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兒童自製手工玩教具的意義都要哪些
一、幼兒園自製玩教具的意義
游戲是幼兒的生活,玩具是他們親密的伴侶。通常我們把成人專門為兒童製作的、供兒童游戲之用的物品稱為「玩具」,對於幼兒來說,「玩具」可以是任何東西。「教具」一般是指「教學時用來講解說明某事某物的模型、實物、圖表和幻燈等的總稱」,主要用作教學的輔助物。「寓教於樂」一直是人們對於教育、尤其是年幼兒童教育的理想。幼兒園自製玩教具,是社會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自製玩教具在取材上往往利用當地的自然材料,我們為什麼還要倡導幼兒園自製玩教具呢?因此我們更加有必要重新認識幼兒園自製玩教具的重要意義。
(一)製作玩教具以彌補教育資源的不足
自製玩教具是厲行節約、勤儉辦園,減輕幼兒園在購置玩教具方面的負擔,是倡導幼兒園自製玩教具的重要原因。
(二)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玩具為幼兒的學習提供了各種感知覺刺激和可操作的、具體形象的「概念框架」,為幼兒動手動腦主動學習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玩具的具體形象性和可操作性的特點決定了玩具作為幼兒學習的「課本」的年齡適宜性,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
(三)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幼兒參與自製玩教具的活動,從過程到結果對於幼兒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幼兒動手做玩具的過程是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可以激發他們探究的興趣,培養其動手能力、想像和創造性,豐富他們的經驗體驗到自己的能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四)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根據幼兒游戲活動的需要和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自製玩教具,充分發揮玩教具的功能和作用,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是幼兒教師重要的專業技能。開展幼兒園自製玩教具展評活動,在對話與互動過程中和幼兒共同成長。
(五)促進家長參與和家園合
家長可以幫助收集自製玩教具的材料、提供設計和製作經驗、參與圍繞自製玩教具開展的主題活動等,提高家長參與的深度;有助於家長體驗和認識自己的教育責任和能力,喚醒和增強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角色意識,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來,有益於增進親子關系以及家長之間的分享和交流。
二、自製玩教具應遵循的原則
(一) 教育性
1、玩具是幼兒最親密的夥伴,也是幼兒學習的重要資源,是幼兒的「教科書」幼兒園自製玩教具的「教育性」,還應當體現在根據幼兒園的課程目標和內容來考慮自製玩教具適宜的「用途」,充分發揮自製玩教具的作用,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要避免為做玩教具而做玩教具的傾向。
(二) 科學性
教育性玩具通常包含一定的學習任務,它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讓幼兒通過操作來學習和理解抽象的概念。應當說,它更像「教具」或「學具」,其「教育」功能大於「娛樂」功能。
(三)創新性
幼兒園自製玩教具的「創新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構思新穎。自製玩教具在外形、結構、使用方法以及所用的材料等方面要「獨具一格」或能「推陳出新」。還應當從它是否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水平、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來評價。在自製玩教具時,要考慮玩教具所承載的知識、概念和原理是否是幼兒在學前教育階段需要去學習的,幼兒是否能夠真正理解這些知識、概念和原理。
B. 玩具對孩子的重要性有哪些
