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浩字的創造人

浩字的創造人

發布時間:2021-08-07 12:06:11

A. 大家能否創造一個帶「浩」字的詞語,三個字四個字均可

浩瀚大海

B. 名人的名字 最後是浩字

孫浩,藝名孫樂弟

C. 浩字的含義是什麼

浩只有一個讀音,拼音是hào,基本釋義是:

1、盛大;巨大:~大。~繁。

浩浩,滔天。——《書·堯典》。傳:「盛大。」

2、多:~博。~如煙海。

喪祭有餘曰浩。——《禮記·王制》。注:「猶饒也。」

3、遠;無邊無際。

心飛揚兮浩盪。——《楚辭·河伯》。注:「志放貌也。」

(3)浩字的創造人擴展閱讀

相關組詞浩渺浩繁浩氣浩瑞

一、浩渺

[hào miǎo]

水面遼闊,無邊無際的樣子:煙波~。

二、浩繁

[hào fán]

浩大而繁多;繁重:卷帙~。~的開支。

三、浩氣

[hào qì]

正氣。指正大剛直的精神:~凜然。

四、浩瑞

[hào ruì]

蒙語歡呼聲。也用於喝彩。相當於「萬歲」。

D. 浩字的來歷,急!急!急!

1) (形聲。從水,告聲。本義:水勢浩大)。
(2) 同本義 [onrushing]。
浩,澆也。從水,告聲。虞書曰:「洪水浩浩。——東漢·許慎《說文》。按,澆者,許以聲訓。」
浩,遶也,水大也。——《字林》
浩,浩流也。——《廣雅》
浩浩沅湘。——《楚辭·懷沙》
浩浩瀚瀚。——《淮南子·俶真》
曰浩澤。——《淮南子·地形》
(3) 又如:浩波(大波,洪波);浩汗(浩浩,浩然,浩瀚。水盛大的樣子);浩洋(水流廣闊洪大的樣子)。
(4) 廣遠;盛大 [vast;grand]。
浩浩,滔天。——《書·堯典》。傳:「盛大。」
陳竽瑟兮浩倡。——《楚辭·東皇太一》。註:「大也。」
(5) 又如:浩壤(廣闊的土地);浩渺(廣闊無邊);浩然(盛大純一的樣子;不可堵塞的樣子;浩然之氣的省稱);浩煩(浩大繁多);浩滂(盛大)。
(6) 豐富,眾多 [numerous]。
喪祭有餘曰浩。——《禮記·王制》。註:「猶饒也。」
(7) 又如:浩博(廣大眾多);浩漫(眾多的樣子;廣闊的樣子);浩穰(盛大眾多的樣子);浩侈(繁多)。
(8) 遠;無邊無際 [faraway;boundless;limitless]。
心飛揚兮浩盪。——《楚辭·河伯》。註:「志放貌也。」
(9) 又如:浩乎無際(廣大無際);浩浩漫漫(大霧無邊無際)。
(10) 通「傲」。傲慢 [arrogant]。
浩倨者則不親。——《孔子家語·三怨》

提交回答

E. {浩}字的繁體有多少個




(註:此教程也適用於要把標准繁體轉化回簡體的用戶)

教程一:適用於任何用戶,特別是需要轉換文字(簡繁互譯)的用戶,是最通用的方法。(推薦)
教程二:適用於只需要打出幾個簡單的繁體字的用戶,是最直接簡單的方法。
教程一:
[原創]想寫出漂亮而又准確的繁體字么?跟我來吧。。。
最近有人問過我如何打出繁體字來,下面我就說說這個小技巧(其實也不算啦,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的!)
眾所周知,自從我們大陸廢除繁體字後,我們這代根本就沒學過怎麼寫繁體字,多數人也只會寫簡體字,但這也足夠啦~!我們只需寫出簡體字來,讓它變成繁體的工作就交給word來辦吧!
用 Microsoft Office Word XP 以上的版本(如XP、2002、2003)打入你熟悉的簡體字然後選上面的轉化為繁體…… 瞬間就可以得到最准確的繁體字了,所有的字都可以轉譯,繁體也能變簡體…… Word不會有人沒有吧???
但值得注意的是網路貼吧屏蔽了繁體字的輸入,也就是說如果你輸入的是繁體字,網路就會盡最大可能把字轉換回簡體來~! 所以不要在這里打繁體字哦~!

