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想問我的世界裡面的創造模式怎麼種樹
你打開背包後,慢慢找,找到像樹一樣的東西,那就是樹苗,拿起樹苗放到地上回,再用骨粉點一下答,就能長成大樹了(榕樹不行)。不用骨粉也可以,放在水邊上長得快。熔岩附近不能種,沙子等方塊上也不能種。生存模式里,找到樹後,打掉樹葉後有一定的幾率獲得樹苗。
❷ 關於用自己的一生植樹造林的事例3個,100分懸賞,好的追加分。
事例可以寫真人事例以及感想。
有一位老人,手拄拐杖,身軀佝僂,滿目深情的守望者一片鬱郁蔥蔥的樹林。二十二年如一日,他就像照看孩子一樣精心呵護這些樹木,今天,他將要把這片與自己相伴二十二個春秋的森林無償捐給國家,他是誰?他就是一為民的楊善洲。
楊善洲為了脫險自己當初立下的承諾:「為當地群眾做一點實事不要任何報酬。」在他退休以後就不斷幫助別人,不停的植樹造林,他把他的一生都貢獻給人民,貢獻給國家,貢獻給荒山。有一次,他聽說保山縣大官市大隊成立了個茶葉專業組,但沒有生產資到處借錢,他立刻送去800元。
楊善洲是老百姓的貼心人,退休後,他看到滿山荒蕪的大涼山,毅然決定到大涼山種樹。從此以後,他都在大涼山上找果核、育苗種樹,不論嚴寒酷暑,他總是頂風冒雪,風餐露宿在山上,一個斗笠,一領蓑衣,一張草鋪,一把鋤頭陪伴著他,一干就是二十二年。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辛勤付出換來了大連山的滿山蒼翠,他把這價值3億元的林場無償捐給國家。
楊善洲雖然走了,可他的一片深情留在人們心間。
❸ 植樹節的創始人是誰
中國近代的植樹節是由由凌道揚和韓安、裴義理等林學家於1915年倡議設立的。植樹節是為了保護倡導人民種植樹木,鼓勵人民愛護樹木,提醒人民重視樹木。樹木對於人類的生存,對於地球的生態環境,都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981年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討論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這是建國以來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對綠化祖國作出的第一個重大決議。從此,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作為一項法律開始在全國實施。
(3)創造植樹擴展閱讀: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於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為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
❹ 植樹節是誰創造的
孫中山
廣東省中山市翠杏村,是我國新民主主義創始人、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家鄉。在孫中山先生的故居中,今天還生長著一棵百年以上樹齡的檀香山酸豆樹。這是1883年,年僅17歲的孫中山從美國檀香山帶回,並親手栽種在這里的。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意義和倡導植樹造林的人。
1893年,孫中山先生親自起草了著名的政治文獻《上李鴻章書》,他提出,中國欲強,須"急興農學,講究樹藝"。
辛亥革命以後,孫中山提出了在中國北部和中部大規模進行植樹造林的計劃,規劃著農業現代化的遠景。1924年,他在廣州的一次講演中強調:"我們研究到防止水災和旱災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國大規模的森林。"此後,在他的許多著作和講演中,反復強調毀林的危害性和植樹造林的重要性。
1915年,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正式公布了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的規定,自此我國有了植樹節。後因清明節對我國南方來說,植樹季節太遲,同時也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國民政府又決定將孫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1979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每年的孫中山逝世紀念日--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以紀念一貫倡導植樹造林的孫中山先生。
❺ 植樹有什麼好處
1`植樹造林可以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綠化祖國等,它還能製造氧氣供人們吸收,吸進人們呼出的二氧化碳。如果不大量的植樹造林,那麼地球上的氧氣,就很難滿足人類和各種生物的需求