一、按玩具功能分類 1、語音、文化類玩具:可讓孩子聽覺更敏銳、學習新字群、促進語言表達與組織能力、學前練習的玩具,如故事錄音帶、故事圖卡、鼓勵塗塗畫畫的畫板等。 2、科學類玩具:可吸引孩子觀察、比較、收集、分析的科學類玩具。除了引發孩子狂熱的好奇心之外,還可以讓他們養成對各種事物觀察、分析、收集資料、動手做、實事求是的觀念,如顯徽鏡、萬花筒、各種標本等。 3、動作類玩具:這類玩具可以鍛煉孩子的大肌肉及身體各部位的協調能力,如嬰兒爬行玩具、各式推車、拉車、可騎乘的腳踏車、丟擲的飛鏢等。 4、操作類玩具:這類玩具讓孩子指頭的小肌肉更靈活,促進眼睛與手協調的玩具,如貓土、穿線、串珠、堆疊組合積木等。 5、藝術類玩具:能培養創造力和閱讀、書寫以及發現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 6、社會類玩具:包括娃娃、填充玩具等,以及以生活周遭情境設計的玩具,如以超級市場、飛機場扮演玩具,讓孩子在抒發情緒中體驗大人的生活世界,同時認識自己身邊的環境並吸收相關的生活經驗。 二、按孩子年齡分類 0-1歲:視聽觸摸玩具——剛出生的嬰兒在身體和心理上的發展速度很快,機體和神經系統的功能迅速發展,視覺、聽覺逐步完善。這時孩子對一些視覺上的色彩晃動和聽覺上的聲響都比較敏感,因此可以選擇一些搖動、聲響玩具。可別以為在嬰兒車上吊轉盤玩具只是一個裝飾作用,通過玩具搖擺晃動,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此外,通過傳統的鈴鼓等聲響、晃動玩具,能夠吸引孩子,帶其練習翻身、爬行、站立甚至行走,促進思維上的成長。 1-2歲:推拉、球類玩具,積木玩具——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學會獨立行走,鈴鼓玩具的引導作用已經不夠了,還要增添一些推拉、球類的玩具,幫助孩子在獨立行走過程中保持平衡,此外,還能滿足孩子攀登、投擲、跳躍等需要。另外,積木玩具能夠促進孩子對於形狀和色彩的認知,對孩子進行初步的智力啟蒙。1-2歲的孩子處於牙牙學語的階段,發聲玩具可以選擇有語音、單詞或簡單旋律的歌曲,當然,最好的語言啟蒙還是來自父母,讓孩子在模仿學習中逐步掌握語言交往能力。 2-4歲:搖晃、平衡玩具,多彩玩具——2-4歲的孩子在視覺感官上比較敏感,不同色彩的刺激能夠促進孩子想像力與創造力的形成,因此這個階段的玩具也應當是多彩的。此外,不多的玩具樣式、造型,孩子在觸摸的時候能夠感受到觸感的不同變化,增強孩子腦部的全面發育。另外,語言理解能力進一步升級,這時可以適當為孩子購買一些顏色鮮艷、造型簡單、圖畫較大的單詞玩具、或是單詞色子等,讓孩子慢慢熟悉文字環境。而像木馬、鞦韆等搖晃玩具永遠是孩子的最愛,它們除了能夠帶給孩子歡快的時光,還能夠培養孩子的平衡能力、肢體協調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6歲:毛絨玩具、模型,過家家玩具——隨著孩子對獨立行走能力、初步語言能力的掌握,孩子的思考能力也在漸漸培養。孩子總是喜歡模仿大人,通過對於模仿對象的學習,逐漸形成自己的意識判斷和性格能力。這階段很多孩子都喜歡過家家,像毛絨玩具、芭比娃娃等,在過家家中常被當成是"孩子"的角色,而孩子則扮演"大人"的角色,並通過一些玩具廚房、傢具模型、汽車模型等,設定自己的模擬人生。通過為孩子提供這方面需求的玩具,能夠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社交能力,加快孩子情商的建立形成。 1、孩子玩具可以調動孩子活動的積極性:孩子身心的發展是在活動中實現的。玩具可以任意為幼兒自由地擺弄、操縱和運用,符合幼兒的心理愛好和能力水平。可以滿足他們活動的需要,提高活動的積極性。例如「搖馬」玩具,幼兒會自然地騎上,前後擺動,既滿足他們活動的要求,又使他們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因而久玩不厭。又如「娃娃」玩具,可以引起幼兒做多種活動,各年齡的孩子根據各自的生活經驗,用娃娃做游戲,可以由簡單到復雜,變化多端。 2、孩子玩具可以增進感性認識:玩具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幼兒可摸、拿、聽、吹、看等,有利於各種感官的訓練。如彩色套塔、吹塑玩具、各種娃娃及玩具動物等有利於視覺的訓練;八音小熊、小鋼琴、鈴鼓、小剌叭等可以訓練聽覺;積木、積塑片、結構模型可以發展空間知覺;各種拼圖、鑲嵌玩具、軟塑料玩具等可以鍛煉觸摸感覺;拉鴨車、手推車、三輪車、兩輪車等又有助於運動能力的發展。玩具在發展感覺與運動能力的同時不僅豐富了幼兒的感性知識,而且有助於鞏固幼兒在生活中獲得的印象,當幼兒未能廣泛接觸現實生活時,他們是通過玩具來認識世界的。 3、孩子玩具可以引起幼兒的聯想活動:如醫院的玩具,娃娃家的玩具能引起幼兒對醫院和家庭的聯想,能促使幼兒開展創造性的角色游戲;一些勞動工具的玩具,可以引起幼兒進行植樹、挖河、建築等模擬勞動。