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鄭和發明了

鄭和發明了

發布時間:2021-08-07 08:56:30

㈠ 麻將是韓信發明的還是鄭和發明的呢

韓信發明麻將據說是為了消除雀患,當時韓信剛剛投靠劉邦,負責谷倉的看管,谷回倉中堆滿了穀物,答而附近的麻雀特別多,經常吃谷倉的糧食,韓信為了調動士兵們捕捉麻雀的積極性,於是發明了一種集合趣味性,益智性,博弈性的游戲,不過游戲需要使用竹牌才能玩,他根據士兵們捕捉麻雀的數量給與竹牌作為獎勵,牌子上有文字,能夠當軍隊中的賞錢,還能當作游戲的工具,所以這種牌子迅速在軍隊中流行開來,戰爭之後,士兵們因為對這種游戲的喜愛,所以就帶到了民間,於是也才有了後來的"麻雀牌",也就是麻將。如果你是個喜愛麻將的人,你一定知道麻將的玩法都與麻雀有關,比如說,胡牌,其實胡應該是鶻,鶻是鷹的一種,捕鳥特別厲害,所以有了鶻鳥之後就一定能抓到麻雀,也就代表了勝利,所以就叫胡牌,表示我贏了。
而麻將內的各種博弈的規則又通過韓信高超的精算能力得到了規劃以及制定,所以玩法才更加公平有趣。麻將在經過我國民間幾千年的演變之後,逐漸形成了我國目前分門別類的各種麻將游戲。

㈡ 麻將是鄭和發明的么

並不是很確定。
麻將是中國人發明的一種娛樂工具,深受國人喜愛,無人不曉。但麻將的發明與鄭和七下西洋有關,這恐怕鮮為人知。太倉娛樂圈的人士向記者介紹了麻將發明的兩個來歷。
前一個來歷:太倉是皇帝的糧倉,糧食多了麻雀就多,許多士兵整日整夜守糧倉,枯燥乏味,有人就用泥巴打麻雀。太倉方言管麻雀叫麻將,打中了叫「紅中」,打不中叫「白板」,打多了叫「一束」,把麻雀拎在桶里燒來吃,叫「一筒」,風來了麻雀飛走了,叫「東南西北風」,把麻雀賣了叫「發財」......
有人在看糧倉時在地上用泥土做成長方形的泥牌,取名「麻將」,並把上述的名稱標在麻將牌上,麻將就這樣發明了。後來太倉成為鄭和下西洋的起錨地,鄭和招募了許多太倉人隨船,於是,麻將就在船上打開了。
另一個來歷是,鄭和下西洋長年在海上航行,許多將士因海上生活單調枯燥和思鄉之苦,精神萎迷不振,甚至積郁成疾。鄭和創造發明了一種新的娛樂工具,給將士門解除煩悶,這種娛樂工具既製作簡單,又好學易懂,還能容納多人同時參與。他就地取材,利用船上現有的毛竹做成竹牌,刻上文字圖案,再制定游戲規則,放在吃飯的方桌上就能供四人同時娛樂。
由「中、發、白、風、索、萬」等標記共一百三十六張牌組成的麻將,游戲時排列組合,變化多端,妙趣無窮。鄭和在文字圖案的確定上也動了一番腦筋,大多與航海知識有關:「紅中」表示太陽、天晴;「白板」表示白晝;一至九索表示桅桿繩索的序號;一至九萬表示航程里數;發字表示出發起航。
明朝時的船隻以風為動力,所以出海航行的人最關心的事情就是辨別刮什麼風,所以這種竹牌游戲即以「東、南、西、北」風四張牌;船在海上航行,淡水是必不可少的,而裝水的器具當時叫竹筒,放在船艙常常排列成行,一直要排到九行,於是在麻將里便有一至九筒的名目;長年的海上航行,人們感受最深切的是季節冷暖的變化,乾脆就刻上「春桃」、「秋菊」、「夏荷」、「冬梅」四朵花來代表一年四季......
鄭和發明的這種新式竹牌娛樂工具,普通士兵一學就會,很快就在將士中推廣開來,郁悶和思鄉的煩惱也就隨著麻將聲中消失了。從此,「麻將」由海上傳到陸地,打法也不斷花樣翻新,逐漸成了中國人家喻戶曉、喜聞樂見的主要娛樂工具,而且在東南亞各國也很盛行,經久不衰。
太倉娛樂圈的人士普遍認為,雖然麻將發明的來歷只是民間傳說,但與鄭和起錨地太倉及鄭和下西洋有關,多少還是有根據的。