2`植樹造林還可以減少噪音。噪音的污染對人類的生活、學習、工作、休息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可以說是人們的「敵人」。因此我們更要重視植樹造林。噪音還可以使人類在長期的生活中聽力減弱、耳聾、變傻,心臟、血壓、神經等出現異常。甚至,還能讓人在長期的噪音煎熬下死亡。這樣植樹造林就能使噪音減小四、五倍
3`植樹造林不僅對於人類的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環境效益,而且對於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人類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是造成生態失衡的主要原因。亂砍濫伐、毀林開荒、過度放牧等,會破壞森林和草場,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沙塵暴頻繁出現。不合理的開發、佔用土地,使耕地面積日益減少。<
4`植樹造林在維護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具有製造氧氣、凈化空氣、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防風固沙、消除噪音等功能。現在,我們了解了植樹造林這么多的好處,我們就更要自覺履行植樹造林的義務,為創造我們美好的家園奠定基礎。
❻ 植樹的意義或好處
樹造林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好處
1`植樹造林可以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綠化祖國等,它還能製造氧氣供人們吸收,吸進人們呼出的二氧化碳。如果不大量的植樹造林,那麼地球上的氧氣,就很難滿足人類和各種生物的需求
2`植樹造林還可以減少噪音。噪音的污染對人類的生活、學習、工作、休息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可以說是人們的「敵人」。因此我們更要重視植樹造林。噪音還可以使人類在長期的生活中聽力減弱、耳聾、變傻,心臟、血壓、神經等出現異常。甚至,還能讓人在長期的噪音煎熬下死亡。這樣植樹造林就能使噪音減小四、五倍
3`植樹造林不僅對於人類的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環境效益,而且對於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人類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是造成生態失衡的主要原因。亂砍濫伐、毀林開荒、過度放牧等,會破壞森林和草場,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沙塵暴頻繁出現。不合理的開發、佔用土地,使耕地面積日益減少。<
4`植樹造林在維護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具有製造氧氣、凈化空氣、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防風固沙、消除噪音等功能。現在,我們了解了植樹造林這么多的好處,我們就更要自覺履行植樹造林的義務,為創造我們美好的家園奠定基礎。
❼ 植樹造林的徵文,自己創的
我熱愛地球,熱愛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愛她的青山綠水,愛她的碧草藍天……
在四野飄香的花叢中,我和蝶兒一起嬉戲、歡笑;在鬱郁蔥蔥的森林裡,我與小鳥一起追逐、歌唱;清晨,我邁著輕盈的步履去原野上踏青,霧靄繚繞著、白紗般的柔柔地漂浮在空中。吮吸著花草的芳香, 欣享著陽光的沐浴,我被陶醉在這如痴如醉的夢幻里;夜晚,我坐在稻穀飄香的農家小院里,仰望著璀璨的星空,聆聽著蟬鳴嘹響,蛙聲如潮,彷彿置身於一個童話般的王國。春天,我坐在牛背上,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聽那牧歌婉轉,牧笛悠揚。 夏天,我坐在小船上,任雙槳拍打著那碧綠的湖水, 看海鷗輕盈地掠過遼闊的湖面;秋天,我站在樹下,凝神矚望著那金黃的葉子一片片地落下;冬天,我站在窗前,欣賞著如絮的雪花在空中翩翩飛舞。在這如詩如畫的仙境里,我的心都醉透了!
曾幾何時,人們面對看似永遠流不盡的水,肆無忌憚的讓它流淌,荒廢。我曾經看過這樣一組數據:「中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看到這,我驚呆了,萬萬沒有想到,水也是如此的少,不禁看了看手邊上的水杯,「這水,難道就要離我而遠行了嗎」我在此呼籲全社會,「沒有了水,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就是我們的眼淚」!