有些玩具是專門用於進行思維訓練的,如各種棋類、各種智力玩具等,可提高幼兒分析、綜合、比較、判斷、推理等能力,培養思維深度、靈活性和敏捷性。 4、促使孩子積極進行思維、想像等活動,並且通過手或身體的其它活動表現出來:如玩「積塑」玩具,孩子要構思,要設想,要為實現既定的目的而選擇材料;動手組裝時,既要動手,又要動腦。幼兒在用玩具活動時還會遇到一些困難,這些困難要求他們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並堅持完成任務,因而培養了克服困難、奮發向上的優良品質。 5、有助於培養集體觀念和合作精神:有些玩具是要求幼兒共同使用的。如「電話」玩具,要有通話的雙方,甚至還要有傳呼員,可以幫助孩子了解學習生活經驗,練習和同伴合作。又如「長繩」玩具,本身便要求許多小朋友集體使用,幼兒在跳長繩游戲中,協調彼此的動作,增強了集體觀念。 附:孩子玩具的教育作用 1、利用玩具游戲不只是玩,而是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好形式。 2、利用玩具游戲能培養嬰幼兒良好的性格,是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手段。 3、利用玩具游戲能對幼兒進行美育教育。 第一,選擇適合孩子的玩具:選擇玩具要適合不同年齡孩子的需求,適合孩子的心理、生理發育的年齡特點。比如孩子在1歲前,感覺器官與活動能力都比較弱,因此,這個階段所選購的玩具就應以有助於加強孩子對顏色、距離、聲音等的視覺和聽覺能力發展為主,像彩色氣球、小鈴檔等。 第二,玩具的選擇必須重視安全與衛生:所買的玩具應無毒無菌,便於清洗;玩具的邊緣要整齊柔和,沒有堅硬鋒利的梭角。對於年幼的孩子,不要給他們玩玻璃球、塑料球等小玩藝兒,以免誤人口中發生意外。有些玩具轉速過快,或容易傷害他人,購買和使用時都應引起注意。 第三,避免片面追求高檔化,玩具並不是越高檔越好:其實許多高檔電子玩具,由於其「自動化」的程度太高。孩子往往成了一般觀眾,使他們動手動腦的能力得不到培養;同時,高檔玩具的功能也過於單一,容易束縛孩子的想像力。對於稍大的孩子,可多選購一些有利於開發智能的玩具。 總之,玩具是開發孩子智力的最佳工具,為不同年齡的孩子選擇合適的玩具,不僅令孩子的生活充滿快樂.更重要的是開發了孩子的智力。
C. 游戲對於兒童發展具有哪些意義
游戲對於兒童發展的意義:
1、游戲促進幼兒身體發展。幼兒期是一個人生命起步的萌芽期,生長發育十分迅速和旺盛,游戲時讓一個發展充滿生機和可能的活動。
2、游戲促進幼兒認知發展。人得發展是有階段性的,學前期是幼兒認知發展的重要時期,游戲對喲額如的認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游戲是兒童身心健康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營養元素。它不僅具有娛樂的作用,而且能影響兒童在語言、認知、情緒、性格等方面的發展。
4、游戲促進幼兒感官發展。感知覺是幼兒認知活動的開端,是幼兒認識外界事物、增長知識、發展智力的通道。各類游戲,有其是操作類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大量感官練習的機會。
5、游戲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社會性的發展也稱幼兒的社會化,是幼兒心理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幼兒從自然人到逐漸掌握社會道德行為規范與社會行為技能,成長為一個社會人的過程。
D. 游戲對幼兒的重要性總結
1、游戲能促進幼兒身體的發展
幼兒期是生長發育十分迅速和旺盛的時期。游戲則是身體發育的有效活動之一。在游戲中,幼兒可以與陽光、空氣和水分充分接觸,不僅能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還可以使肌體的協調性、平衡性、靈活性都得到增強。特別是在體育游戲和戶外游戲中,幼兒身體各種器官更能得到促進和發展。比如折飛機游戲可以鍛煉幼兒的投擲能力和手臂力量;通過追趕游戲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和動作速率,使幼兒為短跑做好准備活動。 在「老鷹抓小雞」的游戲中,孩子們前後左右移動奔跑,鍛煉了孩子的躲閃能力,「能乾的小兔」則鍛煉了幼兒大腿肌肉的發展。
2、游戲能促進幼兒語言交往能力的發展