㈢ 麻將是鄭和下西洋時發明的嗎

這只是其中一種說法。
明朝鄭和下西洋時,船上沒有什麼娛樂用的設備,船上的將士只能以投擲骰子賭博作為消遣。但是在長久的航海中,將士們厭倦了,經常有將士想家,甚至有試圖謀反的,試圖殺了鄭和他們,為了穩定軍心,鄭和發明了一種娛樂工具。
鄭和以紙牌,牙牌,牌九等為基礎,以100多塊小木片為牌子,以艦隊編制,分別刻了1-9「條」,然後又以船上裝淡水桶的數量,分別刻了1-9「桶」(筒)。然後又根據風向,刻了「東西南北」四個風向。又以吸引人的金錢刻了1-9「萬」。然後以「大中華耀兵異域」的口號。刻了紅色的「中」,然後根據一年四季刻了四個花牌,最後有一塊牌不知道刻什麼好,就不刻任何東西,這個就是「白板」。
第一次玩的時候是鄭和、副帥、大將軍、鄭和的夫人(太監也可以娶妻)四個人一起玩,最後確定了游戲規則後,全船開始都玩此游戲,船上有一個姓麻的將軍,他玩這個游戲得心應手,於是鄭和給這個游戲命名「麻大將軍牌」,即是後人的「麻將牌」。

㈣ 鄭和發明了什麼

麻將
從明永樂三年(1405年)到明宣德八年1433年(1433年),三保太監鄭和曾先後七次奉旨率船隊出使西洋。由於船隊在大海上航行時間太長,鄭和怕水手們覺得無聊,就以紙牌、牙牌、牌九等為基礎,以100多塊小木片為牌子,設計了一種竹牌游戲。那時的船隻靠風帆行駛,船上人最關心的是刮什麼風,因此麻將牌里最先有了東、南、西、北風四張牌。船上撐起的帆要用繩索,靠岸時要用繩索,大風來了,甲板上的貨物要用網索,連水手們的睡鋪也用吊網索,於是麻將中又有了1至9索(條)的牌名。在海上航行,淡水必不可少,所以當時船上有很多裝著淡水的竹筒,排列成一行行地放在船艙。這樣,牌中就有了1至9筒。9張萬字牌則是源於每次出海前,朝廷都要按照級別撥給1至9萬串銅錢,以供船員上岸後購買生活用品……然後,又受「大中華耀兵異域」的口號啟發,刻了紅色的「中」,又根據一年四季刻了春夏秋冬四個花牌,最後有一張牌不知道刻什麼好,就不刻任何東西,這張牌就成了「白板」。

