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現代中國人為什麼普遍缺乏創造力 古代中國人為什麼創造力那麼強 難道是人種不同
(1)現行的應試教育,扼殺了中國人的創造力.
首先,「填鴨式」的應試教育已經實行了幾十年,影響了幾代人.這種教育模式,使學生總是按照常規的思維去解決問題,所謂的標准答案更是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扼殺了學生們問「為什麼」的權利!久而久之,使得學生們逐漸形成了思維學上所說的「思維定勢」.也就是說你處理某件事情,只會想到一個辦法來解決,而不會去想出其他的辦法,再從這些辦法中選出一個最合適的辦法來解決問題.記得有一個故事:在小學里,試卷上有一道這樣的題:彎彎的月亮象什麼?有一個小朋友這樣回答:「象香蕉!」結果被老師毫不留情的打了一個紅紅的「大差」,怎麼會是香蕉呢?應該是象「彎彎的小船」,這是標准答案!嗚呼!這等教育方式怎能培養出一個具有創造力的人才來?
其次,不論是家庭,社會還是學校,片面看重學生們的個人分數,都特別看重名次.正如有句話說: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充分表達出現在的人對分數的追求,這使得學生們唯一的目標就是把分數拔高,這樣才能在學校里得到老師們的「疼愛」,在家裡得到家長們的「寵愛」;在社會上得到人們的「喜愛」,成為學生們實現自我價值的根本.所以他們的時間都在向分數看齊,無奈的做著「分數」的奴隸.根本沒有時間和心思去談發明創造.記得有一種說法:「中國人參加奧數,奧物是世界第一,實踐創造力是倒數第一」的話,可能這句話有些絕對,但我們不得不為此而汗顏,為此而感到慚愧!
最後,「一刀切」的應試教育,根本沒有按照學生們的個性,興趣,愛好等方面進行引導教育,而是以分數的高低來衡量一個學生的優劣!在一個學校,不可能每個學生都是100分,這是很正常的,所以就不能用分數來區分學生的好壞.只有注重培養他們的個性發展,才能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創造力.再來看一則故事:如果中國的家長們在碰面時首先肯定會問「你的孩子在學校考了多少分?第幾名?的問題;而在西方家長則會問孩子:「你在學校過得快樂嗎?」前者不僅打擊了成績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還助長了成績好的學生的驕傲感和自滿感!到頭來是害人害已;而後一種教育方式則從心靈上關懷孩子,只要覺得快樂,什麼問題都能解決.更符合孩子們心靈的發展,更有利於其成長.
(2)缺乏自信.
(3) 仿製能力強
中國人的仿製能力,堪稱世界一絕!世界上某種新產品剛上市幾天,中國人就會製造了,因此,出現了許多針對中國的侵犯「知識產權」的訴訟,尤其是在中國加入WTO後這種訴訟更是接踵而至.。仿製能力雖然能夠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中國人的聰明和智慧,但從長遠來講,這種聰明反而會被聰明誤!因為仿製能力強不僅侵犯了別國的知識產權,侵害了他們的智慧,而且損害了中國人在國際上的形象,對我們創造力的開發更是一種致命性的打擊,我們永遠只能跟著別人的腳步走,永遠也走不出屬於自己的路.這種盲目的仿製,使我們只局限於所擁有別人的東西,會慢慢的消磨掉我們僅有的那些創造力,最後就會被這個世界所淘汰!
(4) 缺乏危機意識.
由於固有的「報喜不報憂」的心態,而且課本上總是講的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地域遼闊,地大物博,資源豐富,還有就是近年來中國的GDP又增長了很多等等!這的確能讓每個中國人都能感到自豪和驕傲.但我們有沒有想過,中國有14億人口,如果是平均的話,我們還能這樣驕傲嗎?我們的祖先孟子先生早就說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難道我們忘了嗎?正是由於我們缺乏危機意識,才會安於現狀,沒有了改造時代的激情,更談不上用創造性的思維去,改變生活,改造世界,探索未來!相比之下,我們的近鄰日本則是一個有著很強危機意識的國家,它是一個島國,國土面積小,資源貧乏,使得他不得不完全依賴於自己的創造力來彌補自身的不足,來求得生存.根據資料統計:到目前為止,日本共有12位人士獲得諾貝爾獎;有兩所世界頂級大學;有67家企業上了世界500強名單.豐田,松下,索尼這些都是響譽世界的名牌企業.
(5) 人們對科學的關注度極低.
經過近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GDP強勁增長,人民的收入不斷提高.但伴隨而來的問題就是人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產生了明顯的變化.以前是以科學家,發明家為自己的理想,而現在則更多的追求當官,做大老闆.所以,物質生活的提高必然會促使人們的觀念轉變.其次,學生們對科學知識極不了解.筆者曾參加學校里的「知榮辱,樹新風」的演講比賽,當我提到在場的同學,有誰知道我國現在有幾位航天員時,在場的兩百多人只有一人知道是三位!而當我問到香港的四大天王是那些明星時,全場頓時沸騰起來!可能只有一個人不知道(就是我)!這些能說明什麼?說明了現在的學生們的價值觀嚴重錯位,對科學發明持以冷漠的態度.最後,社會輿論對科學發明的關注度少.社會輿論作為當今人們了解世界的窗口,對人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都有深刻影響.尤其是電視節目,可以說中國當今的電視劇都是「復古戲」,而歐美的影視劇都有超前意識.如病毒入侵,外星人入侵,異形變種等等,都是在認識世界,探索未來!
