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叫存款創造乘數和貨幣創造乘數
貨幣創造乘數指中央銀行創造一單位的基礎貨幣所能增加的貨幣供應量。 貨幣創造乘數指貨幣供給量(M:通貨與活期存款總額)對基礎貨幣(H:商業銀行的准備金總額加非銀行部門持有的通貨)變動的比率。
存款創造乘數它衡量了商業銀行體系內增加貨幣供給的數量。為了控制這個體系創造的貨幣量,中央銀行給商業銀行設置嚴格的准備金比例,中央銀行只允許商業銀行的初級存款的一部分用於放貸,這也稱作現金准備比例。
2. 計算銀行系統的派生存款總額,怎麼算
銀行系統的派生存款總額=原始存款*存款乘數。存款乘數=1/(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現金漏損率+超額准備金率)
用公式表示為下圖:
(2)創造存款總額擴展閱讀
派生存款乘數:銀行存款貨幣創造機制所決定的存款貨幣的最大擴張倍數,稱為派生倍數。存款乘數是法定準備率的倒數。若以K表示存款總額變動對初始准備性存款變動的倍數,則:
K=1/法定準備金率
法定存款准備率越高,存款擴張倍數值越小;反之,擴張倍數值則越大。
制約派生存款乘數的因素還有:
(1)超額准備金制約;
(2)現金漏損的制約;
(3)活期存款轉化為定期存款
3. 商業銀行創造活期存款
商業銀行以經營工商業存款、放款為主要業務,並為顧客提供多種服務。商業銀行的資金來自活期存款、儲蓄存款、定期存款及自己發行股票、債券等,商業銀行的資金運用在貸放短期放款、中期放款和長期放款,而且還可以辦理信託放款、租賃業務、有價證券投資等。
中央銀行發行的現金,只佔貨幣M1的一部分。除現金之外的貨幣是怎樣產生的?從銀行體系的總體來看,它能夠創造存款——派生存款,存款是貨幣,所以說,商業銀行也可以創造貨幣。
要理解商業銀行體系如何創造存款,我們通過一個虛擬的例子來說明:
假定商業銀行的准備金率為10%。
首先,假設某儲戶A,把1000元現金存入某商業銀行(簡稱為銀行1),銀行將存入銀行1將100元作為准備金,而將其餘900元用於貸款或購買各種債券。比如,它將這900元放貸給B,B把900元用於購買衣服,結果這900元到了衣服銷售者C的手中,我們假設C把錢全部存入銀行2;這樣,銀行2增加900元存款,然後,它留下10%的准備金,即90元,把其餘的810元放貸給農戶D,農戶D用之購買肥料,結果這810流到了肥料銷售商E的手中,E把它存入銀行3,這樣,銀行3增加了810元的存款。銀行3把81元留下,其餘也放貸出去,···,這個過程一直可以持續下去。
銀行體系創造貨幣的結果將是最初1000元新增現金的10倍,達到10000元。我們把10倍稱為貨幣供給乘數。它是法定準備金的倒數。
銀行體系創造貨幣的結果
商業銀行可以創造貨幣——派生存款,但其能力受制於中央銀行,原因是,准備金率中的很大一部分屬於法定準備金率,中央銀行改變法定準備金率,就可以對商業銀行的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施加重要影響。
當然,商業銀行可以通過自己的經營活動來改變超額准備金率,從而影響貨幣供給量。
重點分析:
1 .基礎貨幣與原始存款的關系
基礎貨幣是指起創造存款貨幣作用的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准備金與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通貨這兩者總和。原始存款是指商業銀行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備金的存款,包括商業銀行吸收的現金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它是基礎貨幣的一部分。所以基礎貨幣大於原始存款。
2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關系
將存款劃分為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是從理論上說明兩種存款在銀行經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事實上,在銀行的存款總額中是無法區分誰是原始存款誰是派生存款。派生存款並不是虛假存款,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過程也不是創造實際價值量的過程,而是創造價值符號的過程。
3 .中央銀行提供的基礎貨幣與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關系
中央銀行提供的基礎貨幣與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關系,實際上是一種源與流的關系。因為中央銀行掌握著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源頭 — 基礎貨幣的創造與提供;商業銀行作為直接貨幣供給者,其創造存款貨幣的存貸活動,從而能提供的貨幣數量,均建立在基礎貨幣這個基礎之上。
4. 商業銀行創造存款的過程和原理
一、商業銀行創造存款的過程:
