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無線電報的發明

無線電報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07 12:52:52

『壹』 無線電報什麼時候發明

關於誰是無線電台的發明人還存在爭議。 1893年,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在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首次公開展示了無線電通信。在為「費城富蘭克林學院」以及全國電燈協會做的報告中,他描述並演示了無線電通信的基本原理。他所製作的儀器包含電子管發明之前無線電系統的所有基本要素。 古列爾莫·馬可尼(Guglielmo Marconi)擁有通常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線電技術的專利,英國專利12039號,「電脈沖及信號傳輸技術的改進以及所需設備」。 尼古拉·特斯拉1897年在美國獲得了無線電技術的專利。然而,美國專利局於1904年將其專利權撤銷,轉而授予馬可尼發明無線電的專利。這一舉動可能是受到馬可尼在美國的經濟後盾人物,包括托馬斯·愛迪生,安德魯·卡耐基影響的結果。1909年,馬可尼和卡爾·費迪南德·布勞恩(Karl Ferdinand Braun)由於「發明無線電報的貢獻」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無線電1943年,在特斯拉去世後不久,美國最高法院重新認定特斯拉的專利有效。這一決定承認他的發明在馬可尼的專利之前就已完成。有些人認為作出這一決定明顯是出於經濟原因,這樣二戰中的美國政府就可以避免付給馬可尼公司專利使用費。還有俄國發明家波波夫,他在1901年聲稱就發明了無線電。

『貳』 無線電報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無線電報由馬可尼於1895年發明,當時他首先採用無線電報的方式實現遠距離無線通訊的。並且公眾認可馬可尼無線電報實用化成功的那次試驗距離為3320公里。