語言交往能力是兒童適應生活、適應未來發展的一種基本能力,而游戲是培養兒童這種能力的重要途徑。游戲對於幼兒來說,是他們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動,游戲過程本身就是兒童交往的過程。兒童在游戲中常常需要將視覺信息、聽覺信息以及主觀感受、願望或要求轉換成語言,或者根據別人的意圖作出言語的反應。在游戲中,兒童與成人、兒童與兒童之間雙向互動過程中的交往語言學習隨處可見。可以說,交往語言是在主動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構建的。例如:在角色游戲「娃娃家」中,扮演媽媽的孩子對同伴態度不好,同伴就提出抗議:「媽媽說話不是這樣的,媽媽說話是輕輕的,很溫柔的。」扮演媽媽的小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媽媽」,但是她又必須改變自己的語言方式,盡力去模仿「媽媽」說話的口氣,操持「家務」,照料「孩子」,分派家裡人的「工作」,並與周圍人交往,這樣她就能比較自然地學會交往語言。又比如在表演「我的職業」游戲時,讓幼兒扮演各種職業工作人員(售貨員、教師、科學家、畫家、警察、消防員等)。根據幼兒的高、中、低水平提出不同程度的問題進行情境表演,水平高的可要求幼兒在認讀各種常見職業?消防員」時說:「我長大了想當一名消防員,因為消防員可以保護許多人的生命安全。」水平低的可要求幼兒認讀生字「教師」時說:「我長大了想當一名教師,因為教師懂很多知識。」語言是幼兒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能力決定了孩子在活動中的表現程度,各種語言都是由詞以一定的形式組成。因此,讓幼兒在活動中掌握更多的詞彙,提高了不同程度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3、游戲能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幼兒期是人的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期,游戲作為幼兒的基本活動,有著極其重要的發展價值。游戲能使幼兒獲得更多的適應社會環境的知識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態度和技能。無論是在自我意識的發展,社會角色發展,還是在道德品質的發展中,游戲都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游戲中的民間游戲其游戲有約定俗成的規則,幼兒在游戲中必須遵守這些規則,才能使游戲進行下去,這會促使幼兒控制自己的行為,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會遇到許多問題,如人數或多或少、大家對規則理解不一致等等,通過游戲夥伴的相互模仿、相互協調,幼兒學會遵守規則,與他人友好相片;學會了自己解決人際關系矛盾及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在游戲中,每個幼兒都不斷地更換角色,游戲夥伴中會很自然地產生「領袖」,這些「領袖」也會很自然地被淘汰,這可以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和組織能力,同時教育了幼兒要平等待人,樹立團結協作的意識,克服任性、唯我獨尊等不良風氣。又如玩「公共汽車」的表演游戲時,使幼兒知道上車要排隊,不擁擠,在公共汽車上要給老人、殘疾人、孕婦、抱小孩的讓座,培養幼兒的愛心、責任心。在「交通警」這個角色游戲中,可以使幼兒了解交警的作用,使幼兒知道一些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走路要走人行道,等等。幼兒在游戲中通過自己的親身體會,就可以進一步加深印象,從而使幼兒逐步形成良好個性心理和積極情感的過程。
4、游戲有利於幼兒自主性、探索性、獨立發現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是幼兒自主性、創造性的成長的一種方式。游戲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自然地融為一體的,它為幼兒提供了自由探索大膽想像的機會,幼兒在實現游戲意圖的過程中會不斷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他們需要面對不同的問題,進行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體會其中樂趣,使游戲得以繼續下去,願意得以最終實現。例:在游戲「小飯店」中,看到兩個幼兒發生了問題。一個說:「你做的麻花太硬了,一擰就斷,我不要和你一起做了」另一個說:「你不要這樣,我們一起想辦法好不好?。」商量了一陣後,他們將斷麻花揉成面團,又在面團里加了點水,發現搓成麻花時不斷了。孩子高興的笑了。可以看出,通過游戲,幼兒的思維活躍了。自主性、探索性、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此外,幼兒在游戲時往往還會有新的創造,如在折疊糖紙、粘貼樹葉、製作玩具、搭積木等過程中都能顯示出自己的智慧。所以,老師們應該創造條件,提供機會讓幼兒去游戲,讓他們體驗開發和創造的歡樂。