曾幾何時,人們亂砍亂伐,使大自然的生態平衡遭到了破壞。沙丘吞噬了萬頃良田,洪水沖毀了可愛的家園,大自然的報復讓人類尷尬啞然。梅水溪曾經說過,沒有自然,便沒有人 類,這是世界一大樸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奪自然,征服自然,只會破壞生態系統,咎由自取,使人類瀕於困境。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錯,人不給自然留面子,自然當然也不會給人留後路,98洪水、2000年的沙塵暴,其實,這就是大自然向人類發出的警示。
曾幾何時,人們亂捕亂殺,使人類的朋友慘遭塗炭。"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就是對捕殺動物後果的最真實的寫照。從大學生的傷熊事件到愚人們的瘋狂捕獵,人類是否也將要把槍口對准自己?切記,保護動物就等於保護我們自己。
曾幾何時,戰爭的爆發,使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滿目瘡痍。炮火對植被的破壞,核輻射對生命的摧殘,盡管廣島、長崎上空的蘑菇雲已經散去了半個多世紀,可那裡依然還是不毛之地。由此可見,和平是全人類綠色環保的重要前提。
真不敢想像,我們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這個世界將會是一幅怎樣的慘景呢?地上寸草不生,天空塵沙彌漫,人類將在魔鬼般的尖叫聲中化成堆堆白骨。到那時我們只能說,人類曾經屬於過地球,但地球將永遠不會再屬於人類了。
顧炎武曾經說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保護環境與維護生態平衡的歷史重任要落到我們跨世紀一代的肩上。讓我們都來關愛自然,熱愛地球吧,手挽手、肩並肩、心連心地鑄起一道綠色環保的大堤,捍衛資源、捍衛環境、捍衛地球、捍衛我們美好的家園吧!
植樹造林,人人有責
善良的人類用自己的行動保護著樹木。不信,你看,大街上,我們人類也是「啄木鳥」,一直在保護著「樹」和森林。看!校園里又有幾棵小樹在小朋友的愛護下茁壯成長了。瞧!那條公路旁又種上了一排排樹。讓人高興不已。咦!那邊的小同學,拿著小紅木桶在干什麼呢?是在玩水嗎?不是,他們在給大樹解渴呢!看!操場那邊的兩個學生又在幹啥?仔細瞧,哦!他們在為吹倒的小樹扶正。
這一幕幕保護樹木的場景讓人佩服不已,可損壞花草樹木,破壞環境的行為讓人覺得揪心。在生活中,有多少人因為自己的利益而亂砍伐樹木。?有許多人在不斷地破壞著森林,有的人拿著電鋸到森林裡亂砍伐樹木做傢具、蓋房子······不顧後果的破壞自然資源。
當一個森林正要顯出它的作用時,一些可惡的人類,卻把樹木都一棵棵的倒下,山上鬱郁蔥蔥的樹林變成了光禿禿的。森林裡一棵棵高大挺拔的大樹成片成片倒下時,這能不讓人心疼嗎?你們所做的一切造了土地裸露嚴重,水土流失嚴重,水資源缺乏,一條條小河乾枯了,一個個污染環境的工廠,工廠里排出的廢水使清澈的小河變成了黑色的臟水,小河妹妹無法在唱歌了,變得奄奄一息樹木也因為水而一棵棵枯萎,讓人看了都心酸啊!還有,在校園里,調皮的小學生,爬在小樹苗和大樹的身上,一棵棵小樹折斷了腰,大樹媽媽也流下了眼淚,可不自覺的小學生們卻看不到大樹媽媽的眼淚。
在這里我希望全球的人民行動起來,一起為保護環境獻一份力,我有如下建議:
1、 我們要給樹苗和鮮花澆上清涼的水,是樹苗茁壯成長、使鮮花開得更鮮艷。
2、 定期給花草樹木驅蟲,讓他們健康成長。冬天,記得給樹穿上暖和的衣服,讓他們感受到人類的溫暖。
3、 我們不定期植樹,讓小樹苗重獲新生。
4、 不要把剛吃完的一次性的筷子,馬上扔掉,要知道這也是樹上的一塊「肉」我們不能浪費。
只要我們能做到以上四點,我們的生活環境會更加美好,空氣更加清新,我們的生活會更舒適。
讓我們一起努力吧!珍惜自然資源,共營生命綠色
❽ 有關植樹的名言有哪些
1、珍愛綠色,珍愛我們共有的家園。
2、多一片綠葉,多一片溫馨。
3、告別城市的喧囂,投入綠色的懷抱。