『叄』 無線電報機是誰發明的

1837年,美國人莫爾斯發明電報機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通信手段和現在一樣是「無線」的,如利用以火光傳遞信息的烽火台,通常大家認為這是最早傳遞消息的方式了。事實上不是,在我國和非洲古代,擊鼓傳信是最早最方便的辦法,非洲人用圓木特製的大鼓可傳聲至三四公里遠,再通過「鼓聲接力」和專門的「擊鼓語言」,可在很短的時間內把消息准確地傳到50公里以外的另一個部落,不會像前段時間湖南衛視的「悄悄話接力」那樣傳得完全變了樣。 其實,不論是擊鼓、烽火、旗語(通過各色旗子的舞動)還是今天的移動通信,要實現消息的遠距離傳送,都需要中繼站的層層傳遞,消息才能到達目的地。不過,由於那時人類還沒有發現電,所以要想暢通快速地實現遠距離傳遞消息只有等待了…… 人類通信史上革命性變化,是從把電作為信息載體後發生的。 1753年2月17日,在《蘇格蘭人》雜志上發表了一封署名C·M的書信。在這封信中,作者提出了用電流進行通信的大膽設想。雖然在當時還不十分成熟,而且缺乏應用推廣的經濟環境,卻使人們看到了電信時代的一縷曙光。 1793年,法國查佩兄弟倆在巴黎和里爾之間架設了一條230千米長的接力方式傳送信息的托架式線路。據說兩兄弟是第一個使用「電報」這個詞的人。 1832年,俄國外交家希林在當時著名物理學家奧斯特電磁感應理論的啟發下,製作出了用電流計指針偏轉來接收信息的電報機;1837年6月,英國青年庫克獲得了第一個電報發明專利權。他製作的電報機首先在鐵路上獲得應用。不過,這種方式很不方便和實用,無法投入真正的實用階段。歷史到了這關鍵的時候,彷彿停頓了下來,還得等待一個畫家來解決。美國畫家莫爾斯在1832年旅歐學習途中,開始對這種新生的技術發生了興趣,經過3年的鑽研之後,在1835年,第一台電報機問世。但如何把電報和人類的語言連接起來,是擺在莫爾斯面前的一大難題,在一絲靈感來臨的瞬間,他在筆記本上記下這樣一段話: 「電流是神速的,如果它能夠不停頓走十英里,我就讓他走遍全世界。電流只要停止片刻,就會出現火花,火花是一種符號,沒有火花是另一種符號,沒有火花的時間長又是一種符號。這里有三種符號可組合起來,代表數字和字母。它們可以構成字母,文字就可以通過導線傳送了。這樣,能夠把消息傳到遠處的嶄新工具就可以實現了!」 隨著這種偉大思想的成熟,莫爾斯成功地用電流的「通」、「斷」和「長斷」來代替了人類的文字進行傳送,這就是鼎鼎大名的莫爾斯電碼。 1843年,莫爾斯獲得了3萬美元的資助,他用這筆款修建成了從華盛頓到巴爾的摩的電報線路,全長64.4公里。1844年5月24日,在座無虛席的國會大廈里,莫爾斯用他那激動得有些顫抖的雙手,操縱著他傾十餘年心血研製成功的電報機, 向巴爾的摩發出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份電報:「上帝創造了何等奇跡!」 電報的發明,拉開了電信時代的序幕,開創了人類利用電來傳遞信息的歷史。從此,信息傳遞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嘀—嗒」一響(1秒鍾),電報便可以載著人們所要傳送的信息繞地球走上7圈半。這種速度是以往任何一種通信工具所望塵莫及的。 說到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必須提到,1912年「泰坦尼克」號撞到冰山後,發出電報「SOS,速來,我們撞上了冰山。」幾英里之外的「加利福尼亞」號客輪本應能夠救起數百條生命,但是這條船上的報務員不值班,因此沒有收到這條信息。從此以後,所有的輪船都開始了全天候的無線電信號監聽。 電報 telegraph 利用電磁波作載體,通過編碼和相應的電處理技術實現人類遠距離傳輸與交換信息的通信方式。電報通信是在1837年由美國 S.F.B.莫爾斯首先試驗成功的,它的基本原理是:把英文字母表中的字母、標點符號和空格按照出現的頻度排序,然後用點和劃的組合來代表這些字母、標點和空格,使頻度最高的符號具有最短的點劃組合;「點」對應於短的電脈沖信號,「劃」對應於長的電脈沖信號;這些信號傳到對方,接收機把短的電脈沖信號翻譯成「點」,把長的電脈沖信號轉換成「劃」;解碼員根據這些點劃組合就可以譯成英文字母 ,從而完成了通信任務 。電報通信容量小,效率低。因此,隨著技術進步,公眾性電報通信業務逐漸減少,用戶電報、智能用戶電報等新業務有逐漸取代公眾電報業務的趨勢;而電報通信的存貯轉發和充分利用信道等特點正在數據通信等新業務中得到發展

『肆』 有線電報 無線電報 分別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1、有線電報

有線電報是美國人莫爾斯(S.F.B.Morse)經過潛心研究,在1835年獲得了在實驗室內架設有線版電報機的成功。1837年,權莫爾斯在紐約大學的會議室里,架設了518米長的導線,獲得通報實驗成功,電報機由此誕生。

2、無線電報

無線電報由馬可尼於1895年發明,當時他首先採用無線電報的方式實現遠距離無線通訊的。並且公眾認可馬可尼無線電報實用化成功的那次試驗距離為3320公里。

(4)無線電報的發明擴展閱讀

中國首條出現電報線路是1871年,由英國、俄國及丹麥敷設,從香港經上海至日本長崎的海底電纜。由於清政府的反對,電纜被禁止在上海登陸。

後來丹麥公司不理清政府的禁令,將線路引至上海公共租界,並在6月3日起開始收發電報。至於首條自主敷設的線路,是由福建巡撫丁日昌在台灣所建,1877年10月完工,連接台南及高雄。

1879年,北洋大臣李鴻章在天津、大沽及北塘之間架設電報線路,用作軍事通訊。1880年,中俄伊犁交涉,兩國關系緊張,李鴻章再以「用兵之道,神速為貴」為由,得以准奏開辦電報總局,由盛宣懷任總辦。並在1881年12月開通天津至上海的電報服務。