總之,游戲不僅使幼兒能擁有快樂的童年還能為幼兒終身的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
E. 幼兒園教具,玩學具對於幼兒發展有什麼作用
幼兒園自製玩教具活動的意義 一、幼兒園自製玩教具的意義 游戲是幼兒的生活,玩具是他們親密的伴侶。通常我們把成人專門為兒童製作的、供兒童游戲之用的物品稱為「玩具」,對於幼兒來說,「玩具」可以是任何東西。 「教具」一般是指「教學時用來講解說明某事某物的模型、實物、圖表和幻燈等的總稱」,主要用作教學的輔助物。「寓教於樂」一直是人們對於教育、尤其是年幼 兒童教育的理想。幼兒園自製玩教具,是社會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自製玩教具在取材上往往利用當地的自然材料,我們為什麼還要倡導幼兒園自製玩教具呢?因此 我們更加有必要重新認識幼兒園自製玩教具的重要意義。 (一)製作玩教具以彌補教育資源的不足 自製玩教具是厲行節約、勤儉辦園,減輕幼兒園在購置玩教具方面的負擔,是倡導幼兒園自製玩教具的重要原因。 (二)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玩具為幼兒的學習提供了各種感知覺刺激和可操作的、具體形象的「概念框架」,為幼兒動手動腦主動學習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玩具的具體形象性和可操作性的特點決定了玩具作為幼兒學習的「課本」的年齡適宜性,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 (三)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幼兒參與自製玩教具的活動,從過程到結果對於幼兒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幼兒動手做玩具的過程是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可以激發他們探究的興趣,培養其動手能力、想像和創造性,豐富他們的經驗體驗到自己的能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四)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根據幼兒游戲活動的需要和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自製玩教具,充分發揮玩教具的功能和作用,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是幼兒教師重要的專業技能。開展幼兒園自製玩教具展評活動,在對話與互動過程中和幼兒共同成長。 (五)促進家長參與和家園合 家長可以幫助收集自製玩教具的材料、提供設計和製作經驗、參與圍繞自製玩教具開展的主題活動等,提高家長參與的深度;有助於家長體驗和認識自己的教育責任 和能力,喚醒和增強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角色意識,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來,有益於增進親子關系以及家長之間的分享和交流。 二、自製玩教具應遵循的原則 (一) 教育性 1、玩具是幼兒最親密的夥伴,也是幼兒學習的重要資源,是幼兒的「教科書」幼兒園自製玩教具的「教育性」,還應當體現在根據幼兒園的課程目標和內容來考慮自製玩教具適宜的「用途」,充分發揮自製玩教具的作用,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要避免為做玩教具而做玩教具的傾向。 (二) 科學性 教育性玩具通常包含一定的學習任務,它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讓幼兒通過操作來學習和理解抽象的概念。應當說,它更像「教具」或「學具」,其「教育」功能大於「娛樂」功能。 (三)創新性 幼兒園自製玩教具的「創新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構思新穎。自製玩教具在外形、結構、使用方法以及所用的材料等方面要「獨具一格」或能「推陳出 新」。還應當從它是否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水平、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來評價。在自製玩教具時,要考慮玩教具所承載的知識、概念和原理是否是幼 兒在學前教育階段需要去學習的,幼兒是否能夠真正理解這些知識、概念和原理。