4、植樹造林,利在當今,功在千秋。
5、水是生命之源,樹是水的衛士。
6、多一份關愛,多一份呵護。
7、綠化環境,美化人生。
8、生命在於綠色,希望在於綠色。
9、給地球一點色彩。
10、要得聚寶盆,荒山變綠林。
11、窮山惡水,青山綠水。
12、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13、清明時節雨紛紛,植樹造林正當勁。
14、造林即造福,栽樹即栽福。
15、寶樹蓋荒山,不愁吃和穿。
❾ 在植樹的牧羊人中創造的意思
亦作「剙造」。發明;製造前所未有的事物。
《宋書·禮志五》:「至於 秦 漢 ,其(指南車)制無聞, 後漢 張衡 始復創造。」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文字》:「按此書隸,在 春秋 之前,但諸國或用或不用。 程邈 觀其省易,有便於時,故脩改而獻,非創造也。」 李大釗 《今與古》:「歷史是人創造的,古時是古人創造的,今世是今人創造的。」 秦牧 《青春的火焰》:「有人用水稻和高粱雜交,創造了平均每穗三百粒的記錄。」
製造;建造。
《三國志·魏志·曹髦傳》:「 諸葛誕 創造凶亂,主簿 宣隆 部曲督 秦絜 秉節守義,臨事固爭,為 誕 所殺。」《北史·長孫道生傳》:「初, 紹遠 為太常,廣召工人,創造樂器,唯黃鍾不調,每恆恨之。」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寺左有 九曲亭 ,乃 東坡 之所剙造,而 子由 之所記焉。」 聞一多 《紅燭》詩:「灰心流淚你的果,創造光明你的因。」
猶創作。謂撰寫文章或創作文藝作品。
《後漢書·應劭傳》:「其見《漢書》二十五,《漢記》四,皆刪敍潤色,以全本體。其二十六,博採古今瓌瑋之士,文章煥炳……其二十七,臣所創造。」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關於<小說世界>》:「新的年青的文學家的第一件事是創造或介紹,蠅飛鳥亂,可以什麼都不理。」
❿ 植樹節是誰創立的
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
節日起源
中國古代在清明節時節就有插柳植樹的傳統,歷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樹是由一位叫韋孝寬的人於1400多年前從陝西首創的。韋孝寬(公元508—580年)是西魏、北周時期的一位名將,京兆杜陵(今西安市東南)人。
據唐李延壽《北史》列傳第五十二記載,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52年),韋孝寬因軍功被授予雍州刺史。自古以來,官道上每隔一華里便在路邊設置一個土台,作為標記,用以計算道路的里程,也就是現在的里程碑。
韋孝寬上任後,發現土台的缺點很多,經風吹日曬,特別是雨水沖涮,很容易崩塌,需要經常進行維修,不但增加了國家的開支,也使百姓遭受勞役之苦,既費時費力又不方便。韋孝寬經過調查了解之後,毅然下令雍州境內所有的官道上設置土台的地方一律改種一棵槐樹,用以取代土台。
這樣一來不僅不失其標記和計程作用,還能為往來行人遮風擋雨,並且不需要修補。韋孝寬的這一作法,無疑是造福桑梓,減輕家鄉百姓負擔、利國利民的重大舉措。
陝西作為歷史上最早在官道上植樹的地方,曾經是全國道路綠化的表率,而韋孝寬最早栽種的槐樹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特別是陝西人對這種槐樹更是情有獨鍾,十分喜愛,並且廣為種植,現在這種槐樹已經作為西安市的象徵,被確定為市樹。
植樹節節徽
1、樹形,表示全民義務植樹3至5棵,人人動手,綠化祖國大地。
2、「中國植樹節」和「3.12」,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類,年年植樹,堅韌不拔的決心。
3、五棵樹可會意為「森林」,由此引伸連接著外圈,顯示著綠化祖國,實現以森林為主體的自然生態體系的良性循環。