F. 浩字是什麼意思

讀音:[hào]

部首:氵

水大,引申為大和多:浩大。浩繁。浩盪。浩瀚。浩劫。浩淼(亦作「浩渺」)。浩氣(盛大剛直之氣)。浩如煙海。

G. 浩字是什麼意思

基本釋義:

1、盛大;巨大:浩大。浩繁。

2、多:浩博。浩如煙海。

浩,作形容詞的意思是:滔天洪水無邊無際,令人震撼。

浩,作形容詞的意思是:氣勢博大而震憾人心的。

常見片語

1、浩博,漢語詞彙。拼音:hào bó。釋義:廣博繁多。浩博為數量眾多的代表,以及愛心公益的體現。除此之外,浩博更是代表內涵高,氣(肚)量大的代名詞。

2、浩大,拼音是hào dà,指氣勢、規模、數量等盛大。形容事物具有一種碩大的宏觀氣勢,磅礴(氣勢,規模等等)盛大,巨大。

3、浩盪,漢語詞彙。拼音:hàodàng。釋義:形容水勢洶涌壯闊。《紅樓夢》第十八回:「如今天恩浩盪,一月許進內省視一次。」

H. 浩字的意思是什麼

浩字的意思是水勢浩大。拼音是hào;部首:氵,部外筆畫:7,總筆畫:10;繁體部首:水,部外筆畫:7,總筆畫:10;五筆86&98:ITFK。

倉頡:EHGR,筆順編號:4413121251,四角號碼:34161,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D69。

(8)浩字的創造人擴展閱讀

常見片語

1、浩博,漢語詞彙。拼音:hào bó。釋義:廣博繁多。浩博為數量眾多的代表,以及愛心公益的體現。除此之外,浩博更是代表內涵高,氣(肚)量大的代名詞。

2、浩大,拼音是hào dà,指氣勢、規模、數量等盛大。形容事物具有一種碩大的宏觀氣勢,磅礴(氣勢,規模等等)盛大,巨大。

3、浩盪,漢語詞彙。拼音:hàodàng。釋義:形容水勢洶涌壯闊。《紅樓夢》第十八回:「如今天恩浩盪,一月許進內省視一次。」

4、浩瀚,本意為水盛大貌,引申為廣大、繁多之意。都是形容水勢浩大。現在廣泛用於形容知識和藝術方面的博大精深。另外,浩瀚還是兩個國語音樂專輯的名稱。峻青《秋色賦·火光》:「無邊無垠的大海,它是那樣的遼闊浩瀚,雄偉庄嚴。」

I. 拼音的創始人是誰

拼音的創始人是誰?

最早用於拼注漢字語音的注音符號,可能是唐朝時期日本人創造的假名。明朝時期朝鮮人創造了諺文。明代回回創造了用阿拉伯字母為漢語注音的小經。1605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最早採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1626年,法國傳教士金尼閣在利瑪竇方案的基礎上採用音素字母為漢字注音。早期的漢語拼音以南京官話為藍本。以後又出現了以北京官話為藍本的漢語拼音以及廣東話等拼音。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傳入,其聲明學為漢語引入了反切這種注音方法。

1906年朱文熊的《江蘇新字母》和1908年劉孟揚的《中國音標字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規定「《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范,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國際標准ISO 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寫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過的漢語拼音方案,被用來拼寫中文。轉寫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話讀法記錄其讀音。」(Hànyǔ pīnyīn fāng'àn (Chinese phonetic system) or pīnyīn, which was officially adopted on 1958-02-11 by the National Assembl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used to transcribe Chinese. The transcriber writes down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characters according to their readings in pǔtōnghuà.)

目前大部分海外華人地區如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在漢語教育中進行漢語拼音教學。

歷史

古人曾採用直音、反切等方法為漢字注音。最早用於拼注漢字語音的注音符號,可能是唐朝時期日本人創造的假名。明朝時期朝鮮人創造了諺文。明代回回創造了用阿拉伯字母為漢語注音的小經。1605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最早採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1626年,法國傳教士金尼閣在利瑪竇方案的基礎上採用音素字母為漢字注音。早期的漢語拼音以南京官話為藍本。以後又出現了以北京官話為藍本的漢語拼音以及廣東話等拼音。1867年英國人威妥瑪創制的威妥瑪式拼音採用北京官話作為藍本。