『伍』 無線電報機是那年發明的,

  1. 無線電的發明人是美籍塞爾維亞裔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1893年,尼古拉·特斯拉( Tesla)在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首次公開展示了無線電通信。在為「費城富蘭克林學院」以及全國電燈協會做的報告中,他描述並演示了無線電通信的基本原理。他所製作的儀器包含電子管發明之前無線電系統的所有基本要素。尼古拉·特斯拉於1897年在美國獲得了無線電技術的專利。然而,美國專利局於1904年將其專利權撤銷,轉而授予馬可尼發明無線電的專利。這一舉動可能是受到馬可尼在美國的經濟後盾人物,包括托馬斯·愛迪生,安德魯·卡耐基影響的結果。

  2. 馬可尼1896年在英國獲得了無線電技術的專利。美國專利局於1904年將特斯拉專利權撤銷,轉而授予馬可尼發明無線電的專利。這一舉動可能是受到馬可尼在美國的經濟後盾人物,包括湯瑪斯·愛迪生,安德魯·卡耐基影響的結果。1943年,在特斯拉去世後不久,美國最高法院重新認定特斯拉的專利有效。這一決定承認他的發明在馬可尼的專利之前就已完成。有些人認為作出這一決定明顯是出於經濟原因。這樣二戰中的美國政府就可以避免付給馬可尼的公司專利使用費。但是現在,人們通常還是把馬可尼當作第一個發明無線電報的人。

  3. 電報是一種最早用電的方式來傳送信息的、可靠的即時遠距離通信方式,它是19世紀30年代在英國和美國發展起來的。電報信息通過專用的交換線路以電信號的方式發送出去,該信號用編碼代替文字和數字,通常使用的編碼是莫爾斯編碼。

  4. 到了二十世紀初,開始使用無線電拍發電報,電報業務基本上已能抵達地球上大部份地區。電報主要是用作傳遞文字訊息,使用電報技術用作傳送圖片稱為傳真。

  5. 隨著通訊科技的發展,電報已不再是主要的通訊方法。自從電話網路數位化以後,電報通訊變成為數位通訊網路內其中一種以文字通訊的應用。當電腦、電子郵件以及手提電話的簡訊日漸普及以後,電報更進一步被取代。如今一般人已不會使用電報通訊。傳統的電報新聞(即電訊新聞稿)亦已由電腦、互聯網及手提電話的簡訊所取代。只有在一些很特別的舊有應用環境下,才會偶然看見使用電傳打字機的電報業務。


『陸』 無線電的發明者是誰

1894年,20歲的馬可尼從雜志上讀到,赫茲在實驗室里做過電磁波傳送試驗之後斷然否版認了利用電磁波進行通信的可能權。他並沒有迷信權威,而是認為利用電磁波跨越空間傳送通訊將遠遠優於通過電線傳輸。

為了證實自己的設想,馬可尼開始搜集資料進行試驗。結果,馬可尼成功地看到了赫茲所觀察到的現象。第二年,電波信號已經可以發射2.7千米了。這一成功使馬可尼心中產生了一個使無線電網路布滿全球的夢想。

為增大信號接收距離,馬可尼研製了檢波器。他還自製了一個更大的電感線圈,並接上了天線,以使信號傳到更遠的距離。經過試驗,信號傳到了1.6千米以外的地方。就這樣,馬可尼發明了自己的無線電報。

『柒』 最早的無線電報是誰發明的

無線來電報的發明者自是義大利科學家古格利爾莫·馬可尼(1874~1937年),他於1896年6月22日獲得了電磁波通訊系統的第一個專利證書,號碼為第12039號。

馬可尼從小就熱愛自然科學,他深深鑽研了無線電通信奠基人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電磁學」理論和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的電磁學術。當他20歲時,就建立起了自己的實驗室,並設計製造了一台無線電收發報機。1894年的一天深夜,他在母親的幫助下,做了一個重要的實驗。

