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腦是怎麼創造
提到網路,大家一定會想起電腦。是的,如果沒有電腦,就沒有網路,也就沒有今天。我們科技的高速發展。如果把網路比作一張捕魚網的話,電腦就是紡織這條網的線,如果網路是一個社會的話,電話就是千千萬萬個家庭。所以,電腦和網路是缺一而不可的。
那麼,世界上第一台電腦是怎麼創造出來的呢?那要追述到1943年,美國一所大學要計算幾百條導彈飛軌道,因為那時正值冷戰,又沒有好的設備,所以只能靠珠算完成。這樣以來,用幾百名計算人員花了兩三個月才完成了。於是,一群年輕有為的科學家和電器工程師,合作花了三年時間,研究出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幾十年後,美國和前蘇聯發生部突,五角大樓發令,研究一條統一全美國的網路,就這樣,世界第一條計算機網路--阿帕網自己邊在不斷提高,不斷升級。1985年,美國國家基金會建立了自己的NST網路,還建立了"地區網"。次年,美國能源部建立了"能源網",宇航局建立了"科學網",物理學家們建立了"HELP"網……1990年,由於一種能統一全球網路進入市場,受到各界人事歡迎。所以,運動320多年的阿帕網終於告老還鄉。計算機發展迅猛,從80年代直到現在,互聯網也有了長足的發展,1992年,主機突破100萬台,5年內增長了100倍!2000年底,全球互聯網用戶已達3.75億網民,並且還在不斷刷新這個數據。
電腦網路發展史不是在現在結束,誰也不知道電腦網路發展史在哪會結束。也許,在人類也不需要它時,它才會停止動作,也許永遠不會,我們不能想像電腦網路以後將變成什麼樣 因為,電腦網路發展太快了,我們是料想不到的。
⑵ 電腦是誰創造的
也許在計算機發展史中,1936年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年。就是在這一年裡,第一台"計算機"問世了。發明它的人是Konrad
Zuse,並將它命名為Z1計算機。Z1是第一台系統的可完全編程的計算機。其實在Z1之前人們就已經發明了一些電子設備,但它們都不具備計算能力,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計算機。
直到1942年,才有人陸續發現計算機的真正價值和潛力。就在這一年,史上第一家計算機公司:ABC
computers成立了,創建者是John
Atanasoff
和Clifford
Berry。兩年後,計算機Harvard
Mark
I面世了,計算機的發展又往前邁了一大步。
此後的日子裡,全世界的科學家都把焦點集中在計算機的研究上,以及怎麼升級和發展。後十年裡晶體管的出現了,對電腦的發展又起到了跨時代的意義,計算機進入突飛猛進的發展時代。ENIAC
1是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由兩萬個真空管組成,它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傢伙。從此以後,計算機開始變得更快,更小。
⑶ 電腦是誰創造的
一般說來
世界上第一部電腦,是1945年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兩位教授-莫奇利和埃克特設計和研製出來的,其英文名字ENIAC(埃尼阿克),其實就是電子識字計算機。不過,在這之前,人們研究電腦已經很廠一段時間了.
⑷ 電腦是誰創造的
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宣告研製成功。「埃尼阿克」的成功,是計算機發展史上的一座紀念碑,是人類在發展計算技術的歷程中,到達的一個新的起點。「埃尼阿克」計算機的最初設計方案,是由36歲的美國工程師莫奇利於1943年提出的,計算機的主要任務是分析炮彈軌道。美國軍械部撥款支持研製工作,並建立一個專門研究小組,由莫奇利負責。總工程師由年僅24歲的埃克特擔任,組員格爾斯坦是位數學家,另外還有邏輯學家勃克斯。「埃尼阿克」共使用了18000個電子管,另加1500個繼電器以及其它器件,其總體積約90立方米,重達30噸,佔地170平方米,需要用一間30多米長的大房間才能存放,是個地地道道的龐然大物。
⑸ 電腦由誰創造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電腦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內美國軍方要求賓州大容學莫奇來(Mauchly)博士和他的
學生愛克特(Eckert) 設計以真空管取代繼電器的"電子化"電腦--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電子數字積分器與計
算器), 目的是用來計算炮彈彈道。 這部機器使用了18800個真空管,長50英
尺,寬30英尺, 佔地1500平方英尺,重達30噸(大約是一間半的教室大,六隻大
象重)。它的計算速度快,每秒可從事5000次的加法運算,運作了九年之久。由
於吃電很兇, 據傳ENIAC每次一開機,整個費城西區的電燈都為之黯然失色。
另外,真空管的損耗率相當高,幾乎每15分鍾就可能燒掉一支真空管,操作
人員須花15分鍾以上的時間才能找出壞掉的管子,使用上極不方便。曾有人調侃
道:「只要那部機器可以連續運轉五天,而沒有一隻真空管燒掉,發明人就要額
手稱慶了。
⑹ 電腦創造出來干什麼使的
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存儲記憶功能。是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
⑺ 一台電腦可以做什麼可以創造什麼價值!要實際點的!