1892年,盧戇章仿拉丁字母造「中國切音新字」字母,並主張以南京語音為漢語語音標准,這被認為是統一全國語音的首倡者。1900年王照受日本片假名啟發創制漢字筆畫型拼音字母「官話合聲字母」,並主張以北京語音為漢語語音標准。

漢語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蘇新字母》和1908年劉孟揚的《中國音標字書》,還有1926年的國語羅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國字。所有這些漢字拉丁化方案都為漢語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礎。

1909年,江謙正式提出把官話定名為國語,1911年清學部通過《統一國語辦法法案》。1913年中華民國召開「讀音統一會」,最後確定「國音」以北京語音為「基礎」,同時吸收各地方言的語音特點,並為國語創制了注音字母(又稱「注音符號」)。1919年北洋政府教育部設「國語統一籌備會」,1924年決定廢除國音,放棄入聲,確立國語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1928年國民政府公布推行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

1949年,吳玉章給毛澤東寫信,提出為了有效的掃除文盲,需要迅速進行文字改革。毛澤東把信批復給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於1949年10月成立中國文字改革協會,其中一項任務就是研究漢語拼音方案。

1954年,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改為國務院直屬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其間收到各種漢語拼音方案1600多個。大致有這樣幾種形式:

漢字筆畫式
拉丁字母式
斯拉夫字母式
幾種字母的混合形式
速記式
圖案式
數字形式
而最後決定採用拉丁字母作為漢語拼音的符號系統,以便於國際間的交流和合作,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准公布批准公布 《漢語拼音方案》。

1977年,聯合國第三屆地名標准化會議根據「名從主人」的原則,決定採用漢語拼音為中國地名羅馬字母拼寫法的國際標准。

1982年,國際標准化組織發出ISO 7098號文件(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採用《漢語拼音方案》進行中文羅馬字母拼寫,1991年修訂。

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公布(2001年開始生效),正式確立了漢語拼音方案的法律地位。第十八條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並給出了「《漢語拼音方案》」的定義和使用范圍,並且要求「初等教育應當進行漢語拼音教學。」

語音
漢語拼音採用拉丁字母,分聲母和韻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只是一套表示讀音的符號系統,而不是字母。

2

反切

用兩個漢字合起來為一個漢字注音的方法。是中國傳統的注音方法。有時單稱反或切。漢語本來的注音方式是讀如某字,隨著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傳入,其聲明學為漢語引入了反切這種注音方法。

用作反切的兩個字,前一個字叫反切上字,簡稱切上字或上字,後一個字叫反切下字,簡稱切下字或下字。被注音字叫被反切字,簡稱被切字。反切的基本原則是上字與被切字的聲母相同,下字與被切字的韻母(包括介音)和聲調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讀音。例如,《廣韻》「冬,都宗切」,就是用都的聲母、宗的韻母和聲調為冬注音。反切的產生,是為了補救讀若、直音注音方法的不足,是漢字注音方法的一個巨大的進步,標志著漢語語音學的開始。

隋唐的反切是研究中古漢語語音系統的基本資料,是漢語音韻學的基礎之一。

據歷史學家範文瀾研究,音韻學開始於東漢末年,當時某些儒生受梵文拼音字理的啟示,創反切法來注字音.孫炎作《爾雅音義》,用反切注音,一般認孫炎為反切的創始人。《中國通史簡編》修訂本第三編第一章(人民出版社1965年11月版) 。

3

漢語拼音方案與漢民族標准語

—紀念漢語拼音方案發表44周年

北京大學中文系 王理嘉

[提要]一、從簡略的回顧中,闡明從19世紀末發展起來的漢語拼音運動一開始就是與語言的統一、社會的發展、民族的團結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歷史事實不止一次的證明,無論哪一種拼音設計,違背了漢民族共同語統一的發展趨勢,註定會以失敗告終。二、通過注音符號、國羅、北拉和漢語拼音方案的歷史淵源關系,具體說明方案在哪幾方面繼承和發展了這幾種拼音的主要優點並加以創新,從而總結了二十世紀前六十多年來中國人民創制拉丁化拼音方案的歷史經驗。三、通過對台灣通用拼音與漢語拼音之爭的分析 ,揭示隱藏在這場發生在台灣的激烈論戰的背後,其實質性問題是什麼。