他敏捷地按下了電鍵,剎那間,火花四濺,裝在閣樓另一頭4米遠的收報機上的電鈴,頓時發出了陣陣的響聲。他激動萬分,狂跳疾呼:「成功了!無線電通訊成功了!」又經過一年的努力,通信距離又擴大了7倍,達到了330米。馬可尼苦心探索,通信距離也不斷增加。1898年達到了30多千米,後來又達到了100千米,1899年3月又飛過了英吉利海峽。20世紀的第一個春天,馬可尼在英屬牙買加架起了世界上第一座高達110多米的發送天線塔,使通報距離達到了3000千米。

『捌』 無線電報機誰發明的

無線電報由馬可尼於1895年發明的,當時他首先採用無線電報的方式實現遠距離無線通訊。

『玖』 無線電報是如何發明的

電報是人類社會發展到資本主義,迫切要求能進行遠距離快速通訊的產物。在19世紀上半葉就有許多科學家從事這方面的發明創造。莫爾斯在1837年成功地發明了電碼,很快就建立了長距離的通訊網和橫跨大西洋的電纜。但是架電線、鋪電纜都是很費事的事情。如果能不經電線、電纜而直接傳遞信息,豈不是更為方便?於是無線電報應運而生。應該說,在赫茲發現和證實電磁波的時代就已經有可能發明無線電報了。但是,一件新生事物的出現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在這以後,有多起利用電磁波傳遞信息的嘗試:例如,法國的布朗利(E.Blanly)、英國的洛奇(O.Lodge)、紐西蘭的盧瑟福(E.Rutherford)、美國的忒斯拉(M.Tesla)都對無線電通訊做過有益的嘗試。俄國的波波夫還公開表演過他的無線電收發報機,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支持。而馬可尼(Guglielmo Marconi)1895年在自家的花園里成功地進行了無線電波傳遞實驗,次年即獲得了專利。

馬可尼是義大利人,1874年4月25日出生在波倫那(Bologna)。父親是一位鄉紳,母親是愛爾蘭人,因此他從小會說英語。馬可尼雖然沒有進過大學,但由於他家境富裕,延請了義大利的著名學者作為家庭教師在家裡給他上課。還在少年時期,他就對物理和電學有很濃厚的興趣,讀過麥克斯韋、赫茲、里希(Righi)、洛奇(Lodge)等人的著作。1894年,馬可尼偶然讀到一篇記述8年前赫茲發現電磁波的文章,很受啟發。他想:是不是可以用電磁波傳遞信號呢?於是,他採用赫茲的方法產生電磁波,在遠處用粉屑檢波器來檢測。粉屑檢波器實際上是一隻鬆散的放有金屬粉屑的容器,它平時幾乎不導電,一旦電磁波通過,在電磁波的作用下,物質狀態發生了變化,就變成能夠導電的良導體,這樣就顯示出無線電信號。無線電波就這樣轉換成了易於檢測的電流。馬可尼逐步改進自己的裝置,將發射機和接收機都接地,再用一根與大地絕緣的金屬線作天線,這樣,就可以使發送和接收都變得更有效。天線的利用並不是馬可尼開創的,波波夫比他先用上了天線,但是馬可尼比較幸運,他的發明及時地得到了英國官方的支持,這大概是因為有不列顛血統的緣故。1896年由於義大利對他的工作不感興趣,馬可尼便攜帶自己的裝置到了英國,在那裡他被介紹給郵政總局的總工程師普利斯(William Preece)。這年年末馬可尼取得了無線電報系統世界上第一個專利。他在倫敦、薩里斯堡(Salisburg)平原以及跨越布里斯托爾灣成功地演示了他的通訊裝置,信號傳遞的距離增加到了14.48千米。1897年7月成立了「無線電報及電信有限公司」(後來改名為「馬可尼無線電報有限公司」)。