㈤ 麻將是鄭和在海上發明的嗎

好!麻將的起源及由來,雜論紛呈,莫衷一是。我比較贊同鄭和是發明者的說法,為使大家了解,不避抄襲之嫌,把別人說過的故事重復一遍:據說明朝的三保太監鄭和七次下西洋,組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船隊,並率數萬將士,名義上是經商貿易,實際上是尋找失蹤的建文帝。在長年的航海過程中,許多將士因海上生活單調枯燥,再加上思鄉之苦,精神萎靡不振,甚至抑鬱成疾。鄭和耽心長此下去,後果不堪設想,覺得必須製作一種新的娛樂工具,給將士們消愁解悶。聯想到將士們人數眾多,程度不一,所以要簡單易學,參與人數至少要在三人以上。鄭和苦思冥想,終於想到就地取材,利用船上現有的毛竹做成竹牌,刻上文字圖案,再制定游戲規則,放在吃飯的方桌上就能供四人同時娛樂。在文字圖案的確定上,為了迎合將士們的心理和航海的現實生活,鄭和同樣大動了一番腦筋。比如說:紅「中」代表中原大地,迎合將士們的思鄉之情,由於中國的帝王一向偏愛紅色基調,故特意將「中」字設置成紅色。航海的目的名義上是經商,故竹牌上「發」設置成綠色,跟「祿」能聯想在一起,以迎合大家發財心理。發多少財?也就有了一萬,兩萬,三萬……九萬。由於航海中受食品製作條件的限制,將士們日常主食是烙制的大餅,吃多少餅?一餅,二餅,三餅?九餅。遇到風平浪靜,將士們也常捕魚來改善生活,捕幾條魚?一條,兩條,三條?九條。船隊在海上航行,整天看到的是一片白茫茫的大海,故在竹牌上設置了白板。鄭和當年航海時使用的是帆船,最關心的是風向,故竹牌上又設置了東西南北風。長年在海上航行,人們感受最深切的是季節冷暖的變化,於是又刻上春桃,秋菊,夏荷,冬梅四朵花來代表一年四季,盡管後來牌上的圖案發生了變化,但「花」 的叫法仍然沒變。
鄭和發明的這種新式竹牌娛樂工具,不象圍棋和象棋那樣難學,很快就在將士們中推廣開來。一些將士向鄭和反映:這種竹牌太好玩了,大家都非常喜愛!將士們一玩起來就如痴如醉,不僅樂不思鄉,甚至有時飯都忘了吃。但大家都把這種游戲叫打竹牌,不太雅,請主帥再賜一個名字。鄭和想了想說:既然這種游戲能夠麻醉將士們的精神,那就叫「麻將」好了。從此,麻將的名字也就產生了,而且從海上傳到陸地,打法也不斷花樣翻新,逐漸成為中國人主要娛樂工具。可以說,在世界各地,只要有中國人,就會有麻將。聽說善於模仿的日本人,還開了很多家麻將館,坐收漁利。
從這個故事來看,鄭和發明麻將游戲,主要是為了娛樂。至於後來麻將變成了賭博用具,應該說跟麻將本身沒有關系。在海外的華人,由於語言障礙及種種原因,沒有豐富的文化生活。再加上思鄉之苦,寂寞之情,幾個朋友有時間聚在一起打幾圈麻將應該是一種有益的活動。下一定的賭注有助於振奮人的拼搏精神和提高娛樂興趣。所以不能簡單地把打麻將當作賭博,賭金大小才是決定一場牌局是你死我活的撕殺還是友誼交流的關鍵因素。有道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無論什麼事,都應掌握好一個「度」!超過一定的限度,就會走向反面。古今中外,因為賭博傾家盪產,甚至家破人亡,眾叛親離的例子不再少數。道理誰都明白,但如何做則取決於一個人的自製能力,及心理素質。筆者認為如果把打麻將僅僅作為一種娛樂活動,不僅有助於身心健康,還有助於華人之間的團結交流。

㈥ 鄭和的住主要發明

鄭和大航海綜合應用了天文導航、羅盤導航、陸標導航、測量水深和底質等多種導航手段,如《西洋番國志》所記載:「砍木為盤,書刻干支之字,浮針於水,指向行舟。」這種航海技術,在當時世界上是很先進的。