一、漢語拼音運動與國語和普通話

漢語拼音方案是拼寫漢民族標准語的拼音方案。

漢民族標准語是在十九世紀末期興起的對中華民族的社會、科學文化的發展產生過巨大影響的語文現代化運動中逐漸建立起來的。語文現代化運動最初指的是漢語拼音運動(當時叫「切音字運動、簡字運動」)、國語運動和白話文運動。清末民初的三大語文運動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通過改革語言文字,普及教育,以適應當時社會發展和科學文化發展的需要,然後富國強兵,振興中華民族。國語運動是建立和推廣漢民族標准語口語的運動,而白話文運動則是提倡用能夠表達口語的白話文取代文言文作為正式書面語的運動。三個運動各有自己的追求目標,但內在關系卻十分密切。就歷史淵源關系說,切音字運動發生最早並引發了國語運動。其後,國語標准音的確立,注音字母的制定,一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漢語規范化運動,漢語拼音方案的產生,都是由此一脈相承,相輔相成的。所以,我們的論述也由此入手。

漢語拼音運動的歷史前奏可以遠溯至明末,但是導致中國社會產生聲勢浩大的漢語拼音運動,其直接原因是中國人至今銘心刻骨的「甲午」國恥。這一點錢玄同在《注音字母和現代國音》(1929)一文中說得很清楚:「1894年(甲午),中國給日本打了一次敗仗,於是國中有識之士,知道非改革政治,普及教育,不足以自存於世界,但是提到普及教育,即有一個問題發生,則漢字形體之難識,難寫是也。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非另制拼音新字不可……」。於是,「推行簡字以謀求普及教育的運動,日盛一日……」。其實,文字領域中的思想革新在此之前已經開始,漢字幾千年來神聖不可侵犯的崇高地位已經發生動搖。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在日本馬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除了賠償巨額軍費之外,還割讓了台灣和澎湖等地。其時,朝野震驚,激發了社會民眾,特別是有進取精神的知識階層的愛國天良,大家推究中國失敗的原因,一致認為「漢字不革命,則教育決不能普及,國家斷不能富強。」當時,被稱為「思想界之彗星」的譚嗣同就首先帶頭呼籲廢除漢字,改用拼音文字。各界人士群起響應,紛紛起來創制簡單易學的「切音新字。」清末的切音字運動,也就是漢語拼音運動就這樣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了。

據統計,清末最後十年中,至今猶有案可查的各種拼音方案就多達二十七種。這一時期的拼音方案大多為拼寫某種方言而設計的,但拼音文字畢竟是一種拼寫語言聲音的文字,所以一開始就觸及了漢民族語言的統一問題。被當時稱之為「從事切音運動第一人」的盧戇章,在他的《切音新字序》(1892)中就提出制定拼音字母的兩個基本原則:「字話一律」和「字畫簡易」,也就是文字表達話音,字形簡單易寫。同時,又倡議以南京話為「各省之正音」,這樣全國「語言文字既從一律,文話皆相通,中國雖大,猶如一家。非如向者之各守疆界,各操土音之對面而無言也。」這些話顯然已超出了純粹的文字改革的范圍,涉及民族語言的統一和發展了。

但是,盧戇章設計的各種拉丁化拼音方案仍然是以拼寫閩廣方言為主的。他後來向清政府學部呈交的《中國切音字母》也就因此被認為「不能通行各省」,「不足以統一各省之方言」而批駁了。之後不久,一種體現民族共同語發展趨向的切音方案—-王照的《官話合聲字母》立刻脫穎而出了。它拼寫的是當時影響最大的「京音官話」,字母形式完全採用漢字的偏旁。《官話合聲字母》通行極廣,遍及大半個中國,「由京津而奉天,而南京,官話字母遍及十三個省。」王照本人可謂完全把握了當時民族語言的發展趨向,他在《官話合聲字母》序中就明確宣稱:「語言必歸劃一,宜取京話……京話推廣最便,故曰官話。官者公也,公用之話,自宜擇其占幅員人數多者。」也正因為如此,他的《官話合聲字母》得到了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總教習吳汝倫的支持並跟張之洞以及管學大臣張百熙一起奏請朝廷在「學堂章程」中規定「於國文一科內,附入官話一門」,理由是「各國語言皆歸一致」,清朝也應「以官音統一天下之語言」。他們的奏請很快得到朝廷的批准。於是,漢語拼音運動在引發了國語統一運動,並與國語統一運動合而為一的同時,得以從民間躋身政府。之後,清政府學部在「國語教育事業」(1911)中規定拼音「簡字」的用途有二:一是拼合國語,二是范正漢字讀音,並通過了一個「統一國語辦法案」,規定在宣統八年(1916)普及國語。沒想到就在這一年十月,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爆發,清政府被推翻。於是,經公決並通過的「統一國語辦法案」也就成了一紙空文。確定國音,制定字母,統一國語的運動,實際是由下一個社會和國民政府開展起來的。

