙工業就會得到發展,但是人工制紙業就會衰落,這是歷史的必然。因此,創造性毀滅無疑是在歷史的進程中必不可少的,淘寶網的出現,必然毀滅零售商,然而它也有益了製造商(倉儲、運輸的成本減少)以及消費者(消費資金減少以及減少了出行距離),那麼難道這對於零售商而言就是一定不好的事情嗎?當然也有其好的一方面,因為零售商作為一種創造力極低的行業,這樣就會促進人們的就業轉型,加速產業升級。

綜上所述,創造性毀滅這里理論對於整個社會而言以及從社會、經濟乃至生態角度都是有極大裨益的。

F. 為什麼技術是一種創造性破壞力量

創造性破壞理論是偉大的經濟學家熊彼特最有名的觀點,這是其企業家理論和經濟周期理論的基礎。在熊彼特(1883~1950)看來,「創造性破壞」是資本主義的本質性事實,重要的問題是研究資本主義如何創造並進而破壞經濟結構,而這種結構的創造和破壞主要不是通過價格競爭而是依靠創新的競爭實現的。每一次大規模的創新都淘汰舊的技術和生產體系,並建立起新的生產體系。

G. 發展是種創造性的破壞



破壞舊的東西
用新的東西代替

H. 為什麼說科學技術對企業的市場營銷是「創造性的破壞力量」,是一把雙刃劍。

問的太籠統,科學技術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但社會或者說企業本身就是版一個動態平衡權的過程中,而科學技術本身對這種平衡就是一種非常大的沖擊,這就是所謂的破壞企業的市場平衡的原因,至於創造性,這本來就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源泉。 正面的因素是:科學技術對於企業來講,也是一個可以掌握並使用的市場和競爭工具。
總體來說,科學技術本身就是具備創新的特質,而創新,不就是破壞和改變現行的行為規則和社會秩序的原因嗎? !

I. 創造性破壞

根據熊彼特的創新理論,改變社會面貌的經濟創新是長期的、痛苦的「創造性破壞過程」,它將摧毀舊的產業,讓新的產業有崛起的空間。然而,面對這個「創造性破壞過程」,熊彼特特別指出:「試圖無限期地維持過時的行業當然沒有必要,但試圖設法避免它們一下子崩潰卻是必要的,也有必要努力把一場混亂 ——可能變為加重蕭條後果的中心——變成有秩序的撤退」。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點。近年來,在我國存在一種自由追捧「新經濟」的現象,有些人認為我國的傳統產業已經毫無希望,應該把資源集中於「新經濟」,集中於信息產業,跳過漫長的工業化階段,這是一種片面的認識。誠然,在發達國家高科技創新浪潮的推動下,全球正在展開一輪長期的、由機器經濟轉變為信息經濟、工業經濟轉變為服務經濟的產業變革。但是,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即使在發達國家仍有一批傳統產業在蓬勃發展,並與新興產業相互滲透、相得益彰。從大趨勢看,「新經濟」只有與「舊經濟」融合才有堅實的基礎和廣闊的前景,在傳統經濟結構的困境中尋求突破,確實需要進行結構調整,但同時應該做到「有秩序的撤退」,注意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那些傳統產業的結構和素質,而不能顧此失彼,簡單拋棄傳統產業。如果進退失據,只是一窩蜂地關停,使所有傳統產業一下子崩潰,那麼,滾滾的下崗失業洪流,源源不斷的低收入人群的涌現,供求總量、供求結構的嚴重失衡,必將迫使背離「創造性破壞」的初衷,變成只有破壞而沒有創造,經濟創新將被經濟崩潰所代替。

J. 如何理解資本主義的"創造性毀滅

如何理解資本主義的"創造性毀滅
1)創造性毀滅的定義:
創新是資本主義的動力所在,只有不斷地進行產品創新,才能為資本家帶來超額利潤,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新的市場需求。這種不斷破壞舊結構,創造新結構的過程,被有的經濟學家稱作是「創造性毀滅」的過程。

2)產品創新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阻止了平均利潤率的下降,另一方面又在更大程度上促進了平均利潤率的下降,由此導致了資本積累和資本主義經濟的大規模波動。
①產品創新阻止了平均利潤率的下降。由於存在著對新產品的旺盛需求,新產品的社會價值是由勞動生產率最低的企業決定的,這樣一來,整個部門會出現超額利潤,從而引起平均利潤率的提高。產品創新及新興產業部門的建立,在質上擴大了勞動的社會分工體系,使得勞動(從而剩餘勞動)的質的差別不斷擴大,社會需要日益多樣化,由此擴大了社會總勞動的規模和商品價值總量,為剩餘價值和利潤的增加開辟了新源泉。
②產品創新對利潤率提高的促進作用只是暫時的。一方面,產品創新是一個「創造性的毀滅」過程,一些舊的產品和舊的部門在這一過程中受到削弱,甚至遭淘汰,資本的價值貶值,從而導致利潤率的下降;另一方面,隨著新產品在技術上壟斷性的喪失和部門之間競爭的充分發展,由產品創新引起的超額利潤會逐步消失,各部門之間的利潤差別會逐步消除,從而導致了一般利潤率的下降

與創新是創造性的破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 Arrange www.jhzxd.com 2006-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