(6)歷史的創傷.
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就陷入了長達100多年的戰亂年代.在當時內憂外患的時期中,根本談不上發明創造.這使得中國失去了100多年的科技創新的機會.失去了創造力發展的良好環境等.但這些都是客觀原因,然而主要是因為清政府的閉關鎖國的愚昧政策,在世界處於重大變革時期仍在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後來,人們總結出了「落後就挨打」的警句,但「落後」絕不是經濟落後,文化落後,軍事落後,而是「創造力的落後」,導致了中國近代社會動亂的真正原因.
B. 中國人為什麼缺乏創造力了呢
中國社會的大環境決定的,不僅因為沒有創新教育。社會太急功近利,教育太行政化,經濟也行政化,家長也很實際,多方因素。
C. 為什麼說中國人缺少創造力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仍在不斷完善,但還略顯不足,不太好,沒有改進,創造力對當代發展十分重要。
D. 為什麼中國人創造力創新力低下
創新是一個過程!本人認為創新分兩個過程:開始模仿和一定程度超越!中國無論是教育還是大規模高深度創新的條件都還不完善!因此現階段需經歷創新的第一個過程--開始模仿!這種創新給予我們的印象往往是中國很少有獨一無二的發明,創新能力低下!細想從建國到現階段的還不發達的小康的歷史過程!其實中國人在不停的創新,創新能力並不低!
E. 中國人缺乏創造力以及藝術解讀能力
我發覺你就像個2B1樣,語無倫次,「我個人覺得我國的歷史是春秋戰國時回期以及三國亂世、答民國軍閥混戰! 按照內地人的觀點就是亂世!可我認為這是諸子百家、群雄爭霸的時代!求同存異!可是卻被我們有些人給否定了,說這多亂啊,統一多好啊!這就是從秦王統一中原後的僵化思維
」 1會談創造 1會談歷史「歐洲哲學文化思想科技等這么發達就是我所提到 」哲學能叫發達? 2B1個本來不想罵你,別丟臉啦滾回去多讀幾年書吧。
F. 中國人缺少創造力了嗎
確實,?這個話題,錢學森先生臨死前的質問,中國教育界、科技界的迷惘,整個國民教育序列的反思、吶喊,現在想想,錯了,哪缺呀?!中國人從來不缺創造力!!! 君不見多少國產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宇宙,稱為「made in china 」,有的說這哪是創造呀,不就是仿造嗎?呵呵,這些粗糙的創造力,姑且叫做仿造吧。 你再看,假豆種、三聚氰胺,瘦肉精,毒大米、毒奶粉、牛肉膏,這可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原創呀,這些個民間的中國公民,關起門來做科研,閉起關來搞創造,廢寢忘食,茶飯不思,設備簡陋,工具原始,窮盡手段,一個猛子紮下去,深鑽三個月後那出來都是暴利呀,讓多少所謂的科學家、教育家糾結無語、汗顏想死,他們在搞假學術,假論文,人家呢卻在真實踐,真創造,全為發家致富,全為自私自利,毫不含糊,只不知坑害了多少國人。我勒個去,這貨真是「富了他一個,坑死多少人」呀! 眾位看官,說到這,中國人哪缺什麼創造力呀,這創造力海了去了,只不過竟是些為己為私的創造力,全無那為公為民的創造力罷了。前日溫總理怒斥那些個道德缺失的「彩饅頭」、「地溝油」之類的創造力,如與那些所謂科學家之流的假論文相比,還是少些去事! 所以說,中國人從來不缺自信力,更不缺創造力,缺失的是民族素養,社會責任和浩然正氣!
G. 中國人創造力
因為人多,所以採取的都是原始的機制;正因為它原始,所以創作出來的反而更原始;原始的還不停的在為世界貢獻它原始的動力--- 造假產業,這個是地球人都理解滴。
H. 為什麼中國人的創造力低下
因為國人的創造力被教育埋沒了,中國的教育制度使的孩子從小被灌輸了一種思想,那就是學習。只有學習好,你才可以被別人認可。孩子小時候的創造別家長說成了不務正業,唯有學習才是唯一的出路。
I. 中國人的創造力在哪
中國人的創造力就是造假;青年的希望的就是聽話;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空談!
J. 中國人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為什麼這么差
這是一樣好,自復古以制來中國人的發明的相對重要性是建立非常強的能力;
只有教育體系近幾十年來在短期內以提高全體人民以填鴨式教育的唯一方法,教育水平的問題,基本上是一本教科書學科教師開始與教科書的標准,造就了一大批這一代的大學生,但真正下跌的創造力;
美國人有過十年的發展,它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體系,發散性思維的教育,收獲不大,但收獲了真正優秀的創意人才。
中國有自己的國情,我們不能完全照搬美國的方式,而是一步一步將超過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