1897年馬可尼回到義大利,在斯佩西亞(Spezia)向義大利政府演示了19.31千米的無線電信號發送。1898年,他再次來到英國,把發送距離加大到28.97千米。1899年他建立起了跨越英吉利海峽的法國和英國之間的無線電通信。他在許多地方建立了永久性的無線電台。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開爾文勛爵十分欣賞他的工作,特意付費請馬可尼發送一份電報,向年邁的斯托克斯致意,這成了世界上第一次使用無線電報的業務。那一年,在金斯頓舉行的賽艇會上,馬可尼成功地用自己的信號機報道賽艇比賽的消息。

1900年馬可尼為其「調諧式無線電報」取得了著名的第7777號專利。他的事業發展得很順利。但是當時人們對這項新發明難免有所疑慮,最大的疑慮是無線電波應該走直線,而地球表面卻是圓球形,怎麼可能遠距離傳送到地球的其他地方呢?可是馬可尼根據自己的實際經驗認為,無線電波會沿地表傳送,假如把發送台和接收台都接地,更應該沿地表傳送。他決定用他的發報系統證明無線電波不受地球表面彎曲的影響。他精心設計了實驗方案,用氣球把天線盡可能吊高,試圖讓無線電信號從英國的西南端(康沃爾郡的波特休)發送到加拿大紐芬蘭省的聖約翰斯,跨過大西洋,距離為3379.53千米。1901年12月12日,這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馬可尼試驗獲得了成功。愛迪生對此給予公開贊揚。馬可尼的大膽試驗打破了傳統的看法,引起公眾極大的興趣。第二年他的實驗結果就得到了解釋。肯涅利(A.E.Kenelly)和亥維賽(O.Heaviside)提出,可能是在地球外層空間存在能使電波反射的電離層。這一論點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由英國物理學家阿普頓(E.V.Appleton)用無線電實驗得到證實。

1903年開始,從美國用無線電向英國《泰晤士報》傳遞新聞,當天見報。到了1909年無線電報已經在通訊事業上大顯身手。在這以後許多國家的軍事要塞、海港船艦大都裝備有無線電設備,無線電報成了全球性的事業,因此,馬可尼在1909年和布勞恩(Karl Braun)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布勞恩是德國人,1850年6月6日出生於德國的富爾達(Fulda)。他在此地接受了地方普通中學的教育。他曾在馬爾堡大學、柏林大學學習過,1872年畢業,他的畢業論文是關於彈性弦的振動。後來他在維爾茨堡大學擔任過昆開(Quincke)教授的助手,1874年受聘到萊比錫的聖托馬斯中學任教。兩年後他受聘為馬爾堡大學的理論物理學編外教授,1880年又被聘請到斯特拉斯堡大學擔任同樣的職務。1883年布勞恩成了卡爾斯魯厄(Karlsruhe)工業大學的物理學教授,並於1885年受聘到杜賓根大學任教。他到這里的任務之一是建立一所新的物理研究所。

布勞恩的第一項研究工作是關於弦的振動和彈性棒的振動,特別是棒的振動幅度和周圍環境對振動的影響。其他研究工作是以熱力學原理為基礎的,例如壓力對於固體的溶解度的影響。

布勞恩的最重要的研究工作是在電學方面。他發表過關於歐姆定律的偏差問題,以及關於從熱源計算可逆伽伐尼電池的電動勢問題的文章。他的實驗使他發明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靜電計和陰極射線示波器。

1898年他開始從事無線電報的研究,試圖以高頻電流將莫爾斯信號經過水的傳播發送。後來他又把閉合振盪電路應用於無線電報,而且是第一個使電波沿確定方向發射的試驗者之一。1902年他成功地用定向天線系統接收到了定向發射的信號。

布勞恩的關於無線電報的論文以小冊子的形式發表於1901年,題目是《通過水和空氣的無線電報》。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布勞恩曾被派往紐約,作為一名見證人去參加一項專利索賠的訴訟。由於他離開了自己的實驗室以及身體有病,所以他沒有可能繼續進行科學研究工作。布勞恩的晚年是在美國安靜地度過的,他於1918年4月20日逝世於美國。

『拾』 無線電報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1896年

閱讀全文

與無線電報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