一台電腦能做什麽和創造什麽價值得看使用那台電腦的主人須要了。當然還得在合乎情理之下運作!
⑻ 電腦創造者是誰//
第一台電子計算機:1946年2月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製同時,馮諾伊曼(VON.NEUMANM)研製一台被認為是現代計算機原型的通用電子計算機EDVAC。威爾金斯於1949年研製EDSAC。圖靈於1950年研製ACE。成功。命名為ENIAC。根據計算機採用的物理器件,一般將計算機的發展分為以下四個時代.1第一代(1946—1958)電子管計算機時代。2第二代(1958—1964)晶體管計算機時代。3第三代(1965—1970)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4第四代(1970—~~)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
計算機(computer)的原來意義是「計算器」,也就是說,人類會發明計算機,最初的目的是幫助處理復雜的數字運算。而這種人工計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的法國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親擔任稅務局長,當時的幣制不是十進制,在計算上非常麻煩。帕斯卡為了協助父親,利用齒輪原理,發明了第一台可以執行加減運算計算器 。後來,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加以改良,發明了可以做乘除運算的計算器。之後雖然在計算器的功能上多所改良與精進,但是,真正的電動計算器,卻必須等到公元1944年才製造出來。
而第一部真正可以稱得上計算機的機器,則誕生於1946年的美國,毛琪利與愛克特發明的,名字叫做ENIAC。這部計算機使用真空管來處理訊號,所以體積龐大(占滿一個房間)、耗電量高(使用時全鎮的人都知道,因為家家戶戶的電燈都變暗了!),而且記憶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個字),但是,卻已經是人類科技的一大進展。而我們通常把這種使用真空管的計算機稱為第一代計算機。
第一代的電腦有2間教室大,跟現在我們一般用的個人電腦體積差很多吧。 當時的電腦零件是真空管(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而存檔的東西是一種打孔卡片,若沒有前人的設計概念,也沒有計算機的發明,所以計算機是誰發明的還有點難界定。
下面有兩條不知道哪個是正確的
1.1940年,美國的華德·愛肯製造出第一部新型的電腦,命名為「馬克1號」。這電腦非常龐大,操作時還會發出巨大的聲音,而且每秒鍾僅能處理兩個附加問題,但它畢竟是最早的電腦。
2.一般來說,世界上第一部電腦,是1945年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兩位教授-莫奇利和埃克特設計和研製出來的,其英文名字ENIAC(埃尼阿克),其實就是電子識字計算機。不過,在這之前,人們研究電腦已經很廠一段時間了.
⑼ 電腦是誰創造出來的
你好。
電腦不能說是由誰創造出來的,就好像衣服一樣,最開始人們都沒有衣服穿版,再後來會用樹葉遮擋住權身體,再後來就出現了用粗繩子遮擋身體,直到後來出現了布料的衣服。所以說衣服不是一個人創造的。
計算機也是一樣,是一步一步發展出來的。
早在1642年,法國哲學家布雷斯.帕斯卡就發明了第一台機械加法計算器,發明它是為了幫助父親解決稅務上的計算。
1833年,巴貝奇設計出了一種新型的分析機,不但可以完成算術運算,還包括輸入、控制、運算、存儲和輸出裝置。
1931年很多科學家們一起研製成功了「微分分析儀」,被認為是計算機的先驅。
1938年,很多科學家們又一起發明了用繼電器工作的電腦。
1942年,很多科學家發明了首台真空管電腦。
1943年,很多科學家發明了第一台可編程電腦。
1946年,很多科學家發明了第一台電子數字積分電腦,它叫埃尼阿克建造完成,這台電腦很大,有4間房子那麼大,耗很多電。
後來做出的電腦越來越小,一步一步的就變成了我們現在使用的電腦了,再往後,電腦還會變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