鄭和大航海的重要成果是繪制了《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出水直邸外國諸番圖》,全圖使用中國傳統的山水畫法,配上所記的針路和過洋牽星圖,以南京為起點,最遠到東非肯亞的慢八撒,到南緯四度左右為止,包括亞非兩洲,所收地名達500多個,其中亞非諸國約佔300個,相當准確地記錄了航向、航程、停泊港口、暗礁、淺灘的分布,詳細紀錄了鄭和大航海全部航程中開辟的眾多新航道,重要的出航地點有20餘處,主要航線有42條之多。它充分證明鄭和大航海有力地促進了中國發達的航海事業、豐富了中國人對世界的認識。
根據《鄭和航海圖》,鄭和使用海道針經(24/48方位指南針導航)結合過洋牽星術(天文導航),在當時是最先進的航海導航技術。鄭和的船隊,白天用指南針導航,夜間則用觀看星斗和水羅盤定向的方法保持航向。由於對船上儲存淡水、船的穩定性、抗沉性等問題都作了合理解決,故鄭和的船隊能夠在「洪濤接天,巨浪如山」的險惡條件下,「雲帆高張,晝夜星馳」,很少發生意外事故。白天以約定方式懸掛和揮舞各色旗帶,組成相應旗語。夜晚以燈籠反映航行時情況,遇到能見度差的霧天下雨,配有銅鑼、喇叭和螺號也用於通訊聯系。體現鄭和下西洋航海技術,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天文航海技術中國很早就可以通過觀測日月星辰測定方位和船舶航行的位置。鄭和船隊已經把航海天文定位與導航羅盤的應用結合起來,提高了測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確度,人們稱「牽星術」。用「牽星板」觀測定位的方法,通過測定天的高度,來判斷船舶位置、方向、確定航線。這項技術代表了那個時代天文導航的世界先進水平。
2、地文航海技術鄭和下西洋的地文航海技術,是以海洋科學知識和航海圖為依據,運用了航海羅盤、計程儀、測深儀等航海儀器,按照海圖、針路簿記載來保證船舶的航行路線。航行時確定航行的線路,叫作針路,羅盤的誤差,不超過2。5度。
3、《鄭和航海圖》《鄭和航海圖》得以傳世,多虧明代晚期作者茅元儀收錄在《武備志》中。原圖呈一字形長卷,收入《武備志》時改為書本式,自右而左,有圖20頁,共40幅,最後附「過洋牽星圖」二幅。海圖中記載了530多個地名,其中外域地名有300個,最遠的東非海岸有16個。標出了城市、島嶼、航海標志、灘、礁、山脈和航路等。其中明確標明南沙群島(萬生石塘嶼)、西沙群島(石塘)、中沙群島(石星石塘),1947年民國政府內政部以鄭和等命名南海諸島礁,紀念這位偉大的航海家。《鄭和航海圖》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航海圖集。該圖與同時期西方最有代表性的波特蘭海圖相比,《鄭和航海圖》制圖的范圍廣,內容豐富,雖然數學精度較其低,但實用性勝過波特蘭海圖。英國李約瑟在《中國科技史》一書中指出:關於中國航海圖的精確性問題,米爾斯(Mills)和布萊格登(Blagdon)曾作了仔細的研究,他們二人都很熟悉整個馬來半島的海岸線,而他們對中國航海圖的精確性作出了很高的評價。鄭和下西洋折射出的中國先進航海科技光輝,表現了中國古代人的偉大智慧,從而創造了鄭和下西洋的偉大航程。

㈦ 麻將是鄭和發明的嗎

不是 歷史都有幾千年了

「戲具,四十頁為一具,一頁為一種,分為四門,自相統轄。曰十萬貫,曰萬貫,曰索子,曰文錢。萬貫、索子皆始於一而尊於九;十萬貫自二十萬貫始至萬萬貫共十一頁,俱繪人形與萬貫同。文錢一門最尊者為空湯,次枝花,次以一至九,並舉水滸傳宋江諸人實之。古雲馬吊腳,謂四門如馬之四足也。」——《牧豬閑話》

㈧ 鄭和發明與創造貢獻

鄭和沒有發明創造,是偉大航海家
鄭和 - 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宦官

鄭和(1371年 - 1433年),原名馬三保,回族人,中國明代航海家、外交家。1405年7月11日開始,中國明朝皇帝朱棣派遣鄭和率領船隊從太倉出發,出使西太平洋、印度洋沿岸國家,史稱鄭和下西洋,鄭和一生七次下西洋,於1433年返航途中逝世,葬於印度西海岸城市古里。
七下西洋
埃及、兩河流域、印度、中國、希臘羅馬、瑪雅群芳競艷的古代文明的世界格局打破以後,以漢、唐盛世作為代表的東亞文明一枝獨秀,世所景仰1000餘年。西亞的駝隊、南海的商船迢迢東來,鮮麗的絲綢、精美的瓷器選題西去……「中國(秦)」的名聲響徹世界。
但是,當蒙古帝國的鐵騎精疲力盡以後,東亞文明開始衰落,而以文藝復興作為先導的西方近世文明卻已露出曙光。值此之際,「天朝上國」如欲再創輝煌,就必須打開國門,走向世界;久已擱淺的巨舶就必須駛出港灣,揚帆遠航。鄭和,一個生於雲南昆陽的回族之子,以超乎常人的膽識和氣魄,張開了這道通向世界的帆。
1405年7月11日﹙明永樂三年﹚明成祖命鄭和率領龐大鄭和七下西洋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兩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組成的船隊遠航,訪問了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加深了中國同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系。每次都由蘇州劉家港出發,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遠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後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時,在船上因病過逝。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沿岸。
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蠟、古里、暹羅、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麥加,並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這些記載都代表了中國的航海探險的高峰,比西方探險家達伽馬哥倫布等人早80幾年。當時明朝在航海技術,船隊規模、航程之遠、持續時間、涉及領域等均領先於同一時期的西方。

㈨ 是鄭和發明的

鄭和是我國明代的大航海家。

閱讀全文

與鄭和發明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