F. 玩教具在幼兒園各項活動中有什麼作用
幼兒園自製玩教具活動的意義 一、幼兒園自製玩教具的意義 游戲是幼兒的生活,玩具是他們親密的伴侶。通常我們把成人專門為兒童製作的、供兒童游戲之用的物品稱為「玩具」,對於幼兒來說,「玩具」可以是任何東西。「教具」一般是指「教學時用來講解說明某事某物的模型、實物、圖表和幻燈等的總稱」,主要用作教學的輔助物。「寓教於樂」一直是人們對於教育、尤其是年幼兒童教育的理想。幼兒園自製玩教具,是社會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自製玩教具在取材上往往利用當地的自然材料,我們為什麼還要倡導幼兒園自製玩教具呢?因此我們更加有必要重新認識幼兒園自製玩教具的重要意義。 (一)製作玩教具以彌補教育資源的不足 自製玩教具是厲行節約、勤儉辦園,減輕幼兒園在購置玩教具方面的負擔,是倡導幼兒園自製玩教具的重要原因。 (二)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玩具為幼兒的學習提供了各種感知覺刺激和可操作的、具體形象的「概念框架」,為幼兒動手動腦主動學習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玩具的具體形象性和可操作性的特點決定了玩具作為幼兒學習的「課本」的年齡適宜性,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 (三)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幼兒參與自製玩教具的活動,從過程到結果對於幼兒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幼兒動手做玩具的過程是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可以激發他們探究的興趣,培養其動手能力、想像和創造性,豐富他們的經驗體驗到自己的能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四)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根據幼兒游戲活動的需要和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自製玩教具,充分發揮玩教具的功能和作用,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是幼兒教師重要的專業技能。開展幼兒園自製玩教具展評活動,在對話與互動過程中和幼兒共同成長。 (五)促進家長參與和家園合 家長可以幫助收集自製玩教具的材料、提供設計和製作經驗、參與圍繞自製玩教具開展的主題活動等,提高家長參與的深度;有助於家長體驗和認識自己的教育責任和能力,喚醒和增強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角色意識,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來,有益於增進親子關系以及家長之間的分享和交流。 二、自製玩教具應遵循的原則 (一) 教育性 1、玩具是幼兒最親密的夥伴,也是幼兒學習的重要資源,是幼兒的「教科書」幼兒園自製玩教具的「教育性」,還應當體現在根據幼兒園的課程目標和內容來考慮自製玩教具適宜的「用途」,充分發揮自製玩教具的作用,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要避免為做玩教具而做玩教具的傾向。 (二) 科學性 教育性玩具通常包含一定的學習任務,它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讓幼兒通過操作來學習和理解抽象的概念。應當說,它更像「教具」或「學具」,其「教育」功能大於「娛樂」功能。 (三)創新性 幼兒園自製玩教具的「創新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構思新穎。自製玩教具在外形、結構、使用方法以及所用的材料等方面要「獨具一格」或能「推陳出新」。還應當從它是否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水平、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來評價。在自製玩教具時,要考慮玩教具所承載的知識、概念和原理是否是幼兒在學前教育階段需要去學習的,幼兒是否能夠真正理解這些知識、概念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