甲銀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備金後向A客戶發放貸款,形成客戶在甲銀行的貸款,A客戶用所得貸款進行轉帳支付,形成乙銀行B客戶的存款增加,乙銀行繼續前面過程。銀行體系可以派生出數倍的存款貨幣。
二、商業銀行創造存款的原理:
商業銀行吸收到原始存款後,只按規定留一部分作現金准備應付提存,其餘部分可用於放款和投資。在廣泛使用非現金結算的條件下,取得銀行貸款或投資款項的客戶並不(或不全)支取現金,而是轉入其銀行存款帳戶。
這樣就在原始存款的基礎上,形成了一筆新的存款。接受這筆新存款的商業銀行,除保留一部分作準備金外,其餘部分又可用於放款和投資,從而又派生出存款。
(4)創造存款總額擴展閱讀:
商業銀行創造存款的條件:
1、創造信用流通工具:
信用創造是指在整個銀行系統內利用超額准備金進行貸款或投資的過程中,活期存款的擴大所引起的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又稱「貨幣製造」。
商業銀行收到一筆現金,除留足法定準備金外,其餘部分進行貸款或購買有價證券,但支付方式是相應增加借款人或證券賣主在該行戶頭中的活期存款進行的。因而製造了一筆派生存款。
收款人將支票存入與他往來的另一家銀行,第二家銀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貸出去,又會創造另一筆派生存款。如此類推。銀行系統可以創造數倍於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貨幣製造表現受法定準備金的影響,而實際是受客觀經濟發展的影響。
2、部分准備金制度:
准備金的多少與派生存款量直接相關。銀行提取的准備金佔全部存款的比例稱作存款准備金率。存款准備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備金越多,銀行可用的資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應減少;反之,存款准備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備金越少,銀行可用資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應增加。
3、非現金結算制度:
在現代信用制度下,銀行向客戶貸款是通過增加客戶在銀行存款帳戶的余額進行的,客戶則是通過簽發支票來完成他的支付行為。因此,銀行在增加貸款或投資的同時,也增加了存款額,即創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戶以提取現金方式向銀行取得貸款,就不會形成派生存款。
5. 什麼是存款創造
所謂的存款創造是只派生存款的產生過程。中央銀行投入基礎貨幣後進入商業銀行後,除存款准備金外,剩餘存款將投入信貸,而信貸基金將再次迴流銀行領域,從而成倍的增加存款。
6. 某銀行得到100美元存款,央行規定的法定準備金率是10%,則該筆存款創造的存款總額為
法定準備金=100*10%=10美元
該筆存款創造的存款總額=100-10=90美元
准備金是銀行留底的,意思就是版說有人拿權了100美元來存,銀行收到100美元,當有人來貸款時,這100美元里只能拿出90美元,而還有10美元要作為銀行的准備金,相當於我們所說的保本吧,錢是不能都拿出去流通的
7. 為什麼說貸款創造存款
這位兄弟所說的實際上就是銀行的存款創造過程。
這個理論有三個基本假設:
(1)各商業銀行嚴格法定準備率儲備庫存現金,不持有超額准備金。這里的超額准備金是指商業銀行實際准備金與法定準備金之間的差額。
(2)社會公眾在交易時全部使用支票方式進行支付,不使用現鈔。換句話說,中央銀行所發行的鈔票都作為新增存款准備金全部保留在銀行系統的金庫中,公眾手中無現金。
(3)各商業銀行的存款只有一種可以簽發支票的活期存款,沒有定期存款及其他儲種。
下面是銀行存款的創造過程:
當某銀行接受客戶繳存的一筆現金存款時,按法定準備率留下部分現金,剩餘的存款銀行可將其借貸出去。在現代體系中,一筆貸款通常是以借貸人的身份存放於某個銀行的支票賬戶中或以轉帳支付的方式轉向另一個銀行的存款帳戶。以約定的期限內,借貸人對該貸款擁有支配權。對整個銀行體系來說,實際上是又增加了一筆存款。那麼該銀行就可以對這筆存款留下准備金後再將超額的那部分存款繼續借貸出去,這個過程會不斷地繼續進行下去,直到全部現鈔都成為存款准備金,保留在整個銀行體系之中為止。這意味著銀行體系將會獲得大於初始現金存款額的銀行存款總額,這種由於銀行體系一連串的存款,貸款,再存款,再貸款……的過程,使銀行存款總額不斷增加的機制就稱為銀行存款的創造機制。
此答案參考:《開放經濟的宏觀經濟學》第263頁,作者:曹家和,河海大學出版社
當然,這只是理論,現實生活中要比這個復雜得多,銀行的存款創造也沒有理論上那麼多。
8. 若某一家銀行得到100美元存款,而中央銀行規定的法定準備金率為10%,則該存款創造的存款總額為多少
不明白你的存款總額是什麼意思,10%法定準備金率簡單的說這筆100美元的存款存入銀行後,銀行可貸款給別人的額度是90美元。
按照上面給的四個選項,存款創作的存款總額就是10美元。(100-90)銀行可貸款給別人的額度是9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