從上面簡略的回顧中,我們可以看到,從十九世紀末發展起來的漢語拼音運動,從一開始就是與語言的統一,社會的發展,民族的團結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歷史事實不止一次的證明,無論哪一種拼音設計,違背了語言統一的發展趨勢,註定會以失敗告終。盧戇章設制的第一個拉丁化拼音方案,以拼寫閩廣方言為主的《中國切音字母》,因「不能通行各省」,「不足以統一各省之方言」被批駁了。其後,又有同治進士,朝廷命官勞乃宣設計了幾乎可以使用於各省主要方言的《簡字全譜》(一種漢字筆畫式的拼音文字),「全譜」包括《京音譜》,《寧音譜》(南京話)、《吳音譜》、《閩廣譜》等,幾乎涵蓋了大部分方言,而且他還提出了「引南歸北」的主張:「南人先就南音各譜學習,以便應用,學成之後,再學京音,以歸統一。」勞乃宣本人曾得到慈禧召見,他進呈的《簡字譜錄》也得到御批,讓「學部議奏」。即便如此,清政府學部也仍然因「分裂語言,有礙統一」,始終擱置高閣,不議不奏,而社會上也對他提出了尖銳的指責,認為照他的辦法,「將使中國愈遠同文之治,」罵他是「分裂語言文字的罪魁」。對照清末切音字運動中唱主角的盧戇章、勞乃宣、王照三大家,特別是勞乃宣和因參加了「百日維新」而受到通緝的「欽犯」王照他們兩人的拼音方案的命運,實在是足以發人深省的。

二、漢語拼音方案與注音符號、國羅、北拉的歷史淵源關系

1912年,民國成立後,政府繼續推行國語。在推行國語的熱潮中,國語標准音經過「京(音)國(音)問題」大辯論,由「以京音為主,兼顧南北」修正為純以京音為準的新國音,其後注音字母也更名為注音符號,並成為推行國語的利器,使國語進入師范及小學語文教學中,在電台廣播、電影、話劇等領域中建立了牢固的陣地。

民國時期,從官話到國語,從老國音到新國音,國語運動最重要的一條歷史經驗就是要使自然形成的沒有明確標準的初級形式的民族共同語(官話)成為有明確規范的高級形式的民族共同語(國語和普通話),必須選擇一種自然語言,作為自身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國語運動在長期的實踐中終於找到了「中國語言的心」(劉復語),明確宣布以北京(系)作為統一全國語言的標准音(見《全國國語運動大會宣言》)。這是它最大的歷史功績,它為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所開展的漢語規范化運動、推廣普通話和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礎。

從學術發展的角度看,在漢語拼音運動不同歷史時期出現的國語注音符號、國語羅馬字、北方話拉丁化新文字,直至五十年代後期的漢語拼音方案,顯然是一脈相承的繼承發展關系。漢語拼音方案的設計充分吸收了過去許多拼音設計,特別是國羅和北拉的許多寶貴經驗,並廣泛地聽取了各方面的意見。方案固然有它匠心獨運之處。但更多的是吸取並發展了歷史上許多拼音設計的長處。下面我們就從幾個主要的方面來說一說漢語拼音方案與注音符號、國羅、北拉以及其他拼音設計的繼承發展關系。

我國引進26英文字母改進成為漢語拼音的主要原因是當時的學術界認為漢字是落後的,不能適應現代化發展,尤其不能在電腦中使用。因此,要麼廢除漢語,要麼讓漢字拼音化。於是產生了簡體字和漢語拼音。但漢語拼音難以使用,很多不同漢字讀聲都相同,各地的漢字發音也不同。因此,成為了漢字的注音。現在看來,廢除漢字的任何理由都是錯誤的。
現在的簡體字也是廢除漢字的第一步驟,但以後的第二步驟——二簡字,完全不能使用,因而半途而廢。

閱讀全文

與浩字的創造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